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1000000070

第70章 疮疡门(2)

作痛不止 疮疡作痛。当审邪之所在。证之所因。如寒热而痛。邪在表也。人参败毒散。便秘而痛。邪在里也。清热消毒汤加白蜜。肿 而痛。血凝滞也。活命饮。作脓而痛者。托里消毒散。排脓胀而痛者针之。脓溃而痛者补之。气虚而痛。四君子加归、 。血虚而痛。四物汤加参、。大抵形伤痛。气伤肿。不知此数者。徒以乳香、没药为止痛之方。则非所以为法矣。仍审五脏相胜相兼之证而治之。后仿此。

作呕不止 丹溪云。肿疡时呕。当作毒瓦斯攻心治之。溃疡时呕。当作阴虚补之。此论其常耳。

如肿赤 痛而呕者。热毒甚也。活命饮。作脓而呕者。血气虚也。六君子加归、 。便秘而呕者。

热在脏也。清热消毒汤去生地、金银花加槟榔、木香。寒药服多而呕者。胃气伤也。六君子加桔梗、柴胡。有肝气乘脾而呕者。有胃虚停痰而呕者。有郁结伤脾而呕者。皆由脾胃虚弱。毒瓦斯蓄聚。治宜调补中气。则正气复而邪气去矣。

出血不止 疮口出血。有因五脏相胜。阴阳不调。而血不止者。有因六淫七情之气不平。而血妄行者。若因肝火内动。四物加山栀、丹皮。肝经血虚。六味丸。心虚不能统血。四物加参、术、丹皮。酸枣仁。

脾虚不能统血。四君子加山栀、丹皮。脾虚郁滞。归脾汤。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

十全大补汤。肾气不足而肝火内动。六味丸、栀子清肝散加五味。大凡失血过多而见烦热发渴等证。勿论其脉。不问其证。急用独参汤以补其气。经云。血生于气。苟非参、 、归、术甘温之药。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多不治。

肌肉不生 肌肉乃脾胃所生。收敛皆气血所主。二者相济以成者也。若肌肉不生而色赤。血热也。四物加山栀、丹皮。晡热内热。血虚也。四君子加归、地、丹皮。脓水清稀。气血虚也。

十全大补汤。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烦热作渴。起居如常者。胃热也。竹叶黄 汤。

烦热作渴。小便频数者。肾虚也。六味丸。肉腐而不溃者。乌金膏。若肉溃而不敛者。六君子汤。

外用珍珠散敷之。臭秽脉洪大而作渴。乃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此为难治。大凡疮疡久而不愈者。

皆元气不足。或因邪气凝滞于患处。苟能调补脾胃。则元气自足。元气既足。则邪气自消。死肉自溃。新肉自生。而疮自敛矣。若不保其本。而概敷生肌之剂。是反助其邪。后更溃烂耳。

发热不止 疮疡发热。初患乃毒瓦斯所 。已成乃内 作脓。已溃乃血气亏损。不可概行败毒。

以伤元气。盖未成者。当分邪之在表在里。将成者。当分邪之可攻可补。已成者。当分脓之作与未作。脓已成者。当分脓之浅深高漫。脓已溃者。当分痛之止与不止。若作痛而发热者。活命饮。

作脓而发热者。托里消毒散。脓出而发热者。八珍加黄 。午前发热者。阳气虚也。补中益气汤。

发热作渴。小便频数者。肾气虚弱也。加减八味丸。脓血多而热者。阳无所附也。十全大补汤。

日将晡而热者。气血虚也。八珍汤。若无寐而热者。内补黄 汤。烦躁者。血脱也。当归补血汤。自汗而热者。

胃气虚也。四君子汤。恶寒发热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加黄 、当归。亦有五脏相胜。夹食夹寒。六淫七情所致者。不能备述。临证详之。

大便不通 疮疡大便不通。初起则审所致之因。所见之证。而内联疏外表之法。已溃则分气血虚实传变之证。而用托里滋补之法。不可泛用苦寒疏导之剂。恐复伤真气。则肿者不能消散成脓。溃者不能生肌收敛。故丹溪云。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溃疡内外皆虚。宜托里补接为主。治者审之。

小便不通 疮疡小便不通。其因不一。当分经络虚实而药之。若溃而恶寒发热。气血虚也。

八珍汤。手足并冷。阳气虚寒也。四君子加炮姜、升麻。手足不冷。乃脾气虚弱也。四君子加升、柴、半夏。寒热往来。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大便了而不了。脾气虚而下陷也。补中益气汤。

切不可轻用疏导之剂。复伤元气。致肿者不能复起发腐溃。溃者不能生肌收敛。须临证制宜而治。庶无误矣。

作渴不止 疮疡作渴。当分经络所属。及血气虚实而治。若 痛发热。便利调和者。邪在表也。清热消毒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邪在里也。凉膈散。 痛炽盛。邪在经络也。活命饮。

右关脉洪数有力。胃火消烁津液也。竹叶石膏汤。右关脉数无力。胃虚津液短少也。补中益气汤。

饮食失度。胃气内伤而亡津液者。参苓白术散。脓血出多而气血虚弱者。八珍汤加五味。禀肾不足而津液短少者。加减八味丸。余当临证制宜。

自汗不止 疮疡溃后多汗。卫虚元气外泄。大非所宜。其禀质肥盛者。湿热外泄。犹无大患。

若形槁色枯。胸中多气。血液衰少者。乃火热亢极。为害弥甚。故治肥盛之人。溃疡多汗。则宜托里消毒散加减。气虚形盛者。则宜六君子为主。酒客则加麋衔、泽泻之属。形瘦之人。溃疡多汗。则宜保元汤加归、芍。或生料六味加枣仁救其津液。庶免火气内燔。咽燥噎塞。烦扰喘咳之患。大抵溃疡多汗。一切苦寒伤胃。腻滑夺食。

辛热耗气之药。皆当切禁。

下痢不止 痈疽溃久。疮口不收。脓水清稀。而见泄利惊溏。皆为脾气衰弱之候。理中、补中、四柱、六柱、二神、四神。并可选用。如下痢白沫。此脾气下陷。补中益气加姜、桂、吴萸、木香之类。若见脓血下滞。须详血色之鲜晦。鲜者则宜连理汤之姜、连并进以和其中。晦者则宜理中汤稍加桂、附以温其下。赤白兼下如玛瑙色者。亦宜上法。倘数服不应。又当补中益气加辛温之品兼升举其阳。若下痢清血。则加茜根、乌 骨、乌梅、白芍。苟非夏秋湿热下注。则黄连、浓朴、枳壳、槟榔、泽泻等药。皆为戈戟也。

敷寒凉药 疮疡敷药。当分阴阳虚实而用内治之法。不可概敷寒凉之药。若肿痛热渴。脉滑数有力。其证纯阳。宜内服解毒之剂。外敷寒凉之药。则热毒自消。瘀滞自散。若似肿非肿。似痛非痛。似赤非赤。似溃非溃。脉洪数无力者。证属半阴半阳。宜内服助胃托里。兼行解毒。外敷寒凉药中兼辛热药一分。则营逆自从。血郁自散。若微肿微痛。色黯坚硬。肉色如故。久而不溃。脉按之沉细。举指虚浮者。其证属阴。宜内服回阳之剂。外敷辛热之药。则阴毒自解。阳气自复。凡阳气虚寒。不能消散腐溃。或溃而肿不消。口不敛者。必内服温补药。外用生附子掺疮口。则歹肉自去。新肉方生。若阴寒之证而用寒凉之药。则腠理闭塞。气血凝滞。毒瓦斯益深。良肉反死。疮口不敛。恶证蜂起。不可复救矣。盖治病必求其本。假如肿痛热渴。大便秘结者。邪在内也。疏利之。肿 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漫肿微痛而不溃者。血气虚弱也。急补托之。色黯微痛而不溃。或溃而不敛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如是则五脏自和。六腑自调。气血自生。疮毒自解矣。

用刀针法 疮疡用针。当审经络表里之虚实。部分肌肉之浓薄而施之。夫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也。肿硬而坚者。发于肌肉也。肉色不变者。发于骨也。疮未成者。解散以消其毒。已成者。

托里以速其脓。脓已成者。当验其生熟浅深而后针之。以指轻按便痛者。脓浅也。重按方痛者。

脓深也。按之不起者。脓未成也。按之即痛者。脓已成也。若脓初生而即针。则腐溃益深而不能收敛。若疮深而针浅。则内溃不出。外血反伤。若疮浅而针深。则其脓虽出。良肉亦伤。盖疮之证。气血已伤。肌肉已坏。当随决其毒。不可拘泥人神部分。其脓一出。诸证自退。若脓出反痛。

或烦躁呕逆者。皆胃气亏损。急宜托里调补。凡脓已成者。急刺去。以纸捻蘸油 疮内。以膏药贴之。如疮反复未痊。多是浓味七情火动而然。当审所因而调治。亦有脓清不敛。乃胃气虚弱之故。又当兼饮食调补之。若小儿患疮肿。药中加漏芦。令母服之。乳中药过。儿疮自愈。

陈毓仁曰。肿疡初起。顶高根活。色赤发热。 肿疼痛。日渐高肿者顺。已成 肿。皮薄光亮。饮食如常。二便调匀。身温和者顺。已溃脓稠。色鲜不臭。腐肉自脱。 肿易消。身轻者顺。

溃后脓浓稠黄。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食饮渐进者顺。初起顶平根散。色黯漫肿。不热不疼。身体倦怠者逆。已成肿坚色紫。不作脓。不腐溃。口干多烦躁者逆。已溃皮烂肉坚。不腐肿。仍不消。痛仍不减。心烦者逆。溃后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疮口如冻。色败臭秽者死。治法。初起毋论阴阳表里。知痛不知痛。起发不起发。但未成脓者。俱宜灸之。既灸不知痛者。再灸之。 赤发热疼痛。有时脉来浮数。无便秘者。宜药托之。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食就暖者。

邪在表也。宜汗之。肿硬痛深。口干便利。身热脉实者。邪在里也。宜下之。 痛势甚。烦躁饮冷。舌干口燥者。火在上也。宜清之。肿痛坚硬。背如负石。

恶心干呕。邪毒在内。宜解拔之。肿痛日深。内脓不出。瘀肉窒塞疮口者。急开导之。软漫不作脓。不腐溃。及溃后疮口散大。不生肌肉者。阳气虚也。壮脾助胃以温补之。身凉自汗。手足并冷。六脉虚细。便泄阳脱者急温之。迟则不效。西航曰。凡痈肿须观禀质气血调治。惟霉疮结毒。

非专方不应。但验病患身上有块。不时掣痛者。即为霉毒无疑。当与三白丹疏涤之。元气虚寒者。

加味三白丹最妙。虚甚不胜三白丹者。五宝丹亦能疗之。肿处用精猪肉贴之。若更发热头疼。或手足颤振。筋脉缩急者。此复感风寒。触发经中郁毒也。先与万灵丹三服汗之。次用调和血气之剂。俟胃气稍复。然后用三白、五宝治之。有用三白丹后。余毒未尽者。此胃虚不能行其药力也。

仍与调和气血之剂。俟能饮食起居。更与五宝丹。无不愈者。此因银粉劫剂。致成结毒。非仍用水银不能拔去病根也。用精猪肉贴者。猪为水兽。取其通达肾气。而无瘢痕之患。

〔诊〕身重脉缓为湿胜。身热脉大。心躁时热。乍来乍去。当逐热。诸痛眩晕动摇。脉弦。宜祛风。气涩气滞。干燥亡津液。脉涩。须调气补血。寒胜则浮。食不得入。便溺多。恶寒脉紧细。

应于水中补火。凡痈疽初起。 肿赤硬。脉浮数者易涩。洪大急疾者难治。弦紧沉细者危。脓成脉洪滑者易治。虚大涩滞者难治。弦小沉涩者不治。已溃脓水未尽。脉缓滑者易治。数盛弦硬者难治。涩数不调。及虚大者危。脓尽后。脉小弱缓滑者易治。迟涩虚细者难治。反洪盛或弦急者不治。溃久不敛。有歹肉干脓。脉缓滑流利者易治。弦细小弱者难治。反数盛急疾。或虚大涩者不治。

同类推荐
  •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朱子学的

    朱子学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乘四法经

    佛说大乘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查东山先生年谱

    查东山先生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止学

    止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百星灾子

    百星灾子

    遇过水鬼,抓过僵尸,游过阴间,差点嗝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叫李随风。是千年难见的百星灾子,本以为可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但是却走上了一条不该走的路。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枯竭

    枯竭

    因为爱你,所以放弃,哪怕生命,有你哪怕是沙漠中心,大海深处,我就有无限活力
  • 不朽途

    不朽途

    家族遭难,仅剩一对兄妹存活,两人为报血仇踏上修炼之路。
  • 不朽源仙

    不朽源仙

    少年人意外穿越到了源天大陆,这是一个修习源术和阵法的世界,随后发现妹妹也来到了这个世界,少年人该如何带着妹妹回去寻父母,看主角靠爷爷留下的三颗珠子和一本书崛起,纵横大陆,
  • 珠神域

    珠神域

    珠神损落,神女、太一争锋天下。珠神域内,各族高手如同流星一般死伤不计其数。一时间整个珠神域,血海漫天,残垣断壁,神女、太一激战葬神渊,从此消失世间。岁月更迭,时间流逝,千年如指间沙漏,匆匆而过。虽然争斗杀伐不曾停止,但经过千年漫长的休养生息,珠神域一扫往日的颓废,展露出比之以往更加峥嵘的景象。一少年,南凌。一少女,落瑶,因缘而聚,落瑶为了让痴呆的南凌有机会踏上珠修之路,四处收集,打听一些天地间的灵草,奇药,不想再一次争夺的过程中,落瑶被人围攻,珠魂破碎。变成了活死人。等级:凝珠者、珠星、珠月、珠灵、珠灵君、珠王、珠皇、珠圣、珠神。
  • 重生富一代

    重生富一代

    不想平凡,那就伟大!重新回到高考前夕的陈子洛发誓——这一世,他要让他的人生过得无比精彩!富一代只是个开始,那个金字塔顶端的位置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 明史

    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

    他们和她们,本毫无关系。一次的联姻,竟然令她们和他们拉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究竟结局会怎样?求点击,求收藏,求票票!!!( ̄▽ ̄)
  • 诺亚地宫

    诺亚地宫

    一颗小行星在陨石撞击和地月引力撕扯的双重作用下分解了,一部分碎片撞向地球,其中之一就已经远超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灾难波及全球,大量生物在灾难中丧生,99%的生物在之后逐渐灭绝数十名男男女女机缘巧合的躲进一处防空洞,躲过了灾难的第一波冲击,然而……他们中有各行各业、各色人等,甚至有杀人犯、变态狂……本书力在推演普通人在灭顶之灾降临之际所迸发出来的能量,以及团结、互助、友爱……然后权利、欲望、明争暗斗、思想的碰撞、路线斗争、阴谋阳谋……不偏激,尽力深刻剖析这里是浓缩的世界,是人类文明的实兵推演场,是人性对撞的试验台……无玄幻、穿越,无怪力乱神等内容,力求真实、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