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6800000078

第78章 医论(25)

即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亦不过为调理脾胃剂中辅佐之品。所以然者,五行之土原能包括金木水火四行,人之脾胃属土,其气化之敷布,亦能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所以脾气上行则肝气自随之上升,胃气下行则胆火自随之下降也。又《内经》论厥阴治法,有“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语。所谓调其中气者,即升脾降胃之谓也。所谓使之和平者,即升脾降胃而肝气自和平也。至仲景着《伤寒论》,深悟《内经》之旨,其厥阴治法有吴茱萸汤;厥阴与少阳脏腑相根据,乃由厥阴而推之少阳治法,有小柴胡汤。二方中之人参、半夏、大枣、生姜、甘草,皆调和脾胃之要药也。且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而《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三复《神农本草经》之文,则柴胡实亦为阳明胃府之药,而兼治少阳耳。欲治肝胆之病者,易弗祖《内经》而师仲景哉!独是,肝之为病不但不利于脾,举凡惊痫、癫狂、眩晕、脑充血诸证西人所谓脑气筋病者,皆与肝经有涉。盖人之脑气筋发源于肾,而分派于督脉,系淡灰色之细筋。肝原主筋,肝又为肾行气,故脑气筋之病实与肝脏有密切之关系也。治此等证者,当取五行金能制木之理,而多用五金之品以镇之,如铁锈、铅灰、金银箔、赭石(赭石铁养化合亦含有金属)之类,而佐以清肝润肝之品,若羚羊角、青黛、芍药、龙胆草、牛膝(牛膝味酸入肝,善引血火下行,为治脑充血之要药,然须重用方见奇效)诸药,俾肝经风定火熄,而脑气筋亦自循其常度,不至有种种诸病也。若目前不能速愈者,亦宜调补脾胃之药佐之,而后金属及寒凉之品可久服无弊。且诸证多系挟有痰涎,脾胃之升降自若而痰涎自消也。

有至要之证,其病因不尽在肝,而急则治标,宜先注意于肝者,元气之虚而欲上脱者是也。其病状多大汗不止,或少止复汗,而有寒热往来之象。或危极至于戴眼,不露黑睛;或无汗而心中摇摇,需人按住;或兼喘促。此时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气将脱之路。至汗止、怔忡、喘促诸疾暂愈,而后徐图他治法。宜重用山茱萸净肉至二两(《神农本草经》山萸肉主治寒热即指此证),敛肝即以补肝,而以人参、赭石、龙骨、牡蛎诸药辅之。拙着来复汤后载有本此法挽回垂绝之证数则,可参阅也。

究之肝胆之为用,实能与脾胃相助为理。因五行之理,木能侮土,木亦能疏土也。曾治有饮食不能消化,服健脾暖胃之药百剂不效。诊其左关太弱,知系肝阳不振,投以黄 (其性温升肝木之性亦温升有同气相求之义,故为补肝之主药)一两,桂枝尖三钱,数剂而愈。又治黄胆,诊其左关特弱,重用黄 煎汤,送服《金匮》黄胆门硝石矾石散而愈。若是皆其明征也。且胆汁入于小肠,能助小肠消化食物,此亦木能疏土之理。盖小肠虽属火,而实与胃腑一体相连,故亦可作土论。胆汁者,原由肝中回血管之血化出,而注之于胆,实得甲乙木气之全,是以在小肠中能化胃中不能化之食,其疏土之效愈捷也。又西人谓肝中为回血管会合之处,或肝体发大,或肝内有热,各管即多凝滞壅胀。

由斯知疏达肝郁之药,若柴胡、川芎、香附、生麦芽、乳香、没药皆可选用;而又宜佐以活血之品,若桃仁、红花、樗鸡、 虫之类,且又宜佐以泻热之品,然不可骤用大凉之药,恐其所瘀之血得凉而凝,转不易消散,宜选用连翘、茵陈、川楝子、栀子(栀子为末,烧酒调敷,善治跌打处青红肿疼,能消瘀血可知)诸药,凉而能散,方为对证。

肝体木硬,宜用柔肝之法。至柔肝之药,若当归、芍药、柏子仁、玄参、枸杞、阿胶、鳖甲皆可选用,而亦宜用活血之品佐之。而活血药中尤以三七之化瘀生新者为最紧要之品,宜煎服汤药之外,另服此药细末日三次,每次钱半或至二钱。则肝体之木硬者,指日可柔也。

《内经》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所谓苦急者,乃气血忽然相并于肝中,致肝脏有急迫难缓之势,因之失其常司。当其急迫之时,肝体亦或木硬,而过其时又能复常。故其治法,宜重用甘缓之药以缓其急,其病自愈,与治肝体长此木硬者有异。曾阅《山西医志》二十四期,有人过服燥热峻烈之药,骤发痉厥,角弓反张,口吐血沫。乔××遵《内经》之旨,但重用甘草一味,连煎服,数日全愈,可谓善读《内经》者矣。然此证若如此治法仍不愈者,或加以凉润之品,若羚羊角、白芍,或再加镇重之品,若朱砂(研细送服)、铁锈,皆可也。

【新拟和肝丸】治肝体木硬,肝气郁结,肝中血管闭塞,及肝木横恣侮克脾土。其现病或胁下胀疼,或肢体串疼,或饮食减少,呕哕,吞酸,或噫气不除,或呃逆连连,或头疼目胀、眩晕、痉痫,种种诸证。

粉甘草(五两细末) 生杭芍(三两细末) 青连翘(三两细末) 广肉桂(两半去粗皮细末)冰片(三钱细末) 薄荷冰(四钱细末) 片朱砂(三两细末)上药七味,将前六味和匀,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晾干(不宜晒),用朱砂为衣,勿余剩。务令坚实光滑始不走味。每于饭后一点钟服二十粒至三十粒,日再服。病急剧者,宜空心服;或于服两次之后,临睡时又服一次更佳。若无病者,但以为健胃消食药,则每饭后一点钟服十粒即可。

数年来肝之为病颇多,而在女子为尤甚。医者习用香附、青皮、枳壳、延胡开气之品,及柴胡、川芎升气之品。连连服之,恒有肝病未除,元气已弱,不能支持,后遇良医,亦殊难为之挽救,若斯者良可慨也。

此方用甘草之甘以缓肝;芍药之润以柔肝;连翘以散其气分之结(尝单用以治肝气郁结有殊效);冰片、薄荷冰以通其血管之闭;肉桂以抑肝木之横恣;朱砂以制肝中之相火妄行。且合之为丸,其味辛香甘美,能醒脾健胃,使饮食加增。又其药性平和,在上能清,在下能温(此药初服下觉凉及行至下焦则又变为温性)。

故凡一切肝之为病,服他药不愈者,徐服此药,自能奏效。

73.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

黄胆之证,中说谓脾受湿热,西说谓胆汁滥行,究之二说原可沟通也。黄胆之载于方书者,原有内伤、外感两种,试先以内伤者言之。内伤黄胆,身无热而发黄,其来以渐,先小便黄,继则眼黄,继则周身皆黄,饮食减少,大便色白,恒多闭塞,乃脾土伤湿(不必有热)而累及胆与小肠也。盖人身之气化由中焦而升降,脾土受湿,升降不能自如以敷布其气化,而肝胆之气化遂因之湮瘀(黄坤载谓肝胆之升降由于脾胃确有至理),胆囊所藏之汁亦因之湮瘀而蓄极妄行,不注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中而周身发黄。是以仲景治内伤黄胆之方,均是胆脾兼顾。试观《金匮》黄胆门,其小柴胡汤显为治少阳胆经之方无论矣。他如治谷疸之茵陈蒿汤,治酒疸之栀子黄柏汤,一主以茵陈,一主以栀子,非注重清肝胆之热,俾肝胆消其炎肿而胆汁得由正路以入于小肠乎?至于硝石矾石方,为治女劳疸之的方,实可为治内伤黄胆之总方。其方硝石(俗名火硝亦名焰硝)矾石等分为散,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约重一钱),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色,大便正黑色是也。特是方中矾石,释者皆以白矾当之,不无遗议。考《神农本草经》矾石一名羽涅,《尔雅》又名涅石。徐氏说文释涅字,谓黑土在水中,当系染黑之色。矾石既名为涅石,亦当为染黑色所需之物,岂非今之皂矾乎?是知皂矾、白矾,古人皆名为矾石。而愚临症体验以来,知以治黄胆,白矾之功效,诚不如皂矾。

盖黄胆之证,中法谓由脾中蕴蓄湿热,西法谓由胆汁溢于血中。皂矾退热燥湿之力,不让白矾,故能去脾中湿热。而其色绿且青(亦名绿矾又名青矾),能兼入胆经,借其酸收之味,以敛胆汁之妄行。且此物化学家原可用硫酸水化铁而成。是知矿中所产之皂矾,亦必多含铁质。尤可借金铁之余气,以镇肝胆之本也。硝石性寒,能解脏腑之实热,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热。且其性善消,遇火即燃,又多含养气。人身之血,得养气则赤。又借硝石之消力,以消融血中之渣滓,则血之因胆汁而色变者,不难复于正矣。矧此证大便难者甚多,得硝石以软坚开结,湿热可从大便而解。而其咸寒之性,善清水腑之热,即兼能使湿热自小便解也。至用大麦粥送服者,取其补助脾胃之土以胜湿,而其甘平之性,兼能缓硝矾之猛峻,犹白虎汤中之用粳米也。

按:原方矾石下注有烧字,盖以矾石酸味太烈,制为枯矾则稍和缓。而愚实验以来,知径用生者,其效更速。临证者,相其身体强弱,斟酌适宜可也。

或曰:硝石、朴硝性原相近,仲景他方皆用朴硝,何此方独用硝石?答曰:朴硝味咸,硝石则咸而兼辛,辛者金之味也。就此一方观之,矾石既含有铁质,硝石又具有金味,既善理脾中之湿热,又善制胆汁之妄行,中、西医学之理,皆包括于一方之中,所以为医中之圣也。且朴硝降下之力多,硝石消融之力多(理详砂淋丸下)。胆汁之溢于血中者,布满周身难尽降下,实深赖硝石之善消融也。又朴硝为水之精华结聚,其咸寒之性,似与脾湿者不宜。硝石遇火则燃,兼得水中真阳之气。其味之咸不若朴硝,且兼有辛味。

似能散湿气之郁结,而不致助脾湿也。

特是《金匮》治内伤黄胆,虽各有主方,而愚临证经验以来,知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不但治女劳疸甚效,即用以治各种内伤黄胆,亦皆可随手奏效。惟用其方时,宜随证制宜而善为变通耳。

按:硝石矾石散原方,用硝石、矾石等分为散,每服方寸匕(约重一钱),大麦粥送下。其用大麦粥者,所以调和二石之性,使之与胃相宜也。至愚用此方时,为散药难服,恒用炒熟大麦面,或小麦面亦可,与二石之末等分,和水为丸,如五味子大,每服二钱,随证择药之相宜者,数味煎汤送下(因药中已有麦面为丸,不必再送以大麦粥)。其有实热者,可用茵陈、栀子煎汤送服。有食积者,可用生鸡内金、山楂煎汤送服。大便结者,可用大黄、麻仁煎汤送服。小便闭者,可用滑石、生杭芍煎汤送服。恶心呕吐者,可用赭石、青黛煎汤送服。左脉沉而无力者,可用生黄 、生姜煎汤送服。右脉沉而无力者,可用白术、陈皮煎汤送服。其左右之脉沉迟而弦,且心中觉凉,色黄黯者,附子、干姜皆可加入汤药之中。脉浮有外感者,可先用甘草煎汤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出汗后再用甘草汤送服丸药。又凡服此丸药而嫌其味劣者,皆可于所服汤药中加甘草数钱以调之。

又黄胆之证,西人谓恒有胆石阻塞胆囊之口,若尿道之有淋石也。硝石、矾石并用,则胆石可消。又西人谓小肠中有钩虫亦可令人成黄胆。硝石、矾石并用,则钩虫可除。此所以用此统治内伤黄胆,但变通其送服之汤药,皆可随手奏效也。

至外感黄胆,约皆身有大热。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府,其热旁铄,累及胆脾,或脾中素有积湿,热入于脾与湿合,其湿热蕴而生黄,外透肌肤而成疸;或胆中所寄之相火素炽,热入于胆与火并,其胆管因热肿闭,胆汁旁溢混于血中,亦外现成疸。是以仲景治外感黄胆有三方,皆载于《伤寒论》阳明篇,一为茵陈蒿汤,二为栀子柏皮汤,三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皆胆脾并治也。且统观仲景治内伤、外感黄胆之方,皆以茵陈蒿为首方。诚以茵陈蒿性凉色青,能入肝胆,既善泻肝胆之热,又善达肝胆之郁,为理肝胆最要之品,即为治黄胆最要之品。

至愚生平治外感黄胆,亦即遵用《伤寒论》三方。而于其热甚者,恒于方中加龙胆草数钱。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时,恒加滑石数钱。恐连翘利水之力不足,故加滑石以助之。若其证为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证及三承气汤证,而身黄者,又恒于白虎承气中,加茵陈蒿数钱。其间有但用外感诸方不效者,亦可用外感诸方煎汤,送服硝石矾石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刀狩剑猎

    刀狩剑猎

    故事说的是孤儿万俟持(后取名:林天涯)与养母林媛环刚走出森林便失散了,林天涯为寻娘亲而被卷入江湖和两国的纷争之中,其间他遇到了很多的武林高手和知道了很多武林中的秘密,却不知自己时时都在危险之中。因为自己的忠厚与侠肝义胆又陷入了爱情的纠纷与苦恼。当他寻到娘亲时另一个秘密又必须他再去奔波-他的身世之迷…此时爱情、友情、真情让他难以抉择。他该何去何从?
  • 守护有你的星空

    守护有你的星空

    那块星星怀表守护我们两个人的约定,可能你早已忘记,可那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当年你只是有一点点的腹黑,可为什么现在你已经从腹黑进化为超级恶魔大腹黑了啊~?我可是跟你有婚约啊!可开学就给了我一个天大的下马威?你还是我认识的他吗?宝宝好想哭~呜呜呜~~(本文内容丰富,不会太虐待滴!)
  • 谁家玉笛暗飞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一路走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唯有此情,长长久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霸宠小青梅

    总裁霸宠小青梅

    在十一岁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小竹马,二十一岁了,遵守约定来到落晨集团,开始了与小竹马的爱情之旅..............
  •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十种曲还魂记

    六十种曲还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裘

    狼裘

    虚淸方丈望了一眼天空,穆子林茂密的竹林将院落围成一个方形,朔日,天空漆黑一片看不见任何光亮。“是时候了。”虚淸方丈沙哑的声音被风中搅动的竹叶淹没。“嗷呜——”一声哀戚的狼嚎在裘山四周回绕,余音不断。然而,狼嚎声落,小狼裘也随即瘫软,沿着屋瓦滚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天狼食月,是为星煞。穆寨主,还是劝穆姑娘离那厮远些吧。”虚淸方丈说完,蹒跚着进了裘山老母的灵堂。穆泓听到这话,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虚淸方丈。
  • 风吹走的那几年

    风吹走的那几年

    风儿轻,却不停。过往种种虽还历历在目,却都随着阵阵风儿渐渐远扬。秋岚暮雪的过往,甜蜜也好,痛苦也罢,正随着他的记忆慢慢地展开......
  • 释仙

    释仙

    神仙?妖怪?人?!说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非但自己说不清楚,三十三天外的老大们也整不明白,好吧,哥还是亲自给自己一个解释吧......
  • 羽神劫

    羽神劫

    一万五千年前,她亲手杀了他至爱之人,血洗了他的家园,为了躲避追杀,遁入了轮回一万五千年后,她再次来到他身边,扬起白嫩的小脸,天真无邪的笑着,眼眸亮晶晶的,好似残垣上的繁星“阿袭,又遇到你了呢。”她嗓音甜甜的,纯洁无暇。“是啊,等你好久。”这时的她,并不知道,这句话,是在一万五千年前就为她准备好了的。九十九根炎龙刃,还有那剖心噬骨的痛。他扬起手中的剑,无情刺去。眼前一片血色,仿佛重现了那年的浩劫。他心痛,却不是因为触景生情……羲和园依旧纯粹的蓝着,她终于永远属于这个地方了。片片蓝花,封印了她的躯体,也封印了她的爱,熟不知,浩劫的真相,也随着她的死,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