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2300000010

第10章

此承上章。明事理不二。空有雙忘之理。與夫簡示偏圓。三德相即。圓融微妙。乃即有而無。即無而有。即邊而中。即偏而圓。至今全性起修。時觀根塵。緣起一念之心。全修在性。可謂妙契寰中矣。恰恰用心時者。即佛種從緣起。屬會緣之有也。雖緣會而性本空。故恰恰而無心用。是則常無心。何妨恰恰遮止之用。常遮止之用。何妨恰恰以無其心。又恰恰用心時者。照也。有也。恰恰無心用者。遮也。無也。無心恰恰用者。即遮而照。即無而有也。常用恰恰無者。即照而遮。即有而無也。此是圓融止觀。故即遮即空時。以明即照即有也。

夫念非忘塵而不息。塵非息念而不忘。

上且泛明有無一念。遮照同時。今正明奢摩他義。蓋止義如止觀中說有三種。一止息止。二停止止。三不止止。言忘塵而息者。即止息止也。言念非忘塵而不息者。以人之妄念因緣塵。分別而有。塵不忘而念不息也。然而塵之所以得忘者。乃因念息而忘也。蓋此二法。相待而立。存則俱存。忘則俱忘。有一則有二。寄存則偶存也。

塵忘。則息念而忘。念息。則忘塵而息。

承上章。蓋言塵忘。豈非息念而忘乎。念息。豈非忘塵而息乎。

忘塵而息。息無能息。息念而忘。忘無所忘。

此明妙止。忘能所。絕根塵之所由也。謂雖忘塵而息。其實息無能息。息念而忘。其實忘無所忘。以其能所性空故也。

忘無所忘。塵遺非對。息無能息。念滅非知。

忘既無所忘。則遺却前塵而無所對。息既無能息。則滅去其念而非能知。

知滅對遺。一向冥寂。

知滅。則忘能知之根也。對遺。則忘所對之塵也。能所圓融。根塵泯淨。則一向冥然寂滅矣。

閴爾無寄。妙性天然。

妄想。寄寓根塵。靈知閴寂。獨脫此之妙性。乃自然而然。實不因修而後得。不修而非無也。

如火得空。火則自滅。空喻妙性之非相。火比妄念之不生。

石壁云。靈知廣大。取譬於空。能所妄情。猶如於火。火投空滅。妄至真傾。一相法門。功德若此。

其辭曰。忘緣之後寂寂。靈知之性歷歷。無記昏昧昭昭。契本真空的的。

妙性寂寂。因忘緣而得。靈知歷歷。由寂寂而生。契寂寂而自歷歷。悟歷歷而自寂寂。歷歷不寂寂。則非靈知矣。寂寂不歷歷。則非妙性矣。當寂寂而歷歷。歷歷而寂寂。則無記昏昧者。昭昭也。契本真空者。的的也。

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惺寂二法。本是一體。隨用不同。不分而分也。何妨辨乎主賓。如其妄緣既寂之時。則以寂為主。惺為賓。此為主中之賓。要賓來歸主。用來歸體。則寂寂之主有力。不墮於寂寂無記之非。此則是也。不然又成非矣。如其靈知歷歷之時。以惺為主。寂為用。此亦主中之賓。要賓來歸主。用來歸體。則惺惺之主有力。不墮於惺惺亂想之非。此則是也。不然又成非矣。

若以知知寂。此非無緣知。

寂。即上之寂也。知。即上之惺也。以知知寂者。即以惺惺而照寂寂也。雖然若以能惺之知。而照所寂之境。則能所宛然。待對角立。如此之知。非無緣知矣。

如手執如意。非無如意手。

如意喻寂。手喻於知。以知知寂者。如手執如意也。言其未能忘能知之知故也。

若以自知知。亦非無緣知。

以自知知者。已勝於以知知寂。然雖是一體。而猶未忘能所。故非無緣之知。

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

手喻能知。拳喻所知。雖離如意。而歸於本拳。拳雖是手。猶有作意而揑之也。且又終存能所兩相。喻以自知知其所知。終不能忘於緣也。

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為無知。自性了然故。不同於木石。

上文簡非。此中顯是。謂亦不以能知而知。其寂亦不以自知而知。其知脫去兩重。忘能忘所。如此雙忘。非謂一總無知。同於木石者為是焉。故曰不可為無知。中間自性了了。然而常知。故不同於無情也。

手不執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為無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兔角。

手不執如意。以喻脫去初重。亦不自作拳。以喻脫去次重。不可為無手。以喻中有不必脫者。安然如故。故不同於兔角有虗名而無實體也。

復次修心漸次者。夫以知知物。物在知亦在。

此文所示。與前所辨似同實異。同者。亦約兩重能所而辨也。異者。前初重約寂以辨所知。今初重約物以辨所知。善須分別。弗使雷同。況云物在知亦在。則能所兩者俱在。豈同前有知而不能忘知乎。

若以知。知知。知知。則離物。物離。猶知在。

此脫去初重。猶存乎次。亦非真離。以其知猶在故。

起知。知於知。後知若生時。前知早已滅。

此出第三重之過也。後知若生時。即再起能知知於所知。則後知生時。前知已滅矣。

二知既不竝。但得前知滅。滅處為知境。能所俱非真。

前念滅而後念生。故云不竝。以滅處為所知境。既有生滅。復有能所。非妄而何。

前則滅。滅引知。後則知。知續滅。生滅相續。自是輪迴之道。

石壁云。前念滅而引後知。後念生而續前滅。生滅不斷。即是輪迴。圓覺云。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余謂起過雖與不同。結過輪迴是一。

今言知者。不須知知。但知而已。

前已簡非。今文顯是。而言知者。但一靈明獨知。無能所。絕待對也。

則前不接滅。後不引起。前後斷續。中間自孤。

如是但知之。知者。前不接滅而有。後不引起而知。前滅後知。不斷不續。中間妙體。靈然自孤。

當體不顧。應時消滅。知體既已滅。豁然如託空。

石壁云。儻顧。還成能所。不顧。如倚太虗。

寂爾少時間。惟覺無所得。即覺無覺。無覺之覺。異乎木石。

豁然如空。復何所得。亦非一總無覺。亦非一總有覺。但即覺而無覺。乃無覺之覺也。故異乎木石。

此是初心處。冥然絕慮。乍同死人。能所頓忘。纖緣盡淨。

人以慮為人。絕慮則同死人。此乃塵勞暫息。乍爾如斯。非如永死者。果永死矣。則入涅槃。豈不快哉。私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惟圓修頓悟。一超直入。則能所頓忘。纖塵盡淨矣。

閴爾虗寂。似覺無知。無知之性。異乎木石。

第無慮知。非無真知。故無知之性。異乎木石。

此是初心處。領會難為。

結前旨趣。初學難知。

奢摩他之餘。

入初心時。三不應有。一惡。謂思惟世間五欲等因緣。二善。謂思惟世間雜善等事。三無記。謂善惡不思。閴爾昏住。

此三種念。一往言之。初則惡人有。次則善人有。三則中人有。再往言之。三人俱有。惟多少不同。俱為道障。故宜無之。

復次初修心人。入門之後。須識五念。一故起。二串習。三接續。四別生。五即靜。

此且總標。下自釋出。

故起念者。謂起心思惟世間五欲。及雜善等事。串習念者。謂無心故憶。忽爾思惟。善惡等事。接續念者。謂串習忽起。知心馳散。又不制止。更復續前。思惟不住。別生念者。謂覺知前念是散亂。即生慙愧改悔之心。即靜念者。謂初坐時。更不思惟世間善惡。及無記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靜。

前之三念同於前二。但無無記。與之為異耳。

串習一念。初心者多。接續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別生一念慚愧者多。即靜一念。精進者有。

後之二念。誠如定判。前之三念。一往可爾。再往言之。自有初心三念頓除者。自有久修浮沉任運者。總以二言斷之。懈怠者有。精進者無。若圓解成就。達念本空。則知幻即離。不作方便。其若不然。如水上[欽/手]葫蘆。展轉相依。亦奈之何。

串習。接續。故起。別生。四念為病。即靜一念為藥。雖復藥病有殊。總束俱名為念。

別生一念。雖判為病。猶是藥中之病。然約一念相應言之。雖不可有。約息前四言之。則不可無。即靜為藥。亦未離念者。藥雖治病。何如無病。不藥為愈哉。又俱名念者。此為坐禪時。靜境正好。於此境上。寂而照之。使離於念。況乃尚未離念。豈非猶屬於念。

得此五念停息之時。名為一念相應。一念者。靈知之自性也。

石壁云。五念都息。一念現前。一念者。謂無念也。無念之一念。即靈知之本源。經云。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然五念是一念枝條。一念是五念根本。

石壁云。五念非離一念而有。一念不藉五念而生。束為本末之相須。應同水波之無有。

復次若一念相應之時。須識六種料簡。一識病。二識藥。三識對治。四識過生。五識是非。六識正助。

此先標列。下文自釋。

第一病者有二種。一緣慮。二無記。緣慮者。善惡二念也。雖無差殊。俱非解脫。是故總束。名為緣慮。無記者。雖不緣善惡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此二種名為病。

前文明病。則三不應有。今又束三為二。惟昏與動。以為惺寂。藥病之主對故也。

第二藥者亦有二種。一寂寂。二惺惺。寂寂。謂不念外境善惡等事。惺惺。謂不生昏住無記等相。此二種名為藥。

病相雖多。不外虗實。藥品雖眾。豈出補瀉。天地生之。醫王則之。不差毫末。

第三對治者。以寂寂治緣慮。以惺惺治昏住。用此二藥。對破二病。故名對治。

良醫因病立藥。亦復因之設方。病有虗實之因。藥有補瀉之力。昏住失於實。以惺惺瀉之。緣慮失於勞。以寂寂補之。天台云。止乃伏結之初門。觀為斷惑之正要。止乃愛養心識之善資。觀為策發神解之妙術。大哉醫王。可謂神聖工巧矣。

第四過生者。謂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緣慮。因藥發病。故曰過生。

圓修之人。須知破過。有能破不如所破者。服寂惺之藥。能治昏妄之病是也。有能破如所破者。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緣慮是也。始則豈非能破。今則翻成所破矣。

第五識是非者。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惺惺不寂寂。此乃緣慮。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緣慮。亦乃入昏而住。亦寂寂亦惺惺。非唯歷歷。兼復寂寂。此乃還源之妙性也。此四句者。前三句非。後一句是。故云識是非。

前三句或是執藥以成病。或是藥病不主對。故生過患。惟第四句因病服藥。藥效則病痊。既元神充實。亦體用不孤。故稱為還源之妙性也。

第六正助者。以惺惺為正。以寂寂為助。此之二事。體不相離。

論此二法。謂體則俱體。用則俱用。約相須而言也。若約動靜論體用者。豈不以寂為體而惺為用乎。譬如空之與日。十方世界同一明照。當爾之時。空不異日。日不異空。非體用之必俱乎。然而虗空則靜。日光則動。豈不以空為體。而日為用乎。第以一念靈知。而為之主。則不得不以惺為正寂為用也。至於下簡偏圓中。論三德則又以法身為體。般若為用。

猶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為正。以杖為助。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後方行。

先喻可知。

修心之人。亦復如是。必先息緣慮。令心寂寂。次當惺惺。不致昏沉。令心歷歷。歷歷寂寂。二名一體。更不異時。

心體本寂。因緣慮而生勞。性理本明。緣昏仼而生睡。今欲復之勞擾。非寂寂以無功。昏睡。非惺惺而不力。二者相須。缺一不可。第用有先後。治有開除。今論初入定門。必捐塵勞為始。故須以息緣慮為先也。

譬夫病者欲行。闕杖不可。正行之時。假杖故能行。作功之人。亦復如是。歷歷寂寂。不得異時。雖有二名。其體不別。

石壁云。惺惺如行。寂寂如杖。此二相須。奢摩在手。

又曰。亂想是病。無記亦病。寂寂是藥。惺惺亦藥。寂寂破亂想。惺惺治無記。寂寂生無記。惺惺生亂想。寂寂雖能治亂想。而復還生無記。惺惺雖能治無記。而復還生亂想。故曰。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寂寂為助。惺惺為正。思之。

類通識病。識藥。對治。過生。是非。正助。六門。令學者一一諳練方藥。臨機應變以用之。則無不奏效矣。

復次料簡之後。須明識一念之中五陰。

石壁云。此文來意由前云。一念靈知自性。慮淺學之流。不達一念無念。無念之念。即靈知自性。反認緣塵有知者為靈知。如此則謬之甚矣。故此文以五陰破之。

謂歷歷分別。明識相應。即是識陰。領納在心。即是受陰。心緣此理。即是想陰。行用此理。即是行陰。污穢真理。即是色陰。

五陰之義有二種。一生死五陰。二法性五陰。生死五陰。九界有之。法性五陰。惟佛證之。生死五陰。又有二種。分段五陰。六凡有之。變易五陰。三聖有之。分段五陰。又有二種。一期五陰。感報有之。一念五陰。緣慮有之。今文所辨。即緣慮五陰也。緣慮為因。一期為果。苟未脫此。焉契靈知。不契靈知。焉超生死。故須識之破之。

此五陰者。舉體即是一念。此一念者。舉體全是五陰。

總在一念。別分色心。

歷歷見此一念之中。無有主宰。即有空慧。

人以主宰為義。見此無宰。故契人空。

見如幻化。即法空慧。

法以陰實為義。見此幻化。故契法空。

是故須識此五念。及六種料簡。願弗嫌之。

石壁云。他不見者。謂為煩芿。若不委示。學者焉知如取真金。明識瓦礫。及以為寶。但盡除之。縱不識金金體自現。何憂不得。

始則金沙混雜。中則揀沙存金。末則惟金無砂。但能去砂令盡。縱不識金。而金體自現。以喻合法。思之可知。

毗婆舍那頌。

梵語毗婆舍那。此云觀。豎而明之。義當於假。橫而言之。義開三觀。謂空假中。今且豎明。有照義假義。又觀有三名。觀穿觀。觀達觀。不觀觀。廣如止觀。釋名體相中說。

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

同类推荐
  • 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才调集

    才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药师经疏

    药师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依道人录

    无依道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家诗话

    三家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宇宙、天文、地理、生物、历史、军事、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采用深入浅出、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体例,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的青少年展现出一幕幕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科学场景。促进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在思考与探究中走向成功的未来!
  • 霉女奋斗史

    霉女奋斗史

    炮灰女勾搭上白手起家的高富帅。这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浑身充满秘密的闷骚男努力追妻的血泪史,这是一个职业摆地摊、业余写文的剩女滞销货辛苦驭夫的奋斗史……
  • 做人的糊涂哲学

    做人的糊涂哲学

    “过程糊涂、结果不糊涂,表面糊涂、心里不糊涂,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是中国人糊涂哲学的精髓。糊涂哲学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谦抑为人的态度,这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世人会耍小聪明者居多,事事、处处、时时,都在争名夺利,争功诿过,却往往因小失大;而有大智慧者,则知道该舍小利时,便舍小利;该不争时,便不争;该糊涂时,便糊涂。
  • 天空中的地图

    天空中的地图

    你心中完美的世界该是怎样一副模样?跟随主人公在几个虚幻的世界里流浪,或许你能发现一个真实不一样的自己。
  • 萌妻太火爆:10元强购天价老公

    萌妻太火爆:10元强购天价老公

    他是神秘的商界暗帝,邪肆冷傲,唯独对她霸爱禁锢。“帮我演场戏,之前的那些事一笔勾销。”他危险凑近,“我收费很高。”她愤怒推开,掏出一张10元纸币,“你就值这么多!”他接过,猎鹰般的眸子满是算计。次日,她被记者围堵。她愤怒杀上门:“你搞什么鬼,我什么时候嫁给你了?你是不是脑袋被门挤了?”他一脸淡定的掏出两个红本本,“昨天10块不是登记费么?”……
  • 征服罗马

    征服罗马

    荣耀的战歌已经奏响,角斗士不再是供人取乐的玩偶,谁是帝国的主宰,从今天开始,一切历史都会改写。欢迎进群:488587875《贱仙》、《重生修仙路漫漫》官方VIP读者群,任意全订一本或任意一本粉丝值达到弟子以上可验证进群。
  • 恋爱殇

    恋爱殇

    回忆总带着些伤痛,不愿去回忆,甚至被提及。不要说自己年少太单纯,只是情感坎坷一些,悲观主义的李晓薇,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夏薇,男主周鹏,三人及其周围朋友有着我们不愿去回忆的青春,那些被藏在心底的痛再次被挖掘,或者挖掘后淡忘。
  • 超体最强之战

    超体最强之战

    2020年巨大的日食笼罩全球,日食形成的太阳风暴影响着世界,巨大凶残的魔兽,强大的超能者,超能者的对决只有强者才能活动最后。
  • 风,听说你爱我

    风,听说你爱我

    她说:“我会忘记他的,像遗忘一朵花那么容易,真的,真的,已经忘了。”但他的姓名,耳垂上的耳钉,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她都清清楚楚的记得。她总把所有的爱都说给风听,却从未说给他听。
  • 天涯少年游

    天涯少年游

    不好意思,正在修改之中这是谁的江湖?又是谁的归宿?谁误入谁的领土?又是谁辜负了谁的托付?谁揭开了这江湖的序幕?又是谁,走完了这场征途?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柯夜笛一次探险被宝物带到了一个类似于宋朝的架空朝代,对于从小便渴望江湖大侠生活的她便不小心涉足到了另一番腥风血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