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1200000007

第7章 涅槃無名論

涅槃無名論者。以所論者涅槃。故以為題。言涅槃者。梵語也。此云圓寂。謂五住究盡為圓。二死永亡為寂。乃寂滅一心之異稱。清淨法身之真體。非死之謂也。以三世諸佛曠劫修因。證此一心之體。名為法身。以酬廣大之因。名為報身。隨機益物。名為化身。一切諸佛皆具三身。法身為體。化身為用。有感即現。無感即隱。隱而不現。圓歸一心。攝用歸體。名為入滅。是稱涅槃。非生死之謂也。以此一心。五住煩惱不能覆。故曰圓。二種生死不能羈。故云寂。故教約出處。說有四種。一自性涅槃。謂即此一心。名為法身。偏一切處。為諸法體。名為自性本來寂滅。所謂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一切眾生本來滅度。不復更滅。故云自性涅槃。二有餘涅槃。謂三乘所證。無明未盡。變易未亡。證理未圓。三皆有餘。故亦稱涅槃。三無餘涅槃。即修成之佛。妄盡真窮。體用不二。亦名所證無上大涅槃果。故名無餘。四無住涅槃。謂一切聖人。不處有為。不住無為。二邊不住中道不安。動靜為二。總名涅槃。故云無住。此四種名。但約體用之稱。其實一心名相俱寂。故云無名。所謂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故云無名。是為不生不滅常住一心之都稱耳。前不遷不真為所觀之境。般若為能觀之智。三皆是因。以此涅槃乃所證之果。故以為論。

奏秦王表

什師入滅。論主追慕無已。因作涅槃無名論。以稱述所證之德。不異於佛。以讚揚之。言雖以前般若乃能證之智為因。涅槃為所證之果。其意實為什師而發。論成。表獻秦主。故首列其表文。

僧肇言。(對人主而不稱臣者。以方外自處也。所謂不事王候。高尚其事。天子雖尊。不以臣禮待之也)肇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以治天下。(天得一等語。用老子。一謂大道之元也。老宗自然。名為大道。論宗一心。同文義異)伏惟陛下。叡(聖也)哲(智也)欽(敬也)明(謂明德)道與神會。(道謂涅槃大道。秦王妙契。故曰神會)妙契環中。(莊子樞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謂秦王妙悟中道故)理無不統。(以悟一心。則理無不攝)游刃(語出莊子。庖丁解牛。迎刃而解。以喻妙智應物。則事無不理)萬機。(人君日有萬機)弘道終日。(謂不以萬機以妨弘道)威被蒼生。垂文作則。(法也)所以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此美秦王能妙悟一心。而具堯舜之德也。尚書。叡哲舜德。欽明堯德。謂秦王不唯具堯舜之德。且能契涅槃中道妙理。統會一心。故雖日應萬機。不妨弘道終日。用武興文。為世明主。所以域中四大。而王居一焉。語出老子。天大地大王亦大。此歎德也。

涅槃之道。葢是三乘之所歸。(三乘同證。故曰所歸)方等之淵府。(方等深經之究竟理趣。故曰淵府)渺漭(汪洋無涯)希夷。(離聲離色故)絕視聽之域。(迴超見聞)幽致虗玄。(幽妙之理致。虗靈絕待)殆(甚也。殊也)非羣情(淺識)之所測。

此歎涅槃之道。為眾聖歸趣。體絕名相。非見聞可及。絕待幽玄。故非淺識之可測也。

肇以人微。猥蒙國恩。得閑居學肆。(幸列譯場)在什公門下十有餘載。(公十九見什。三十二歲而亡)雖眾經殊致。勝趣非一。然涅槃一義。常以聽習為先。但肇才識闇短。雖屢蒙誨喻。猶懷疑漠漠。(無知貌)為竭愚不已。亦如似有解。(未為必得其趣)然未經高勝先唱。不敢自決。

此論主自敘得法之由也。謂雖刻意涅槃一義。似有所悟。然未經高明勝智之人印證。故不敢自決。

不幸什公去世。諮參無所。以為永慨。

此言什公業已入滅。咨決無由。再不復見斯人。故為永慨。此所以有感。故作此論。

而陛下聖德不孤。獨與什公神契。目擊道存。快盡其中方寸。故能振彼玄風。以啟末俗。

此言秦主天挺聖智。獨與什公心相印契。妙悟不言之表。能力振什風。以開導末俗。意謂什公雖亡。幸有秦王可以印心也。

一日遇蒙答安城候姚嵩書。問無為宗極。

姚嵩。亦秦之宗屬。以秦王先有詔云。夫道以無為宗。姚嵩難云。不審明道之無為。為當以何為體。蓋以涅槃乃無為之道。秦主答有多說。以論所引正言涅槃。故下引其答義。以發論端。

何者。夫眾生所以久流轉生死者。皆由著欲故也。若欲止於心。即無復於生死。既無生死。潛神玄默。(亦作漠)與虗空合其德。是名涅槃矣。既曰涅槃。復何容有名於其間哉。

此引秦王答姚嵩問無為宗極之辭。而指涅槃乃無為宗極。而結以無名歸之。此論主所以為茲論之發啟也。意謂生死乃有為之法。而以著欲為因。故感三界之苦果。若欲止於心。即生死永斷。既無生死。則勞慮永息。潛神寂漠之鄉。絕然無為。與虗空合其德。是名涅槃。然涅槃之道如此而已。豈容有名於其間哉。故以無名稱之。

斯乃窮微言(指聖經)之美。極象外之談者也。(此讚秦王無名之說。妙契佛心)自非道參文殊。(謂契文殊之智)德侔慈氏。(同慈氏之悲)孰能宣揚玄道。為法城壍。(言若非契二聖之智悲。何以弘揚妙道。外護三寶)使夫大教卷而復舒。幽旨淪而更顯。(意謂涅槃大教。得什公闡明。今什公已亡。則妙旨已淪。今幸有秦王發明。故曰卷而復舒。淪而更顯)尋玩殷勤。不能暫捨。欣悟交懷。手舞弗暇。豈直當時之勝軌。方乃累劫之津梁矣。(論主述其慶法之歡。謂其言不但為一時雅範。且為長劫津梁)然聖旨淵(深也)玄。(妙也)理微(幽微)言約。(簡也)可以匠(法也)彼先進。(宿學之人)拯(援引也)拔(提也)高士。(高尚之士)懼言題之流。(執言語名字之流)或未盡上(尊人主為上)意。庶(近也)擬(擬議)孔易十翼之作。(伏羲畫卦。文王爻辭。周公繫辭。孔子作十翼以贊之。即上彖下彖等)豈貪豐文。(非貪豐富其文。以誇其美)圖以弘顯幽旨。(圖以弘揚顯發涅槃之幽旨)輒作涅槃無名論。論有九折十演。(以法十翼)博(廣也)采(取也)眾經。託(取託)證(印證)成喻。以仰述陛下無名之致。豈曰關詣神心。(非散關涉聖神之心)窮究遠當。(亦不敢言窮究高遠必當之理)聊以擬(倣効也)議(軌則)玄門。(涅槃玄門)班喻學徒耳。(布曉後學耳)論末章云。(秦王答姚嵩書末章)諸家通第一義諦。皆云廓然空寂。無有聖人。(比時諸家。計勝義空寂。不容有聖)吾常以為太甚徑庭。(莊子語。意謂太甚邈遠)不近人情。若無聖人。知無者誰。(吾常下。秦王答姚嵩之辭。謂無聖之說。與理乖差。其言邈遠。不近人情。若無聖人。知無者誰。意必有聖為證理之人)實如明詔。實如明詔。(此論主印可秦王有理之談當理。故再稱之)夫道恍惚窈冥。其中有精。(二語用老子。恍兮忽。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意指精者即為聖人。似未穩當)若無聖人。誰與道遊。(意謂能證聖諦第一義。是為聖人。非聖義諦中有聖人也。下云出處異號。故云與道遊)頃諸學徒。莫不躊躇(不進之貌)道門。怏怏(不決之意)此旨。懷疑終日。莫之能正。(謂一時學人。聞無聖之說。皆猶豫不進。於入道之門。不決此理。故懷疑終日。無與正者)幸遭(逢也)高判。宗徒[巾*畫](裂帛聲)然。(謂幸逢秦王有聖之論。乃高遠判決。故宗徒之疑。[巾*畫]然盡裂)扣關(入道之人)之儔。蔚(盛貌)登玄室。(言一時學人。聞秦主之論。其疑盡決。扣關入道之人。蔚然登堂入室)真可謂法輪再轉於閻浮。道光重映於千載者矣。(謂當時之疑無能決之。即有談者未必見信。幸遇王言其出如綸。故無不宗仰。一言之重。可謂法輪再轉。道光重映矣)今演論之作旨。曲辨涅槃無名之體寂。(止息也)彼廓然排方外之談。(方外。謂遊方之外。謂學佛者。當時流輩。有宗廓然無聖者。遂起斷見。謂絕無聖人。因排斥聖為權現非真。撥無因果。恥修行者以為著相。是以喧然以為得。莫能正者。今幸秦主答嵩書云。若無聖人。誰與道游。即此一言。使偏見之流邪說頓息。使嘵嘵者寂然無聲。故重演之。以助明教)條牒如左。謹以仰呈。若少參(合也)聖旨。願勅存記。如其有差。伏承指授。僧肇言(論呈秦王覽之。答旨慇懃。備加讚述。勅令繕寫。班諸子姪。其為人主推重如此)。

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後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五竺梵音不同。如此方之楚夏。蓋以涅槃為正音也)。

九折十演者

折謂折辨。有名立難。演為敷演。無名通理。謂其難有九。而演有十也。意蓋以涅槃有名而難。以無名而答。以顯無名之理。

開宗第一

開示涅槃無名之正義。為下答難之綱宗。亦猶四論之宗本也。一論大旨。不出此章。將顯無名之致。先標有名以彰宗依也。教說涅槃有四。今但稱二名。以自性約理。無住約行。二者有名無實。故不必論。今二涅槃約人以名。無餘乃如來所證。有餘乃三乘所證。今論指佛應緣未盡。有名有實。將為宗依。故但稱二也。今詳論主立意。前尊秦王若無聖人誰與道游之詔。以破邪宗廓然無聖之流。以為發論之端。今標二種涅槃以為論宗。蓋謂能證之人有實。所證之理無名。故依之以立論也。

無名曰。(假設通答之人。如子虗無是公也)經稱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秦言無為。亦名滅度。(梵語一名翻有二義)無為者。取乎虗無寂寞。(離名絕相)妙絕於有為。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今指分段變易二種生死。二死永亡。故云大患永滅)超度四流。(四流。謂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為二死之本)斯蓋是鏡像之所歸。(鏡像。楞伽經云。譬如明鏡。現眾色象。現識處現。亦復如是。謂一切眾生身心世界。皆唯識所現。乃八識相分。攝相歸性。元是真如。故云鏡像之所歸)絕稱之幽宅也。(以離名故絕稱。離相故言幽宅)而曰有餘無餘者。(既離名相。又有有餘無餘二名者)良是出處之異號。應物之假名耳。(言涅槃者。蓋一真法界法身之真體也。證此法身。是稱為佛。機感必應。即現身說法。故為出。緣畢而隱。攝相歸體。故為處。故一切諸佛。以現身為有生。以緣滅為涅槃。殊不知滅元不滅。如云餘國作佛更有異名。所謂應物之假名也)余嘗試言之。(下正廣論無名之旨)夫涅槃之為道也。寂寥虗曠。(其體寂滅)不可以形名得。(離名字相)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離心緣相)超羣有以幽升。(高超三界。惑無不斷)量太虗而永久。(永證無為。真無不極)隨之弗得其蹤。(未來無終)迎之罔眺其首。(過去無始)六趣不能攝其生。(五住究盡)力負無以化其體。(二死永亡)潢漭(水無涯貌。謂汪洋無涯)惚恍。(言非有非無。不可以定名)若存(生而不生)若往。(滅而不滅)五目(謂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不覩其容。(無狀無相。以離色故視之而不見)二聽(謂肉耳。天耳)不聞其響。(以離聲故不可聞)冥冥窅窅。誰見誰曉。(冥冥不可見。窅。深貌。窅窅不可窺)彌綸(充滿包羅之義)靡(無也)所不在。而獨曳(超脫也)於有無之表。然則言之者失其真。(言生理喪)知之者反其愚。(非智可知)有之者乖其性。(若執是有。則違寂滅之體)無之者傷其軀。(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若執是無。則墮斷滅)所以釋迦掩室於摩竭。(佛初成道。三七思惟。而不說法)淨名杜口於毗耶。(文殊問維摩不二法門。維摩默然)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須菩提巖中晏坐。帝釋散華供養。謂其善說般若。尊者以無說而說。天帝以無聞而聞)斯皆理為神御。(不言之道。唯證乃知)故口以之而默。豈曰無辯。辯所不能言也。(四辯不能談其狀)經云。真解脫者。離於言數。(象也)寂滅永安。(生滅已滅)無始無終。(非生非滅。故無始終)不晦不明。(寂光常照。不屬晦明)不寒不暑。(非遷流之法。不屬時分。故不寒不暑)湛若虗空。(法身清淨。湛然常寂。猶若虗空)無名無說。(離相故無名。離言故無說。此義引涅槃淨名等經)論曰。(中論)涅槃非有。亦復非無。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口不能言。故言語道斷。心不能思。故心行處滅)尋夫經論之作。(上引斯論立言本意)豈虗搆哉。(言非。虛稱架空之談)果(實也)有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本亦非有)有其所以不無。故不可得而無耳。(亦復非無)何者。(徵釋非有非無之所以)本(言尋究也)之有境。則五陰永滅。(不屬生死。故五陰永滅。不可得而有。滅則離苦。乃樂德也)推(言推測也)之無鄉。而幽靈不竭。(雖絕見聞。而幽深窅眇。靈知獨照。至真常存。此真我德也)幽靈不竭。則抱一湛然。(一真之地。湛然常寂。此真常德也)五陰永滅。則萬累都捐。(永離生死。則眾惑俱消。此真淨德也)萬累都捐故與道通洞。(由其惑淨。故內冥至理)抱一湛然。故神而無功。(由其體常寂。而妙用無方。故神而無功)神而無功。故至功常存。(無心而應。故功垂不朽)與道通洞。故沖而不改。(由惑盡真窮。故沖深而不變)沖而不改。故不可為有。(由體虗不變。故不可為有)至功常存。故不可為無。(以隨緣應現。利樂無窮。故不可為無)然則(下總結離名離相)有無絕於內。(以其體至真。寂用一源。故內絕有無)稱謂淪(泯絕也)於外。(不可以名字加之。故稱謂泯絕)視聽之所不暨。(及也。非色非聲。故視聽不及)四空之所昏昧。(四空天人迷而不知。故所昏昧)恬焉而夷。(平等一如)怕焉而泰。(寂而常照。無幽不鑒)九流於是乎交歸。(九流。非世之九流。乃指九界眾生。以涅槃乃一切眾生之本源。故曰交歸)眾聖於是乎冥會。(十方諸佛究竟之鄉故云冥會)斯乃希夷之境。(非見聞之境)太玄之鄉。(玄之又玄。故云太玄)而欲以有(出有)無(入無)題榜。標(指也)其方域。(謂以涅槃為諸聖出生入死之名。特以有無之名題榜標。指其方所)而語其神道者。(以此為得者)不亦邈(遠也)哉。

覈體第二

此有名興難。乃折之一也。因前云涅槃之體非有非無。故今折之。體竟何在。故云覈體。謂即有餘無餘之名。以責有實體。非無名也。

有名曰。(名家按名以責實。故興折難)夫名號不虗生。(謂有名必有實。豈有無實而彰名者)稱謂不自起。(凡名不自名。必因人見有可稱。乃稱其名)經稱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蓋是返本之真名。(非是虗稱)神道之妙稱(神道之妙。無可稱之。故以涅槃名之。是為妙稱)者也。請試陳之。(謂按涅槃有餘無餘之稱。是則涅槃有名也。何言無名。先論有餘興難)有餘者。謂如來大覺始興。法身初建。

此因有餘以定名。先舉果德以彰因行有餘也。他處有餘。皆依三乘之人。證理未圓。斷惑未盡而說。今此論中。單約佛果利生。有餘緣未盡而說。詳論文義。蓋是權教三十四心斷結成佛之果號。乃小乘所見之佛。非法報冥一之極果。蓋依小乘見有出生入死以立難也。今言如來。乃十號之一。謂乘如實道而來三界。大覺。乃就德立稱。謂如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已圓。故稱大覺。然此大覺。乃報身之稱。今論通稱權教之佛。亦是大覺。約總德也。法身。非清淨法身。乃權教之佛。五分所成之法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五法熏成之身也。姓興初建。蓋指應身初現。六年苦行。於鹿野苑初成正覺。非菩提場為初成也。

澡八解之清流。憩七覺之茂林。

此下正舉佛果已成。返彰因行也。八解者。一內有相外現色。二內無色相外現色。三淨解脫。四空處定。五識處定。六無所有處定。七非非想處定。八滅受想定。此八有斷惑之能。故如清流有浣濯之用。憩者。休息也。七覺支。謂擇法。進。念。定。喜。捨。倚。此七覺法。如來修習已圓。安逸其中。故如休息於茂林之下也。此上言果滿。下顯因圓。

積萬善於矌劫。蕩無始之遺塵。

此讚佛因行。曠大劫來。廣修萬善。蕩。洗滌也。無始無明煩惱。洗滌無遺。

三明鏡於內。神光照於外。

內證三明。謂過去宿命明。未來天眼明。現在漏盡明。由具三明。故了知三世。鑒機說法。曲盡隨宜。

結僧那於始心。終大悲以赴難。

梵語僧那。此云弘誓。謂菩薩最初發心。先發四弘誓願。故云始心。及至成佛。專以利生為事。故云赴難。謂捄八難也。

仰攀玄根。俯提弱喪。

因中上求佛果。以實智證理。故云仰攀玄根。權智化物。故曰俯提弱喪。言眾生沈迷。猶自幼亡家。故云弱喪。

超邁三域。獨蹈大方。

三域。謂三界。謂佛能遠超三界。高證無為。大方。喻所證之理。小乘獨許悉達成佛。故云獨蹈。

啟八正之平路。坥眾庶之夷途。

八正。即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等。由佛開啟眾庶。庶。孽也。即指諸異見外道。夷途應作邪途。唯佛能坦之。

騁六通之神驥。乘五衍之安車。

言佛以六通御物。如騁神駿。五衍。梵語衍那。此云乘。謂界內人天。出世三乘。共有五乘。應機說法。運載眾生至無畏處。故云安車。

至能出生入死。與物推移。

言如來應機利物。有感即現。緣盡即滅。故云出生入死。隨順機宜。故云推移。楚辭。聖人與世推移。而不凝滯於物。

道無不洽。德無不施。

一雨普潤。無不充洽。三檀等施。物無不利。

窮化母之始物。極玄樞之妙用。

化母。謂造化生物。以喻因緣生法。謂一切諸法從因緣生。故云始物。玄樞實智。妙用權智。即實之權故云極。

廓虗宇於無疆。耀薩雲於幽燭。

昭廓心境。徹法界之量。故云無疆。梵語薩雲若。此云一切智。謂以一切智。照盡微塵剎土。盡見眾生心數。故云幽燭。

將絕朕於九止。永淪太虗。

上言應緣益物。此言緣盡入滅。朕謂朕兆。物始萌之微也。九止即九地。謂地乃佛之行履。今化緣已畢。將絕跡於化境。永淪太虗。指無餘涅槃。

而有餘緣不盡。餘迹不泯。

度生之緣未盡。教道之跡未圓。故云不泯。

業報猶魂。聖智尚存。此有餘涅槃也。

按此二語。論中立難有餘涅槃。正指三藏果頭佛也。所謂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則劣。以無明未盡。異熟未空。故云業報猶魂。尚須智斷。故云聖智尚存。以二皆有餘。立難以此。

經曰陶冶塵滓。如鍊真金。萬累都盡。而靈覺獨存。

此結證有餘涅槃也。約塵滓之言。陶應是淘。謂洗也。冶鎔冶銷融也塵滓喻煩惱。如銷真金。先去鑛垢。

無餘者。謂至人教緣都訖。靈照永滅。廓爾無朕。故曰無餘。

此下言無餘涅槃也。謂聖人由機教相扣。故現身三界。機教俱盡。故潛耀斂輝。靈照永滅。永滅。應跡俱絕。故廓爾無朕。如薪盡火滅。故云無餘。

何則。夫大患莫若於有身。故滅身以歸無。勞勤莫先於有智。故絕智以淪虗。

何則下。徵釋無餘之所以也。蓋以身智為累。故俱滅為無。是為無餘。此正小乘所見也。大患莫若於有身。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若吾無身。吾有何患。以厭患其身。故滅身以歸無。又云絕聖棄智。謂因智以勞形。故絕智淪虗。故心逸而無累。

然則智以(因也)形倦。形以智勞輪轉脩途。疲而弗已。

智則分別執取形則根塵和合。起惑造業。故輪轉生死。長劫不返者。身心之過也。

經曰。智為雜毒。形為桎梏。淵默以之而遼。患難以之而起。

此引證智形為累之所以也。智即起信六麤之智相。乃分別執取。為無明三毒煩惱之本。故為雜毒。桎梏刑器。乃形累之譬。桎拘足。梏縛手。形骸拘攣。亦猶是也。謂分別情生。故與淵默之理相遠。生死苦患因之而起。此智之過也。故聖人釋智遺形。所以免累。

所以至人灰身滅智。捐形絕慮。內無機照之勤。外息大患之本。

聖人因知形智之累。故灰身歸無。以損其形。滅智淪虗。故忘緣絕慮。由絕慮故。內無機照之勤。勤。勞也。由損形故。外息大患之本。身心兩忘。所以大患永息。生死頓超。

超然與羣有永分。渾爾與太虗同體。

形智俱亡。則生死永絕。高超三界。故與羣有永分。心與理冥。返一絕跡。故渾與太虗同體。

寂焉無聞。怕爾無兆。冥冥長往。莫知所之。其猶燈盡火滅。膏明俱竭。此無餘涅槃也。經云。五陰永盡。譬如燈滅。

此結屬無餘涅槃之相也。謂涅槃之體無聲。故寂焉無聞。無色。故怕爾無兆。泯絕見聞。故冥冥長往。莫知所之。之。猶往也。形智俱泯。故如燈盡火滅。膏明俱竭。以竭盡無餘。故云無餘涅槃。下引經證此。乃小乘偏空涅槃也。蓋論意折辭。皆約小乘起見故難。其答以大乘正義。故以破偏執也。

然則有餘可以有稱。無餘可以無名。無名立。則宗(崇也)虗者欣尚於沖默。有稱生。則懷德者彌仰於聖功。斯乃誥典之所垂文。先聖之所軌轍。

此舉益將以結難意也。如上有餘無餘之說。則若有若無。皆可指陳。若無名立。則使小乘崇虗者。欣然趣尚於沖默虗無之理。若有名可稱。則合大乘懷聖德者益觀其功。此讚述有無皆不失理。此乃聖經誥典之垂文。先聖隱顯化物之軌轍。故下責之曰。

而曰有無絕於內。稱謂淪於外。視聽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使夫懷德者自絕。宗虗者靡託。無異杜耳目於胎殼。掩玄象於雲霄外。而責宮啇之異。辯玄素之殊者也。

此指本論責其乖理也。難者意謂若有名可稱。使懷德者有所歸。無名既立。則令崇虗者有所託。今如所論有無雙絕。稱謂俱喪。如此。則懷德絕分。崇虗者無憑。雖云玄妙。但非見間之[怡-台+竟]。何異杜塞耳目於胎殼。為生盲生聾之人。玄象。指日月。且又掩日月之光如長夜。而責之以辯宮商之音。別玄素之色者。不亦遠乎。

子徒知遠推至人於有無之表。高韻絕唱於形名之外。而論旨竟莫知所歸。幽途故自蘊而未顯。靜思幽尋。寄懷無所。豈所謂朗大明於冥室。奏玄響於無聞者哉。

此結責違理。以明無益也。謂子言涅槃之道。超出有無稱謂之外。徒知高推聖境。逈絕形名。而論之旨趣。畢竟莫知所歸宿。涅槃幽眇之途。自是蘊覆而未顯發。名家謂我靜而思之。幽而尋討之。茫然奇懷無所依託。非所謂朗涅槃大明之道於重冥之室。使其共見。奏玄響於絕聽之地。令其共聞者哉。謂是欲明而返暗。欲通而返塞也。

位體第三

位。猶安也。亦立也。因有名覈體。寄懷無所。故無名答以位之。發明聖人非出生入死而稱有餘無餘。蓋法身隨緣隱顯以答之。

無名曰。(據難以答)有餘無餘者。葢是涅槃之外稱。應物之假名耳。

由前難云。涅槃乃神道之妙稱。返本之真名。故今答意直以應物之假名以破之。即此一言。盡祛其迷。

而存稱謂者封名。志器象。者耽形。名也極於題目。形也盡於方圓。方圓有所不寫。題目有所不傳。焉可以名於無名。而形於無形者哉。

此破難者妄執之情也。稱謂名也。形乃相也。然名相乃依他緣起。為徧計所執。若封名志相。蓋徧計之執未忘。故名不能超題目之虗稱。形不能出方圓之假象。若了依他性假。則徧計體空。而圓成實性。離名離相。則形有所不能顯。名有所不能傳。是為超情離見。非常情之境。無形無名之道。安可以形名求之哉。涅槃無名之義。於是乎顯矣。

難序云。有餘無餘者。信是權寂致(立也)教之本意。亦是如來隱顯之誠跡也。(上縱下奪)但未是玄寂絕言之幽致。又非至人環中之妙術(道也)耳。(言但是聖人應化隱顯之跡。非返一絕跡之道也)子獨不聞正觀之說歟。維摩詰言。我觀如來無始無終。六入已過。三界已出。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為。非無為。不可以識識。不可以智知。無言無說。心行處滅。以此觀者。乃名正觀。以他觀者。非見佛也。

此正示如來法身真如實際。超三世。離根量。出三界。徧一切處而無方所。不屬有無分別。非思議之境。豈可以有餘無餘假名稱謂。可盡其量哉放光云。佛如虗空。無去無來。應緣而現。無有方所。

引證上義以顯自性涅槃也。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虗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故云應緣而現。無有方所。

然則聖人之在天下也。寂莫虗無。無執無競。導而弗先。感而後應。

此承上經義以明無住涅槃也。以法身徧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故云之在天下。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故云寂寞虗無。競。諍也。有諍說生死。無諍說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故云無執無競。此言真身也。導而弗先等。言應身隨緣也。寂然不動。故導不能先。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云感而後應。

譬猶幽谷之響。明鏡之像。對之弗知其所以來。隨之罔識其所以往。恍焉而有。惚焉而亡。(此釋鏡像喻)動而逾寂。隱而彌彰。出幽入冥。變化無常。

此正喻顯無住義也。谷鏡。喻法身虗明湛寂之體。臨照呼聲。喻感應之機。像喻現身。響喻說法。不知所以來。不住有餘也。不識所以往。不住無餘也。其猶月映于江。隨方各應。而本體湛然。故云動而逾寂。風吹萬竅。羣響並作。而谷體愈虗。故云隱而彌彰。此所以出有入無。幽冥莫測。變化無常。以此名為無住涅槃也。

其為稱也。(有餘無餘之名)因應而作。顯迹為生。息迹為滅。生名有餘。滅名無餘。

此釋有無之稱。乃應物之假名耳。故云因應而作。但顯化為生。生名有餘。緣息為滅。滅名無餘。

然則有無之稱。本乎無名。無名之道。於何不名。

有無乃應物之跡。無名為本。是則名出於無名。從本垂迹。何所不名哉。但不可執跡以昧其本耳。

是以至人居方而方。止圓而圓。在天而天。處人而人。原夫能天能人者。豈天人之所能哉。果以非天非人。故能天能人耳。

言聖人安住無名法身之體。而應用無方。無剎不現。豈天人所能哉。由其超出人天。故能天能人耳。

其為治(化也)也。故應而不為。因而不施。(作也)因而不施。故施莫之廣。應而不為。故為莫之大。

此言即實之權。故其用廣大也。治為教化眾生。以待感而應。故不強為。因機說法。待扣而說。故但因之而無施作。以作則有心也。以無心而施。故大地齊扣。一時普應。故莫之大。以不為而應。故十方徧感。一身普應。故莫之廣。此所為其用廣大也。

為莫之大。故乃返於小成。施莫之廣。故乃歸乎無名。

此言即權之實。以顯體微也。小成語出莊子。道隱於小成。彼言大道在人。而所成者自小耳。此言小成。謂返一絕跡也。謂以無為而為。故大而絕跡。無心而作。故廣而無名。由即權以顯實。故不可以有無之名求之耳。

經曰。菩提之道。不可圖度。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大包天地。細入無間。故謂之道。然則涅槃之道。不可以有無得之。明矣。

此引證用廣體微之義也。經乃太子本起瑞應經。謂菩提之道。其體微妙。非言思境。故不可圖度。其用廣大。故極上極下而不可測。然雖包天地。而細人無間。故極廣大而盡精微。以此而推。則涅槃之道。不可以有無之跡而得之者。明矣。

而惑者覩神變因謂之有。見滅度便謂之無。有無之境。妄想之域。豈足以標榜玄道。而語聖心者乎。

此解惑責迷也。由上言極槃之道體用微妙。不可以有無得之。故此責其惑者不達。覩其神變即謂之有。見滅度即謂之無。故說有餘可以有稱。無餘可以無名。殊不知有無之境。乃妄想之域。豈足標示涅槃之妙道。而語聖心者乎。其實法身體中。有無雙絕。

意謂至人寂怕無兆。隱顯同源。存不為有。亡不為無。

此示法身極證。將解惑者之迷也。謂法身寂滅無為。不墮諸數。故寂怕無兆。隱顯同源。真應不二。故雖生而不生。故存不為有。雖滅而不滅。故亡不為無。

何則。(徵釋上二義)佛言。吾無生不生。雖生不生。無形不形。雖形不形。以知存不為有。

此引證存不為有也。佛言者。乃義引般若涅槃經語。言無生不生者。謂無一眾生之類而不示生也。無形不形者。謂無一類之形而不受也。不唯人天六道。乃至異類鬼神。總之四生一十二類。無處不入也。此乃法身普應。其體湛然不動。故雖生而不生。雖形而不形。所以存不為有也。

經云菩薩入無盡三昧。盡見過去滅度諸佛。又云。入於涅槃而不般涅槃。以知亡不為無。

此引證亡不為無也。經乃普華嚴經。即安住長者成就法門名不滅度。所得三昧名無盡佛性。唐釋名佛種無盡。三昧。此云正思。亦云正受。無盡者。以佛性無盡。故入此三昧。見三世佛亦無盡。以此圓宗。三世互現。故義引盡見過去滅度諸佛。楞伽云。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故云入於涅槃而不般涅槃。以此故知亡不為無。

亡不為無。雖無而有。存不為有。雖有而無。雖有而無。故所謂非有。雖無而有。故所謂非無。然則涅槃之道。果出有無之域。絕言象之徑。斷矣。

此躡前以明雙非。以顯無住。由是而知涅槃之道。實超有無之境。絕言象之路。斷然明矣。又何以生死去來有無稱謂而擬議哉上通答有無以破其惑。下別破勞患以祛生滅之見。

子乃云。聖人患於有身。故滅身以歸無。勞勤莫先於有智。故絕智以淪虗。無乃乖乎神極。傷於玄旨者也。

此敘計責迷也。由上發揮涅槃超情離見。逈出言象有無之外。而名家妄以厭患生死。而以滅身絕智為無餘。故責之曰。若子之所云聖人云云者。豈不乖違於法身神極之理。傷於涅槃之玄妙旨趣者乎下引經極成。

經曰。法身無象。應物而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

此引經證聖人身心本無。勞患何有也。晉華嚴三十二略云。清淨法身。非有非無。隨眾生所應。悉能示現。此證無身而現身。無身可厭也。般若無知下。義引般若無心而照。證無智可勞也。下明不但身心兩忘。抑且身心雙寂。

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動若行雲。止猶谷神。豈有心於彼此。情係於動靜者乎。

此明無心應物。以釋無智可勞也。萬機頓赴。如月照萬川。有何撓其神。千難殊對。如一雨普潤。又何于其慮。華嚴云。假使無量阿僧祇眾生。一一各具阿僧祇口。一一口具阿僧祇舌。一一舌出阿僧祇問難。而菩薩以一言演說。盡答無餘。今言千難。猶小小耳。以無心而動。故若行雲。虗而常寂。故止若谷神。谷神語出老子。謂虗而能應也。聖人如此。豈有心於彼此精係於動靜者乎。此無心而應。有何智可勞乎。

既無心於動靜。亦無象於去來。去來不以象。故無器而不形。動靜不以心。故無感而不應。

此明非形現形。故無身可患也。言既無心勤靜。則無身生滅。有何去來。由其身心兩亡。故能隨緣普應。故無器不形。無感不應。如此。又何有身可厭患乎。

然則心生於有心。象出於有象。

此言聖人無心生心。無相現相也。謂聖人本自無心。以眾生心為心。聖本無相。因眾生願見。故應之以相。是以身心如幻。患累何生。下釋無患。

象非我出。故金石流而不燋。心非我生。故日用而不動。紜紜自彼。於我何為。

言聖人無我故無患。雖流金爍石而不燋。無心故日應眾緣而不動。以紜紜自彼。於我何為。又何患乎。

所以智周萬物而不勞。形充八極而無患。益不可盈。損不可虧。寧復痾癘中逵。壽極雙樹。靈竭天棺。體盡焚燎者哉。

此示無患之所以。將斥小乘之見也。以無心而應。故智周而不勞。以無身而現。故形云而無患。經云。法身徧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故益不可盈。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故損不可虧。聖人之身心如此。下斥小見。豈有痾癘中達。此痛背之事。阿含經說。如來向拘尸羅城。中路背痛。令弟子四疊僧伽黎。樹下休息等。如來雙樹入滅。故云壽極天棺。乃佛之葬儀。焚燎乃火化等。此乃小乘見應化佛有生死去來之跡。而不知法身常住。豈可以此為無餘涅槃哉。

而惑者居見聞之境。尋殊應之迹。秉執規矩而擬大方。欲以智勞至。人形患大聖。謂捨有入無。因以名之。豈謂採微言於聽表。拔玄根於虗壤者哉。

此結責迷情也。如上所談至人身心如此之妙。而惑者不知。以生滅見聞之境。求隨應之跡。而擬議法身。其猶執規矩方圓而擬度太虗。將欲以智與形可以勞患聖人。即以生死捨有入無名為涅槃。如此之小見。豈是超視聽之表。得法身之理哉。玄根。意指法身。虗壤。意指寂光。此非尋常見聞可及也。

徵出第四

徵。責也。以前云涅槃之道。果出有無之境。徵意云。有無二法。攝盡一切。如何有無之外。別有涅槃之體。今詳徵辭。包舉儒老有無之說。復引小乘有無為例。以詰難之。

有名曰。夫渾元剖判。萬有參分。有既有矣。不得不無。無自不無。必因於有。所以高下相傾。有無相生。此乃自然之數。(謂理數)數極於是。

此言有無相生。以為定有定無也。渾元。乃混沌一氣未分之前。名太極無極。謂本無也。及陰陽初判。兩儀既分。而人居中。是為三才。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曰萬有參分。是謂有也。有既有矣。變化遷訛。四時代謝。不得不無。且無不自無。必因有以成無。只如寒中無暑。暑中無寒。日中無暗。暗中無日。晝夜相代。所以高下相傾。譬如四時。成功者退。有無相生。此乃自然必定之理。天地之理數。極盡於是而已矣。

以此而觀。化母所育。理無幽顯。恢(大也)恑(奇也)憰。(詐也)怪。(夭也)無非有也。有化而無。無非無也。然則有無之境。理無不統。

謂歷觀化母所育。化母。指一氣生成萬物。故云所育。凡在陰陽所生之物。無論恢恑憰怪。皆是有也。有形之物必歸變滅。故云有化為無。此則實實是無。故云無非無也。以此而知有無之境。理無不統。此則世間之法。不出有無。

經曰。有無二法。攝一切法。又稱三無為者。虗空。數緣盡。非數緣盡。數緣盡者。即涅槃也。

此引出世三乘之法。亦以有無統之也。三無為者。乃唯識六種無為之三也。按百法解。虗空無為。乃喻真如之理。猶如虗空。其體常住。擇滅無為。乃二乘涅槃析色所證。謂因慧數揀擇而證滅故。非擇滅者。謂圓成之理。本來寂滅。不復更滅。故非擇滅。即非數緣滅。新疏以非數緣滅。謂諸法緣離自滅。同前儒老自有入無。似非論義。難家通以無為為涅槃。今聞有無之外。別有妙道。所以立難。

而論云。有無之表。別有妙道。妙於有無。謂之涅槃。請覈妙道之本。(體也)果若有也。雖妙非無。雖妙非無。即入有境。果若無也。無即無差。無而無差。即入無境。總而括之。即而究之。無有異有而非無。無有異無而非有者。明矣。

此申難意。謂三教之理。世出世間有無之法。該括殊盡。而今論云。有無之外別有妙道。名為涅槃。是所難信也。請覈下。正出難意。謂妙道之體。果實是有。雖妙亦定有。定有即入有境。若妙道果實是無。則必定無。即入無境。以此總萬法而括之以理。即教以究其元。不出有無之外。豈有異有而又言不無。異無而又言不有者耶。

而曰有無之外別有妙道。非有非無謂之涅槃。吾聞其語。未即於心也。

此難家責違也。謂非有非無之說。其論雖妙。吾聞其語而已。未愜於心。實所未悟也。

超境第五

境。即上難家有無之境。謂根塵為有。小乘灰滅取為涅槃。是稱為無。今演大涅槃。超卓有無以破其執。

無名曰。有無之數。(名也)誠以法無不該。理無不統。(縱也)然其所統。俗諦而已。

大品云。菩薩以世諦故。示眾生若有若無。非第一義。故云俗諦。唯識百法該世出世。然皆有我。故稱為俗。

經曰。真諦何耶。涅槃道是。俗諦何耶。有無法是。

此引證世出世法。通名俗諦。

何則。(徵明有無皆俗諦義)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有無所以稱有。無有所以稱無。

此則有無相形也。本無生死而今有之。本無身心而今有之。此有者有於無耳。二乘之人灰滅身心。超脫生死而證無為。是以無者無其有耳。是以有其所無故稱有。無其所有故稱無。此相待相形。故為俗也。

然則有生於無。無生於有。離有無無。離無無有。有無相生。其猶高下相傾。有高必有下。有下必有高矣。然則有無雖殊。俱未免於有也。

釋成有無相生。如高下相傾。是則有無之名雖殊。俱未免於有。故所以為俗耳。

此乃言象。之所以形。是非之所以生。豈是以統夫幽極。擬夫神道者乎。

此結責有無既形於言象。必生其是非。未為一定之理。豈足以統攝幽妙之極致。而擬議涅槃之神道乎。

是以論稱出有無者。良以有無之數。(名也)止乎六境之內。六境之內。非涅槃之宅。故借出以祛(遣)之。

此正明出意也。謂涅槃之道超出有無者。良以有無之名。止乎六境根塵之內。以根塵生滅之法。非涅槃不生不滅之致。故假借一出字。以遣執迷之情耳。始非出此之外。別有一有可居也。

庶悕道之流。彷彿(比擬也)幽途。託情絕域。得意忘言。體其非有非無。豈曰有無之外。別有一有而可稱哉。

此勉玄悟忘情也。所以言超出者。冀望學道之流。因言比量涅槃之妙。寄心於忘情絕證之域。得意忘言。悟其非有非無耳。豈是有無之外。別有一有可稱謂哉。執言昧旨。失之甚矣。

經曰三無為者。蓋是羣生紛繞。生乎篤患。篤患之尤。莫先於有。絕有之稱。莫先於無。故借無以明其非有。明其非有。非謂無也。

此斥迷也。經言三無為者。蓋因眾生生死往來紛紛繞繞而不停者。生乎根塵為篤患之本也。而篤患之甚者。莫先貪著執有之情也。若欲絕其貪著之心。莫先於涅槃之無。以為安逸之宅。因此故借一無字以明其生死之法中非有耳。此意但只明其根塵虗妄。本不是有。非是絕無為無也。此言揀有二義。一揀涅槃非有無攝。二揀為無之無。非二家所計之無。

同类推荐
  • 显扬圣教论

    显扬圣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南纪事

    西南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征录

    北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寻找幸福

    寻找幸福

    女主命运坎坷,为了寻找真爱,女主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换来的却是什么
  • 逆天之月幽无情

    逆天之月幽无情

    不一会儿,镜前便出现了一个妖娆万千的男子,嘴边挂着淡淡的媚笑。眉间一股英气,愈发衬托出了他的英俊和不凡的气息。三千青丝流泻而下,额头前倾斜的刘海,再加上那迷人的眼睛,简直是如同魔鬼一般的妖娆。淡淡的撇了一眼镜中的自己,满意的点了点头。她月幽无情要的便是这样,她注定这一生不会平凡。既然老天都让她穿越,那么这一生江山美人她通通都要。不过,绝不会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有着一点的感情。看着镜中之人,野心越来越大,她要夺得江山,这整个世界,她要做最高贵之人,她要一统这整片大陆,凡是忤逆她之人,死。挡她者,遇神弑神,遇佛弑佛,遇魔弑魔。
  • 等待:回眸见你微微笑

    等待:回眸见你微微笑

    板凳上的喵(路小蔌)“这个送给你。”男孩说,“哇,好漂亮的项链啊。”女孩说,“我要走了,落儿”男孩吱吱唔唔地说,“不要,落儿不要小呆子走,小呆子是落儿最喜欢的人……”女孩哇的哭了,男孩见女孩哭了自己也哭了……在分离十二年后,他们又一次的偶遇重逢。他们还能认识对方吗?她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了,他也不再是那个活泼的小男孩了,久别重逢是爱还是恨呢?……“洛亦泽,我为你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我的盲目,第二次是我的愚蠢,我绝不会再为你哭第三次”说完,她转身头也不回就走了,可是就在她转身的那一刻,她的眼角闪出一滴泪光,太阳斜射过来,格外的刺眼……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tfboys之三人深藏不露

    tfboys之三人深藏不露

    “有些人相识十天就能谈恋爱相识七十天就能结婚有些人认识了好几年都不敢表白有些人相爱了好多年却都没能在一起有些人在一起了好多年却没能走到最后人生就是这么奇妙遇到错的人做什么好像都是错的遇到对的人怎样都是对的愿我们都幸运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一辈子再也不分开
  • 黑帝师传

    黑帝师传

    他出身京城正统武林名门——第一邪派世家。却因师傅遗命身入白道,遭连番折磨。他本想成为一个低调平凡的教书先生;却意外成为了广东第一才子,拳打犯贱管家,脚踢恶霸王爷。他本想粗茶淡饭,了此一生;却是鲜衣怒马,看尽繁华。他本想娶妻求淑妇,美丑不论;却连连虏获佳人芳心,闹得全京城上下的雄性动物对他人人喊打。从退隐开始的人生,竟让他成为天子之师。他是黑色的帝师。颠覆你对为人师表的传统想象!重新开启你对阅读的传统乐趣!
  • 重生之校花天后

    重生之校花天后

    曾经只在茫茫人海与之擦身而过的少女,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放弃梦想,只为振兴自己的家族、公司,却被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出卖、陷害!上天给了她重生一次的机会,她决定不再放弃梦想。当她即将踏上奖台领奖,殊不知,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却与她悄悄逼近……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爱你可好

    爱你可好

    一座出土的宫殿,指引了爱的轮回,揭示了爱的千年等待。即墨忆风:“不要说相识已是缘分,其实相识很容易,不相识的人你哪会注意。而我要的不是缘分,而是特殊。”“爱中没有对与错,只有深与浅,信任相当于一道梁,跨过去才是深。浅的结局只有彼此伤害;而深的结局不是幸福,就是迈向坟墓。”樱洛:“相遇时的美好串成了回忆,消失在脑海深处,只记得你当初的笑靥。”“性格的缺陷造就了爱的曲折,但人哪有十全十美,曲折中成就了刻骨铭心,隽永了美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情神曲,而我们的存在恰好证明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