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1500000023

第23章

观众生品第七

大明经意。凡有二门。一者能化。二者所化。不思议品。辨能化教门。观众生品。次明所化。又不思议品。多明推慧。故有无方妙用。观众生品。多明实慧。谓众生毕竟空。二智是经之大宗。故诸品盛谈斯法。又上问疾品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此明能化所化义之根本也。若不识众生。则不识众生病。若不识众生病。亦未达菩萨病。是故须善识众生。则具了二义。释曳前品意也。所言观众生者。观是达生之名。五阴之法。名为众也。会以成人。故云生也。又众处受生。名为众生。但释众生。有内外之异。外道谓实有众生。凡有四说。僧佉云。众生与阴一。卫世师言。众生与阴异。勒沙婆言。众生与阴。亦一亦异。若提子言。众生与阴。非一非异。一佛法内学。凡有三师。犊子部言。实有众生。萨婆多部。明无众生。诃梨所辨。世谛故有。真谛则无。而成实论师。用诃梨义。次有三说。如招提寺谈公等。明众生有体有用有名。如开善智藏云。众生无体。但有名用。光宅法云师云。无体无用。唯有假名。今此品。观众生。并巽此义。可同犊子实有。亦异萨婆多都无。具如文说。故以目品。品开二章。第一净名与文殊。论于众生。第二天女与身子。次论众生。初文有两。第一明化他行。次明自行。化他行内。前观众生。次明四等。初文。前问。次答。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文殊所以问者。上不思议无方妙用。盖是化众生之法。听者。谓有众生之可化。是故今明。若实有众生。则不思议事不成。而众生亦不可化。今欲成能化所化。故问观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第二净名答也。众生有二种。若外道。横计。则如十三入乃至无烟之火。毕竟无此众生。二者因缘假名众生。非真实有。虽有非有。非有而有。故举幻师观幻之譬。如幻有非有。非有而有色。问。亦得观假名众生。如十三入毕竟空耶。答。假名虽有。而毕竟非有。非有义边。亦得以此为喻。然众生。虽毕竟非有。宛然而有。十三入喻。则不得类然。故非全譬也。此品。观众生。既如幻。上不思议。乃至菩萨之疾。并皆如幻。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炎如呼声向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镜内像。不自不他。非无因有。若是自有。应不待镜。若从他有。则不藉面生。如其无因。则不假镜面。若谓都无。而宛然有像。众生之相。类于此也。如无色界色如燋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此等诸譬。皆是一类明空。但滞有者多。故备举之耳。如无色界色者。大乘。无色界有色。而言无色者。借小乘义为喻。又大乘。明上界无有粗色。借无粗为喻。故言无色耳。依毗昙义。如那含入胎者。那含虽有暂退。必无经生。故无入欲界胎也。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者。贪惠毁禁。益是粗重烦恼。智度论云。菩萨得无生忍。烦恼清净。唯有余习。令借无正使为喻也。如入灭定出入息者。心驰动于内。息出入于外。心想既灭故。息无出入也。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此第二次明四等。前观众生空。即是智慧。今明四等。所谓功德。又上是波若。今明大悲。即空悲二道。大品云。菩萨住二法。魔不能坏。一知诸法空。二不舍众生也。就明四等。即为四段。今前辨慈。初问。次答。问意云。慈本与众生乐。若无众生。慈心何所缘也。又既无众生。亦无菩萨。若无菩萨。谁行大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此第二答也。众生虽无所有。而于众生非有谓有。今欲为非有。谓有众生。说有无所有。故言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以说有无所有。令众生悟于实相。便得实乐。名真慈也。又无生实观。名为实观。从实观而起慈。名真实慈。观之与慈。更无二体。即照义为观。与乐为慈。观虽鉴而无照。慈与乐而无缘。又凡夫二乘。有所得慈。但是假想。不能实与物乐。非真实慈。大慈实能与众生乐。名真实慈。行寂灭慈无所生故。慈有三种。一众生缘。二者法缘。三曰无缘。但此三缘。经论多种。涅槃经云。缘于众生。欲与其乐。为众生缘。缘于五欲乐具之法。欲与众生。名为法缘。缘于如来。称为无缘。问。前二可解。既缘如来即是有缘。何名无缘。答。经自释之。慈者多缘贫穷众生。如来大师。永离贫穷。受第一乐。若缘众生。则不缘佛。故名无缘。此简异众生缘也。经云。法亦如是。此简异法缘。法缘者。欲与众生乐。不欲与佛。是故不缘佛。亦名无缘。以缘佛无生法二缘。故名无缘。问。若尔何须缘佛。答。欲以佛乐与诸众生。是故缘佛。问。上明法缘。已辨与乐。今何故复说。答。上与五欲世间乐耳。是故经文。缘于财物。今与佛出世乐也。问。既其缘佛。佛则是人。应属众生缘。答。为欲简异所化众生缘。问。若尔既与佛乐。乐即是法。应名法缘。答。为欲简异世间法故。不名法缘。次智度论明三缘者。见有众生起慈。名众生缘。不见众生。但有五阴法而起慈者。名为法缘。不见众生。亦不见法。而兴慈者。名曰无缘。初是凡夫慈。次是二乘慈。后是菩萨。亦是下中上浅深三品。此之三品。亦得与三品乐。初与人法乐。次与无我乐。后与无量乐。今文云寂灭慈者。即无缘慈也。诸法寂灭。本自无生。因此起慈。名寂灭慈。虽复起慈。而实无所起。故云无所生也。行不热慈无烦恼故。此章明慈摄一切德。故缘众德以叹于慈。慈体清凉。无烦恼热。故名不热慈。行等之慈等三世故。等救三世。名等之慈。实无三世可救。复是等三世也。行无诤慈无所起故。彼我皆空故。诤讼不起。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内慈外缘。俱空无所合也。行不坏慈毕竟尽故。无缘真慈。即无生观。故不可坏。生法二缘。毕竟永尽。无物能坏行坚固慈心无毁故。上明外缘不能坏。此明内心不可毁。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真慈无相。与法性同净。行无边慈如虚空故。无心于覆。而无所不覆。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阿罗汉。此言破结贼。慈能破结。慈名罗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长城之外的草香

    长城之外的草香

    在北国,风雨过后,霜雪前后,极目望去,蔚蓝色天空下是蔚蓝色的故乡,但是,无论往昔或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多色彩的。《蔚蓝色的故乡:长城之外的草香》作者以不同文本、从不同视角书写着这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辽阔美丽的故土,且都写得很有个性;审美视野一直延伸开去,博大而深邃,却又平易而质朴,绝非只适合文学爱好人士阅读,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 河东狮追夫:家有悍妃

    河东狮追夫:家有悍妃

    七岁起被她欺压,十七岁终于想出一条妙计,给她找个更加凶悍的相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嘿嘿。谁知她捷足先登,向太后要了他去,555洞房花烛夜,她拎着他的耳朵逼他写下三条婚规。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装聋、扮哑,再不然出家、上战场,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端变化,全是为了那三条婚规。第一条:完全绝对无条件服从娘子第二条:同上第三条:还是同上
  • 武傲玄域

    武傲玄域

    苍茫玄域,浩瀚无边,万千种族,竞相称雄。少年吴天,得奇遇,战强敌,一步步成为至高主宰,笑傲八方。
  • 锁宫闱

    锁宫闱

    三年前,十二岁的苏璃雪在玄武门对凯旋而归的铭亲王一见倾心。三年后,当初的铭亲王已登基为帝,苏璃雪不顾父兄反对,毅然入宫选秀。满腔爱恋,一世柔情,只为十二岁那年的一见钟情。帝王心怀四海,可会为你留下小小的一隅?痴情苦,一生误,痴情只为无情苦。"
  • 复仇之路:女王重生归来

    复仇之路:女王重生归来

    她,是遭男友背叛重生的复仇女王。他,是所有女生的梦中情人。他和她会有何交集呢?复仇之路有何困难艰辛呢……
  • 王妃太美

    王妃太美

    她,富家千金,明明身家过亿,却贪财无比。为了一点小钱,害自己坠落山崖。佛曰:坠崖永远不会死。的确,她没有死,而是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她居然害自己的亲姐姐也穿越了!小郡主在王府聚众赌博,整日坑下人们的钱,还不放过皇兄皇妹,见钱就两眼放光。下人被她坑就算了,皇兄皇妹也只当她是在玩笑,可是,她居然还坑皇上的钱!“夫君,我荷包空了。”“这一百万两银子拿去,我们家有钱。”
  • 凤临天下之踏遍天下

    凤临天下之踏遍天下

    云寒凝,现代黑血玫瑰的最高行动者,拥有者最强大的黑帮,却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会栽在一道天雷引来的时空漩涡上,结果。。竟然莫名其妙的投胎到了一个修炼魔法与斗气共存的地方。寒月,寒家四小姐,享受父母宠爱,哥哥溺爱。当无意中的预言诉说古老的历史。原来她竟让属于这个世界,当所有记忆恢复,大陆又一次经历洗礼。也许会有人说无情无义,如果为爱守护自己的被称之为无情无义,那是上就不会曾在情。与你携手,凤展洪翅,君临天下,踏遍天下。
  • 错爱成婚,杨少的温柔

    错爱成婚,杨少的温柔

    遗失了证件的李晓薇无法与丈夫办理离婚,丈夫愤然准备离开时,却被一个神秘男人拽住了,并把李晓薇的证件甩在他面前。并当着他的面向李晓薇发起了求婚攻势。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李晓薇完成了离婚再婚二个人生大事。这一切是缘份还是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朽人仙

    不朽人仙

    一个普通的少年,立志成为至强者,战魔族,诛异邪,成不朽人仙。
  • 凄王

    凄王

    身负血海之仇,身藏惊天之秘,游走于大陆各族之间,堕入一个个情网之中,收了大群小弟,灭了大堆牛人,闹得天翻地覆,却总身不由己。总的来说,一个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牛人故事。本书等级:武学极致(简称武极),武灵,武王,武圣,武帝,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