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7400000002

第2章

序中文义。虽复众多。义要唯二。一发起序。二证信序。佛将说经。先托时处。神力集众。起所说宗。名为发起。与说为由。名发起序。证信序者。佛说经竟。阿难禀承。将传末代。先对众生。言如是法。我从佛闻。证成可信。名为证信。以此证与传经为由。名证信序。以何义故立此二序。一序由经二故。经唯是一。何曾有二。经体虽一。约人随时。故得分二。一如来所说经。二阿难所传经。如来所说。益在当时。阿难所传。传之末代。对此二经。故立两序。对如来所说。立发起序。对阿难所传。立证信序。然此二序。更有多义。备如常释。文中初言如是我闻。是证信序。一时以下。义有两兼。若取本事起发之义。判属发起。阿难引来证成可信。名为证信。义既两兼。不可偏取。证信序中。三门分别。一释如是我闻有之所由。二明立意。三释其文。有所由者。何缘经首悉有如是我闻之言。由佛教置。佛何缘教。阿难请故。彼何因请。由彼阿泥楼陀教故。阿泥楼陀何缘故教。由见阿难心忧恼故。阿难比丘何故忧恼。由见如来般涅槃故。佛将灭度。在于双林先首而卧。是时阿难以佛将灭。悲啼涕泣不能自胜。阿泥楼陀开觉阿难。汝传法人。何不请佛未来世事。徒悲何益。阿难对曰。我今心没忧海。知何所问。阿泥楼陀遂教阿难请问四事。一问世尊灭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二问世尊灭后。诸比丘等依何而住。三问恶性比丘。云何共居。四问一切经首。当置何字。阿难被教。心少惺悟。遂依请佛。佛随答之。诸比丘等以何为师者。当依波罗提木叉为师。若我住世无异于此。木叉是戒。比丘所学。故说为师。言诸比丘依何而住者。当依四念处住。何谓四念处。所谓比丘依内身修身观。精勤除世贪爱。如是依外身。内外身。受心法亦如是。是谓比丘所依住处。故经说言。若住四念处。名自境界。不为魔缚。若住五欲。名魔境界。为魔所缚。恶性比丘云何共居者。梵檀治之。梵檀是其默不共语。若心调伏。为说离有无。言一切经首置何字者。当置如是我闻佛在某方聚。林等六事。由佛教故。一切经首得着如是我闻。此初门竟。次辨立意。佛本何意教置此语。为生物信。如是。云何得生信也。其如是者。阿难彰己信顺佛语。道佛所说如。言佛所说是。令他众生同己生信。其我闻者。若为生信。阿难自是不足之人。若言此法是己所说。人多轻谤。由言此法从佛闻故。人皆归信。信有何义。须立此言而生信乎。释言。信者。入法初门。摄法上首。凡入佛法。要先起信。故华严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至珍宝处随意采取。若人无手。空无所获。如是入佛法者。有信心手。随意采取道法之宝。若无信心。空无所得。信有此义。故立如是我闻之言。以生物信。立意如是。此两门竟。次释如是我闻之言。其如是者。解有两义。一约法释。阿难道佛所说之言。如于诸法。故名为如。说理如理。说事如事。说因如因。说果如果。凡所论者。皆如前事。故名为如。如法之言。是当道理。故名曰是。良以乖法。名为非是。故如法之言。得称为是。二约人解。阿难道今释迦所说。如于过去一切佛说。故名为如。故涅槃经云。如过去佛所说不变。故名如来。乖诸佛说。其言则非。如诸佛说。其言则是。故曰如是。言我闻者。阿难对彼未来众生。陈己餐说。故曰我闻。闻实是耳。何得云我。诸根之别。皆我用具。就主以彰。故云我闻。法中无人。何处有主。而言就主称说我闻。释言。法中虽无定主。非无假名绾御。亦得称我。故涅槃云。譬如四兵。合以成军。虽无定主。亦得称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此亦如是。问曰。阿难得理圣人。以何义故同凡说我。释言。阿难虽复说我。不同凡夫。云何不同。说我有三。一见心说我。谓诸凡夫我见未亡。我见心中称言有我。二慢心说我。谓诸学人。我见虽亡。慢心犹在。我慢心中称说为我。三世流布我。谓无学圣人。见使久亡。慢使亦尽。随世流布假名说我。然今阿难结集法时。身居无学。见慢亡除。随世流布假名说我。故不同凡。问曰。我者假名世谛。无我真谛。真谛是胜。何不就胜。何不就膝。宣说无我。乃从世谛假名说我。化我凡夫法须如是。若不说我。何由可得檦别彼此。令人识知。故须说我。是故乃至诸佛为化。亦常说我。智者不怪。一时已下。义虽两兼。对前一向证信序故。自下偏就发起以释。于中有三。一明佛化主。二从与大比丘已下。辨其徒众。三尔时世尊诸根悦下。如来现化而为发起。阿难启请。前中一时。举佛化时。言其佛者。举佛化人。住王舍等。举佛化处。言一时者。人有异释。今正论之。为化之辰。因之为时。于佛一代。化时众多。简别余时。是故言一。一时之言。经中大有。如涅槃说。我于一时在王舍城。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我于一时在恒河岸。我于一时在尸首林。此言似彼。佛如前释。住王舍者。约城通举。此城古昔多有王住。名王舍城。耆阇崛山。随处别指。绕王舍城。具有五山。皆有精舍。简别余处。是故须言耆阇崛山。此翻名为灵鹫山也。此山多有灵仙居住。故名为灵。亦有鹫鸟居止此山。故名为鹫。又亦名为鹫头山矣。多有灵鹫居此山顶。名鹫头山。又此山顶似鹫鸟头。名鹫头山。游化处中。目之为住。法身平等实无栖托。示化在方。故云住耳。何不就实。乃托化乎。为通化教。故须从化。第二众中。先列声闻。后彰菩萨。诸经多尔。何故而然。凡释有四。一近远分别。诸声闻人。多近如来。故明佛后。随近先列。菩萨之人。多不近佛。为是后列。声闻何故偏近如来。菩萨不近。解有两义。一声闻之人。习道未久。未闲道法。虽得圣果。进止威仪。常顺佛教。如律经中。制阿那律不听与彼女人同宿。制娑伽陀不听饮酒。制十七童子不听在于水中戏等。皆是罗汉顺佛教制。乃至如来般涅槃。制诸声闻不听食完。为是近佛。菩萨之人。久闲道法。不假佛教。故不近佛。二声闻之人。现蒙佛度。舍凡成圣。荷恩深重。虽得圣果。常随如来围侍供养。故多近佛。菩萨之人。虽荷佛恩。化众生事。随缘摄化。多不近佛。以彼声闻多近如来。故先檦列。菩萨不尔。故在后列。此是第一近远分别。二就威仪形相分别。声闻人等。执持威仪。形相似佛。世共尊敬。故在先列。菩萨随化。形仪不定。故在后列。如彼文殊一夏之中。三处安居。即是事也。三就治分别。亦得名为约教分别。如龙树释教有二种。一者显示。二者秘密。依显示教。罗汉辟支。同佛漏尽。举佛后。先列声闻。菩萨随化。现处诸漏。示为凡夫。世人若闻在罗汉上。人多惊怪。故后列。诸经之中。先列声闻。多皆据此。若依甚深秘密之教。菩萨德尊。宜在先列。声闻德劣。须在后列。故华严经。先列菩萨。至后祇洹重阁会中。方列声闻。四多少分别。如涅槃说。一切众中。少者先列。多者后列。于彼经中。声闻众少。故在先列。菩萨众多。故在后列。此后一义。局在涅槃。余通众经。今此且依前之二义。先列声闻。后彰菩萨。声闻众中。文别有四。一檦其众别。二辨其数。三叹其德。四列其名。初言与大比丘众者。檦列其众。此乃约佛以明其众。以身兼彼。称之为与。大者。外国名曰摩诃。义翻有三。一名为众。如世多人。名为大众。二名为胜。胜过余学。于彼九十五种道中。最为胜上。故曰摩诃。三名为大。旷备高德。过余近学。故名为大。比丘胡语。此翻有五。一名怖魔。初出家时。发心广大。令魔战怯。故曰怖魔。如涅槃说。魔云何怖。魔性妒弊。忌他胜己。见彼胜己。故怀恐怖。又惧其人多化众生。同出生死。空其境界。故生恐怖。此之一义。就始彰名。

二名乞士。既出家已。无所贮畜。乞求自活。故曰乞士。三名净命。于乞求时。正命乞求。离于邪命。故曰净命。此之两义。据中立名。四名净持戒。既出家已。精持禁戒。无所毁犯。名净持戒。五名破恶。以持戒故。离犯戒过。故曰破恶。此后两义。据终立称。人多名众万二千人。辨其数也。共集称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叹其德也。一切大圣。叹其人高。举一名余。故云一切。钝根近学不能过故。名之为大。大有二义。一位高名大。如下所列了本际等。皆是究竟无学圣人。过余近学。故名为大。二德胜名大。此等皆是利根声闻。成就胜德。故名为大。会正名圣。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为神异。故名曰神。无壅曰通。通别有六。所谓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广如别章。此应具论。此诸比丘。于小乘中修成毕竟。故曰已达。问曰。阿难于佛在世。身居学地。未得漏尽。云何得名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释言。阿难虽居学地。未名大圣神通已达。从多以叹。是故说言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问曰。阿难德实未周。何须在此众中列之。释言。阿难此会请主。须辨列。又复阿难增上利根。虽居学地。而成无量胜妙功德。故曰大圣。于神通中解了毕竟。亦名已达。上来叹德。下列其名。于中初言其名曰者。经家总举。次别列之。此等皆悉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了本际者。憍陈如是姓。阿若是字。阿之言无。若之言智。证无。成智。故曰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名为本际。于此本际知见明了。名了本际。余者。经中或有曾闻。有不闻者。于彼一万二千人中。今此且列三十二人。皆如斯等上首者也。总以结叹。下次列其菩萨之众。于中有四。一标其众别。二普贤等。列其名字。三具诸菩萨无量德行下。赞叹其德。四如是之等不可称下。总辨其数。初中又者。复重之辞。前列声闻。更明菩萨。故云又也。与义同前。辨佛兼彼。故云与耳。言大乘者。举法别人。乘是行用。行能运通。故名为乘。乘别有三。简别余二。余二不如。是以称大乘。众菩萨俱。约法举人。非一称众。菩萨胡语。具则名为菩提萨埵。传者略之。但云菩萨。此方翻之。名道众生。菩提名道。萨埵名众生。良以此人内心求道。备有道行。以道成人。名道众生。问曰。声闻缘觉人等。斯皆求道。并有道行。同以道成。何故独此名道众生。释言。贤圣名有通别。通则义皆。如涅槃说。故彼文云。须陀洹等亦名菩萨。求索尽智无生智故。亦名为佛。正觉共道不共道故。但今为分贤圣之别。是故偏名大乘众生以为菩萨。等分贤圣。何故偏名大乘众生以为菩萨。解有三义。一就愿心望果分别。唯此众生求大菩提。余悉不求。是故独此名道众生。故地论云。一上决定愿菩提。独言菩萨故。二就解心望理分别。凡夫著有。二乘住无。不会中道。是故不得名道众生。唯有菩萨。妙舍有无。契会中道。是故其人名道众生。三就行分别。入佛法中。凡有三种。一教。二义。三者是行。教浅义深。行为最胜。声闻钝根。从教为名。声者是教。餐声悟解。故曰声闻。缘觉次胜。就义立因。缘者是义。于缘悟解。故称缘觉。菩萨最上。就行彰名。以能成就自利利他俱利之道。是故其人名道众生。故地持云。声闻缘觉。但能自度。菩萨不尔。自度度他。故名道胜。以道胜故名道众生。共集称俱。次列其名。于中先列贤劫之中成佛菩萨。又贤护下。别余劫中成佛菩萨。就贤劫中。普贤妙德与慈氏三人别列。妙德文殊。慈氏弥勒。姓慈。故曰慈氏。字阿逸多。此云无胜。等者。于贤劫之中其余菩萨。此贤劫中一切菩萨。约时总分。就明余劫诸菩萨中。随胜略举十六正士。又贤护等十六正士。举初格后。总以檦列。善思议等。就其所等。随别以列。皆遵普贤大士行者。彰其所习。亦得名为简下异上。下叹其德。于中分二。第一叹其权实二德。二其所修行清净已下。叹其自利利他二德。前中有三。一就自分略叹其德。二入佛法下。就其胜进广叹其德。三具足功德微妙已下。双以结叹。就初略中。先叹实德。游步以下。叹其权德。实中。具诸无量行愿。修行具足。行。谓六度四摄等行。愿。谓无量菩提行愿。如华严说。此等皆具。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成德圆备。德成无退。故曰安住。有德斯成。故曰一切。功谓功能。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名功德。如清冷等。水家之德。故名功德。经说功德。有通有别。通则一切诸行皆是。别则宣说慧行为智。余戒施等名为功德。今就通矣。德体名法。权中初言。游步十方。身形无碍。行权方便。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上来就其自分略叹。下就胜进广叹其德。于中还初叹其实德。于无量界现成佛下。叹其权德。实中初言。入佛法藏。证会名入。究竟彼岸。彰果毕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下。叹权中。于无量界现成正觉。总以叹之。此叹胜进。故举成佛为权德耳。处兜率下。别以显之。于中具论。应有十相。一升兜率天。二来下入胎。三住胎中。四者出生。五童子相。六娉妻相。七出家相。八成佛道相。九转法轮相。十般涅槃相。今此文中。少一住胎。有余九相。就初相中。处兜率天。身升兜率。兜率。本是一名。传之音异。此云妙足。亦名知足。是欲界中第四天也。何故生此。如涅槃释。兜率天胜。为是偏生。彼云何胜。经自释之。上天闇钝。下天放逸。彼无此过。故得名胜。又修施戒。得上下天。修施戒定。生兜率天。故彼天胜。问曰。兜率欲界乱地。云何修定而生彼天。释言。此非八禅地定。盖乃欲界思慧心中。修念佛三昧。生彼天中。名依定往生。如地论。无量料简。不可具论。弘宣正法。口业化也。此初相竟舍彼天宫。降神母胎。第二相也。问曰。何故舍上天乐。为欲使彼阎浮众生。咸荷佛恩。生敬重心。故须舍之。是义云何。由舍天乐。阎浮众生咸皆念言。佛舍天乐。来生阎浮慈我等故。生敬重心。问曰。于彼生之中。何故如来偏受胎生。释言。于彼四生之中。卵生湿生。果报卑劣。故佛不生。化生虽胜。备有多义。故佛不生。如涅槃说。略有八义。一劫初时。众生化生。尔时众生其病未发。不假佛化。故佛不出。佛出世时。众生胎生。为欲增长同生之力。故受胎生。二寄生上族。表彰法胜。故受胎生。三生王种。假之护法。故受胎生。四欲教人敬父母之业。故受胎生。五生上族。为息物慢。故受胎生。六受胎生。为息物谤。是义云何。若佛化生。人多诽谤。言佛是幻化。非是真实。为息是谤。故不化生。七为留身益于后世。故受胎生。是义云何。若佛化生。还复化灭。如电光尽。无复遗余。佛为留于残身舍利。而益于后。故受胎生。八为同诸佛。故受胎生。三世诸佛。化胎众生。法受胎。故须同之。具此多义。故受胎生。此第二竟。准余经论。是中少一住胎之相。通此所少。第三相竟。从右胁下。是其第四出生之相。于中有三。一生处异常。二现行下。所现奇特。三释梵下。天人敬养。初中从母右胁生者。世人生处。不净臭弊佛为异之。故右胁生。虽从右胁生。如出云雾。母身安适。无为无苦。第二所现奇特之中。初先明其身现奇特。举声已下。口现奇特。身中有三。一于十方各行七步。示现丈夫奋迅之力。于十方界独出无畏。二身光普照。令人觉知。三无量下震动大地。使魔怯伏。六种动者。如地经说。所谓动踊振觉吼起。动如车掉。踊如泉诵。亦如釜沸。振谓下。如世空物。振之则下。觉者动势。令人心觉。乃至空居众生亦知。吼者发声。地如面起。上来明其身相奇特。举声已下。口现奇特。自唱尊号。令人归趣。上来第二所现奇特。第三段中。天人敬养。文显可知。佛德深重。故使释梵咸来奉侍。人天归仰。第四相竟。示现已下。是其第五童子之相。于中有二。一身具众伎。谓示算计文艺等事。佛已久知。随化始学。故曰示现。二博综下。知解宽广。博综道术。知事宽广。博谓广博。综谓综习。仙通秘术。无不博学。名博综道术。贯练群籍。知教宽广。贯谓贯通。练是委练。世俗异典。名为群籍。于此悉知。名贯练群籍。此第五竟。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游后园下。是其第六娉妻之相。于中初言。游于后园讲武试艺。娉妻前事。如本起说。槃马筋力。名为讲武。共射金鼓。说为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娉妻后事。佛实离爱。随化示居。故曰现处。问曰。何故示现此相。先受后舍。彰欲可厌。此第六竟。见老病下。是其第七出家之相。于中六句。合为三对。其六句者。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是第一句。明其所舍。如本起说。出城游观。东门见老。南门见病。西门见死。将斯类己。悟身非常。故生厌离。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是第二句。彰其所习。北门见沙门。由见沙门。故求学道。文略不举。此二一对。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是第三句。重明所舍。而着法服。是第四句。彰其所受。此二一对。剃除须发。是第五句。重明所舍。端坐树下。是第六句。明其所作。亦明所修。勤苦六年。先同其邪。行如所应。翻邪学。正道是其所应修学。顺而行之。此二一对。此第七竟。现五浊下是其。第八成佛道相。于中随事。次第有五。一沐汤形垢。二灵禽下。行诣道场。三吉祥下。受草安坐。四奋大下。神力降魔。五得微妙下。现成佛道。初中三句。一居浊刹。示有尘垢。言五浊者。一者命浊。报命短促。二众生浊。人无善行。三烦恼浊。诸结增上。四者见浊。邪见炽盛。五者劫浊。饥馑疫病刀兵竞起。秽土有此。名五浊刹。佛现处中。随顺群生。示有尘垢。二沐金流。金沙河中。沐汤形垢。名沐金流。三天按树枝。攀之出池。第二段中。灵禽翼从诣道场者。如经中说。五百青雀。随从佛后。名禽翼从。此皆神鸟。故曰灵禽。佛得道处。名曰道场。如治麦处。名为麦场。治谷之处。说为谷场。如是一切。第三段中。初感吉祥而为征瑞。其吉祥者。是刈草人。经中亦名为吉安也。安祥义同。佛将成道。感见此人而为征瑞。知己定当成吉祥果。是故名为吉祥感征。即以此人。表己所成功果福祚。是故名为表彰功祚。次从受草。佛心哀怜。身从受草。是故名为哀受施草。后敷而坐。依树得佛。名为佛树。敷此树下。跏趺而坐。盖乃随人见闻不同。若论菩萨。见佛如来。从金刚际。起金刚坐。上至道场。处之成佛。如涅槃说。凡夫二乘。唯见如来吉安取草。敷而为坐。如此中说。第四段中。初奋大光使魔知之。奋犹放也。次魔来逼试。下佛降之。言以智力者。是降魔德。智谓正智。知邪不从。力谓通力。神力伏魔。亦可慈力。慈心伏魔。皆令降伏。是降魔能。魔罗。胡语。此云杀者。害人善故。泛论有四。涅槃说八。言其四者。一烦恼魔。谓贪嗔等。能害善法。二者阴魔。谓五阴身。共相摧灭。三者死魔。能坏命根。四者天魔。于彼第六他化天上。别有魔天。好坏他善。四中初一。是生死因。末后天魔。是生死缘。中间阴死。是生死果。此之四种。大小通说。言其八者。前四种上。更加无为四倒之心。于佛真德。常计无常。乐计为苦。我计无我。净计不净。以此四种。近坏正解。远障真德。故名为魔。此后四种。小乘法中。未以为患。不说为魔。大乘为过。故说为魔。通论此八。并须降伏。何故如是。烦恼阴死。无为四倒。妨违自行。故须降伏。伏法不同。彼烦恼魔。小乘多用谛观降伏。大乘多用空慧降伏。阴魔死魔。小乘多以无余涅槃而降伏之。得灭舍故。大乘多用常住法身而降伏之。无为四倒。于大因中。正解降伏。于大果中。菩提涅槃真德降伏。天魔一种。妨于自行。亦妨化他。故得降伏。用法不同。自行因中。正智降伏。知邪不从。彼自退散。自行果中。十力降伏。十力牢固。不为魔邪所倾动故。自行如是。化他之中。用法不定。若在因中。自身降魔。利益众生。多用神通。教他降魔。多用神咒。彼无神力能降伏故。若在果中。自身降魔。利益众生。多以慈心。于彼怜愍。即便退散。教他降魔。亦用神咒。彼无慈力能降伏故。今此所论。偏降天魔。违其自行。正智降之。违其利他。通力伏之。故云智力皆令降伏。第五段中。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正现成佛。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此第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女王惊世:一统天下当霸王

    女王惊世:一统天下当霸王

    奇异穿越,竟成君主!?老者预言,女王命!?何曾想,一统天下!?哈哈,她戎马一生,也错爱一生!?命中,无爱。
  • 总裁大叔,娇妻甜甜甜

    总裁大叔,娇妻甜甜甜

    婚前婚后,她表示完全是两个世界。婚前,两人是甜蜜又浪漫的,他把她宠上天,有求必应的完美大帅哥。婚后,他化身为狼,睡她睡得昏天暗地。老天,这样的日子还怎么过?
  • 香奈儿No.79

    香奈儿No.79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遗忘,那么生命就不会苍凉漫长得让人绝望......面对爱情,有些人只能路过,不配拥有......爱一个人,就是在漫长的时光里和他一起成长,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一同凋零......
  • 白石溪畔

    白石溪畔

    光耀万世,永垂不朽。一但堕入情网,连山谷幽兰也可以变成燎原之火。当你看清这世间,才会回想起,从前只不过是镜花水月......
  • 西游记之人类世

    西游记之人类世

    在21世纪,人类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霸主,却不料还有另一种遗忘千年的力量
  • 超能者之岛

    超能者之岛

    一次精心谋划的实验,一次意料之外的进化。
  • 群魔乱舞之异族崛起

    群魔乱舞之异族崛起

    我曾经和你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直到有一天,乌云密布,整个世界被黑暗所笼罩,不断的出现奇异的鬼怪在我的面前,不仅仅打扰了我的生活,不停的出现在我面前,追杀、恐吓、震惊!而且还威胁到了我所爱的人直到有一天,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噩梦,把我从这里拉了出来,而她却...
  • 魂穿千年只为见你一面

    魂穿千年只为见你一面

    她魂穿千年,目的为一个复仇,却爱错了人,信错了人;”待我醒转之时,必是你灭国之日“她怀恨沉睡寒冰湖底,怨恨缠绕“我来到这里看到了很多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如今本以为我可以全放下都不去介意,原来,一切也都是我以为……依旧有恨,只有增加从未减少!”
  • 身体的透视(上)

    身体的透视(上)

    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人类在认识自身的生命问题上还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答,但是,这也正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动力,它将促使科学溯难而上,最终实现人类认识自身生命的美好愿望。《身体的透视(上)》在纵谈人的生命基础上,重点解读人体的性别特征、透视人体中的细胞和组织、触摸人体的五官、详解神秘的大脑及其神经网络、解析人体的运动构架、揭秘人的心肺与呼吸机能。
  • 重生之媚风华

    重生之媚风华

    曾经的天之骄女,今日的寄人篱下。重生后:她爱惜生命,远离闺蜜。相信爱情,但绝不盲从。对待背叛之人就要大发圣母恩?不不不,她就是又小气又护短!怎么着,谁规定公主一定是美好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