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5400000011

第11章

但察其所见之证。有恶寒无汗等证。则仍是寒伤营也。然脉既浮数。则郁热之邪犹在表。经云。可汗而已也。

故曰可发汗。宜麻黄汤。

辨误 寒邪在表则脉浮。已发热者则脉数。此其常也。因上文有阴阳俱紧之脉法。然寒邪在表。亦可浮紧。

恐人拘泥。故又申此二条。以明伤寒脉浮及浮数者。亦可用麻黄汤。但以有汗无汗别之可也。注家俱因仲景有脉数急者为欲传句。遂谓乘其欲散而拓出之。散其数而不令其至于传。后人因之又巧为之说曰。乘其势正欲传。

用麻黄击其半渡。而驱之使出。以理推之。恐不必作如是解。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者。即内经热论所谓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之义也。因太阳主表。总统营卫。故先受邪也。然寒伤营之证。其脉阴阳俱紧。或见浮紧之脉。若一日之后。脉安静恬退。则邪轻而自解。不至传入他经矣。倘见证颇觉欲吐。则伤寒呕逆之证。犹未除也。况吐则邪入胃。乃内入之机。若口燥而烦热。脉数急者。为邪气已郁为热。

其气正盛。势未欲解。故为传经之候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二三日。热论所谓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也。然未必太阳之邪必先传阳明。而后传少阳也。或入阳明。或入少阳。未可定也。若以常法论之。则二日当传阳明。三日当传少阳。若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是邪气止在一经。故为不传也。

伤寒证治第二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浮紧。寒伤营之脉也。发热无汗。寒伤营之证也。自衄。鼻血自出。言失治而至于自衄也。伤寒之脉证既具。自当发其汗矣。盖汗为营血之所化。阳气郁蒸。而使阴液外泄。则营分之寒邪。随汗外泄而解矣。身既无汗。营邪不得外泄。郁热伤营。迫血妄行。从鼻窍而出。热邪亦得随血外泄而愈也。血犹汗也。汗即血也。血与汗皆能泄营分之邪。故自衄者愈。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此重言以申明上文之义。言上文所谓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而自衄者。盖失之于先。以不发其汗。热郁营血之中。因而致衄耳。若见其脉浮紧。即知其寒邪在表。当即以麻黄汤汗之。则邪随汗泄。不至郁热伤营。逼血上行。致伤阴分矣。故当先以麻黄汤主之。则不至于衄也。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此又承上文言。虽服药而未得尽除。并详其致衄之渐。又推原其所以然之故也。言邪在太阳。脉浮紧而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早发其汗。至八九日之久而不解。犹未陷入于里。而表证仍在者。此等仍当发其汗。若服解表药已。而病微除者。非药力轻薄。不足以汗去其邪。即汗不彻而邪不得尽除也。邪之所除既微。则留邪甚盛。郁而不泄。所以发烦眩冒而目瞑也。其邪气之剧者。必至郁热伤营。阴受煎迫。血热上行。从鼻窍而衄矣。衄则热邪上越。乃得解也。原其所以然者。以寒邪在太阳之表。阳分郁热之邪气太重故也。阳邪既重。则从前发汗时。当以麻黄汤主之。邪可尽除。不至发烦目瞑。直待衄血而后解矣。

辨误 条辨以风为阳邪。寒为阴邪。泥为定法。故以浮紧身疼无汗属伤寒。以阳气重句属中风。又以发烦为风壅。

目瞑为寒郁。谓衄后风邪已解。而寒性沉滞。须以麻黄汤发之。尚论遂因之以立说。亦谓此乃风多寒少之证。阳气重者。风属阳而入卫。为寒所持。虽得衄解。仍主麻黄汤。以发其未尽之沉滞。两家俱以此三条入太阳下编。以为风寒并感之证。误矣。岂知风寒之本性。虽有阴阳之分。而其中人也。无论中风伤寒。在阳经则为阳邪。入阴经则为阴邪。此条虽属寒邪。已郁而为热。又在阳经。故曰阳气。非指中风之阳邪为阳气也。如果是风寒并感。则当用桂枝麻黄各半等汤。及大青龙汤矣。何故独以麻黄汤主之耶。若云衄后风邪已去。不必桂枝解肌。所以独用麻黄。则去道远矣。仲景本云表证仍在。当发其汗。又以服药不能尽除。以致发烦目瞑。至衄血乃解。又恐后人未达其旨。而又原其所以然之故。以阳邪太重。轻剂无益。当以麻黄汤汗泄其邪。则不至邪郁不伸。发烦目瞑而衄矣。非谓衄后可更用麻黄汤也。若衄后可用。则禁汗例中。恶得有衄家不可发汗之戒乎。且前条已有自衄者愈。并不主之以麻黄汤。

次条有不发汗因致衄者。方云以麻黄汤主之。义自明矣。何庸二三其说耶。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而见结代之脉。则知其真气已虚。经血枯涩矣。气虚则流行失度。血涩则脉道不利。故脉见结代也。五脏生成篇云。脉之合。心也。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也。心为藏神主血之脏。因气血虚衰。心神摇动。气馁而惕惕然悸动也。此为阴阳并虚。法当气血兼补。故以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麦冬(半升) 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 麻仁(半斤) 大枣(十二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阿胶烊化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又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甘草生能泻心下之痞。熟能补中气之虚。故以为君。生姜以宣通其郁滞。桂枝以畅达其卫阳。入大枣而为去芍药之桂枝汤。可解邪气之留结。麦冬生津润燥。

麻仁油滑润泽。生地黄养血滋阴。通血脉而益肾气。阿胶补血走阴。乃济水之伏流所成。济为十二经水中之阴水。

犹人身之血脉也。故用之以导血脉。所以寇氏本草云。麦冬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也。

人参补元气之虚。同麦冬又为生脉散之半。更以清酒为使。令其宣通百脉。流行血气。则经络自然流贯矣。药虽平和。观其斤量之重。升量之多。分两之法。虽有古今之异。然较之他方。已不同矣。今人以一钱二钱及几分作剂。日饮一服。而欲求其即效。庸可得乎。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此一节。所以申上文结代之义。而析言其状也。缓者脉来四至。而软弱宽缓也。乃紧脉转索绞急之对称。非若迟脉之三至及三至半也。结者邪结也。脉来停止暂歇之名。犹绳之有结也。凡物之贯于绳上者。遇结必碍。

虽流走之甚者。亦必少有逗留。乃得过也。此因气虚血涩。邪气间隔于经脉之间耳。虚衰则气力短浅。间隔则经络阻碍。故不得快于流行而止歇也。动而中止者。非辨脉法中阴阳相搏之动也。谓缓脉正动之时。忽然中止。若有所遏而不得动也。更来小数者。言止后更勉强作小数。小数者。郁而复伸之象也。小数之中。有脉还而反动者。

名曰结阴。何以谓之结阴。辨脉法云。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

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以此观之。则此条乃脉缓中止。为阴盛之结。故谓之结阴也。代。替代也。气血虚惫。真气衰微。力不支给。如欲求代也。动而中止句。与结脉同。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前因中止之后。更来小数。随即有还者反动。故可言自还。此则止而未即复动。若有不复再动之状。故谓之不能自还。又略久复动。

故曰因而复动。内经虽有数动一代者。为病在阳之脉。而此则从缓脉中来。为阴盛之脉。故谓之代阴也。成氏谓结代之脉。一为邪气留结。一为真气虚衰。即脉要精微论所谓代则气衰者是也。上文虽云脉结代者。皆以炙甘草汤主之。然结为病脉。代为危候。故又有得此脉者必难治句。以申明其义。盖脉者。阴阳气血之所会。随呼吸而至者也。故灵枢五十营篇云。一呼脉再至。气行三寸。一吸脉再至。气行三寸。一呼一吸为一息。脉四至而气行六寸。积十息而气行六尺。积至一百三十五息。脉行八丈一尺。漏下一刻。日行十分六厘。积至二百七十息。脉行一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而一周于身。漏下二刻。日行二十分零。至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一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而脉度终矣。根结篇云。五十营者。

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至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始终。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经义如此。故曰得此脉者。必难治。

伤寒证治第二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浮紧。伤寒之脉也。法当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宜以麻黄汤汗解之为是。假若按其脉而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夫尺主下焦。迟则为寒。尺中迟。是以知下焦命门真阳不足。不能蒸谷气而为营为卫也。盖汗者营中之血液也。

为热气所蒸。由营达卫而为汗。若不量其虚实而妄发之。则亡阳损卫。固不待言。然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

营卫皆出于三焦。三焦皆根于命门。命门涵藏于两肾。尺迟则知肾中之真元不足。三焦之气弱矣。此以寒气伤营。汗由营出。以尺中脉迟。则知肾脏真元衰少。营气不足。血少之故。未可以汗夺血。所以尤不可发汗也。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

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数。法当汗出而愈者。即前第四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之例也。身重之证。论中所见不一。有风湿风温风寒火逆。及阴阳易。三阳合病之不同。此所谓身重者。因邪未入里。误下而胃中阳气虚损也。凡阳气盛则身轻。阴气盛则身重。故童子纯阳未杂。而轻儇跳跃。老人阴盛阳衰。而肢体龙钟。是其验也。所以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不能反侧也。误下阳虚。与误汗阳虚无异。此条心悸。与发汗过多。叉手冒心之心下悸。

同一里虚之所致也。但误汗则先亡其卫外之阳。而后及于里。此因误下而竟虚其里。所以误汗尚有桂枝甘草汤和卫之治。此条脉浮而数。法当汗出。尚有表邪。故无补里之法。直待其津液自和。而后汗出愈也。须。待也。

言脉浮数而发热恶寒之邪在表。若不汗解而误下之。邪气虽未陷入而为痞结之变。但身重心悸者。则知阳气已虚。

不可更发其汗。当待其自汗出。乃可解也。其所以然者。浮数之脉。因误下之后。尺中之脉见微弱耳。盖尺中者。

肾脉也。肾为藏精之府。津液之主也。然津液之流贯周行也。皆命门真阳之气。蒸腾升降。故能随营卫而营运滋灌。

若见尺中脉微。是里虚而津液衰少。阳虚而气不蒸腾。即上文尺中迟之变文也。故不可发汗。当待其下后所损之真阳渐复。气液蒸腾。营卫流行。则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矣。上条不立治法。亦此义也。

辨误 前辈注释。见原文中有尺中脉微四字。又见津液自和一语。便泥定下多亡阴之说。但以为阴虚而津液少。

故不可发汗。不知津液之来。皆生于蒸腾之阳气。苟非邪火燔灼。焉得枯涸。所谓火蒸水而为气。气凝聚而为水。阴阳相须。水火升降。然后气液周流。故谓之阴无阳不生也。岂但亡其阴。而阳气独无损乎。观尺中脉迟脉微二语。明系阳虚之变现。所以桂枝二越婢一汤之条内。明言脉微弱者。此无阳也。讵可独责之里阴素虚乎。大抵微迟之脉。

汗下皆不宜。六经原文中彰彰可考也。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干燥。上焦无津液也。上焦之津液。即下焦升腾之气也。下焦之气液不腾。则咽喉干燥矣。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热论篇云。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也。邪在少阴。故气液不得上腾。即上文尺中微迟之类变也。故曰不可发汗。后人以为津液素亏。发汗则竭阳明之津液。误矣。皆由成氏以咽门为胃之系故也。如此而反指前人以少阴立说者为谬。揆之于理。岂其然乎。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便血。

淋之为病。有膏淋石淋血淋肉淋等之分。虽有寒热虚实之异。然皆为肾虚之所致。盖肾主二阴之窍。与膀胱相为表里而为一合者也。肾为脏而膀胱为腑。脏为主而腑为使。然肾为三焦之原。三焦为命门之用。若肾脏之真阳不充。则三焦之气化失常矣。是以下焦之真气衰弱。则气不流利而为涩为痛。膀胱之气化混淆。则水不厘清而为浊为粘矣。而况淋之为病。从精隧而出者乎。肺为人身之天气。水液由肺气而下行。忽凝结而为膏为石。犹之雨化为雹。总为气化之乖违。冲脉为血之海。其脉起于胞中。谬随气液而渗入膀胱。恰如泾流入渭。悉属阴阳之错乱。

又非至真要大论之所谓水液混浊。皆属于热之赤白浊可比也。且命门之真阳。为卫气之根本。皮毛之卫气。

乃真阳之外发。发汗则外亡卫气。内丧真阳矣。若伤寒家既有淋证。则知肾气已虚。真阳亏损。又岂可故发其汗乎。倘不知禁忌而误发其汗。则必至于元阳败泄。真气大虚。阳不能固其阴。气不能摄其血。致动少阴之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庶女祸妃

    重生之庶女祸妃

    前生,为了他,她学隐忍,练计策,为他谋天下,苦熬多年终为后,然而却不幸遭到狠毒嫡姐的迫害,亲生骨肉也被诛杀。她不甘,发誓要他们不得好死。一朝醒来,她浴火重生,从此惩恶奴,斗嫡母,踩嫡姐,前世负她之人,她一个都不想放过……
  • 零分偶像

    零分偶像

    当练习生是我的梦想,在他心中零分打底的我。想不到也有那样的一天是那么完美那么灿烂那么美丽
  • 一念凌天

    一念凌天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是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还是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 凶灵诡录

    凶灵诡录

    十八岁那年,他本是最年轻的伏灵师,却因违背师训引咎隐退。三年后,因为一起离奇诡异的事件,他重返江湖。移魂换身的妖灵、嗜血如命的僵尸、残害生灵的游魂层出不穷,还牵引出一个隐藏在背后的惊天阴谋。伏灵之路惊险丛生,惊心动魄,且看伏灵高手杜小漾如何与众凶灵一决高下。
  • 从女孩到女人

    从女孩到女人

    调酒师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叫dark,是个南方人,有着清秀的面庞和不羁的笑容,笑容里满是无所谓,让女人不敢依靠。樱子却无畏,她本就是不再爱的女人。她是一个不停行走的女人,从女孩到女人,她一直在路上,就为了等一个男人义无反顾的对她说:“我要带你走。”
  • 世界守护者培训基地

    世界守护者培训基地

    “新来的,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不是打怪升级,然后成为世界守护者,苦逼的当打工仔吗?”“哼哼,这你就不懂了,我跟你说,权利、美女、力量,有着空间作为背景的我们,这些都能轻而易举的获得,但是最开心的,还是可以经历丰富多彩的冒险人生啊!”“就像你偷窥魔法女神,然后被变成了只黑白色的兔子被一只纯种京巴追了三条街吗?”“那是意外好吗?!谁知道随机传送会到神界的浴缸里!魔法女神这种老碧池,洒家不屑偷窥.....关键是费伦的人丑的天怒人怨,谁要偷窥啊!”“你不否认其他部分吗......”“......吃我一记‘一忘即空!’”......
  • 《完美修罗》

    《完美修罗》

    不是天才,却胜似天才。任你天赋过人,惊才艳艳,也不敌我逆天复制。季辰一出,谁敢自称修罗!
  • 璁珑记

    璁珑记

    身为武林名门世家宗子,现任家长独子,尹峻因生来经脉缺陷,无法修炼内力,在家族中地位处境暧昧,受到同辈中武功最为出众者尹岳轻视嘲笑,后者欲取代其宗子地位,并在同辈中颇受支持。尹峻于机缘巧合下在家族藏武阁获无名武诀,好奇携出偷练,功法初见其效之际,家族内乱,父死母散,被迫流落江湖。江湖飘泊中巧遇各种机缘,武功大成,爱情初至,之后挟仇复返家族,在族内同盟者帮助之下,夺取家长之位。时武林风波迭起,家族面临重重危机,尹峻整合家族实力,全力对抗风波,情形渐转之际,孰料身世之谜被揭出,引起族内轩然大波。尹峻内心迷茫痛苦,再次离开家族,流落江湖,又遭遇奇变,功废失忆。后揭露身世真相,恢复武功,再次夺回家长之位
  • 巅峰时代之崛起

    巅峰时代之崛起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不仅有帅到掉渣的魔法师,还有沉默不语却格外强大的的剑修,更有高大勇猛的人马族。诸天三千大道,亿万小道。这个世界一个异能者纵横,修炼者主宰,无数族群谁与争锋。一位少年正通往人生巅峰。
  • 如若爱有来生

    如若爱有来生

    “小瑾。”忽然,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身后。“是你啊。”淡淡的笑了笑,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这样,本以为再见到他时会恨得牙痒痒,可现在竟然会冲他笑,唉。“你也来看嘉琪啊。”说着,乔梓皓走上前来恭敬的把手中的一束蓝色妖姬放在墓碑前,“最近怎么样?”“老样子。”无谓的耸耸肩,我转过身笑呵呵的问,“宝宝呢?叫什么名字呀?”“嘉兴。”提到孩子,乔梓皓温柔的说完侧过头看了一眼墓碑上笑颜如花的嘉琪的照片,“嘉琪的老家就是‘嘉兴’。”“看不出来,你……”抿了抿嘴唇,我看着嘉琪的照片眯起眼睛,“你……还喜欢嘉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