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6100000019

第19章 四法品

如所说得三十二相诸业。菩萨应一心修习。修如此三十二相业以慧为本。是故

退失慧四法  菩萨应远离

得慧四种法  应常修习行

有四法能退失慧。菩萨所应远离。复有四得慧法应常修习。何等四法失慧。一不敬法及说法者。二于要法秘匿吝惜。三乐法者为作障碍坏其听心。四怀憍慢自高卑人。何等四法得慧。一恭敬法及说法者。二如所闻法及所读诵为他人说。其心清净不求利养。三知从多闻得智慧故。勤求不息如救头然。四如所闻法受持不忘。贵如说行不贵言说。是为四。若人不坏诸善根者。是人能舍失慧四法。能行得慧四法。是故求增益智慧者。如偈说

食善根四法  菩萨应远离

增善根四法  菩萨应修习

何等是侵食善根四法。一怀憍慢贪求世事。二着利养出入诸家。三起憎嫉谤诸菩萨。四未闻经闻不信受。何等是增长善根四法。一所未闻经求之无厌。所谓六波罗蜜菩萨藏。二于众生除憍慢心谦逊下下。三如法得财趣足而已。离诸邪命乐行四圣种行。四于他罪若实不实无有刺讥不求人短。若于法中有所不达。心不违逆以佛为证。佛是一切智其法无量。随宜而说非我所知。如是增益善根。四法非谄曲者所能成就。是故

菩萨应远离  谄曲相四法

应常修习行  直心相四法

在家出家菩萨。应远离四谄曲法。如曲木在稠林难可得出。如是世间有佛弟子虽入佛法不能得出生死深林。何等为四。一于佛法怀疑不信无有定心。二于众生憍慢嗔恨。三于他利心生贪嫉。四毁谤菩萨恶声流布。是为四。何等是四直心相。一者有罪即时发露无所隐藏悔过除灭行无悔道。二者若以实语失于王位及诸财宝。犹不妄语口未曾说轻人之言。三者若人恶口骂詈轻贱讥谤系闭鞭杖考掠等罪。但怨前身不咎于他。信业果报心无恚恨。四者安住信功德中。诸佛妙法甚难信解。心清净故皆能信受。败坏菩萨行四谄曲。调和菩萨有四直行。是故菩萨欲不行谄曲相。欲行直心如说

应舍离四种  败坏菩萨法

应修习四种  调和菩萨法

云何名为四败坏菩萨法。一多闻而戏调不随法行。二于教化而生戏论。不敬顺和尚阿阇梨。三者不能消人信施。毁坏防制而受供养。四者不敬柔善菩萨心怀憍慢是为四。云何名为四调和菩萨法。一常乐闻所未闻法。闻已能如所说行。依法依义依如说行。二随顺义趣不惑言辞调和易化。于师事中用意施作。三不失戒定清净活命。四于调和菩萨生恭敬心随顺情重破憍慢心求其功德。复次菩萨有四种错谬。常于此中求菩萨短。是名败坏菩萨。若能亲近四种善道。是名调和菩萨。如偈说

菩萨应远离  四种菩萨谬

菩萨应修习  四种菩萨道

何谓菩萨四种错谬。一于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名错谬。二乐深大法者。为说小乘。是名错谬。三于正行道者持戒善心。轻慢不敬。是名错谬。四于未成就者。未可信而信。摄破戒恶人以为亲善。是名错谬。何等为四种菩萨道。一于一切众生行平等心。二以善法教化一切。三等为一切众生说法。四以正行行于一切众生。若常行菩萨四种错谬。不乐思惟诸法。不勤修习善法。则是像菩萨。是故

诸菩萨法中  四种像菩萨

佛说如是法  一一应远离

何等为四。一贪重利养不贵于法。二但为名誉不求功德。三求欲自乐不念众生。四贪乐眷属不乐远离。是为四问曰像菩萨法云何可舍。答曰。若菩萨应修菩萨初行功德。是则能离像菩萨法。是故菩萨若欲离像菩萨法。如偈说

初行四功德  精勤令得生

生已令增长  增长已当护

何等为四。一者信解空法。亦信业果报。二者乐无我法。而于一切众生生大悲心。三者心在涅槃而行在生死。四者布施为欲成就众生。而不求果报。若人欲生菩萨初行四功德。增长守护者。当亲近善知识。如偈说

菩萨当亲近  四种善知识

亦应当远离  四种恶知识

菩萨爱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亲近恭敬供养四种善知识。当深远离四种恶知识。何等为四种善知识。一于来求者生贤友想。以能助成无上道故。二于说法者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多闻智慧故。三称赞出家者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一切善根故。四于诸佛世尊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一切佛法故。何等为四种恶知识。一求辟支佛乘心。乐少欲少事。二求声闻乘比丘。乐坐禅者。三好读外道路伽耶经。庄严文颂巧问答者。四所亲近者。得世间利不得法利。是故菩萨应亲近四善知识远离四恶知识。若菩萨能远离四恶知识。亲近四善知识者则得四广大藏。过一切魔事法。能生无量福德。尽能摄取一切善法。问曰。何等是菩萨大藏法。何等是能过一切魔事法。何等是能生无量福德法。何等是能摄取一切善法。答曰

诸菩萨有四  广大藏妙法

四摄诸善法  菩提心为先

何等为四。一得值佛。二得闻六波罗蜜。三于说法者心无嗔阂。四以不放逸心乐住阿练若处。是为四大藏。能过一切魔者。有四法。何等四。一不舍菩提心。二于一切众生心无嗔碍。三觉知一切诸见。四于诸菩萨心无憍慢。是为四。得无量福德法。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于法施无所悕求。二于破戒恶人生大悲心。三于教众生中发无上菩提。四于下劣众生而行忍辱。是为四。摄一切善法者。有四法。何等为四。一于空闲不现矫异常行。二行四摄法不求恩报。三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四种诸善根时以菩提心为先。是为四。是一一四法皆应广解。于文烦多故不广。今如佛所说以偈略解。若菩萨欲得诸菩萨藏。欲过一切魔事。欲摄一切善法者。皆当远离

二空系二缚  二障二垢法

二疮及二坑  二烧二病法

若菩萨欲得诸菩萨藏等功德者。应当远离是诸二法。何等为二空系法。一贪着应路伽耶等经。二严饰衣钵。二缚者。一着诸见缚。二贪名利缚。二障法者。一亲近白衣。二疏远善人。二垢法者。一忍受诸烦恼。二乐诸檀越知识。二疮法者。一见他人过。二自藏其过。二坑法者。一毁坏正法。二破戒受供。二烧法者。一以秽浊心而着袈裟。二受净戒者供给。出家之人有二病难治。一憎上慢人自谓能降伏心。二求大乘者沮坏其意。若菩萨远离如是等法。更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则能疾得。又得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之所称叹。问曰。何等法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何等是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之所称叹。答曰

能行四谛相  疾得佛菩提

又行四法者  三圣所称叹

何等为四谛相。一求一切善法故勤行精进。二若听受读诵经法如所说行。三厌离三界如杀人处常求免出。四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故。自利其心谛名真实不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虚。复有四法。为三圣称叹。何等为四。一乃至失命不为恶事。二常行法施。三受法常一其心。四若生染心。即能正观染心起染因缘。是染根者何名为染。何者是染于何事起谁生是染。如是正忆念。知虚妄无实无有。决定信解诸法空故。无所有法故。如是正观染因缘故。不起诸恶业。余一切烦恼亦如是观。菩萨得是大人所称叹法。离诸恶烦恼业故。心则具足舍心者如说

具足于舍心  求世出世利

求此诸利时  心无有厌倦

是菩萨具足舍法。欲行法施行财施利益众生故。若求世间出世间诸利。未得时心无疲懈。世间利者。善解世间经书技艺方术巧便等。出世间利者。诸无漏根力觉道法。如说

如是求二利  心无有疲懈

以无疲懈故  能得诸深法

因从求经书  而能得智慧

具足知世间  最上第一法

无疲懈者。疲懈名厌恶。所学若无厌恶则心无疲倦。若无疲倦则求诸经艺医方技术礼仪法则皆无疲倦。无疲倦故则得智慧。具足深知世间宜法。世间法者。方俗所宜随世间心。世间治法皆悉能知。是故能知上中下众生。随宜而引导。善解世间事深有惭愧心。随宜引导者。于上中下者各有所宜。惭愧者。自耻所行名为惭。因他生耻名为愧。有人以自作而羞见他而愧。世间法中愧为先用。如经说。二清白法护持世间。所谓惭愧。如偈说

随人有愧时  知法知罪福

无愧善人远  无恶而不作

问曰。何故殷勤教菩萨善知世间宜法。答曰。菩萨若知世间法者。则于众生易相悦入。化导其心令住大乘。若不知世法。乃至不能教化一人。是故世间法者。则是教化众生方便之道。菩萨如是知世间法。具足惭愧心。如说

加恶而敬养  何况利己者

有愧有恭敬  不轻笑善者

是菩萨愧心多故。于诸恶人尚能恭敬供养迎送问讯。何况善人能利于我有功德者。有愧恭敬二心故。于诸贤善少知识者而不轻慢。作是念。有功德者自隐于世。如灰覆火。鄙薄世法不应轻贱。若我以小因缘而轻贱者。即便得罪。复次

凡诸有所作  虽难能究竟

则于世间中  亦是不退相

是菩萨凡有所作。若起塔寺若设大会若救罪人。如是等一切世间诸难事中心无废退。所造未成。要以种种诸方便力身口心力令得成就。不但佛法有不退转。世间事中亦有不退转相。问曰。以何因缘能成此事。答曰。有堪忍力者。则能究竟。如说

得大堪忍力  深供养诸佛

随佛所教化  皆悉能受持

菩萨得堪忍力故。以是力于诸佛供养敬礼。随宜供奉衣服饮食等。又佛教化。若持戒禅定。若降伏心意。若实观诸法。于是事中用堪任力。如人得利刀宜应有益中用不于无益中用。如说

以信悲慈舍  堪受无疲厌

又能知义趣  引导众生心

愧堪受第一  深供养诸佛

住佛所说中  正行此十法

能净治初地  是则菩萨道

若菩萨以信为始后住佛故则能净治初地。是十法中以信为初。信名于诸佛法因缘中心得决定又加好乐。何以故。是菩萨心性清净故得深根信力。有信力故于众生中而生悲心作是念。一切诸佛法以大悲为本。我今一心好乐佛法。是故于众生中应生悲心。此悲渐增则成大悲。得大悲故于众生中则生慈心。作是念。我应随力利益众生则成实悲行慈。利众生时即能行舍。内外所有皆能施与。作是念。如我是物。为欲利益安乐众生则成实慈。又诸众生信受我语。为欲行舍求利财物故。堪受种种诸苦恼事。作是念若有疲厌。则于世间技艺经书田作工巧诸求财利因缘则无所获。是故应于世间技艺经书等无有疲厌。以堪受故能知义趣。作是念。世间经书以义为味。若人善知经书义味。则于世间法悉能通了。能通了故则能引导上中下众生。作是念。若人无有惭愧则不能令众生欢喜。为令欢喜故当行惭愧。作是念。若无堪受则不成世间出世间利。有堪受故则能引导一切众生皆令欢喜心欢喜故信受我语。以信受故勤行方便而作唱导。作是念。若众生供养佛者。则多所利益。欲令众生供养佛故。即自一心供养于佛及形像舍利。众生信受则便随效供养于佛。种人天因缘。住于三乘菩萨。如是次行十法。则能净治初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旷世至尊

    旷世至尊

    武帝陨落,再次睁开眼已是百年之后。哪怕从头再来,我一样可以问鼎至尊!
  • 霸气重生之矜非昔比

    霸气重生之矜非昔比

    一朝重生,她回到了那日生日宴会之前,灵智已开,早已经不是之前的那痴呆儿!如今此君子矜已非君子矜!父亲,你对我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收宝器,学异能,看她能在这个家族掀起多大的风浪!谁还敢说她是痴呆儿,一个瞬移,就让你满地找牙!什么?她的身世竟然还是一个迷?亲生母亲还是养母的情敌!这是什么情况?这还不够,她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外公,要手把手地教她异能?还有,她只是出去暗算一下她的养父,怎么会遇到一个不可理喻的男人?而且,那个男人竟然还是一个跟踪狂!(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灵集录

    灵集录

    五千年的遥远流传于明间的传说,纵然时光如梭也能记录
  • 继承者们来报道

    继承者们来报道

    *“你们要不是杀手吗?!杀手也需要感情?”“杀手不需要,你要!”*”你怎么在我家啊!““我们可是有婚约的哦~”“混蛋你起来!”某男笑的奸诈“叫那么大声会被误会的哦~”
  • 笑林

    笑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旋风少女:爱之永恒

    旋风少女:爱之永恒

    若白,百草,能否掌握自己的爱情,让自己所爱的,和爱自己的在一起。
  • 步步沦陷

    步步沦陷

    一个陌生女人的正义之举,富二代周城被困七年。出来后他决定展开报复……一个男人恨了一个女人七年,一个男人记了一个女人七年。即便从未认识,也占据了全部。他曾经恨惨了她,之后又爱惨了她。22岁以后的周城一生都耗在这个叫沈青因的女人身上。
  • 棋帅

    棋帅

    一位天才棋手,却走上了争霸天下之路,本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却能谈笑间让对手一败涂地,看叶玄如何把棋道变为谋略,在战场上翻云覆雨!
  • 洪荒豪门

    洪荒豪门

    重生?带入?南宫宇莫名其妙的穿越!种田?养成?强大的辅助系统!生存?生活?何去何从~在这一片蛮荒之中,你能做些什么?在这一片凄凉之中,你会干些什么?在这不毛之地,且看南宫宇征伐杀戮、安邦立国。在这荒芜之地,且看南宫宇白手起家、成就豪门。……南宫宇能否屹立在世界之巅?翻手为云覆手雨?
  • 锦瑟年华轻似梦

    锦瑟年华轻似梦

    长长的时间里,一点一滴,贴心的陪伴,一路的成长,友情、爱情、亲情,那些无悔的青春里,是我们永不褪色的温暖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