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4700000010

第10章

性命双修之学,非独吾道为然,即三教圣人亦莫能外。始以性立命,继以命了性,终则性命合一,以还虚无之体,尽矣。夫性本虚无,浑无物事,然必至虚而含至实,至无而含至有,始不堕于顽空一流。学者下手兴工,万缘放下,纤尘不染,虚极静笃之时,恍惚杳冥,而有灵光昭著,普照大千世界,此即灵台湛寂,佛所谓大觉如来,道所谓灵知真知是。但人自有身后,一点真灵面目久为尘垢所污,大修行人所以必除思虑、祛尘缘,而于静中养出端倪也,此即明心见性也。诸子探出这个消息,始知我生本性无时不在,非因静而后有,不过由静以养之耳。至人心一静,又如冰雪融化于不知不觉中,忽然现出一线灵光,非但人不及知,而己亦不自觉,斯时万境澄彻,片念不生,觉得天地万物无不自我包罗,古今万年无不自我贯注。此即孟子养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则充塞乎两大之间者是。如此见性,方为真见,如此养性,始成直养。斯时也,神游于穆之表,气贯太和之天,寂然湛然,浑然融然,而后[不至]不入于杳冥,使圣学等诸奇怪,亦不至逐于事物,使圣学流于纷驰,斯道得矣。虽日用云为,万端交感,亦惟任天而动,率性以行,如大禹之治水,行所无事,卒之功满天下而不知功,名满天下而不知名,浑如赤子之知能爱敬,一出于天真,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实则不自觉其知,不自觉其能,有与物俱化者焉。诸子果明此道,以一贯万,以万归一,自然炼精得元精,炼气得元气,炼神得元神,而长生可得,神仙可几矣。不论童真破体,不论老少贤愚,不论富贵贫贱,只要有功有德,自成上圣高真。虽曰虚无妙道,其实如如自在,了了长明。昔人谓“针锋上打得筋斗,电光中立得住脚”,才是虚中实、无中有,而不等旁门之依稀仿佛也。诸子由此修持,始焉心无生灭,则性可长存矣,继焉息无出入,则命可长保矣。古云“心在丹田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不诚然乎?无奈今之修士不知清净为本、真实为宗,或但务于虚静,而不知下学上达之原一致,或但事乎奔驰,而不知天德王道之本一贯;即有究心性之源,明造化之妙,又不知性为气体,气为性用,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性。彼徒存性,不能立命,每见气动而神随,究不能断夫情欲,神游而气散,更不能逃夫生死。由此言之,修性大矣,而炼命尤急焉。虽然,今之炼命者,但闭目静坐,冥心寂照,徒守离中阴神,不采坎中阳气。倘念动而神驰,长生且不可得,安望不入轮回?又况徒事空静,死守阴神,全无一点阳气,眼前即无生机,安望死后为神?虽有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之五灵,究皆阴神,而神未入气,气未归神,阴阳未合,神气不交,息有出入,神亦变迁,心虽有入定之时,只是强定之阴神,终未炼成不动之阳神,而生死难保,轮回种子尚在。如此修炼,又与凡夫何异哉?

二十六

自乾坤破为坎离,已非旧物矣。离外阳而内阴,坎外阴而内阳,外者假,内者为真。且离中所有者精神,坎宫所有者气血,坎虚而成实,离有而成无。学者先采坎中真阳,补离中真阴,复还乾坤本来真面,即返本还原也。法在以汞投铅,以铅制汞,复用天然神火久久温养,以铅虽先天之物,在人身气血中,夹带有阴气在内,故日运符火包固己汞,必将铅气抽尽,化为明窗尘埃片片飞浮而去,只存得一味灵妙丹药。再加九年面壁工夫,始能无形生形,成就一位真仙。若但离宫修定,不向水府求玄,则离宫阴神犹是无而不有,虚而不实,纵静中寻静,深入杳冥之境,只得一个恍惚阴神样子,终不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欲有则有、欲无则无、实实在在有个真迹也,故曰: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又有只知炼命者,但固守下田,保养元精,前此未闻尽性之工,后此但求伏气之术,惟炼离宫阴精使之化气,复守肾间动气使之不漏,不知移炉换鼎向上做炼气化神工夫,虽胎田气满,可为长生不老人仙,然气未归神,神未伏气,有时念虑一起,神行气动,仍不免动淫生欲,故曰:修命不修性,“犹如鉴容无宝镜。”必也性命双修,务令一身内外无处不是元精,无处不是元气。到得精已化气,无复有生精之时,然后精窍可闭。于此急寻圣师口诀,用上上乘法,行五龙捧圣之工,自虚危穴起,上至泥丸,降下丹田,所谓“四象攒来会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者,此也。斯时凡息停而胎息见,日夜运起神火,胎息绵绵,不内不外,若有若无,炼为不二元神。如此炼气化神,适为大周天火候。张祖云:“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又谓“绵绵密密,不贰不息,上合于穆之天”,又谓“无去来,无进退”,是也。如此抽铅添汞,以汞养铅,待得铅气尽干,汞性圆明,外息尽绝,内息俱无,只有一点神光了照当空,是即气化神矣。学人初入定时,未至大定,犹为少阳,未炼到老阳之候,尤必惺惺不昧,寂寂无闻,不著有相,不著无相,庶元神才得超脱。不然,神有依傍则不脱,神有方所则不超,安能跳出天地阴阳之外,而不为天地阴阳鼓铸者?此炼虚一著,所以无作无为,无思无虑,纯乎天然自然之极。前此炼气化神,虽无为而犹有迹。到得炼神还虚,不似前此温养之工犹有朕兆可寻也。此为最上上乘之道。

二十七

精非交感之精,乃先天元精也。何谓元精?此精自受生之初,阴阳二气凝结一团,如露如珠,藏于心中为阴精,即天一生水是也。其未感而动也,只一气耳。及乎有触而通,在肝则化为泪,在脾则化为唾,在肺则化为涕,在心则化为脉,在肾则化为精,寒则为涕,热则为汗,闻香生津,尝味垂涎,所谓“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灵物总皆阴。”惟一念不起,一心内照,则七窍俱闭,元精无渗漏之区,久久凝炼,则精生有日,如春暖天气熟睡方醒,一团温和热气常发于阴肾之中。斯时也,急以真意摄回丹田土釜,烹之炼之,温之养之,则元精常住,元气可生矣。但药有老嫩,火有文武,运有升降,归炉温养,皆有法度,学者须虚心求师,抉破真机得矣。否则,一有不明,妄采妄炼,鲜不为害也。此中危险,不可不知。所以炼精者必凝神于中,调息于外,到得精神团聚,气息和平,则精自生而气自化矣。所谓气者,即此元精所煅炼而成也,但伏阴肾中,恍惚杳冥,凝结一区,静则为气,动则为精。气存则人存,气亡则人亡。气之所关,非细故也。气之衰旺,人之老幼强弱因之;事为之举废,功业之成否,鲜不于气是赖。当其静时,无形无象,只有一团温和之意,薰蒸四体,流贯一身;及有感而动,成孝悌之德,通乎神明,为忠义之举,参乎天地,浩然沛然,至大至刚,有包罗宇宙之概。孟子谓“集义生气,集气成勇,贯金石,格豚鱼”者,皆此正气为之也。志以帅气,气以成义,无是气,则颓靡不振矣。世上凡金凡玉可以买得,惟有此气,生死与俱,性命与共,非由积累功深,无以得其充裕也。生须知气未动,静以养之,气偶露,动以炼之。古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此即一阳来复之候,眼有金光发见,口有甘露来朝,此即大药发生之验也。急忙采取过关,服食温养。此时淫具缩尽,阳关固闭,绝外吸呼,用内神息,不许一点渗漏,务令息息尽归真,神神齐听命,使此气入神中,神包气外,久之浑然无气息往来,惟觉一点灵光隐约在灵台之上,则元气已化元神矣。自此气合于漠,神凝于虚,似有似无,不内不外,以炼至虚至灵之神。再行向上工夫,迁神于上田,以无为神火,炼七日过关服食之工,则玉液功成。自此不饥不寒,四时皆春,别有一重天地在我主持,而我有真我矣。再接炼神还虚一步工夫,重置琴剑,再安炉鼎,现神则灵光普照,敛神则元气浑然。倘若神有动时,急忙收拾,摄回中宫,务令定定相续,如如自如,由少阳而养至老阳。然后有感而动,念虑一起,可以跨鹤登云,升天入地,做一切祛邪补正救人利物之事,且化百千万亿化身,到处现形救世,而不见其有损,即寂寂无迹,收敛至于无声无臭,亦不见其少益。盖神之动也,以物之感而通,非神之无故自动也;其静也,以物之无感而敛,亦非神之恶动常静,其感其应,概因乎物,全不在己,所谓“常应常静,常静常应”,“寂寂而惺惺,惺惺而寂寂”者是,是即还虚之真谛。否则,神未养老,出之太早,不免见物而迁,堕入魔道而散。即养得老壮,而思虑未绝,则志有所向,意有所图,纵行为得当,亦觉有为而为,殊非虚无之本体。何也?有为而为者,识神也;无为而为者,元神也。识神用事,元神退听,元神作主,识神悉化为元神。此理欲之关,不容并立者也。若识神未化,犹难割断尘情,一念不谨,即堕入于生死轮回也而不自知,所谓“无量劫来生死种,痴人唤作本来人”是也。尤要知元神无迹,元气中之至灵处,即元神也,然必如谷之应声,影之随形,自然而觉,自然而知,不假一毫安排,无容一丝拟议,如孟子谓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是元神也。由此推之,视听言动,日用事为,无在不有元神作用,但有意者属识神,无心者属元神。元神识神,所争只在些子,学者须自审之。能以元神作主,返入虚无境地,欲一则一,欲万则万,神通无外,法力无边,岂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已哉!

二十八

火候之事,别无机密,只是一个勉强自然、分文分武而已。药未生时,必须猛烹急炼以煅真金,如打战然,务要振顿精神,奋力争先,切不可输与他。故丹经云:“降魔杵,斩妖剑”,字字皆金针也。药既生后,当行河车工法。若精神不振,亦难使清升而浊降。古云“专气致柔”,亦不过言一心一德之专致,极其和顺,非教之放弱也。总要将后天凡息停止,不可丝毫运用。盖后天之息,凡火也,凡火伤人,不可用他,必须以先天神息无形无象者为主。纵有后天之息未止,我亦不理他,只心心念念融会先天神息,而后天凡息一听上下往来,我不采他张他、与他作一个主,即得先天神息之用。于是身心内外自如水晶塔子,琉璃宝瓶,通天通地,亘古亘今,觉得天地人物无不与我一体,两相关切。迨至三元混合,返乎太古之天,此时用火无火,几于大化流行,上下与天地一也。学道人第一要炼剑,剑即先天元气也。第二要铸镜,镜即先天元神也。神无杂妄,常常唤醒,不许走作,即明镜高悬,物来毕照矣。气由积累,时时提摄,不放他弱,即慧剑排空,能斩三尸矣。尤要有绳绳不绝、坚固忍耐之心,方能久道而化成。否则,时作时辍,不能到左右逢源之候。此即《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是慧即智也,慧剑即勇也,恒久不已、日夜无间,即仁而守之也。尔等须向身心上实实讨出凭据,方有把握。吾观诸子用火有伤,不是用力之过,是动后天三焦火之过。而今又近柔懦,故阳陷溺,不经神火猛烹急炼,断不能飞腾而上泥丸,以补脑而还精,为长生不死之仙,所以清气不升,浊气日重也。此须勇往为之,必一心一德,毋许走作,方得神气归还。知否?

二十九

天地生生之道,不过一阴一阳往来迭运、氤氲无间而已。然此皆后起之物也,若论其原,只是无极太极,浑浑沦沦,浩浩渊渊,无可测识,无可名状焉。惟静极而动,阴阳兆象,造化分形,而阳之升于上者为天,阴之降于下者为地,天地定位,人物得其理者成性,得其气者成命,而太极不因之有损焉。即天地未兆、人物未生以前,而太极浑沦无际,亦不因之有增焉。夫太极,理也,无可端倪者也,而实为天地万物之主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此言两仪之发端,无不自太极而来。当其动而为阳,是气机之蓄极必泄,非太极之有动也,其动也,其气之屈而伸也;及静而为太极,是气机之归根返本,非太极之有静也,其静也,亦其气之伸而屈也。要之,气机有动静,而太极无动静。尔学人务须明得这个源头,始不堕于形气之私。其在人身,父母未生以前,则虚无而已,此时有何动静?即太极也。然虽无动无静,而动静之机无不包孕于虚无之内,故先儒谓“理可统气”者,此也。及气机一动,落在人身,而太极判矣,阴阳分矣,五官百骸从此始矣。一阴一阳,往来升降,皆离太极之理不得,若无此理,则亦块然蠢物耳。生等既明修炼要采阴阳之气机以为长生之药物,尤要得太极之浑沦才是神仙之根本,二者不容偏废也。如打坐时,一心凝神,除却思虑,灭去幻缘,惟以无心为心,出于有意无意,浑浑沦沦,是得天地之始气以为气者也。于是外调口鼻之凡息,内蕴呼吸之神息,一上一下,往来不息,氤氲不穷,而天地万古不磨,即人物发生不息矣。尔等行工,务令百无存想,万虑全消,即得太极之理也。调其神气,运行周天,即是阴阳之气也。夫天地之所以万古不磨者,由此理气之运行耳。我能效天地之无为而行,生生不已,即盗天地之元气也。其实有何盗哉!人与天地同一理气,顾何以天地长存,而人物则有生死耶?只因人物之生,虽抱一而居,涵养而处,无如气自为气,不得无思无虑之真,于是纷纷纭纭,纠缠寤寐,气虽犹是,而理则无存矣,且理既无存,气亦因之馁矣。惟以无思无虑、无作无为为本,其气机之流行一听诸天道之自然,虽无采炼工夫,无作为意想,而总出之以自然,运之以无迹,如此即虚合道,道合自然矣。虽然,初下手时,人心起灭不常,气息往来不定,不得不勉强以息思虑,调气息,但不可太为著意。如太著意,皆属后天之物,非先天之道,纵云有得于身心,亦不过健旺凡体而已,不可以生法身也。知之否?

同类推荐
  • 广义法门经

    广义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悟玄篇

    悟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宗门宝积录

    宗门宝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乐邦文类

    乐邦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僭仙

    僭仙

    一口钟可毁天灭地,吞噬诸天;一柄剑可斩邪诛魔,教化苍生;一把斧可开天辟地,穿梭太虚;一只壶可包罗万象,炼化万物;一尊塔可吸星换月,改天换地;一面镜可时光穿梭,通晓天机;一枚石可重生天地,复活再生……当十大神器力引单人,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泣血蔷薇

    泣血蔷薇

    黑白蔷薇开放得更加绚烂光暗精灵融合得愈加自然那些被忽视了的花瓣上凝结的火红露珠是精灵之血还是伊人之泪
  • 墨阳传

    墨阳传

    八夫临门:墨谦:“丫头,你可曾听说过,一日为师,终身为夫。”末寒:“阳儿,我错了。让我永生永世陪在你身边,来赎今生的罪过。”景衍:“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日暮,等你重回灯火阑珊处。”瑾宸:“我一生救人无数,世人都称我为在世华佗,可我却独独没有救了你。”流痕:“公主,你知道吗?作为即墨流痕也好,百晓玲珑也罢,你都是我唯一的例外。”焱溟:“待繁花落尽,你褪尽风华之时,我在彼岸等你可好?”雨泽:“小妖精,我们永生永世生活在大海中,做自由自在的鲛人如何?”泠崖:“茫茫冥界路,三生石畔,彼岸花旁,奈何桥上,轮回台边我都陪你走过。”
  • 超时空聊天群

    超时空聊天群

    2001年的高考差生林琪,在一次无意中加入了一个来自2016年的群,这可把他乐坏了,开挂的人生从此开始了。发财,出书,成名,各种福利纷至沓来。渐渐的,林琪发现聊天群里面的内容在改变,自己的名字无数次没他们提到,自己出名了。可是未来的自己,为什么总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呢?直到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从未来消失了,林琪瞬间冷汗直流。
  • 凡之尘

    凡之尘

    天地可笑,破而筑之众生荒谬,唯有了凡双重身份,两段故事。平凡少年自东方而来,踏入乱世,历尽千辛,终于成圣;万人之上跌落谷底,一世争斗化为尘土,而后他卷土重来,势必杀尽负他之人。为情?为仇?为恨?为国?为何?星印,星器,星异,星力,这是一个星辉璀璨的世界星微,星域,星辉,星空,星圣,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 麒麟陨

    麒麟陨

    她,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麒麟炎阳兽。麒麟之焰,灼欲孽,毁憎恶,散诡毒。他,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魔尊帝君。何人伤他,挫骨扬灰,万死难已。他,九重天外无欲无念的上神战神。谁动他情,谁破他静,谁绝他心。那天她一身蓝色罗裙翩翩回来,君上拥她入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护她轮回,给她安稳。那天他几欲发狂质问她为何迟迟不归,她仰面茫然,问了句:“无忧不知得罪了哪路仙人,敢问尊上大名?”她不认识他。她在别的人怀中笑靥如花,那些曾经求而不得的情深缘浅,她忘得干干净净。那日她跪在他的面前,求他放别的男人一条生路。“北桦若是死了,你魔界众生,我一个都不会放过!我无忧对天起誓!”。
  • 旋风神探

    旋风神探

    他,桀骜不驯,他,冷峻刚毅,他,睿智果敢。他,曾经是一个警探,他,因为一个案子被警署除名。看,一个潦倒落寞的无名警探怎样变成沉稳干练的私家神探,将一个个光怪陆离、诡异怪诞的案子破解与掌骨之间。
  • 异世之炎黄时代

    异世之炎黄时代

    现代异能界第一高手,被轩辕剑带到了三皇五帝时代,他帮助黄帝统一华夏,在几个红颜知己的帮助下,与同样穿越的邪恶魔法师展开了争霸天下的征程。
  • 巅峰无双

    巅峰无双

    凌飞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在一次偶然机会村中来了一个神秘的打铁人把他收养。去验测究竟是毫无用的废材,还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大道笃行

    大道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角意志坚定,性格坚毅,做到了笃行,是一个真正的笃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