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8000000011

第11章

先明思議。令不思議易顯。思議者小。乘亦說心生一切法。謂六道因果。去凡欣聖。灰身滅智。蓋有作四諦。思議法也。大乘亦明心生一切法。謂十法界。若觀心有善有惡。惡三品。三塗因果。善三品。脩羅.人.天因果。觀此六品生滅不住。能觀所觀悉從緣生。緣生即空。並二乘因果法也。若觀此空有墮於二邊。則起大悲入假化物。實無身假立身。實無空假說空。而化導之。即菩薩因果法也。觀此法能度所度皆是中道。誰有誰無。誰度誰不度。一切法亦爾。是佛因果也。此十法。次第淺深皆從心出。雖大乘無量四諦所攝。猶是思議之法。非今止觀所觀○不思議境者。華嚴說心造種種五陰。即謂此十法界五陰也。十數為能依。法界為所依。能所合名十法界。又十法因果各異。不相混濫。故名十法界。又十法一一當體皆即法界。故名十法界。則三諦義也。十法界通稱陰入界。其實不同。三塗是有漏不善陰界入。三善是有漏善陰界入。二乘是無漏陰界入。菩薩是亦有漏亦無漏陰界入。佛是非漏非無漏陰界入。無量義云。佛無諸大陰界入。謂無前九陰界也。今謂有者。有涅槃常住陰界入也。大經云。因滅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以十種陰界入不同。故名五陰世間。又攬此五陰通稱眾生。攬三惡三善為苦樂眾生。攬無漏為真聖眾生。攬慈悲陰大士眾生。攬常住陰尊極眾生。大論云。眾生無上者佛是。故名眾生世間。又十種所居通稱國土世間者。地獄依湯火住。畜生依地水空住。脩羅依海畔住。人依地住。天依宮殿住。六度菩薩。同人依地住。通教菩薩惑未盡。同人天住。惑盡。依方便土住。別圓菩薩惑未盡。同人天方便等住。惑盡。依實報土住。如來依常寂光土住。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所處不同故名國土世間。此三十世間悉從心起。華嚴云。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又十種五陰。一一各具十法。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夫相以據外。攬而可別。如水火相異。如人面色具諸休否。心亦如是。具一切相。性以據內。種類各別為義。如木中火性。心具一切五陰性。不得言無。體以主質為義。十界皆以色心為體。力者。堪任有用為義。煩惱病故不能運動。當知具一切力。作者營造建立為義。離心無作。當知具一切作。因者招果為義。但使有心則諸因具足。緣者緣由助業為義。無有一法不從緣生。果者剋獲有得為義。習因習續於前。習果獲得於後。報者酬因為義。習因習果通名為因。招後世報。故謂之報。本末究竟者。相為本。報為末。本末不可得故皆空。覽初相。表後報。覩後報。知本相。但有名字。故皆假相而無相。無相而相。非相非無相。一一入如。實故皆中。此就三諦論等。復次。束十法為四類。三塗以表苦為相。定惡聚為性。摧折色心為體。堪任苦事為力。起十不善為作。有漏不善為因。愛取等為緣。惡習果為果。三惡趣為報。本末皆癡為等。又三善表樂為相。定善聚為性。升出色心為體。樂受為力。五戒十善為作。白業為因。善愛取為緣。善習果為果。人天有為報。就假名初後相在為等。又二乘表涅槃為相。解脫為性。五分法身為體。無繫為力。道品為作。無漏慧為因。無漏行為緣。四果為果。不受後有故無報。又菩薩.佛類。緣因為相。了因為性。正因為體。四弘誓為力。六度萬行為作。智慧莊嚴為因。福德莊嚴為緣。三菩提為果。大涅槃為報。就中道本末論等。眾生世間既假名無體。分別攬實法。假施設耳。國土世間所謂善惡無漏及菩薩佛國土。一一各具此十如是。準例可知○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即成百法界。一界具三十世間。百界具三千世間。此三千法在一念心。無心則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亦不得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得言法在前心在後。若言從心生一切法。此則為縱。若言心一時含一切法。此則為橫。縱亦不可。橫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只一切法是心。非縱非橫。非一非異。玄妙深絕。言既不及。思亦不得。是為不思議境也○問曰。夫心起必託緣。為心具三千法耶。為緣具耶。為共具邪。為離具耶。心若自具。則不應待緣。緣若能具。則何關於心。若謂共具者。未共既無。共時安有。若離具者。離體自無。又安能具。四句推具。了不可得。云何具一切法耶。答。地論云。一切解惑依法性。法性持真妄。攝大乘云。法性不為惑所染。不為真所淨。故法性非依持。言依持者。阿黎耶是也。無沒無明盛持一切種子。若從地論。則心具一切法。若從攝論。則緣具一切法。此二師各據一邊。若法性生一切法者。法性非心非緣。非心故而心生一切法。非緣故亦應緣生一切法。何得獨言法性是真妄依持耶。若謂法性非依持。黎耶是依持者。離法性外別有黎耶依持。則不關法性。法性若不離黎耶。黎耶依持即法性依持。何得獨以黎耶為依持乎。且與經背。經云。非內外中間。亦不常自有。又與論違。論云。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更借喻以譬之。夫夢為依心有。為依眠有。為眠與心合故有。為離心離眠而有。若依心而夢。則不當假眠。若依眠而夢。則醉與眠同亦應有夢。若兩合而夢。則眠人不應有無。夢時眠心各有夢。則合能成夢。各既無夢。合時故不應有。若離心與眠。則同虗空。虗空有夢。無有是處。四句求夢尚不可得。云何眠中夢一切事。心喻法性。眠喻黎耶。云何偏據法性.黎耶生一切法乎。當知四句求心及三千法。俱不可得。既四句生中求不得。應從一念心滅生三千法耶。當心滅時尚不能生一法。云何能生三千乎。乃至亦滅亦不滅。非滅非不滅。求心求法並不可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名不可思議境。大經云。生生不可說。生不生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不生不生不可說。即其義也○當知第一義中。一法不可得。況復三千法。世諦中一心尚具無量。豈止於三千耶。如佛告德女。無明內有不。不也。外有不。不也。內外有不。不也。非內非外有不。不也。佛言。如是有。當知四句冥寂。無名無相。有因緣故亦可得說。謂四悉檀因緣。於無名相中假名相說。或作世界。說心具一切法。聞者歡喜。如經言。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或說緣生一切法。如經言。五欲令人墮惡道。善知識是大因緣。或言共生一切法。如經言。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或言離生一切法。如經言。十二因緣。非佛天人所作。其性自爾。此四句即世界悉檀說心生一切法也。或作為人悉檀。如經言。佛法唯信能入。汝但發菩提心。是則出家禁戒具足。聞者生信。或說緣生一切法。如經言。不值佛則永墮惡道。或說合生一切法。如經言。心水澄清。珠相自見。或說離生一切法。如經言。非內觀。非外觀。得是智慧。是為為人悉檀說一切法也。或作對治悉檀。說心治一切惡。如經云。得一心者則萬邪滅。或說緣治一切惡。如經言。得聞大慧明心定不可動。或說合治一切惡。如經云。一分從思生。一分從師傳。或說離治一切惡。如經云。我坐道場時。不得一切法。空拳誑小兒。誘度於一切。是為對治悉檀。心破一切惡也。或作第一義悉檀。心得見理。如經言。心開故豁然得道。或說緣能見理。如經言。須臾聞之即得究竟菩提。或說合能見理。如言。快馬見鞭影即得正路。或說離能見理。如言。無所得即是得。是為第一義見理也。若得其理。說因緣共離。無往不可。即世諦是第一義諦。當知終日說。終日不說。不說即說。說即無說。終日雙非。終日雙照。即破而立。即立而破。經論之大旨如此。而人師偏解。學者苟執。各保一隅。兩興矢石。殊非大聖立言之本意也。若隨便宜而言。應云。無明法法性。生一切法。如眠法法心。則有一切夢事。心與緣合。則三種世間三千性相皆從心起。一性雖少而不無。無明雖多而不有。何者。指一為多。多非多。指多為一。一非少。故名此心為不思議境也○若知一心一切心。一切心一心。非一非一切。乃至陰入界眾生國土相性究竟。徧一切法悉如是。皆是不思議境。不思議一心具一切法為俗諦。一切即一為真諦。非一非一切為中諦。即是不思議三諦。依諦而觀即為三觀。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一中一切中。無假空而不中。總中觀也。歷一切法亦如是。若因緣生一切法。即方便隨情道種權智。若一切法一法。我說即是空。即隨智一切實智。若非一非一切。名中道義。即非權非實一切種智。又一權一切權。無實非權。一實一切實。無權非實。一切非權非實。是名不思議三智。若隨情則隨他意語。隨智則隨自意語。若非權非實。則非自非他意語。是名不思議三語。徧一切法無非漸.頓.不定教門。若解漸則解一切法趣心。若解不定則解是趣不過。若解頓則解心尚不可得。云何當有趣非趣。如此皆名異而義同。軌則行人。名為三法。所照為三諦。所發為三觀。觀成為三智。教他為三語。歸宗為三趣。得此圓旨則無往不成法門○如如意珠。天上妙寶。大如芥粟。而能雨淨妙五欲七寶等。非內蓄。非外入。不謀前後。不擇多少。蓋一色法尚能有如是體用。況心神靈妙。寧不具如此法耶。又三毒惑心一念欻起。尚復具八十八使乃至八萬四千煩惱。若言本有。那忽待緣。若謂本無。緣對即見。定有即邪。定無即妄。當知不有而有。有而不有。惑心尚爾。況不思議一心耶。又如眠夢百千種事。豁寤無一。眠力故謂之多。寤力故謂之少。莊周夢為胡蝶。翾翔百年。寤知非蝶。只在俄頃。無明法法性。一心一切心。如彼昏眠。達無明即法性。一切心一心。如彼醒寤。又行安樂行人一眠。夢初發心乃至成佛轉法輪入涅槃。豁寤即是一夢事。大寤者方知此為大夢。如此境界不可以言宣。不可以識識○此境收法。何法不收。此境發智。何智不發。依境發誓。何誓不具。由境立行。何行不滿足耶○言說則如上次第。行時一心中具。至大至妙。至簡至易。諸佛之所行處。眾生之所歸處。常啼東請不吝身命。善財南求不限近遠。道之所在如此。

起慈悲發真正菩提心者。

既深識不思議境。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悲他。各以煩惱業縛。不能拔出苦域。假令二乘從隘路叛走。備歷辛苦絕而復蘇。往至貧里則止宿草菴。不肯前進樂為鄙事。不信不識。即起大悲。興兩誓願。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數誓願斷。雖知眾生如虗空。誓度如空之眾生。雖知煩惱無所有。誓斷無所有之煩惱(其一)。又雖知眾生無量。誓度無量之眾生。雖知煩惱無際。誓斷無際之煩惱(其二)。又雖知眾生如.佛如。誓度如佛如之眾生。雖知煩惱如實相。誓斷如實之煩惱(其三)。何者。若但拔苦因。不拔苦果。此誓雜毒。要須觀空。若偏觀空則不見眾生可度。是為著空。著空者諸佛不化。若偏見眾生可度。即墮愛見大悲。非解脫道。今則非偽非毒故名為真。非空非有故名為正。如鳥飛空終不住空。雖空而度。雖度而空。大品云。誓與虗空共闘。是名真正發心○復次。識不思議心。一樂一切樂。我及眾生。昔雖求樂。迷此樂因。如執瓦礫謂之妙寶。今始知已。即起大慈。興兩誓願。謂法門無量誓願知。佛道無上誓願成。雖知法門永寂如空。誓願修此空寂。雖知菩提無所有。無所有中吾故求之。又雖知法門如空。誓願畫繢莊嚴此空。雖知佛道非成。所成如空中種樹使得華果。又雖知法門及佛果非修非不修。非證非得。以無得故而證而得。非偽非毒是名為真。非空非見愛故名為正。如此慈悲與不思議境智。非前非後。同時俱起。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無緣無念而拔一切苦。與一切樂。是為真正發菩提心。

善巧安心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镌宣城汤睡庵集

    镌宣城汤睡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伞人

    执伞人

    执一伞渡群魔众妖悬一壶济天下苍生白天为阳夜为阴我执阴阳到天明这是一个关于普渡众妖,悬壶济世的执伞人的故事
  • 最美的你们

    最美的你们

    记忆里那段美好岁月,陪伴在身边的你们还好吗?
  • 断地

    断地

    那个夜晚,天上星光璀璨,地上灯火通明。热闹的街区弥漫着浪漫的气息,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忽地,天空中不知不觉飘来一段黑色,遮蔽了漫天星光,然而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丝毫没有察觉。
  • 亘古苍州记

    亘古苍州记

    苍州,这片流淌铸甲男儿鲜血的大地,以征战、杀伐、落泪来书写,苍州是一个梦想。苍州,浩渺银河中一粒尘埃,而非垂死的星辰。苍州,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我们的亘古无从得知,但我知道,它也具备史诗的一切魅力,擂甲铿铿,朗声高歌,那一名名武士手持战旗,在星光璀璨的大漠平原上,如群狼踏行。
  •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断情绝

    断情绝

    情为谁而留,为谁而忘?茫茫人海中,你能否遇见你的另一半?滚滚红尘,你又会与谁历经千年才赢得今生的回眸呢?情,是世间最脆弱的瓷器,是沉沦之后不能自拔的深渊。然而,又有谁能够记得,在情的背面又是什么:是爱?是恨?情与恨相交,爱与仇相伴。不能沉沦的恋情,终究唯有痛苦……生不逢时的无奈?不共戴天的家仇?世风日下的今朝?又有谁能够不被河水淋湿双脚,独自逍遥呢,也许谁也不能明白!
  • 不一样的妖怪世界

    不一样的妖怪世界

    长生不老的租客,能变成人形的黑猫,吃人的狼妖,诡异的事情接连发生。在神秘力量的推动下,张一进入青丘妖域,却发现这里跟传说中的青丘不太一样,没有人的相貌却有人的智慧,它们把自己当成世上最有智慧的生灵,把人作为家畜饲养,用人皮做衣服……
  • 我的女神机器人保镖

    我的女神机器人保镖

    长相俊俏的女神级机器人周沫,来到现代保护宅男大学生周央。两人从陌生到熟悉,从女友到保镖,周央与周沫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在周央遇到危险时,机器人周沫便突显神力,救周央与水火之中。天性纯良的周沫深深影响了宅男周央,凭借着周沫的帮助,周央一步登天,机器人周沫却因为光阴飞逝,而风采不再。周央发誓要动用一切力量来拯救周沫,可周央的另一位女友,却不合时宜的出现了。结局到底会如何,周央最后的决断堪称完美。
  • 一剑万一

    一剑万一

    楚王刚刚登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密谋造反之名,用应龙军和烛龙军,灭掉了招摇山和吴越剑盟。很快,大楚夔龙军就包围了百年名门归一阁,归一阁首座奋力战死,三位高徒分别逃往秦国和汉国。数年后,武评大会在楚国召开,归一阁剩下的三位弟子却代表秦汉,重新踏上楚国的土地。他们却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阴谋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