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6200000018

第18章

▲第二三十二偈別讚求度中二。前四偈。傷己沉溺自勉不能。餘偈。仰德依人請垂拔濟。前中通明迷於苦集失於滅道。造因趣果。生死長淪。具業惑苦十二有支。且分為二。先二偈明迷苦集故。煩惱為因。而受苦果。後二偈明失滅道故。以業為因。而受苦報。今初八句。初二句潤業煩惱。第五六句發業煩惱。即六地經云。無明所覆。受水為潤。我慢溉灌。初地經云。無明覆翳。立驕慢高幢。入渴愛網中。又此三類。謝往過去。總名無明。十地論名根本無明。迷法義過。謂癡闇無明。常所覆者。即迷法過。法謂心體。由迷心體第一義故。而造諸業。揀餘發業。通稱無明。故文特云癡闇無明。六地經云。不了第一義諦故名無明。然諸煩惱皆悉發業。故下句云。貪恚熾盛火恒燒具三毒矣。而發業位無明力增。故諸經論多說無明而能發業。其初二句。即迷義過。第二句迷內無我。染自陵他。生於驕慢。長流生死。高而難踰。故喻垣墻。六地經云。三界受生皆由著我。第一句即迷外過。妄謂我所及外境界。而生愛染。非愛不生。愛著不出。故比池壍。三四兩句。即是苦果。既發既潤。集因已成故。六趣門中。出入不息。三界城內。戀著不離。第七句起惑之緣。苦果之主。故曰魔王。第八句起惑之者。受苦之人。以上因緣。長淪苦果。豈非愚童。後二偈明失滅道。以業為因。而受苦果。即由前無明而起行也。於中末後三句。所起苦果。前之五句以惑造業。於中。其惑亂戲。及恒行險。趣諸邪道。正明起業。餘即別說業俱煩惱。由前迷執我我所故。以我對所。而生三過。一於未得處而生諂誑。二於不可得處便生嫉忌。三於己得者便生慳恡。由嗔造業。故生忿恨。結怨於心。此思之始。其惑亂戲。即思之終。初地經云。以忿恨風。吹心識火。識然不息。熾然不息即惑亂戲。由惑起業。無定無實。名為亂戲。故楞伽云。譬如技兒變現自在。即是所吹心識火也。貪欲所纏如羂索者。由貪造業也。為有造業。豈有出期。疑惑所蔽。若生盲者由癡造業也。六地經云。不正思惟。起於妄行。疑惑即是不正思惟。不正思惟是無明因。亦無明攝故。若生盲迷於異熟及勝義諦。竟無所見。恒行險趣諸邪道者。正明失道造業之過。恒行險趣。就人彰過。諸邪道者。就法彰過。道即業因。謂福等三。橫集曰諸。常集為恒。不動善業惑俱亦邪。況行十惡外道邪行。故初地云。凡所作業皆顛倒相應。末後三句所起果中。初句惡果。次句通善惡。由不覺知即是無明。故有後句恒受苦過故。涅槃說。一切眾生。因無明生。亦因而死。意顯有智則無生死。由上四偈通敘眾生故。下濟我便為兼濟。第二滅惑大悲下二十八偈。仰德依人。請垂拔濟。於中二。前十三偈讚人求法。後十五偈讚法求乘。前中各上三句讚文殊德。末後一句正求運濟。於中亦二。先有六偈。對迷苦集。希垂拔濟。可知。後有七偈。對失滅道。冀成行果。於中四。初一偈總求真道。謂三界九地六趣苦果煩惱集因。仁皆已滅。必有滅因。以為真道。二有二偈。求涅槃道。前偈滅十惡行。求對治道。後偈滅四倒因。求智照道。三有二偈。求菩提道。前偈求根本智。以見法原。後偈求後得智。成諸功德。四有二偈。求見道緣。對上魔緣。願依諸佛。第二大悲為轂下。歎法求乘。帶喻說法。謂前失正道。常行邪道。猶如步驟。今修萬行。常行正道。同彼安車。此十五偈。總說一車體用莊嚴。而偈偈有結。顯隨一行皆是一乘。或事或理。或因或果。總合為一不思議乘。一運便能一切皆運。文且分三。初四偈求萬行利他普濟乘。二有三偈。求十度自利圓滿乘。三有八偈。求二利滅障廣大乘。若依行布。此之三段。初一。地前。次一地上。後一地後。而諸位互融。合為一乘。圓修無[得-彳]。如離輪轂輻輞等外更無別車。離萬行外無別乘體。因果交徹。事理該融。不同餘宗體嚴各異。今初利他中四偈。有十三事。初偈有五。一一切佛法皆依大悲。如以眾輻湊於一轂。二行願相扶運至菩提。如有兩輪方能致遠。三深信入法。如轄貫定。四堅忍不動。如軸居心輪等依轉。五淨德居前。如轅為引。依斯五義。可證菩提。是故。結云菩提乘也。下結例然。皆取釋中本意立名。次偈三義。一總持攝法。如箱攝物。二慈蔭清涼。如張幰蓋。三四辯演暢。如鳴鑾鈴。具此三行。乃為最勝。次偈三義。一淨戒嚴潔。如淨茵蓐。二三昧適神。如侍婇女。三法音警物。如擊皷聲。具此三法。稱為大乘。後偈二義。一四攝蘊德。如藏含寶。四攝悅物。如瓔周垂。二牛有羈鞅。可以引車。人有慚愧。方能導行。慚者自不作惡。愧者不令他作。故云自他慚愧。又依唯識。依顧自法。崇重賢善。即名為漸。依顧世間。輕拒暴惡。即名為愧。故云他。具上慚愧。以用莊嚴。為無上乘。略舉十三。以為體式。類顯萬行皆能利他。二有三偈。十度自利圓滿乘者。十行十地皆此成故。初偈三度。一車既寶成故有光等。三施圓滿悅物如光。二掩破戒垢。令法身潔。如塗香也。三內忍貪瞋。則外違順不能傷害。為滅瘡疣。此於車上。是不破義。是無損義。故梵本云。瘡疣已滅如金剛。此之三度。成大財體及多眷屬。增上生道。故為最勝。次偈四度。一三業摧障圓滿名輪。不退為勒。如車速進。二善守根門。六處常寂。如箱持物。然前段中。總持為箱。今何重出。此依舊經。若梵本云。堪用禪中勝三昧。意取禪能空心。如車中虗有車之用。三四般若方便二度合明。謂上轅為功德。今軛在轅端。明智慧方便為眾德首。方便成事。般若成度。事理相望。如軛二頭。權實交徹。如唯一軛。牛能引此。何行不前。然進伏煩惱。定熟有情。慧成佛法。此三已名決定勝道。況慧有權實。故為妙法。後偈三度。一牛若有御隨心能到。行若有願無事不成。能向眾生菩提實際。二車能有載。寔由堅持。法若不散。在總持力。三御者有智。能隨水曲。願行有智。迴轉普周。具此後三。正覺疾滿。三交絡普賢下八偈。二利滅障。廣大乘中。斯即地後。義兼果乘。初偈三義。一普賢行即是總句。普賢位故。以網交絡遍於一車。以普賢行籠一乘體。二悲故廣運無緣名徐。三不疾而速故行無畏。不畏眾生難可化故。舊經梵本。並無安庠。梵云寂靜行中勇猛修。舊經云所向皆無性。明是無緣能速進義。第二偈三義。一以無垢智如車堅淨。二幻智隨意如車巧成。梵云幻智妙作妙成就。三已斷二障如車無[得-彳]。舊云一切無障[得-彳]。言含法喻。具上三義。故為速疾。第三偈。經文闕喻。唯有法合。初句取淨義。二取安樂。三取廣博如空。梵云法界廣博能普照。結句合云無上乘。第四偈。亦唯有法。一取免塵。二取代步。三取輪摧。餘之四偈亦唯有法。或略不說喻。或不喻車。顯車事少法門多故。據上法喻。無德不備。依此而修。必能速運。故願令賜。冀得親乘。

▲第三四偈。結讚請說可知。

△第四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下。大聖重教。文中四別。一略讚略教。二廣問廣答。三指示後友。四念恩辭去。

初中先讚後教。今初。一讚發菩提心。在於偈前。二復欲親近下。讚其近友問行。即前偈內。後善男子親近供養下教也。謂教往近友。起無厭心。云何近友。是種智初因。初有二義。一勝上義。故涅槃二十云。無上菩提近因緣者。莫先善友。二為本義。法無人說雖慧莫知。故說近友為全梵行。下德生中廣顯其相。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歷事多時。故宜勿懈。

第二善財白言下。廣問廣答。先問後答。今初。有十三句。望前偈中。文有二勢。一前別此總。謂前明悲智度等別故。今於悲等總修學故。二前橫此竪。前悲智等位位同修。此修學等從始至終。有前後故。文中初二為總。餘句為別。總謂學解學行始修終修。皆名修學。唯因圓無學果滿無修。又學攝於解。修攝於行。二句已収。解行盡故。下諸友中。多但此二。餘句別中。一始起趣向。二即事造修。三令心遍滿。故梵本云。云何菩薩行中普遍滿。舊無此句。四治障離過。五轉劣向勝。舊亦闕此。六證達分明。七出生未得。八觀察性相。九增廣令多。十具足獲得。十一究竟圓滿。若竪配者。十住發起。二十行正行。三者十向廣大遍滿。四五六句並是初地。初淨二障。次轉成出世。後證入真如。七謂二三四地世出世行皆出生故。八謂五六二地。世與出世。四諦緣起。般若現前。皆觀察故。九謂七地功用行滿。得增廣故。十謂八九十地。無功用行任運成故。十一十地勝進等覺位中普賢大行皆圓滿故。橫竪無[得-彳]。是此問意。二爾時文殊下。答中分二。先以偈頌教其求行。後以長行教其近友。二處皆讚發菩提心。今初十偈分五。初有二偈。讚其發心。二有一偈。略教無厭。三有一偈。讚發心德。四有五偈。具答廣教。五有一偈。結其成益。今初。初二句總讚善來。餘六句出讚所以。以發心故。初句大悲下化。次句大智上求。次二句釋初大悲。後二句大願為主。又此亦是四弘誓願。二有一偈。略教無厭者。謂了性無取。即寂起悲。則眾魔為侍。不溺實際故。魔小莫壞。三一偈讚發心德者。為物發心。德不可量。故偏讚福。有智之福。暎蔽餘福為福威光。遍法性空如列星宿。能生諸福深廣如海。四有五偈。具答廣教。含答上問。且約通說。一近佛聽法。二立願淨障。三入方便海。四遍一切剎。五經一切時。此五無疲。則普賢行滿。得如來地大聖。此中總教諸法。顯十信中總相信故。下諸善友各別示行。顯入位後別修證故。五一偈結益可知。第二長行。教其近友中二。先讚。後善男子汝今下教。謂但能求友離過。則前問皆圓。於中二。先案定。後誡勸。今初。上令求友不得不決。言善知識者。未知善法能令人知。未識惡法能令人識。或二並通。識約明解。知約決了。瑜伽四十四。成就八支為善友相。一戒。二聞。三證。四悲愍。五無畏。六堪忍。七無倦。八善語具。今云真者為揀似故。具上八義。可得名真。又諸知識。總有五種。一知識世間善惡因果而令修斷。二厭世樂而求涅槃。三有悲心而相心修度。四以無相慧令物修行。五無障[得-彳]修滿普賢行。此五前前望於後後。皆非是真。真唯第五。人能行此。是人善友。究竟善友。唯是如來。直就五法。名法善友。統而遍収。教理行果皆善友也。淨名道品為善知識行善友也。離世間品。有十善友。恐繁不引。後善男子求善知識下。誡勸。隨順是勸。餘悉是誡。設有實過。尚忘非取法。至聖堯舜其猶病諸。自除如來孰能無過。以人廢道。翻是自欺。況權實多端生熟難測。

第三善男子於此南方下。指示後友。於中二。先舉友依正。後勸往教問。今初勝樂國者。次下知識寄當初住。勝過前位。信所樂故。山名妙峯者。山有二義。一寂靜不動。二高出周覽。以況初住。解心創立。依定發慧。寂然不動。智鑒無遺。徹見果原。下觀萬類。山以表之登此心頂。便成正覺。故曰妙峯。友名吉祥雲。雲有四義。一普遍義。二潤澤義。三蔭覆義。四霔雨義。故次四德。謂定福悲智。具此四義。稱曰吉祥。又創入住位。為吉祥故。創出外凡。故託比丘教問。云乃至者。譯人從簡。非當時略。梵本具牒前段問詞。

第四時善財下。念恩辭去。慶問後友故。歡喜踊躍。悵辭德音故悲泣流淚。下諸善友。皆准此知。然後二段。義雖屬後。文在此會。此會說故。問大聖有智能演。善財有機堪受。何不頓示。而指他人。歷事諸友。下諸善友例此為疑。答有十意。一總相而明。為於後學作軌範故。謂善財求法不懈。善友說法無恡。二顯行緣勝故。謂真善友是全梵行。如闍王之遇耆域淨藏之化妙嚴等。三破愚執故令不師愚心。虗己遍求。四破見慢故。謂令不觀種。姓不耻下問。須遍敬事。五破偏空執故。謂不唯無求。無求之中吾故求之。六令即事即行故。寧可少聞便能證入。不在多聞不行不證。七破說法者攝屬心故。我徒我資。彼此見滅。八為顯寄位漸修入故。若不推後。位位中住無有勝進。九為顯佛法甚深廣故。遍事諸友。不窮其原。真實善友尚皆推勝。凡夫劣智安能遍知。十顯善財與諸善友成緣起。善財有力引發友教。善友有力令善財證。互相交徹。能所莫二。無善友之外善財。則一即一切。明善財歷位。無善財之外善友。則一切即一。多位成就皆是善財。由是卷舒自在無[得-彳]。上之十義。初一通於師資。次五多約資說。第七約師。後三約教。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落天劫

    落天劫

    星河沉浮,大世倾覆,命运中轮回百世,天地间万族称雄,诸圣争霸,眼前无奈山河破碎,天骄从劫难而起,逆流上,踏尽众生尘土,人中称尊,举世皆敌,无人能言心中苦
  • 爱恋之梦幻世界

    爱恋之梦幻世界

    爱情是最脆弱的,也是最浪漫的。没有爱,哪来的恨?没有爱,哪来的同情?没有爱,哪来的伤心?没有爱,就不会有这个彩色世界,就不会有人生存。因为这世界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只有对爱付出,才会有回报,才会有收获。爱,不是说,而是行动,不是抢夺,而是放手让她幸福。这是爱,这是真情,是让人生存的动力所在。这是很梦幻的小说,内容很幻想,很假,但其中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充满了原谅,充满了同情,充满了善良,充满了真诚,充满了自信,充满了……
  • 邪魅女王玩转现代

    邪魅女王玩转现代

    魔族女王沫千璃为情所困,不料错爱渣男,被渣男仙界所害,甚至灭族,在沫千璃死的那一刻谁也没看到红光一闪。沫千璃穿到与她同名的豪门千金身上,且看她如何在这陌生世界创建她的暗黑帝国。
  • 可恶王爷:和杀手也能在一起

    可恶王爷:和杀手也能在一起

    冷漠,是杀手的技能杀人,是杀手的任务笑容,是杀手的禁忌爱情,是杀手的死穴
  • 偷天有路

    偷天有路

    你知道掉进神窝的感觉吗?你见过满地的神器吗?你体会到过偷天的酸爽吗?少年黎明,于绝望之时误入偷天之路。于是,之后的很多年,在那神魔之地,一个凡人少年,总在偷偷的向着凡界偷运着神器。?有的路,可达高官厚禄,享尽富贵荣华;?有的路,直通京城魔都,看尽城市繁华;还有一条路,直达神界绝巅,偷尽仙宝神器。偷天之路,将带你走向神的巅峰!让你拿宝拿到手软!!
  • 霸道总裁遇甜美小萌妻

    霸道总裁遇甜美小萌妻

    我要你们陪葬!从此,我们恩断情绝!说着无情的话,心里却痛到麻木!
  • 重生之善良的妻子

    重生之善良的妻子

    她只想暗搓搓的玩个宅斗,以报杀身之仇。奈何前有腹黑表哥天天逼改嫁;后有呆萌小叔日日秀忠犬。这日子怎么过得如此艰难!
  • 豪门爱恋:老婆求勾搭

    豪门爱恋:老婆求勾搭

    她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却不幸被后妈买到了异国他乡,正是因为这一点,她收获了不一样的爱情。
  • 问道路

    问道路

    自天地初开,洪荒之乱,远古岁月,三皇五帝......这是一个延续了无数年的乱世。无量劫下,圣人隐退,至尊消失,九州大陆方得太平。
  • 遁王

    遁王

    探险家王一凡在一次亚马逊原始丛林的冒险中,意外获得仙王传承,习得五行遁法,从此踏上修仙之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这,是我心目中的仙,是我想写的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