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4000000006

第6章

捧经罗汉

尊者姓首陀,名优婆多,周时人,生吒利国。人物伶俐,智慧聪明。在提抱时,闻人诵读经典,即能晓解其义。六七岁孩童,尝为乡中耆老讲明如来妙旨,乡中称为神童。老年出家之人,经义有不解处,亦往拜其门,求其解说。真纯赤子,且多独得之见。凡被其容接者,俱曰:“在儒为天纵之圣,在释为活佛重生。”父母亦奇,以为灵秀之所钟也。西夷酋长闻其名,亦召而宾礼之,月给廪禄以养之。年十七,闻和修尊者至所生之国行化,尊者敬往谒之。和修器之,纳为门下给侍。事之数年,得传其宗旨,有诗为证:天生聪慧迈异常,释典精通见性良。十七投师为给侍,获闻宗旨上慈航。尊者年二十,终了师制,遂奉教随方行化。至摩突罗国,大显慈悲,广行劝喻。凡度一人,石室中即添一筹,后来其室盈满。摩突国男女得其济度者,凡二十万余人。邪正不容并立,人心既知佛化为是,必知邪魔为非。所德在此,所怨必在彼。魔王之宫,业业振动;波洵之神,竞竞恐怖。召集鬼众,谓曰:“首陀化洽将不利于三子。彼来此未几,所济度不减二十万人,吾经年在此,所伤损不止二十万人。二者相形,民方叹逢彼之晚,而怨祛我之缓也。其势坏我行祠,不去我遗像不止矣。故召集汝等商榷,从长作何计议?佛以慈悲作号头,殃民妖崇不容留。近来心内多惊怖,召汝诸人问策谋。”一鬼卒曰:“人情厌常喜新,吾等习惯在此,即有德不德。彼初来济度,即有怨不怨。彼不过簧鼓一时,众信耳目,不久将去矣。吾等依然庙食,下民何能损得毫分?愚以为不较善。”一鬼卒曰:“人情舍旧迎新,非彼初来簧鼓之过,乃众民反复无常,向背不一之过也。愚以为咎民善。”一鬼卒进曰:“众信,吾所赖以供血食也,悉灭众民,独存佛子,则彼得恃其灵与吾较,吾不能歼乎彼,彼却能歼我以报民。愚以为咎民非计也。”最后一鬼卒进曰:“屏佛乃所以安魔,存民即所以存祀。民众所以怨我而德彼者,以彼杯水之仁,形出我车薪之恶也。书云‘止浊澄源。’必欲魔宫不震动,主帅不恐怖,非屏逐此人不可矣。”波洵曰:“善。”遂谋与蝎,其魔力以害正法,时常统集鬼兵,伺候多演教之所,瞰有魔力得逞处,将不惮为之矣。有诗为证:鬼卒胸中各吐奇,欲为主帅镇惊危。波神毕举群臣策,伺候门墙便设施。

一日,波洵见尊者坐禅入定。波洵密持缨络一条,直进法堂,縻之于尊者之颈,束缚之,使不得脱也。尊者出定,知波洵缨络之害,若出不知,乃取人、狗、驼三尸,化为花一条,持而谓波洵曰:“适承卿过爱,惠我缨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倘不鄙微薄,敢以花相谢何如?”波洵以尊者坠彼术中,真为出花相酬。遂大喜,引颈受之。缨络不能縻多之颈,而花却能毒波洵之项矣。缨络能变,多制之,令不为变;花能变,波洵制之,其变莫测矣。颈受不移时,花即为三种腐尸虫蛆秽烂波洵项颈。有诗为证:妄将缨络系如来,花相酬解不开。腐烂虫蛆忧恼大,害人未害自为灾。波洵大生忧恼,竭己神力,不能解脱。出谓众鬼曰:“前与汝众求长策,汝等各持一己见,令我如此如此。今我从汝等之见,尽我之长,聊欲中伤尊者,未能害人,而自反受害,为之奈何?”一鬼卒曰:“彼花能腐烂主帅之颈,汝缨络独不能经缢彼之颈耶?”波洵曰:“缨络不灵,在尊者之颈全然无恙。吾颈秽烂,痒痛难当,莫奈此花何矣。”一鬼卒曰:“花非生成之物,主帅素有法力,彼既以此加我,我亦以此加彼,使返火自灾可也。”波洵曰:“吾缨络可脱,此花不可脱,有若生成一样。吾平昔法力,逢着对头,一毫也施不得。”鬼卒曰:“法中有法,人上有人。昔日对众信,则魔王高;今日对释家,则魔王卑矣。尊者慈悲化海,本无害主帅之心,主帅先有戕尊者之志。今日之事,责在主帅,非臣等建议之过也。”最后一鬼卒进曰:“佛教喜人自新,容人悔过。主帅能皈依投诚,尊者必矜悯解脱,毋自苦肢体为也。”波洵回意,遂入法堂,伏见尊者,哀求忏悔,誓钦遵佛道,不敢扰害佛道。有诗为证:主公魔力素称雄,今日为何落下风?百计千方无与敌,不如顶礼乞优容。

尊者曰:“汝能逞缨络之害,何不能解花之害。汝今欲脱去花,汝自脱之,非我所能脱也。”波洵曰:“自如何解脱?”尊者问曰:“汝心归佛道?口归佛道?”波洵曰:“心口合一,何分内外?”尊者曰:“口者,心之声,汝既云心口合一,可口自唱言‘归依佛道’者三,则花得脱除。我所谓汝自脱之者,此也。”魔王闻言,即合掌大声三唱‘归依佛道。’颈脱花,果一时解脱无恙。波洵大喜,踊跃向尊者前拜谢。尊者戒之曰:“汝宗佛教,当体佛心。浣洗昔年肠胃,广存今日慈悲。民不以汝为厉,则魔宫容汝居之。倘原恶不悛,故态复存,皮外花虽脱,皮内花犹存,腐秽蛆虫能识人心臧否,心稍不臧,不惟外食汝体,且能食汝心也。”波洵闻尊者言,恐怖愈甚。谢曰:“公真圣人也,公真圣人也。输诚归命,今后不敢为崇事矣。”遂同众鬼拜谢而去。有诗为证:浣汝波洵旧胃肠,魔宫悲愿布慈祥。无形花仍前在,违戒须臾命即亡。尊者在摩罗国所度虽众,不过化人强梗,拯人危难,济人疾苦,未有一人升彼之堂,入彼之室,可将如来衣钵受之者。尊者切切然忧之。尝捧经叹曰:“泥纸上尘言,比比皆是,会个中妙意,戚戚无闻。手中法器,自我传来,不自我坠。意者经尘迷目,学者之明镜未拂拭乎?不然,必六出飞花,未遇红炉所点化也。”正忧疑间,国中皓首庞眉之老,有子名香众,特趋尊者之堂,礼谒尊者,求为出家。盖不安俗习而有志传灯者也。尊者问曰:“汝身出家?汝心出家?”香众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尊者喜曰:“出家人俱为身心,独此子不为身心,志也不小矣。”遂授以偈云: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说偈毕,即跃身虚空中,呈十八变,然后跏趺而逝。周平王三十一年,弟子提多伽收舍利建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唯我仙路

    唯我仙路

    仙路尽头,是孤独,是寂寞,还是高处不胜寒?古往今来,天骄无数,其中不乏绝代无双的人物,但真有人超脱一切亘古长存,独看世间沧桑变化吗?谁也不知道,也许,走到尽头,方知答案。少年乞丐,不甘心命运弄人,决心主宰人生,自此踏上仙路,一路斩荆披棘,只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一条可颠覆万道之路……
  • 沧澜之千年梦

    沧澜之千年梦

    孤山脚下,一座小院,一个中年人,一个小男孩,一座墓,一柄剑。“为什么叫沧澜呢?”“应为它四周环海与其它几片大陆隔绝啊”“为什么你每天都要去妈妈坟前练剑”“应为爸爸答应过她”中年人露出一丝追忆……“为什么那几个伯伯经常来?为什么他们都喊你将军?为什么我们要住在这里……”中年人宠溺的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沉默不语……远处,一衣着华丽的女子看着两人……
  • 白夜行

    白夜行

    家门前多了口红棺材,装的是被钉死的娘……我娘因为我的嫌弃而离家出走,整整四年杳无音讯。四年过后,我家门口诡异多了口大红棺材,里面装的是已经被钉死的娘。
  • 瑾以为殇

    瑾以为殇

    世界初开,太阳还没有从人间成神,大地一片昏暗,恍然间,彼岸花丛中,那一抹红色的身影闯入了他的心,从此便只为她散发光芒。是谁说神魔不能在一起,哪怕失去所有,哪怕是失去自我,为了心间的那抹红色,他不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单一,昏暗的天际下只有这一片彼岸花陪着她,是什么时候开始阳光洒满了大地,感觉暖暖的,又是什么时候“爱”在心间盛开,是谁说神魔不能在一起,为了不负深情,为了心间的那一抹悸动,就算失去所有,为了他,她不怕。
  • 魔神之诛仙

    魔神之诛仙

    神仙又如何?天道不公,我便替天行道!敢挡我者,诛!
  • 我的鬼世界

    我的鬼世界

    这个世界有鬼存在吗?很多人这样问。但我相信有的,这个世界很玄妙不是吗
  • 时光走了你已不在

    时光走了你已不在

    明明相互深爱,却彼此伤害。明明一场爱情,却满是仇恨。
  • exo我的女皇

    exo我的女皇

    她是血皇,背负着千年来的痛苦,寻求着救赎,他们是血猎后裔,却意外成了她的光,与她交织在一起。一千年后,命运多舛,她的选择是回馈上一份愧疚,还是放弃、不成就下一段遗憾?我的血皇,请你让我献上我的心。何为命?不该存在的存在,造成了不该存在的悲剧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他不爱我

    他不爱我

    我看透了他的心,还有别人的逗留的背影,他的回忆清除的不够干净。我看到了他的心,演的全是他和他的电影。他不爱我,尽管如此,他还是赢走了我的心。【主鹿晗,其他成员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