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1500000001

第1章

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隶樊川之兴教。得云庵达禅师疏又数年应宁夏命。复获唐光瑶禅师。并有宋净源法师二家注记。反复参订醇疵纷错。似有未尽乎论旨之妙伙矣。且论之渊粹简蕴。见称所自来。其辞文其施辩。非深入实相踞乐说善巧之峰者。莫之为之。予固以为开方等之巨钥。游性海之洪舟。运权不之均车。排异见之正说。真一乘师子吼之雅作。欲乎吾人之性学者。先着鞭于此。此而通。则大方之理弗虞而妙获者矣。嗟呼姚秦迄唐二百余载。历贤首清凉圭山贤圣之僧。皆援之以断大义。独不为发挥其曲要以召方来。致令诸说凿柄纷纶。莫知所以裁之之正。乃因暇日谨摭诸先觉之说。别为训解以授座下愧夫迫于缘冗。每释义引据。弗获课虚细以讨求。冀同衣同德之士。恕以荒斐失而正之可也

肇论。肇即作者之名。论乃所作之法。人法合目。为一部之都名也。以四论前后异出。又各宗一义。欲合为一。不可遍目。乃复作宗本一章。冠于论首。但云肇论宗释皆属。而言论者谓假立宾主。决判甚深。往复推征。示物修悟。故名为论。然有二种。一者宗论。宗经立义。如起信唯识等。二者释论。但随经解释。如智论等。今此四论是初非后

后秦长安释僧肇作。通鉴说。符健据关中国号大秦。至符坚末年。姚苌篡立亦号为秦。故史家乃以前后字别之。论主在后秦也。长安即今安西。释谓释迦。即僧之通姓。以如来姓释迦氏故也。安公创式。远协阿含。千古遵依。迄今未替。僧肇即论主之讳。本传略云。京兆人。历观经史备尽坟籍。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故叹曰。美则美矣。然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闻罗什在姑臧。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来长安。肇亦随入。姚兴敕令入逍遥园详定经论。所著四论并注维摩经。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作犹制也造也。义诚佛说论自已为。盖作其辞而弗蕴其义也

宗本义。四论所崇曰宗。本谓根本通法及义。法有通别。通者。即实相之一心。中吴净源法师云。然兹四论宗其一心。然四论虽殊。亦各述此一心之义也。别者。即四论所宗各殊。所以尔者。非一心无以摄四法。非四法无以示一心。即一是四即四是一。义谓义理依前法体以显义相。法通义通法别义别。此中四段之义如其分齐。是下四论之所宗。据此非宗本无以统四论。非四论无以开宗本。以法为本所宗。即本以义为本本亦即义。若法义两分本属法时本之义也

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此五名诸经通有。义虽差殊不越理事。今始终相蹑略而释之。初谓缘会之事缘前元无。故云本无。无相之相复云实相。即此实相是诸法性。故云法性。此性真空故复云性空。复由性空之理不离于事。以理从事复名缘会。谓因缘会集而有诸法。或名缘集缘生等。皆意在法也。杜顺和尚云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

一义耳。义依法显。法既理事一源。义岂容殊不可取于五名计有五法。各是一义。此中以本从末唯末非本。亦一义。摄末归本唯本非末。亦一义。若本末混融际限不分。尤一义也。若对下不迁释之。缘会物也。本无等理也。由一义故。即迁而不迁。所以为下不迁论宗

何则。征也

一切诸法缘会而生。若色若心因缘会集。而后生起

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初句蹑前因缘是因诸法是果。因无果有无有是处。此约前际。后句既法自缘生有为迁谢。因缘离散诸法灭谢。此约后际

如其真有有则无灭。真谓真实。若法实有有应无灭。法既随灭。知非真有。下论云。夫有若真有岂待缘而后有哉。中观云。法若实有则不应无等

以此而推。故知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谓之性空。即末显本也。约前后际观现在法。既但缘集而生。岂待缘离然后方灭。以因缘非和即今常离。即今亦灭。色即是空其性本然。故即缘生是性空尔。清凉圣师云。缘生无性当体即真

性空故。故曰法性。真空是诸法之性

法性如是。故曰实相。如是谓空也。空无相故。故名实相

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缘集之法当体元空。如镜像谷响不待推斥使令无之即此实相为本无也。下论云。岂待宰割以求通哉。此拣小乘析色名空。上列名则从本及末。此中推义则自末至本。然本末镕融。非前非后非一非异也

言不有不无者。诸经论中多明四句。谓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依法表德。不出此四。又约破计遣谤亦有四句。谓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亦有亦无。今所牒者。前之第四及后之初二句。所以偏牒此而明者。为遣二见故。遮示中道故。令心无住故为下不真空论之宗

不如(同也)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初约破计以释。佛性论第三云。一切诸见不出有无二种。由有见故所以执常。于无见中复有二种。一邪见。谓一切无因无果并拨三世故。二断见谓唯有现在不信未来故。准此因有生常。因无生邪断之二也。故论双叙之。经中为破此见而云不有不无。论叙云。不同计有之见是常见之有。故云。不有不同计无之见。是邪见断见之无。故云不无。不如二言贯下邪断

若以(犹执也)有为有(常也)则以无为无(断也)有既不有则无无也。约起灭释也。初二句明相因而起。但起一见一见随生。如见牛有角谓兔无角等。故密严云。要待于有法而起于无见。此所治之病也。后二句明相因而灭。苟治一见一见随亡。经中既云非有。故亦非无。故密严云。有法本自无无见何所待。此能治之药也。伟哉善巧曲尽经旨

夫欲存(犹取也)无以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是谓虽观有。而无所取相。约观行释也。法即缘生诸法。谓从缘虽空不可存无以观。无则三学六度与五逆十恶空而无果。由非无故一切法皆立也。不取相者。谓缘起虽有亦不可取相以观。取则有为生灭行何契真。由非有故心不住相。建一功立一德靡不合道。如斯见法方识实相。实相之言在上义属于下。即中道佛性观也。此中意趣无边不能繁叙。如涅槃及止观等说。上三义释名。前二离过后一成行

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圣人之心为住无所住矣。法相者。所观之境属前实相也。既非有无何有相状。且对无住之心。义言相尔故。云无相之相。圣人等者。能观之心得无分别。俱名圣人。然地前修真如三昧者。亦许仿行双照有无名住。既不存无。又不取相即住而无住也。性宗修人虽具缚凡夫。苟有夙熏诚可留心。今举圣心令人慕式也

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也。性空者。谓诸法实相也。等谓平等。道谓自乘菩提。所以约人辨者。恐疑实相之外别有三乘异证。而不知三乘机器随熏有差所观性空无异。故身子云。我等同入法性。佛赞迦叶同一解脱。亦如三兽渡河河无异水

见法实相故云正观。若其异者便为邪观。正邪二观诸经通说。今约实相辨邪正也。大论云。除实相外余皆魔事

设二乘不见此理。则颠倒也。此有二说。一则只是三乘中二乘。意云。设若小乘不见性空之理。则亦颠倒不克果证。以二乘但见无常。不见于常是颠倒故。此则大小形对可说。小且尚耳。况大乘耶。二则前云三乘。乃通教所被学法空者。故同观实相为正观。今此二乘乃藏教所被愚法者。意云。设若愚法二乘亦须观性空之理而取证。若不见此理则颠倒故不证。大疏破有教引成实云。我今正明三藏中实义。实义即空。清凉钞云。不可不见实义而得道也。以生空亦双空之一分。又何太异。故前云等观

是以三乘观法无异。但心有大小为差耳。所趣实相唯一。能趣根宜成异。器有广狭智有浅深。运有自他进有迂直证有单双。此则差在于人不在于法

沤和般若者。大慧之称(名也)也。双牒其名通属其体。智论第十八云。摩诃般若秦言大慧。沤和者。此云方便。一念兼之故名大慧。二乘孤慧独颖慧而非大。为下般若一论之宗

见法实相谓之般若。能不形(犹显也)证沤和功也。初二句明得名。由见实相故名般若。后二句见而非证。直由大悲导智。令不证空。出二乘也。净名云。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以无悲之智醉寂灭酒。堕无为坑故

适(往也)化众生谓之沤和。不染尘累(去声)般若力也。亦初二句明得名。由化众生故名方便。后二句化而不染。复由大智导悲令尘不染。异凡夫也。净名云。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以无慧方便投爱见网没有相林。故尘谓五欲尘境。累谓生死过患

然则般若之门观空。沤和之门涉有。涉有而未始(暂也)迷虚。故常处(居也)有而不染。不厌(弃也)有而观空故。观空而不证。承前以即不滞也。初二句约观空有以分权实。涅槃为空生死为有。后四句正显不滞。以二智双融之一心。观空有无二之真谛。如观色是有色即空。故岂曾瞥然而迷性空。以不迷空。所以常居有境尘不能染。下句反此可知。是谓二谛相符二行相资。如车二轮。犹鸟二翼。翔空致远互缺无能。由空门出生死入涅槃。由有门建佛法化众生。然理量无二生涅一如故。不滞空而累有也

是谓一念之力权慧具矣。一念之力权慧具矣。念谓慧念。言一者极少时也。权谓权智即前方便。慧谓实智即前般若。谓少时一念二智俱备。再言之者叹其智妙

好思历然可解。历然者谓。理甚昭著。历历分明可领解也

泥洹尽谛者。华梵双出。古译灭谛为尽谛。尽义在下。此亦牒经而释。为下无名论之宗直结尽而已。结谓一切结使亦兼诸业。即集谛也。然约喻明。如世绳结最难解理

则生死永灭。故谓尽耳。生死苦谛也。连前即三杂染亦名三障。此三种障更相由藉能障涅槃。今约治道总说云尽。若别说者。即十恶等业信位能灭。惑有本末。本即根本不觉末即枝末不觉。末中复有七类。谓三细四粗。生死亦二。一分段二变易。自地前三贤断粗中粗。又复观察学断根本无明。自见道中至七地时断粗中细。尔时分段尽也。自八地至尽地。断黎耶三细根本无明。尔时变易亦亡。以此论宗于一乘。故唯依起信释之。细示如彼

无复别有一尽处尔。涅槃二十五云。涅槃之体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等非如小乘以生死世间涅槃出世间。大乘但转此三即涅槃尔。岂别标其方域耶。故本论云。排方外之谈云云。何者。夫三德秘藏是大涅槃。但因翻此三障得名。谓惑能障于般若。惑尽而般若明。业能障于解脱。业亡而解脱朗。苦能障于法身。苦谢而法身显。故此三德但约障说。岂别有一尽处尔。又三德一体不并不别。如梵(伊字)虽四德圆常恒沙义备。一心融拂非相非名。尤可说云无复别有一尽处尔。以此为宗无名已显

物不迁论第一。物即缘会诸法。谓染净依正古今寒暑等。不迁即性空实相等。以缘生之物本性即空。空即实相故。物物皆不迁也。今约终顿二教之义。略示玄妙。初终教者。谓随缘之理起成诸事。即事同真故迁即不迁。此中曲有三门。一以理从事理亦随迁。况事法邪。楞伽经略云。如来藏与因俱有生灭。又不增减经云。法身流转五道云云。皆此义也。二以事从理事且不迁。况真理邪。仁王经云。烦恼菩提于第一义而无二故。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楞伽又云。五识身非流转。三此二无碍同时镕融。非一非异。迁与不迁亦非前后。即涅槃娑罗娑鸟。净名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是也。清凉云。因乖常理遂成三界无常。苟悟无常之实。即无常常矣。下论大义皆是此理。后顿教者。谓法法本真妄见流动。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法非生灭非迁非不迁。仍名不迁也。华严云。一切法无生云云。若依归峰略钞解。缘生之法相同遍计似生似灭。性同圆成不生不灭。亦终教意也。今此论中双含二教。如下云。不释动以求静云云。又云。目对真而莫觉

夫生死(灭也)交谢寒暑迭(互也)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将明迁即不迁之理。先陈迷倒不迁见迁之情。令忘情悟实也。初句举所迁之法。通一切法生来死谢。死至生亡生灭相待。故云交也。次句举能迁之时。通一切时迭迁可知。有谓缘有流动迁也。后句中义兼凡外。亦正为权小以一形三。唯见无常不见即常者。皆常情浅见也

予(我也)则谓之不然。论主宗悟一乘善入实相。欲导常情故总斥之

何者。不许见迁必有教理。故总征之

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即彼经第七卷中云。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等。法即缘集之物。以任持自体轨生人解。故去来动转迁也。既云皆无不迁也。然实教了义多有此说法华云。世间相常住

寻夫不动之作岂释(舍也)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初句举经。但解动静以例去来。动即迁也。静即不迁。岂释下会释。次二句明不舍事动而求静理。然动静多体。且约心境略示。境者真谛理性故静。俗谛事法故动。二谛相即故云不舍。意云。要证真谛之静不离俗动。心者实智向真故静。权智应俗故动。二智无碍故亦不舍权动也。后四句蹑前以明即静而动。亦通心境。以不舍事动而入静。故正静时正动。论中正唯理事。既云求静不舍等。故兼二智

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动静本一迷夫见异。世间与出世殊科。依计与圆成分处

同类推荐
  • 宋人集

    宋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空轩诗话

    空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小儿语

    续小儿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剪胜野闻

    剪胜野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Indian Boyhood

    Indian Boyho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奇异的狐狸殿下

    我奇异的狐狸殿下

    他,是来自异世界的人类王子。他是来自异世界的妖国王子。而她是21实际的普通少女。普通少女:季筱蝶就在街上抱了一只狐狸而以但却发生了奇怪的事,那只狐狸居然...居然是只妖,天哪!不是骗人的吧!!!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少女而且应该和正常的少女有人普通的生活啊!一起和闺蜜疯,和闺蜜一起追学长。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啊!!!不只被狐狸霸占了房间,还要忍耐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她们羡慕嫉妒恨管我什么事啊!!如果能我可以把这种生活给她们啊!!!4个男生为什么都喜欢我呢?虽然我喜欢学长,但...但他(是筱蝶的闺蜜喜欢的人)居然也喜欢我,我快要疯了。最过分的是他们居然都要求住我家里。
  • 阴阳黑卡

    阴阳黑卡

    各种神话以及传说中的人为何有各种不同的能力?火神祝融、水神共工、风伯、雨师等等等等,为什么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而现代已经没有了?得道高僧为何死后不是化为黄土而是金身留世?或许现代缺少了某一样远古时期才有的力量。
  • 都市杀神之尘埃少年

    都市杀神之尘埃少年

    我叫王冠,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判官』!十大杀手之首---判官!不为人知的是,我还是一名吸血鬼!一个拥有着变身吸血鬼初代的杀手!杀手俱乐部的掌门人!行走在世间的魔鬼,但却扛起了审判罪恶的责任!总有手下的兄弟问我,问我为什么做杀手!我笑了笑,故事,还得从那年我还是个少年说起!
  •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有一个皇帝..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女人..封她为贵妃..纵使知道她一直迫害所有怀孕的妃子..害得他很久没有子嗣..纵使知道她一直在后宫横行霸道..陷害皇后..他都知道..但是..依然对她万般恩宠..他容忍了她一切..因为..他爱她..
  • 一梦天生

    一梦天生

    有别于传统的异界文。一场被扼杀在开端的浩劫,埋下了动乱的种子,先辈的牺牲为后辈铺就道路,如何前进,全靠个人的修行。始发与一个小镇的故事,会终结于何处?拭目以待!
  • 再见,那抹残霞

    再见,那抹残霞

    刘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大学,却不知,有一段奇妙的爱情在等着他。抱着自己的希望来到了临海,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望着这硕大的校园,刘陌的脸上浮现了一抹笑容,并自言自语道:“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走进了这个学校!”明天就是新生报道日了,要赶快回家准备准备!
  • 美少女和恶魔少爷

    美少女和恶魔少爷

    四位美少女从国外回来,一回来就遇见了四位恶魔少爷------------------------------------------------------
  • 鼎与剑

    鼎与剑

    战国末年,周室沦亡,天下大乱,原本位列臣班的西陲诸侯——秦,乘势崛起,三分天下有其二,“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而试图以强暴统一天下的秦廷却不得不面对来自诸子百家和江湖武林等各方利益的犄角和争斗,一幕大戏轩然拉开……
  • 龙神武尊

    龙神武尊

    武修之路,意在不屈,战仇敌,破生死,逍遥天下。少年展晨,魂穿九天,得逆天功法,身化天龙,名动四方。千年巨擘,万古妖孽,绝世天才,任你千般变化,万般玄术,只问一句:何人敢与我一战?只凭手中三尺青锋,血染衣襟,脚踏天骄无数,情动了多少倾国美人……
  • 乱之吐火族长

    乱之吐火族长

    号称天下第一的吐火族族长蒙山高遭人刺杀,蒙山高的时代结束了,觊觎吐火族族长位置的人们开始明争暗斗,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接下来又会是谁的时代?得到吐火族族长之位的人,又将失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