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8100000024

第24章 学校

学宫,在东安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后为启圣祠。时尚草创,规模未备。二十九年,知县王兆陞修焉。四十二年,知县陈璸建明伦堂于文庙之右,讲学始有其地;仍捐俸三百两构构买杉木,重新文庙。甫兴工,以钦取离任。四十年,王仕俊成之。而启圣祠尚仍旧也,卑隘浅陋,方向又与文庙稍差。至于庙外栅栏、照墙,屡为风雨倾坏。四十七年,知县张宏重修;旋葺、旋圯,终非久远。四十九年,陈璸以四川学道观察台阳,始易栅栏为围墙,礼门、义路悉备。五十四年,超擢湖广偏抚,临行之日,重新启圣祠,正其方向,与庙相称;仍于庙之两旁,建斋舍十四间,为诸生肄业之所。躬亲督率,半阅月而告成。陈之留心文庙,可谓至矣!五十七年七月,霖雨浸淫,飓风大作,两庑围墙几成平地,礼门、义路竟作通衢。五十八年秋,海防同知王礼摄县篆,召工取材,捐俸修筑,牢以砖垣、涂以丹漆。从此庙貌巍然,规模壮丽;瞻拜者仰美富之巨观,潜修者乐作人之雅化,邹鲁之风,不于海滨见之乎?若夫泮池之筑,则知县俞兆岳、教谕郑长济捐俸共成之也。康熙二十四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令各直省、府、州、县悬挂文庙。康熙二十五年,御制「至圣先师孔子、四贤赞」勒石于各直省、府县学宫。

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溯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勳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视东国,谒祀阙里,景仰滋深。敬摛笔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着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余岁,至圣挺生;金声玉振,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绍往圣,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踰,羹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几夙夜,勖哉令图;溯源洙泗,景触唐虞。载历庭除,式观礼器;摛毫仰赞,心刚遐企。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垂世,惟道为宝。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数仞,夫子之堂!孰窥其藩?孰窥其径?道不远人,克念作圣。

四贤赞

颜子

圣道早闻,天资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贰。一善服膺,万德来萃;能化而齐,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曾子

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唯,圣学在兹。明德新民,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纂修统绪,修明训词。

子思子

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存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孝。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孟子

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

康熙二十六年,奉旨设立下马牌于庙门外之左右。自是满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罔有不遵者矣。

朱文公祠,在宁南坊文庙东。康熙五十一年,台厦道陈璸建。

文昌阁,在宁南坊文公祠后。康熙五十四年,台厦道陈璸建,其制仿会城之奎光阁。取材召工,则教谕郑长济与有力焉。

名宦祠,在启圣祠之前,居左。五十四年,台厦道陈璸建。

乡贤祠,在启圣祠之前,居右。五十四年,台厦道陈璸建。

郡学宫(附)

郡之有学宫也,自伪郑氏始也。在宁南坊,南向。国朝开辟以来,仍其旧制。文庙在前、启圣祠在后,两庑大门悉备。大门之外,环以栅栏,屡圯屡修。三十九年,台厦道王之麟始建明伦堂于庙左。堂之后为龙亭库。四十九年,陈璸观察台阳,易栅栏为围墙,浚泮池于围墙之内。建闲厅三间于明伦堂之外,西向,为各官停骖处。建大成坊一座,与闲厅相连,游圣之门,必于是焉。建学舍于明伦堂之后,东西相向,各三间,为教官宅舍;建十八斋于学宫之内,为诸生肄业之所。制云备矣!而照墙蔽塞、泮池窄狭,不足以壮厥观;五十七年,知府王珍跃然起曰:「是则某之责也」!爰是辟照墙为棂星门,移泮池于棂星门之外,而环以墙,形若半月。墙以外,东有龙门,西有云路;墙之左右,辟二小门,虽设常关。五十八年,台厦道梁文煊莅任,谒庙行香,顾谓僚属曰:「此非殿制也。卑陋如是,何以尊先圣而崇盛朝之规模」?因诹吉兴工,弃其旧而重新之;栋梁得大木,砖砾牢永久。殿内用四点金,殿外环以低栏,累砖为之;玲珑丹漆,灿然夺目。出檐角于四隅,上覆以亭,竖其扁曰「大成殿」;制与内地同焉。山明水秀,拱于庙前,真海外之巨观也;至矣!蔑以加矣!诸费梁公实肩之,而规画制度则经历王士勷独任其责。千百年后,瞻殿宇之巍焕,溯兴建之由来,陈始之、梁与王成之,而经历士勷之功,亦不可没也。

按邑志止载一邑之事,郡事不登焉。郡学宫,郡志之宜也,邑志之毋乃多乎?然而事功、治功,书之太常,所以风有位也;三公之有功于圣庙如是,岂可令其久而弗传乎?因详叙其兴废之由,附之邑乘中;俾后之君子有志纂辑者,不患藉手之无自焉矣。

(附)生员额数

取士之有定额也,自明初始也。每学科、岁取进生员,各以百名为率。有廪膳、增广、附学之别:廪膳府学四十人、县学二十人,增广系以后添设,其额数与廪膳均;附学则无定数。国朝顺治四年,取进生员以县之大小,定额数之多寡:大学定四十名、中学定三十名、小学定十二名;先科考,后岁考。十五年,定府学二十名、大县十五名、中县十二名、小县或四名、或五名。十八年,并科、岁合考。康熙九年,复定府学二十名、大县十五名、中县十二名、小县或七名、或八名。十二年,科、岁仍分两试,先岁考、后科考。十八年,又定科、岁试不论大小县,各取进四人。至二十年,科考复定取进生员,各照廉熙九时额数,遂为定例。其廪膳生员:府学定四十名、大县学、中县学定二十名、小县学定十六名;增广各如其数。廉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县。二十五年,台厦道周昌具详督抚两院,题定照内地中县之例,岁、科各取进一十二名;廪膳生员减内地之半,定为十名;增广生员如之。岁贡照内地例,以廪生食饩浅深为先后,每二年贡一人。照陕西延安、广东琼州例,以台厦道兼理学政,附其册于福建学使达部焉。

武生额数:国朝顺治初,武童与文童一并考试,无科考;取进额数无定。武生岁考列优等者,以科举论。康熙九年,诏令直省该督、抚、提、镇就副、参、游熟识骑射者,委一员同学臣考试武童。十四年,罢武职官同考之例。其武童进学,上、中、下县额数悉照文童取进之例,则自康熙十年始也;台湾取进武童,亦如内地中县之额焉。

卧碑文(顺治九年,上命礼部颁行直省各府、州、县刊刻学官,俾知遵守)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宫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蹟,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结交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御制训饬士子文(康熙四十一年,颁行各直省,训饬天下士子)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来士习未端、儒教罕着,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巳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

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源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义,勿杂荒经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文章归于淳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轶。子矜佻达,自昔所讥。苟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泼奸猾,欺孤凌弱,招呼朋类,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幸脱褫朴,滥窃章缝,返之于衷,能无愧乎?况乎乡会科名,乃抡材大典,关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缘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行私。种种弊端,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踰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覆惓惓。兹训言颁至,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磨濯,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增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乃视为具文,玩愒勿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王章具在,朕不能为尔等宽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其敬听之哉!

赞礼生:大学六名、小学四名。康熙二十五年,令直省府、州、县学遴选在学肄业,文行兼优、声音响亮者,补充考试,特准为优等造册报部,不许滥充。

乐舞生:额数八十六名。康熙二十六年,颁行直省府、州、县学遴选青年无过俊秀子弟补充,学乐习舞。每遇春秋丁祭之日,大合乐以祀先圣。免其差徭,优之以礼。遇岁、科考,教官造册报府,送道应试。

奉祀生:凡圣贤嫡裔有愿充者,详给衣顶,造册报部。事在康熙二十五年始也。

社学生:就乡社之中,择其立身正直、学问优长者,教督一乡之子弟,免其差徭。遇岁、科考,教官造册报府,送道应试。顺治九年通行,康熙二十五年裁去。

同类推荐
  • A CHRISTMAS CAROL

    A CHRISTMAS CARO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考信录

    考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童子三昧经

    四童子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

    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宙合

    宙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风吟雪之公子无情

    风吟雪之公子无情

    当年的他已经不在了,如今的他只是个医者当年的她已经不在了,如今的她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后她有了归属他却孤身一人当所有离奇古怪的案件发生的时候,他在江湖中成为赫赫有名的智者……当遇到了调皮捣蛋的她时,他还会继续封闭自己的心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通天武神

    通天武神

    空间崩毁、时间坍塌、天道溃散,一个纪元跌碎了。诸天寰宇只有一个老人颤颤巍巍的走出那末日文明,背对那湮灭的宇宙,仰天悲呼:谁敢复苍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命由我不由天。恃强凌弱天经地义?越级挑战逆了你。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武技震撼苍穹、机甲枪炮毁天灭地。且看今朝踏天少年,举世皆敌,崛起于屈辱,成名于乱世,战万古天骄,轰轰烈烈巅峰路——其实,世上本没有巅峰,只怪我太强。
  • 云海仙途

    云海仙途

    清亮的剑,碧透的笛,纪念那个人心向正、仙风永存的时代。——不要让那年的铮铮铁骨、凛凛正气,只剩下苍老的回忆,和那再也无人愿听的传说。
  • 翻滚吧,我的少女时代

    翻滚吧,我的少女时代

    一个平凡的少女,不平凡的少女时代,一直心动的王子是大尾巴狼?一直喜欢欺负她的恶霸男说喜欢她?三人陷入一场阴谋的故事在她的青春里掀起巨大风浪!为什么她谈个恋爱就这么麻烦?
  • 网游纵横之世界神话

    网游纵横之世界神话

    未来世界的一款虚拟脑游,做道士,当和尚?兄弟情深打天下称霸世界,书写世界神话,还要建立庞大后宫,什么漂亮女玩家漂亮女NPC,女妖精也不能放过!
  • 母亲的眼泪

    母亲的眼泪

    为青少年打造的“中国最具悦读价值的当红小小说”系列丛书。本分册作者是卢群。卢群,爱好文学和创作,曾在《博爱》、《小小说月刊》、《讽刺与幽默》、《短小说》、《江门文艺》、《江苏教工》、《幼儿教育》、《江苏工人报》、《盐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200多篇。现供职于大丰市教育局。
  • 盖世鲲鹏传

    盖世鲲鹏传

    穿越了不算什么,穿越去了又回来了算怎么回事?两个不同的世界居然有一天撞在一起了,面对过去的世界与现在的世界,他该何去何从?看他如何笑傲天下,唯我独尊,掌天下,灭众敌,他就是——周宣思
  • 佛说般舟三昧经

    佛说般舟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惊了情动了心

    惊了情动了心

    望着一步步远去的白衣男子她丢下了句狠话:“你给姐姐等着,哪怕你是乡野村夫我也要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