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0800000109

第109章 附 录

归太仆赞【有序】

王世贞撰故太仆寺丞直文仪制敕归震川先生,讳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也。生而美风仪,性渊沉,于书无所不读,而尤邃经术,长于制科之业。自其为诸生,则已有名,及门之屦恒满。而先生方以久次膺贡,寻举应天乡试第二人。故相张文毅公治时主试,得先主文而奇之,大以国士相许。然至公车,辄报罢。

行年六十而始登第。又不得馆选,出令湖之长兴,踰三载,仅迁判顺德俯。高新郑,其座主也,以大相秉铨,怜先生屈,拔为太仆丞。寻以太仆入司制敕,气稍发舒。而浙之台使复苛摘之,先生方属疾,郁郁不乐,遂卒。

先生于古文词,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其晚达而终不得意,尤为识者所惜云。

赞曰: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剪缀帖括,藻粉铺张。江左以还,极于陈、梁。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

震川先生小传【见列朝诗集】

钱谦益撰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熙甫宿学大儒,久困郡邑,得为文学官,给事馆阁,欲以其间观中秘未见书,益肆力于著作。而遽以病卒,年六十有六。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二老举子,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颊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曰:「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翰编分试礼闱,学士为具言熙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熙甫果得隽。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为补书之于此。

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

万历乙亥,熙甫先生葬于昆山东南门之内。其子子骏,求予志其墓,而未暇为也。后或数岁一见,或一岁数见,必以为请。继以涕泣,不懈益勤。嗟乎,子骏岂虑千百世之后,无复知熙甫者乎!夫千百世之后必有知熙甫者,然必以熙甫之书,而不以予之志否也。既深悲其意,乃为序而铭之。

归氏之先,出于高阳。重黎之后,封于韩墟,是为胡子。国绝于夏、商之际,武王克商,复为子国。其后散居吴、越者为归氏。自汉以后无闻焉。唐天宝中,有崇敬者,多识典礼,议辟雝之制,及天子谒先圣,当东面,如武王受丹书师尚父者也。封余姚郡公,谥曰宣。宣公之子登,封长洲县男。登子融,封晋陵郡公,谥曰宪。其后五世,皆以进士为大官。至十四世,曰罕仁,宋咸享间为湖州判官。子道隆,居太仓之项脊泾。其孙德甫,为河南廉访使。廉访之孙度,当洪武初,避难于夜郎、邛、笮之间,几死,数有神人护之。归而复居昆山之外隍。叉二世,为承事郎璇。璇生城武令凤,凤生绅,绅生正,皆县学生。正赠文林郎长兴知县,配周氏,赠孺人。先生之考妣也。

先生在孕时,家数见祯瑞,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故名先生有光。熙甫,其字也。熙甫眉目秀朗,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无童子之好。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大家」上应有「七」字,见孙岱归震川先生年谦「嘉靖四年」下引墓志。又钱谦益震川先生小传谓:「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之文,及濂、洛、关、闽之说。邑有吴纯甫先生,见熙甫所为文,大惊,以为当世士无及此者。繇是名动四方。以选贡入南太学。岁庚子,茶陵张文毅公考士,得其文,谓为贾、董再生,将置第一,而疑太学多他省人,更置第二,然自喜得一国土。其后八上春官,不第。盖天下方相率为浮游泛滥之词,靡靡同风,而熙甫深探古人之微言奥旨,发为义理之文,洸洋自恣,小儒不能识也。

于是读书谈道于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熙甫不时出,或从其子质问所疑。岁乙丑,四明余文敏公当分试礼闱,予为言熙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后余公得其文,示同事,无不叹服。既见熙甫姓名,相贺得人。主试者新郑高公,喜而言曰:「此茶陵张公所取以冠南国者,今得之,有以谢天下士矣。」廷试,入三甲,选为湖州长兴县令。

长兴在湖山间,多盗而好讼。熙甫平生之论,谓为天子牧养小民,宜求所疾痛,不当过自严重,赫赫若神,令闾阎之意不得自通。故听讼时,引儿童妇女与吴语,务得其情,事有可解者,立解之,不数数具狱。出死囚数十人,旁县盗发而无故株连者,为洗涤复百人。有重囚,母死当葬,熙甫纵之归,治葬事毕,还就狱。有劝之逸去者,囚不忍相负也。然宿贼四五十家,窟宅联络,依山岙中,数名捕之,不能得。熙甫率吏士掩之,贼蠭起格鬬,矢石满前,熙甫目不为瞬,竟服其辜。大户鱼肉小民者,按问无所纵舍。尝梦两人头飞来啮臂,若有所诉。明日,有提两人头,自言奴通其妾,辄渐以闻。熙甫令罢去,潜踪迹之,实欲纳奴妾耳,遂论如法。

先生自以负海内之望,明习古今成败,即令召公、毕公为方岳,必且参与谋议,不令北面受事而已。故尝直行其意。县有勾军之令,每阙一人,自国初赤籍所注,一户或数百人,及邻保里甲,人人诣县对簿。熙甫不忍骚动百家,尝寝其事,大吏弗善也。又长兴多田之家,往往花分细户,而贫户顾充里甲。熙甫心知不可,乃取大户所分子户为里甲,因以充粮长。小民安居自如,而豪宗多怨之。有蜚语闻,将中以考功法。公卿大臣多知熙甫者,得通判顺德。具疏乞致仕,辇下诸公不为上。

熙甫至顺德,为土室蓬户,读书其中,不类居官者。庚午入贺,太仆寺留熙甫纂修寺志。以熙甫判顺德,所掌者马政也。会新郑高公、内江赵公,皆平生爱慕先生,时相次入政府,遂引先生为南京太仆寺寺丞。而惟扬【惟 疑皆为「维」。】李公,复留先生掌制敕,修世庙实录。盖先生晚而登第,谓当在天子左右,备顾问,而栖栖郡县,重致人言,意壹郁不自得。已而列于文学侍从之间,旦夕且致大用,又阁中藏书,多世所未见,方欲遍观以尽作者之变;亡何,不起矣。天下士闻者,莫不悲之。

先生于书无所不通,然其大指,必取衷六经。而好太史公书,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至于高文大册,铺张帝王之略,表章圣贤之道,若河图、大训,陈于玉几,和弓垂矢,并列珪璋黼黻之间,郑、卫之音,蛮夷之舞,自无所容。呜呼!可谓大雅不羣者矣。然先生不独以文章名世,而其操行高洁,多人所难及者,余益为之叹慕云。

先生生于正德元年,卒于隆庆五年,享年六十有六。元配魏氏,继配王氏,皆从先生之兆。再继费氏,别葬。有子六人,详具于状。铭曰:

秦、汉以来,作者百家。譬诸草木,大小毕华。或春以荣,或秋以葩。时则为之,匪前是夸。先生之文,六经为质。非似其貌,神理斯述。微言永叹,皆谐吕律。匪笾匪簋,烝肴有飶。造次之间,周旋必儒。大雅未亡,请观其书。

书先太仆全集后

先太仆府君文集,凡三刻矣。始,府君之门人王子敬为令闽之建宁,刻于闽中。文既不多,流传亦少。先伯祖某刻于昆山,其人不知文而自用,擅自去取,止刻三百五十余篇,又妄加删改;府君见梦于梓人,梓人以为言,乃止。故今书、序二体中,往往有与藏本异者。其后,宗人道传又刻于虞山,篇数与昆山本相埒,文则昆山本所无者百有余篇,然颇多错误。诸刻既未备,又非善本,先君子常恫于怀,取所藏原本,考较是正。又虑有缺遗,命庄假馆虞山,从先师钱牧斋宗伯借藏本,录其所无者,合得八百余首,箧而藏之。语庄兄弟曰:「汝曾祖文章,可继唐、宋八家,顾不尽流传于世。吾欲以诸刻本与未刻者,合而锓之,今穷老无力,他日汝辈事也。」庄谨志之,不敢忘。

今先君捐馆,两昆殉难二十余年,室家破散,孤穷困培。开箧披先世著述,辄呜咽不能读。念至,则涕汗交流,不可以为人。尝谋之虞山族叔比部君裔兴,比部慨然任其事,因以府君全集质之牧斋先生。先生先是已序府君之文,载初学集中,至是更加排缵,选定四十卷,自尺牍古今诗之外,计五百九十六篇,重作一序,并定凡例。庄于是考较加详。比部已梓三十余篇,会病卒。

嗟乎!韩退之文起八代之衰,一时宗仰之者半,非笑之者半;后二百余年,得欧阳永叔而始大显。府君之文,一时虽压于异趋而盛名者,至于今未及百年,而世无不推崇之,此于欧、曾。方走昔贤,不为不幸矣。然韩公之文,世未尝无之。但五代之乱不尚文,宋初又尚杨、刘之习,故不知贵重耳。未有世皆知尊仰,而文反不流传,如府君者也。亡友南昌王于一尝语庄曰:「吾在江西,欲观君家太仆文,遍求不可得。」前年,黄州顾赤方亦言:「楚中士大夫多知震川先生之名,而无繇见其文集。」江、楚去吴中仅二千余里,已不能流传到彼,则远者可知矣。

同类推荐
  • 烈皇小识

    烈皇小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赌棋山庄词话

    赌棋山庄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等不到的白首与共

    等不到的白首与共

    第一次遇见他对她说:“别怕,交给我”。”再次遇见,他还是那句话,可她却是阶下囚。他将她救出火海,她将整颗心交给他,换来的是痴心错付。将一切迷雾揭开,她发现,她一直错的彻头彻尾。而他的心却在庶姐身上,她心冷离去,当一切回归原点,他又重新将一切打破,只是两个人已不如往昔……
  •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抚天骄

    凤抚天骄

    建宗十七年,中原终于结束百年的战乱,天下初定。中原大地被瓜分为三大国,南方是锦绣富饶的大鄞、北方是兵力雄厚的大秦,西方是地势广袤的大漠。建宗廿一年,大鄞长公主胤莱在面对父皇被害之后,性情与之前判若两人,自取封号晦主,远嫁大秦和亲。一夜间她的命运会如何,大秦等待她的是死亡还是爱情?谁说女子不可称帝,看她如何绝处逢生。
  • 溺宠狐妃:爱妃,求扑倒

    溺宠狐妃:爱妃,求扑倒

    本以为榜上了主人,一辈子就不愁吃不愁穿的了,可事实却是每日被强行扑倒吃的渣都不剩,某日,“爱妃你看我身娇体软易扑倒,求扑倒”“......”她忍“小狐狸,你不喜欢我了吗?”“......”继续忍“小狐狸你......”“等下!皇上大人你确定是你被我扑倒么?”某狐黑着脸说道。“不想让你太累我就受累一下了。”某人腹黑道。某狐直接黑脸走了,谁告诉她那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皇去哪了?为什么在她这里完全是腹黑和无良呢,强行扑倒不说,竟然还找各种理由,咳,虽然有时候她会经不起诱惑。
  • 回到秦朝当鬼雄

    回到秦朝当鬼雄

    ‘秦陵古墓风云变,大漠孤烟长河远。何必和我多鼓噪,我本前世楚狂人!’-莫方天。历史就像一辆战车,铁血与战斗才是主题,实力与热血才是男儿本色,特种兵二连的莫魂,进入秦陵,从此,一片新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 黎明歌者

    黎明歌者

    在广袤无际的阡陌大陆上,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战争从那时打响,英雄的信念和少年的无畏在这里交织成一曲又一曲震撼人心的乐章。阡陌纵横间,命运有歧路,当时代的巨轮开始转动,世间的激流将会裹着所有人的命运悍然前行,不论你是孤独的少年,或是平凡的苦民。
  • 名门夺婚

    名门夺婚

    他是她这辈子最大噩梦,他见证了她上大学就极力想要抹清的黑历史,他冷眼看过她被校园暴力,甚至当初欺负她欺负的最凶的就是他的女人。再相遇,她当他的面与他的侄儿恩爱悱恻,他以最强势霸道的姿态断了她的恋情斩了她的桃花,在她最落寞无助的时候闯入她的生活将她占为己有。她狼狈的倒在床,看着已经被拖下神坛上的他笑靥如花:“原来你也有求而不得的女人,我很好奇她……是谁?”“你。”他看着她,目光如炬。她从来都不知道那个高高在上如神祗的男人早在她以侄媳的身份叫他小叔时已妒忌成狂……【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属性高冷,实则忠犬,表里不一又闷/骚的大总裁长路漫漫追妻史,宠文,可能微虐男主。】
  • 爷贵神速

    爷贵神速

    怀揣着一个少年梦准备到大城市里闯荡的陈小七,怎么想也没有想到,被那个东西砸中之后,他的人生轨道会偏离那么远,简直偏了八万十千里啊!不过也好,此后他见识到的,就是常人想都想不到的了,像什么变异人、半兽人、僵尸、妖兽、鬼神、忍者、人魔、吸血鬼……
  • 红楼之黛玉重生记

    红楼之黛玉重生记

    林黛玉重生了。林弟弟穿越的。四爷至今未娶为哪般?林黛玉还是那个林黛玉,没穿越没夺舍,没愤世嫉俗没脑残。前尘已逝,只停留现在,守护家人,拒绝二表哥。只愿一生静好。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