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9800000034

第34章 涑水学案(上)(3)

辩曰: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盖言人之性皆善也。《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是则孔子尝有性善之言矣。《中庸》曰:「天命之谓性。」《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之性禀于天,曷尝有不善哉﹖荀子曰性恶,扬子曰善恶混,韩子曰性有三品,皆非知性者也。牺生胎,龙寄蛇腹,岂常也哉﹖性一也,人与鸟兽草木,所受之初皆均,而人为最灵尔。由气习之异,故有善恶之分。上古圣人固有禀天地刚健纯粹之性,生而神灵者,后世之人或善或恶,或圣或狂,各随气习而成,其所由来也远矣。尧、舜之圣,性也;朱、均之恶,岂性也哉﹖夫子不云乎:「惟上智与下愚不移。」非谓不可移也;气习渐染之久,而欲移下愚而为上智,未见其遽能也。讵可以此便谓人之性有不善乎!

孟子云「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告子当应之云:「色则同矣,性则殊矣。羽性轻,雪性弱,玉性坚。」而告子亦皆然之,此所以来「犬、牛、人」之难也。孟子亦可谓以辩胜人矣。

辩曰:孟子白羽之白与白雪、白玉之同异者,盖以难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也。告子徒知生之谓性,言人之为人,有生而善、生而恶者。殊不知惟民生厚,因物有迁,所习不慎,流浪生死,而其所禀受亦从以异,故有犬、牛、人性之不同,而其本性未始不善也。犹之水也,其本未尝不清,所以浊者,土汩之耳。澄其土,则水复清矣。谓水之性自有清浊,可乎﹖孟子非以辩胜人也,惧人不知性而贼仁害义,灭其天理,不得已而为之辩。《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以言万物之性均,惟人为贵尔。性之学不明,人岂知自贵哉﹖此孟子所以不惮谆谆也。

朱子曰:此二章某未甚晓,恐隐之之辩亦有未明处。

礼,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嫌其偪也。为卿者,无贵戚、异姓,皆人臣也。人臣之义,谏于君而不听,去之可也,死之可也,若之何以其贵戚之故,敢易位而处也﹖孟子之言过矣!君有大过无若纣,纣之卿士莫若王子比干、箕子、微子之亲且贵也。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商有三仁焉。」夫以纣之过大而三子之贤,犹且不敢易位也,况过不及纣而贤不及三子者乎﹖必也使后世有贵戚之臣,谏其君而不听,遂废而代之,曰:「吾用孟子之言也。非篡也,义也」。其可乎﹖或曰:「孟子之志,欲以惧斋王也。」是又不然。斋王若闻孟子之言而惧,则将愈忌恶其贵戚,闻谏而诛之:贵戚闻孟子之言,又将起而蹈之。则孟子之言不足以格骄君之非,而适足以为篡乱之资也。其可乎!

辩曰:道之在天下,有正有变。尧、舜之让,汤、武之伐,皆变也。或谓尧、舜不慈,汤、武不义,是皆圣人之不幸而处其变也。禅逊之事,尧、舜行之则尽善,子、哙行之则不善矣。征伐之事,汤、武行之则尽美,魏、晋行之则不美矣。伊尹之放太甲,霍光之易昌邑,岂得已哉!为人臣者,非不知正之为美。或曰:「从正则天下危,从变则天下安,然则孰可﹖」苟以安天下为大,则必曰从变可。惟此最难处,非通儒莫能知也。伊、光异姓之卿,擅自废立,后世犹不得而非之,况贵戚之卿乎﹖纣为无道,贵戚如微子、箕子、比干不忍坐视商之亡而覆宗绝祀,反复谏之不听,易其君之位,孰有非之者!或去,或奴,或谏而死,孔子称之曰「商有三仁焉」,以「仁」许之者,疑于大义犹有所阙也。三仁固仁矣,其如商祚之绝何!季札辞国而生乱,孔子因其来聘,贬而书名,所以示法。《春秋》明大义,书法甚严,可以鉴矣。君有大过,贵戚之卿反复谏而不听,则易其位,此乃为宗庙社稷计,有所不得已也。若进退废立出于群小阍寺,而当国大臣不与,焉用彼卿哉!是故公子光使专诸杀其君僚,《春秋》书吴以弒,不称其人而称其国者,归罪于大臣也。其经世之虑深矣。此孟子之言,亦得夫《春秋》之遗意欤﹖

朱子曰:隐之云三仁于大义有阙,此恐未然。盖三仁之事不期于同,自靖以献于先王而已。以三仁之心,行孟子之言,孰曰不可。然以其不期同也,故不可以一方论之。况圣人之言仁义,未尝备举,言仁则义在其中矣。今徒见其目之以「仁」而不及「义」,遂以为三子犹有偏焉,恐失之蔽也。此篇大意已正,只此数句未安。

君子之仕,行其道也,非为礼貌与饮食也。昔伊尹去汤就桀,岂能迎之以礼哉﹖孔子楼楼皇皇,周游天下,佛肸召,欲往,公山弗扰召,欲往、彼岂为礼貌与饮食哉﹖急于行道也!今孟子之言曰:「虽未行其言也,迎之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是为礼貌而仕也。又曰:「朝不食,夕不食,君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是为饮食而仕也。必如是,是不免于鬻先王之道以售其身也。古之君子之仕也,殆不如此。

辩曰:孔子之于鲁、卫,始接之以礼,则仕;及不见悦于其君,则去。岂可谓不为礼貌而仕欤﹖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岂可谓不为饮食而仕欤﹖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孰谓孔子栖栖皇皇,不为礼貌与饮食哉﹖孟子曰「迎之有礼则就,礼貌衰则去」,又曰「朝不食,夕不食,周之,亦可受」者,则是言也,未尝或戾于吾孔子之所行。如曰不为饮食,则当慕夷、齐可也,又何仕为﹖圣贤固不专为饮食,其所以为饮食云者,为礼貌尔。而谓古之君子能辟谷者邪﹖不顾廉耻而苟容者邪﹖诵孟子之言而不量其轻重之可否,何说而不可疑!

朱子曰:孟子言「所就三,所去三」,其上以言之行不行为去就,此仕之正也,其次以礼貌衰未衰为去就;又其次,至于不得已而受其赐,则岂君子之本心哉!盖当是时,举天下莫能行吾言矣,则有能接我以礼貌而周我之困穷者,岂不善于彼哉﹖是以君子以为犹可就也。然孟子盖通上下言之,若君子之自处,则在所择矣。孟子于其受赐之节,又尝究言之曰:「饥饿不能出门户,则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以是而观,则温公可以无疑于孟子矣。而隐之所辩,引孔子事为证,恐未然也。

所谓「性之」者,天与之也;「身之」者,亲行之也;「假之」者,外有之而内实亡也。尧、舜、汤、武之于仁义也,皆性得而身行之也;五霸,则强焉而已。夫仁,所以治国家而服诸侯也,皇、帝、王、霸皆用之,顾其所以殊者,大小、高下、远近、多寡之间尔!假者,文具而实不从之谓也。文具而实不从,其国家且不可保,况于霸乎﹖虽久假而不归,犹非其有也。

辩曰:仁之为道,有生者皆具,有性者同得,顾所行如何尔。尧、舜之于仁,生而知之,率性而行也。汤、武之于仁,学而知之,体仁而行也。五霸之于仁,困而知之,意谓非仁则不足以治国家,服诸侯,于是假而行之,其实非仁也。而谓「皇、帝、王、霸皆用之,顾其所以殊者,大小、高卑、远近、多寡之间尔」,何所见之异也!孟子之言曰:「尧、舜性之,汤、武身之,五霸假之。假之而不归,恶知其非有。」正合《中庸》所谓「或安而行,或利而行,或勉强而行,及其成功一也」。孟子之意,以勉其君为仁尔。惜乎:五霸假之而不能久也!

朱子曰:隐之以五霸为困知勉行者,愚谓此七十子之事,非五霸所及也。假之之情,与勉行固异,而彼于仁义,亦习闻其号云尔,岂真知之者哉!温公云:「假者,文具而实不从之谓也。文具而实不从,其国家且不可保,况于霸乎﹖虽久假而不归,犹非其有也。」愚谓当时诸侯之于仁义,文实俱丧,惟五霸能具其文尔,亦彼善于此之谓也。又有大国,资强辅,因窃仁义之号以令诸侯,则孰敢不从之也哉!使其有王者作,而以仁义之实施焉,则爝火之光,其息久矣!孟子谓「久假不归,恶知其非有」,止谓当时之人不能察其假之之情,而遂以为真有之尔。此正温公所惑,而反以病孟子,不亦误哉!

《虞书》称舜之德曰:「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所贵乎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使之进进以善自治,而不至于恶也。如是,则舜为子,瞽瞍必不杀人矣。若不能止其未然,使至于杀人,执于有司,乃弃天下,窃之以逃,狂夫且犹不为,而谓舜为之乎﹖是特委巷之言也,殆非孟子之言也。且瞽瞍既执于陶矣,舜乌得而窃之﹖虽负而逃于海滨,外虽执之以正其法,而内实纵之以予舜,是君臣相予,为伪以欺天下也,恶得为舜与陶哉﹖又舜既为天子矣,天下之民戴之如父母,虽欲遵海滨而处,民岂听之哉﹖是陶之执瞽瞍,得法而亡舜也,所亡益多矣。故曰:是特委巷之言,殆非孟子之言也。

辩曰:桃应之问,乃设事尔,非谓已有是事也。桃应之意,盖谓法者天下之大公,舜制法者也,陶守法者也,脱或舜之父杀人,则如之何。孟子答之曰:执之者,士之职所当然也。舜不敢禁者,不以私恩废天下之公法也。「夫有所受」云者,正如为将,阃外之权则专之,君命有所不受,士之守法亦然。盖以法者先王之制,与天下公共,为之士者受法于先王,非可为一人而私之。舜既不得私其父,将寘之于法,则失为人子之道,将置而不问,则废天下之法,宁并弃天下,愿得窃负而逃,处于海滨,乐以终其身焉,更忘其为天子之贵也。当时固无是事,彼既设为问目,使孟子不答,则其理不明。孟子之意,谓天下之富,天子之贵,不能易事父之孝,遂答之以天下可忘而父不可暂舍,所以明父子之道也。其于名教,岂曰小补之哉!

朱子曰:龟山先生尝言:「固无是事,此只是论舜心尔。」愚谓「执之而已矣」,非洞见陶之心者不能言也。此一章之义,见圣贤所处,无所不用其极,所谓「止于至善」者也。隐之之辩,专以父子之道为言,却似实有此事,于义未莹。

同类推荐
  • 胡文敬集

    胡文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夷译语

    华夷译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寒堂诗话

    岁寒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营销造势Ⅱ:公关策划的策略、技巧、案例

    营销造势Ⅱ:公关策划的策略、技巧、案例

    本书内容分三部分:谋术篇 营销技术与市场趋势,谋略篇 攻关策略与造势思路,谋势篇 营销造势实战攻略。
  • 穿越之王妃狠低调

    穿越之王妃狠低调

    丫鬟看了看她家小姐:“小姐,您不会是疯了吧?”笑得正高兴的某人转过脸,看着她:“你说什么?”丫鬟咽了一口口水:“小姐,我没说什么!”小姐的表情好恐怖!“来来来,说说看,这是个什么地方,你家小姐我是谁?这里的帅哥美男们发展得如何?皇帝多大?皇后有没有?预计你们家小姐我能不能混个皇后当当?还有……”某女一长串话喋喋不休的从嘴里溢出,而后回到那古色古香的床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目瞪口呆的丫鬟。那丫鬟愣愣的看了她半响,转过身,飞奔出门:“老爷,少爷,小姐疯了!
  • 我想回家之白之章

    我想回家之白之章

    这是一个穿越者的故事,他不想攀爬巅峰,不想邂逅美女,不想建功立业,不想有奇幻的冒险,他一生所求,只有……回家,为此,愿付出一切!!!
  • 倾城壹诺

    倾城壹诺

    师傅说我是一只小狐狸,可我知道,在我第一眼看到那只妖孽的时候,就有一种无所遁形的不适感,我知道斗不过他,是以我有自知之明,惹不起咱躲不起,可是为何一而再再而三被他把捏在手里。哼哼,都你逼我的。别怪我心狠!一剑把他杀了?——可是我苦练三月,不抵人家一手指头。要不投点毒毒死他?——可是我花重金请来的高手,纷纷拜倒在他门下。额,我豁出去了,色诱他!然后趁他不注意,再投毒、一剑杀了他!——可是他看着我,薄唇微启,嫌弃道,“丑丫头!”让我心理阴影犹如泰山压顶……呜呜,如来佛祖,阎罗真君啊,你们赶紧收了这个妖孽吧?他好可怕啊,要是你们收不了他,你们赶紧收了我吧,我真不活了。
  • 骗心甜妻:总裁老公太凶悍

    骗心甜妻:总裁老公太凶悍

    "总裁要“冲喜”,不找女神找上备胎?备胎瞬间觉得祸从天降,因为……一块工地上随处可见的破石头,被她以一百万“天价”卖给了总裁。“小骗子,”蒋正弘嘴角一勾,邪魅从眼中流露,“骗了我那么多钱,就想这么算了?”慕南星作可怜状,“总裁大人……你缺这点钱吗?”“我不缺钱,我缺爱!”某一天,她抱着一个孩子,破坏了他的婚礼。“这是你儿子,你看着办!”他一纸DNA鉴定书扔在她脚边,“慕南星,你这个骗子,真不要脸!”N年后的某一天,她又带了一个粉嫩的小女儿回来。“这是你的种,这次没骗你!”他斜睨着她,圈她在墙角,摇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复仇的人

    复仇的人

    一天阳光明媚的上午,因为父亲的残忍,给女孩留下了仇恨。两个男孩的出现又给了女孩怎样的感觉,又会出现怎样的火花呢?
  • 陀罗尼集经

    陀罗尼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意嗜天

    本意嗜天

    妖魔,不只是说一种生灵。同为器物,也可作为妖。而人,也可变化为魔。世间中,人心的变化来源世俗之间,若心冷之,那么再热血,也随之冷淡。魔生心神生,仙守无限天,妖怀无穷力,人有渴望成仙神,众生凡尘,虚幻缥缈,尘世浮屠,少年为修炼者中的一名,且看他如何心变,如何登颠。
  • 妃常精彩:病王宠妻如命

    妃常精彩:病王宠妻如命

    她来到异世,拥有了向往的温情,拥有了前世所没有的一切,开始变得柔情,但是到了最后,她要作何选择?
  • 古侠拾遗录

    古侠拾遗录

    《古侠拾遗录》(又名《大汉游侠传》)前两卷,2009年曾在本站发表过。后来,经过七年努力,完成后两卷,并对前两卷全面修改,增补5万字。最后调整为五卷,即:卷一九指赌客;卷二蹇驴书生;卷三当垆女掌柜;卷四轵城盜;卷五墨家鹞子。这不是一般的武打小说,而是游侠题材的历史小说。本书以《史记·游侠列传》作经纬,钩沉补阙,再现剧孟、郭解等古侠群像。将《列传》中,有名有姓、有姓无名者,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人。弥补了太史公的某些缺憾。本书还原叱咤年代,展示社会细节,描摹芸芸众生。跨度汉初百年,出场人物一百多位。笔法写实,开掘新意,情节跌宕,意境深沉。本书主人公,是侠文化的代表。李白有八首诗写到剧孟。司马迁见过郭解。王安石、秋瑾均写过郭解。欲了解侠之本源者,请看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