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300000039

第39章

论周官之法不可行于后世马端临文献通考言之最晰

马端临曰,按周礼一书,先儒信者半,疑者半,其所以疑之者,特不过病其官冗事多,琐碎而繁扰耳,然愚尝论之,经制至周而详,文物至周而备,有一事必有一官,无足怪者,有如阉阍卜祝,各设命官,衣膳泉货,俱有司属,自汉以来,其规模之琐碎,经制之烦密,亦复如此,特官名不袭六典之旧耳,固未见其为行周礼,而亦未见其异于周礼也,独与百姓交涉之事,则后世惟以简易阔略为便,而以周礼之法行之,必至于厉民而阶乱,王莽之王田市易,介甫之青苗均输是也,后之儒者见其效验如此,于是疑其为歆莽之伪书而不可行,或以为无关雎麟趾之意则不能行,愚俱以为未然,盖周礼者三代之法也,三代之时,则非直周公之圣可行,虽一凡夫亦能行,三代而后则非直王莽之矫诈介甫之执复不可行,而虽贤哲亦不能行,其故何也,盖三代之时寰宇悉以封建,天子所治,不过千里,公侯则自里里以至五十里,而卿大夫又各有世食禄邑,分土而治,家传世守,民之服食日用,悉仰给于公上,而上之人所以治其民者,不啻如祖父之于其子孙,家主之于其臧获,田土则少而授,老而收,于是乎有乡遂之官,又从而视某田业之肥瘠,食指之众寡,而为之斟酌区画,俾之均平,货财则盈而敛,乏而散,于是乎有泉府之官,而从而补其不足,助其不给,或赊或贷而俾之足用,所以养之者如此,司徒之任,则自乡大夫州长以至闾胥比长,自遂大夫县正以至里宰邻长,岁终正岁,四时孟月,皆徵召其民,考其德,纠其过恶,而加以劝惩,司马之任则军有将,师有帅,卒有长,四时仲月,则有振旅治兵茇舍大阅之法,以旗致民,行其禁令而加以诛赏,所以教之者如此,上下盖弊焉察察焉,几无宁日矣,然其事虽似烦扰,而不见其为法之弊者,盖以私土子人,痛痒常相关,脉络常相属,虽其时所谓诸侯卿大夫者,未必皆贤,然既世守其地,世抚其民,则自不容不视为一体,既为一体,则奸弊无由生,而良法可以世守矣,自封建变而为郡县,为人君者宰制六合,穹然于其上,而所以治其民者,则诿之百官有司郡守县令,为守令者率三岁而终更,虽有龚黄之慈良,王赵之明敏,其始至也,茫然如入异境,积日累月方能谙其土俗,而施以政令,往往期月之后,其善政方可纪,才再期而已及瓜矣,其有疲忄Й贪鄙之人,则视其官如逆旅传舍,视其民如飞鸿土梗,发政施令,不过授成于吏手,既授成于吏手,而欲以周官行之,则事烦而政必扰,政扰而民必病,教养之恩未孚,而追呼之苛娆已亟矣,是以后之言善政者,必曰事简,夫以周礼一书观之,成周之制,未尝简也,自土不分胙,官不世守,为吏者不过年除岁迁,多为便文自营之计,于是国家之法度率以简易为梗,慎无扰狱市之说,治道去大甚之说,遂为经国庇民之远猷,所以临乎其民者,未尝有以养之也,苟使之自无失其养,斯可矣,未尝有以教之也,苟使之自无失其教,斯可矣,盖壤地既广,则志虑有所不能周,长吏数易,则设施有所不及竟,于是法立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处以简靖,犹或庶几,稍涉繁夥,则不胜其渎乱矣,周礼所载凡法制之琐碎烦密者,可行之于封建之时,而不可行之于郡县之后,必知时囗变者,而后可以语通经学古之说也,锡瑞宁马氏谓周礼可行于封建,不可行于郡县,以壤地既广,长吏数易之故,最为通论,今壤地之广,过于南宋,长吏数易,亦甚于南宋,彼时守吏犹必三岁而更,今且一岁而数易矣,使与百姓交涉,能至纤至悉乎,外国之法,所经纤悉备举者,以去封建未远,日本与德意志,皆初合侯国为一者,壤地不大,官制不同之故,今人作泰西采风记,周礼政要,谓西法与周礼暗合。

论郑樵解释周礼疑义未可信为确据

郑樵曰,周礼所以难通者有五,一曰职方之说万里,与禹贡五千里之制不同,二曰封国公五百里,与孟子王制公百里之制不同,三曰载师田税用十二,与三代什一之制不同,四曰遂人沟洫之数,与匠人多寡之制不同,五曰比闾族党之读法,无乃重扰吾民乎,今案经文分析,合而一之,以释五者之疑,禹贡有五服,各五百里,是禹之时地方五千里,职方有九服,亦各五百里,并王畿千里,则周之时地方万里矣,禹之五服,各五百里,自其一而而数之,周职方九服,各五百里,自其两面而数之也,周畿千里,不在九服之内,王畿即禹之甸服,侯甸即禹之侯服,男采即禹之绥服,卫蛮即禹之要服,镇夷即禹之荒服,大率二畿当一服,而周人镇服之外,又有五百里藩服,去王城二千五百里,乃九州之外,地增于禹贡五百里而已,诸侯之地,当如孟子所言,至开言之则如王制所说,薛常州开方法,百里之国,开方得百里之国四,是谓侯四百里,七十里之国,开方得七十里之国四,是谓伯三百里,四七二十八,二百八十里,举成数曰三百里,五十里之国,开方得五十里之国四,是谓子二百里,什一天下之中,正孟子所谓多则桀,寡则貉,周礼载师之职曰,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惟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康成注匠人,亦引此谓田税轻近重远之失,周公制法,不当于十一之外,又有二十而税三,二十而税五者,今案载师文曰,凡任地谓之地,则非田矣,又曰,园廛谓之园廛,则亦非田矣,又曰,漆林则漆林,又非田之所植矣,岂得谓之田税,盖园者不种五谷,其种杂物,所出不赀,廛者工商杂处,百货所聚,其得必厚,圣人抑末之意,以为在国之园廛,可轻之而为二十而一,如自郊以往,每增之不过十二,若以其地植漆林,则非二十而五不可也,遂人云,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若案文读,则一同之地,有九万夫,当得九种,而川浍沟洫,不几太多欤,匠人云,井间有沟,成间有洫,同间有浍,若案文读,则一同之地,惟有一浍,不几太少欤,郑氏求其说而不得,注遂人则曰,此乡遂法,以千夫万夫为制,注匠人则曰,此畿内之采地制,井田┆于乡遂及公邑,考寻郑意,以二处不同,故谓乡遂制,田不用井画,惟以夫地为沟洫法,采地制田,则以田画而为井田法,是以遂人匠人制田之法,分而为二矣,匠人之制,举大概而言,遂人之制,举一端而言,一成之地九百夫,一孔一井,井有有一沟,直,一列凡九井,计九个沟,横,通一洫,直,是十夫之地有一沟,百夫之地有一洫,九百夫之地有九洫,而为一成之地,若一同之地有百成,九万夫,一孔为一成,中有九洫,直,横一列凡有十成,计九十洫,直,通一大浍,横,九浍而两川周其外,是谓九万夫之地,合而言之,成间有洫,是一成有九洫,同间有浍,是一同有九浍,匠人遂人之制,无不相合,周家井田之法,通行于天下,未尝有乡遂采地之异,但遂人以一直言之,故曰以达于畿,匠人以四方言之,故止一同耳,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州长每岁属民读法者四,党正读法者七,族师读法者十四,闾胥读法者无数,或者以为是日读法,即于州长,又于党正,又于闾胥族师,且将奔命而不暇,予谓此法亦易晓,如正月之吉读法,州长党正族师咸预焉,至四孟吉日读法,则族师党正预焉,州长不预,至每月读法,惟族师职焉,此注所谓弥亲民者,其教亦弥数,正如今之劝农,守ヘ令佐皆预焉,其职各带劝农二字,不必谓之更来迭往也,锡瑞案郑氏弥缝牵合,具见苦心,惟周官一书,与诸经多不相通,如九服公五百里之类,是,考工记亦与周官不相通,如匠人遂人之类,是,欲强合之为一,虽其说近理,未可信为确据。

论周官并非周公未行之书宋元人强补周官更不足辨

尚书大传曰,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又曰,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然后营洛以观天下之心,于是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各攻位于其庭,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敢作礼乐,白虎通礼乐篇曰,太平乃制礼作乐何,夫礼乐所以防奢淫,天下人民饥寒,何乐之乎,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王者始起,何用正民,以为且用先代之礼乐,天下太平,乃更制作焉,书曰,肇修称殷礼,祀新邑,此言太平去殷礼,必复更制者,示不相袭也,书洛诰疏引郑注云,王者未制礼乐,恒用先王之礼乐,伐纣以来,皆用殷之礼乐,非始成王用之也,周公制礼乐既成,不使成王即用周礼,仍令用殷礼者,欲待明年即政告神受职,然后班行周礼,班讫,始得用周礼,故告神且用殷礼也,锡瑞案据此则周公制礼,极其慎重,既已优游三年,乃敢制作,又待营洛之后,乃始班行,所以不能不慎重者,观后世如汉贾谊董仲舒王吉刘向,皆请制礼而未能定,曹褒定礼而未能行,唐显庆开元礼,宋政和礼,其书具在,迄未行用,周公盖虑及此,故必慎之于始,其始既如此慎重,其后必实见施行,今之周官,与周时制度多不符,则是当时并未实行,其非周公之书可知,孔子所谓吾学周礼,亦非周官之书,北宫问周室班爵禄,周官言班爵禄极详,孟子乃云其详不可得闻,而所谓尝闻其略者,又不同周官而同王制,若周官为周公手定,必无孔孟皆未见之理,其书盖出孔孟后也,后人知周官与周时制度不合,乃以为未成之书,又以为未行之书,困学纪闻引九峰蔡氏云,周公方条治事之官,而未及师保之职,冬官亦阙,首尾未备,周公未成之书也,黄氏日钞引孙处之说曰,周礼之作,周公居摄之后,书成归丰,而实未尝行,惟其未行,故建都之制,不与召诰洛诰合,封国之制,不与武成孟子合,设官之制,不与周官合,武成周官皆伪书,可不引。九畿之制不与禹贡合,凡此皆豫为之也,而未尝行也,许宗彦本其说,谓武王既有天下,其命官或由商旧或仍周初侯国之制,其时未有周礼,而官名职掌固已皆定,及夫周礼之成,周公盖将举其不合者,徐徐更之,以为有周一代之定制,然而周公则已老矣,传尚书者谓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七年致政成王,其间才一年耳,周礼之不能遂行,时则然也,故谓周礼为周代未行之书可矣,必以一二事疑之,谓非周公所作,不亦过乎,案,此欲以周官强归周公,乃以后世苟简之法例周公,伏传云,制礼方致政,正是制礼必行之证,何得反据伏传以为不能遂行,显庆开元作礼书,饰太平,而不能实行,后世苟简之法则然,岂有周公制礼亦如是者,孙处引显庆开元为比,见郑樵周礼辨引,故之,虽欲强为傅会,要无解于孔孟未见也,若考工记本别为一书,河间献王,以周官阙冬官一篇,购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记合成六篇奏之,宋俞廷椿作复古篇,谓司空之属,分寄于五官,王与之又作周官补遗,邱葵本俞王之说,取五官,所属归于冬官,六属各得六十,著为周礼定本,吴澄礼叙录,以尚书周官考之,冬官司空掌邦土,而杂于地官司徒掌邦教之中,今取其掌邦土之官,列于司空之后,庶乎冬官不亡,而考工记别为一卷附之经后,又与俞王稍异,要皆宋元人窜易经文之陋习,不足辨,吴氏不信伪古文,此又执伪周官为说,更不可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万事屋之汐江奇才篇

    万事屋之汐江奇才篇

    走无常,伴鬼差,茅山术,分黑白。八卦玄,五行妙,阴阳诀,如律令。奎星郎,下凡间,几十载,又转世。张彼德,好儿郎,董向南,晓万事,两人遇,再续缘。张小子,有灵骨,学法术,乃奇才,汐江城,奇闻多,且听我,先讲这汐江奇才张彼德。(我的第一个脑洞,写一个可以成为修道学法奇才的青年不停历练,见识各种奇异法术,妖魔鬼怪并结识朋友,成长的小说,更新缓慢)
  • 社会学生的社会路

    社会学生的社会路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天帮着老师监视着身边的一切。观察着,思考着。每天都是在勾心斗角,她和班长任一起维护着班里所谓的“正义”。然而终于有一天.....
  • EXO之邻居十二花美男

    EXO之邻居十二花美男

    圣樱高校的校花校草分别为两个亚洲超人气偶像天团EXO和CTW(ChangeTheWorld)的成员,当他们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时,会有那么顺利的结果吗?【TIPS:有人说寒抄袭,我只想说一句,但这也是最后一句,我问心无愧,既然觉得我抄袭那你还有什么理由看下去,那还不如不看,去看另一本,觉得我抄袭的读者请自重一点】
  • 光暗的狭间
  • 千金一念

    千金一念

    纪念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的故事。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她先是失去了好友安怡然,而后失去了她的的偶像兼老师。黑化后的安怡伙同夏唯一陷害,抹黑她,使得她差点背弃自己的梦想。好在有一个人,一直一路陪着她,与她最强后盾……
  • 无限时代

    无限时代

    2846年,科技发展得特别快,已经有了以前无法达到的程度!不久,在2957年,一场博莱貣亦(比氢弹伤害力高上3000倍的一种炸弹)的试验中导致地球毁灭,活下来的人,一部分传送到了俾睇符克星(人类的第五“地球”)上生活。另一部分人,进入了由倉库公司(专门开发空间的公司,以原子空间的制造而出名)发明的无限空间!这里有有竞争!有希望活下去!活下去,成为亿人之上的人!
  • 亿万老公你别跑

    亿万老公你别跑

    七年前,她古灵精怪,天真烂漫;他冷傲内敛,宠她入骨。给她套上订婚的戒,却说等他七年。然后……莫名失踪了?七年后,她冷静睿智,美丽性感;他却浪荡轻佻,放浪形骸。改名?玩失忆?别闹了!老婆大人驾到,亿万老公,乖乖回家吧!
  • 何夏何冬不成殇

    何夏何冬不成殇

    姿色过人,才华横溢的学霸美女,这样的女生,想必是梦寐而求之。但男生对女生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见钟情?容貌气质?衣着打扮?好像对,又不对……是不是感觉很奇妙?其实一点也不奇妙。言正冬(曾经A大全能校草)与夏小雨(C市文科状元)同是C大文学系大二生,从小耳濡目染,遇事沉稳的男神言正冬,外形甜美,内心实则强悍的学霸宅女夏小雨,篮球F4组合之一的大四传奇人物名合,美人帮的「三无兰主」伊兰,仿佛命运纠缠于他们之间,至始至终没有休止——看上去是不是有点虐心的感觉,但其实关系一目了然,爱情的萌芽早已发生,何为夏,何为冬,只因冬喜欢夏,而夏也偏偏只喜欢冬。
  • 星辰世家

    星辰世家

    以我战神世家之名,诛杀域外不臣异族,屹立在这星辰之间!用我萧红尘之血,打破不朽传说,重布混沌法则!吾乃战祖!以吾名起誓:“血不流进三千界!”
  • 诡异邀请函

    诡异邀请函

    陆正宇有一天收到一张匿名邀请函,让他去指定的忆魂镇,在那里可以找到他一年前丢失的记忆,因为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决定冒险去忆魂镇,到了忆魂镇第二天发现整个镇上的人都消失不见了没有一点活物气息,其他也收到匿名邀请函的人陆陆续续的出现,恐怖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小说群316396730欢迎大家加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