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9800000030

第30章 士刘诸儒学案(全氏补本)(1)

士刘诸儒学案

祖望谨案:庆历之际,学统四起。齐、鲁则有士建中、刘颜夹辅泰山而兴。浙东则有明州杨、杜五子,永嘉之儒志、经行二子,浙西则有杭之吴存仁,皆与安定湖学相应。闽中又有章望之、黄晞,亦古灵一辈人也。关中之申、侯二子,实开横渠之先。蜀有宇文止止,实开范正献公之先。筚路蓝缕,用启山林,皆序录者所不当遗。述《士刘诸儒学案》。(梓材案:是卷《学案》亦谢山所特立。吴存仁当作师仁。)

泰山同调

评事士熙道先生建中

士建中,字熙道,郓州人也。(云濠案:谢山《札记》云:「大名府魏县人也。」)孙泰山讲学,先生同时而起,泰山之所推重者,先生为第一,而石徂徕其次也。泰山赠徂徕诗曰:「攘臂欲为万丈戈,力与熙道攻浮囗。」又尝荐之范文正公。而徂徕高视一切,其所服膺,自泰山外,惟先生。其集中《与蔡副枢书》,荐之尤力。先生所著述,如《道论》以言帝王之道,《原福》以究祸福之本,《原鬼》以明鬼神之理,《随时解》以着守正背邪、遗近趋远之说,皆醇儒之言也。其后以进士授评事,宰魏。不知其官爵所止。(云濠案:《札记》云校书郎。)

祖望谨案:先生尝以泰山五十未娶,谋为之买田宅以置室,其古道可想。至于箴规徂徕,谓其未抵中道,尤切当其弊。是真伊洛以前躬行君子,而世无传者。祖望葺《学案》,聊为之补传,使不至泯泯焉。

主簿刘子望先生颜(附师高弁。)

刘颜,字子望,彭城人也。少孤,好古,学不专章句,师事高侍御弁。举进士第,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龙兴县,坐事免。久之,授徐州文学。居乡里,教授数十百人。采汉、唐奏议为《辅弼名对》,冯元、刘筠、钱易、蔡齐上其书,除任城主簿。岁饥,发大姓所积粟,活数千人。李文定迪知州、青州,皆辟为从事。卒。着《儒术通要》、《经济枢言》复数十篇。石徂徕见其书,叹曰:「恨不在弟子之列!」子庠。(参史传。)

安定同调

进士王儒志先生开祖

王开祖,字景山,永嘉人也。学者称为儒志先生。皇佑进士,不仁,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复以荐召试贤良方正,未赴而卒。先生见道最早,所著有《儒志编》,言:「《复》者,性之宅;《妄》者,诚之原。」又言:「学者离性而言情,奚情之不恶﹖」又曰:「使孔子用于当时,则《六经》之道反不如今之着。」又言:「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今将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开皇极之门。吾畏天者也,岂得已哉!」其言如此。是时伊洛未出,安定、泰山、徂徕、古灵诸公甫起,而先生之言实遥与相应。永嘉后来问学之盛,盖始基之。惜其得年仅三十有二,未见其止,为何惜也。

儒志编

形容不欺刍木,幽晦不欺鬼神,言而不欺童昏,动而不欺愚懵。

凝目于鼻,游心于带,是制心者也,非治心者也。坐则见其存于室,行则见其立于舆,是治心者也,非养心者也。

中夜息于幽室之中,吾心之清明者还矣。孝弟忠信,生乎此时。

舜与周公坐以待旦,急吾行而不忘也。

心动则气窒,心外虑则气昏耗。

情本于性则正,离于性则邪。

君子之道始于《复》,成于《泰》,极于《夬》。小人之道始于《姤》,成于《否》,极于《剥》。

君子之德,莫不原于诚。诚,则物之来也如鉴。

君子有天下之私,小人有一身之公。

胶柱不能求五音之和,方轮不能致千里之远。拘庸庸之论者无通变之略,持规规之见者无过人之功。

烛,秉之者莫若随之者见之明矣。奕,为之者不若睹之者之详也。人之智,长于人,短于己。求人之是非易,求己之是非难。李翱曰:「凡虑己事则不明,断他人事则必明。」己私而他人公也。言不行则言隐,知不行则知隐。

道之充者须时以用之,物之者须泽以养之。须时者养人,须泽者养于人,此君子、小人之分也。

丁经行先生昌期(附子宽夫、廉夫、志夫。)

丁昌期者,永嘉人也。学者称为经行先生。永嘉师道之立,始于儒志先生王氏;继之者为塘奥先生林氏,安定、古灵之再传也;而先生参之。其家世以笃行称,至先生,尤明经术,尝筑醉经堂以讲学。三子:宽夫,乡贡进士,廉夫,举八行;志夫,进士。兄弟好古清修,自相师友,各以所得质于其父,不为苟同,曰:「此理天下所共,不可为家庭有阿私也。」尤斥去浮屠之说,丧祭无不本古礼云。

宫教吴先生师仁

吴师仁,字坦求,钱塘人。陈古灵为郡守,以遗逸荐于朝。元佑初,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后充吴王宫教授,卒。先生履行醇正,器识高远,尝肄业太学,名闻缙绅。应举不第,退居田里,甘贫守道。每授学者以诚明义理之学,而不为异端之说,士习为之向风。(参《两浙名贤录》。)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序录》稿底及刊本并作「杭之吴存仁」。阅简策,古灵时杭之乡先生止有名师仁者,「存仁」之存当由笔误。)

助教杨大隐先生适

杨适,字安道,慈溪人。隐居大隐山。为人醇厚介特,议论辩博平正。人有善则称之,不善如未之闻。为学要行乎己,惟恐为人所知。毁誉荣辱不以动其心,人莫得而亲疏。盖自比仲元、叔度之流。乡人严惮之,相语不以名氏,而尊之曰大隐先生。衣食纔自给,非义之馈一介不取。躬耕养亲,族之贫者分赈之。邻盗其稼,人告之,先生愀然曰:「彼穷厄而求其生尔。勿治也!」盗闻之惭悔,其后无敢侮者。善言治道,究历代治乱之原。孙威敏公沔自谏官出案浙东、西刑狱,欲见先生,先生不肯见。先生之越时,范文正公守越,闻之,就见焉,舆致府中,澹焉无求,公益贤之。先生治经不守章句,黜浮屠、老子之说,歌诗卓越超迈,容仪甚伟,衣冠俨如。始友钱塘林逋,后与同郡王致、杜醇结交,后进莫不师之。退处四十年,德行益高,名闻京师。仁宗诏求遗逸,太守鲍柯以名闻,赐以粟帛。太守钱公辅又荐之,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州遗从事致诏书袍笏,舆从迎之,先生辞不受,遁去。年七十有六。遗令篆石圹前曰「宋隐人之墓」。熙宁二年,荥阳张峋为文表之。(参《四明文献集》。)

学师杜石台先生醇

杜醇者,越之隐君子也。居慈溪。学以为己,隐约不求人知。孝友称于乡里,耕桑钓牧以养其亲。经明行修,学者以为模楷。庆历中,鄞始建学,县令王文公安石请先生为之师,其书曰:「天之有斯道,固将公之。我先得之,而不推余于人,使同我所有,非天意,且有所不忍也。愿先生留听而赐临之,安石与有闻焉。」先生引孟子、柳宗元之说以辞。再书强起之曰:「孟子谓好为人师者,谓无诸中而为有之者,岂先生谓哉!彼宗元恶知道!韩退之毋为师,其孰能为师﹖天下士将恶乎师哉﹖」先生始就焉。慈溪令林肇立学,又起先生为师,亦固辞,王文公作《师说》以勉之。二邑文风之盛,自先生始。先生谈《诗书》不倦,为诗质而清,当时谓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同上。)

谢山《庆历五先生书院记》曰:夷考五先生,皆隐约草庐,不求闻达。而一时牧守来浙者,如范文正公、孙威敏公,皆抠衣请见,惟恐失之。最亲近者,则王文公。乃若陈、贾二相,非能推贤下士者也,而亦知以五先生为重。文公新法之行,大隐、石台、鄞江已逝,西湖、桃源尚存,而不肯一出,以就功名之会。年望弥高,陶成倍广,数十年以后,吾乡遂称邹、鲁丘樊,缊褐化为绅缨,其功为何如哉!

处士王鄞江先生致

王致,字君一,鄞县人。与同郡杨、杜二先生为友,俱以道义化乡里,诸生子弟师尊之,称三人皆为先生。尝与牧守言政事,王文公安石复书曰:「无事于职,而爱民之心乃至于此,可以为仁矣」年七十,乐道安贫,妻收遗秉,子拾堕樵,浩然无闷,乡人莫不高其行。(参《四明文献集》。)

谢山《辩鄞江墓志》曰:鄞江先生极为荆公所重,其墓志系荆公作,然不载于集中,惟旧志引其语,曰「四明立言之士,自先生始」而已。至闻泉作《鄞县志》,始尽录其全文。予疑其蔓,不类荆公文体。及观其所记门下弟子,自丰稷、袁毂、周师厚诸人外,又称游学者有张机、张邵、张郯、张祁。考郯、祁皆邵之弟。邵系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建炎初,假礼部使金,补其弟祁为明州观察推官,遂家焉。邵于绍兴十三年归自金,二十五年卒于广德。而鄞江先生卒于至和二年。邵兄弟能游学其门,最少亦不下弱冠,而自至和以及宣和,凡六十七年始登第,又八年始使金,留十四年乃归,又十二年始卒,抑何其长年也﹖以丰尚书之辈行,相去几三世,而谓其同门,不亦谬乎!或曰:「桃源先生为鄞江之犹子,邵兄弟或尝经受业,而误以为鄞江。」此于时代尚不甚远,然即如此说,而志文之出于依托可知也。

(梓材谨案:《鄞江墓志》云:「上闻其德行,召拜校书郎,命至则先生不起。」谢山以此志为依托荆公之作。惟荆公《文集》吊先生诗作《悼王处士》,故第以「处士」标之。)

正议楼西湖先生郁

楼郁,字子文,自奉化徙鄞,卜居城南。志操高厉,学以穷理为先,为乡人所尊。处穷约,屡空自乐。庆历中,诏郡县立学,延致乡里有文学、行义者为之师。先生掌教县庠者数年,又教授郡学,前后三十余年。学行笃美,信于士友,一时英俊皆在席下。门人之知名者,清敏丰公稷、光禄袁公毂、天台罗公适也。登进士第,调庐江主簿。自以禄不及亲,绝仕进意,以大理评事终于家。有《遗集》三十卷,赠正议大夫。子孙皆踵世科。五世孙钥,德行文章,为时名臣,仕至参知政事。(参《四明文献集》。)

谢山《五先生书院记》曰:五先生之著述不传于今,故其微言亦阙。虽然,排奸诋奄,谠论廪廪,丰清敏之劲节也;急流勇退,蕖月苹风,周银青之孤标也;再世兰芽,陔南弗替,史冀公父子之纯孝也;婴儿乐育,以姓为字,陈将乐、俞顺昌之深仁也;杀虎之威,同于驱鳄,姚夔州之异政也;于公治狱,民自不冤,袁光禄之神明也;一编《麟经》,以绍绝学,汪正奉之丰滀也;金橘不知,萧然诗叶,望春先生之清贫也。即以有负门墙如舒信道者,其人不足称,而文辞终属甬上名笔。则五先生之渊源可知矣!

古灵同调

光禄章表民先生望之

章望之,字表民,浦城人。少孤,喜问学,志气宏放,为文辩博,长于议论。初由伯父郇公荫,为秘书省校书郎,监杭州茶库。逾年,辞疾去。举贤良方正,郇公在相位,以嫌之,乃上书论时政,凡万余言,不报。丁母忧,毁瘠过制。服除,浮游江、淮间,犯艰苦,汲汲以营衣食,不自悔。人劝之仕,不应也。其兄拱之知晋江县,忤其郡守,守怒,诬以赃,贬。先生号泣力诉于朝,时守方贵显,事久不得直。先生诉不已,章十余上,起狱数年,朝廷为再劾,卒脱兄冤,复官如初。先生遂不复仕。覃恩迁太常太祝、大理评事。翰林学士欧阳修,韩绛,知制诰吴奎、刘敞、范镇同荐其才,宰相欲稍用之,除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不赴。又除知乌程县,趣令受命,固辞,遂以光禄寺丞致仕,卒。先生喜议论。宗孟子言性善,排荀卿、杨雄、韩愈、李翱之说,着《救性﹚七篇。欧阳修论魏、梁为正统,先生以为非,着《明统》三篇。江南李盱江着《礼论》,谓仁、义、智、信、乐、刑、政皆出于礼,先生订其说,着《礼论》一篇,其议论多有过人者。尝北游齐赵,南汛湖湘,西至汧陇,东极吴会,山水胜处,无所不历。有歌诗、杂文数百篇,集为三十卷。

助教黄聱隅先生晞

黄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自号聱隅子,着《欷歔琐微论》十卷,以为「聱隅」者,物之名;「欷歔」者,叹声;「琐微」者,述辞也。石徂徕在太学,遣诸生以礼聘召,先生走匿邻家不出。枢密使韩魏公琦表荐之,以为太学助教致仕,受命一夕卒。关学之先

殿丞侯华阴先生可

申先生颜(合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邪帝嗜宠:全能废材妃

    邪帝嗜宠:全能废材妃

    世人都说她家世显赫,出身不凡。有一位旁人不敢议论其名讳的父亲,还有一位温柔贤淑、菩萨心肠的母亲,更有一位堪称旷世奇才的哥哥,当真是叫人羡煞不已。但这些话传入瑶台的耳中,她只能呵呵一笑。她要是真的出身名门,又怎么会被丢弃在河边,任她自生自灭?她要是真的家世显赫,为何周围的人都可以随意的欺辱她、排挤她?难道就因为她天生是一个经脉闭塞、无法修炼法术的废材,所以才活该如此被对待吗?不过,好像什么事弄错了?真是瞎了众人的眼睛,她哪里是个废材啊!这简直就是一个变态级别的天才。
  • 时尚君子

    时尚君子

    (作者对其作品仅在红袖添香网站发表和修改,它站一律被转载!)汤凝,一个纯情少女,为了爱私奔到沈阳,为了爱沦为妓女,为了爱蜕变为乡村教师。这般曲折迂回的过程离不开那一群与她相呴以湿的小伙们;安今续、欧阳浩然、丁赫尔、林轩……让汤凝震撼的是,唯有这群人不曾对她的容颜而秽想,也从未白眼看待她的过去。只是当汤凝发现这群年轻人竟是只爱男人的时候,这个打击对她也是不能忽视的。然而,最后,她承认了,其实,他们都是一个屋檐下的人……
  • 我的传奇人生

    我的传奇人生

    山村里的平凡少年赵易得在山里挖草药的时候被不知名的虫子咬了一口,当时满不在乎的他,却想不到他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虫子让他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变的聪明,记忆力强悍,身体强壮,力大无穷,反应敏捷。当一个超级小强从山里走出来,走进这花花世界,走进这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到处都是红男绿女,到处都充满繁华的都市,他又将怎样遨游在这个他认为平凡的人生之中。敌人有、热血冲动会有、柔情似水也会有、悲伤会有但不会持续太长,毕竟是传奇一生。
  • 阿西莫夫:孩子最好的朋友
  • 恋爱三十六计:霸道爱上你

    恋爱三十六计:霸道爱上你

    她是桀骜不驯的固执女,他是风骚无限的闷骚男。他的温柔只对她展现,她的防备也只有他能让她放下。“你不过是楚教授的弟子罢了,你等着,等我超越你!”面对她的激将法,他只是笑着面对。“傻丫头,你能对自己好点儿吗?别让我心疼啊!”他不断释放的温柔,让她一步步后退,直到……
  • boss爱我别乱来

    boss爱我别乱来

    他参与她的小时候,却在约定的那天走了,他不知如何去告诉她我是只属于你的默哥哥。她害怕,害怕欺骗,害怕受伤,害怕失去,害怕。。。。。害怕诺言。他们之间就是:如果我不能参与你的过去,那我就要出现在的未来和现在。他宠她,他不怕宠坏她,她躲他,却不忍心真正的躲开他。他们之间永远也剪不断理不乱。
  • 星纹记

    星纹记

    这是一个充满星纹的世界,被遗忘的世家,充满危险的神界大道落败,魔族逞凶星纹、武义、武者、武帝、武尊……
  • 宿魁

    宿魁

    “呦,这不是那没有宿傀的颜泽吗?”上一秒还在嚣张的开口,下一秒被人打翻在地.“谁说我没有宿傀?恩?”青阳城皆知,颜泽公子没有宿傀,但不知颜泽不但有,一来还来两,更不知那公子实则是个女的,妖孽无比,男女通吃!这等妖孽自有天收!!我去!我的宿魁是个神!哎呦,本以为以后可以像我那小姨一样,游戏人间,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不过,把你的手从我腰间移开!嘿!你拦我干啥!我是你主子…
  • 魁族

    魁族

    冷炎大陆之上,小小的冷风庄,一个遭人唾弃的少年意外“身亡”,却因此重踏人生,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担负着使命,在龙族之祖魇龙的“帮助”下,踏上强者的道路。看少年如何完成使命,龙魄苍穹!“三界之外,有你们人族站的地方吗?”“你放心,人族没有你想的那么脆弱!”
  • 驯服大唐邪王

    驯服大唐邪王

    掉下水井,一朝穿越进了箱子里成了表演杂技的。听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我去!这不是历史课上的人吗?还有这王爷是个什么鬼,干嘛一直纠缠着她不放?本小姐想回家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