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7200000021

第21章

目之在人,特五官之一耳,而古人立有专科,盖以余窍各主一脏,或兼二脏,目虽为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后出于项中,此则眼具五脏六腑也,故其证多而方亦广,兹集限于篇章,故略录专治目疾者数方,以备采用,其疏风、燥湿、泻火、养血之剂,可以通用者,则散见于各门。目有五轮∶白睛为气轮,属肺金,故独坚;青睛为风轮,属肝木,内包膏汁,涵养瞳神;目角大小皆为血轮,大 属心君火,大 赤者为实火,小 属心包相火,小 赤者为虚火;两脾为肉轮,属脾土,土藏万物,故包四轮,开动为阳,为应用;闭静为阴,则睡矣。目中有神膏,此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有神水,先天真气所化,润泽之水也;有神光,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是火之用也;有真血,肝中升运,滋目经络之血也;有真气,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先天之元阳也;有真精,先后天元气所化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及瞳神也。目有坚壳数重,真血滋神水,神水包神膏,膏中一点青莹,乃胆肾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鉴照万物,空阔无穷,为水轮,属肾水。人之邪正寿夭贵贱皆可验目而得之,岂非人身之至宝乎。

滋阴地黄丸

(一名熟地黄丸。东垣)治血弱气虚,不能养心,心火旺盛,肝木自实,瞳子散大,视物不清(肝为心母,子能令母实,故心火旺则肝木作实。肝主风,心主火,瞳子散大,风火摇动之症也。水不能制火,则清和之气乖乱,而精液随之走散矣,精液走则光华失,故视物不清也。《纲目》曰∶心脉侠目系,肝脉连目系,手足少阳之脉络于目外小 ,风热从此道上攻头目,至偏头痛肿,瞳子熟地黄(酒炒,三钱) 生地黄(一方两半一方七钱半) 柴胡(八钱) 黄芩(酒炒)当归壳(麸行。

此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药也。熟地、当归养血,生地、地骨凉血,黄芩泻肺火,黄连泻肝火,天冬清肺而滋肾,柴胡散肝而升阳,五味收耗而敛散,人参、甘草以益气补中,枳壳以利气行滞也(《本草》云∶枳实、枳壳,皆能明目,故目疾方多用之)。

加减驻景丸

(《易简》)治肝肾气虚,两目昏暗(目为肝窍,瞳子神光属肾,故肝肾虚则目昏暗也)。

枸杞子 五味子 车前子(炒,二两) 楮实 川椒(炒,一两) 熟地黄 当归(五两)治同。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枸杞补肝滋肾,菟丝、楮实益精强阴,五味敛耗散而助金水(五味子酸咸居多,能敛肺金、滋肾水、收瞳人散大),当归和气血而益肝脾(肝藏血,脾统血,目得血而能视),川椒补火以逐下焦虚寒,车前利水而泻肝肾邪热也(车前子清肝明目,利小便而不走气,得此泻邪,则补药更为得力。张子和曰∶目赤肿是厥阴肝经风热,利小便能去肝经风热)。

定志丸

(《局方》)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者(王海藏曰∶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宜远志 菖蒲(二两) 人参 茯苓(一两。蜜丸,)朱砂为衣。张子和方无菖蒲,加茯神、此手少阴药也。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交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朱砂色赤,清肝镇心,心属离火,火旺则光能及远也。

地芝丸

(东垣)治目能远视不能近视(王海藏曰∶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生地黄(焙) 天冬(四两) 枳壳(炒) 甘菊花(去蒂,二两。)蜜丸。茶清或酒下(用茶者此足少阴药也。生地凉血生血,天冬润肺滋肾,枳壳宽肠去滞,甘菊降火除风。

人参益胃汤

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目病(内障者,睛里昏暗,与不病之眼无异,唯瞳人内有隐隐青白者。李东垣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胃,而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气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及因邪气所并,则损其血脉,故诸病生焉。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至理也)。

黄 人参(一两) 甘草(炙,八钱) 白芍药(炒) 黄柏(酒炒四次,三钱,)蔓荆子(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参、 、甘草大补中气,以强脾胃;蔓荆升清阳而通九窍,白芍入厥阴而和荣血(目得血而能视),黄柏除湿热而滋肾水(肾水足则目明),使精气足而清阳升,则脏腑和而障翳退矣(楼全善曰∶治目不明,气虚而未脱,可于参 中微加连柏;若气已脱,连柏等

消风养血汤

治目赤肿痛(风热伤血则赤,风热作实则肿,风热攻注则痛。目外向面者为外 ,在内近鼻者为内 ,上为外 ,下为内 。目痛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证,宜温之散之;从上下者,为荆芥 蔓荆子 菊花 白芷 麻黄 防风 桃仁(去皮尖) 红花(酒炒) 川芎(五分)此足太阳、厥阴药也。荆芥、防风、麻黄、白芷、甘菊、蔓荆轻浮上升,并能消风散热;桃瘀去肝而止痛也(《保命集》云∶目病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当养血安神。暴发者为

洗肝散

(《局方》)治风毒上攻,暴作赤肿,目痛难开,隐涩眵泪(凡目赤肿,或六腑秘,脉实有力者,为有薄荷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栀子 大黄 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无里此足厥阴、阳明药也。肝属木而主目,木喜条达,风热郁于内,故用薄荷、羌防以升之散之;肝藏血,故用当归、川芎以和之养之;大黄泻胃火而通燥结;;栀子降心火而利小便(二便利则热毒下降而赤肿消);甘草缓肝气而和中州。

补肝散

(《局方》)治肝虚目痛,筋脉疼痛,冷泪不止,羞明怕日,及夜则痛甚,点苦寒之药反剧(目白珠属夏枯草(五钱) 香附(一两。)每服五钱,腊茶下。丹溪方∶夏枯草、香附各二两,加甘此足厥阴药也。夏枯草遇夏至阴生则枯,盖禀纯阳之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夜痛及用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皆阴也,夏枯草能治之者,阳胜阴也;香附行气散肝,和中解郁,推陈

拨云退翳丸

(皇统间医官刘昌世传)治风热障翳(翳膜有气血虚实,或挟疾挟湿、阴虚火动、七情六淫,种种不同)。

当归(两半) 川芎 地骨皮 白蒺藜 密蒙花 甘菊花 羌活 荆芥 木贼(一两) 天花粉 蔓荆子 薄荷 枳实 甘草(炙,五钱) 川椒(七钱五分) 黄连 蛇蜕 蝉蜕(三钱木香汤下。

此足太阳、厥阴药也。羌活、荆芥、蔓荆、薄荷以升阳散风,当归、川芎以和肝养血,黄连藜、

石膏羌活散

(《宣明》)治久患双目失明,远年近日,内外气障风昏,拳毛倒睫,一切眼疾。

羌活 荆芥 白芷 本 细辛 川芎 苍术 甘菊 密蒙花 菜子 麻子 木贼 黄芩石膏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食后、临卧蜜水调下;或茶清、米泔亦得。

此足太阳、阳明、厥阴药也。原文曰∶羌活治头脑热头风, 本治正偏头痛,白芷清头目,川芎疗头风,荆芥治目中生疮,密蒙治羞明怕日,苍术明目暖水脏,木贼退障翳,麻子起拳

防风饮子

治倒睫拳毛(倒睫拳毛,由目急皮缩之故也。盖伏热内攻,阴气外行,当去其内热并火邪黄连(炒) 甘草(炙) 人参(一钱) 当归(钱半) 葛根 防风(五分) 细辛 蔓荆子(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参甘以补其气,归身以濡其血,黄连以清其火,防葛以散其风热,细辛入少阴而润肾,蔓荆走头面而升阳。

本方除人参、当归、黄连,加黄 ,名神效明目汤东垣∶治前证兼赤烂昏痛,冷泪多眵又法摘去拳毛,以虱血点数次即愈。

羊肝丸

(《类苑》)治目疾内障(倪仲肾曰∶经曰∶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障,则精阳,此弱夜明砂(淘净) 蝉蜕 木贼(去节) 当归(一两,酒洗) 羊肝(四两,煮或生用。)以羊此足厥阴药也。蚊,食血之虫,夜明砂皆蚊眼也,故能散目中恶血而明目(蝙蝠食蚊而眼不化,其矢为夜明砂);木贼轻扬而善磨木,故能平肝散热而去障;蝉性善蜕,故能退翳;当归能入厥阴,养血而和肝;用羊肝者,羊性属火,取其气血之属,能补气血,引诸药入肝以成功《济生》羊肝丸∶黄连一两 羯羊肝一具,去筋膜,生用,捣烂和丸。《本事方》∶煮烂捣用,治肝经有热,目赤睛痛;及内障青盲(《纲目》云∶但是目疾及障翳青盲皆治,忌猪肉冷皆由连等椒羌凡亦必

兔矢汤

治疮疹入眼,及昏暗障翳。

兔矢(二钱)。茶清调下,或吞服。须待疮疹瘥后服之。

此足厥阴、阳明药也。兔者,明目之精,得金之气,其矢名明目砂,能解毒杀虫,故专能明目,又可兼治劳疳也。

二百味草花膏

(赵谦)治目赤流泪,或痛或痒,昼不能视,夜恶灯光(血热则目赤,肝热则多泪,热微则痒,热羯羊胆 蜂蜜。入蜜胆中,蒸熟,候干,细研为膏。每含少许,或点目中。又法∶腊月入蜜胆中,纸笼套住,悬屋檐下,待霜出,扫取点眼。

此足少阳、厥阴药也。羊胆苦寒,益胆泻热;蜂蜜甘润,补中缓肝。日二百味草花膏者,以羊食百草,蜂采百花也(李时珍曰∶肝开窍于目,胆汁减则目暗。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疾。点、服,说云∶病有内外,治各不同;内疾既发,非服不除;外疾既外动其血气,无益反损;若外障已成,虽服药不发不长,而所结不除,当内外夹攻,方尽其妙)。

点眼方

(丹溪)治目中百病(属阳证者)。

黄连 人乳。浸点,或煎点。或加朴硝。

此足厥阴药也。《衍义》曰∶人心主血,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视,盖水入于经,其血乃成。又曰∶上则为乳汁,下则为月水,故知乳汁即血也,用以点目,岂有不相宜者哉。昂按∶加

百点膏

(东垣)治翳遮瞳人,如云气障隔。

黄连(二钱,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再入后药),当归 甘草(六分) 防风(八分)蕤仁(去皮尖,研,三分)。同熬,滴水不散,去渣,入蜜少许,再煎少时。要病患净心点此足厥阴药也。黄连泻火,防风散风,甘草和中,当归养血,蕤仁消风散热、益水生光

圆明膏

(东垣)治内障生翳,及瞳子散大,因劳心过度,饮食失节。

柴胡 麻黄 黄连 生地(五钱) 归身(三钱) 甘草 诃子皮(湿纸裹煨,二钱。)以水点之。

此足少阳、厥阴药也。柴胡、麻黄发表散邪,当归、生地和肝养血,黄连清肝火,甘草和中州,瞳子散大,故加诃子以收之也。

飞丝芒尘入目方

陈墨。浓磨,点之。

同类推荐
  • 玄机直讲

    玄机直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畏三藏禅要

    无畏三藏禅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舟集

    虚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梅花草堂笔谈

    梅花草堂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纪元崛起

    纪元崛起

    无限世界土著的逆袭!在自来水管投放生化病毒,在电视台播放贞子录相,在城市里投放异形卵,仅仅是为了刷分和完成任务。只见到一批又一批的无限流玩家在各个世界胡作非为,把世界玩坏玩崩,有谁注意到土著居民的眼泪?这是讲述无限世界的土著们,逆袭无限轮回者,逆袭主神空间,逆袭主宰者的故事。。"
  • 那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那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恩,事情就是这样的,代煜晨在遇见山底下的老爷爷后(金发美少女),开始了装逼打脸龙傲天之路。某眼镜娘一脸的鄙视,“磨磨唧唧干什么,小白饿了,她的小鱼干呢?”正在YY的代煜晨看了一下自己房间中群魔乱舞的这些所谓的神仙,任命的拿着钱包出了门……自打他遇见那个腹黑的金毛孙悟空妹子在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被孙悟空赐予了火眼金睛让他去拯救世界……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世界肯定有个什么地方搭错了线。巨灵神拜托,你搞基请出门往左;宙斯,你不归咱这片儿,请回老家;哪吒,那条龙不是给你吃的;太白咱们有话好说,请不要虐待我的锅……
  • 纵横古今

    纵横古今

    昔年绝世天才们纵横大陆的英姿,到如今,演变成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少年苏尘在得到能够来回穿梭古今的能力后,开始了与古今天才交锋,纵横古今大陆,书写属于自己传奇故事的道路。
  • 炽梦九重天

    炽梦九重天

    一场灭世之灾,被迫将一个刚出生孩子的一半灵魂强行送往地球,本该在地球永远生活的她却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中不幸丧命,又重回异世。一切的一切,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灭世之灾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废柴还是天才谁说了算?整个异世必定为她的到来而疯狂!
  • 青云天尊

    青云天尊

    一个官场新贵,却因为一次意外车祸,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传奇的修仙世界,他将如何演绎他的精彩呢?他潜心修炼不为求长生,只是想能有机会回到地球,因为那里有太多他无法割舍的人和放下的事,他最终能成功吗?从修真界度过天劫飞升到灵界,从最初的练气期杂役弟子到灵界大乘期大修士,他一心向着大道的颠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仙返九天

    仙返九天

    原是九仙之中最强者的穆枫——枫皇,被三大修仙大派逼得跳崖重生,转生林尘;且看凡界林尘如何修仙途、种仙草、踏九州、养神兽,走出不一样的修仙大道……
  • 修仙奇闻录

    修仙奇闻录

    我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再次回归,那时我必要天再次破裂,地再次崩沉!这是一个修仙者的世界,这是一段不一样的民间奇闻……作者qq2374157775欢迎广大书迷添加,空间更有新加载的小说看哦!
  • 至尊神国

    至尊神国

    先天经脉闭塞,真的无缘武道?一个乘龙的老者来到林海城,一桩三十年前的旧案被翻起……一个圣等血脉的孩子被发现。当七颗“鸿蒙果”同时被人服用的时候,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我要杀回大周,我要救回父母,我要为那死去的族人报仇。天道不公我便灭天,人道不公我便杀人!一个绝世天才从林海城,从九等宗门青羽门起步,开始踏着其他天才,走上一条成就武道至尊的路。
  • 哑蝉

    哑蝉

    一个快要从学校毕业的女大学生,一场突如其来的实习安排,一百多年前的车站,一趟开往远方的列车,一艘承载着百年亡灵在世纪之海中飘荡的轮船,当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记载,为什么所以人都绝口不提,是不幸闯入者历史的漩涡中,还是注定的事情,为什么上的是一趟车却跨进了一艘船,是来自哪里的船,又始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