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7000000042

第42章 杂症(4)

《经》云∶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详中风门。)又云∶气血并走于上,则为厥,暴死,气复反(反于下也)则生,不反则死。又云∶脉至如喘,(急促之意。)曰暴厥,不知与人言。(即中风不识人证。)又云∶阳并于上则火独光,阴并于下则足寒。又云∶阳气者,烦劳则张,(气高喘也。)精绝,(热耗水虚。)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辟积,即襞积,衣褶也,有叠积意。叠积至夏令,则益热而如煎如熬矣。即中暑证。)又云∶大怒则血菀于上,(血随气上壅也。)使人薄厥。(薄者,相迫之谓。言气血乱于胸中,相迫而厥。即中气证也。)又云∶偏枯痿厥,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即中食证。)又云∶冲脉者,脏腑之海。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下循跗,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详《灵枢·逆顺肥瘦篇》。愚按∶冲脉实通身经络之所会归,故又称血海,与任督二脉并起胞中。胞中即丹田,在女子谓之胞,在男子为精室,乃性命之根本也,根本一败,诸经皆败。然则卒厥暴仆,岂止一经一脏之所致哉?)又云∶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左额角也。)五络俱竭,(谓脉为邪阻,不至也。)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所谓形如死人。)其状若尸,曰尸厥。 (即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即烧灰存性也。)饮以美酒一杯,(血余通血,酒通气,气血通则苏。)不能饮者(口噤也)灌之,立已。(此即中恶证也。)以上经文与《诸中篇》中所言无异,是《经》所谓厥逆者,明以暴仆卒倒为言,初不系于手足之为寒为热也。此其与《伤寒论》所称固大异矣,然《经》亦有以手足寒热为言者,详下文。

《厥论》谓∶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以阴气起于五趾之里而聚于膝,阴气胜则从趾至膝上寒,由此人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于秋冬阳气收藏之时,妄行耗散,其阳如被夺去也。)阳气衰损,阴气独在,故手足寒也。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以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由其人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食在胃,因房事伤其精气,不能营运也。)酒气与谷食相搏,热盛于中,遍于身,内热则溺赤,肾气日衰,(水受火耗。)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详此经文,热厥则手足热,寒厥则手足寒,亦与仲景不论寒热厥皆手足寒者,异矣。

治法∶煎厥,人参固本丸。薄厥,蒲黄汤。尸厥,二十四味流气饮、苏合香丸,(见诸中。)菖蒲末吹鼻。寒厥,四逆汤、六味附子汤,灸阳辅、绝骨,或酒水各半温渍至膝。热厥,六味地黄丸,(见虚损。)小便三升温渍手足。另有痰厥,即《中风篇》丹溪所云因于湿热生痰者也。若是寒痰迷闷,四肢逆冷而卒倒,姜附汤。(见中寒。)又气厥分气虚、气实。虚者,即《中风篇》东垣所谓因于气虚者也;实者,即《中气篇》所言者是也。又有血脱之厥,(大吐大崩,多致卒倒。)宜先掐人中,或烧炭沃醋熏鼻,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然后根据血证门用药。有色脱之厥,淫欲过度立即脱死者,急掐人中,令阴人搂定,用口相对嘘暖气通接之,切勿放脱,随灸气海数十壮,饮以独参汤。如迟至三两日乃脱者,(精去于先,而气脱于后也。)亦灸气海,饮参汤。

酒厥,葛花解酲汤。(见伤饮食。大醉则上盛下虚,故卒厥。)食厥,过饱适有感触,胃气不行,阳并于上,上半身热,下半身冷,(即中食上部有脉下部无脉证。)拥炉不暖。误行温补则死,此阳明气逆,故两手不冷,平胃、加减保和丸。(并见伤食。)

挛者,久不伸,锢则难医,非如抽搐拘急暂病可比。其理不外寒则收引,热则干缩二端,而寒者易治,热者难治,何则?寒虽收引而筋脉不枯,但用温热之剂以去其寒,则阳回冻解而缩者以舒,不难治也。(亦有日久寒气聚沫结痰,包裹坚凝,药不能攻者,然熨、洗、烙、灸法,皆可施也。)惟热而干缩者,日久槁枯已定,虽极力滋润,终难复元耳。热者多虚,血液枯也。亦有实者,或为风寒所闭,或为痰涎所滞,血脉不得流通,火性不受遏郁,激而暴发,陡然挛曲,(如蛇之动而挛曲,是其象也。)观脚之转筋抽缩可见矣。寒者多实,血液痰湿为寒所凝滞。亦有虚者,阳气不足也。丹溪治一村夫,背偻足挛,已成废人,脉沉弦而涩,用张子和煨肾散治之,吐泻两月余而愈。

抽搐

(《准绳》谓即螈 。螈,拘急也, ,弛纵也。抽搐属螈,然亦微异。盖拘急者,筋脉拘束紧急不得伸舒,观脚指受寒筋急可见。抽搐,则频伸频缩也。)抽搐者,手足频频伸缩也。或言搐搦者,搦谓十指频频开合,两拳紧捏也。

证属风火,风火为阳邪,主动而不宁。其不为躁扰而为搐搦者,血枯筋急也。若妄加灼艾,或发其表,则死不旋踵。小儿急惊风多此证。宜泻木火,凉惊丸主之。血虚,续断丸。肝邪盛,宜救脾者,小建中汤(见劳倦)加减。热伤元气,人参益气汤。(见痹。)血气虚弱,内火盛,兼中外风,风火相煽,则不得不加发散之品,续命煮散。兼心神昏愦者,独活汤。产后血虚发热,热盛生风得此,八珍汤(见虚损)加丹皮、钩藤,以生阴血。不应,兼补脾胃以生血。小儿吐泻后,脾胃之阴气亏损,成慢惊风者,亦多见此,为虚风虚热。若更阳气虚陷,其风火尤为无根之虚焰。虚者,十全大补(见虚损)加桂、附;陷者,补中益气汤(见气)加桂、附。此等阳虚之证,肢体恶寒,脉微细,为真状。若脉浮大,发热烦渴,为假象,不可泥于证属风火一语,以为实邪也。

若戴眼反折,汗出如珠,不治。(按血枯筋急,恐未尽然。观御痛者恒握拳切牙,与小儿惊搐切牙捏拳形状相同,可知此证必因风火内攻,有难于禁当者,故有此抵御情状。风火忽动忽息,故搐搦有作有止,若果由血枯筋急,则应缩多伸少,两拳常捏,且不必有切牙情状矣。抽搐,风木曲直之象也;握搦切牙,病患禁当之情也。)

颤振

颤,摇也∶振,战动也。亦风火摇撼之象,由水虚而然。(水主静,虚则风火内生而动摇矣。)风木盛则脾土虚,脾为四肢之本,四肢乃脾之末,故曰风淫末疾。(有头摇动而手足不动者,木气上冲也。)风火盛而脾虚,则不能行其津液,而痰湿亦停聚,当兼去痰。子和治马叟,风搐三年,掉颤抖搜之甚,如线引傀儡,以防风通圣散(见中风)汗之,继服涌剂吐痰一二升,又下行五七次,数日又再涌去痰三四升,又下数行乃愈。但觉极寒,盖卫气未复也,以散风导气药调之。不用温热,恐又动火故也。风火交盛者,摧肝丸。气虚者,参术汤。(气虚不能周,四肢为虚风所鼓故动。)心血虚者,补心丸。挟痰,导痰汤(见痰)加竹沥。老人战振,定振丸。

香港脚

(酒风脚 脚腕疮 脚跟注孔)香港脚之名,始于晋苏敬,上古所无。然其肿痛顽麻,即《经》所谓痹也;纵缓不收,即《经》所谓痿也;甚而气上冲心腹,即《经》所谓厥逆也。病由湿致,或水湿外侵,或水饮内注。其初多寒,止见顽麻,其后湿郁成热,遂为肿痛。湿热蒸发则肿,血气壅滞则痛也。若加以风寒外袭,则热愈不得泄,而痛益甚矣。两脚之气血既壅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宣通,郁而发热;气不宣通则不周于表,故洒洒恶寒,而证类伤寒矣。纵缓不收者,筋得湿热则软而无力也。(凡物之湿热者必软。)甚而上冲者,下不通则反干乎上也。治法须分湿热多寡,湿多热少,则肿甚而痛微;湿少热多,则肿微而痛甚。亦有单湿而无热者,但肿胀而不痛,俗名湿香港脚;单热而无湿者,但热痛而不肿,(甚者枯细。)俗名干香港脚。(虽曰无湿,亦必有老痰恶涎凝聚不散。)初起止觉冷冻顽麻而肿,灸患处二三十壮以引湿气外出,更饮驱湿药酒以通经散邪,用药宜麻黄、川乌、姜、附之属。麻黄发散,使湿从外泄;川乌辛热,走而不守,以通行经络;姜、附以散其寒;羌、防、升麻、葛根辈以升散之,风胜湿也;二术以燥之,土克水也;兼用二苓、泽泻辈以利之。此治寒湿之大法也。(苡仁酒、独活寄生汤可用。)若初起止觉热痛不肿,乃三阴血虚,阳邪下陷成热不散,血脉不通而痛也,无湿故不肿。治宜清热养血,四物(见血)、六味(见虚损),并加牛膝、黄柏、知母。

又用补中益气汤(见气)。以升提阳气之下陷。此治虚热之大法也。实热则兼湿痰,肿而痛也。便结者,羌活导滞汤微利之,后服当归拈痛汤。(见身痛。)身有寒热者,加味败毒散,后服当归拈痛汤。(见身痛。)疼如火燎,热至腰胯,加味二妙丸。痛不可忍者,五积散(见中寒)加全蝎三个,酒煎。大抵湿热壅塞,治宜宣通,活络丹(见中风)最妙。邪深伏者,非此不能透达。若壅塞既成,须砭恶血以杀其势,而后药之。

此证须分经用药,前廉为阳明,白芷、升麻、葛根为引;后廉为太阳,羌活、防风为引;外廉为少阳,柴胡为引;内廉为厥阴,青皮、川芎、吴茱萸为引;内前廉为太阴,苍术、白芍为引;内后廉为少阴,独活为引。又须察其有无外感,感风则自汗,感寒则无汗,并加发散之品。(风加羌活、防风,寒加麻黄、细辛。)若病甚而上攻,少腹不仁,或见食呕吐,腰脊身体俱痛,胸胁痛,则为重证。但见少腹不仁,不过二三日即上攻心,心烦气喘,呕逆头痛,眩冒不得眠,谵妄,目额黑,汗大出,脉短促而数,左寸乍大乍小乍无,尺绝者,皆不治,所谓冲心即死也。今列数方于左。丹溪用四物汤(见血)加炒黄柏,另以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安艾灸之,以引热下行。(血虚热上冲者宜之。)金匮八味丸(见虚损)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肾寒湿气上冲者宜。

)或茱萸丸、茱萸木瓜汤。槟榔为末,童便调服。大腹子散。三脘散。桑白皮散。(以上实者宜之。)犀角散。

(热者宜之。)沉香散。(无热者宜之。)紫苏叶三两,桑白皮(炒)二两,前胡(去芦)一两,每服八钱。

槟榔二枚,杏仁(去皮、尖)二十粒,生姜五片,水煎汤服。苏子降气汤,佐以养正丹或四磨饮。(并见气。以上气喘急者宜之。)八味平胃散(见呕吐),畏食者,生料平胃散(见伤饮食),并加木瓜一钱。半夏散。橘皮汤。(以上呕逆恶心者宜。)岭南人嗜酒者,每多病此,名酒风脚。

由酒之湿热伤脾,不能运化,因而下坠,结为痰涎,不得解散所致。其痛不可忍,虽蚊蝇着脚重若石压。治此鲜有效者,盖利湿清热易,而去结痰难也。《准绳》载治廉平章患此,初用当归拈痛汤(见身痛),二服效。后食湿面复发,以羌活辛温透关节去湿为君;当归辛温散壅,枳壳苦寒消食为臣;大黄苦寒导湿面下行,并利留结老血为使,全愈。又云∶控涎丹(见痰)加胭脂一钱,槟榔、木瓜各一两,卷柏半两,(先以盐水煮半日,又用白水煮半日。)同为丸,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利下恶物立效。又云∶威灵仙为末,蜜丸桐子大,酒下八十丸,利出恶物如青脓桃胶。当仿其意用之,先去其湿热使气血得通,次以升、柴等轻清之药提拔痰涎上行,以控涎丹及诸软坚消结之品取之,更砭去恶血,可见。《活人书》云∶香港脚忌服补药,禁用汤淋洗。按此为邪气壅实者言,故忌补。又为湿气太盛将欲上冲者言,恐淋洗蒸动其湿,助之升腾也。若湿正沉坠在脚,不能外达,正宜淋洗以导之外出,用防风、荆芥、威灵仙、草乌、川椒、白芷、乌药、苍术、紫苏之属,煎汤热洗可也。两脚须常护,令暖有微汗,仍不时令人按揉。饭后常自行动,以散泄其湿热为佳。夜饭宜少,不食更好,盖夜食难消,最能壅滞气血也。香港脚有腿腕生疮者,肿痛用漏芦、白蔹、五加皮、槐白皮、甘草各七钱半,蒺藜子二两,水煎去渣,于无风处洗之。心烦乱者,犀角散。脚跟注一孔,深半寸许,每下半日痛异常,以人中白火上 ,中有水出,滴入疮口。

赤白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琳法师别传

    琳法师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呆萌小萝莉:傲娇倒追冷面难!

    呆萌小萝莉:傲娇倒追冷面难!

    都说萝莉有三好,身娇腰柔易推倒。而苏小纯就是一个典型的特例!什么身娇腰柔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千金小姐大脾气,傲娇倒追冷面难!都说帅哥有三好,霸气花心易撩倒。而安沐寒就是一个典型的特例!霸气倒还算得上,易撩倒?免谈!
  • 重生成蟹

    重生成蟹

    别人投胎,或生于将相之家,或生于帝王之殿,或生于一方豪雄,或是某派得意门生,不世之才,含着金钥匙,脚踏七彩云,头顶紫微星,夹紫气东来,带着牛逼哄哄的天赋。而杨桂飞作为一个偷渡者,被降格为一条卑微的螃蟹。。。
  • 天医传说

    天医传说

    莫离自小跟随老头子学习医术,行医行善是他的信仰,不料一场刺杀夺取了老头子的性命,凶手竟然与曾经被救的人关系匪浅,这又是为了什么?他虽然还是继承了老头子的衣钵,医者的心却已不再单纯。他想:“医术再好,也医治不了人心。”慢慢的他明白了,这世上还有更好地医术:力量!只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医治那些心理有病的人。他自予是一个大夫,偶尔会用用他那至高医术,敌人却说他是屠夫,没有一点医者的仁善。当有一天发现老天也生了病,他感叹道:“有病,就得治!”这是发生在修真界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天医的传说。
  • 亚元战记

    亚元战记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少年,拥有着离奇怪异的身世。一天,当一名唤灵士在他面前死去时,他那平凡的人生也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前方等待他的,是人心的堕落,还是异族的抹杀?又或许是……
  • 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

    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

    我叫林泽,是一个阴阳先生,在民间也就是那种被称为吃阴间饭的人。这个“吃阴间饭”倒是好听,可是谁又能知道这背后的一幕幕的艰辛和人世间的世事无常。不介意的话就听我诉说一下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吧!!!欢迎加入《阴间饭》读者群,群号码:480345142
  • 穿越了另一个世界

    穿越了另一个世界

    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青年,一次意外车祸导致死亡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让我们视目以待吧!
  • 女子为尊之梦回女儿国

    女子为尊之梦回女儿国

    一梦成为尊贵却‘麻烦’缠身的皇女,淡然如容玥还是有些苦恼的,秉承低调做人的原则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只望能过上梦寐以求的米虫生活就好了——只是刺杀、中毒接踵而至,身边的人无辜含冤,一桩桩的事情层出不穷,是继续忍气吞声奢望那些人良心未泯求放过还是凤唳九天傲然其上一语定乾坤……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崎岖坎坷,何况是攀登高峰,当有一日会当凌绝顶,陪在身边的又会是谁呢……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庶民百姓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庶民百姓的故事

    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 大神朝

    大神朝

    时光荏苒,岁月流淌,当历史的尘埃湮没了昔日的辉煌,可还记得,十万年前那号令万千神明的鼎盛神朝,当震天动地的战鼓再次敲响,振聋发聩的嘶吼再度传出,尘封的记忆终将再度唤醒,逝去的神灵也将再战天地……神朝…当立……一少年得神明雕像,修绝世功法,踏万界之巅,建鼎盛神朝,纵使独对这万千神魔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