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1200000019

第19章

【科】經云況復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等。

二釋又二初引經兼謂相兼未能正行兼用而已菩薩戒疏云上來觀心未遑涉事今正觀稍明即傍兼利物能以少施與虗空等理觀為正事行為傍傍即兼義故云兼也布施等下五度故也。

【科】福德力故陪增觀心。

二福德下釋行布施等即福德也以福資慧勝前可知文中陪字亦誤也。

【科】五正行六度者。

五正行品亦二初標。

【科】經云若人讀誦為他人說復能持戒等。

二釋分二初引經。

【科】謂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心無閡轉勝於前不可比喻。

二謂自下釋自行常觀空中之理化他恒用三千之事自他不二理事含融正行六度不礙空中既勝前四不可喻矣。

【科】此五品位圓伏五住煩惱外凡位也。

三此五下結分二初正結應知觀成方入五品勿謂五品始修觀行。

【科】與別十信位同。

二與別下例同須了圓教五品六根諸文有異若以五品在十信前如今文說若以五品在十信內此如普賢觀經中明具在大部補注分別。

【科】次進六根清淨位即是十信。

二內凡分二初總標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中明之此即相似六根清淨所以即是圓十信位他師於此却將仁王十善菩薩長別苦海以為漸圓法華六根名為頓頓荊谿喻曰山門諸部竝將仁王以證法華但有因果為小異耳云何於此而分二頓真位六根如華嚴說。

【科】初信斷見惑顯真理與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見地別教初住齊證位不退也。

二初下別釋為二初釋初信至七信分三初正釋二初釋初信。

【科】次從二信至七信斷思惑盡與藏通二佛別教七住齊三界苦集斷盡無餘。

二釋二信至七信文皆可見。

【科】故仁王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

二引仁王證分二初引經即仁王經波斯匿王說偈中文。

【科】解曰十善者各具十善也。

二解釋分二初正釋又二初釋十善彼經亦不列釋十善不殺不盜不婬不妄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邪見此十一一各有止行皆能順理名為十善是則十信各具十善非謂專以人天不殺不盜等次第而對十信位也。

【科】若別十信即伏而不斷故定屬圓信。

二釋別苦經文既云長別苦海故知即是圓十信位斷見思已方別苦海自非今家準法華文寧判十信斷三界苦仁王經意何由可消如何可判華嚴初住為聖位耶。

【科】然圓人本期不斷見思塵沙意在入住斷無明見佛性。

二然下明非本期分三初正明藏通入空正意為斷見思二惑別教出假正斷塵沙圓教入中正斷無明今斷見思及以塵沙非本期也雖非本期自然先落。

【科】然譬如冶鐵麤垢先去非本所期意在成器器未成時自然先落雖見先去其人無一念欣心所以者何未遂所期故。

二然下喻冶(羊者切)銷也爐冶也冶鐵成器喻斷無明成八相器麤垢先落喻除見思及以塵沙證真俗理然此猶是且順次第其實應須三觀圓修寧容三惑先後落耶故今猶順教道次第。

【科】圓教行人亦復如是雖非本所望自然先落。

三圓下合其文易見。

【科】永嘉大師云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即劣即此位也。

三引永嘉證分二初引文此一段文本出天台玅玄位玅永嘉大師但是引用天台而已觀師豈可不知此耶而今特言永嘉云者葢欲顯示永嘉元學天台故也故永嘉集多用天台永嘉既用天台法門今之禪人何得謂之教家所談非宗門耶然永嘉集多依天台而不顯言天台者何但云認得曹谿者何。

【科】解曰四住者只是見思謂見為一名見一切處住地思惑分三一欲愛住地欲界九品思二色愛住地色界四地各九品思三無色愛住地無色界四地各九品思此之四住三藏佛與六根清淨人同斷故言同除四住也。

二解釋分二初釋同齊見為一者見惑瀾漫觸意生著斷則俱斷故合為一。

一切處者我見為本計著無量名一切處思分三者約次第斷先欲次色次無色也思惑三住皆云愛者即貪愛也思惑實通貪瞋癡慢今文且示貪一種耳淨名疏云欲貪即是欲愛住地色無色貪亦復如是數人謂之欲界名貪上界名愛成論人難此是偏判皆云住者住著為義以有此惑則住生死淨名疏云無住即是無明住地故知無住即第五住雖云無住還成住義有住無住委在彼文。

【科】言若伏無明三藏即劣者無明即界外障中道之別惑三藏教止論界內通惑無明名字尚不能知況復伏斷故言三藏即劣也。

二釋伏劣言別惑者且置塵沙云無明耳。

【科】次從八信至十信斷界內外塵沙惑盡假觀現前見俗諦理開法眼成道種智行四百由旬與別教八九十住及行向位齊行不退也。

二釋八信至十信。

【科】次入初住斷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謂解脫般若法身此之三德不縱不橫如世伊三點若天主三目。

二聖位分二初因位三初別釋十住二初別釋初住分三初正釋又二初明內證無明三德亦何一品一分之殊約人斷證名智淺深云品分耳對破縱橫名不縱橫故別教明性德三法而不互融名之為橫修德三法前後而得名之為縱此約修性對論縱橫又有前法次報後應名之為縱此約一性二修論縱縱謂點水之縱橫謂列火之橫既皆縱橫則非圓玅今圓頓教初住位中所證三德則不如是故非縱橫是則圓家性三非橫修三非縱一性二修亦是非縱此約相對故作是說其實圓家三德微玅皆非縱橫何者法身一點雖然在上即二為一是故非縱般若解脫二雖在下即一為二是故非橫故圓三德名非縱橫若性若修悉皆如是性中三法非縱非橫且以非橫對破別家性三之橫修中三法非縱非橫且以非縱對破別家修三之縱此約離為性修各三若乃合為修二性一亦非縱橫且以非縱對破別家先法次報後應之縱故玅玄云性德三軌不縱不橫修德三軌不縱不橫又云三點上下而不縱表裏而不橫釋籤云雖一點在上不同點水之縱三德亦爾雖法身本有不同別教為惑所覆雖二點居下不同列火之橫三德亦爾雖三德修成不同別人理體具足互不相收是則今文就上一點名為非縱就下二點名為非橫非縱必全二為一非橫必全一為二當知此約一性二修論非縱橫一性非無緣了性本具三二修非無一性修三宛爾一性二修既非縱橫性三修三豈可不然是故三德若離若合竝非縱橫又文句云別家三法在因在果悉皆縱橫故知圓法在因在果名非縱橫世伊等者此舉喻也大涅槃經哀歎品云云何名為祕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竝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成伊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而入涅槃涅槃疏云西方有新舊兩伊舊伊縱橫如橫川走火點水等可譬他經新伊如此方草書下字而有細畫相連不縱不橫是故借喻圓融三德法身即照亦即自在名一為三三無別體是故非橫非前非後是故非縱一即三如大點三即一如細畫只一伊字而有三點就三而說名為即一而三不橫雖是三點只是一伊就一而說名為即三而一不縱故一不為縱三不為橫與釋籤意無有差殊但云二三為小異耳三則總舉二乃別言故亦可云即一而二而二不橫即二而一而一不縱非三而三名為不一非一而一名為不異故止觀中大小乘師六義縱橫今家三釋一者約理二者約行三約字用竝非縱橫大小六義在偏小故今家三釋在圓融故摩醯首羅飜大自在色天之主三目八臂常騎白牛一面三目三目一面不可單言單言則成縱橫故也故此等喻諸文或將三點以喻三解脫者良以點是文字故也三目以喻三般若者良以目能照明故也此乃依順大經之喻若止觀中復取鏡喻所謂鏡體以喻法身鏡明以喻般若鏡像以喻解脫輔行記云夫以事喻法皆是分喻於中鏡喻其意最親何者徧鏡是明徧明是像非竝非別不縱不橫異乎伊字及天目也請思此喻則三千三諦其義皎然矣。

【科】現身百界八相成道廣濟羣生。

二現下明外化現身百界如向已明八相成道如華嚴云或有見佛說法或見入胎或見出胎或見人涅槃或見出家等一一相中皆云或者皆具八相故問內證外現所以者何答內證三德自他不二自行唯在空中法身般若化他三千赴物解脫隨機空中之性本具三千由性本具方有外用如鏡發明則能現像鏡明性十界像生修十界是故外用全由內證所以三德自他兩全具如自他不二門說人不曉此執諍紛紜。

【科】華嚴經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清淨玅法身湛然應一切。

二華嚴下引證二初引經。

【科】解曰初發心者初住名也便成正覺者成八相佛也是分證果即此教真因。

二解釋分二初釋初成又二初釋二初正釋。

【科】謂成玅覺謬之甚矣。

二謂下斥謬分三初斥以真因為極果他謂華嚴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是玅覺佛故今斥之誤以真因為極果也。

【科】若如是者二住已去諸位徒施。

二若下指謬詰難分二初指謬正難若如汝將初住八相是玅覺者二住已去便成虗設。

【科】若言重說者。

二若言下引救重詰又二初牒彼救詞他人救云二住已去是佛重說。

【科】佛有煩重之咎。

二佛有下重詰是則佛有煩重之愆諸文中敘古來人師謂初頓悟至於十住即是十地而更說有十行十向十地等者此是重說又有人云平等法界定無位次又云頓悟初心即究竟極而更說有四十位等是化鈍根方便之說又云頓悟即佛無復位次今家斥之謂其偏說直指初心以為玅覺唯尚頓門成道速疾乃成圓教後位徒施兼成佛有煩重之失依他所判深為未可今家學者勿雜他人無位之談謂重說等。

【科】雖有位位各攝諸位之言又云發心究竟二不別須知攝之所由細識不二之旨。

三雖有下引文勸學故華嚴云從初一地具足一切諸地功德故云位位各攝諸位雖復相攝因果歷然那將初住為玅覺耶涅槃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前心難言發心者即初住也言畢竟者即玅覺也初後雖殊功德無異故云不別相攝不二其意云何應知所證三德是同故得位位相攝不二攝之所由不二之旨其在茲乎。

【科】龍女便成正覺諸聲聞人受當來成佛記莂皆是此位成佛之相。

二龍女下引同法華經說八歲龍女變成男子南方作佛文句引胎經云魔梵釋女皆不捨身不受身悉於現身而得成佛法性如大海不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荊谿問曰為不捨分段即成佛耶若不即身成佛此龍女成佛及胎經偈云何通耶答今龍女文從權而說以證圓經成佛速疾若實行不疾權行徒引是則權實義等理不徒然故胎經偈從實得說若實得者從六根淨至無生忍應物所好容起神變現身成佛及證圓經即證無生豈不能知本無捨受何妨捨此往彼耶諸聲聞人受當來記而未現身成佛者何以聲聞人須結緣故莂應作[竺-二+別]。

【科】慧身即般若德了因性開發玅法身即法身德正因性開發應一切即解脫德即緣因性開發如此三身發得本有故言不由他悟。

二慧下釋三身金剛錍云凡有性名多在凡理如云佛性真實性等故緣了正名因名性本性三法至初往時悉皆開發名曰三身無性名者多通凡聖因果事理如云法界及實相等若唯在果如陀羅尼波羅蜜等法華經中深達徧照即是報身微玅淨法即是法身具三十二及八十好即是應身又深達等即是持經得解之相微玅淨法即是真身具三十二即是應身因果雖殊三身無別學者多迷因而點示餘如大部補注中明。

【科】中觀現前開佛眼成一切種智行五百由旬到寶所初居實報無障閡土念不退位。

三中觀下結成。

【科】次從二住至中住各斷一品無明增一分中道與別教十地齊。

二總明九住可見。

【科】次入初行斷一品無明與別教等覺齊次入二行與別教玅覺齊。

二總明行向地分二初明二行為三初正明二行與別同若依仁王經開十地為三十品亦只是圓家十住三十品耳若與而言之圓家不開十住三十品則別家十地三十品與圓家十住十行十向位齊別家玅覺與圓教初地位齊若奪而言之別家三十品只是十地則別教十地與圓教十住位齊別教玅覺與圓教初行位齊仁王經中不立等覺故十地後即佛地也若爾即是破十一品名為玅覺前文教道云破一品是玅覺者將非此耶豈必脫落十字耶思之今準瓔珞五十二位是故別教破十二品名為玅覺故與圓教二行位齊。

【科】從三行已去別教之人尚不知名字何況伏斷以別教但破十二品無明故。

二從三下兼示後位與別異世人情計陰境有無若解斯文自然袪滯何者偏圓對辨陰等十境在前二教不思議境在於圓教圓人所觀觀三教境悉是遮那佛性玅境自就圓論理即唯迷究竟唯悟中間四即迭分迷悟既分迷悟陰境可知況復十境是圓所觀所觀則在圓理即收況第一義及以遠本望觀在事止觀進趣且至初住初住已上自然流入所列陰境云三教耳他人難云圓謂圓融何有陰境今為答之只為圓融亡智親疏迷成厚薄強分三惑義開六即迷中輕故從理得名故有教理智斷行位因果八義別教陰境從教道說但至二行三行已去自是圓中所斷之惑故圓等覺迷一品故而有自他本論陰境人卻飜轉云教理玅無陰境者與向所辨殊不相應。

【科】故以我家之真因為汝家之極果。

三故以我下釋前二行與別同義文為三初以實因重對權果今明圓教故云我家比齊別教故云汝家真因即是圓第二行極果即是別教玅覺。

【科】只緣教彌權位彌高教彌實位彌下。

二只緣下點示所以文分二初正示約教道說故教彌權破十二品稱為玅覺故位彌高約圓頓說故教彌實居第二行故。

位彌下彌者益也甚也。

【科】譬如邊方未靜借職則高定爵論勳其位實下。

二舉喻邊方未靜喻有權機借職則高喻有權果定爵論勳喻歸圓實其位實下喻在二行勳者功也爵者量也量其職盡其才也亦封也爵有三等五等三謂公侯伯五則加子男故定別佛之爵論其所破十二品勳只是圓教二行而已。

【科】故權教雖稱玅覺但是實教中第二行也。

三故權教下結示權實因果同義文甚分明。

【科】次從三行已去至十地各斷一品無明增一分中道即斷四十品惑也。

二明三行至十地。

【科】更破一品無明入等覺位此是一生補處。

三明等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道起轮回

    道起轮回

    仙路坎坷,万古沧桑,道起轮回,这是一个始于轮回之末的故事。一个一灵根的少年,一个号称修炼界废根的家伙,凭借着至宝轮回珠在修真界不断攀爬……“天才又如何,不过是天道的养分,妖孽又如何,终将化为尘土……而小爷我,必将脚踏天道,笑傲巅峰。”
  • tfboys薄荷味夏天

    tfboys薄荷味夏天

    一次偶遇,让他们认识彼此,让他们彼此伤心……
  • 千百种爱情

    千百种爱情

    什么样儿的人都有——在爱情里,就是有千百种爱情的面目,不一定是最完美,却是最适合自己的。本文有些另类,不是从一而终,而是短篇集结,算是小柒的随想。
  • 风中的雪

    风中的雪

    贵为公主的她,从小母亲去世,受尽哥哥们的欺负,连父王也对她有时冷漠,在没有遇见她的时候,她和她的好姐妹一起相依为命,这次想要离开皇宫的她,命运又会如何呢……
  •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升级外挂

    无限升级外挂

    一个黑帮老大穿越成小废柴?天生废体无法修炼?没关系,修炼对于我来说只是刷刷怪而已。系统礼包送不停,惊天系统的背后却有一个黑色谜团……
  • 易烊千玺:我还在原地等你

    易烊千玺:我还在原地等你

    等一个人来,一生一世一双人请不要忘记,我是真的爱着你易烊千玺,你要记住不管在哪,我会在你看得到的地方等你。《易烊千玺:我还在原地等你》,欢迎入坑。
  • 逆天神妻:霸道魔神

    逆天神妻:霸道魔神

    三生情,三生泪,第一次见面时,他挽着她的双手,逃跑着。手牵着手,第二次见面,她和他才认识,第三次见面,他发觉自己很关心她……在她痛苦的时候,他抛下一切陪伴她,微笑着对她说:“如果第一眼就代表一见钟情的话,我想,我爱上你了,愿意与你共度一切的困难,为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说完之后,牵着她的手,放在他的心间,让她知道自己的心意。失去后才会懂,她在失去他的时候,才发觉,他在自己心中占有极强的地位。“风宸天你下一生,不管怎么变化,我都要找到你,让你一辈子只能爱我一个人。”神魔的爱恋,注定无爱。
  • 青春恩仇路

    青春恩仇路

    青春的祭奠,是一场繁华又毫无痕迹的派对。本书纯属非虚构,若有雷同,可能我们认识。
  • 鬼道神劫

    鬼道神劫

    天地乱、正气始,大道废、仁义出。道门少年,本是纨绔子弟,骄奢跋扈,却遭人暗害,被逐门墙,流落凡尘。本欲浑噩度日,却连遭迫害,生死垂危;本无心对人,却种错情根,剑断情殇。是谁,傲然孑行,满天神魔皆惊,却不知,转身顾,愁煞蚀骨钻心。是谁,千年修行,不及花前一尺,却不知,到头来,相思终是虚化。是谁,黑夜红裟,人间万载屠戮,却不知,终不及,心头一念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