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8500000005

第5章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关前曰寸,关后曰尺。季胁,小肋也,在胁之下,为肾所近,故有季胁之下,皆尺内主之);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尺外,尺脉前半部也;尺里,尺脉后半部也。前以候阳,后以候阴,人身以背为阳,肾附于背,故外以候肾。腹为阴,故里以候腹,而大小肠、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诸部言左右,此独不分者,以两尺皆主乎肾也)。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附上者,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即关部也。左外言左关之前半部。内者,言左关之后半部也。肝为阴中之阳,而亦附近于背,故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举膈而中焦之膈膜、胆腑,皆在其中矣);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右关前半候胃,右关后半候脾,脾胃皆处中州,而以表里言之,则胃为阳,脾为阴,故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上附上者,上而又上,则寸部也。五脏之位,肺处至高,故右寸前以候肺。右寸后以候胸中,言胸中而膈膜之上皆是矣);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左寸之前以候心,左寸之后以候膻中。膻中者,即心胞络也。按:《灵兰秘典》有膻中而无胞络,以膻中为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叙经脉,有胞络而无膻中,而曰动则喜笑不休,正与喜乐出焉之句相合。夫喜笑属火之司,则知膻中与心应,即胞络之别名也)。

《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动,至也。一呼再功,一吸再动,一呼一吸合为一息,是一息四至也。呼吸定息脉五动者,当其闰以太息之时也。历家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人应天道,故三息闰一太息,五息再闰一太息。太息者,长息也。此言平人无病之脉。

当以四至为准。若五至便为太过,惟当闰以太息之时,故得五至,苟非太息,仍四至也)。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呼吸各一动,是一息二至也。二至为迟,迟主寒疾。夫气为阳,气虚则阳虚,故曰少气)。人─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呼吸各三动,是一息六至也。六至为数,躁者数之义也。尺热者,尺中六至也。病温犹言患热,非伤寒之温病也。

左尺为水,而数则水涸而热也;右尺为火,而数则火炎而热也,故咸曰病温。尺不数而诸脉滑者,阳邪盛也,故当病风。涩为血凝气滞,故当病痹也)。人─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一呼四动,则一息八至矣,况以上乎,故知必死。脉绝不至,则营卫已绝。乍疏乍数,则气血溃乱,不死安待)。

《灵枢·根结》篇曰: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营者,运也。人之经脉营运于身者,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以运五脏之精。凡周身上下、前后左右计二十七脉,共长十六丈二尺。

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主呼吸而行经络,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一息六寸推之,则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计五十周于身,脉八百一十丈,其有太过不及,则不应此数矣。狂生者,妄生也,其生未可保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营者,五脏所受之气。持寸口而数其至数,则虚实可考也)。

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当作气)。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以为常者,经常之脉也,可因以知五脏之气也。若乍数乍疏,则阴阳乖乱,死期近矣。短者,近也)。

《三部九候论》曰: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言七诊之法也。独者,谓于三部九候之中,以其独异于诸部者,而推其病之所在也)。

《方盛衰论》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此言脉重于形气也。形气有余,外貌无恙也。脉气不足,五内已伤也,故死。若形虽衰而脉未败,根本犹存,尚可活也。故《三部九候论》曰: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盖脱则大肉去尽,较之不足,殆有甚焉。脾主肌肉,肉脱者脾绝,决无生理)。

《脉要精微论》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者,心空而无杂想也。静者,身静而不喧动也。保而不失,此持脉之道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阳虽动,而未全彰,故如鱼之游在波也);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夏气畅达,万物皆备而无亏欠也。泛泛,盛满之貌);秋日下肤,蛰虫将去(秋金清肃,盛者渐敛,如蛰虫之将去而未去也);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令闭藏,沉伏在骨,如蛰畏寒,深居密处。君子法天时而居室,退藏于密也)。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内言脏气,脏象有位,故可按而纪也。外言经气,经脉有序,故可终而始也。明此四时内外六法,则病之表里阴阳,皆可灼然明辨,故为持脉之大法)。

《玉机真藏论》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端直以长,状如弓弦,则有力矣。然软弱轻虚而滑,则弦不至于太劲,宛然春和之象也)。

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实而强大,则不能软弱轻虚矣,不实而微,不能端直以长矣,皆弦脉之反也。故上文曰反此者病。外病多有余,内病多不足,大抵然也)。

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忘,当作怒。《本神》篇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忽忽善怒,眩冒巅疾。眩者,目花也。冒者,神昏也。

足厥阴之脉会于巅,贯膈布胁,故见症乃尔)。

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钩义如木之垂枝,即洪脉也。其来则盛。其去则衰,阳盛之象)。

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来盛去盛,钩之过也。来不盛去反盛,钩之不及也。去反盛者,非强盛也。凡脉自骨出肤谓之来,自肤入骨谓之去)。

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太过则阳有余而病在外,故身热肤痛。浸淫者,湿热之甚也。不及则君火衰而病在内,故为心不足而烦,火乘金而咳。气泄者,阳气下陷也)。

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浮者,轻虚之别名也。来急去散,亦是状浮之象也,即毛也)。

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毛而有力为中央坚,毛而无力为微)。

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肺主气,故太过则气逆背痛。愠愠者,气郁貌。不及则气短而咳。气不归原,故上气。阴虚内损,故见血;下闻病音者,肠鸣泄气也)。

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营者,退藏于密之义也,即沉石之义也)。

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弹石者,坚强之象也,如数者,非真数也,言去之速也)。

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 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解者,懈怠而肢体不收也。 者,形迹困倦也。脊痛者,肾脉所过也。邪气太过,则正气少而不欲言矣。心肾不交,故心中如饥。 中者,季胁下空软处,肾之所居也。肾脉贯脊属肾络膀胱,故为脊痛、腹满、便变诸症)。

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营运水谷,变化精微,以灌溉于南心北肾、东肝西肺,故曰四旁。孤脏者,位居中央,寄旺四时之末各十八日,四季共得七十二日。每季三月,各得九十日。

于九十中除去十八日,则每季只七十二日,而为五行分旺之数,总之五七三百五,二五一十,共得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也)。

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善者,脾之平脉也。脾何以无平脉可见乎?土无定位,亦无定象,古人强名之曰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此数语者,未尝有定象可指、定形可见也。

不可得见者,即难以名状也。恶者,即太过不及之病脉也)。

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按《平人气象论》曰:坚锐如乌之喙,如水之流,故脾死。夫如乌之喙者,硬而不和,如水之流者,散而无纪,土德有惭,病在不治,即所谓恶者可见也)。

《平人气象论》曰: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连珠、琅 ,喻其盛满温润,即微钩之义也,即胃气之脉也,故曰心平)。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喘喘连属,急数之象也。其中微曲,钩多胃少之义也)。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前曲者,轻取之而坚大,后居者。

重取之而牢实,如持革带金钩,而冲和之意失矣,故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厌厌聂聂,涩之象也,如落榆荚,毛之象也。轻浮和缓,为有胃气。此肺之平脉也)。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不上不下,亦涩也。如循鸡羽,亦毛也,但毛多胃少,故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如物之浮,则无根矣。如风吹毛,则散乱矣。但毛无胃,故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招招,犹迢迢也。揭,高举也。高揭长竿,梢必和软,和缓弦长,弦而有胃气者也,为肝之平脉)。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盈实而滑,弦之太过也。长竿无梢,则失其和缓之意,此弦多胃少,故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劲,强急也。新张弓弦,弦而太过,但弦无胃者也,故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和柔者,悠悠扬扬也。相离者,不模糊也。

如鸡践地,缓而不迫。胃气之妙也,是为脾平)。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实而盈数,强急不和也。如鸡举足之象,此即弱多胃少,为脾之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如鸟之喙,硬也;如鸟之距,急也;如屋之漏,乱也;如水之流,散也。脾气已绝,见此必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喘喘累累如钩,皆心脉之阳也,兼之沉石,则阴阳和平,肾脉之有胃气者)。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引葛者,牵连蔓引也。按之益坚,石多胃少也)。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索而曰夺,则互引而劲急矣。辟辟如弹石,但石无胃矣,肾死之诊也)。

《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逆顺》篇曰: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则知此举一血而气在其中,即下文气治、气病,义益见矣)。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气足则脉长,气虚则脉短),数则烦心,大则病进(心为丙丁之原,故数则烦心。邪盛则脉满,故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上盛者,寸脉盛也。气高者,火亢气逆也),下盛则气胀(下盛者,关尺脉盛也。邪入于下,故为胀满),代则气衰,细则气少(代脉见而气将绝,细脉见而气不充。曰衰,则少之甚者也),涩则心痛(血凝气滞则脉涩,故主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浑浑者,汹涌之貌。

革脉之至,如皮革之坚急也,涌泉,状其盛满也。见此脉者,病渐增进而色夭不泽也。绵绵弦绝,则胃气绝无,真脏脉见,故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山海经图卷之玄珠

    山海经图卷之玄珠

    人心难测,神亦然。人情难解,神亦然。相思桥边,多少情劫难度。冰心壶中,几片真心为侬……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可是现阶段所有的神话题材小说都被一些写手人弄成了魔幻玄幻类型,通篇已经看不清中国传统元素的影子;还有,现阶段的读者已经被无聊的快餐小说惯出了不好的习气,真正有诚意的小说起承转合语法结构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可惜一些所谓的“小说鉴定者”对待一部作品通常只看开头然后就妄下定论。本书无意矫正谁的读书习惯与风气,只是想诚心诚意为大家讲一个你们没有听过的我自己心中的山海经世界。
  • 邪眸修罗

    邪眸修罗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魔兽、人族、海族、虚空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大陆。姬尘,是人族四大家族姬家族长的儿子。因出生时天生异相,日月同现,被人陷害。不过被人所救,十年后,藏着无数秘密的少年从土匪窝中走出。看他怎么踏破虚空,翱翔天宇,俯视天地间。
  • 女帝笑看九重天

    女帝笑看九重天

    曾做过杀人狂的怪盗黑猫由于一件上古武器穿越了。而且好死不死穿越到了心机深沉的皇族二皇子身上,拜托她可是女人啊,往胸前一摸,还好只是女扮男装。不过这种事要被发现了铁定要死人的好吗!于是一代怪盗干脆装死偷溜出宫。多年后,江湖上谁不知神偷黑猫之名。传说没他偷不走的东西、传说敢惹他的人都死的不能再死、传说……他喜欢男人!而且追他的人足有一堆,个个身份不凡。什么第一邪派的老大,什么一国将军,什么神医……数都数不过来。黑猫吞了一把口水,她刚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呢。不过他们好像都很有钱的,能不能全要了?NP结局,爽文无虐,女主各种装逼卖萌。
  • 下一站情深缘浅

    下一站情深缘浅

    命中注定吗?不是,人生没有谁会在原地等谁,只有抛弃和不抛弃,舍得不舍得,爱你难守,放下难舍。长路漫漫,我心已非…………
  • 爹爹滚开,娘亲快来

    爹爹滚开,娘亲快来

    莫名其妙多了个孩子,墨梓孤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一个转身居然丢了!苦苦追寻两年,嗯?为什么女儿身边多了个妖孽?难道就是这个男人拐走了女儿!长得好看有什么用,看我不打死你!
  • 日出月没

    日出月没

    本书主要描写从戊戌变法至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历史,甲午惨败吹响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众多仁人志士冲出战壕,开始了救国之战。主要有三种救国之道,三者有分、有合交相辉映,最后武昌起义成功,大清王朝在恐慌、犹豫、无奈中退出权力舞台,袁世凯投机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女倾城,仙路漫漫

    农女倾城,仙路漫漫

    她上一世处处忍让,掩藏锋芒,宁为是人唾弃的丑女,只为守护自己的家人,让家人一世安宁。本以为在这农村皆是淳朴之人,却没想到,他们竟能做出毒死一家人的事!既然如此,重活一世,她又何必再默默忍让!未修得仙体已不重要!只是,遇见他,扰了她的心,为爱终是再次放手一搏,最终又该如何收手。
  • 古龙文集:剑毒梅香

    古龙文集:剑毒梅香

    江湖盛传“关内霸九豪,河洛惟一剑,海内尊七妙,世外有三仙。”“七妙神君”梅山民,为报挚友“河洛一剑”之仇,约战四大门派掌门,却惨招暗算;适逢父母都被“海天双煞”杀死的少年辛捷流落至此,机缘相救。两人同病相怜,梅山民虽武功尽失,却依旧收辛捷为徒。十年后,辛捷所扮的“七妙神君”与“海外三仙”中的无恨生的女儿相恋,却阴差阳错击破了“恒河三佛”入侵中原武林的阴谋,捍卫了中原武林尊严。
  • 偏头痛

    偏头痛

    这部故事主要介绍女主人公莫小晴有青涩到成熟的感情经历,留给读者有一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