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2800000017

第17章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肿疡

《集验》论疮疡之法,其名有三:曰疖、曰痈、曰疽。疖者初生突起,浮赤而无根脚,肿见于皮肤间,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则微软,薄皮剥起,始出清水,后自破脓出;如不破,用替针丸拔毒膏贴之,脓出即愈。痈者初生红肿,突起无头,便用火针针之即散。不散,针侵根脚,阔三四寸。发热恶寒,烦渴,或不发热,抽掣疼痛,四五日后按之微软。此证毒气浮浅,春夏宜用防风败毒散加葱头、姜、枣煎服;秋冬去姜、枣、葱头,加木香;身半以上加(艹舌)蒌,身半以下宜加射干。治早者即散。或用追毒丸、返魂丹、复元通气散微利之。脓成用铍针破开,或用替针丸咬开。又一等皮色不变,但略微肿,肌肉内痛,夜间痛甚,发热恶寒烦渴,此热毒深,亦名为疽,谓其能伤筋脉骨髓也。日久按之,心中微软,脓成后,用火烙烙开以决大脓,外用拔毒乳香膏贴之,宜服内托之药。初发,急用大针于肿硬处针之则散。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大,便觉痒痛,触着其痛应心,此疽始发之兆也,急用火针于白粒上针开。或误触破,或入汤,便觉微赤肿痛,三四日后不散,根脚赤晕展开,须详看之,方见其晕阔狭,如阔四五寸左右,浑身发壮热微渴,疮上亦热,此疽也。用火针于初起白粒上刺入一寸余,径寸之间,四边刺四处,便用四味紫葛汤淋洗,一日夜共五六次洗之,洗了以软帛拭干,看疽上或有渐生白粒如黍米,或多或少,可用银篦儿挑去,勿令见血。或有少血亦不妨,不见血尤妙。却用老皮散敷之;用凉水调大铁箍散围贴,却留疮口,疮口处用水调正铁箍散贴之,未可用膏药。如再要洗,须先去围药令净,然后洗之。一次洗,一次检点疽上渐生白粒,有则如前挑之。六七日疮头无数如蜂房,脓不肯出,仍淋洗围贴。冬月用五香连翘汤,大黄一味随虚实加减;夏秋用黄连羌活散;春末夏初用防风败毒散加葱白、枣煎服,秋去之,加木香。若形气实脉洪滑有力,痛肿焮开,壮热便闭,于五利大黄汤、漏芦汤、返魂丹、追毒丸、复元通气散药一方以通利之,若大便润便止药。四十岁以前可用之,虚弱年老之人,虽有便闭之证,须慎之勿令过也。疮热晕赤焮开围贴,如赤晕收敛,却再换铁箍散,不及用火针。证七八日后,中间初起白粒处,此窍已溃通,内大脓,可用皮纸捻小纸纴,捻八窍中令透,渐渐流出,可不用针砭。如要脓透,必以大针刺开,或周围四五处。其窍四边如蜂房处,脓不肯出,用正铁箍散香油调贴。一证初生白粒,误触后便觉情怀不舒畅,背上沉重,如负五七升米样,身体烦疼,胸膈痞闷而躁,饮食无味,怕闻食气,所谓外如麻里如瓜者,疽毒深恶,内连腑脏也。三五日内,皆可用烙,于中间左右上下,令毒气通畅后,脓从诸窍而出。五六日不散,疽顶生白粒如椒者,数日后渐生多。间有大如蜂房莲子者,指捺有脓血而不流,时有清水流出,微肿不突,根脚红晕,渐渐展开,或痒痛,或不痛,或根脚晕紫赤,焮开至七八寸,疽不甚热,此证甚重。用紫葛汤加米酢一盏淋洗,可使红活。如法去白粒,敷老皮散,围大箍散,疮口涂正铁箍散。每用前法,如得根脚红晕收,疽突,此药力到,变重为轻。如起第一颗,顶上白粒虽有脓,而纴引不透,按之犹硬,或渐不疼,便宜用火烙开透,若根脚仍旧紫黑,疮反陷下,如牛领之皮,渐变黑色,肌骨腐溃,恍惚沉重,用拔毒乳香膏贴四边,仍用大铁箍散围脚,用猪蹄汤洗。此数项,变证必多,又宜随证调理。脉若虚弱,便用大料人参当归浓汤,调解毒行经之药。凡痈疽必服万全散,夏月用桃红散,服以护心。若见脓之后,当以溃疡法调理。

按《集验》治法,未可尽据为准绳,要当以后论为主,参酌诸方用之。

大法肿高焮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如内托复煎散。

肿硬痛深脉沉者,邪在内也,宜下之,如黄连内疏汤、仙方活命饮、苦参丸。外无焮肿,内则便利调和者,邪在经络也,宜调和荣卫,如托里荣卫汤、白芷、升麻辈。

焮痛躁烦,或咽干作渴者,宜降火,如黄连解毒汤。

焮痛发热,或拘急,或头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如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辈。

大痛或不痛者,邪气实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如仙方活命饮。

烦躁饮冷,焮痛脉数者,邪在上也,宜清之,如清凉饮,或金银花散。

恶寒而不溃者,气实兼寒邪也,宜宣而补之,如十宣散。

焮痛发热,汗多大渴,便秘讝语者,结阳证也,宜下之,如黄连内疏汤、破棺丹辈。

不作脓或熟而不溃者,虚也,宜补之,如补中益气汤、八物汤、十全大补汤辈。

焮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气盛也,隔蒜灸之。

肿痛或不作脓者,邪气凝结也,宜解之,如仙方活命饮。

肿痛饮冷,发热睡语者,火也,宜清之,如清心汤,或防风通圣散加黄连。

不作脓,或不溃及不敛者,阳气虚也,宜补之,如托里消毒散。

溃疡

《集验》云:痈疽既破,脓出肉腐,当用拔毒膏贴之。邪气渐退,气血亦虚,脉之洪数渐宜减退,当内补托里,必使气血滋荣,正气强盛,脓色鲜浓,赤肿渐收。药宜补气生血,秋冬微加御风寒之药,十宣散、十全大补汤中用桂是也。气滞加香附。如毒势大退,气血未复,宜多用人参、当归、黄芪、四物汤之类。痈疽虽已见脓,根脚赤晕反展开阔,或不痛,或大痛,此毒气不退,金银白芷散,十宣散去厚朴倍人参、川归、黄芪,加忍冬藤、连翘、犀角、(艹舌)蒌根消毒之药。春末夏间及秋初,宜加酒芩、黄连、黄蘗、羌活;腰以下可去桔梗。见脓后须以补气血药为主,解毒药助之。或不宜于补药者,宜忍冬丸。四围肿焮处,用毫针烧赤刺之,约一米深,红肿则缩。服药脉得和缓为佳。或破后不溃,疮口坚硬者,风也,用蜈蝎散敷之;或蠹肉不腐,用雄黄、轻粉敷之。大忌红肿不退。或饮食进少,从权且调理脾胃,或兼他证,又另议药治。腐肉不知痛痒,正黑者可去之。但不可伤四畔,及里面之良肉。当去外之黑腐者,下皆去黄白如絮之状。脓内有红血丝络,又不可动,此中大脓,次日必自脱落,庶免伤其良肉。若怕刀砭,三四日必自脱落。但用刀去者,新肉易长,毒气渐消。凡腐肉亦有长肉膏贴,间日用猪蹄汤洗,新肉长如梅李,如石榴子,红活可爱,日见堆阜,或上有白膜,皆是吉兆。若腐败去后,下面良肉色白而平,略无纹理。亦不如粟,不见渐生之意,或脓水清淡,或臭,此积毒内连五脏,血气枯竭,乃是危证。肉不能长,气血不荣,卫气不护疮,则风寒着之,用北艾黄芪汤熏洗,长肌肉药傅之,用乳香膏长肉等膏贴之。或肉虽长起色紫者,遗毒也,用地榆汤、活血散、敷追毒膏贴之,即自红活。疮口渐收,仍用长肉膏贴。或疮口痒,用细茶葱盐煎汤热洗。或疮口易收,乃气血中热毒,故不分消,即使长肉,必防流注之患。或更迷塞疮口如钱大时,恐转他证危殆。凡痈疽疮口已收,但皮嫩未可便去膏药。《鬼遗方》云:凡发背及痈疽,皆在背上,不问大小有疼无疼,或热或不热,或冷或不冷,但从小至大,肿起至一尺以上者,其赤肿焮热者,即用紧急收赤肿药围定,不令引开,中心即用抽脓聚毒散贴之,急令散毒外透,内服排脓缩毒内托汤药;候脓成相次破穴,看疮大小深浅,内发其脓汁;脓水大泄,急须托里内补。虽破穴,脓汁不多,再须排脓拔毒。透后慎不令再肿,须疼止肿消,患人自觉轻便,即是顺疾也。最宜节慎饮食。其热毒方盛,或发大渴,多饮冷水及冷浆之类,此是毒气攻心,令口干烦渴,但以心气药内补脏腑即止矣。

内补谓参、芪之属,排脓谓皂角刺之属。

辨脓

《集验》云:脉紧而数为脓未成,紧去但数为脓已成。以手按之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按之牢硬未有脓也,按之半软已有脓也,大软方是脓成也。大按之痛者脓深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按之即复者为有脓也,不复者无脓也。小按便痛,薄皮剥起者,脓浅也;按之四痛,皮色不变,不高阜者,脓深也。浅者宜药点破,高突者宜铍针,深者宜烙。更详虚实何如。肿处软而不痛者,血瘤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虚肿而黄者,水也。气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脓,此是寒热所为也。留积经久,积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必成瘘,宜早服内塞药以排之。诸瘿瘤疣赘等,至年衰皆自内溃,不一于补养而妄行攻蚀,必有性命之忧。至于瘰疬结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其人面色痿黄,被热上蒸,已成脓也,治见本条。手足指稍及乳上宜脓熟大溃,方可开之麻豆大。肢节上痈,稍觉有脓,便须决破,迟则成挛曲之疾。

取脓:凡疮肿以手指从疮旁按至四畔上赤黑者,按之色不变,脓已结成;又按之随手赤色,此亦有脓;按之白,良久方赤,游毒已息。可就赤白色尽处灸断,疮肉平实,久而方消。

夫痈则皮薄肿高,疽则皮厚肿坚,初发并宜灼艾。惟痈脓成则宜针,疽脓成则宜烙。

切宜熟视详审,候其溃熟脓透于外,其势盈盈欲出,只用替针丸自疮头咬开,不半日许,其脓自出,切不可用针刀也!

《鬼遗》云:凡痈觉在虚处及眼不见处,皆是恶证。如发高肿紫赤,皮薄光泽,觉里有脓毒,诸药贴熁不破者,用熟铜针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笔点定,却当头以针浅刺入,随针出脓者顺也。有不随针出脓,当用白纸作纴,纴入针孔,引出脓毒,当时肿退,可及三分。如肿不退,是一逆也;肿不退,疼不除,但脓出,二逆也;脓疼不退,患人不觉疮轻,三逆也,虽用针破出脓,亦无所济,须急用引脓托里汤药,以助其势力可也。更有痈生实处,不问浅深,如有脓,即用针烙无害,稍缓即恐伤筋骨内疼。凡近筋脉骨节处,不得乱行针烙,反致他病也。

患疽初生赤硬,或在虚处毒气浅,或在实处毒气深,切须仔细辨认。仍问患人疼痛觉深觉浅。其患处疮头不拘多少,其间须有一个最大者,即是大脓窍,当用熟铁大针,头如钗脚者,于麻油灯上烧令热透,以大头处按定,插入一寸或至二寸,脓当下。恐未有脓毒出,却用白纸作纴子纴入,候次日取出,其脓即随纴下矣。脓色黄白,即好;若赤黑色,防后有鲜血出,即患人寒战不禁。其有虚处,不得妄行针烙。

多骨疽

或问足胫生疽,既溃甚久而不愈,腐烂出骨者,何如?曰:此名多骨疽。亦名剩骨,又名朽骨。盖因毒气壅盛结成此骨,非正骨也。宜服胜金丹,十全大补汤加牛膝、防己,紫金丹,乌金散,人参养荣汤加木瓜、牛膝、防己相间服。此疽因未溃之前,补剂太过,故结毒而不散耳,宜授仙纸黄龙膏贴之。

恶疮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热而肉湿,湿热相合,溃败肌肤,浸淫不休,不可以定名命之,故谓之恶疮也。然有辨焉:如疥痈瘾疹之属,怫郁气血在皮肤腠理间者,可以表而散,《内经》有谓汗之则疮已者是已。若郁气血在肌肉之分,外连皮肤,作寒热而生脓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变,皆宜解内热,不宜汗也。张仲景所谓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者是已。一疮而有宜汗不宜汗之别,热有浅深表里故也。故疮在皮肤,则当因其轻而扬之、汗之、浴之,外以杀虫润燥和解凝结涎沫之药敷之。疮在肌肉,则当因其重而减之,泻经络之热,清凉气血,外以化脓生肌膏熁之。疮在头巅,则当射而取之,用酒制寒凉剂,更以风药升而上之,外以杀虫解热药敷之。能明此三者,其于治疮思过半矣。

疔疮

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而得名。皆生头面四肢,发黄疱,中或紫黑,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凡人一二日间,恶寒发热,四肢沉重,心悸眼花,头疼体痛,稍异如常之证,须宜遍身寻认,如有小疮,与常患之疮稍异,即是疔也。大抵起紫疱者多,起堆核者少。发于手上者多,发于别处者少。生两足者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者多有红丝至腋,生唇面口内者多有红丝入喉。以针刺疮,不痛无血,是其候也。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大抵多由恣食厚味,卒中饮食之毒,或感四时不正之气,或感蛇虫之毒,或感疫死牛马猪羊之毒,或人汗入肉而食之,皆生疔疮,各宜审而治之。若呕逆直视,讝语如醉者,不可治矣。又有内疔一证,与外疔之证大同,但疮形不现,过数日间有一处肿起者,即是内疔所发之处,但腹痛甚者,便须作内疔治之,不可缓也,缓则杀人。

华元化云:疔有五色属五脏:红属心,发于舌根;青属肝,发于目下;黄属脾,发于口唇;白属肺,发于右鼻;黑属肾,发于耳前。以种类言之,《千金方》、《外台秘要》、《神巧万全方》皆称一十三种,殆不止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毁灭物质

    毁灭物质

    遥想当初,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遥想当初,我们曾经一起努力过。末日,或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 山河雄图

    山河雄图

    羌国纷乱,群雄割据而起,轩辕厉战胜群雄,终再统六境,建都无双境,国号“晋”,并将其余五境封予五王。并肩王勘察旧案,不知不觉牵扯出诸多恩怨。危情一触即发。少年本是并肩王之子,小小年纪却肩负仇怨独自亡命天涯,历尽危险,坚毅不减。最终为自己写下一段历史,传颂千古!名动九霄!
  • 中二少年的热血物语

    中二少年的热血物语

    圣战结束后,败亡的人类被迫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受到大陆上其余各族的鄙视。就在这时,一个少年横空出世,看他如何闯荡这个残忍的世界。(ps:以上简介纯属胡扯,真实情况是这是一个苦逼中二如何装逼的故事。)
  • 秋冬季

    秋冬季

    一位白衣少年与白衣少女坐在大席上,众人不敢出一声,有一位老人走过来说‘从今天起这两位分别是柯剑派与兰剑派的接门人很好看的欢迎首次。。。。。。
  • 玄焱

    玄焱

    十年前,人灵二族突发大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十年后,一位额头上有赤炎刻印的少年,现身世间。带着一身谜团的他,究竟是拯救苍生的希望之火,还是屠戮万物的灭世之火?人族七圣,灵族十王,混沌四猴……究竟是敌是友?
  • 最强近战特种兵

    最强近战特种兵

    这是一支特种界的奇兵,在突然有一天,他的佣兵团被人袭击,到了某个都市,带着他以前留下的兄弟一起血战到底,因战功卓著,升为少将,带领自己的苍狼,黑玫瑰部队,经历一系列的磨难,最终杀了出卖他们的队员野狼为了给他们队长报仇,统一了这个城市的光明势力。兄弟三人最终告别了这个城市,因为他们要寻找某些生化基因,因为这种病毒会危害人类,特种兵们决定跟随战神,毁灭这种病毒病菌。创造美好的世界。
  • 地煞

    地煞

    一个本应该沦为奴仆的小人物,却被神秘高人带到一处海岛。本以为是苍天的眷恋,不想却是地狱的召唤。当他破茧而出,重回家族,又会创造出怎样的不朽神话......
  • 青春2017

    青春2017

    世界首富晨熬之子晨曦,相信只要真情实意就一定可以得到真挚的真爱,不顾及父母的劝阻,带着自己17岁的天真和美好的幻想独自闯荡社会,寻求真爱,一次又一次被他人玩弄,天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被欺骗和伤害。本以为已经无恋可谈,却出现了她,她娇嫩的声音,温柔的脸颊,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心,始料未及的事却慢慢的呈现出来了。“情若自控,心定不痛”。人心换人心,真情换芳心
  • 薪王

    薪王

    当火将熄,世界迎来了黑暗期。需要有个人来将火焰传递给世间。崇歆:我就没见过像你们这样不传火瞎逛的薪王!薪王们:死变态离我远点!这是一个基于黑魂与血源的故事。
  • 神护花高手

    神护花高手

    一个吊丝,居然是被贬凡间的神,他得顺利渡劫,渡的是桃花劫,看他如何渡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