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4200000005

第5章 出正修法

斯經梵本。有十萬偈。今三譯文。極為隱略。然考作法取相無生三種法門。具有無缺。而功能作法。及以取相。似又稍詳。故西土修真言者。廣輯諸部壇儀印呪。而次比之。用輔本呪。為觀行法。名念誦儀。譯傳東夏。代咸稱習。過化間有。泥法時多。故不無專緣壇印。偏守字聲之弊。良由未達理觀為主。誦持居次之意耳。今之方法。雖三種懺法相須而進。而無生理觀。實為前導。諸法性空。萬行無作。圓因據為標準。大果取以指歸。然以今立方法。用勘昔之誦儀。名數不差。前後互異。以故先引誦儀。與此對合。然後正出十意。依次進修也。其誦儀中。初作曼荼羅。則今法治道場也。次入道場。先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回向。今禮佛移置第六。五悔移置第八也。次敷坐三部印呪。即今總禮三寶。護身。今第二清淨三業也。結界。今併入嚴道場中。迎請。今第四請三寶諸天也。五供養。今第三三業供養也。梵讚。今第五讚嘆也。布字及聲誦。今第七持呪也。三摩地念誦。今移置第十也。欲出道場。復須依前次第五供養五悔送還。此當第九行道。葢行旋梵唄之法。正是一時法事將終。乃復運前所修為事。冥契三德藏海。且寓攀住之意。故義理實同。重結三部印。即三自歸也。是則前後有差。儀文無別。次第勘同。顯密一體。十科明法。通是密因。三密加持。同成顯觀矣。

次十意方法者。一嚴治道場。二清淨三業。三三業供養。四請三寶諸天。五讚歎申誠。六作禮。七持呪。八修行五悔。九行道旋繞。十入三摩地。初入道場第一時。具足修此十法。于後一一時中。略去請佛。餘九悉行無異。仍以法華三昧補助儀。觀想句偈。注於事儀之下。俾正修時。一以無生理觀而融即之。當知此十。各具事理。皆通感應。俱徧三業。悉淨三障。咸會三德。是為今家三昧正途。如是觀已。用進修焉。自不同於專緣壇印為指歸。偏守字聲為究竟爾矣。

一嚴治道場

先明治壇嚴像。次明結界。應擇勝地。掘深一肘(佛肘三尺六寸)。除去舊土。別取新土。填滿築平(或高原處。或大河灘岸。穿去五尺已下。其土則新)。復取淨土。和雜香末。量地四肘。作方曼荼羅(經用瞿摩夷和土塗壇。此須雪山白牛所退。純噉肥膩。香潔可用。此方難得。故用香土)。上懸寶葢。四面徧垂繒幢旛彩。紈扇白拂等。正中奉安俱胝佛母本尊像(西向安座。原出聖裁。按四護摩法。增益護摩。決當西向。今是出世悉地。準古施設。或隨方宜。酌取行之)。若無本尊。隨安所有佛像。舍利。及大乘經呪。亦得。行者別置卑座。對像安列。慮地卑濕。周敷薦席。又以香水灑洗地界。處處按察。極令合式。至建首日(當用齋日)入壇。以白檀香。塗作八曼荼羅。猶如滿月(此八曼荼羅。是八大菩薩三摩地境。即佛菩薩根本心大明也。不空譯云九箇聖位。是乃合佛母而名之耳)。即以新淨供具。盛諸飲食。及好香華。燈明。遏伽香水。隨力所有。布列供養。傾心竭意。嚴潔如法。何者。內心敬重三寶。超出三界。今欲奉請供養。豈可輕心。若不拔己資財。供養大乘。則將何以招感賢聖。滅重罪而成妙果乎△結界者。經云。若欲求願。先須念誦。加持香水。散於八方上下。以為結界。行者於道場四邊。或取五色線。或勾欄等。先標界相。以齊修行之處。當入道場時。心想十方諸佛。本尊佛母。當來坐故。燒香散華。肅豫嚴待。即取淨水呪一百八徧。散灑四方上下。成結界法。

二清淨三業

念誦儀云。於所在處。清淨澡浴。著新淨衣。於四威儀。發四弘誓。於一切事。心不散亂。法華三昧云。初入道場。當以香湯沐浴。著淨潔衣。若大衣。及諸新染服。若無新者。當取己衣中勝者。以為入道場衣。於後若出道場。至不淨處。當脫淨衣。著不淨衣。所為事竟。當洗浴。著本淨衣。入道場行法。大悲三昧云。縱一日都不至穢。亦須一浴。終竟一期。專莫雜語。及一切接對問訊等。終竟一期。依經運想。不得剎那念於世務。若便利飲食。亦須秉護。勿令散失。事畢即入道場。不得托事延緩。大要身論開遮。口論說默。意論止觀也。

三三業供養

(止觀云。燒香運念。三業供養。行者初入道場。至法座前。敷尼師壇。正身。合掌。倚立。如是思惟。我為眾生發菩提心。興慈運悲。誓欲救拔。而復慚愧懇惻。存想三寶。[土*則]塞虗空。影現道場。手執香爐。燒眾名香。口唱三寶。五體投地。首者舉云)。

一切恭敬(此下異口同音)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心隨身口。一心頂禮。無分散想。了知此身。如影不實。能禮所禮。心無所得。一切眾生。亦同入此法界海中)。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此與下僧用心如上)。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禮三寶竟。互跪燒香。以手擎華。首者白云)。

是諸眾等。各各互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此下眾同聲唱)。

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想云。我此香華徧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肴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閡。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想已。起。首者白結)。

供養已。一切恭敬(一禮)。

四請三寶諸天

(運心供養已。互跪燒香。當念三寶雖離障清淨。而以同體慈悲。護念羣品。若能三業致請。必不來而來。拔苦與樂。念誦儀云。准提佛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繞。不離本土。來至道場。空中而住。受我供養。故今逐位殷勤三請。必有感降。下去每位。燒香互跪三請。請竟。起禮)。

一心奉請。南無本師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此即本師釋迦所從埀跡之本身毗盧遮那如來也。金剛智念誦儀云。想於阿迦尼吒天宮。毗盧遮那如來。十地菩薩圍繞會中。請佛母准提聖者。不空譯本同。瑜伽大教王經。云大徧照金剛如來也。七俱胝。本經所明大乘莊嚴寶王經。與持明藏成就儀。明七十七俱胝。隨機異耳。想云。我三業性如虗空。准提佛母亦如是。不起真際為眾生。與眾俱來受供養。下去諸佛。及菩薩聖僧。但隨位改想。名號。形相。來處)。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七俱胝准提世尊(今之陀羅尼。是此過去七俱胝佛已說)。  一心奉請。南無現在七俱胝准提世尊(經云。現在諸佛。今說是呪。念誦儀云。准提佛母。與七俱胝佛圍繞。莊嚴寶王經云。爾時七十七俱胝佛。一時現前。而世尊即說是呪。此等正是現在七俱胝佛)。  一心奉請。南無未來七俱胝准提世尊(經云。未來諸佛。當說是呪。此是未來七俱胝佛)。  一心奉請。南無東方善德佛等。十方十佛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陀羅尼(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唯願顯現受供養。下同)。  一心奉請。南無五部所攝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奉請。南無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瑜伽大教王經云。觀想尊字。變成大智。大智化成尊那菩薩。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畫相有二十六臂。三面。面各三目。金剛智不空二經。明一面三目。一十八臂。持明藏成就儀云。若以尊那為本部。即以尊那為中座。想尊那菩薩。一十八臂。面有三目。云云。菩薩賢聖。隨意安布。唵字為烏瑟膩沙如來。左字為大輪明王。隷字為不動尊明王。卒字為觀自在菩薩。隷字為不空罥索菩薩。尊字為本尊尊那菩薩。禰字為金剛薩埵。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賀字為縛日囉曩契菩薩。烏瑟膩沙。所謂無相法界。即毗盧遮那。出八菩薩上。今此正出八菩薩名。然經以此九微妙字。成安如來菩薩明王九賢聖者。用表尊那菩薩悲智自在。方便多門。深懷慈愍。大現威怒。護持修行。辟除諸障。一時受化。成菩提道。葢明著本尊喻伽觀也)。  一心奉請。南無大輪明王菩薩。不動尊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不空羂索菩薩。伊迦惹吒菩薩。縛日囉(二合)曩契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摩訶迦葉。一切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  一心奉請。無能勝菩薩。多羅菩薩。訶利帝母菩薩。及一切大忿怒持明王眾(此可燒香立請。比丘不須致禮。俗眾須禮。無能勝。本是地藏菩薩。外現佛部中大忿怒明王。自居右位。居左者為妃。地婆訶羅金剛智二譯。並存梵云阿鉢羅氏多。聖者多羅。是觀音眷屬。其狀如中年女人。合掌持青蓮。微笑鮮白衣。為持明王也。二位各有經呪別行。訶利帝。藥叉女也。即鬼子母。有五百眷屬。金光明中。與四王密跡同列。瑜伽教王經云。時徧照金剛如來。入訶利帝夜叉女善作歡喜眾成就金剛三摩地。出此定已。即說訶利帝夜叉女真言。其真言法。能令諸夜叉女等。為持誦者皆來現前。作成就事。在輪壇中。原是忿怒明王。今據前二譯經。同名菩薩)。  一心奉請。大梵尊天。三十三天。護世四王。八部神等。二淨居天子。二難陀龍王。吉祥宮門。持明仙眾。及此國內。名山大川。一切靈廟。某州地分。屬內鬼神。此所住處。護伽藍神。一切聖眾。

(奉請竟。首者述請意)。

唯願本師七俱胝准提佛母。三世准提如來。十方十佛世尊。不移本際。平等慈熏。來降道場。證我行法。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中道祕要。顯現道場。受我供養。

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大輪不動尊等同壇菩薩。乘本願力。來到道場。神呪加持。隨心滿願。摩訶迦葉。諸大聲聞。同運慈悲。俱時來降。

無能勝多羅菩薩。訶利帝母等。諸大明王。願為說法。授與法藥。却諸魔障。示現吉祥。

梵釋四王。天龍八部。淨居天子。持明諸仙。隨我請來。堅守道場。擁護國界。令我所修。不違本願(齊一禮)。

五讚歎申誠

(面向法座。燒香散華。心念三寶微妙功德。又了身口意業。充滿法界。讚歎三寶。無生無滅。無有自性。本經無顯讚文。今取龍樹持准提明藏偈。用以讚之)。

常以大慈悲  調伏諸眾生  成福功德海  是故我讚禮  真如純一理  離慾壞諸趣  利生住寂靜  是故我讚禮  堅固持淨戒  證入解脫門  住最功德剎  是故我讚禮  准提功德聚  寂靜心常持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害者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寶  定獲大菩提

以此歎佛功德。修行大乘。無上善根。奉福上界諸天。龍神八部。此土神祇。護正法者。又為國王帝主。土境萬民。師僧父母。知識檀越。廣及法界眾生。願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十惡五逆三障消滅。功德智慧二種莊嚴。開總持門。成種智道。

(此三障消滅二種莊嚴。自是修懺正願。若人以為總略。或有別願。當隨智力。如實說之。但所求之事。不可增長生死。所運之心。必須利益羣品。申竟。致禮)。

六作禮

(三寶體是無緣慈悲。常欲拔濟一切眾生。但為無機。不能起應。我既奉請讚歎。冥應不虗。故今如對目前。受我禮拜。燒眾名香。五體投地)。

一心頂禮。本師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准提佛母影現中。我身影現准提前。頭面接足歸命禮。下去諸佛菩薩。當隨位改。如七俱胝佛。即云七俱胝佛影現中。云云)。  一心頂禮。過去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現在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未來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東方無憂世界。善德世尊。  一心頂禮。南方歡喜世界。栴檀德世尊。  一心頂禮。西方名善世界。無量明世尊。  一心頂禮。北方無動世界。相德世尊。  一心頂禮。東南方月明世界。無憂德世尊。  一心頂禮。西南方眾相世界。寶施世尊。  一心頂禮。西北方眾音世界。華德世尊。  一心頂禮。東北方安隱世界。三乘行世尊。  一心頂禮。下方廣大世界。明德世尊。  一心頂禮。上方眾月世界。廣眾德世尊。  一心頂禮。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陀羅尼(三禮。想云。真空法性如虗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下同)。  一心頂禮。五部所攝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三禮。想云。為求滅障接足禮。此是懺悔主故)。  一心頂禮。大輪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不動尊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不空羂索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伊迦惹吒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嚩日囉(二合)曩契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摩訶迦葉。一切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

七持呪

此真言道。廣大圓融。實相無相。離諸分別。性同虗空。具足三德。不縱不橫。平等遮持。為功德聚。諸佛於此。不動如如。百六十心。善超無礙。而諸眾生。不自證得。無明隨順。三有淪胥。猶持火燼。旋轉不停。揆厥所由。見聞為咎。故我准提如來。悲生無際。從本垂迹。三密頓化。跡從本垂。九字齊彰。契理地之智色。發教門之聲緣。稱體宣流。結成梵字。欲令眾生。開妙覺之知見。成本然之智身。即此見聞。而非見聞。法界色聲。同一究竟。夫第一義理。本無聲字。而聲字能事。為一理門。緣聲入智。因字盡性。離乎聲字。亦無解脫。今之行者。標心立行。破障顯理。若不布字緣聲。入三摩地。無由就路還家。從因證果。故此修法。隨立二門。即緣聲布字持。與入三摩地持。龍樹名此為有相持。無相持也。無相持。至第十章明。有相持者。詳此聲字。並是色法。通為教體。馬鳴云。色性即智。說名智身。天台謂之念法門身也。念誦儀云。從頂至足。以九梵字。安布行者身。故以◇唵字布於頂。則成一切種智也。以◇折字布於兩瞳神。則成真俗二諦也。以◇戾字布左右眼。即成慈悲也。以◇主字布於頸喉。即成無礙辯也。以◇戾字布左右肩。成四弘誓也。以◇准字布心。成如來藏也。以◇提字布臍。成三三昧也。以◇(莎婆)字布兩[月*坒]。成地波羅蜜也(金光明云。十地脚足。天台疏。以十度是十地脚)。以◇訶字布兩足。是定慧成矣。如是諸法。聚聯成身。色性既智。智性亦色。當此智身布成之時障於是乎破。德亦以是顯。上冥法體。下應羣生。報智身色。垂成于斯矣。又復應知九梵字門。入九賢聖位。因果一合。身法相冥。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身。本迹雖殊。不思議一。稱勝法門。葢有由矣。

既安布已。然後聲誦。其誦法者。先了音聲性空。字色無相。聲不緩急。字無前後。心性無性。心不異緣。屈曲梵聲。與九梵字歷歷分明。所布呪身。與九聖相了了不昧。如是念持。進焉不已。一一辨了。無間明闇。自然即見本尊相好光明。眷屬圍繞。與我對坐。是為布字緣聲持法也(正身威儀。燒香散華。同聲作是願言)。

我(某甲)今欲念誦。唯願本尊諸佛菩薩。加持護念。願令速得隨意。所求悉地圓滿。

(三唱竟。一禮。布字偈云。先觀圓明無相身。以唵布頂成種智。折布瞳神二諦明。戾布兩眼慈悲視。主布頸喉辨無礙。戾布兩肩弘誓在。准布如來密藏心。提布臍腰三三昧。莎婆布[月*坒]地波蜜。呵布兩足定慧成。如是布字想念已。便成准提勝法門。首者作白說呪緣起)。

爾時世尊。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諸眾生故。即入准提三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

(眾共手結契印。口誦呪言。心存布梵。其契印法。以二手小指無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竪相拄。二頭指附二中指上節。二大指附二頭指側。即成)。

南無颯哆南(一) 三藐三勃陀俱胝南(二) 怛姪他(長)(引)(三)唵折戾(四) 主戾(五) 准提(六) 莎婆訶(七)

【◇】

(壇中不便列坐。但行立誦持一百八徧。是悉地滿數。今求三品悉地。是宜三週百八。不多不少。首者依法持珠記數。數滿歸位。以印向頂解散。首者白聞呪證位)。

佛說此大准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塵離垢。得證准提陀羅尼功德。得見十方諸佛菩薩聖眾。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白竟。同聲作願)。

我(某甲)以此念誦功德。一切眾生所修真行。求上中下悉地。速得成就(三唱一禮)。

八修行五悔

初懺悔法

經云。無量劫來。五逆十惡重罪消滅。則永無病苦。不墮惡趣。在所生處。離苦得樂。親遇諸佛。成就菩提。然我今日專守迷愚。不事懺悔。則三塗百劫。墮苦無暇。安問菩提。何從見佛。故當憶念先世罪業。起大怖畏。發露懺悔。懺名懺謝。悔名慚愧。求哀改過。是真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亦名悔者。雖各立行。同能滅罪。勸請則滅波旬請佛入滅之罪。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則滅倒求三界之心。發願則滅修行退志之過。竭盡三業。不惜身命。泣血雨淚。披露罪根。法華三昧云。業性雖空。果報不失。顛倒因緣。起諸重罪。流淚悲泣。口宣懺悔(先普懺。想云。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一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准提菩薩尊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唯願加護。令障消滅。想已。唱云)。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唱已。五體投地。復為自懺。想云。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徧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惡心徧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勤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眾善。徧斷眾惡。唯願准提。慈悲攝受。想訖。唱云)。

至心懺悔。(比丘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現前一念。廣大圓明。具諸總持。安住祕藏。良由無始。隨順迷流。障此圓明。失守祕藏。六根六塵。交生染著。循環三界。無暫停時。為身口意。無惡不造。恣殺生命。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欲瞋恚。邪見愚癡。如是十惡。自作教他。隨喜惡人。讚歎惡法。重以起猛惡心。造無間業。弒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又復縱狂迷想。開結使門。邪徤保常。世聰增慢。不信方等。互用招提。于諸佛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于諸眾生。有德失德。非冤稱冤。出世法律。不樂奉持。治世倫常。至乖訓教。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捨茲形命。當墮惡道。唯我。

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愍念我故。入三摩地。說此准提。大陀羅尼。若有眾生。能誦持者。十惡五逆。悉皆消滅。故于今日。依法修行。奉對懺悔。不敢覆藏。仰願。

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具足五眼。真實見知。十八變手。慇懃加護。先令夢中。得見聖眾。口吐黑物。身現吉祥。次入三摩。速圓悉地。十度普攝。定慧現前。所有業障。當下消除。一切惡報。未來不受。三有永離。諸根畢靜。迷流妙湛。心月圓明。同佛受用。開總持門。與諸眾生。終歸祕藏。

(此文與上普懺。及下四悔。俱宜三說。若時促者。夜三或可一說。晝三幸勿簡略。說竟。起身唱結)。

懺悔已。歸命禮三寶(一禮)。

次勸請法(燒香互跪)

我(某甲)。至心勸請。十方一切佛。現前得道者。今請轉法輪。安樂諸羣生。十方一切佛。若欲捨壽命。我今頭面禮。勸請久住世。

勸請已。歸命禮三寶。

次隨喜法

我(某甲)。至心隨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禪行。從身口意生。去來今所有。習學三乘人。成就三乘者。一切凡夫福。皆隨而歡喜。

隨喜已。皈命禮三寶。

次回向法

我(某甲)。至心回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為諸眾生故。正迴向佛道。罪應如是懺。勸請隨喜福。回向於菩提。及真如法界。

回向已。皈命禮三寶。

次發願法

我(某甲)。至心發願。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定慧常現前。證地波羅蜜。願我命終時。往生安樂剎。得記還娑婆。教化諸眾生。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九行道旋繞

(正身威儀。右繞法座。燒香散華。徐步安庠。觀前所修供養禮拜誦持五悔等。一一性空。了無所得。舉足下足。不住行相。香光莊嚴。影現十方。心想如夢。梵聲如嚮。同作契唄)。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七俱胝佛母准提佛  南無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  南無本尊准提菩薩  南無觀自在菩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  南無大輪明王菩薩

(或三稱。或七稱。還至像前)。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十入三摩地

行者禮懺訖。應出道場。別於一處。身就繩牀。入三摩地。念誦儀云。端身閉目。澄心靜慮。當於胸臆。炳現圓明。如滿月相。而於圓明中布唵字。餘八字右旋布於定中。既不散動。即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即畫一○相。隨而思惟字母種性相義。◇唵是一切法本不生義。亦是三身義(此是不空譯。據果義也)又流注不生滅義。亦是最勝義(流注。即微細煩惱。此金剛智譯。據因義也)。◇折是無行義(金譯)。又一切法不生不滅義(不譯。此以寂止為行)。◇戾是無相義。◇主是無起住義。◇戾是無垢義。◇准是無等覺義。◇提是無取捨義。◇婆是平等無言說義。◇訶是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此○明相。此九梵字。與今家十乘。更無差忒。言十乘者。初觀不思議境。二真正發菩提心。三善巧安心止觀。四破法徧。五識通塞。六調適道品。七對治助開。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離法愛。今輙釋其意。真言九字。即依不思議觀境。發菩提心等九法乘也。以初○相。是其理境。圓明絕待。本不生滅。無行。無相。無起。無垢。無等。無取。無言。無住。然九字真詮。相由以進。由本不生。即得無行。以至由無言說。即得雙忘因果。般若相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入勝義實。則證真如。無斷無續。圓轉無端。是為初旋陀羅尼門。○相如車體。方便如具度。若能如是修行。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疾至無上正等菩提。故知○相與九梵字。十乘意備。

復次此法。先令行者自誓菩提心。于四威儀。發四弘誓。莊嚴三業。乃至菩提道場。若非依○理。豈離縛脫。依理興誓。得名真正。初不思議○境。即菩提本。後之八字。成菩提法。故以◇字布於○中。而餘八右旋。周布輪緣(去聲)。應知此經。純明菩提之行。

又復此真言道。部在密圓。十法成乘。教是顯圓。顯密有殊。圓觀理等。今之觀法。顯密圓修。仍有二種。謂有相無相。有相顯法門身。前已略明。無相觀實相身者。初○相是不思議境。秪就一念。炳現圓明。雖具十界百界千如。不生不滅。亦非因果。法界一實。平等如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祕密示。及顯了詮。皆不可以識識。烏得以言言。是為不思議○相也。◇字是發菩提心者。既深識圓明不思議境。復思一切眾生念念皆爾。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昔苦。悲他亦然。即起大悲。興兩誓願。一切法本不生故。度本不生之眾生。流注不生不滅故。斷不生不滅之煩惱。知一樂一切樂。我及眾生昔雖求樂。不知樂因。今始方解。故起大慈興兩誓願。學最勝無量法門。成三身無上佛道。如此慈悲誓願。與上圓明境智。非前非後。同時俱起。故曰唵字布中。是為一切流注法本不生。及最勝三身義。◇字止觀巧安者。上深達圓明境智。博運廣大慈悲。今行行填願。行即止觀。須用不二止觀。安於法性。使寂照不二。是行即無行義。又以寂止法安心者。諸法生滅。今體其實。生唯法性生。滅唯法性滅。常是法性。無不法性時。是一切法不生不滅義。◇字是破徧者。理若未顯。由三惑覆。當觀此惑本空。觀智亦絕。是無相義。◇字識通塞者。若著此能觀。則於通起塞。識此通塞。則無起住義。◇字是道品者。觀雖無相。證由道品。品未調適。未離染垢。品次相生。是無垢義。◇字是對治助開者。蔽資理惑。不顯真如。事度助開。見齊妙覺。是無等覺義。◇字是知位次者。乍息麤心。謂為深詣。若知圓位。免增上慢。不推聖境。是無取捨義。◇字是能安忍者。名利眷屬。三術離之。於違順境。安然不動。是平等無言說義。◇字是離法愛者。行上九事。過內外障。若起法愛。著靜似因。無住風息。若離此愛。發真中道。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是為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上根觀境。即入初住。或內外凡。中根二至七。下根盡用。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統唯一實。故名真實相也。

此無相行。與上有相行。相須而進。若行立誦持。若却坐思惟。不思議○觀。未始暫離。是名依教修行。故前立布字法門。今示十乘實相。此十乘相。即所布法。既令依教修行。即名字修相。專注觀行。成一切悉地。即觀行修相。以方便慧。入勝義實。即相似修相。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乃至無上菩提。即分滿證相。

又復行者未能修上二法。但當深信。斷諸疑心。誦此陀羅尼數十萬徧。先見種種罪滅清淨之相。爾乃進此二法。自然任運流入。而無阻滯矣。故知初心習行。入門多種。妙悟之時。理應兩捨。

同类推荐
  • 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

    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否泰錄

    否泰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赠别

    赠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耕煙草堂詩鈔

    耕煙草堂詩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瑞尼祖揆符禅师妙湛录

    灵瑞尼祖揆符禅师妙湛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云逸漫天

    云逸漫天

    自小受尽歧视,十五岁离家闯荡。短短四年,成为最年轻董事,展现出的商业天赋无人能敌。将以前那些瞧不起他的人踩在脚底下的时候指日可待!然而却还是遭遇暗算命丧黄泉。醒来,他成为了一只“傻”妖,身份经历扑朔迷离,而世界,已不是原来的世界。古灵精怪的山野医女说:“我的药不是白用的,你等着补偿我吧!”那慵懒高贵的红衣少年说:“小云!你放心!哥哥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云抚抽了抽嘴角,穿越至此,身边怎尽是些奇葩的人?
  • 无边空虚

    无边空虚

    曾今的李家是一个特殊且神秘的家族,传至如今,却家道中落,天生血脉特殊神通皆以沉睡,一个甲子一个轮回,曾今被大能者放逐的邪恶即将回归,做为守护东方之一的李氏一族李旭,是否在太阴转为怒火红莲之初,带领守护一族抵挡邪恶的回归?尽请期待《无边空虚》
  •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是一本关于英语阅读学习的书籍。内容包括双语美文、哲理名言、趣味英语知识等,倡导英语“轻学习”的概念,分为“早安,和梦想一起醒来”和“晚安,永远美好的明天”两个部分,选择的内容为哲理小故事和散文,以及早、晚安心语和英语知识的“轻学习”板块,内容活泼、积极向上,或励志或深情,很适合青少年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轻松学习英语知识,是一本很好的趣味英语学习书籍。
  • 惹上妖孽:废材五小姐

    惹上妖孽:废材五小姐

    22世纪全球第一佣兵联邦女首领,在执行神秘人悬赏的任务中意外陨落。云潜大陆?灵力修行?闻所未闻。还有几个嚣张跋扈的胞姐胞妹?偏心偏上天的叔叔伯伯?好在亲爹亲妈不嫌弃,还get一个美男王爷做夫婿?
  • 轰天霸道

    轰天霸道

    无规则的世界,出身奴隶的他一无所有,遭到背叛的他更加凄惨。可是他能怎么办?没有力量在世界上连生存都极为困难?在偶然的机缘下,获得了成为传说中消失已久的王之继承。他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不规整事物。他要成为王,不朽的王者,统治这片大陆。在以王的愤怒将制裁降临到那人的身上。拥有最强体魄,让敌人颤栗。拥有最强战力,让敌人臣服。拥有最强威严,让敌人恐惧。
  • 庶女皇后要革命

    庶女皇后要革命

    刚一穿越就被皇帝临幸,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工具;他的爱让她沉沦,却发现一切只是一个骗局;“我在你眼里,真的只不过是一个替身吗?”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绝望;自作聪明,一时大意,受人蛊惑,差点万劫不复;多年后,凤凰涅槃,卷土重来,娇媚的女人笑靥如花,眼眸带狠。“和妃,当初你利用我的孩子登上皇后之位,怎么上去的,你就怎么给我下来!”“太后,当年你把我的孩子送给别人,赶尽杀绝,今天我也要让你尝尝骨肉分离的滋味……”“岳楚凌,当初你把我当成替身宠爱,然后弃之如敝屣,今天我要让你付出代价……”“你之所以回来就是为了报复么?”看着满目苍凉,他痛心地询问;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你觉得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成美男:男色无边

    穿越成美男:男色无边

    一个人的执念,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历史流转,世事变迁,我独独怀念你的一双眼眸。她一觉醒来,身体转换,时空转换,性别转换。一切阴差阳错,一切缘来如此。若有人愿用一世不得好死换你一生和平安乐,你,是选择YES,还是选择NO?如若过往已成定局,他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已失去的恋人,重新归来?看一世情深,换执子之手,共白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夺情

    夺情

    他,洛明轩,丰神俊朗谦逊有礼。他,洛明扬,狂妄不羁温柔体贴爱恨分明。他,北堂烨皇,北耀国至高无上的皇上。他,皇甫辰,宁国四皇子。四大美男,谁会退让,谁会角逐,在他们的攻势下,最后她会转变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