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7800000003

第3章

△治平四年(丁未,一○六七)

1、四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戊申朔。) 乙卯,初,御史中丞王陶等屡言韩琦自嘉祐末专执国柄,君弱臣彊,乞行退罢。是日,陶遂极口诋琦,意谓必能逐去。既而上不许,陶始失望。(《纪事本末》卷五十七。案: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先是,召渭州郭逵还领枢密。陶谓用逵非先帝意,外则韩琦荐引,内则纳赂於高居简。上曰:“事於先朝,义实难处。”陶言既不行,即以不赴文德殿押常参班劾琦等云云同。《宋史王陶传》:郭逵以签书枢密院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主,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听。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不可也。”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殿常参班劾之。又案:《长编》卷二百九:治平四年闰三月庚子,陶乞复用吕大防、郭源明,执政以为逼己。盖衅於彼时已启。)

2、先是,御史台以状申中书云:“检会《皇祐编敕》,应正衙常朝及横行,并须宰相立班。常朝日,轮宰相一员押班;寻常多据赞引官称宰臣,更不过来。窃虑上项《编敕》仪制别有訩替,更不行用,伏乞明降指挥。”时闰三月己丑也。(原注:己丑,三月十一日。) 中书不报。辛酉,中丞王陶因以状白宰相,云天子新即位,不应隳废朝仪。又不报。陶遂劾奏韩琦、曾公亮不臣,至引霍光、梁冀等事为喻,斥韩琦骄主之色过於霍光;且言欲保全琦族,故劾奏之。其略曰:“琦等久居重位,新辅嗣君,忽千官瞻视之庭,蔑如房闼;艰再拜表仪之礼,重若邱山。沮格台文,侮慢风宪。宜加显罚,用肃具僚。”《纪事本末》卷五十七。(原注:据《会要》,陶以闰三月十一日问押班事,其弹奏必在此月,但不得其日耳。赵概《日录》:闰三月十一日,呈台官言宰相合逐日文德殿押班呈讫,以遇退朝早,即轮正衙押班。四月八日,王陶言二相不赴文德押班,进呈及留身说呈讫。可参考更详之。)

3、甲子,韩琦、曾公亮再上表待罪,诏答不允,仍断来章。(《纪事本末》五十七。原注:琦再上表,据琦集及王珪答诏。案:《东都事略·王陶传》:神宗颇不悦大臣之专,陶乃弹奏宰相不押常参班,至谓琦为跋扈,琦等待罪。《魏公家传》云:公与次相曾公亮奏陈曰:“自来以前殿退晚,及中书聚厅见客及商议急速公事,循例不赴押班,岁月已久,非自臣等。”遂上章待罪。手诏不允。《宋文鉴》卷三十一王珪行《赐宰臣韩琦不赴文德殿立班待罪不允诏》云:天子之御正朝,久而未讲;宰相之班百辟,后亦从隳。鉴台简之忽陈,规邦彝之浸略。盖延英赐对,每逾中昃之咨;故宣德留班,不及大昕之谒。矧在职之匪懈,奚引愆而靡宁?宜斥细嫌,用绥素瞩。)

4、乙丑,王陶入对,言:“近弹奏韩琦、曾公亮不赴文德殿立班,琦等虽上表待罪,而卒不肯赴。并臣言郭逵小人,不堪大用,王举元、蔡挺、薛向转官加职,次序不当;御药院内东门司高居简、王中正等当罢免,不蒙施行。盖臣才识愚下,言皆非是,岂可更处风宪?乞罢职除一闲郡。臣更不敢入台,见归私居待罪。”又申中书,乞休韩绛、彭思永等例责降。韩琦亦屡请罢,不许,遂在告不出。(《纪事本末》卷五十七。)

5、丙寅,命翰林学士司马光为御史中丞,(《纪事本末》卷五十七,又卷五十八。) 与王陶两易其职。(《纪事本末》卷五十七。案:《长编》卷二百九:四年三月,陶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权御史中丞。闰三月甲辰,温公以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为翰林学士。)

6、丁卯,光入对,上谕曰:“已除卿中丞。”光曰:“言职人所惮,臣不敢辞。但王陶言宰相不押班,竟不赴,而陶遽罢言职。虽不押班,细故也。陶言之过,然爱礼存羊,固不可废。自顷宰相权重,今陶复以言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请俟宰相押班,然后受诏。”上许之。时光中丞诰已进大内,而陶学士之命,中书独持之不下。(《纪事本末》卷五十七。案:《东都事略·邵亢传》:王陶以御史中丞弹宰相韩琦等不立外朝班,其言多过。参知政事吴奎言阴阳不和由陶所致也,神宗命陶为翰林学士,而奎持之三日不下。)

7、戊辰,参知政事吴奎、赵概面对,坚请黜陶於外,上不许;请复授枢密直学士领群牧使,许之。既而上直批付中书,以陶为翰林学士。时宰相未入,奎即具奏曰:‘臣虽至愚,岂不知废格诏旨获罪至重?然陛下初即位,圣德日新,上天助顺,风雨时若。乃者闰月以来,寒暄不节,暴风屡作。今兹时雨愆亢,螟螣孳生,险说纷纭,震骇听。原其所以如此者,过不在他,止一王陶而已。按陶天资薄险,势利是视,巧诈反覆,情态万状。索其深蕴,真市井小人之不若也。陛下念其东宫之旧,首加任使,擢为中丞。今乃挟持旧恩,专为险恶,轻视狷愤,织罗交构,摧辱大臣,排抑端良,意欲天下权势一归於己。且郭逵、蔡挺迁改,臣等以为陛下处置皆当,故即奉行,亦累具陈,陛下必尽记忆。至如韩琦、曾公亮不押班事,盖以久来相承,浸成废礼,非是始於二臣。陶以台制弹劾举职便可,何至引背负芒刺,目为跋扈,肆意深诋。以此见陶处心积虑,在於排陷大臣,呼吸群众以为己用,自图威柄,窃弄国权者也。臣等早来(案:《魏公家传》下有“与赵概”三字。) 屡陈,欲王陶补外,令其思过。陛下重难其事,令除旧职并差遣。臣等不得守义固争,已负大罪。今若又行内批指挥除陶翰林学士,乃是由其过恶,更获美迁,不惟臣等取轻群众,无以自立,且使天下待陛下为何如主哉!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反见斥逐;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闇之主。诚望陛下上法尧、舜及三代之君,不愿陛下为唐德宗贻讥万世也。王陶不黜,陛下无以责内外大臣展布四体,兴缉正统。愿陛下无溺偏私,断之不疑。邵亢亦缘攀附,职为谏官,不能自持正论,轻为王陶驱迫妄言,当显黜以厉并臣。臣辄违制旨,罪固深重,亦乞必行典刑。’(《纪事本末》卷五十七。案:《长编》卷二百九云:四年三月癸酉,奎参知政事。)

8、己巳,奎遂称疾卧家,乞罢政事。(案:《魏公家传》云:奎以废格制诰,居家待罪,又上疏极言:“陶本因臣与韩绛延荐,才为御史,即攻韩绛。顷年选用,事陛下於东宫,是时先帝服药,固未知王陶之才堪任器使,盖韩琦、曾公亮等进拟。今以一立班久废之礼,肆行深诋,是其见利忘义,惟攫搏是为,略无羞恶,溪壑无以喻其深阻也。至如邵亢,尝闻德音,以为翻覆;今居谏长,为陶驱迫胁使,疑误陛下,亦当显黜。”) 上封奎劄子以示陶,陶即具奏推谢。寻复劾奎附宰相、欺天子六罪,其略曰:臣窃见奎以死党之节而济以沈雄,有大奸之才而饰以记诵。少缘文彦博,以非才得科名。及为谏官,附会彦博,欺罔仁宗,阴为培植维持之计,为唐介弹劾被黜。是时,搢绅朝士詀其为人,目为谏贼。奎为小官时,亦尝为富弼所知,及弼当国,属翰林学士员阙。弼以奎朋党,又为仁宗所疏薄,久之不补,奎心怀怨怼,辄令韩绛奏弼,以快私忿。臣与奎有旧,亦尝规其背人主而附权臣。及为谏官,又言其人党韩绛、陈升之等,事连文彦博,自是与臣匿怨为仇。后韩琦引用为枢密副使,谏官杨畋愤其奸邪,论奏,会畋病死,遂盗厥位。及昨服除,当复枢府,见韩琦方立党以倾彦博,又见琦名位事势愈盛於前,彦博之力不复能引重升荐,乃自陈顷为唐介弹奏彦博而言其附会,恐同居枢府不便。意要发扬彦博前事,及欲结媚韩琦,又以自防言事官将此押弹,欲先事奏陈,使不能复发。陛下观奎此数节,天资险薄,惟势利是视,巧诈翻覆,情态万状,索其深蕴,真市井小人之不若者,是奎言臣邪?奎自谓邪?

又曰:仁宗自至和服药之后,临朝简默,政事不复厉精,选任差除,尽归宰执。然能以腹心耳目寄之於台谏,大臣犹怀恐惧,不敢泰然作奸。先朝继统以来,深居九重,久之方亲国政,危疑自处,惟恐凌辱,欲为则不得,欲言则不敢,窘束牵制,谏屈(案:二字恐有脱误。) 不暇。琦等自知其非,意所以固宠保位之术,遂乃悦媚先帝,尊崇濮王。盈廷正议,忽而不顾,使人主与台谏官自立仇敌,忠谠之士遣逐外郡,人心不平,物论汹汹。先帝后虽追悔,掣肘不敢改为,以至忧悒成疾,奄终一代。琦等方以两朝顾命,傲然自居,顾视朝廷,惟己所欲。且琦执政一年,上视两府大臣,中外要职,莫非亲旧,根盘节错,附己者必逐,附己者必升。中常之人,各顾身计,言必不用,适助祸殃。如臣是陛下东宫旧臣,复为宪府之长,琦等亲被弹击,不敢自言,奎乃为琦主谋,击臣报怨。自兹以往,人谁敢言?臣处执宪之位未满两月而遽恳退,岂臣有欲自图国政、窃弄威柄之迹也哉?

又曰:陛下欲除臣翰林学士之职,臣岂敢当之?愿从奎言,投於散地。必退之志,陛下固已察之,伏惟哀矜,使臣得脱彊臣怨仇之手,他日全名节以死,归骨九泉,臣之幸也!

侍御史吴申奏:“故事,御史中丞因言事求罢,居家待罪,朝廷降旨不允,或宣召入台,至於再三确辞,然后听去。所以重风宪之任,宠耳目之官,礼貌直臣,以厉其节。王陶今日上章,明日除代,未有罢免遄速如此之甚也!乞留陶依旧供职。”并上疏劾奎有无君之心,数其五罪。上以手札赐知制诰、知谏院邵亢,趣进入陶学士诰,亢遂言:“御史中丞职在弹劾,阴阳不和,咎由执政。奎所言颠倒,失大臣体。陛下新听政,命出辄废,何以令天下?”上由是有逐奎意。司马光入对,上亦以奎奏示光,光请止还陶旧职,上许之,既又欲与陶侍读学士。光退。翌日(原注:二十日己丑也。案:《传家集》谓四月二十二日上,与此异。) 复奏曰:(案:《传家集》载《王陶乞除旧职劄子》云,臣昨日召对,蒙圣恩赐示以吴奎所上劄子,为直除王陶翰林学士家居待罪事。臣曾据所见敷奏。陛下始欲止还陶旧职,后又欲与陶侍读学士。臣当时怱遽,未有以对。退为陛下经宿思之。) 侍读学士与翰林学士资级略同。若授陶此职,臣恐奎未必肯出。陛下新践祚,大臣屡有不安其位者。奎素名质直,万一因此激发,举动更有过当,若亟行罢免,则深失士大夫之望;若屡诏不出,则愈损陛下之威。况陶既以言事不听,辞免台职。待罪之际,若更加以美官,臣窃料陶亦不敢受。欲望圣慈止还陶未作中丞时旧职,案:《传家集》作“止还陶原作御史中丞时旧职”。则奎前者已经商量,不敢不出。陶既是旧职,受之亦安,庶免纷纭,重伤朝廷大体。臣蒙陛下虚己下问,不敢不奏。(《纪事本末》卷五十七。)

9、庚午,上出诸州贡物名件,自漳州山姜花一万朵已下,至同州榅桲二千颗,凡四十三州七十种。手诏曰:“四方入贡,虽云古礼,考之禹制未有若兹之繁也。今则一郡岁有三四而至者,言念道路之勤,疲费亦广,至闻主押牙校有弃业终身不能偿者。耗蠹民力,莫不由斯。又所贡物,多饮食之类,虽阙乏亦无害。《书》不云乎‘不作无益害有益’,非谓此邪?朕甚不取。自今其悉罢之。”(《纪事本末》卷八十一。案:《太平治迹统类》云:右司谏刘庠言:“近手诏减天下贡献,出宫女数百人,省后苑作工匠,应乘章服,凡所更改,乞付史馆。”不从。)

同类推荐
  • 幼官图

    幼官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养蒙便读

    养蒙便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f the Jealousy of Trade

    Of the Jealousy of Tra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界次第初门

    法界次第初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龙神器阵法

    火龙神器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霸道王爷的小娇妻

    霸道王爷的小娇妻

    谁说王爷没人情味的?!那是因为他没遇到有爱情味的那个她,一旦遇上冰山也变春山,世间总有一个人能真正的走进你的心……
  • 大丈夫论

    大丈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魔劫

    战魔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对恋人在新婚之夜,洞房之时,突遭穿越之悲剧。穿越至神州浩土刁民村的他,想改变命运回到现实,不料被魔头横插一杆,导致爱人生死不知,了无音讯。为了爱、为了复仇,关晨踏上了千难、万难的修真之途。究竟是他要苍生俯首还是他孤战苍生?最终他又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
  • 镜中万界

    镜中万界

    一个破损的镜子为了回到仙界不得不认主宅男一个混吃等死但乐于助人的宅男被镜子精认主两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合作伙伴穿梭万界,只为了一个最终的目标——飞升仙界。没有功法?仙人遗泽随我挑选!资质不够?我有长生不老药请来大仙易经洗髓!修炼太慢?我有天材地宝嗑药升级!我们不生产天地灵宝,我们只是天地灵宝的搬运工。
  • 剑心仙衍录

    剑心仙衍录

    出身上古门阀却天质极差,不谙世事,在父母的保护下,按照被安排好的道路修行,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无忧无虑的在一起,然而冥冥中命运的轨迹却已然偏离。恋人无奈的离去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与平庸,虽有心追寻自己的命运,寻求强大的力量,却无力斩断所有的羁绊,母亲的陨落,青梅竹马的恋人却要嫁给他人。不堪受辱,一时冲动,铸成大错,被迫叛逃,为了追求力量,独自四处游历,逃亡,征战上古门阀子弟,夺取天地灵宝。
  • 那些网管

    那些网管

    网管!!答曰:网管不在!网管,我的电脑死机了!答曰:重启一下就好了。网管,我耳机没声音啊!答曰:重启一下就好了。
  • 宠妃当道:妖孽王爷求宠幸

    宠妃当道:妖孽王爷求宠幸

    凤子烨自认长得帅,又有钱——身为秦王府唯一的主人,大把家产他到死都挥霍不完。可池玉菡那小美人儿怎么就那么难追呢?“美人儿,你需要一个暖床的。”他逼她到角落里,扯开一角衣衫。池玉菡飞起一脚踢上他:“登徒子滚开!”
  • 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作为盛开的新特色系列,本系列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他们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tfboys樱花之约

    tfboys樱花之约

    小时候就见过,到却不知他的名字。长大后却不知他就是抓自己发带的那个少年,却不知他是那个被女孩说真笨的少年,少年却成了明星。。。。。“你放开我的发带我就告诉你”“好”“我种的是樱花树哦!过几年它就会长的很高很大哦”。。。。。。
  • 噩梦传人

    噩梦传人

    怎么?你不喜欢噩梦吗?我也不喜欢诶,可是你有恶念诶,不好意思啦,接受惩罚吧,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