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300000010

第10章

孔子所定之经,惟尚书真伪难分明,至伪中作伪,屡出不已者,其故有二,一为秦时燔经,尚书独受其害,汉书文志曰,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又曰,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据此则易诗二经皆全,未尝受秦害也,史记儒林传曰,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十二诸侯年表曰,孔子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据此则礼虽因焚书而散亡,其先本不完全,春秋本是口传,今犹完全,亦未尝受秦害也,独尚书一经,史记云,秦时焚书,亡数十篇,汉书云,书凡百篇,秦燔书禁学,汉兴亡失,论衡正说篇云,盖尚书本百篇,孔子所授也,遭秦用李斯之议燔烧五经,济南伏生抱百篇藏于山中,孝景皇帝时始存尚书,伏生已出山中,景帝遗晁错往,从受尚书二十余篇,伏生老死,书残不竟,晁错传于倪宽,又云,至孝景帝时,鲁共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皇帝时,徵为古文尚书学,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成帝,帝出所秘百篇以较之,皆不相应,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当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诛,亦惜其文而不灭,故百两之篇,传在世间者,传见之人,则谓尚书有百两篇矣,据此则以孔子所定本有百篇,遭燔残缺不全,王充且以为孔壁所得,亦有百篇,因秘于中而不得见,学者既不得见,而徒闻百篇之名,遂有张霸出作伪,后之作伪孔古文者,正袭张霸之故智也,张霸民孔皆伪,究不知真古文安在,马郑注古文十六篇,世以为孔壁真古文,而马融云,逸十六篇绝无师说,既无师说,真伪难明,史汉皆不具其篇目,刘逢禄以为逸周书之类,非真古文尚书,证以刘歆引武成即逸周书世俘解,似亦有据,其书既亡,是非莫决,此因泰燔亡失而篇名多伪者也,一则今文古文,尚书分别独早,孔壁古文藏于中秘,刘向以古文校三家,成帝以秘百篇校张霸,皆必是真古文,后遭新莽赤眉之乱,西京图籍,未必尚存,后汉书杜林传云,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卫宏徐巡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遂行,案杜林古文,马郑本之以作传注,所谓古文遂行也,此漆书或是中秘古文,遭乱佚出者,杜林作苍颉训纂苍颉故,汉书云,世言小学者由杜公,杜既精于小学,得古文一卷,可以校刊俗本之认,故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皆据以为善本,许慎师贾逵,说文所列古文,当即贾逵所传杜林漆书一卷,故其字亦无多,或以为杜林见孔壁全书,固非,或又以漆书为杜林伪作,亦非也,说文<;黹分>;字注引卫宏说,隋书经籍志古文官书一卷,后汉卫敬仲撰史记儒林传正义,汉书儒林传注,皆引作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卫宏传杜林之学,官书一卷,盖本杜林,东汉诸儒,多压今文以尊古文,马融诋为俗儒,郑君疾其蔽冒,于是伪孔所谓隶古定,乃乘虚而入,目唐卫包改为今文,而隶古定又非其旧,于是宋人之伪古文,又继踵而起,而据经典释文叙录曰,今齐宋旧本,及徐李等音所有古字,盖亦无几,穿凿之徒,务欲立异,依傍字部,改变经文,疑惑后生,不可承用,段玉裁谓按此则唐以前久有此伪书,盖集说文字林魏石经,及一切离奇之字为之传,至郭忠恕作古文尚书释文,此非陆德明释文也,徐楚金,贾昌朝,夏辣,丁度,宋次道,王仲至,晁公武,宋公序,朱元晦,蔡仲默,王伯厚皆见之,公武刻石于蜀薛季宣取为书古文训,此书伪中之伪,不足深辨,今或以为此即伪孔序,所谓隶古者亦非也,又谓按尚书自有此一种与今本绝异者,如郭氏璞说茂才茂才,贾氏公彦说三岳三海,释元应说高宗梦寻说水砥丹,陆氏德明说徽五典,孔氏颖达说壁内之书治皆作乱。颜氏师古说汤A5奴A5,徐氏锴说才生明说殳,皆在宋次道以前也。江声好改字,深信之,段不信,识优于江。据此则伪中之伪,至于擅造文字,此又因秦燔亡失而文字多伪者也。

论伏生所传今文不伪治尚书者不可背伏生大传最初之义

篇名文字多伪,皆属古文,古文有伪,伏生所传今文二十九篇,固无伪也,史汉皆云,伏生得书止二十九篇,论衡则云,伏生老死,书残不竟,则伏生所得不止此数,当以史汉为是晁错帝时已大用,受书伏生在文帝时,儿宽受书欧阳生,孔安国非晁错所传授,论衡多闻之失,惟以发孔壁在景帝时,足证汉书之误,史汉与论衡虽少异,而二十九篇之不伪,固昭昭也,史汉皆云,二十九篇之外,亡数十篇,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谓博士以尚书为备,臣瓒汉书注曰,当时学者谓尚书唯有二十八篇,不知本存百篇也,论衡引或说尚书二十九篇者,法斗四七宿也,四七二十八篇,其一曰斗矣,故二十九,汉时谓尚书唯有二十九篇,故以为备,尚书不止此数,而秦燔亡失所得止此,则虽不备,而不得不以为备矣,史汉与博士说少异,而二十九篇之不伪,又昭昭也,全经几烬,一老遗,以九十余岁之人,传二十九篇之经,又有四十一篇之传,今虽残缺,犹存大略,其传兼明大义,不尽释经,而释经者,确乎可据,如大麓之野,必是山林旋机之星,实为北极,西方上下六宗之义可寻,三才四时七政之文具在,祢祖归假,知事死如事生,鸟兽咸变,见物性通人性,十二州之兆祀,是祭星辰,三千条之肉刑,难解画象,七始七律,文犹见于唐山,五服五章,制岂同于周世,三公绌陟,在巡守之先,重华禅让,居宾客之位,西伯受命,逮六载而称王,元公居摄,阅七年而致政,成王抗法,为世子以迎侯,皇天动威,并金而改葬,此皆伏生所传古义,必不可创新解而背师说者,其后三家之传,渐失初祖之义,汉书于定国传,万方之事,大录于君,是用大夏侯说,背伏生大麓之说一矣,地理志周公封弟康叔,号曰孟侯,是用小夏侯说,背伏生迎侯之说二矣,白虎通以虞宾在位为不臣丹朱,亦是用夏侯说,背伏生舜为宾客之说三矣,欧阳夏侯说天子服十二章,公卿服九章,背伏生五服五章之说四矣。说详见后。古文后出,异说尤多,马郑以璇机玉衡为浑天仪,背伏生旋机北极之说五矣,马郑又以日月五星为七政,背伏生三才四时之说六矣,刘歆以六宗为水火雷风山泽,贾马许以为日月星河海岱,郑以为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背伏生上下四方之说七矣,马郑训肇十二州之肇为始,分置并幽营三州,背伏生兆祭分星之说七矣,郑以祖犹周明堂,背伏生归假祖祢之说九矣,马以鸟兽为┺虚,背伏生鸟兽咸变之说十矣,七始训古文作在治忽,郑本又作习,解为笏,背伏生七始七律之说十一矣,马郑古文以成王感雷雨,迎周公反国,背伏生公薨改葬之说十二矣。说详见后。刘歆欲立古文,诋博士是末师而非往古,试问传尚书者,有古于伏生者乎,岂伏生大传不足信,末师之说乃足信乎,郑君为大传作注,可谓伏生功臣,乃于虞传六宗,夏传三公,周传多士之言郊遂,皆引周礼为说,又谓虞传仪当为义,以传合羲仲,洪范容当为睿,而改从古文,则郑君之于伏书,亦犹注礼笺诗,杂糅今古,而非笃守伏书者矣,近儒王鸣盛说牧誓司徒司马空,以伏生为不可解,段玉裁说金以今文为荒谬,彼袒护古文者,犹不足怪,孙星衍始治今文,于多方泥于郑注践奄在摄政时,谓大传不出自伏生,陈乔枞专治今文,乃于文王受命,周公避居两事,皆诋伏生老耄,记忆不全,此经义所以不明,皆由不守师说,诚无解于孔颖达叶不归根之诮矣。

论伏传之后以史记为最早史记引书多同今文不当据为古文

汉武帝立博士,尚书惟有欧阳,太史公尚书学,不言受自何人,考其年代,未能亲受伏生,当是欧阳生所传者,陈寿祺曰,司马子长时,书惟有欧阳,所据尚书,乃欧阳本也,臧琳经义杂记,分别史记引尚书为今文,马郑王本为古文,已列尧典一篇,余可类推,其说甚是,今考史记一书如大麓是林麓,非录尚书,百揆即百官,匪云宰相,尧太祖称文祖,异于祢祖之亲,允子朱是丹朱,知非允国之爵,舜年凡百岁,见徵庸三十之认,帝咨廿二臣,有彭祖一人在内。九官十二牧,四岳,即在十二牧内,合以彭祖,正是二十有二人。夔曰八字,本属衍文,予乘四载,更当分列戛击鸣球以下,记自虞史,伯夷明喜起之歌,义即舜传,大禹般庚属小辛时作,比于陈古刺今,微子咨乐官乃行,何与剖心胥靡,太师少师皆乐官,非箕子比千,多士文兼毋佚,意在两义互明,君告以勿疑,事在初崩居摄,成王开金匮,不因管蔡之言,重耳赐彤弓,乃作文侯之命,鲁公就国,誓众征戎,秦伯封ゾ,惩前悔过,皆与古文不合,而与大传略同,惟文王囚里之后,乃出戡耆,箕子对朝鲜之前,已先访范,此二事与大传年代先后稍异耳,司马贞索隐,凶与伪孔古文不符,谓史公采杂说非本义,此其谬人皆知之矣,汉书谓迁从孔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多古文说,其言亦无确证,陈寿祺曰,今以此五篇考之,如五帝纪之载尧典居郁夷曰柳谷,便在伏物,黎民始饥,五品不训,归至于祖祢庙,五流有度,五度三居,夏本纪之载禹贡维囗苦。荥播既都,周本纪之载洪范毋侮鳏寡,文字皆与今文吻合,则所谓多古方说者,特指其说义耳,段玉裁曰,按此谓诸篇有古文说耳,非谓其文字多用古文也,五经异义每云古某说今某说,皆谓其义,非谓其文字,如说内于大麓云,尧使舜入山林川泽,不云大录万机之政,说禹贡云,天子之国千里,以外甸侯绥耍荒,每服五百里,方六千里,不云甸服千里,加侯绥耍荒,每服五百里,方五千里,说洪范云,思曰睿,不云思心曰容,说微子云,大师若曰,今诚得治国,死不恨,不得治,不如去,不云微子若曰,我旧云孩子王子不出,说金,虽用今文说,而亦云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皆古文说之异于今文家,约略可言者也,锡瑞案史迁从安国问故,史记所未载,不知班氏何据,若史记所引尚书多同今文,不同古文,班氏所云惟方六千里,同于贾马古文,思曰睿与曰涕,同于马郑古文,若大麓不作大录,是用欧阳说,与夏侯异,大师不作父师,是今文说,与马郑古文费,特不同于论衡一家之说耳,金在周公薨后,是今文说,与马郑古文异,而又云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虽与论衡引古文说颇合,而以为公归政后,与马郑古文避居之说不同,皆不足为史记用古文说之证,自孙星衍以后,皆误用班氏说,以为史记一书引尚书者,尽属古文,于是尚书今古文家法大乱,不知分别家法确有明徵,非可执疑似之单文,扌昭晰之耳目,孙星衍过信班氏,其解金误分史记以居东为东征与毛诗同者为古文说,郑以周公居东,在成王礻覃后者为今文说,而无以处论衡明言古文家,乃曰,王氏充以为古文者,今文亦古说,岂知论衡分今古文甚明,乃欲厚诬古人,岂不谬哉。

同类推荐
  • 戒单

    戒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雅述

    雅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寻易尊师不遇

    寻易尊师不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新时代的开幕之向日葵传

    新时代的开幕之向日葵传

    纯粹的本人的幻想,很想把我的幻想写出来,我最爱的主角们~将我心中的火影忍者世界,开拓一下!大家都来看火影!我想写进去的故事,口味还是有点重,有时怀疑全世界只有我会这样想!当然听说日本会有后续连载的火影忍者博人传,我是忠实粉丝当然绝对支持!最后,好好的幻想我的世界吧!给自己加油!(这玩意等上了正规会改的╮(╯▽╰)╭)
  • 青手人

    青手人

    玛雅文明骤然消失,一直让世人困惑不已。然而一个天赋异禀因意外身陷恩怨纠葛的少年却误打误撞闯进了由敌人世代守护的王山洞窟,在洞窟之中他不仅得知玛雅人消失的缘由,还发现玛雅人曾留下无价之宝十三个水晶骷髅头……家族绝密之地被人闯入,山下之城一夜之间戒严,十万不明身份武装者布下天罗地网,只为抓捕闯山“小贼”……少年本想置身事外,岂知他的命运早与之纠缠不清……
  • 重生之蜀山传奇

    重生之蜀山传奇

    如果让你突然回到3年前,你能做什么?“好像游戏的第一天是你坑了我一把,现在还想进我的帮?”“你妹的,你一个法仙,要不要这么能躲避?我们盗贼都没法混了。”如果一个网游突然变成真实,这个世界会怎么样?腹黑的人会如何玩转?
  • 龙门留别道友

    龙门留别道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夫仙田

    农夫仙田

    小小农夫,喜得仙田,发家致富,出任村长,担任乡长,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初恋就是爱

    初恋就是爱

    下班后,王志杰悠哉走在回家的路上,却无意看到情侣吵架本想无声无息越过他们,没想到在经过他们身边时毫无防备地被别人吻了,对方还是个男人,还落荒而逃。为了昨晚发生那些事情而烦恼的王志杰没想到会再次遇到那个男人,而且还在电梯里做出那样的事......
  • 天地捕神

    天地捕神

    地球最强私家侦探魂穿玄黄大陆意外发现地球上的武学在玄黄大陆上面尽皆为一等一的无上绝学。金钟罩可召唤出混沌钟,攻防无敌!铁布衫修炼大成,浑身刚柔并济,可媲美太极之体!铁头功居然是一代魔神蚩尤所留,头碎星辰,刀枪不入。灵犀一指,粉碎星空,黑洞爆炸、、、这是怎么回事?那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九阳神功,北冥神功这些武学岂不是更加牛叉!有了玄功在身,又得六扇门捕神传承,天定我要当捕快!捕天捕地捕神捕仙,你罪孽深重,我水无痕以捕神的名义宣布逮捕你。天地赦令,六扇捕神。小小捕快,崛起玄黄大陆,揭开黄金大世的序幕!时间长河为界限,亿万众生为棋子,诸天万界为棋盘。这是一盘延续了万古的大棋,且看谁主沉浮?
  • 漫游传

    漫游传

    三藏师徒五人,重新踏上征程,再次开启冒险的故事。其中不免有奇幻的地域、鲜活的生灵、纷繁的势力、玄妙的法术、珍异的宝物、诡谲的故事、蠢动的谋划、挣扎的人心、激烈的角逐、沸腾的斗志以及会心的笑泪...
  • 千秋梦念

    千秋梦念

    缘之一字,难断,更难续。你既毁去这一切,那么我将重塑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