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8500000050

第50章

〔东垣〕凡治病服药,必知时禁、经禁、病禁、药禁。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砟斫,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陈致新,而使阳气易收也。冬宜周密,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夫四时阴阳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无翼其胜也。故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用桂枝,秋冬不服麻黄,不失气宜。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有过则从权,过则更之。经禁者,足太阳膀胱诸阳之首,行于背,表之表,风寒所伤,则宜汗。传入本,则宜利小便。若下太早,则变证百出,此一禁也。足阳明胃经行身之前,病主腹满胀,大便难,宜下之。盖阳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禁,若发汗利小便,为重损津液,此二禁也。足少阳胆经行身之侧,在太阳阳明之间,病则往来寒热,口苦胸胁痛,只宜和解。且胆者无出无入,又主发生之气,下则犯太阳,汗则犯阳明,利小便则使发生之气反陷入阴中,此三禁也。三阴非胃实不当下,为三阴无传本,须胃实得下也。分经用药,有所据焉。病禁者,如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之病,则凡饮食及药,忌助阴泻阳。诸淡食及淡味药物,泻阳升发以助收敛;诸苦药皆沉,泻阳气之散浮;诸姜、附、官桂辛热之药及湿面酒大料物之类,助火而泻元气;主冷硬物,能损阳气;皆所当禁也。如阴火欲衰而退,以三焦元气未盛,必口淡。如咸物,亦所当禁也。药禁者,如胃气不行,内亡津液而干涸,求汤饮以自救,非渴也,乃口干也。非湿胜也,乃血病也。当以辛酸益之,而淡渗五苓之类则所当禁也。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发汗,咽痛禁发汗利小便。若大便快利,不得更利。大便秘涩,以当归、桃仁、麻子仁、郁李仁、皂角仁,和血润肠,如燥药则所当禁者也。吐多不得复吐,如吐而大便虚软者,此上气壅滞,以姜、橘之属宣之。吐而大便不通,则利大便药所当禁也。诸病恶疮,小儿 后,大便实者,亦当下之,而姜、橘之类,则所当禁也。人知脉弦而服平胃散,脉缓而服黄 建中汤,乃实实虚虚,皆所当禁也。人禀天地之湿化而生胃也,胃之与湿,其名虽二,其实一也。湿能滋养于胃,胃湿有余,亦当泻其太过也。胃之不足,惟湿物能滋养。仲景云∶胃胜思汤饼。而胃虚食汤饼者,往往增剧。湿能助火,火旺郁而不通,则生大热。初病火旺,不可食湿以助火也。察其时,辨其经,审其病,而后用药,四者不失其宜,则善矣。

〔丹〕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不可用附子,可多服人参。

〔垣〕春宣论 春,蠢也,阳气升浮,草木萌芽,蠢然而动。人气在头,有病宜吐。又曰∶伤寒大法,春宜吐。宣之为言扬也,谓吐之法自上而出也。今世俗往往有疮痍者,膈满者,虫积者,以为不于春时宣泻毒瓦斯,不可愈也。医者遂用牵牛、巴豆、大黄、枳壳、防风辈为丸药,名之曰春宣丸,于二月三月服之,谓俾下利而止。初泻之时,脏腑得通时暂轻快,殊不知气升在上,则在下之阴甚弱,而用利药戕贼真阴,其害何可胜言。

况仲景承气汤等下剂,必有大满大坚实,有燥屎转矢气下逼迫而无表证者,方行此法。可下之证悉具,犹须迟以待之。泄痢之药,其可轻试之乎。予伯考形肥骨瘦,味浓性沉,五十岁轻于听信,忽于三月半购春宣丸服之,下二三行甚快,每年习以为常,至五十三岁时,七月初热甚,无病暴死。此岂非妄用春宣为春泻而至祸耶!自上召下曰宣,宣之一字为吐也明矣。子和已详论之,昔贤岂妄言哉。后之死者,又有数人,愚故表而出之,以为后人之戒。

夏日伏阴在内论 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天地,同此一气。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故气升亦升,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 也。子月一阳生,阳初动也。寅月三阳生,阳初出于地,此气之升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上,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之阳虚矣。经曰∶夏者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表实者,里必虚也。世言夏月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或曰∶以手扪腹,明知其冷,非冷而何?前人治暑病,有玉龙丹、大顺散、桂苓丸,单煮良姜与缩脾饮,用草果等,皆温热之剂,何吾子不思之甚也。予曰∶经云∶春夏养阳,王太仆谓春食凉,夏食寒,所以养阳也,其意可见矣。若夫凉台水阁,大扇风车,阴木寒泉,水果冰雪,寒凉之伤,自内及外,不用温热,病何由安。详玩其意,实非为内伏阴而用之也。前哲又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若于夏月火令之时,妄投温热,宁免实实虚虚之患乎。或曰∶四月纯阳,于理或通,五月一阴,六月二阴,非阴冷而何?予曰∶此阴之初动于地下也,四阳浮于地上,焰灼焚燎,流金砾石,何阴冷之有。孙真人制生脉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虚而何?东垣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圣济经》曰∶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渴痈疽之属,则天癸竭而荣涸。阴剂柔胜,积若凝冰,为洞泄寒中之属,则真火微而卫散。故大寒大热之药,当宜权用之,气平而止。如寒热有所偏胜,令人脏气不平。呜呼,生死之机,捷若影响,殆不可忽。

〔丹〕《局方》地榆散 治痢每用粟壳、地榆,而治疟每用砒丹、常山。然此四五件,亦痢疟之一药,但以粟壳辈投之一二服,投之不止反闭胃口而有呕逆之证,渐成禁口。常山辈投之一二服,投之不去,反耗损真气,而寒热缠绵之咎,渐成劳瘵。今《局方》水煮木香丸,以青皮为君,地榆散以枳壳为君,稍可担负,亦须证明而后可。但枳壳为君,以枳实为臣,非独止痢,且有安胃气止溏泄之功。若止用枳壳,虽亦言其安胃气,却无止痢止溏泄之功。(《局方》中地榆散当去皮用。)〔罗〕仲景云∶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其理何也?予曰∶此荣气不从,逆于肉理,而为疮肿,作身疼痛,非身感寒邪而作疼痛,故戒之以不可发汗,如汗之则成 。又问∶仲景言鼻衄者不可发汗,复言脉浮紧者当服麻黄汤发之,衄血自止,所说不同,愿闻其故?答曰∶此与疮家概同。且夫人身血之与汗,异名而同类,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今衄血妄行,为热所逼,若更发其汗,则反助热邪,重竭津液,必变凶证,故不可汗。若脉浮则为在表,紧则为寒,寒邪郁遏,阳不得伸,热伏营中,迫血妄行,上出于鼻,则当麻黄汤散其寒邪,使阳气得伸,其衄自止,又何疑焉。或者叹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洁古之学,可谓知其要者矣。(伤寒衄忌汗者脉微。)〔海〕当汗而不汗则生黄,当利小便而不利亦然。脾主肌肉,四肢寒湿,与内热相合故也。不当汗而汗,亡其津液,令毒瓦斯扰阳之极,极则侵阴矣,故燥血而蓄之胸中。或利小便过多亦然。若犯发汗多蓄血,上焦为衄。若利小便多蓄血,为发狂。或问曰∶伤寒杂症一体,若误下,变有轻重,何也?答曰∶伤寒误下,变无定体。杂症误下,变有定体。何以然?曰∶伤寒自外而入,阳也,阳主动。杂证自内而出,阴也,阴主静。动者犯之,其变无穷。静者犯之,其变止痞与腹、胁痛而已。故变无穷者为重病,痞与胁痛者为轻也。

〔罗〕无病服药辨谚 云∶无病服药,如壁里安柱。此无稽之说,为害甚大。夫天之生物,五味备焉,食之以调五脏,过则生疾。故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又曰∶五味入胃,各随其所喜。

故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甘先入脾,咸先入肾,久而增气,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又云∶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五味者,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补精益气。倘用之不时,食之不节,犹或生疾,况药乃攻邪之物,无病而可服乎。《圣济经》云∶彼修真者,蔽于补养,轻饵药石,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渴痈疽之属,则天癸绝而阴涸;阴剂柔胜,积若凝冰,为洞泄寒中之属,则真火微而卫散。一味偏胜,一脏偏伤,一脏受伤,四脏安得不病。唐孙思邈言药势有所偏胜,令人脏气不平。裴 谏唐宪宗曰∶夫药以攻病,非朝夕常用之物,况金石性酷烈有毒,又加炼以火气,非人五脏所能禁。至于张皋谏穆宗曰∶神虑淡则气血和,嗜欲多而疾 作,夫药以攻疾,无病不可饵。故昌黎伯铭李子之墓曰∶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第,刑部侍郎常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卢植,金吾将军李道古。今又复取目见者言之∶僧阎仲章服火炼丹砂二粒,项出小疮,肿痛不任,牙痒不能嚼物,服凉膈散半斤,始缓。后饮酒辄发,药以寒凉之剂则缓,终身不愈。镇人李润之身体肥盛,恐生风疾,至春服搜风丸,月余便下无度,饮食减少,舌不知味,口干气短,脐腹痛,足胫冷,眩晕欲倒,面色青黄不泽,日加困笃,乃告亲知曰∶妄服药祸,悔将何及。

后添烦躁喘满,至秋而卒。张秀才者,亦听方士之说,服四生丸推陈致新,服月余,大便或溏或泻,饮食妨阻,怠惰嗜卧,目见黑花,耳闻蝉声,神虚头旋,飘飘然身不能支,至是方知药之误也。遂调饮食,慎起居,谨于保养,二三年间,其证犹存。逾十年后,方平复。刘氏子闻人言,腊月晨饮凉水一杯,至春无目疾,遂饮之。

旬余,腹中寒痛不任,咳嗽呕吐,全不思食,恶水而不欲见,足胫寒而逆,医以除寒燥热之剂急救之,终不能效。此皆无故求益生之祥,反生病焉,或至于丧身殒命。壁里安柱,果安在哉?且夫高堂大厦,梁栋安,基址固,坏涂毁 ,安柱壁中,甚不近人情。洁古老人云∶无病服药,无事生事。此诚不易之论。人之养身,幸五脏之安泰,六腑之和平,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噫,彼数人者,既往不咎矣,后人当以此为龟鉴哉。

阴盛阳虚不宜下辨 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此言邪气在表之时也。夫寒邪属阴,身之外皆属阳,各脏腑之经络亦属阳也。盖阳气为卫,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此皆卫外而为固也。或烦劳过度,阳气内损,不能为固,阳为之虚。阳虚者阴必凑之,故阴得以胜,邪气胜则实,阴盛阳虚者此也。

阴邪既胜,腠理致密,阳气伏郁,不得通畅,所以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应解散。而药用麻黄者,本草云∶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盖麻黄能退寒邪,使阳气伸越作汗而解。故曰∶阴盛阳虚,汗之则愈。

里气和平而反下之,中气既虚,表邪乘虚而入,由是变症百出,故曰下之则死。《外台秘要》云∶表病里和,汗之则愈,下之则死。正此意也。

阳盛阴虚不宜汗辨 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此言邪气在里之时也。夫寒邪始伤于表,不解而渐传入于里,变而为热。人之身在里者为阴,华佗云∶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谓之入腑也,腑之为言聚也,若府库而聚物焉,又为水谷之海,荥卫之源。邪气入于胃而不复传流水谷,水谷不消去,郁而为实也,此阳盛阴虚者此也。故潮热引饮,腹满而喘,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宜大承气汤下之则愈。潮热者实也,此外已解,可攻其里,而反汗之,表无阴邪,汗又助阳,阳实而又补表,表里俱热,不死何待。《外台秘要》云∶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正此意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青春的红唇

    青春的红唇

    当希小萌遇到江希影,当杏玫子遇到颜翼辰当何小敏遇到韩亦炎,一段爱情的故事就此展开,爱情的火花就此擦出,他们将遭受什么困难,搞笑奇葩的事呢?翻开此书,让我们一同前往他们世界,零距离感受我们现在的青春故事\(^o^)/└(^o^)┘
  • 人性丧尸

    人性丧尸

    丧尸,不过是危机的开端罢了。在这场星球内的霸主争夺战,我陈冕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特工皇后很倾城

    特工皇后很倾城

    荒山野岭中,身穿道袍的小姑娘被人一掌推下悬崖,落进一个高冷帅的陌生男子怀中。当女孩再次睁开眼,整个世界悄然发生了变化。霸爱独宠文。再说三次,独宠、独宠、独宠。欢迎加群来撩高冷帅男神:111895910,等你呦!大家票票快快撒过来啊!
  • 五行通天

    五行通天

    三千世界,仙、佛、神、妖、魔。六道轮回,谁也逃不过黄泉路、忘川河、奈何桥。唯有仙朝古帝,与天同在,与地同寿。
  • 我不是鬼

    我不是鬼

    什么?你说我是鬼?不、不、不,我真的不是鬼,我是个天才!
  • 全才高手在校园

    全才高手在校园

    堕落的才子张清因为偶然得到了一枚戒指,谁知道这枚戒指让张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厨师,武术,异能等等等等,看张清快意人生!
  • 武装大小姐穿越唯我独尊

    武装大小姐穿越唯我独尊

    这个世界我只在乎我自己,我可以宠你上天,我也可以将你推入地狱。回到古代,全面武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四大世家?三大帝国?药武两殿?唯我独尊!擎国妩媚妖娆的三皇子(擎冰夜),在我身下完颜承欢。“今后我就是你的妻主,你的天,记住,永远不要背叛我,否则后果不是你能承担的。”炎国嫡仙淡雅的国师(银亦煕),为我付出一切。“不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我喜欢的只有你的脸而已。”全国首富沈家大少(沈洛轩),对我予取予求。“我放弃了,我也释怀了,你本无辜,是我太过强求,你走吧,不准再踏入我凌家半步。”.....武尊之位,药圣之衔,随身空间,腰缠万贯。十子阴阳,四大龙骑,魑魅魍魉,修罗再生,笛舞仙姬,恭侍东方。
  • 大道吾为王

    大道吾为王

    修仙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是一条所有人都想踏上的一条道路,而在这里,我们的故事开始了……少年宁途是宁家前任家主宁皓的独子,却因为父亲离家多年,渺无音讯。母亲早逝,自己又是修炼废物——百年难遇的废物!一直被所有人看不起。偶然得到另一个位面神秘强者的血脉传承,迅速崛起,碾压了许多天之骄子,踏上了属于宁途自己的修仙大道,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
  • 鹿皮子集

    鹿皮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尚美容形象设计

    时尚美容形象设计

    本书包括美容形象设计概论,形象设计的基准和数据,皮肤健美,头发美容形象设计,美容化妆,服装穿着艺术,艺术修养对形象的影响,礼仪行为,运动塑造形体美,整体的形象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