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8000000005

第5章

次修大行。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階。故次發大心論修大行。法華云。又見佛子。修種種行。行法眾多。今略明四種三昧。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三昧者。調直定也。論云。善心一處住不動名三昧。一處即法界也。住不動謂正觀也。常坐者。按文殊問說。兩經名一行三昧。修此三昧。當居一靜室或空閑地。一牀而坐。以坐自誓。九十日為一期。隨一佛方面端坐正向。不動不倚。若坐疲極。或疾病所困。睡蓋所覆。內外障蔽不能遣者。當專念一佛及稱佛名。以持其心。念力強故障即解云。惡覺既去。但專繫緣法界。一念法界。繫緣成止。一念成觀。觀一切法皆是佛法。離有無二邊。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寂滅法界。能如是觀。是觀如來。觀如來時。不謂如來為如來。無有如來為如來。亦無如來智能知如來者。如來及如來智無二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垢非淨。觀眾生相如諸佛相。眾生界量如佛界量。不見凡法云何捨。不見聖法云何取。生死涅槃垢淨亦如是。是觀眾生真佛法界。觀貪欲瞋癡皆是寂滅行。無動行。非生死法。非涅槃法。不捨諸見。不捨無為而修佛道。非修道非不修道。是名正住煩惱法界。又觀業重者無出五逆。五逆即菩提。菩提五逆無異相。無覺者。無知者。無分別者。不可壞。本無本性。非因非果。一切業緣皆住實際。是為觀業即法界。以此意歷一切法可解。行者聞之不驚不怖。乃從百千萬億佛所久植德本。當知此人即為見佛。即住不退地。具六波羅蜜○次常行三昧。出般舟三昧經。此翻為佛立。佛立三義。謂佛威力與三昧力及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見十方佛在前立。故名佛立。行此三昧。當避惡知識。常獨處。止嚴飾道場。盥沐更衣。唯專行道。以九十日為一期。請明師一人。善內外律。以為開導。不嫌不恚。與之從事。常稱阿彌陀佛。身口不息。又心念此佛去囗十萬億剎。在寶地寶堂之中。具三十二微妙相好(立境)。又念佛不從心得。不從身得。不用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何者。心者佛無心。色者佛無色。自索智慧不可得。我尚不可得。云何有見。一切法本無所有。壞本絕本(其一)。如夢見七寶親屬等。寤已追求。一無所在。當如是念佛。又如飢渴夢得美食。覺仍腹空。自念諸法如夢。如是念佛。是名如相念。如鏡中像不外來不中生。以鏡淨故自見其形。行人色清淨。所有皆淨。佛即見耳(其二)。又自念。佛從何所來。我亦無所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見佛。心是佛。心是我。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即癡。無想即泥洹。是法無可樂。皆念所為。設有念亦了知空。是名佛印(其三)。論云。念實相佛。得上勢力。當知此三昧。是諸佛眼。一切如來從此法生○次半行半坐者。方等云。旋百二十匝。却坐思惟。法華云。其人若行若立讀誦是經。若坐思惟是經。故知俱用行坐為法。方等至尊當於閑靜道場。請一明律者為師。受二十四戒及陀羅尼。以七日為一期。行者十人已還。旋呪竟。却坐思惟摩訶袒持陀羅尼。陀羅尼以遮惡持善為義。只是實相中道即是寂滅相。寂滅相空。求者得者實者來者悉復皆空。無所求中吾故求之。當於何求。六波羅蜜中求。諸佛成道皆由此法。約法華。三七日為一期。普賢觀云。專誦大乘。不入三昧。日夜六時懺六根罪。安樂行云。於諸法無所行。亦不行不分別。二經事理相成。其旨不異。妙證之時則兩捨。普賢觀又云。欲一彈指頃除阿僧祇生死罪者。欲發菩提心不斷煩惱而入涅槃。不離五欲而淨諸根者。欲得法華三昧者。當修習此法華經。令此空慧與心相應。念諸菩薩母無上勝方便從思實相得。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能持此經者。即為得見我○次非行非坐者。實通行坐及一切事。南嶽大師名為隨自意。意之所起即修三昧。大品謂之覺意三昧行者。心數起時。反照不見動靜根源。故名覺意。又窮諸法本皆由意造。故以意為言端耳。對境覺知異乎木石名為心。次心籌量名為意。照了分別名為識。如是辨別。墮心想見倒中。未名為覺。覺者知心中非有意亦非不有意。非有識亦非不有識。意中非有心亦非不有心。非有識亦非不有識。識中非有意亦非不有意。非有心亦非不有心。心意識非一故立三名。非三故說一性。若名非名則性亦非性。非名故不三。非性故不一。非三故不散。非一故不合。不合故不有。不散故不空。非有故不常。非空故不斷。若不見常斷。終不見一異。故觀意即攝心識及一切法。夫人意之所趣非善則惡。若不趣善惡即為無記。動息萬差終不出此三種。今先歷眾善為觀。當分別四運。蓋心識無形。非相不辨。謂未念.欲念.正念.念已。若達此四相。即入一相無相。或問。末念名心未起。念已則緣境已謝。此二無心。云何可觀。答。未念雖未起。非畢竟無。已念雖謝。亦非永滅。以相續故。俱可得觀。又問。過去已去。未來未至。現在不住。若離三世則無別心。云何觀心。答。若已滅.未至.不住俱不可知。云何聖人知。三世心偈云。諸佛之所說。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行者既知此四相。當隨所念。以無住智反照觀察之。善事眾多。且約六度。若有諸塵須捨六受。若無諸塵須運六作。捨運合成十二法。初論眼受色時。未見.欲見.正見.見已四運心皆不可見。亦不得不見。又反觀覺色之心。不從外來。不從內出。亦無中間。不常自有。當知覺色畢竟空寂。所觀色與空等。能觀者與盲等。乃至意緣法有。未緣.欲緣.正緣.緣已反觀如前。是名覺六受觀。觀眼色空明。各各無見。亦無分別。因緣和合生眼識。眼識因緣生意識。意識生時即能分別。依意識即有眼識。眼識能見色。見已生貪。貪染毀戒。是地獄四運。意實貪色而覆藏言不是。鬼道四運。於色生著計我我所。畜生四運。我色他色我勝他劣。修羅四運。於色起五戒十善。人天四運。觀四運心。心相生滅。心心不住。心心三受。心心不自在。心心屬因緣。二乘四運。觀自他四運之患。即起慈悲而行六度。又觀塵非塵。於塵無受。觀根非根。於己無著。觀人叵得。亦無受者。三事皆空。名檀波羅蜜。是名不住色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是名無相檀到於彼岸。一切法趣檀。成摩訶衍。是菩薩四運。又觀四運與虗空等即常。不受四運即樂。不為四運起業即我。四運不能染即淨。是佛法四運(通佛四運)。又四運雖空。空中具見種種四運。乃至徧見恒沙佛法。是名假名四運。若空不應具十法界。十法界從因緣生。體復非有非空。非有雙照空有。三諦宛然。備佛知見。是名中道四運。觀聲香味觸法五受並如是。次觀六作行檀者。觀未行.欲行.正行.行已皆不可得。反觀覺心。不內外。不中間。畢竟空寂。而由心運役。為毀戒。為誑惑。為眷屬。為勝負。為義讓。為善禪。為涅槃。為慈悲。為假名。為中道。一運之中十法具足。一不定一故為十。十不定十故為一。非一非十而一而十。具足三諦。乃至住坐臥言語作為亦如是。又約一一事各論六行者。行時以慈悲觀眾生。不得眾生相。眾生於菩薩得無怖畏。是為行中檀。於眾生無傷。不得罪福相。是名尸。行時心想不起。亦無動搖無住處。是名忍。行時不得舉足下足。無前後。無生滅。是名精進。不得身心。生死涅槃不味不亂。是名禪。行時知身相如雲如影夢幻響化。不常不斷。無縛無脫。是名般若。又行中寂然有定相。於定生染即為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今觀心尚無。定在何處。當知此定從顛倒生。如是諦觀即破定相。以方便生。是菩薩解。又行者未悟。或謂能觀之心即是妙慧。以慧自高反成智障。當反照能觀之心不見住處。無有觀者及非觀者。觀者既空即離觀想。大論云。念想觀已除。則能見般若。如是之行具三三昧。初觀破一切相即空三昧。次觀能壞空相名無相三昧。後觀不見作者名無作三昧。破三倒惑。越三有流。成波羅蜜。攝一切法。豈止六度三三昧而已。餘十一事亦如是。又於六塵中兢慎潔白。於六作中威儀修整。但名持戒非是三昧。不名波羅蜜。若得此觀尸羅自成。乃至忍.精進.定.慧之義並如是○復以隨自意歷諸惡者。夫善惡不定。如諸蔽為惡諸度為善。以二乘離苦對之則俱為惡。又二乘止於自度。亦未為善。六度菩薩有兼濟之功乃名為善。又六度雖帶慈悲。如毒器貯食。食則殺人。已復是惡。三乘同斷乃名為善。又雖同斷而不見別理。無明全在亦未為善。別教之智乃名為善。又別智猶帶方便。未稱真實。經云。自此之前皆名邪見。邪即是惡。唯圓法為善。如此論善惡。深淺不同。今要以事度為善。諸蔽為惡。前雖觀善其蔽不息。或慳或貪。或怒或惰。各於所蔽隨用觀慧。如佛世在家之人皆能得道。鴦掘摩羅彌殺彌慈。祗陀末利唯酒唯戒。和須蜜多婬而梵行。提婆達多邪見即正。當知惡不妨道。若人貪欲熾盛。對治折伏彌更增劇。則且當恣其所向。譬如輪釣。魚強絲弱不可強牽。但使釣餌入口。隨其近遠不久則獲。於蔽修觀亦如是。云何而觀。若貪欲起時。諦觀四相。未貪欲.欲貪欲.正貪欲.貪欲已。為未貪欲滅欲貪欲生。為不滅欲貪欲生。為亦滅亦不滅欲貪欲生。為非滅非不滅欲貪欲生。若未滅而貪欲生者。為即為離。即滅而生則生滅相違。若離而生生則無因。若未貪欲不滅而欲生者。為即為離。若即。即二生相並。若離。亦為無因。若謂未貪欲亦滅亦不滅而欲生者。若定從滅生。則不須亦不滅。若從不滅。則不須亦滅。不定之因那生定果。若其體一則其性相違。若其體異則本不相關。若謂非滅非不滅而欲生者。雙非之處為有為無。若雙非是有。何謂雙非。若是無者。無那能生。如此四句還轉。不見未貪欲滅。欲貪欲不生。亦生亦不生。非生非不生。例如前說觀貪欲之蔽畢竟空寂。若蔽恒起。此觀恒照。亦不見起不見照而起而照。是名釣餌。又觀此蔽從何而起。起於塵耶。起於緣耶。若聲若色。若行若住。隨所起處觀其所因。為毀戒耶。為眷屬耶。乃至為二乘.菩薩.佛法耶。如是觀時。於塵無受者。於緣無作者。而雙照有無。不相妨礙。當知蔽與法性體相不二。無行經云。貪欲即是道。恚癡亦復然。淨名云。行於非道。通達佛道。眾生即菩提相。即涅槃相。為增上慢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無增上慢者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如是觀者。即觀諸惡不思議理也。常修觀慧與蔽相應。譬如形影。是名觀行位。能於諸惡及世間法。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是名相似位。破蔽無明。顯見佛性。是名分真位。盡蔽源底。名究竟位。乃至瞋癡等蔽。觀智行位。並如是○既於善惡明隨自意。次復於非善非惡明之者。夫非善非惡即為無記。無記則無自意可隨。云何為觀。大論云。無記中有般若波羅蜜。故知亦可為觀。觀此無記與善惡同耶異耶。同善同惡則不名無記。若異者。為記滅無記生。記不滅無記生。為亦滅亦不滅無記生。為非滅非不滅無記生。既求記不可得。何況無記。與記同異耶。非同則不合。非異則不散。不合則不生。不散則不滅。如此觀時。記與不記皆如虗空。又無記一法生十法界及一切法。即於無記非道通達佛道。無不具足。例前可解。又云蔽非道體即解脫。而鈍根障重。聞此語已多復沉沒。世有謬解大乘空義。如無禁法而捉蛇者。其先師或修善法而觀力不成。蹔於惡法獲得少定。便以為證。謂持戒等善皆為非道。以此教人。徧長惡法。大乖佛意。佛所言貪欲是道。蓋言貪欲本性耳。又知一類人決不能於善修觀。故引之令觀貪欲。如重病與諸藥不宜。直用黃龍湯治之。服已病愈。所謂貪欲是道。大意如此。淨名云。我念聲聞。不觀人根。不應說法。二乘猶自不可。況聾瞽師心者乎。或問。中道正觀以一其心。行用自足。何假紛紜四種三昧歷諸善惡。水濁珠昏。風多浪起。何益於澄靜乎。答。用一理觀心而心不一。當奈之何。此則自行為失。若他人根性各有差別。云何一藥能療眾病。此則化他又失。如此則四種三昧乃略而存之。以統扶羣機耳。安得為紛紜乎。或問。善扶於理。可修止觀。惡乖於理。云何能修。答曰。不然。大論明根遮有四。一根利無遮。二根利有遮。三根鈍無遮。四根鈍有遮。初句謂身子之徒。一聞而入道。次謂根利而罪障重。闍王.鴦掘之徒。惡不能累。次謂三業純善而都不會理。周利槃特九十日不能誦一偈。後句即一切行惡之徒。又不修習。當知唯道是從。不計善惡。經云。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緩耳。蓋其義也。

復次明菩薩清淨大果報者。行順中道則有圓妙果報。此義在後第八廣明。

復次明裂大網者。若觀慧明了。通達漸頓等教。如破微塵出大千經卷。知恒沙法。若化物觀機。隨他所堪授之以法。乃至成佛時普門示現。網者法門。眾多為義。於眾生即惑義。此義第九當廣明。

同类推荐
  • Honorine

    Honor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Prince of Bohemia

    A Prince of Bohem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Posterior Analytics

    Posterior Analy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鸳鸯针

    鸳鸯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老君内丹经

    太上老君内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五行元界

    五行元界

    抬头望天你看到的是什么?是璀璨的星空?是无拘无束的白云?还是灼灼生辉的烈日?而我看到的却是血与火的交织。
  • 三生道神

    三生道神

    何谓正道?代行天事。何谓魔道?逆天而行。三生道经,三次经历,创造无上至尊。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本书是一本专门讲解饭局说话技巧的实用类指导书,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想在社会立足,拥有更多的机遇,人脉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成人社会里,结交朋友大多的方法会选择吃饭,而带有目的、利益以及各种社会元素的饭,常被称为“饭局”。当饭多了“局”以后,这将再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吃饭。而是一种生活在社会里,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交活动及社会构成。在饭局里,以吃为辅,以说为主,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所以饭局上说话显得尤为重要,本书详细的讲解在社会交往中,在不同场合、会见不同的人,该说什么话、改怎样说话,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洛穹神卷

    洛穹神卷

    一个二十岁的大学生,一个六十年前邙山一个盗墓事件。一卷神秘而又流传千年的河洛神卷,一段“河洛兮莘灭,穹窿兮轩离,帝神之灵也降颉祖,仓古之鼎也登元君。天雨粟,鬼夜啼,天乾洪荒太极。”的天降警示,一段离奇的开始卷入一个又一个漩涡。一个亘古以来有关华夏的惊天阴谋就此而起。一个个古墓,一段段历史,神奇的地下世界,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埋葬了几千年的上古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神?是人?是鬼?一段惊险刺激的探险之旅,就此开启。
  • 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由于全书内容涵量巨大,我们将其拆为A、B两卷。A卷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共十卷。B卷包括: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透析万物的物理时空、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广袤绮丽的地理、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蔚蓝旖旎的海洋、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共八卷。
  • 末日逃生

    末日逃生

    丧尸爆发,看小老百姓怎么游走末日世界。这个残酷的世界,吃人?被杀?或者变成丧尸?
  • 快穿之加油女主

    快穿之加油女主

    【汉子需撩,美男总要投怀送抱】做最佳女主,得到回家旅程票!摘桃花朵朵,立志化身感情赢家!穿梭大千世界:男主,来谈一场恋爱?
  • 嫦娥站

    嫦娥站

    嫦娥站:世纪末,中美俄欧日印都在月球上建立了科考基地,于是地球上的竞争延伸到了月球,甚至更加遥远的深层太空···
  • 笙箫剑歌

    笙箫剑歌

    一首笙歌,一曲涅盘。荏苒俗世,谁是谁非,终有几人得以看清?风云变幻的灵州,各方势力争权夺斗。被无端卷进权力斗争中的少年,又该何去何从?曾经的情愫,未来的坎坷罹难交杂在一起,究竟谁才是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