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400000003

第3章 一明望色之法(2)

问病论(附律一条)

喻昌曰∶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古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诚以得其欢心。则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庶可详求本末,而治无误也。如尝贵后贱,病名脱营。尝富后贫,病名失精。以及形志苦乐,病同法异;饮食起居,失时过节;忧愁恐惧,荡志离魂;所喜所恶,气味偏殊;所宜所忌,禀性迥异;不问何以相体裁方耶?所以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便者,问其居处动静阴阳寒热性情之宜。如问其为病热,则便于用寒;问其为病寒,则便于用热之类,所谓顺而施之也。人多偏执己见,逆之则拂其意,顺之则加其病,莫如之何。然苟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至于受病情形,百端难尽。如初病口大渴,久病口中和,若不问而概以常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未病素脾约,才病忽便利,若不问而计日以施治,宁不伤人乎,如未病先有锢疾,已病重添新患,若不问而概守成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疑难证,着意对问,不得其情,他事间言,反呈真面。若不细问,而急遽妄投,宁不伤人乎?病形篇谓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今之称为工者,问非所问。谀佞其间,病者欣然乐从。及病增更医,亦复如是。乃至 徨医药,偶遇明者,仍复不投。此宜委曲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更可怪者,无知戚友探问,忘其愚陋,强逞明能,言虚道实,指火称痰,抑孰知其无责而易言耶?坐令根据傍迎合,酿成末流,无所底止,良足悼矣。吾徒其明以律己,诚以动人,共砥狂澜乎。

【律一条】凡治病,不问病患所便,不得其情,草草诊过,用药无据,多所伤残,医之过也。

切脉论(附律一条)

喻昌曰∶脉者,开天辟地,生人之总司有常,而不间断者也。是故天有三垣九道,而七政并行于其间,若运璇玑者,天之脉也。地有九州四海,而经脉会通于其间,若施八索者,地之脉也。人有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而营卫充灌于其间,若环转者,人之脉也。上古圣神,首重切脉,虽精微要渺,莫不显传。然以其精微要渺也,后人转摹转失,竟成不传之绝学。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如学射者先学不瞬,自为深造,庶乎得心应手,通于神明。夫岂一蹴可几,然必下指部位分明,尽破纷纭,坦然由之无疑,乃有豁然贯通之日。否则童而习之,白首不得。徒以三指一按,虚应故事,可鄙孰甚。且如心与小肠同诊,肺与大肠同诊,有识者咸共非之。只以指授无人,未免姑仍其陋。毋亦谓心之脉络小肠,小肠之脉络心;肺之脉络大肠,大肠之脉络肺,较他府之不相络者,此为近之耶。不知此可以论病机,如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之类,不可以定部位也。部位之分,当求详于《素问》。而参合于《灵枢》。部位一定,胸中茅塞顿开,指下精微毕透,何快如之。《素问》谓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又谓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胃,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后人谁不读之?只以六腑茫无所属,不如叔和之《脉经》显明,是以有晋至今,几千年江河不返也。不知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二语己尽其义,何自昔相传之误耶?参之《灵枢》面部所主,五脏六腑,兼统无遗,更何疑哉?黄帝授雷公察色之诀,谓庭者首面也;(庭者,颜也、额也、天庭也、位最高,色见于此者,上应首面之疾)。阙上者咽喉也;(阙在眉心,眉心之上,其位亦高,故应咽喉。)阙中者肺也;(眉心中部之最高者,故应肺。)下极者心也;(山根也。两目之间,心居肺之下,故下极应心。)直下者肝也;(下极之下为鼻柱,即年寿也。肝在心之下,故直下应肝。)肝左者胆也;(胆附子肝之短叶,故肝左应胆,在年寿左右)下者脾也;(年寿之下准头,是为面王,亦曰明堂。准头属土,居面之中央,故以应脾。)方上者胃也;(准头两旁,迎香之上,鼻隧是也。脾与胃为表里,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应胃。)中央者大肠也;(面肉之中央,迎香之外,颧骨之下,大肠之应也。)挟大肠者肾也;(挟大肠者颊之上也,四藏皆一,惟肾有两。

四藏居腹,惟肾附脊。故四藏次于中央,而肾独应于两颊。)当肾者脐也;(肾与脐对,故当肾之下应脐。)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鼻准也,小肠为府,应挟两颧,故面王之上,两颧之内,小肠之应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为膀胱子处之应。)观面色五脏六腑之应,迎香外,颧骨下,为大肠之应。面王以上,为小肠之应。面王以下,为膀胱子户之应。合之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推论其位置,一一可得指明之矣。左尺为天一所生之水,水生肝木,木生君火,君火生右尺相火,相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五脏定位原不殊,但小肠当候之于右尺,以火从火也。大肠当候之于左尺,以金从水也。三焦属火,亦候于右肾。膀胱属水,亦候于左肾。一尺而水火两分,一藏而四府兼属,乃天然不易之至道。盖胸中属阳,腹中属阴,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所传渣滓水液浊气皆阴,惟腹中可以位置。非若胃为水谷之海,清气在上;胆为决断之官,静藏于肝,可得位之于中焦也。至于上焦,重重膈膜,遮蔽清虚之宇,莲花之藏,惟心肺得以居之,而诸府不预焉。所谓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者是也。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心主血,肺主气,共营卫于周身,非父母而何?然心君无为而治,肺为相搏,华盖而复于心上,以布胸中之气,而变理其阴阳。膻中为臣,使包裹而络于心下,以寄喉舌之司,而宣布其政令,是心包为包裹心君之膜,而非府矣。第心火寂然不动,动而传之心包,即合相火。设君火不动,不过为相火之虚位而已,三焦之火,传入心包,即为相火。设三焦之火不上,亦不过为相火之虚位而已。《素问》谓手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灵枢》谓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下鬲历络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合心主,正见心包相火,与手少阳相火为表里,故历络于上下而两相输应也。心君太宁,则相火安然不动,而膻中喜乐出焉。心君扰乱,则相火翕然从之,而百度改其常焉。心包所主二火之出入。关系之重如此,是以亦得分手经之一,而可称为府耳。夫岂六腑之外,更添一府哉?至若大肠小肠,浊阴之最者,乃与心肺同列,混地狱于天堂。安乎?不安乎?岂有浊气上干,三焦交乱,尚可称为平人乎?敢着之为法,一洗从前之陋。

【律一条】凡诊脉,不求明师传授,徒遵往法,图一弋获,以病试手,医之过也。

合色脉论(附律一条)

喻昌曰∶合色脉之法,圣神所首重,治病之权舆也。色者目之所见,脉者手之所持,而合之于非目非手之间,总以灵心为质。《内经》云∶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是则色脉之要,可通神明。直以之下合五行休王,上副四时往来,六合之间,八风良坼,不离常候,咸可推其变化而前知,况人身病机乎?又云∶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是色之变化于精明之间者,合之四时之脉,辨其臧否?早已得生死之征兆,故能常远于死而近于生也。常远于死而近于生,宁不足贵乎?其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是出色脉以参合于视息听声,相时而求病所在之高下中外矣。精矣!微矣!要未可为中人以下者道也,是以有取于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故云∶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又根本枝叶之分矣。然必能参合三者而兼行之,更为本末皆得之上工也。合之维何?五脏之色,在王时见者∶春苍、夏赤、长夏黄、秋白、冬黑。五脏所主外荣之常,白当肺当皮;赤当心当脉;黄当脾当肉;青当肝当筋;黑当肾当骨。五脏之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强则为太过,弱则为不及。四时有胃曰平,胃少曰病,无胃曰死。有胃而反见所胜之脉,甚者今病,微者至其所胜之时而病。合其色脉而互推之,此非显明易遵者乎?仲景亦出方便法门,谓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

假令肝色青而返白,非其时色脉见,皆当病。盖两手太阴经之脉,总称寸口。因其王时而动者,肝王色青,其脉之动当微弦,设反见赤色,反得毛脉,至其所不胜之时而死矣。惟木王之色脉,青而且弦,为得春令之正。此外不但白色毛脉为鬼贼,即见赤黄黑之色,得钩代石之脉,皆当主病,特有轻重之分耳。《内经》言法已详,仲景复以金针度之,学人可不明哉?【律一条】凡治病,不合色脉,参互考验,得此失彼,得偏遗全,只名粗工。临证模糊,未具手眼,医之罪也。

营卫论(附律二条·附答营卫五问)

喻昌曰∶营卫之义,圣神所首重也。《灵枢》谓宗气积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谓其所从出之根柢也。

卫气根于下焦,阴中之微阳,行至中焦,从中焦之有阴有阳者,升于上焦,以独生阳气,是卫气本清阳之气,以其出于下焦之浊阴,故谓浊者为卫也。人身至平旦,阴尽而阳独治,目开则其气上行于头,出于足太阳膀胱经之睛明穴,故卫气昼日外行于足手太阳经。所谓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循太阳之经穴,上出为行次。又谓太阳主外也,卫气剽悍,不随上焦之宗气同行经隧,而自行各经皮肤分肉之间。故卫行脉外,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也。营气根于中焦,阳中之阴,行至上焦,随上焦之宗气,降于下焦,以生阴气。是营气本浊阴之气,以其出于上焦之清阳,故谓清者为营也。营气静专,必随上焦之宗气同行经隧,始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而行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胞络,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而又始于手太阴肺经。故谓太阴主内,营行脉中也。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当其王,即自外而入交于营。营气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当其王,即自内而出交于卫,其往来贯注,并行不悖,无时或息,营中有卫,卫中有营,设分之为二。安所语同条共贯之妙耶!营卫一有偏胜,其患即不可胜言。卫偏胜则身热,热则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齿干烦冤。营偏胜则身寒,寒则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厥。卫偏衰则身寒,营偏衰则身热,虽亦如之,然必有间矣。若夫营卫之气不行,则水浆不入,形体不仁。营卫之气泣除,则精气弛坏,神去而不可复收。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可见调营卫之义,为人身之先务矣,深维其机,觉卫气尤在所先焉。《经》谓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是卫气者,保护营气之金汤也。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是卫气者,出纳病邪之喉舌也。《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乃其扶阳抑阴,无所不至,仙道亦然。噫嘻!鼻气通于天者也,口气通于地者也。人但知以口之气养营,惟知道者,以鼻之气养卫。养营者,不免纵口伤生。养卫者,服天气而通神明。两者之月异而岁不同也,岂顾问哉?附答营卫五问问卫气昼行阳二十五度,岂至夜而伏耶?营气夜行阴二十五度,岂至昼而伏耶?曰∶人身昼夜循环不息,只一气耳。

从阴阳而分言二气,昼为阳则卫气主之;夜为阴则营气主之。卫气夜行于阴,营气昼行于阳,不当其王,则不得而主之耳。譬如日月之行,原无分于昼夜,而其经天之度,则各有分矣。

问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果孰为之分限耶?曰∶此义前论中已明之矣。更推其说,天包地,阳包阴,气包血,自然之理也。营卫同行经脉中,阴自在内为阳之守,阳自在外为阴之护,所谓并行不悖也。兵家安营,将帅自然居中,士卒自然卫外。男女居室,男自正位乎外,女自正位乎内,圣神亦只道其常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奉天承印

    奉天承印

    三百年前,天降天监,从这天起,人间一分为二。朝廷,山野;官家,修家。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西游黄蜂传

    西游黄蜂传

    那一次西游,灵山佛殿多了一尊斗战胜佛,天地之间少了一只自在石猴。这一次,就让我用黄蜂的翅膀,扇起一场掀天揭地的逆乱风暴。其实这是一个逗比的普通人,穿越为西行路上七只蜘蛛精的干儿子——一只小小的黄蜂精,然后纵横于西游世界的故事。随着黄蜂精的不断成长,藏在《西游记》背后的故事一一浮出水面——佛道争锋,巫妖传承,地府秘闻以及这漫天神佛的最终归宿……Ps:本书所涉及的仙、佛、宗教人物及其事迹,仅为故事需要。与现实宗教信仰无关,无意冒犯现实中任何宗教信仰。
  • 仙雨记

    仙雨记

    数千年前,人类在翱翔天际的龙身上发觉,后领悟出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念力。数千年间,这股力量带来了无数的奇迹,但因人心贪婪好斗,最终这股力量却引发了无止境的战争。数千年后,仙域一分为七,战争因契约平息。但魔道组织黑血花为一己私欲,再次挑起战争,一场场阴谋开始在这看似平静的仙域中慢慢崛起。
  • 烧起中医这把火

    烧起中医这把火

    陈保诚,在虔城,时常思考人生的何去何从,以及自身的原因和价值,有一天,他在整理放在柴火间的柜子的时候,发现里面藏着记事本日记本。读起来,像是看别人的生活,但是,的确是自己的以前写的。文字从10岁不到然后到20多岁,都有,跨度很广。读来却让人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
  • 忘奴

    忘奴

    人死之后需走黄泉路,赏彼岸花,渡忘川河,过奈何桥,看三生石,登望乡台,喝孟婆汤,方可进入轮回转世投胎。如若割舍不下前世恩怨情仇,可不过奈何桥不喝孟婆汤,甘愿堕入忘川河千年,饱受孤寒与炼魂之苦,与怨魂毒蛇相伴,千年内不得转入轮回。相传,忘川河内有一忘奴,生于忘川,居于忘川,生生世世不入轮回看尽人世百态。法力通天,阎王也不是其对手。只可惜……至今无人见过其真容。
  • 荒古纪元

    荒古纪元

    张三丰一剑封印十万大山。达摩一语度化妖君于座前。小李飞刀威慑天下成绝巅。独孤求败演万法融于一剑。白马银枪赵子龙,霸王绝刀战神殿。多少豪杰傲日月,星辰照耀万古远。古风携带一枚神奇的种子,重生真武世界,身试神话般的小李飞刀,挑战一剑演万法的独孤九剑,硬撼千丈大的如来神掌,追寻先人的脚步,寻找远古的隐秘……热血高歌,步步登天!
  • 小迷狐

    小迷狐

    一只傲娇小狐仙,魂穿古代。痴迷于一家伙,却迟迟不懂你我心
  • 盛夜长安

    盛夜长安

    天晋山是尘世间最强大的剑修古门,他们是最优秀的大师兄和二师姐。从小到大二十年的青梅竹马奠定他和她之间再也剪不断你羁绊。意外犯错让他们相伴下山,也让他的心中点染上另一个她燃着火的双瞳。尘间烦琐让他和她看到生生死死的义恨情痴,在一次一次波澜暗涌的矛盾中开始揭起埋藏了几百年的举世业火,他见证了她隐藏的连自己都不曾知晓的身世,那个她以为的保护,却将所有人都推入了末法的盛业。她在天地间燃满的火种间承载了尘封起的宿命,可那对天一愿中许下的一世长安,却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知道无终结局,一个,永远的未完待续。
  • 你顾北,我难安

    你顾北,我难安

    我们之间明明靠的这么近却又好似隔了很远,我们明明很相爱却又爱的小心翼翼。她叫南安,南方的心安,可是她的一生自从遇见他顾北之后再也没心安过。六年后归来的恋人顾北,守护四年的医生苏执,还有一个小屁孩傅城辛,她用最干净的勇气爱着顾北,用感激的心对待苏执,用宠溺的语气对待小屁孩。六年前恋人的突然离开究竟隐藏着什么,而恋人六年后的归来是为给她幸福还是为了让她痛苦。两对父母之间的恩怨又和她的身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宠溺她的父母一夜之间换了态度。勇气消耗殆尽的她无力再爱,她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