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0000000003

第3章

僧者以和为义。若不齐集相有乖离御法则无成决之功。被事必据入非之位。故建首题集僧之轨度。后明来处之通局。四分文云。当敷座打楗稚尽共集一处等。五分云。诸比丘布萨时不时集妨行道。佛言。当唱时至。若打犍稚若打鼓吹螺。使旧住沙弥净人打。不得多。应打三通。吹螺亦尔。除漆毒树余木铜铁凡鸣者听作。若唱二时至亦使沙弥净人唱。住处多不得遍闻。应高处唱。犹不知集更相语知。若无沙弥比丘亦得打。十诵中居士请僧。自于寺内鸣稚。乃至白时至。及送食女人亦自鸣稚。中食施者亦尔。增一阿含云。阿难升讲堂击犍稚者。此是如来信鼓也。十诵中。时僧坊中无人知时限。唱时至及打揵稚。又无人洒扫涂治讲堂食处。无人相续铺床及教人净果菜食中虫。饮食时无人行水。众乱语时无人弹指等。佛令立维那。声论翻为次第也。谓知事之次第。相传云悦众也。若准文中。七种集法。若量影破竹作声作烟吹贝打鼓打犍稚。若唱诸大德布萨说戒时到。亦不言比丘为之。出要律仪引声论翻犍(巨寒反)稚(音地)。此名磬也。亦名为钟。上具列文。今须义设。凡施法事。先斟量用僧多少。依数铺设座席。然后准文鸣钟。具如集僧法中。虽人并为之。多无楷式。若依三千威仪经。则大有科要多少节解之法。但时所同废。虽易而难。今通立一法总成大准。谓约僧多少就事缓急量时用之。若寻常所行。生稚之始必渐发声渐希渐大。乃至声尽方打一通。如是至三名为三下。佛在世时但有三下。故五分云。打三通也。后因他请方有长打。其生起长打之初亦同三下。中间四稚声尽方打。如是渐渐敛稚。渐穊渐小乃至微末。方复生稚同前三下。此古师以经律参挍共立此法。亦有清众画样钟所者。然初欲鸣时。当依经论建心标为必有感征。应至钟所礼三宝讫具仪立念。我鸣此钟者为召十方僧众。有得闻者并皆云集共同和利。又诸有恶趣受苦众生令得停息。故付法藏传中罽腻吒王以大杀害故。死入千头鱼中。剑轮绕身而转随斫随生。若闻钟声剑轮在空。如是因缘遣信白令长打使我苦息。即增一阿含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此并因缘相召。自然之理不亡。余亲承。有敛念者被鬼神送物(云云)。世有滥用知钟者。此非圣言。诸经论但云打击檛等。知净之语不通于俗及以自为。早须废舍。二明来处通局者。初明处之分齐。二明用之通局。初中界之来意。开制不同如结界中说。今直明其二种差别。若作法界则有三别。有戒场者四处集僧各得行事。一在戒场。二在空地。三在大界。四在界外。若无戒场二处各集。若小界者既不立相直指坐处。无外可集。若论自然。随处远近则有四别。谓聚落兰若道行水界。皆不为物造。随人所居即有分局。故曰自然。当律无文。诸部详用。初聚落中有二。若可分别者。十诵云。于无僧坊聚落中。初作僧坊未结界。随聚落界。是僧坊界(下文齐行来处。此制分齐。四分聚落界取院相)。此内不得别众。问兰若处有僧坊。欲结界何处集僧。答十诵云。随聚落即僧坊界。今周匝院相与聚落之相不分。不须五里集人。故下文无聚落兰若初起僧坊乃云一拘卢界。故知先有僧坊即同村界。律中僧村四相二界不别。必院相不周乃可依兰若集僧。若聚落有僧不可知者。僧祇中。若城邑聚落界分不可知者。用五肘弓七弓种一树。齐七树相去使异众相见。不犯别众各得成就。准相通计。七树六间得六十三步。不同前解七间七十三步半。如义钞废立。二明兰若者。统明兰若乃有多种。谓头陀寄衣盗戒僧界衣界难事。且明僧界。余下随明。兰若一界诸部不定。多言僧界尽一拘卢舍(明了论疏云一鼓声间)。杂宝藏中翻为五里。相传用此为定。若有难者。如善见云。阿兰若界者。极小方圆七槃陀。一槃陀二十八肘。若不同意者于外得作法事。计有百九十六肘。肘各尺八。总有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三道行界者。萨婆多云。比丘游行时。随所住处纵广有拘卢舍界。此中不得别食别布萨。亦不明大小。此论解十诵。律文云。六百步为拘卢舍。四明水界者。五分云。水中自然界者。若在水中行。众中有力人水洒及处。善见云。若掷水若散沙。已外比丘不妨。取水常流处。深浅皆得作自然。潮水不得。若船上布萨。应下碇。不得系着岸及水中树根。谓与陆地界相连。若水中石木树等悉是水界。谓离陆地者。今更总论二界之体。若三种作法。随处限局。不约方隅。若论自然则有不定。若聚落中界分可知。随其分齐亦无方圆。不可分别人解不同。问为身四面各取六十三步。为身一面取三十一步半耶。答四面各取六十三步。故彼文云。七树之间异众相见而不犯别。此二众相望不论界相。问彼此俱秉羯磨。自然定量若为广狭。答诸说不同。今解彼此二众各一面有三十一步半。通就二众则六十三步(此自然常有。不问秉法不秉法。界恒随定)。故僧祇中异众者。望二处比丘身也。今若界外无人。则身面各三十一步半。是随分自然。若有人者。但令异界自然在我自然界外。无错涉之过并成法事。今行事之家恐有别众。但为深防故于方面各半倍之。实而言之。各半减是。故萨婆多云。比丘随游行住处有纵广自然界。问自然界者。为方圆耶。答昔云定方。今解不然。若界方者。四维有余。则无教可准。今言。自然界中不定方圆。若四面四维各无异界。此界定圆。若有别界。则尖斜不定。故十诵云。方各一拘卢舍者。谓身面所向之方。非谓界形畟方也。文云弟子随师。方面游行可亦不得四维也。五分亦云。去身面拘卢舍也。善见亦云。方圆七槃陀界。文自明矣。乃至结大界以三由旬为量。明了论云。合角量取三由旬也。故广引诚证。定方须废。二明用僧分齐。此宗四种论僧。泛论僧义。并取四人已上能御圣法辨得前事者。名之为僧。若狂乱睡眠所为之人通及能所相有乖越。不入僧数。通而辨僧则有七种。始从一人乃至二十人各有成败不同。广如别钞。初明四人僧者。谓说戒结界等事用之。二五人僧者。谓边地受戒自恣等法。若据僧祇。舍堕忏悔五人僧摄。谓受忏悔主作白和僧为他所量。不入僧数。今以当宗不了。僧祇为定。三十人僧。谓中国受戒。四二十人僧。谓出僧残罪也。前之四僧若取能秉法名僧。四人实辨一切羯磨。今随事用故须三别。又前四人若据自行。以成僧体并须清净。以犯小罪不应羯磨故。若论众法。则有二别。若为说戒忏悔灭罪必须清净。以有犯者不得说戒不得闻戒。不得向犯者忏悔。犯者不得受他解罪故也。若受戒等生善门中。但取相净。便堪足数。前人尊仰便成法事。故开停僧残行法。犯戒和尚但令不知应受戒事。萨婆多云。不得用天眼耳知他恶法。但以肉眼见闻等。广如足数法中

足数众相篇第三(别众法附)

上已明其来集。而用僧须知应法。若托事无违。虽非僧体而堪成僧用。必于缘差脱。不妨清净入非僧摄。以此二途故。当料简使是非两异取舍自分焉。就中例四。初明体是应法。于事有违故不足数。二体境俱非。虽假缘亦不足数。三体非僧用。于缘成足。四约缘有碍。不妨成法少分不足。初明是净僧相违故不足者。四分不足数中。所为作羯磨人。神足。在空.隐没.离见闻处.别住.戒场.上六人。余者非无此义。故舍戒中。颠狂哑聋中边死人眠人自语前人不解并不成舍。谓不足数也。今取他部明文证成。十诵中。睡眠比丘若闻白已睡者。得成摈人未白前睡不足数也。乱语人愦闹人入定人哑人聋人具二人狂人乱心人病坏心人树上比丘十二种人。摩得勒伽。重病人边地人痴钝人等满众自恣。一切不成。余同十诵。僧祇中。与欲人若隔障。若半覆半路中间隔障。若半覆半露伸手不相及。露地伸手不相及。乃至行作羯磨坐。则成别。住坐卧互作。广如别众中。义加醉人自语不解颠倒异言前人不练不解之人。是不足摄。就中相隐难知者随初解析。初言所为作羯磨者。以此人是乞法之人。为僧所量不入僧限。若通四内若将入数。僧不满四。唱羯磨时以所牒人不入僧用。若尔四人受日四僧不列。亦应得成。答一人所为。三非僧。故不能秉法。文不列者事同五人并是所为。故四人僧者直取能秉。不同说戒结界所为则无正作法者为僧作故。神足在空。毗尼母云。空中无分齐故。与陆地别也。隐没者。谓入地也。井窨之类有僧。是别非足。离见闻者僧祇中。谓同覆处离见闻。其相如室宿中说。此谓离比座见闻。不取说戒师羯磨者见闻也。如义钞说。别住者。昔云同一界不尽集。今谓界外比丘滥将入数。非谓眼见在界外。以界分不知冥然在外作法不成故云不足。戒场上者。由前外界不成。谓言在内者得。此二界同在自然。不同一相。是别界故。睡眠乱语愦闹入定等由本无心同秉法故。十诵中。证他受戒各各入定乱语等不知羯磨成不。佛言并皆不成。准此僧数必多者亦许成就。纵在房中睡眠醉乱者理亦开成。余同羯磨法中说。哑聋等三由根不具不成证故。大德僧听不忍者说并阙二能故不足也。准伽论云。若闻大语声者。得成法事。狂等三人由心无记故不足。若准律中。常忆常来不忆不来此之二人既不得法。初人成用。后人不足。若互忆忘及来不来未得羯磨不得别他。若得羯磨纵使病差则通不足。痛恼心乱例同狂三。重病人者由心昏沉不乐无情缘法。边地人者言不领当中国之人亦不足边。必后知语二通相足。痴钝人者不知言义未了是非。则非断割之匠。必言解羯磨齐文而已。亦开成足。与欲之人心同身乖。言隔障者。谓同障覆而别隔者不成同相。或言露地而隔者。半覆中间障。若伸手不相及者。谓半僧檐下。半僧阶下。中间施隔。或复无障伸手不及。并非同住之相。言露地伸手不及者。此言相显。覆处不须。露地加法必须相接。说戒羯磨等师并在僧一寻之内令伸手相及。所为之人虽非数限。亦须相内。二由具二非假缘不足者。四分中。若为比丘作羯磨。以比丘尼足数。式叉尼。沙弥沙弥尼。十三难人。被三举人。灭摈。应灭摈人。二十二种。问犯边罪等十八人及尼中四人。为自言故不足。为体不足。答解者多途。今言。此等体既非僧。若僧同知故不足数。必不知者成足。如与欲中不同。前门中知与不知俱不足数。故不持戒和尚中四句料简。前三句由不知故得戒。第四句由知从此人受戒不得故不足数。所以文中及十诵并安若言等。昔人以体不合故不足。即将破戒和尚在十人之外。此非正解。何者。若不知犯。则不得辄用他部。以四分制十人僧。若知他犯。羯磨则不得牒。以实知非比丘故。十诵中加一白衣。亦不入数。上明僧相。并形同出家。相有滥故。得共法事。必着俗服相形明了。亦无同法之义。十诵白衣谓本受戒不得者。亦有受后难缘须着俗服者亦应同法。由本是僧即知。作法之时穷问。界内俗人之中颇有曾受具戒不舍者。不要答无者方无别众。三举之人。谓不见不忏恶邪不舍。广如众网中。灭摈者。谓犯重已举至僧中白四除弃也。应灭摈者。亦犯重已举来至僧因有难起未得加法。故律名入波罗夷说中。若虽犯重。僧未委知。而别人内知。未被紏举。或不自言僧不知。犯重众内一人知者则非僧数。并入应灭摈中。第三体虽非僧。托缘成用。即前门中人。据未自言已前。同僧法事并皆成就。若虽言竟无人知者亦成僧用。由相中无违便得辨事。故律中犯戒和尚由不知故得成法事。乃至边罪并安若言等。文云。当以肉眼知他持犯等。十诵云。若犯重罪人。贼诈作比丘。本白衣时破戒人等。若先言有是过。作羯磨不成。若不言者。一切成就。萨婆多以有天眼者不说人恶。乃至若听以天眼耳看僧净秽者。人谁无过。但有大小无往不见。若开说者。则妨乱事多。故不听说。言自言者。谓告人云我犯淫盗之类。四体虽犯法得成僧事。四分中诃责摈出依止遮不至白衣家等四人。应一切羯磨。但为僧治。故不得诃。覆藏本日治六夜出罪等四人十诵中行覆藏竟本日竟六夜竟合七人。不足僧残等羯磨。不妨应余法事。次明别众(谓同一界住相中有华不同僧法。故云别众也)。

同类推荐
  • 春晚谣

    春晚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滞下门

    滞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贵贱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贵贱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辛弃疾词全集

    辛弃疾词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地球护卫战

    地球护卫战

    作为被选中之人,王林表示自己只想混吃等死,但为什么麻烦事就是不断呢?还有外星人入侵?于是,为了能继续混吃等死,王林只能无奈地开始了地(妹)球(子)保卫计划...
  • 是爱是习惯

    是爱是习惯

    女主李逍遥,男主刘佳洋,青梅竹马,俩人从小到老的点点滴滴。分分合合,他们的故事就像自由空间的两条线,没有永久的分离也不会永恒的厮守。一个人无论怎样都不能走完和另一个人的所有交集。Whoeveryouare.但是,当你对某件事或物的欲望特别强烈时,大自然的某种力会默契地拉近你与之的距离。
  • 记得那时,很爱你

    记得那时,很爱你

    原名:《不要说,再见》封面设计:华清秋给了你我全部的爱,你走了,未来还会有谁,在乎一个爱已经枯竭的躯壳?
  • 我从洪荒来

    我从洪荒来

    一梦百万年,醒来身似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一个强者的回归之旅;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我从洪荒来,再临九重天!
  • 大秦全面战争

    大秦全面战争

    穿了?还带着全面战争系统这个金手指?那就不能浪费这个天赋,下定决心征服全球;我来我见我征服!
  • 妖冶帝君:千里追妻

    妖冶帝君:千里追妻

    21世纪杀手虞容穿越成柔柔弱弱的大家闺秀,奈何亲娘早逝,亲爹偏心,又有一群不怀好意的兄弟姐妹,幸好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孟哥哥……正当她以为孟哥哥是做靠山的时候不料孟哥哥只是个道貌岸然的哥哥……逃过一劫,岂料又遇上冷酷邪王,杀你九次竟然不死,那么只好追你、、、、、谁知,山高水远,道阻且长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论君子

    论君子

    之前的一些散文,陆陆续续先发上来。小说随后再发。
  • 换命

    换命

    花花草草,彼此相知和风暖火.你你我我,四目相望无言诉说.无意冷落,我不知所措承受寂寞,你一语不说.怨灵缠身,我失魂落魄.眉心紧锁,你不再沉默.为黑暗吞噬,是我命中注定的结果,求光明四溢,是你灵魂唤出的诸佛.无恩无惠,为何赠命予我?不怨不悔,只因一句承诺.沥尽万滴鲜血,写下生死一如的誓言;紧握一串菩提,牵起阴阳两岸的你我......
  • 一个美女的婚姻

    一个美女的婚姻

    女人难——女人的婚姻更难。美女难——美女的婚姻更难,更难。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婚姻……这是一部关于女人婚姻品味的,充满正能量的,具有民间语言特色的长篇小说。作品写了女主人公,美女——尚荷花前半生坎坎坷坷的婚姻磨难。小说中对涉婚的各个层面的典型人物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细致的刻画。包括地区行署的专员、军分区司令员、县长、乡长、厂长,医务方面的专家教授、司法部门的法官、机关公务员还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在对待婚姻上的态度各有千秋,无论是腐败、龌龊,还是廉洁、高尚都揭示得淋漓尽致。美女——尚荷花在婚姻上,不维权势所迫;不受金钱诱惑;不受族权所限;不为美貌倾心,她一直追求着纯洁的爱情。本书献给:男婚女嫁的涉婚者,希望此书能成为男婚女嫁方面的参考书。也为抨击男女婚姻中的社会时弊,起到积极作用。你可能说:“把你的作品估价得太高了吧?”是的。但,我的初衷至少是这样的。通过主人公的婚姻经历,使大家感受到男女婚姻中的真、善、美与丑、恶、假,启迪后人如何对待婚姻,如何把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