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受戒已 復有不應作 所謂弄兵杖 恣意騎乘輿
此頌隨律行法初相。上二句總標。下皆別列。沙彌受戒已者。揀非形同也。復有不應作者。除上十戒。此下諸條軌則。違出離行。故不聽沙彌作也。所謂弄兵杖者。所謂。乃發語之辭。為下名句文身之綱領也。弄謂為戲弄。兵杖乃弓箭矛矟刃斧之總稱也。恣意騎乘輿者。謂恣情肆意。乘車策馬等。沙彌尼戒經云。自身無疾。不得乘車馬象。當念輕舉八不思議神通之達。以為車乘。
籠繫諸飛鳥 畜養於六畜 戲彈禽獸類 看捕魚鱉等
此頌明殺因緣。籠謂牢籠。繫謂繫縛。諸飛鳥。是空行眾生。畜養於六畜者。謂馬牛羊雞犬豕。為俗之所畜養。道與俗違。故不聽畜。若為知時守護。聽畜雄雞牡犬。飛曰禽。走曰獸。戲彈是殺法。魚鱉是水族眾生。看捕是隨喜殺。等者。謂一切水陸空行眾生。皆不得看他捕捉也。
焚山堰塞瀆 墾掘并耕犁 種植於五穀 販賣賈客作 學習奇伎藝 地理及醫巫 占相示吉凶 仰觀星曆數 談說國政事 及與世言論 評議諸物價 與他共諍利 馳騁於四方 邪求以活命 自作若教他 盡犯沙彌行
此頌四邪命食。謂以邪法而自活命根也。焚即燒也。堰謂以物壅塞上流。令下水枯涸。殘害水族故也。瀆謂江河淮濟溪溝之總名也。墾掘謂開闢田地也。耕亦犁也。又人曰耕。牛曰犁。按世界初成。地生粳米。不假人力。因世諍奪。粳米漸減。共立大人王。為眾處分。自大人王後。耕掘漸興矣。若按此土神農氏。斵木為耜。揉木為耒。始教民植五穀。至於帝嚳之子后稷。好為稼穡。舜因以掌農正。造牛犁也。五穀如酒戒出。賤買貴賣曰販。行曰啇。坐曰賈。客作即受他雇也。學習奇伎藝者。謂學知日月五星。原夢。地動。鬼語。鳥語。獸語。占相豐險。日月五星相鬥。醫藥。章算。數卜。歌舞。伎樂。諸工巧技術也。談說國政事及與世言論者。國以正理立法曰政。政之所行曰事。非經律之語。曰世論。沙彌尼戒經云。不得論說俗事。不講王者臣吏賊事。是也。四邪命食者。一下口食。謂種植田園。和合湯藥也。二仰口食。謂仰觀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術數之學也。三方口食。謂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也。四維口食。謂學習種種奇藝。呪術。瞻相。卜算。四方馳求也。焚山塞瀆墾掘耕犁種植醫藥。是下口食。學習奇藝地理占相。是維口食。觀星曆數。是仰口食。談說國政。世間言論。評議物價。馳騁四方。並屬方口食也。販賣客作。與他諍利。悉是邪求。乃至戲弄兵杖。看捕魚鱉等。皆非隨順法。故自作教他。盡犯沙彌行。沙彌出家。為修道業。棄世緣務。閒居靜處。捨四邪命奉。四正教。一居深山菜根草果。隨得資身。二常行乞食。三檀越送食。四僧中淨食。是釋子清淨自活。不為邪求惡求也。
非賢不可友 非聖不可宗 莫與年少交 狎近而親厚
此頌親師擇友。謂友須良朋。師宗明哲。近必耆德。莫交年少。日近時親。情染漸染。敗名喪德。由此始也。
在家出家女 居止勿同處 路逢不相談 亦不共船載 書疏絕往來 無令浣割裁 不從彼乞求 貸借與贈遺 彼若惠施己 無宜輒受取 設持於異物 亦無察視之 若彼請法時 傍有宿德人 或彼所尊者 乃可而為說 說已默然止 不得笑露齒 所有非法事 盡皆不得為
此頌男女道俗之別也。出家女。即沙彌尼。式叉尼。比丘尼。在家女。則優婆夷。居士婦。寡女。處女。童女。如是諸女。皆不得同居共載。書疏往來。路逢接對。亦無從乞貸贈。彼若布施。師聽方受。縱持奇物。亦不瞻視。若請說法。傍有耆老宿德。或彼父母叔伯尊人。乃可為說。語默動靜。須依法律。所有一切不相應事。盡皆不得作。釋隨律行相竟。次釋威儀。
求寂諸威儀 律藏中廣備 為利初學故 今當說少分
此頌威儀法式。茲總標。次別出。求寂威儀。備載沙彌十戒經中。共有七十二種。今以初學。未能全習。故略出少分。以便行持。後當廣學。方為應法也。
既為出家者 夜當少眠臥 中夜過應起 盥潄嚼齒木 徐步參師房 以指輕擊戶 入已問訊師 夜臥安樂否 具水及楊枝 澡豆并坐物 取衣輕抖擻 兩手而擎授
此頌臥起法。上二頌。是自行。後一頌。是事師。佛法中一夜分三時。初夜後夜。執勞服役。[言*奉]誦禪思。中夜方為臥息。當起在師前。臥在師後。問訊者。即是問師夜臥安樂否。四大平和否。動止輕利飲食消否。楊枝即齒木之別名。除諸毒樹。餘一切苦澀辛酸枝條。皆可作齒木。藻豆是去垢膩之物。抖擻為除塵。及防毒蟲之類。律云。每於晨旦。先嚼齒木。次可就師奉其齒木。藻豆水巾。敷置坐處。令安穩已。然後禮敬尊儀。旋繞佛殿。是也。
禮敬於三尊 向師為畔睇 溫故以受新 寸陰無虗度
此頌明禮誦法。三尊者。謂佛法僧三寶。天上天下。所共尊重。故云三尊。畔睇。此云禮敬。舊曰和南。訛也。寸陰無虗度者。古人輕尺璧而貴寸陰。況出家求超生死。而不精勤策勵溫故知新可乎。
次疊臥衣被 拂拭牀枕席 垂手出溺罐 勿唾起嫌心 掃地益澡水 淨洗瓶鉢器 合掌向師問 宜進何所食 為治饑病故 隨教恭謹作 食已淨掃除 洗鉢而藏弆
此頌晨朝敬事法。初頌淨房舍臥具等。次頌淨飲食瓶鉢等。然事師如事佛。故律云。弟子於師主處。常懷恭敬。有畏懼心。不為名聞利養。當須早起。親問於師。興居安利。除小便器。為按摩身。云云。澡水謂盥手水。凡為出家者。所受飲食。皆作藥想。為治饑瘡。以成道故。方受飲食。所有作為。須先白師。師若聽許。依教恭敬謹慎而作。且如欲食白者。須就師一禮。胡跪白云。和尚存念。我今請白。洗手洗器。欲為食事。不審宜進何食。諸餘白事。類此應知。如有多事。一時并白亦得。
或坐或經行 若誦若禪思 戒定慧薰修 疾證如來地 請法當諦受 受已如教行 出家不依教 福德日消減
此頌聞思修證也。誦謂學習經律論也。禪思謂修觀參究等。法門雖眾。不出戒定慧學。戒能防非止惡。定能截妄馳求。慧能破惑證真。三學斯進。故得疾證如來普光明地。若聞而不思。如聞人說食。思而不修。如人想食。是二終不能自飽。何由疾證如來地乎。若出家不依師教。禪思諷誦作福。則虗度光陰。徒消信施。故福德日消。罪根日茂矣。
朝暮午三時 禮敬問訊師 師語勿逆語 答對須分明 若被師訶責 無得起嫌恨 悔罪請容恕 慚愧而悛除 懺謝師不允 慇懃三悔過 或請知識人 求師乞恕罪
此頌恭順之儀。朝暮午三時禮敬問訊師者。謂於日日中。三時禮拜問訊興居也。師語勿逆語答對須分明者。謂師有所言教。語聲未斷。不得進言。凡有所問。須諦領旨。答對。分明。若被訶責。當須敬順。請罪悔過。而悛革之。若師不聽懺時。慇懃再三悔過。由復不聽。應請師之親友知識。或自善伴。求師乞恕。不得悖戾嫌恨。自招墮落之愆。
一切所作為 皆須先白師 唯除便利事 七七尋內行
此頌啟白事儀。內法傳云。凡剃髮披縵條。及受近圓已。律云。唯除五事不白。自外一一皆須白師。不白得罪。五事者。一嚼齒木。二飲水。三大便。四小便。五界內四十九尋內禮塔。師乃量事度時。與其進止。
師若不在時 當依淨僧住 比丘耆宿眾 咸應生恭順
此頌依敬法。若師外行他宿。當依止淨眾有德人住。大僧耆宿。皆須敬順。不得輕慢。及呼名喚字等。
師座及牀榻 沙彌不得坐 自坐勿交足 立時兩脚齊 齊整著衣裳 正身徐步行 噴嚏呵欠來 衣手掩葢口 洟唾嚼楊枝 並須向屏處 唾擲棄諸物 須謦或彈指
此頌行坐動靜之儀。沙彌於師牀座。應當尊重。不得輕自坐臥。所有威儀。咸須依佛法律。方名越俗之賓。掩口及向屏處者。謂恐觸忤尊人。及令見者生嫌惡心。謦即謦欬。輕曰謦。重曰欬。所謂謦欬之聲是也。凡所涕唾棄擲諸物。皆當謦欬。或彈指作聲。以警人及非人。無致悞觸。自損損他也。
若取楊枝時 呪願彼樹神 樹下水邊處 咸須誦伽陀
此頌呪願法。一切草木華果。皆有鬼神依住。故須誦佛偈呪。令其聞法喜捨。無至有觸忤禍咎。若為三寶須伐大樹。應預前三日設祭。呪願啟白。讚歎布施功德。無有異相。方可伐之。梵語伽陀。此云頌。舊云偈。謂佛所說偈頌。若讀誦時。有大威力。或至河池泉井。洗浴飲水之時。或於樹下晏息取涼。或入神堂及壇場地。踐佛塔影。或自影蔽聖容。或禮拜尊儀。或入城村客舍。或食罷時。或掃灑塔寺等事。皆須口誦伽陀。奉行獲福。若故心違慢聖教。咸悉得罪。伽陀曰。世間五欲樂。或復諸天樂。若比愛盡樂。千分不及一。由集能生苦。因苦復生集。八聖道能超。至妙涅槃處。所為布施者。必獲其義利。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取水應觀蟲 蟲細至心察 有蟲密囊濾 無乃聽飲用 停水喜生蟲 三時恒觀看 知蟲故飲者 隨死數獲罪 囊中濾得蟲 輕覆著淨器 持至取水處 徐放勿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