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7000000048

第48章 四诊望色(2)

伤寒,太阳经头痛,自脑后上至巅顶,项强,腰脊痛。阳明头痛在额前,连目珠,鼻孔干,不眠。少阳头痛在两角,及耳聋,胁痛。厥阴头痛在巅顶,收引头角,脉沉弦,手足厥冷,此为在经。(当归四逆汤。)若在里,则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太阴、少阴脉不上头,无头痛证。然太阴中湿亦头痛,鼻塞,吐痰,腹满自利。(要知是湿浊之气上乾清阳之分使然耳。)少阴中寒,亦有头痛,连脑齿,爪甲青,此真头痛,不治。(亦寒邪上攻使然。)温热病,时疫病,凡一切内火上炎之证,皆头痛。内伤火升,新产血虚,皆有头痛,但时痛时止,而无脑后痛者。盖火炎则痛在两角,血虚则痛连鱼尾,以其自内达外,必由少阳。是以痛见两角者,则有少阳风热与虚火之别。若痛在额前者,亦有阳明与食积之殊。其见脑后者,必太阳无疑也。头痛如破者,风火相煽也。眩晕者,痰火上升也。头倾视深,(目陷。)精神夺矣。耳聋耳疼,胸胁痛,寒热口苦者,少阳经证。耳聋,舌卷唇青,为直中厥阴。耳鸣及痛,火上冲也。耳聋,叉手冒心者,汗多而阳虚也。耳聋者,耳内无声,窍常闭而不闻也。耳鸣者,耳内有声,窍不闭,时闻时不闻也。(火动而上冲则鸣,而不闻外声,火静气下,则不鸣而闻。)面热者,足阳明病。邪在肺,则皮肤痛,喘咳动肩背。邪在肝,则胁痛,恶血在内抽掣,舌卷卵缩为肝绝。邪在脾胃,则肉痛善饥。(热也。)邪在肾,则骨痛腰痛。(腰者肾之府也,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伤寒太阳身痛,但拘急耳。若阴毒身痛,则体势沉重如被杖。中湿身痛,不可转侧。(骨节掣痛,屈伸不利,身重或肿,汗出恶风,不欲去衣。)中暑亦身痛。汗后身仍疼,邪未尽也。然血虚者身亦疼。头痛身热自汗,与伤寒同。而默默但欲眠,鼻鼾,语言难出,四肢不收者,风温也,不可发汗。霍乱亦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如伤寒,而有吐利为异。身热恶寒。头项强急如伤寒,而头热,目脉赤,面赤,独头摇,口禁齿 ,背反张者,痉也。无汗为刚痉,有汗为柔痉。头疼发热与伤寒同,而身不痛者,伤食也。必中脘痞闷,噫气作酸,或恶闻食臭,或欲吐不吐。烦热似伤寒,而脉不浮紧,头身不疼,不恶寒,或烦时头亦痛,烦止而痛止者,虚烦也。身热恶风自汗似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或亦头痛而作止无常者,痰也。或胸满气上冲,或目下如灰烟黑者,是其候也。发热恶寒头痛,肢节痛,呕恶,似伤寒,而病自脚,脚膝痛,或肿满,或枯细者,香港脚也。身热恶寒,若有痛处者,痈疽也。发热如伤寒,小便自利,口不渴,按其心下或胁下,或脐腹间有痛处,或至手不可近者,蓄血也。凡劳逸、七情、房劳,皆能瘀血,不止一途。劳损病剧,忽身痛甚者,此阴虚之极,不能滋养筋骨也,难治。胸腹间胀闷而痛,邪在中上二焦,不可补。若气虚不运,但痞满者,不可攻。勿因其胃口不开,妄行消导。虚症须补,而胀满不受补者难治。卒然仆倒,昏不知人,痰涎壅盛,口眼 斜,手足瘫软,或半身不遂者,中风也。若见口开手撒,眼合遗尿,痰声如锯,不治。卒倒,而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发热无汗者,中寒也。卒然闷倒,昏不知人,汗出面垢,手足微冷,或吐或泻者,中暑也。中气大类中风,卒倒,痰塞,牙关紧急,然中风口有痰涎,身温,中气口无痰沫,身冷也。中食亦似中风,难辨。须审其曾着怒气否,曾饮食否。若在醉饱后着恼,或感风寒,食填胸中,胃气不行,便致厥倒,昏迷不醒,其脉气口急盛,或沉伏,宜盐汤探吐之,吐不出者死。中痰者,卒然麻眩,舌本强直,痰涎有声,四肢不举,重者不醒,为痰中。轻者自醒,为痰厥。心火暴甚,热气怫郁,而卒倒无知。轻者发过自醒,重者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中恶者,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卒然晕倒,昏不知人,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凡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证。

腹痛,气自下冲上者,火也。从上转下,趋少腹者,寒也。气从少腹上冲者,阴火也。从两胁上冲者,肝火也。少腹痛引腰背睾丸者,疝病也。肉 筋惕者,血虚也。

身如虫行者,表虚也。不能仰卧,仰卧则咳者,水气也,(水气上乘于肺,则气喘促。)身重难行。(胃主肉,其脉下行于足,水犯胃,故肉重而足不能行。)口苦,为胆热。口甘,为脾热。口淡,为胃中虚热(胃为一身之主,淡为五味之本。)口酸,为肝热。口咸,为肾热。口中常觉血腥,为肺伤。口燥咽干赤烂,为内热。口辣,为肺热。所谓内伤则口中不和,饮食无味也。

问饮食

外感邪未入里,则知味而食如常,入里则不思食矣。喜冷者,内热也。喜热者,里寒也。得食稍安者,虚也。得食更甚者。实也。(虚人过食亦不安。)病由饮食而致者,须问所伤何物。热者必渴,喜冷冻饮料,饮必多。若喜热饮,或冷冻饮料而不多,乃虚热,非实热也。(火虚者,必不能饮冷。水虚者,虽火燥津干,然少得清润即止,以本虚,不能胜水之冷气,故不能多饮也。)

问二便

大小便不禁,为肾败。(肾开窍于二阴,肾败则失其闭脏之职。)小便清白而长者,必非热证。(亦有火在上焦者,导之使下则反黄矣。)黄赤而短者,热也。然劳倦生火,或思虑动火,或泻利忘阴,或阴虚内热等证,小便多黄,虽亦为热,然是虚热,非实热也。津液由于气化,气病则小便不利。气上脱者,必无小便。气闭者,亦无小便。小腹硬痛,小便不利,为溺涩。利而大便黑,为蓄血。泻而腹满者,死。大便闭结,腹坚满,痛不可按者,热结也。大便泻利为寒,然亦有热者,经所谓暴注属热也。(火性急速,不及传化即出也。其势急迫,辟辟有声,如蟹沫然。若热随泻去,痛随利减,可不治。)又有纯泻清水者,谓之热结旁流。(内有燥矢。结成弹丸,挡住糟粕,止于其旁漏下清水也,必极臭。)皆热证也。

又大便鸭溏者,为寒。色如霉酱,粘腻(不见糟粕颗粒也,为热所烁化之故。)极臭者,又为热。

问汗液及血

外感身热有汗,为伤风;无汗,为伤寒。盗汗,为邪初传阳明,又为阳入扰阴。

自汗,为阳明邪实,(手足心、腋下皆汗。)又为表虚不固。自汗,分重鼾睡,为风温。服药后得汗,表应解,不解是汗未彻也。(必汗出至足乃为彻。)头有汗,身无汗,若小便不利,热渴,则发黄。小便利而大便黑,则为瘀血。若胸满咳喘,则为水气。大抵阳明实热,不得发越者多。头汗多可下之证。关格证,小便不通,头汗出者死。额上及手足冷汗者,阴毒也。汗多则津脱而亡阳。凡热汗必涩,(肌肉热而涩也。)冷汗必滑。

(肌肉冷而滑也。)汗味淡而不咸,缀而不流者,为绝汗,即死。心为汗,肝为泪,肺为涕,脾为涎,肾为唾。妇人病须问经候,若经水适来,或适断,而病热者,热入之,名曰热入血室。其证胸胁下满,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呕吐血,皆由胃出。

若倾盆成块而来,或紫黑,(为瘀血。)或鲜红,(为新血。)此太冲、肾、(二经合行。)肝经之血,由胃并出者也。(雷火势暴,故大出。)若止数口,或一二钟,或红或紫或黑,此胃经血自出者也。(胃虽多血,然其热不若雷火之暴,故所出比之略少。)咳血者,因咳嗽而出,痰中见血丝血点,此乃热伤肺络。肺少血,虽少亦出,恐致肺枯难治。又肺病久及肾,肾与冲脉并经出入,血从肾冲咳出者,其血必多,(肾虽血少,合冲则多,须知。)其来喉必痒,或有声响,或有硬气自下冲上。咯唾血者,或随气逆火炎而唾,(不用力。)或随痰而咯,(用力,痰中有血散漫者是。)此肺肾之血也。上焦血浮,中焦血不沉不浮,下焦血沉,以水试之可见。衄血,详血门。太阳经血,有从鼻 出者,其经从背上脑注鼻,不衄则 出也。肠风血鲜,脏毒血黯。溲血,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皆与尿同出。

若不与尿同出者,乃从精窍出也。漱水不咽,小便利,大便黑,多是蓄血。蓄于上,善忘,时鼻血。蓄于中下,心腹肿痛,如狂,谵语发黄。好酒者,阳明多蓄血。

问昼夜轻重

阳虚则畏寒而恶阴,故旦安而暮乱;(至夜则寒也。)阴虚则畏热而恶阳,故夜宁而朝争,(昼则热也。)此正虚之候也。阳邪实者,遇阳而愈旺,故朝热而暮轻;阴邪实者,逢阴而更强,故夜寒而昼减,此邪实之候也。阳虚而阴邪乘于阳分,则气行阳二十五度而病发,故日寒而夜息。阴虚而阳邪陷于阴分,(此证颇多。)则气行阴二十五度而病发,故夜热而昼凉,(观疟疾或日发或夜发可见矣。)此正虚挟邪之候也。其有昼夜俱热甚者,为重阳无阴;昼夜俱寒甚者,为重阴无阳,昼寒夜热者,乃阴阳交错也。其有久病虚弱,无分昼夜,作止不时者,以正气不能主持,而阴阳相乘,胜复无常也。若壮实人初病见此,又为邪正相攻,不时扰动之故。观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初无定期,可见矣。

问证见先后

先泻后痢,为脾传肾,先痢后泻,为肾传脾之类。

问七情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怒伤肝,以悲胜之。肝火乘心,则动而惊。心气虚则悲,实则喜笑不休,喜伤心,以恐胜之。脾为思,思伤脾,以怒胜之。肺为忧,忧伤肺,以喜胜之。肾为恐,恐伤肾,以思胜之。怒则气上,(又云气逆。)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脉之部位

脉者,血气经隧合而成名者也。非血则不充,非气则不行,非经隧则散漫而不就轨。以经隧乃脉之道路,犹水之有渠。人身无处非血,无处非气,如地无处非水,而必注于江河,乃有其流动可见,故诊脉必于经隧也。人身血脉流行之路,大者为经,小者为络,经如正河,络如支河,但有其外见之处,即皆可诊。

《内经》分三部九候。(出《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当颔厌之分,足少阳胆经脉气所行。)以候头角之气。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即和 之分,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行。)以候耳目之气。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即地仓、大迎之分,足阳明胃经脉气所行。)以候口齿之气。

中部天,手太阴也,(即寸口,肺经脉气所行。)以候肺。

中部人,手少阴也,(即神门,心经脉气所行。)以候心。

中部地,手阳明也,(即合谷,大肠经脉气所行。)以候胸中之气。

下部天,足厥阴也,(气冲下三寸,五里之动脉,肝经脉气所行。卧而取之,女子取大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以候肝。

下部人,足太阴也,(鱼腹上越筋间,箕门之动脉,沉取乃得之,脾经脉气所行也。若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上之冲阳。)以候脾胃之气。

下部地,足少阴也,(即太溪,肾经脉气所行。)以候肾。

按上部以候头,则下部以候足可知。以本脏之经脉候本脏,则亦以本腑之经脉候本腑可知。古人多以互文见意,当善会之。再按脏腑经脉共十二,以止九候,故遗手太阳小肠,手厥阴心包,足太阳膀胱三经,不知当诊何处。又胃经之人迎与寸口并诊,而不列九候之中,皆不可晓,此后人之所弃而不讲也。

《内经》诊寸口

(寸口即气口,内分寸、关、尺三部,解见下文。)《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尺内(即尺部)两旁,则季胁也。(季胁,小肋也。尺部所主脏腑,其于身之两旁,则当季胁。盖肝候于关而主胁,则肾候于尺,当主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外,谓浮也。)里以候腹。(里,谓沉也。下文内外仿此。)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中,即关部也。)左(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胸之下、腹之上为膈。)右(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言附中部之上而居上,即寸部也。)右(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即心包,在两乳间,谓之气海。按心、肺、肝、肾,脏也,反候于外,胸中、膻中、膈、腹,包里此藏者也,反候于内,恐传写之误,当以胃外脾内例之,易其位为是。)前(寸也)以候前,(前,身面。)后(尺也)以候后,(后,身背。此分候身之面、背,下文分候身之上、下,皆就躯体言,与上文分候脏腑对讲。)上竟上者,(竟,尽也。)胸喉中事也,(头面可推。)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言寸不独候胸,尺不独候腹也。)按《内经》谓脉皆伏行于分肉之间,深不可见,所常见者皆络脉。惟手太阴肺经脉外见于寸口,此其独诊寸口之故也。后人宗此,皆惟寸口是求。而古之诊分三部九候者,不复讲矣。

所谓寸口者,合寸关尺而为名者也。何谓寸关尺?曰∶自手肘中横纹,至鱼际横绞,得一尺一寸,所取诊者,止长一寸九分,前不及鱼际横纹一分,后不及肘中横纹九寸,古人于此一寸九分,分为三部。下部在一尺之内,故名为尺;上部在一寸之内,故名为寸;中部为上下交界之处,阴阳出入之所,故名之曰关也。寸口又名气口,何也?以此为肺经肺,肺为气主,故曰气口,又曰脉口。问∶人身有脏有腑,此独候五脏,而六腑止候胃,何也?曰∶《内经》原以人迎候阳,以气口候阴,腑阳脏阴,此五脏所以候于气口也。而兼候胃者,则以五脏皆禀气于胃,五脏之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胃气乃至,故胃气当并察也。

同类推荐
  • 太上金书玉谍宝章仪

    太上金书玉谍宝章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具茨集

    具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杂着

    杂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维诗集

    王维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PHORISMS

    APHORIS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灭世録

    灭世録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着即将来临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怨天尤人。尤其是在面对着世界性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把一切的过错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似乎他是最清白和最无辜的那一个。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反思的东西,才会有了这本书……故事发生在一个十分混沌的地方,世界性的灾难在不期然中来到了人间。一时间,人间遍布了妖魔鬼怪的身影,惟独看不见的就是神仙。难道这个世界最终崩溃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了吗?是不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个转机?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答案并不在书里,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几个人的几段情事组成了整个故事,也许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 本经逢原

    本经逢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戏说航天

    戏说航天

    幽默风趣、多年干航天经验,拟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航天人生活
  • 冰纷盛夏

    冰纷盛夏

    她是全国第一富豪的千金、全国第一强企业总裁的女儿;他,没有多大的身份背景,却为了她而创建了一个能与全国第一强企业比肩的高度。情路坎坷,悲欢离合,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本书是原版,如有雷同,就是她抄我的!
  • 8号当铺之黑暗降临

    8号当铺之黑暗降临

    有光明就有黑暗,而第八号当铺的招牌则在黑暗中经久不灭,因为欲望而产生的买卖经久不休。
  • The Trumpet-Major

    The Trumpet-Maj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学院的魔王

    医学院的魔王

    全世界的顶级魔王聚集在一个医学院,他们的目标是杀死一个叫夏安的女孩。拥有人神混血的李小钊为了保护她不得不和各路魔王战斗。成为众魔之王,重整魔界秩序,为了她,李小钊发出最强呼声。
  • 台湾兵备手抄

    台湾兵备手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锋尸

    锋尸

    远古时代,僵尸的出现差点毁灭全人类,幸好李峰得到了一本修炼的书,教会了人们修炼,拯救了人类,至此僵尸危机算是过去了,但是这并没有完。几万年后,李萧痕拜入李峰所创锋尸派,现在的锋尸派已然没落,他被认定为千年来第一个适合传承的人,但却被僵尸老祖所咬。之后僵尸开始蠢蠢欲动。阴差阳错下他可以尸道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