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7200000001

第1章

(平夏錄,一卷,明鄧士龍輯。載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後附劉基平夏頌并序。記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黃標平夏錄、佚名平蜀記傳世較廣廣。本卷乃鄧氏輯合二書而成。前半部與黃氏之錄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則與平蜀記無異。)

元聖不綱,羣雄鼎沸,蓋天命聖人,必先以驅除云爾。

蜀有明氏,(一曰旻氏,)諱玉珍,(一曰字玉珍,)隨州玉沙村人也。家世務農。玉珍身長八尺,目重瞳子。鄉閭有訟,皆往質焉。

至正辛卯歲,汝、潁兵起,玉珍乃團結里中人,屯于青山,眾推為屯長。(一曰為巡司弓兵牌子頭,隨倪蠻子為盜。蠻子,即文俊也。)

明年壬辰,徐壽輝亦起於蘄、黃。

癸巳冬十一月,壽輝僭大號,都漢陽,遣使招玉珍。玉珍歸漢陽,授元帥,益兵俾鎮沔陽。與元將哈林禿連戰湖中,飛矢中其右目,人呼為「旻眼子」。

沔陽連歲饑,乙未春,(一曰夏,)玉珍將斗船五十艘,上夔州府哨糧。時夷陵皆屬漢,參政姜珏守之。玉珍至巫峽,貿糧皆滿。

丙申冬,辰州人楊漢者,元義兵元帥也,以精兵五千屯平西寨。時行省右丞相完者都鎮重慶,招兵。

丁酉春三月,漢以兵屯江北,完者都誘漢來謁,席間殺之,欲并其軍。麾下懼且怒,(「麾下懼且怒」,「且」原作「其」,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乃虜船下流,適遇玉珍於巫峽,訴其事,且言:「重慶一城,(「重慶一城」,原脫「重慶」二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補。)並有左丞相哈林禿、右丞相完者都,兩不相下,郡無厚兵,(「郡無厚兵」,「無」原作「有」,據平夏錄明紀錄彙編本、明今獻彙言本改。)可攻也。」玉珍猶豫未決,萬戶戴壽等曰:「鳥困投林,人困投人,且公在沔陽為民也,遠來覓糧亦為民也。若分船為二,以其半載糧還沔暢,以其半因漢兵攻重慶,事濟則為之,不濟則歸,無損也。」玉珍從之。道路俄見斗船,遠邇騷然,完者都夜遁果州,生獲哈林禿,父老迎玉珍入城。玉珍禁侵掠,城中安堵如故,四外降者絡繹不絕。乃獻哈林禿于漢陽。是歲秋,壽輝以玉珍為隴蜀省右丞。

戊戌春二月,完者都來自果州,屯嘉定之大佛寺,(一名淩雲,)規復重慶。玉珍使義弟明二御之。明二者,黃陂人也,智勇過人,玉珍寵愛之,妻以弟婦,稱為明二。(一曰三奴。)後復姓名,曰萬勝。明二攻嘉定,夜遣軍人陳夜眼緣城劫烏牛山,城破,惟大佛寺未下,相持越半載,玉珍親率兵繼之。旬日內潰,入之。趙資者,行省參政也,與完者都、平章郎革歹同守嘉定。明二陷嘉定,完者都、郎革歹先遁,惟資守大佛。後明二執資妻於江岸以招資,資嘻曰:「痴婦不死何為,汝不見平章婦乎?」平章婦者,郎革歹妻也。陷城時赴水死。語畢,以強弩射殺妻,復欲射其子,為眾所擁,不得射。已而大佛陷,資亦遁。三人者會于龍州,謀興復,為遊兵執至重慶。玉珍欲用之,館之治平寺,使人諭意。三人曰:「國破家亡,祈一速死爾。」玉珍猶欲生之。(「使人諭意三人曰國破家亡祈一速死爾玉珍猶欲生之」,原文僅有「欲生之」三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補。)時傳趙參政兵將至,三人者同斬于市,(即大十字街,)蜀人亦謂之「三忠」。玉珍乃以禮葬之。

初,玉珍攻完者都時,道出瀘州,暮宿于河下,宣使劉澤民曰:「此間有劉禎者,字維周,官為大名路經歷,前元進士也。能文章政事,避青巾李喜亂,入居深山。盍往見焉?」玉珍曰:「可與俱來。」澤民曰:「此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明日遂往見之,相與講論,玉珍喜曰:「吾得一孔明也。」邀至舟,與議國事,即舟中拜為理問官。

己亥,遣使貢於漢陽。時友諒矯命,使會兵建康。明年庚子春,友諒殺壽輝自立。玉珍曰:「陳友諒、倪文俊同在徐朝為臣子,今殺逆,予當討之。」遂令莫仁壽領兵守夔關,絕不與通,為壽輝立廟城南,眾推玉珍為隴蜀王。

辛丑夏四月,以劉禎為參謀,朝夕侍講。禎屏人從容說曰:「西蜀形勝之地,東有瞿塘,北有劍門,沃野千里,自遭青巾之虐,民物凋耗,明公撫養,民幸蘇息,人心之歸,則天命可知。且陳友諒殺主自立,明公必不肯聽命也。若不稱大號以繫人心,恐軍士俱四方之人,或思其鄉土而去,明公孰與守取乎?」弗聽。明日,禎又言,玉珍乃咨謀於眾。以壬寅年春三月戊辰即位于重慶,(綱目書三月,明玉珍破雲南,夏五月,自稱隴蜀王,(「自稱隴蜀王」,「蜀」原作「西」,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國號大夏,改元天統。仿周制設六卿,即日以戴壽為冢宰,萬勝為司馬,張文炳為司空,向大亨、莫壽仁為司寇,(「向大亨莫壽仁為司寇」,「向」原作「尚」,據明太祖實錄卷一九明玉珍傳改。)吳友仁、鄒興為司徒,劉禎為宗伯。置翰林院,以牟圖南為承旨,史天章為學士。立妻彭氏為皇后,(「立妻彭氏為皇后」,「彭」原作「鄒」,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子昇為皇太子,朝夕受學。內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外設提舉司,教授生徒。府置刺史,州曰太守,縣曰縣令。去釋、老二教,止奉彌勒。(「止奉彌勒」,「止」原作「正」,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夏,定賦稅,十取其一,農家無力役之征。(「農家無力役之征」,「役」原作「徒」,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秋,廷試進士,賜董重璧等八人及第,餘出身有差。置雅樂,立郊社之祭。冬,命司馬萬勝領兵攻剌踏坎,普顏達史平章走之。

天統二年癸卯春,命司馬萬勝攻雲南,由界首入,(「由界首入」,原脫「由」字,據平夏錄明紀錄彙編本、明今獻彙言本補。)司寇鄒興由建昌入,(「司寇鄒興由建昌入」,「建昌」下原衍「而」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刪。)指揮芝麻李由八番入。勝兵不滿萬,皆以一當十。十二月八日抵雲南,梁王孛羅(一名把都)及雲南行省廉訪司官先二日走,屯兵金馬山。(一曰皆走威楚。(「一曰皆走威楚」,「威楚」原作「楚城」,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明紀錄彙編、清借月山房彙鈔、清勝朝遺事初編等本皆作「楚威」。查元史卷六一地理志四,「楚威」當是「威楚」之訛,據改。))鄒、李不至。遣使四出,告諭招安,降者日至。(「降者日至」,原脫「者」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補。)即遣侍中楊源表聞,獲其象以獻。(「獲其象以獻」,「象」原作「像」,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表曰:

聖德孔昭,誕受維新之命,王師所至,宜無不服之邦。大軍即發于三巴,踰月遂平乎六詔,窮祇交賀,遠邇同歡。恭惟皇帝陛下,勇智如湯,文明協舜,慨念中華之貴,反為左袵之流。矧在位之貪殘,致生民之困悴。恭行天討,遂平定乎多方,禮順人情,即進登于五位。忝茲南詔,鄰比西戎。(「鄰比西戎」,「比」原作「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藩公挾便宜行事之文,專任憸人,恣其饕餮;守宰無恒心愛民之意,肆為虐政,害彼黔黎。下詔揚庭,出師討罪。初臨烏撒,蠻酋納欵以供輸;繼次馬隆,敵眾望風而奔潰。遂由驛路踏入滇池,(「遂由驛路踏入滇池」,「滇」原作「潢」,據平夏錄明紀錄彙編本、明歷代小史本改。)士民冒雨以爭降,官吏叩頭而請罪,一毫不染,萬室皆安。勝愧以庸才,欽承威命,凡此大勛之集,斷非小器之能,皆聖人大庇之洪休,抑諸將效勞之忠力。深入不毛,臣愧偶同於諸葛;誕敷文命,帝德齊美于有虞。

夏四月,梁王下王傅官大都領兵回哨援之,勝敗于關灘。時招安元帥姬安禮被執,至行邸,問兵多寡,曰:「八千。」於是大都命集于大理。是役也,勝以孤軍不可深入,士多戰傷,乃留建水元帥府聶千戶守之,遂引還重慶。

天統三年甲辰,司馬萬勝兵攻興元,圍城三日,不克而還。命司寇鄒興攻巴州,克之,留兵鎮守。是年,更立中書省、樞密院。戴壽為左丞相,萬勝為右丞相,向大亨、張文炳為知樞密院,(「向大亨張文炳為知樞密院」,原脫「向」字,「知樞密院」訛作「都察院」,據明太祖實錄卷一九明玉珍傳補、改。)鄒興為平章,俾鎮成都,吳友仁鎮保寧,莫仁壽鎮夔門,俱為平章。竇英,姜珏為參政,鎮播州、夷陵。荊玉、商希孟俱為宣慰,鎮永寧、黔南。

天統四年乙巳,萬勝取興元。

時有劉諶者,江西人,為仁壽教官,文章清古,能作成後進。玉珍入蜀,棄官隱居瀘州,子弟多從之遊,玉珍屢徵不就。卒,弟子葬之小市廂。

是年冬,我太祖高皇帝遣使通聘,曰:「胡人本處沙塞,今反居中原,是冠履顛倒。足下應時而起,居地上流,區區有長江之險,相為唇齒,協心同力,并復中原,惟足下圖之。」玉珍遣參政江儼答聘。

天統五年丙午春,玉珍卒,年三十六歲。昇襲位,纔十歲,改元開熙,尊母彭氏為皇太后。

萬勝與張文炳有隙,文炳使玉珍義子明昭矯彭氏旨召勝,殺之,使劉禎代為丞相。勝有開國功,死非其罪,人多不服。吳友仁移檄興兵,昇命戴壽討之,友仁遺書曰:「不誅昭,國必不安。昭若朝誅,吾當夕至。」壽乃奏,誅昭。友仁入朝謝罪。

是年,昇遣使來貢,太祖命侍御史蔡哲報聘,因挾一畫史同往,潛圖其山川險易。

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上親祀上下神祇,告伐明昇。命中山侯湯和為征西將軍,江夏侯周德興為左副將軍,德慶侯廖永忠為右副將軍,率京衞、荊、湘舟師由瞿塘趨重慶;潁川侯傅友德為征虜將軍,濟寧侯顧時為副將軍,率河南、陝西等處步騎由秦、隴趨成都。

先是營陽侯楊璟以上命至蜀,(「先是營陽侯楊璟以上命至蜀」,「營」原作「滎」,據明太祖實錄卷五八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條改。)諭以禍福。昇牽於羣議不能決。璟還,復以書曉之曰:

璟聞古之為國者,同力度德,同德度義,義不足則不敢拒,德不足則歸順焉。故能保身家於萬全,流名譽於無窮,福及子孫,族姓長久。反是者,往往取敗。今足下以幼冲之資,藉先人之業,據有巴、蜀,默然在位,不咨至計,而聽羣下之議。以瞿塘、劍閣之險,一夫負戈,萬人無如之何。此皆不達時變以誤足下。何則?昔之據蜀最盛,莫如漢昭烈,諸葛孔明佐之,訓練士卒,財用不足,取之南昭。然猶朝不謀夕,僅能自保。今足下疆場,南不過播州,北不及漢中,以此準彼,相去萬萬,而欲以一隅之地,延頃刻之命,可謂智乎?若謂險阻可恃,則三苗之墟不滅,有扈之國不亡,蠶叢、魚鳧之鄉不至足下矣!

我主上仁聖神武,遣將用兵,天下無敵,運謀出奇,神明響應,順附者無不加恩,負固者然後致討。以足下先人通好之故,不忍加師,數遣使諭意。又以足下年幼,未歷事變,恐惑於狂瞽之說,失遠大之利,故復遣璟面諭禍福。深仁厚德,所以待明氏者不淺,足下可不深念之乎?

且向者亂雄如陳友諒、張士誠,竊據吳、楚,造舟塞江河,積糧過山岳,強將勁兵,自謂莫敵。然鄱陽一戰,友諒授首;旋師東討,張氏面縛。此非人力,實天命有在也。足下視此以為如何?友諒之子,竄歸江夏,王師致討,勢窮出降。主上宥其罪慾,封以侯爵,恩榮之盛,天下所知。足下無彼之過,而能幡然覺悟,獨斷於心,自求多福,則必享茅土之封,保先人之祀,世世不絕,豈不賢智矣哉?若必欲倔強一隅,假息頃刻,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危幕之上,禍害將至,恬不自知。璟恐天兵一臨,勢不可禦,前日之臣為足下謀者,或以郡獻,(「或以郡獻」,「獻」原作「縣」,據平蜀記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或以城降,各自為身計,以取富貴。當此之時,老母弱子,將安所歸?縱足下年幼未曉,語及老母,獨不痛心乎?禍福利害,瞭然可觀,逆順之途,在足下審之而已。

昇不能聽。至是乃命和等徂征。璟本由儒出身,故亦通於文事。

上諭和等曰:「今天下大定,四海奠安,惟蜀未平。朕以明玉珍嘗遣使修好,存事大之禮,故於明昇,(「故於明昇」,「故」原作「欲」,據平蜀記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憫其稚弱,不忍加兵,遣使開諭,冀其覺悟。昇乃惑於羣言,反以兵犯吾興元,雖敗衂而去,然豺狼之心終懷嚙噬。今命卿等率水陸之師分道並進,首尾攻之,使彼疲於奔命,勢必當克。但師行之際,在肅士伍,嚴紀律,以懷降附,無肆殺掠。昔王全斌事可以為戒,卿等慎之。」

三月,傅友德攻階州。初,友德陛辭,上密諭之曰:「蜀人聞吾兵西伐,必悉其精銳東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拒我師。彼必謂地險而兵難至。若出其不意,直擣階、文,則門戶既隳,而心腹自潰。兵貴神速,但患卿等不勇耳。」友德受命。至陝,集諸道兵,揚言出金牛,而潛使入覘,知階、文果守備單弱,於是引兵直趨陳倉。選精兵五千為前鋒,攀緣山谷,晝夜兼行,大軍繼之,直抵階州。蜀平章丁世珍,率眾來敵。友德擊敗其眾,生擒其雙刀王等十八人,世珍遁走,遂克階州。進至文州,距城三十里。蜀人斷白龍江橋以阻我師,友德督兵修橋以渡。至五里關,世珍復集兵據險。友德奮兵急攻,破之,世珍僅以數騎遁去,文州亦克。

五月,湯和兵進攻瞿塘關,以江水暴漲駐兵大溪口。

是月,傅友德兵亦至漢江,以水阻不得渡,乃令軍造戰船百餘艘。然蜀人雖失階、文,猶恃漢水自固,及聞我師造舟進取,益震恐。友德欲以軍中消息達湯和,而山川懸隔。適江水暴漲,乃以木牌數千,書克階、文月日,投漢江,順流而下,蜀守者見之,為之解體。其丞相戴壽、太尉吳友仁等方悉眾守瞿塘,以阨三峽之險。及聞階、文破,乃分兵守瞿搪,還援漢州,以保成都。未至,而友德舟師以逼城下,因迎擊壽兵,大敗之,遂拔漢州,以濟寧侯顧時留守,而自將趨成都。

上聞湯和駐兵大溪口,欲候水平進師,恐其迍亶悞事。適友德捷至,乃下詔責其畏怯,恐失機會。廖永忠聞命,即率所部舟師先進,和猶遲疑未決。及得木牌於江,知友德已克階、文,乃自白鹽山伐木開道以進。永忠師至瞿塘關,以山水峻急,且蜀人設鐵索飛橋橫據關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壯士數百,舁小舟,踰山度關,以出其上流,人持糗糧,帶水筒,以禦饑渴。蜀山多草木,令將士皆衣青簑,魚貫出崖石間,蜀人不之覺也。度其已至,乃率精銳軍,分為二道,夜五皷,以一軍攻其陸寨,一軍攻水寨,將士皆以鐵裹船頭,置火器而前。黎明,蜀盡銳來拒,永忠已破其陸寨矣。既而,將士舁舟出江者,一時俱發上流,揚旗鼓噪而下,蜀人出不意,大駭。下流之師亦擁舟前進,發大炮夾擊,大破之。遂焚三橋,斷其橫江鐵索,生擒八十餘人,斬首千餘級,溺死者甚眾。明日,湯和兵亦至。永忠乃與之分道並進,和率步騎,永忠率舟師,約會于重慶。

七月,廖永忠自夔州抵重慶,次銅鑼峽。明昇大懼,或勸其奔成都,其母彭氏泣曰:「事勢如此,縱往成都,不過延命旦夕。今大軍勢如破竹,人皆膽碎,豈更效力,然終亦不免也。不如乞降,以免生靈於鋒鏑。」昇遂遣使請降。永忠以和未至,不受。踰旬,和至,會兵城下。是日,昇面縛銜璧,詣軍門降。和受璧,永忠解縛,撫慰之。

是月,傅友德兵圍成都,戴壽等出城拒戰,以象載甲士列于陣前。友德命前鋒以弓矢、火箭衝之,象中矢卻走,壽兵躪藉死者甚眾。會湯和遣人報重慶之捷,壽等亦得其家書,知重慶已降,而室家皆完,遂無鬪志,遂籍府軍,詣軍門降。

九月,湯和等遣人送明昇并降表至京。詔省、部議受降禮。省、部言:「宋太祖乾德三年,蜀主孟昶降,及子弟官屬至闕下,皆素服紗帽,進待罪表,(「皆素服紗帽進待罪表」,原脫「皆素服紗帽進」六字,據平蜀記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俯伏于地。通事舍人掖昶起,鞠躬聽命。宣制釋罪,昶等再拜,三呼萬歲。閤門使承旨賜昶等襲衣冠帶,昶等再拜跪受,各就次易服。然後入見於崇元殿,閤門使引昶等入,蹈舞稱謝,宣徽使承旨宣喚昶等再拜陛殿,至御座前鞠躬。太祖親撫問之,昶還位,與其官屬皆蹈舞再拜,呼萬歲出。中書、門下率百僚稱賀。今擬明昇朝見禮,(「今擬明昇朝見禮」,「今」原作「合」,據平蜀記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上御奉天殿,昇於午門外跪,進待罪表。侍儀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讀訖,承制官出傳制,昇等皆俯伏於地,侍儀舍人掖昇起,其官屬皆起,跪聽宣制釋罪,昇等五拜三呼萬歲。承制官傳制,賜衣服冠帶。侍儀舍人引昇入丹墀中,四拜出。丞相率文武百官行賀禮。」上曰:「明昇與孟昶不同。昶專治國政,所為奢縱。昇年幼,事由臣下,宜免伏地上表待罪之禮。」是日,明昇及其官屬朝見,百官稱賀,授昇爵為歸義侯,賜冠帶衣服及第宅於京師。

時全蜀已下,惟吳友仁尚據保寧。

冬十月,湯和遣江夏侯周德興會傅友德等克保寧,執友仁送京師,蜀地悉平。

十一月,湯和等師還,各上所佩印綬并所得蜀金印、冠冕、儀仗及銀印五十八,銅印六百四,總制府七,元帥府八,宣慰、宣撫司二十五,州三十七,縣六十七,官吏將士五萬九百九十人,馬騾一萬三千八百餘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波斯猫日记

    波斯猫日记

    这是一个以泡妞为己任,走到哪泡到哪的故事(参考走到哪都死人的某侦探)。N卷之后开启泡仙女、泡二次元、穿越古代泡妞等各种乱入模式!ps:故事太坑水太深,入前三思!
  • 温柔非懦弱之大学生活

    温柔非懦弱之大学生活

    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匆匆插肩有多少,风风火火的报道里猜不透真真假假,我是否能真正的挽回那少年,了解到那片温柔非懦弱
  • 哥哥不行的

    哥哥不行的

    萧俊和林郁碟从小认识,两人关系很复杂,她对他死缠烂打,他讨厌她,当她打算放弃时,他发现,自己也离不开她......
  • 无趣的舞曲

    无趣的舞曲

    一朝穿越,身为法医实习生的长乐自然不会甘心成为废物任人宰割,只是重生后的生活是不是太滋润了点?“嗨!皇子,喝茶吗?”“哟,这位小公子,看你气色不太好要不要我帮你看看啊?”
  • 伊岩万年

    伊岩万年

    曾经看过一个基腐番剧叫《世界第一初恋》以为那里的爱情只是想象,没想到在现实中真的会出现。今天开始写下只属于江受和阿岩偶吧的故事,这里没有宫斗剧的勾心斗角,没有霸道总裁剧情里的傻白甜,只有两个人的一眼万年。曾经的爱上,曾经的爱过,曾经的错过,曾经的寂寞,只因为你,只爱上你,只想和你在一起。
  • 幻斗天罗

    幻斗天罗

    在这个世界,存在着斗灵,一种可以让人变得强大的不可思议力量。这个世界离不开斗气灵,人们利用斗灵战斗、工作、甚至是玩耍。与斗灵交流,理解斗灵的想法,是获得斗灵力量的前提,但只有运用斗灵完成各种事情才是斗灵存在的根本意义。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一个斗灵,甚至一块石头、一棵植物都会拥有斗灵。斗灵是所有力量的源泉。哲喆的斗灵被称为最垃圾的水系斗灵,没有火系斗灵对力量的加持,也没有雷系对速度的加持,水系斗灵的修炼只能使一个人精神饱满。但是哲喆认为,强大的力量和迅捷的速度可以通过自己努力锻炼获得,精神上的强大不仅仅只有精神胜利法。层出不穷的战斗方式,眼花缭乱的战斗招式,规模宏大的场面背景,环环相扣的阴谋诡计。且看《幻斗天罗》暂发一章注册新书,24号平安夜开始奉上。创新精品书纪念起点前身玄幻文学协会9周年。
  • 武神颠峰

    武神颠峰

    一名初三学生凌云龙为救少女被高压电电死,而触电后的强大能量及肉体处于生死之间瞬间的爆发力,打开了空间节点,灵魂重生到一个以止戈(武)为尊,练气为主的世界,从一个废材变为傲视苍穹,美女如云,追随者无数……且看少年如何装逼:“那边那个武神给大爷过来跪舔”这人道:“是是,大哥……!
  • 初开剑

    初开剑

    一名少年,一张卡片,一身剑术,穿越在荒芜中。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最后一个鬼故事

    最后一个鬼故事

    千百前年前的交通要道上的娱乐胜地,不知何故一夜间化为灰烬千百年之后,一次的建设施工带出了个‘万人尸坑’,奉命调查的警察却未能弄清真相,便请来了考古方面的专家。随着专家的解剖分析,事件没能弄清反而更加陷入了一个难解的地步。案件的侦破工作慢慢进行中,灵异的事却在离他们越来越近愈演愈烈。为了真正打破传统警察们进入了个打破界限、时空的侦破工作......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