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5400000013

第13章

阳本受气于胸中。故膻中为气之海。上通于肺而为呼吸。位处心胸之间。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

所以叉手自冒覆其心胸。而心下觉惕惕然悸动也。凡病之实者。皆不可按。按之则或满或痛而不欲也。故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又云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此以误汗亡阳。心胸真气空虚而悸动。故欲得按也。因此条是误汗所致。故以桂枝甘草和卫扶阳。

补中益气。但此方性味和平。力量浅鲜。如参芍之补敛。恐不可少。仲景立方。谅不止此。或有脱落。未可知也。若方氏以心血为重。置阳虚而弗论。尚论讥之。不亦宜乎。

桂枝甘草汤方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义具注中不另立论)未持脉时。病患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此论误汗阳虚之耳聋。以辨不必邪在少阳。然后耳聋也。夫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故素问热论篇云。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也。若夫汗后阳虚。皆以发汗过多。卫阳散亡之故。非邪在少阳也。以服桂枝而如水流漓。已为痛戒。

如麻黄汤者。其可重用乎。所以古人用药治病。中病即已。五常政大论所谓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

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然以卫气散亡而能令人耳聋者。何也。耳者。肾之窍也。阴阳应象论云。

在脏为肾。在窍为耳。卫气者。乃胃中谷气下降。为肾中真阳之所蒸腾。发越而布于皮肤。以捍卫风寒者也。

营卫皆属太阳而为表。真阳藏于少阴两肾之中而为里。故一脏一腑。相为表里而成一合也。误汗亡阳。则肾家之真阳败泄。所以肾窍之两耳无闻。犹老年肾惫阳衰。亦两耳无闻。其义一也。仲景虽不立治。然欲治之。

亦不外乎汗多亡阳之法也。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发汗病不解者。发汗过多而阳气虚损。故生外寒。仍如未解之状也。恶寒而曰反者。不当恶而恶也。本以发热恶寒而汗之。得汗则邪气当解而不恶寒矣。今病不解而反恶寒者。非风寒在表而恶寒。乃误汗亡阳。卫气丧失。阳虚不能卫外而恶寒也。或曰。既云发汗病不解。安知非表邪未尽乎。曰。若伤寒汗出不解。则当仍有头痛发热。脉浮紧之辨矣。而仲景非唯不言发热。且毫不更用解表。而毅然断之曰虚故也。

即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则知所谓虚者。阳气也。与上文虚字无异。其脉必微弱。或虚大虚数而见汗出但恶寒之证。如附子泻心证。及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类。故曰虚故也。而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芍药酸收。敛汗液而固营阴。附子辛热。补真阳而强卫气。甘草扶植中州。调和营卫。所谓温经复阳之治也。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上二句。是承上文语。所以起下文者也。言前条云发汗后恶寒者。以汗后阳虚故也。若发汗之后。不恶寒而反恶热者。非虚证也。乃汗后太阳已罢。邪转阳明。为胃实之证。当和其胃气则愈矣。然既汗之后。阳气已虚。不宜大下。故当与调胃承气汤。即阳明篇所谓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是也。

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发汗之后。卫外之阳气已疏。胃中之真阳已损。若津液竭而渴欲饮水。当如太阳上编中风发汗后。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可也。若饮水过多。则胃虚不运。水冷难消。必至停蓄不渗。水寒侵肺。呼吸不利。故肺胀胸满。气逆而喘急也。

若以冷水灌濯。则营卫先已空疏。使寒邪入腠。水气侵肤。肺本主乎皮毛。故内通于脏而亦为喘也。肺热而喘者。故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以汗后水寒而喘。则去麻黄加葶苈之小青龙汤。或可酌用也。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既发其汗。则表邪当解。若又下之。里邪亦当解矣。乃仍不解而烦躁者。此非郁热不解。大青龙之烦躁也。盖因汗之太过。亡其卫外之阳。下之太甚。又损其胃脘之阳。致无阳而阴独故也。烦躁者。阴盛迫阳。虚阳搅扰则作烦。阴邪纵肆则发躁。补虚复阳。乃其治也。故以茯苓四逆汤主之。然大青龙之烦躁。因热邪不得发越所致。乃实邪也。故用汗泄凉解之剂。茯苓四逆之烦躁。因阴盛阳虚所致。乃虚邪也。故当用收复温补之药。尚论引入青龙项中。

良有以也。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茯苓虚无淡渗而降下。导无形之火以入坎水之源。故以为君。人参补汗下之虚。而益胃中之津液。干姜辛热。

守中而暖胃。附子温经。直达下焦。导龙火以归源也。

伤寒证治第二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此论误下之后。证有表里缓急之分。治有先后虚实之当急也。下之。误下之也。续。连续也。言因误下之虚。

遂续得下利不止也。清谷。清水完谷也。误下而胃虚里寒。致完谷不化也。前后两身疼痛。义各不同。一以阴寒在里而痛。一以寒邪在表而痛也。上截所谓身疼痛者。因误下阳虚。阴寒在里。无阳气以嘘培柔养。故身疼痛。

与上编人参新加汤同义。虽有误汗误下之不同。而阳虚则无不同也。后身疼痛者。指伤寒之表症而言也。后。谓下后。

非救里之后也。寒气伤营。营血滞涩。不快于流行而痛也。清便自调。谓小便清而自调。邪未入里之征也。急救者。唯恐不及之词也。言寒伤营之证。设医以药误下之。致胃阳败损。里气虚寒。胃不杀谷。津液不守。所以随得下利清谷不止也。

犹身疼痛者。无阳气以温养筋骸。流通气血之故也。既无表证。但见里寒。故当急救其里也。若误下之后。

但身疼痛。小便清而自调者。知其寒邪但在于表。犹未入里。乃伤寒首条之恶寒体痛。及次条身疼腰痛。

骨节疼痛。恶风无汗之身疼痛也。当急救其表。若不急救其表。则外邪必乘误下之虚。陷入于里而为变逆之证。故云急也。然则救里维何。宜以四逆汤温里复阳可也。若救表。则当以桂枝汗解之。然桂枝汤之不可用于伤寒也。前上编第十二条。已有明禁矣。而此条反用之。岂仲景二三其说耶。不知仲景所禁。但禁脉浮数而发热汗不出者。乃未治之伤寒也。此条已属伤寒误下。胃阳已虚。阴邪已盛。卫气已虚。不宜复用麻黄汤发汗。更亡其阳矣。故以桂枝之辛温。宣通其阳气。而微解其表。则温散两全而无害矣。此又定法中之活法。未可执一论也。

辨误 此节是两股文。当作两截解。伤寒医下之句。是一条之总冒。言假若下之后。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而身疼痛者。其里寒已甚。阳气将危。且全无表证。故急当救里。是以无阳之里证为急也。此三句。

是上半截义。又言如下后但有身疼痛之表证。而清便自调者。是并无里证可知。故急当救里。里既无邪。

当以表邪为重。此三句。是下半截义。故下文又以两方分隶两义之下而总结之。辞义井井。爽然可见。

不意成氏以来。各注家俱作一义解。皆云救里之后。得清便自调。然后与桂枝汤救表。若果如此论。则下截之者字与急字。皆不须用矣。岂温经救里之后。身尚疼痛。直待清便自调。里气已和。然后救表。

尚可云急乎。如厥阴条中。下利腹胀。身体疼痛。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方为次第分明。允为一义。此条乃里证急则救里。无里证则救表。因证施治之活法。故有两者字及两急字以分之。岂可混讲。只因后身疼痛之后字上。脱一下字。稍觉模糊。遂成千古之惑。奈注者不辨语气。不清脉理。泛然下笔。

致失作者之意。窃为前辈惜之也。况伤寒用桂枝之禁。前中风条内。凡诸注家。皆能申仲景之意而 言之。才至伤寒例中之桂枝汤。岂遂忘之。而竟置之弗论耶。此正所谓随文顺释而已。又何裨于后学哉。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五六日。虽为邪当入里之候。然有邪尚在表而未解者极多。总以表证既去而无里证者。为邪气已解。

表证初罢而随见里证者。为外邪入里未可以日数拘也。今五六日而身热不去。是表证尚未除也。大下之后。

若表邪尽陷。则身不热而为痞结。及协热下利等变证矣。今乃身热不去。是邪气半留于表也。心中结痛。

是邪气半入于里也。表里皆有邪。是以谓之未欲解也。然邪入犹浅。初入于上焦心胸之间耳。若用表里两解之法。则邪未入胃。岂宜攻里。无若就近取之。则以高者越之之法为便。故以栀子豉汤吐之。则内邪随涌而上出。外邪又因吐得汗而解矣。

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本草不言其能吐。而仲景独用之以吐胸邪。故张子和三法中亦有之。盖因其味苦性寒。而其味懊恼。

故能令人吐。然亦大概以鸡羽探之耳。淡豉本主伤寒寒热。瘴气恶毒时疾热病。李时珍云。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 。

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其合栀子而能吐膈间之邪者。盖取其能升能散能吐耳。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已发汗之后。下之而致烦热郁闷。胸中窒塞者。因汗不彻而邪未解也。然既汗之后。邪气已减。有限之余邪。陷入胸中。故不至结痛而但觉窒碍耳。邪在胸中最宜上越。故亦以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伤寒表证未除而误下之。下后外邪陷入。在膈则烦。在胃则满。既烦且满。所以躁扰不宁。卧起皆不安也。

邪气虽入。未成痞结。阴阳应象论云。高者因而越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所以用栀子之苦寒。涌越其心胸之虚邪。浓朴枳实之苦辛。以泄其胀满之浊气。故以栀子浓朴汤主之。然汗随吐发。故不须更解其表也。

栀子浓朴汤方栀子(十四枚擘) 浓朴(四两姜炙) 枳实(四枚去瓤)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伤寒表邪未解。医不知而以峻厉丸药大下之。宜乎陷入而为痞结矣。而身热不去是邪未全陷。尚有留于表者。微觉烦闷。乃下后之虚邪陷膈。将结未结之征也。大下之后。既不可复发其表。又不可再攻其里。

邪之犹在胸膈也。速宜以栀子干姜汤涌之。则烦闷之胸邪。得上越而出。身热之表邪。亦因吐而汗解矣。

立方之义。盖以身热微烦。用栀子之苦寒。以涌胸中之邪。误下伤胃。取干姜之辛热。以守胃中之阳。则温中散邪之法尽之矣。

栀子干姜汤方栀子(十四枚擘) 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既汗吐下。则正气皆虚。邪犹未尽。虽不比实热之邪。陷入而为结为痞。然虚邪内入。亦足以作虚烦而令人不得安眠也。若邪重而剧者。必至烦热扰乱。令人神志昏愦。反复颠倒。心中若有所懊恨不平者然。

此皆虚邪在膈之所致也。涌而越之。则无形之邪。随吐而散矣。故以栀子豉汤主之。若如上文证而少气者。

因汗吐下后胸中之阳气已虚。膻中之呼吸不足。中气大虚。再涌则恐伤胃气。故加甘草以补中和胃。庶无损于元气也。若加干呕者。是汗吐下后。胃中阳气已伤。中焦虚冷。胃气不和。气上逆而干呕也。故加生姜之辛温。以宣达胃中之阳。和暖中州之气。则虽更用吐法。亦无伤于胃阳。而气自和平矣。此皆因时制宜之法也。

栀子甘草豉汤方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栀子苦寒。用之盖所以吐胸中之烦热者也。若病患平昔大便微溏者。则中气本自虚寒。用之恐寒凉损胃。反致大肠滑泄。故不可与服。倘必欲涌邪。则戴人吐法中。有甘温之药可酌选也。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同类推荐
  • 子午流注说难

    子午流注说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滇略

    滇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律要后集

    律要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庐杂识

    冷庐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万世之宰

    万世之宰

    这世间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热血,乃至不羁,狂傲而又偏执。为执念,踏刀山,闯火海。为女人,斩诸强,甘堕魔。为兄弟,星辰破,山河碎。少年觉醒,魔戟怒斩,所向披靡,威震八方!长啸:“昔日欺我少年穷,今日不死不罢休!”
  • 网游之刀尖起舞

    网游之刀尖起舞

    有一种感情,叫做袍泽。有一个称呼,叫做兄弟!一起见证一代贼皇—‘隐刀’从平凡到王者的传奇之路(PS:本书主角非穿越,非重生,进入游戏时也不是高端玩家,刚开始没有一出场就各种无敌的情节!盗贼零起步,慢热风!)
  • 那年烟花别样红

    那年烟花别样红

    我总想象不出我现在的生活,竟会过得像一团乱麻,乱得没人在意,乱得不想梳理!点燃一支香烟,看着谈蓝色的烟雾寥寥腾空,幻化成梦幻的形状,燃烧着自己的美丽。然后变成一缕青烟,越飘越远,越来越淡,最后消失殆尽,无迹可寻!吸上一口,吐出来却是土色的丑陋,夹杂着恶心的气味!随着淡蓝色烟雾,渐行渐远!于是我沉沦了,沉沦在那淡蓝色的孤独中,却在土色的诱惑下越陷越深。随着这缕缕青烟逐渐消亡!无奈却又只能放纵。回忆就像隔夜的红酒,苦涩中带着丝丝甜味,让人欲罢不能。那些飞扬跋扈的青春,那山盟海誓的誓言,如今看来不过是一个玩笑。当时却是那么刻骨铭心!只记得那年的烟花别样红!1!!
  • 我的漫画师女友

    我的漫画师女友

    一边是不辞而别抛弃自己的负心汉宫铭炫,一边是尽情压榨自己的大金主沈云挚,屌丝画手夏木木表示,如果可以,她选择狗带!沈云挚却不容她考虑,直接抛给她一份私人助理的工作,薪水天价。夏木木连忙抱大腿,顺便发挥所长设计各种老板同款赚钱,忙得不亦乐乎。当有一天老板在办公室发现大家都用自己的肖像马克杯时,夏木木知道自己药丸……被迫当苦力,夏木木免费为百云集团设计一套卡通形象,谁料一炮走红,自己竟然从此成为知名画手,拿奖拿到手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沧海非水巫山非云

    沧海非水巫山非云

    故事从一只蝴蝶开始,一如庄生晓梦,了却了心头,暗淡了落红。一个节奏总是慢半拍而孩子气的男孩遇到一个沁暖人心而略带调皮的女生,一个从高中嬉笑怒骂到大学乱七八糟,一个略显俗套却源于生活的故事,没有富家子弟,没有吹牛放屁,只是记录下那些年我们一起疯过、笑过、爱过、恨过、浮夸过、放弃过的青葱岁月,以及我们曾执著过的青涩情愫!
  • 溺宠绝色杀手

    溺宠绝色杀手

    她,是一名杀手,却也是一名绝色美女。她被迫自杀,一朝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了另一个世界里。她竟然穿越到了自己的后世身上,穿到了一个和她长相一模一样的人身上。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 凤栖彼岸君不知

    凤栖彼岸君不知

    我等着你,等到你都不知道,我还等着!在出生时,对她来说的一句戏言,那个沾一身月华般倾世的男子抱她入怀说:“为后”。少年时,薰衣草花海中的一幕,成了他一生的梦魇。她风华倾城,曾一舞惊鸿倾天下。她扯上了不该有的牵绊。他说:“那带血妖艳的曼珠沙华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他说:“那空灵黑暗的罂粟让你一生都戒不掉。”他说:你会有一段感情让你刻骨铭心。三句预言,埋葬了她一生。……其实,她那一舞,是舞给你看的。吾唯愿自剜双目,从不见这倾城色。一次次出手,一次次试探,伤你伤的深,而我也累了。原来,我伤你之后,依旧没有结局,等的太久,等的这一生。原来,已有万年那般长了,原来,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 苍穹惊云

    苍穹惊云

    万族林立,天才倍出,浩劫再起,卷袭天地。问苍茫大地,诸圣争霸,万古争雄,谁主沉浮?一个小家族少年,怎样凭借个人怒力,在浩劫与万古争雄中崛起,搅起苍穹惊云。
  • 中华武帝

    中华武帝

    在这一片无穷更大的世界里,世间万物,万众生灵。修炼,是为何?为的无非就是,逆天命、掌生死、得长生!几千年前,一代强者剑帝突破斗神,统一南方大陆,武破虚空而去。之后,佛教古佛阿弥陀佛,统一了西方大陆,再破虚空,宣扬佛法!青年强者辰羽统一北方大陆,手刃虚空,却留下一滴不解的泪,消失在凤舞大陆上。而后,大陆乱世渐起……本书境界:后天六阶、先天境界、先天圆满、荧惑境界、辰星境界,镇星境界、岁星境界、金曜斗仙、太阴斗神,太初斗神十个大境界!ps:嘿……朋友,既然来了,那就先加个收藏吧,没有收藏的话,那就点击一下吧,然后去读读看,假如合您胃口的话,那给张推荐票呗!假如都不合您的心意,厄……那就当我没说吧…………!!!
  •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