登陆注册
15079700000006

第6章

地仙

《史記》曰:蓬萊、方丈、瀛洲,左渤梅中,去人不遠,蓋常有至者,諸仙及靈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未至,望之如雲。

《祕要經》曰: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抱朴子》曰:彭祖言天上多尊官太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但更益勞苦耳。故不切於升騰,而止乎人問者八百年。

《述異記》曰:廬山上有三石梁,長數十丈,廣不盈尺,俯眄而杳不見底。晉咸康中,江州刺史庚亮迎昊猛,將弟子登山遊覽,因過此梁,見一爺坐桂樹下,以玉枉承甘露,與猛,猛分賜弟子。又進至一處,見崇臺廣廈,金玉房宇,器物不可識。與猛言,若舊設玉膏終日。

《裴君傅》西玄三洞周千里,西山有柑連各一宮,金城九重,濳通洞道,距玄洲崑崙,非人跡所及。裴君、周君分處其內。

《五岳圖》曰:青城山洞周二千里,蜀郡界黃帝拜五為岳丈人。

又《名山記》曰:北接嶓塚,南接峨媚,東至成都,山形似城。其山有赤壁,張天師所治處,今遺跡猶存。

《魏夫人傳》曰:赤城丹山洞周三百里,有日月仗根,三辰之光照洞中。《五岳圖》云:此山在會稽羅江,其西北有赤城。按《茅君傳》云:霍林司命治赤城丹山玉洞之府。齊永明中,忽有大羣鴿從西北來,下集霍門溪,溪谷填塞,彌漫數里,多所踏籍。狀如為物所驚,一夕還飛向西北,計是赤城上都泉湖中物也。羅浮山山洞周五百里、真誥呼為層城。葛洪交州遠停此解化。

《茅君傳》曰:句曲山洞周一百五十里,秦時名為句金之壇。漢時三茅君得道,來治此山。

《五符》曰:林屋山周四百里,一名苞山,在太湖中。下有洞,潛通五岳,號天后別宮。夏禹治水,平後藏五符於此。吴王闔閭使龍威丈人入山所得是也。

《真誥》云:包山下有石室銀房,方圓百里。又有白芝隱泉,泉水紫色。

又曰:城玉山洞周三千里,周司命先在恆山中。太玄玉女語令往西城師王君,於是往焉,即此山也。

又曰:厚載之中,有洞天三十六所。又八海中,諸山亦有洞宮。或方千里、五百里,非三十六洞天之例也。五岳名山皆有洞宮,或三十里二十里,並舍神仙,又非小天之數也。

《名山記》曰:岳洞方百里,在終南太一閒。或名桂陽宮,多諸靈異。王屋山洞周迴萬里,名曰小有清虛天。按《王君內傳》云:在河內沁水縣界,濟水所出之源也。北有太行,東南有北郁嵩山,內洞天口,日月星辰,雲氣草木,萬類無異矣。宮闕相映,金玉鏤飾,皆地仙所處,即清虛王君所居也。

《真誥》云:此諸天所謂陽臺也,諸得道者皆詣焉。委羽山在海中,司馬季主所處也。

又曰:括蒼山洞周三百里,東岳佐命也,在會稽東南,群帝之所遊。山多神異,又有縉雲堂,孤峰直聳,巖嶺秀傑,特冠群山。山中茅玄嶺獨高處,有司命埋丹砂六千斤,深二丈,盤石填上。其山左右泉皆小赤色,人飲之壽。茅山天帝壇石正當洞天之中央,玄窗之上也。昔東海青童君乘風飛輪車,按行洞天,曾來於此。

劉向《列仙傳》曰:赤松子,神農時雨師,服水玉。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仙去。

又曰:渥佺槐山,採藥父也,好食松實,體生毛,目方瞳,能飛行。

又曰:廣成子,古仙也,居崆峒山石室中。黃帝聞而造焉,問其道要,廣成子曰:帝治天下,雲不待族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何足語至道?黃帝退居三日,順風再拜。廣成子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靖必清。吾將去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

又曰:白石先生者,中黃道人弟子也。常煮白石為根,因就白石山居,亦食脯飲酒食穀。日行三四百里,容貌不衰。

又曰:黃山君者,脩彭祖之術,百餘歲有少容。彭祖去,乃追論其言為經。

又曰:《上清六甲經》曰:宋玄德,周宣時人也。服六甲靈飛符,得真靈之道,止嵩高山。

又曰:李意期,蜀人也,世常見之。衍道行於人,於蜀城角穴土居之。當劉備欲東伐昊,報關羽之怨,使迎意期到,甚重之。問其伐吴,不苔,而求紙畫兵馬器仗萬數,乃一一裂壞之。又畫一尊官,掘地埋之,乃徑去。備不悅。後果為吳所破,大敗,十餘萬眾纔數百人還,器甲軍資略盡。備患怒病,終於永安宮。意期少言,人有所問,不對。蜀中人有憂患,往問之,曰:吉凶自有常候,但占其顏色慘悅耳?後入琅琊山,不復出。

又曰:封君達,隴西人,服黃連五十年餘。入烏鼠山中,服練百餘歲,往來故里。常騎青牛施藥愈病人,惟呼青牛道士。居人問積年,後入虎丘山,仙去。

又曰:王仲都,西漢人也。少修道德孝文,以積寒之日,令仲都單衣載四馬於上林昆明,環水而馳。御者原衣狐裘而寒慄垂死,仲都色曾不變,體和氣溢如焰。及盛暑,圍以烈火,體亦不汗。後不知所之。

又曰:有稷丘公者,太山下道士也。漢武帝東巡狩至泰山,稷丘公乃冠章甫衣黃,擁琴來迎。上曰:陛下勿上也,恐傷足。帝必欲上,及數里,果如言,但諱之。故但祠而還,為稷丘公立祠,復百戶使奉承之也。

又曰:戴孟本姓燕,名濟,字仲微,漢明帝時人。入華山及武當山,受裴君玉佩金璫經及受石精金光符。復有太微黃書,能周旋名山。

又曰: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明五經,通星氣,見漢祚衰微,乃學道精思於天柱山,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經,是太清中經法也。師李仲甫。又葛玄師於慈,曹操聞而召之,問學道之由。慈不苔,操怒,欲規殺之。乃為置酒,俄失慈。建安末渡江,尋山入洞,在小括山,顏色甚好。

又曰:王遙,字伯遼,鄱陽人也。頗行治病,皆愈。遙有筐長數寸,一弟子姓錢,隨遙十數年,未嘗見開之。夕,天雨晦冥,遙使錢以九節杖負此篋,將錢出行,所道非所曾經。度行十數里,登一小山,入石室中。先有二人,遙見既至取篋發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三人各鼓一簧,良久,復內篋中,辭石室中人。及還家,着奮葛單衣及自負竹篋而去,遂不復還。後三十,弟子見遙在馬蹄山下,顏更少,蓋地仙也。

又曰:陳子皇,濟陰人也,得餌術方,服之絕穀。初,年七十餘,衰老。及服餌,反少。在民閒積年,入霍山去。

又曰:葛洪,字稚川,琅邪人。不好榮爵,閉門卻掃。尚神仙道術,未嘗交遊。於餘杭山見何多道、郭文舉,目擊而已,各無所言。從祖玄,昊時學道得成,以其煉丹術授弟子鄭隱,字思遠,洪就隱學,悉得其法。

《道學傳》曰:鮑靚,字太玄,以太興元年八月二十日步道上京。行達龍山,見前有一少年,姿容整茂,徒行甚,而去殊疾。說垂名馬,密逐數里,終不能及,意甚異之。及問曰:視君似有道者。少年答曰:我中山陰長生也。

又曰:介像,字元則,會稽人也。學通五經,能屬文。後學道,聞有《還丹經》,周疑天下,求之不得。其師乃入山精思,遇一人授以《還丹經》,告曰:得此便仙,勿復他為也。乃辭歸。像嘗往弟子駱延雅舍帷下,平牀中,有諸生論左氏義不平,像傍聞為辨正。諸生知非常人,密表薦於昊主。像欲去,吴主詔至武昌,甚尊異之,稱為介君。為賜第供帳,黃金千斤。像後告病,须臾便死。詔葬之,為立廟。先生時躬祭,常有白鶴集座上,徘徊而去。

又曰:李根,字子側,許昌人也。昔往壽春吴太文家,弟子知根有道術,窮竊視其器,見《素書》一卷,自記學道,服藥時日。又太文說根自瞳子方,根乃地仙耳。

又曰;伯山甫者,雍州人也。入華山中二百年,不到人家,即言人先世以來善惡功過,有如臨見。又知方來吉凶。

又曰:劉政,沛人也,高才博物,尋考異聞。茍勝己,雖隸奴必師事之,求養生之術餌丹,年四百餘歲。

又曰:王烈,字長休邯鄲人也。常黄精及鉛二百餘歲,行歩苦飛,博極群書,嵆甚重之數數學,共入太行山,見山裂,有青石髓流出。烈取髓,丸之成石,氣如米飯,嚼之亦然。烈因携少歸,欲遺康。取而視之已成青石,擊之。康即與往視斷山,山已如故。烈入河東抱犢山,見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素書》两卷,莫識其字。暗記數十字以示康,康盡識之。烈喜,乃與康共往讀之。至其所,失其石室。烈私語弟子曰:叔夜來合得道故也。按《神仙經》云:神仙五百年山輒一開,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壽老。烈後莫知所之。

又曰:步正者,字玄真,巴東人也。說秦始皇時事,了如目前。漢末,將數十弟子入吴,授以服氣及石髓方小丹法,年四百歲。

又曰:焦光,字孝然,河東人也。常食白石,煮如芋。每入山伐薪,負之與人。魏受禪,與人別去不知所適。

又曰:孫登,不知何許人,常止山門,穴地而坐,彈琴讀《易》。冬單衣,天大寒,人視之,被髮丈餘,自覆身。歷世見之、顏色如故。更無餘資,亦不食。時楊駿為太傅,使迎,問之不苔,駁遺布袍,登出門借刀斷袍,上下異處,置駿門下,知駿當伏誅。時會稽、嵇康曾詣登,登不與語。康乃扣難之,登彈琴自若。久之,康退。登曰:康才高識寡,劣於保身。

又曰:帛和,字仲理,遼東人也。入地肺山,事董奉。奉以行氣服木法授之,告和曰:吾道盡此,不能得神丹金沙,周遊天下,無山不往。汝今少壯,廣求索之。和乃到西城山事王君。君語和《大道訣》曰:此山石室中,當熟視北壁。當見壁有文字,則得道矣。視壁三年,方見文字,乃古人之所刻,刻《太清中經神丹方》及三皇天文大字五岳真形圖,皆著石壁。和諷誦其萬言,義有所不解,王君乃授之訣日:作地仙在林慮山。

又曰:宮嵩,琅邪人也,能文,著道書二百卷,服雲母為地仙。

又曰:李常在,蜀郡人也,少治道衛,世常見之在虎壽山下。陶潜《桃源記》曰:晋太康中,武陵人捕魚,從溪而行,忘路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芳華鮮美,落英繽紛。林盡得山,山下有一小口,初極狹,行四五步,豁然開朗。屋宇連接,鷄犬相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父驚,為設酒食。云先世避秦難,率妻子來此,遂與外隔。問今是何代,不知有漢、魏、晉。既出,白太守,遣人隨往尋之,迷不復得。

《真誥》曰:劉憑,沛人也,學道於稷丘子,常服石英,年三百餘歲,有少容。嘗到長安,諸貴人聞憑有道,乃往拜見之。又有百餘人隨憑,語賊曰:汝輩作人,何豺狼其心。相教斷道,危人利己,此是伏尸都市,肉饗烏鳶之法。一賊忽頓伏駭去。憑後入太白山,數十年歸鄉里,顏色更少。

又曰:尹思,字少龍,安定人。晉元康五年正月十五日夜,坐屋中,遣兒視月中有異物否。兄曰:今當有大水,月中有一人披蓑帶劍。思自視之曰:月中人乃帶劍伏矛當大亂,三十年復當小清。思後不知所之。

又曰:皇初平者,丹谿人,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尋索,歷年後,見市中一道士言其處。初起即隨去,得見。語畢,問羊何在,曰:近在東耳。初起往視之,但見白石。初平乃往叱石,為羊數萬頭。初起知得仙道,便奔家共服松脂狹苓,至五百歲。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赤魯班。

又曰:呂恭,字文敬,於太行山採藥,忽逢人授以仙方。得道,因遣恭去,曰:可視卿里。及孫呂習者作道士,民多奉事之。恭傳言到習家,扣門問訊。奴出,問公從何來,恭曰:此是家。習聞,驚喜出拜。恭乃以神方授習而去。習時已年八十,服之還少。至二百歲,乃入山中,子孫世不復老。又曰:沈建,丹陽人,世為長吏。建好道不仕,學服餌之衛,能治病飛行,或去還。如此三百餘年,乃絕跡不知所之。

又曰:許遠遊第三男名口,字翔,小名王斧。糠枇世務,居雷平山下,修業精勤。常願早遊洞室,不欲久停人世。遂詣北洞,以梁太和六年於茅山舊宅,年三十而告終,即居方隅山洞方園館中,常去來四平方臺。後為上清仙去。

又曰:馬明生,臨淄人,為縣吏,逐賊被傷,遇太真以靈丸得差。後師安期生,受服太清丹,在世五百年,漢靈帝光和中去世。

《集仙錄》曰:楊平,不知名姓,在楊平山居,多變化之術。或問之,乃曰:我楊平洞中仙人耳。稱每歲三元大節,諸天各有上真下遊洞天,以觀其善惡,人世死生興廢,水旱風雨,預開報洞中。其龍神祠廟血食之司,皆為洞府所統。洞中仙曹,如人閒郡縣聚落耳,不可一一詳記也。言訖而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蝴蝶乱乱飞

    穿越之蝴蝶乱乱飞

    他`自从被她救走``便下定决心跟着她她`自从被她施舍``便下定决心要报恩他`看了她一眼``便被她的活泼机灵给吸引`汗``谁那么衰``在打工路上被不明生物给砸死了还穿越到不明国家```不过``看我钓帅帅美男
  • 妙手芳华

    妙手芳华

    富甲一方,名满天下的白家嫁女,不想一年后死于非命……一朝重生,惊天逆转横行霸道的皇亲国戚勾心攀比的贵族宗亲她也可以翻脸不认人
  • 修罗战诀

    修罗战诀

    自开天辟地以来人们就信仰着神,以为神能创造一切,能毁灭一切!为了能得到这种力量,人类就开始习武、修真,希望能得到这种力量主宰这世界,受万民敬仰!可得到着力量以后才知道,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
  • 硬核战纪

    硬核战纪

    这是人类与掠食者之间的战争,城市化作坟墓,文明将是墓志铭。一场事故,二十一世纪最强机甲穿越末日,谁将带领人类走出黑暗?(群:679645104)
  • 浑沦

    浑沦

    混沌无际,以九为极而我占其一!!天道悠悠,以仙为尊而我恶仙不欲成!!!人海漫漫,我参悟世间大道却难解情之一字!!!
  • 十月的微笑

    十月的微笑

    沐十月是单亲家庭长大,从小被父亲抛弃的她不知道什么才是父爱。她故作坚强,内心却很脆弱。这时,她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天使,如一束阳光洒落在她的心房,温暖着她。他是陆帆,她是沐十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新唐书纠谬

    新唐书纠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淬仙路

    淬仙路

    多谢关注,诚心之作,诚心说故事会很精彩,奇思妙想不乏主人公的奇妙旅途,子承父业,为了地界生灵踏上拯救之路。其中宏大的战争场面,身经各个种族的领土,揭开一个个传奇故事,时空交错的冒险,秦朝、现代的交错,在其中有趣的机遇,漂亮的海洋世界,海盗的嗜杀,兽魔的追杀。最重要的是此小说中没有琐屑的练功升级的描写,主人公的修炼之路就在拯救的旅途中。越挫越勇、越走越强大。
  • 这个世界所不知道的

    这个世界所不知道的

    “所以有些话不能轻易说,你以为他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但其实有些你只是随便一提的事情他都记住了。”“原来我真的一定会后悔,不甘心地踏入原本以为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有一些这个世界所不知道的,却只有一个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