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9800000076

第76章 横渠学案(上)(3)

百家谨案:此先生以阴阳之气测想风雨露雷之由也。近代西人之说甚详,略述大旨:自地而上二百六十里有奇,为气域。气域分为三际,近地者为和际,中为冷际,上为热际。种种变化,悉在此气中。下地水火土为天行所吸,则腾聚于气中,郁然成云,散而为雨。当其未散,火在于中,为气水所束,不得出走,则殷殷有声,破裂而出,遂成大响,而电正其光之奔飞者也。火既破气而出,成为雷霆,若火已尽,则不复风;或火势盛,未得及土,横而行地上,则风雷交作。其有风而不雨者,火之升也,不受水迫,即返下土,为气遏抑,未获遽达,遂横奔动气而为风。水上升而火不上,则有雨而无风。火上升而水不上,则有风而无雨。火土并蒸,则或风止而继之以雨,或甚而风以散之,或甚而风雨并作,总视其势之先后盛衰焉。水土并上,土多于水,则为雾。土自独上,奔散之际,则成霾。水升仅达气之和际,则为雨为露。入于冷际,遂成霜雪。入冷再深,则为雹。然霜雪在冬而雹在夏者,夏时炎烈,上升之势锐,能直入冷之最深处,故结而为雹;冬则上升之势缓,仅及冷际,遂为霜雪也。然夏时何以无霜雪﹖盖夏时和际之气暖,能为冷际之气解,惟入最冷处,凝而为雹,始不能为之解也。且夏时之雨狭而速,云兴即雨,不待至冷际而已降矣。其直上不降,至最冷际而为雹者,偶然也。冬云需缓而广,非经数日,云气不成,故至冷际而结为霜雪者,常然也。种种变化,悉出于自然。而其所从,咸因日月星辰往来运动,能吸引下地之火气水土四行,不特月离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也。经纬星辰,性情不齐,各能施效。故精于天文及分野者,推此年之躔度,即可知此年之水旱也。

天象者,阳中之阴。风霆者,阴中之阳。

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能穷神化所从来,德之盛者与!

火日外光,能直而施;金水内光,能辟而受。受者随材各得,施者所应无穷。神与形,天与地之道与!

百家谨案:日火外景,金水内景,说本《淮南》。天以阳神为用,故直而施,能照万物而不可犯;地以阴形为质,故辟而受,随物肖形而可亲狎。是火日神之属,有天之道;金水形之属,有地之道。道家谓日火扬光于外,故有食有灭,金水潜光于内,故无穷,以为收视返听,潜神不曜,养生之法。

「木曰曲直」,能既曲而反申也。「金曰从革」,一从革而不能自反也。水火,气也,故炎上润下,与阴阳升降,土不得而制焉。木金者,土之华实也,其性有水火之杂。故木之为物,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也,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金之为物,得火之精于土之燥,得水之精于土之濡,故水火相待而不相害,铄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实于水火之际也。土者,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地之质也,化之终也,水火之所以升降,物兼体而不遗者也。

高忠宪曰:曲直、从革,《书传》本谓曲而又直,从而又革,张子则作一义说。「水之濡」当作「土之濡」。朱子曰:「五行之说,《正蒙》说得最好,不轻下一字」

冰者,阴凝而阳未胜也。火者,阳丽而阴未尽也。火之炎,水之蒸,有影无形,能散而不能受光者,其气阳也。

阳陷于阴为水,附于阴为火。

百家谨案:《参两篇》,尤先生之极深思索,以谈造化者也。但历法一道,至今愈加精密,凡各曜之远近大小行度,薄食陵犯,灼然可见可推,非可将虚话臆度也。伊川云《正蒙》中说得有病处,殆此类与!

天道四时行,百物生,无非至教。圣人之动,无非至德。夫何言哉!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朱子曰:此数句从赤心片片说出来,荀、杨岂能到!

刘蕺山曰:天无一物不体处,即是仁无一事不在处。

上天之载,有感必通。圣人之为,得为而为之也。

高忠宪曰:上天之载,寂然不动而感则必通。圣人之心,寂然无为而得为则为。明其顺应而无所矫强也。

天不言而四时行,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

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诚故信,无私故威。

天之不测谓神,神而有常谓天。

孙锺元曰:天与神非二,见圣人即天。

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

高忠宪曰:即有形之中而指言其无形之道,曰「运于无形」。非外形而别有运于无形之道也。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道也,圣不可知也,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

「不见而章」,已诚而明也。「不动而变」,神而化也。「无为而成」,为物不贰也

已诚而明,故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富有」,广大不御之盛与!「日新」,悠久无疆之道与!

天之知物,不以耳目心思,然知之之理,过于耳目心思。天视听以民,明威以民,故《诗》、《书》所谓帝天之命,主于民心而已焉。

「化而裁之存乎变。」存四时之变,则周岁之化可裁;存昼夜之变,则百刻之化可裁。「推而行之存乎通。」推四时而行,则能存周岁之通;推昼夜而行,则能存百刻之通。

高忠宪曰:此借《易》语,言人之存心。盖吾心之神,即天地之一阖一辟之变,往来不穷之通。存之而四时昼夜之变通不外于是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默而成之,存乎德行。」学者常存德性,则自然默成而信矣。存文王,则知天载之神;存众人,则知物性之神。

高忠宪曰:此亦欲人之存心。文王「纯亦不已」,即上天之载也。故存文王所存,则知天载之神。

德性者,众人所受于天之正理。常存德性,所谓「存众人」也,故知物性之神。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声。圣人之神唯天,故能周万物而知。

高忠宪曰:「谷神」本《老子》语、谷而谓之神者,言谷之虚也,故声达焉则响应之。然其神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声。圣人之神即天也,故知周万物。

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

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得名,非得象者也。故语道至于不能象,则名言亡矣。

高忠宪曰:象者,犹言性情情状。凡有实得者,必可名言。可名斯可象。如实见天道,斯得其「元亨利贞」之名。得其名,斯得其生长收藏之象。苟恍惚不可为象,岂复有可名言哉!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

有天德,然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

第笔

贞明不为日月所眩,贞观不为天地所迁。

神化篇第四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高忠宪曰:不外乎阴阳,故曰一于气而已。

「神无方,易无体」,大且一而已尔。

高忠宪曰:既大且一,故无方所、无形体之可求也。

虚明照鉴,神之明也。无远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无间也。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故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神示者,归之始。归往者,来之终。)

百家谨案:往来屈伸之义,与天神人鬼地示何相关合﹖昔尝思之:一阴一阳,一气之往来。时屈而归谓之鬼,时伸而来谓之神。总之,阴阳之灵气也。太虚生人生物,知气变化,灵爽不测。无处无灵爽,即无处非鬼神。在天为化育,时行物生是也。在人为精神,聪明灵爽是也。在人为魂魄,生死聚散是也。在事为动静,起居作息是也。在墠尖壝宗庙为天祖日星岳渎,下而至于门行井,皆是也。所以《中庸》言:「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夫体物而不可遗,明以两间之气化言鬼神矣。而下忽接言祭祀,又曰「诚之不可揜如此」,此言鬼神之至精也。盖鬼神既为阴阳之灵气,无处非鬼神,而人尤为鬼神之会。盖物之灵者莫过于人心,而人心之与鬼神相接者,尤在祭祀。当其忾然肃然,不见者如或见之,不闻者如或闻之。是祭祀者,正所以通幽明,洽人神。以吾心之精诚,对鬼神之灵爽,焄蒿凄怆,洋洋如在,为物为变,情状毕露矣。此先生具是意于言中而未发者也。

形而上者,得辞斯得象矣。神为不测,故缓辞不足以尽神;化为难知,故急辞不足以体化。

朱子曰:神自是急底物事,缓辞如何形容之!如「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方,易无体」,皆是急辞。化是渐渐而化,若急辞以形容之,则不可也。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其在人也,知义用利,则神化之事备矣。德盛者穷神,则知不足道;知化,则义不足云。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非气非时,则化之名何有!化之实何施!《中庸》曰「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皆以其德合阴阳,与天地同流而无不通也。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时若非象,指何为时﹖世人取释氏「销碍入空」、学者「舍恶趋善」以为化,此直可为始学遣累者薄乎云尔,岂天道神化所同日语哉!

朱子曰:「神化」二字,虽程子说得亦不甚分明,惟是横渠推出来,曰「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又曰「一故神,两在故不测」。言「两在」者,或在阴,或在阳,在阴时全体都是阴,在阳时全体都是阳。化是逐一挨将去底。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节节挨将去,便成一年,这是化。

高忠宪曰:天地有阴阳,在人有知义。知藏于中,为事之斡者,神也;义形于外,制事之宜者,化也。「知义用利」者,知与义,用之利也。至德盛而穷神知化,则知义皆下学之事,而不足言矣。时,即气之推行者。

「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着显微也。谷神不死,故能微显而不揜。

高忠宪曰:变有形,化无,故曰由粗入精。化而裁之者,如一岁之化裁作四时之变,以变显化也。皆神之所为,故至微至显,昭著而不可揜。前言谷神有限,此又借谷神以明神也。

鬼神常不死,故诚不可揜。人有是心在隐微,必乘间而见,故君子虽处幽独,防亦不懈。

百家谨案:鬼神体物不遗,散在两间,而其所聚则尤在人心。盖人心之灵,即鬼神之灵也,本浑合无间,二之不得。故人心纔动,气即感通,无隐不见。「相在尔室」,君子之栗栗危惧,虽欲不慎独,不可得也。

神化者,天之良能,非人能。故大而位天德,然后能穷神知化。

大,可为也;大而化,不可为也,在熟而已。《易》谓「穷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强也。

大而化之,能不勉而大也。不已而天,则不测而神矣。

先后天而不违,顺至理以推行,知无不合也。虽然,得圣人之任者皆可勉而至,犹不害于未化尔。大几圣矣,化则位乎天德矣。

大则不骄,化则不吝。

无我而后大,大成性而后圣,圣位天德、不可致知谓神。故神也者,圣而不可知。

见几则义明,动而不括则用利,屈伸顺理则身安而德滋。穷神知化,与天为一,岂有我所能勉哉﹖乃德盛而自致尔!

「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吾内也。「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高忠宪曰:括,结碍也。见事之几微,则事得其宜,动而不括矣,故能屈伸顺理,身安而德崇。《易》曰:「知几,其神乎!」「精义入神」者,知几而已。精义入神妙处,使事理素定于内而用乃利,豫利吾外而内乃安,盖内外交相养,皆崇德之事。若夫「穷神知化」,乃德盛自致,君子无容心焉,「先难后获」也。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焉可也。存虚明,久至德,顺变化,达时中,仁之至、义之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人性矣。

叶六桐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故不可致思。推行有渐之谓化,故不可助长。存此心之虚明则成至德,所以存神而为仁之至也。顺天理之变化而达时中,所以顺化而为义之尽也。微者神之妙,彰者化之着。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善成性,与一阴一阳之天道无殊矣。

圣不可知者,乃天德良能,立心求之,则不可得而知之。圣不可知谓神。庄生缪妄,又谓「有神人焉」。

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

翁祖石曰:群动万殊,神妙万物,故曰「一天下之动」。变化即神也。圣人存神而达化。人果知变化之道,则上文「圣不可知谓神」,神亦奚不可知!

见易,则神其几矣!

知几其神,由经正以贯之,则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几者,象见而未形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吉之先见」云者,顺性命则所先皆吉也。

百家谨案:《易》「知几其神」之几,即「异于禽兽几希」之几。此所谓天良,人之所以为人者全在此。静则中存,动则先见,不容盖藏。孩提爱敬,乍见恻隐,与不为不欲之心,凡圣之所同也,何有不贯!何有不知!但此先见之几,无有不吉,而一转念,则恶声、纳交、要誉等心,纷然并至。惟能奉此先心而无违,如「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此即圣人顺性命之理,故所先皆吉也。

知神而后能飨帝飨亲,见易而后能知神。是故不闻性与天道而能制礼作乐者,末矣。

精义入神,豫之至也。

徇物丧心,人化物而灭天理者乎!存神过化,忘物累而顺性命者乎!

高忠宪曰:徇物欲即灭天理,忘物累即顺性命,问不容发者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晨曦萌梓

    晨曦萌梓

    宠文一对一。叶:“我是你的小青梅,你是我的小竹马。”顾:“你是我的曦小猪,我是你的大灰狼。”
  • 江山为聘:魔帝跟我走

    江山为聘:魔帝跟我走

    卡零大陆有两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是六零国废材左千纱虽然有着漂亮的容貌但是不能练武也不能修玄始终是一个废材,另一个是魔允山的宗主虽然有着强大的预言能力但是整人一面具示人所以人们人物他是一个丑逼,预言能力强又怎样始终是一个丑逼。所以卡零大陆的人们就把他们组成了cp,久而久之他们真的变成了cp,不过眼前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左千纱不能习武还是个瞎子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竟然把武林盟主打回老家养老了,还上窜下跳的一点瞎的样子都没有,而且她身边的这个美男是谁啊,吃瓜群众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他们传说中的丑逼,当初瞎了眼的竟然说他丑,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岂不是连渣都不如。这么多流言一一攻破,吃瓜群众表示跟不上节奏啊!
  • 审判界

    审判界

    黑暗界面,名为审判,主宰大陆;远古位面,崛起而出,看穿审判;远古秘藏,惊然出世,位面混乱;审判荣耀,审判堕落,审判阴谋……
  • 赤魂刀皇

    赤魂刀皇

    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生为夺回前世所失去的不惜屠满门,杀天下。再度踏上王者巅峰。握至宝,踏虚空,渡神劫!
  • 执行在于细节

    执行在于细节

    《执行在于细节》作者罗鲜,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也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所以,我们只能从基层做起,不能眼高手低。浮躁应被扎实所代替,冲动应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 毒医降世:嫡女三小姐

    毒医降世:嫡女三小姐

    新文《清晨刚刚好》男主女主1:1爽文!微虐!新文才开,求收藏求票票求推荐?白九翎带着好闺蜜夏沫一起穿越了,穿越了,穿越了,,,,带着她吃香的喝辣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美人看帅哥走上人生巅峰。
  • 霸世剑道

    霸世剑道

    剑之一道,天地锋锐之最,可破乾坤,可动苍穹!剑在手,法相随,我以手中之剑,照见万古之密,斩碎上古之谜!
  • 炎神戒

    炎神戒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三皇五帝带领人族与蚩尤一族对抗。炎帝创立的炎族不敌蚩尤的鬼族,炎族最后一位少族长带着炎族的镇族之宝—炎神戒逃亡,不幸被鬼族所伤。危在旦夕之时,他与神戒签订契约,成为戒灵。五千年之后,一位少年偶然之下得到了这枚戒指,振兴炎族之路,就此开始……
  • TFBOYS之回首又见他

    TFBOYS之回首又见他

    一次遇见让我永远忘不了你,我骗你,有我的原因,我不想因为这些,让我们失去我们的友情。我只是茫茫粉丝中一个,对不起,不过我保证,十年之约,不离不弃
  • 李子红短篇小说集

    李子红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有《百合》、《东浦菇香》、《分娩》等短篇小说。李子红的短篇小说,诗性呈现,大胆泼辣,毫无遮掩,将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