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1000000004

第4章 中风门(2)

或语言謇涩。或口眼 斜。或半身不遂。其将发也。外必先显内热之候。或口干舌苦。或大便闭涩。小便短赤。此其验也。河间所谓此证全是将息失宜。水不制火。丹溪所谓湿热相火中痰中气是也。此即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法当清热顺气开痰以治标。次当补养气血以治本。设若误用真中风风燥之剂。则轻者变重。重则必死。故凡内燥生风。

及痰中之证。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

张介宾曰。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八方之所中也。内风者。五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热等证。显然可察也。五风由内而病。则绝无外证。而忽病如风。其由内伤可知也。虽既非外感。而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何也。盖肝主风而藏血。血病则无以养筋。筋病掉眩强直。

诸变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属于风。后世不明此义。不惟类风认为真中。而且以内夺暴厥等证俱认为风。误亦甚矣。夫外感者。邪袭肌表。故多阳实。内伤者。由于七情。故多阴虚。凡脏气受伤。脾病者。病在肢体。或多痰饮。肾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阴。心病者。或在血脉。

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营卫。或在声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血脉。此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然者。惟东垣独得其义。曰。有中风者。卒然昏愦。不省人事。此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故多犯之。岂非阴虚之病乎。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所谓根本者。真阴也。人知阴虚唯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

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乎。今以神离形坏之证。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试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凡旱则多燥。燥则生风。是风木之化从乎燥。

燥则阴虚之候也。故凡治类风者。专宜培补真阴以救根本。则风燥自除矣。然外感者。非曰绝无虚证。气虚则虚也。内伤者。非曰必无实证。有滞则实也。治虚者。当察其在阴在阳而直补之。

治实者。但察其因痰因气而暂开之。此于内伤外感。及虚实攻补之间。是当审其有无微甚而酌其治也。甚至有元气素亏。卒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证。尤与风邪无涉。

设非大剂参、附。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能察其表里。又不能辨其虚实。但以风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阴。风药皆散。散复招风。以内伤作外感。以不足为有余。

是促人之死也。景岳全书曰。凡类中风之多痰者。悉由中虚而然。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而不知实脾堤水。非其治也。余尝闻之俗传云。痰在周身。为病莫测。

凡瘫痪螈 。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若此。痰饮岂非邪类。不去痰邪。病何由愈。余曰。汝知痰之所自乎。凡经络之痰。盖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唯是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此果痰也。果津血也。岂以津血之外。而别有所谓痰者耶。若谓痰在经络。非攻不去。则必并津血而尽去之。庶乎可也。否则安有独攻其痰。而津血自可无动乎。津血复伤。元气愈竭。随去随化。痰必愈甚。此所以治痰者不能尽。而所尽者惟元气也。矧复有本无痰气。而妄指为痰。以误攻之者。又何其昧之甚也。故凡治痰之药。在元气无伤而有壅滞者。乃可暂用分消。岂云无效。若病及元气。而但知治标。则未有日用而不日败者矣。李士材曰。凡中风须辨血脉腑脏。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三者之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加减。中腑。

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通利之。若表里证俱见。先与解表。而后攻里。若外邪已解。内邪已除。而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未能即愈。以六君子加黄 、桂心、归、芍。久久服之。营卫自和。

即古所称大药也。因脾胃虚而四肢不举者。慎不可杂以风药。风热痰盛者。但加姜汁、竹沥。肥人多湿痰。少加制附子行经。病在半表半里。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为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语言。古法用大秦艽汤。然不若十全大补、大建中、人参养荣选用。肾脏虚热生风。天麻丸。大抵治风之法。初得之盒饭顺气。及其久也。即当治血。若先不顺气。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羌、防、天麻辈。吾未见其能治也。然顺气之药则可。破气降气之药则不可。若老人虚人。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营。宜治在经。

当以大药养之。凡治风须分阴阳。阴中者。面色青。或白或黑。痰喘昏乱。眩晕多汗。甚者手足厥冷。阳中者。面色赤。唇焦。牙关紧急。上视强直。

掉眩烦渴。阴中危者多见脱证。宜三生饮倍加人参及竹沥、姜汁灌之。阳中剧者多见闭证。若初中痰涎壅盛。昏愦不省。语言謇涩。螈 不遂。一切痰气闭塞。牛黄清心丸。若暴中神昏不语。

痰塞心包。口角涎流。烦热气急。一切痰热闭遏。清心牛黄丸。寒热互结。痰气壅塞。局方至宝丹。然中气之证。亦多卒倒昏迷。不省人事。不可误用牛黄丸。宜苏合香丸。姜汤调化灌之。抉口不开。不可进药。以细辛、牙皂为末。吹鼻取嚏即苏。无嚏不治。痰涎壅盛者宜吐之。用稀涎散三四钱。温水调灌。不大呕吐。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即苏。或橘红一味。大剂煎汤灌之。即吐。凡中风。或未苏。或已苏。或初病。或久病。忽然吐紫红色者死。卒然中倒。轻者实时苏醒。

重者不省人事。慎不可以滴水入喉。入则其涎永系于心络不去。即成废人。俟稍苏醒。察其有表证。小续命汤加减。痰涎壅盛而脉数有热。省风汤。痰逆呕泄而脉沉厥冷。大省风汤。不效。顽痰愈盛。或转增困重。三生饮。肥人多有中病。以其气盛于外。而歉于内也。元气素弱。或遇劳役嗜欲而卒然厥仆。状类中风。手必撒。口必开。非大剂参、 。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哉。

亦有不仆。而但舌强语涩痰壅。口眼 斜。肢体不遂者。作中风治必殆。六君子汤加天麻、姜汁、竹沥治之。中后体虚有痰。亦用上法。中而口眼 斜。先烧牙皂烟熏之以逐外邪。次烧乳香熏之以顺血脉。若前证多怒。此风动肝气。宜小续命加羚羊角。热渴。去附子加秦艽。恍惚错语。加茯神、远志。不得睡。加熟枣仁。不能言。加竹沥。脉虚无力。去麻黄加茯苓。口眼 斜耳鼻常静。故风息焉。口目常动。故风生焉。风淫则血液衰耗。无以荣筋。故筋脉拘急。口目为僻。

灵枢云。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按左寒右热。则左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

阳气不得宣行故也。又金匮云。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则知经受寒而急。则络必热而缓。即素问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之谓也。凡口之 。灸地仓。目之斜。

灸承泣。苟不效。当灸人中。去气虚风入则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气为风邪所陷。故宜灸。经曰。陷下者灸之。至于用药。宜润燥。则风自息。古法用大秦艽汤。今改用十全大补。尤妥。又曰。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经急。则口目为僻。 急不能卒视。又口眼 斜。须分左右。盖邪盛则急。正虚则缓。左急者。属血中有邪。舒筋三圣散加姜、枣。病久气虚者。去延胡索加人参。

名参归三圣散。易人参者以正虚不胜耗血之品。故借阳生阴长之力。流动经脉。勿疑左半属血。

不当用参以助其气。右急者。属气分受邪。八味顺气散去青皮加羌活。又法。桂枝三两。酒煎浓液。以布渍之。左 搭右。右 搭左。若口眼 斜而一臂不仁者。千金附子散。

口噤不开 千金谓之风懿。经云。足阳明颔颊之脉急。则口噤不能开。肝风乘胃故也。皂荚、乳香、黄 、防风煎汤熏之。然须大作汤液。如蒸如雾。乃得力耳。风邪乘虚。入其筋则挛。

故令口眼 斜。牙关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汤。风寒客于会厌。卒然无音。虚则地黄饮子。痰则涤痰汤。实则凉膈散加犀角、黄连。一法。南星、半夏为末。擦其牙龈。郁金、藜芦搐鼻。

痰涎壅盛 此证宜先吐之以稀涎散。后用星香、二陈、导痰、涤痰之类。盖治痰以顺气为先也。挟虚者。必用参、 、竹沥。挟寒者。加桂、附、姜汁。上盛下虚。痰涎壅盛者。六君子加星、香。送黑锡丹。

语言謇涩 经曰。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是动则病舌本强。又心之别脉。系舌本。

又曰。足少阴之脉。其直者循喉咙。挟舌本。又曰。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千金云。心脾二脏受风邪。舌强不得语者。独活汤。专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曳。肾虚而肾络与胞络内绝。不通于上则喑。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二络不通于下。则痱厥矣。

急宜地黄饮子。庶可挽回一二。如脾土不足。痰涎壅盛而謇涩者。是痰火壅塞上窍。气虚不能上营。则舌机不转。宜六君子加星、香、菖、远、枳实、竹茹。若口眼 斜不能言。遇风寒则四肢拘急。脉浮而紧。此手足阳明经虚风所乘。秦艽升麻汤。若口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属肾气虚弱。名曰痱证也。地黄饮子。卒然晕倒。口眼 斜。口角流涎者。气虚挟痰也。六君子加秦艽、天麻、姜汁、竹沥。血弱舌痿不能言。手足不能举。十全大补汤。风热上壅。痰盛不能言。凉膈散加菖蒲、远志、辰砂。惊痰堵塞。舌本强硬。语言不正。正舌散加薄荷。舌麻语涩不能言。省风汤加沉香。脾缓舌强不能言。半身不遂。解语汤。脉虚无力。加参、苓、白术。心血衰少。惊悸不能言。得之于暴者。祛风定志汤。血衰心失滋养。语言不出。叩之不应。十全大补加菖蒲、远志。痰迷心窍。昏愦口噤不能言。涤痰渴。有热。加芩、连、姜汁、竹沥。舌喑脉洪。口角流涎。

喜笑不休者。导痰加白术、芩、连、竹沥、姜汁。肥人舌根强硬。作湿痰治。瘦人舌根强硬。作心火治。虽病久正虚。不可纯用补药。壅滞经络中之痰火。若饮食如常。但失音不语。俗呼哑风。

小续命去桂、附加菖蒲、直中心经。哑不能言。口开面赤者。必死勿治。

同类推荐
  • 锦江禅灯

    锦江禅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太玄集

    上清太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登夏州城楼

    登夏州城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南风土记

    云南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友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友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是我三生有幸喜欢你

    王俊凯是我三生有幸喜欢你

    他们是欢喜冤家,是青梅竹马,打打闹闹的度过了童年,他曾说:“你只能是我的。”却不知道,自己何时爱上了她,却在她离后才发现。五年后女孩回来了,他是否能对她说“ILOVEYOU”,故事开始了......(故事中王俊凯并非明星。)
  • 衰样年华

    衰样年华

    我的叫丁一一,我的名字就是这么简单。但我的人生比名字还要简单。直到遇见了他,我简单的人生,从此衰运连连。初次遇见他是在酒吧,他拉住喝的神志不清即将摔倒的我,而我却……咬了他一口第二次是在饭馆,他见我如见瘟神,匆匆走掉第三次是在学校,他是老师,我是学生,从此我那黑白两色的人生……全黑了
  • 至尊杀手

    至尊杀手

    杀手,本应无情冷血,但江昊无情只对敌人。他一向认为,热血红心,只应该给识货之人。且看江昊如何装逼踩人,直达人生的巅峰。
  • 欲火凤凰之重生天

    欲火凤凰之重生天

    她本是地球的一个现代女子,过着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什么,她竟然是神界的守护神,因她爱上魔界之子,使神界惨遭劫难。元神回归,忆起从前,看来注定以后的路不平凡。
  • 最强嫡女:霸道女王强逆袭

    最强嫡女:霸道女王强逆袭

    一朝穿越,本想穿越到一个有权有势的女子身上没想到现实如此残酷——一个处处受人欺凌的受气包!在府中她处处被排挤?她就一路过关斩将,谁敢再骑到她头上那就是找虐!指腹为婚的太子过来退婚?她就大方光彩,美男子一把一把地抓!都快及笄还没有学校收她?她就顺便修炼一下,让那些有眼无珠的人们看看什么叫天才!“娘子,你可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为夫要生气了!”“去去去,谁跟你娘子了,本姑娘还有很多美男没解决呢!”“上有圣旨,下有夫妻之实,连孩子都有了,娘子你说是不是呢?”“妈妈,你要找男宠不要爸爸了吗?”“是啊,你妈妈要去找男人,爸爸好伤心!”她扶额叹息:“难道自己的花样生活就到此为止了吗?”
  • tfboys之两情相悦

    tfboys之两情相悦

    这是三位女主与男主tfboys擦出的浪漫火花,经过重重考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天地终结

    天地终结

    你的细胞修炼到什么程度了,什么,都能脱离身体存活了,竟然还有意识了,难道说,掉下来的那一块肉是你的分身,丫的,利用天地间的能量,太神了吧
  • 那夜的玫瑰

    那夜的玫瑰

    八年前的秘密,八年前的回忆,八年前的仇恨。在八年后都该了结了!那个苦苦守护的少年,在那夜的玫瑰下,会发生什么?
  • 帝王溺宠:重生不为妃

    帝王溺宠:重生不为妃

    她是几万年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在一座古塔里遭遇神秘空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带着两世为人的记忆,她发现皇妃这种事,千百年来都是一件杀人不眨眼的坑爹货,上一世她死于非命,不仅失去了帝宠,更为此葬送了皇儿与自己的性命,还好,这一世她定要改变结局,就算皇帝再温柔又如何,她是不会再上当的!
  • 如果我爱上了那朵花

    如果我爱上了那朵花

    暗恋的男生用自己的生命向神许愿,换来逝去女主的新生,而他的灵魂也跟女主纠缠在一起,这是欢快的高中生活,有笑有泪,有人渣有好人,有人活着也有人死去,一起wow,一起生活,但愿是喜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