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6600000004

第4章

案:《山海经》注引《竹书》,《存真》入辑。《辑校》改列祖甲下,云:‘“和”、“祖”二字,形相近,今本《纪年》系之阳甲,乃有“阳甲名和”之说矣。’此仅以‘和’、‘祖’形近为说,无确证,其《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上则云:‘隶书“和”、“祖”二字形相近,和甲疑即祖甲之讹。’尚作疑似之词。杨树达云:‘今本《纪年》云:“阳甲名和。”按《山海经·大荒北经》郭注引古本《纪年》云:“和甲西征,得丹山。”按和甲之称,与《吕氏春秋》称河亶甲为整甲者辞例同,非后人所能杜撰,此可证今本《纪年》阳甲名和之说为可信。王静安略无证据,谓郭注和甲为祖甲之误,疑 撰今本《纪年》者据误字造为阳甲名和之说,径以西征得丹山之事属之祖甲,武断甚矣。’(《积微居甲文说》卷下页三八)现从《存真》,仍列入阳甲。

甲骨文作‘象甲’,或释‘兔甲’。郭沫若同志云:‘象、○与阳同部,则象甲若○甲即阳甲矣。’(《卜辞通纂》考释页三一)

[一九]《纪年》曰: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水经·洹水注》

瓒曰:……《汲冢古文》曰:盘庚迁于此汲冢,曰殷虚。南去邺三十里。《史记·项羽本纪》集解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尚书·盘庚》正义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尚书·祖乙书序》正义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南去邺州三十里。《史记·项羽本纪》索隐

《括地志》云:……《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四十里。《史记·殷本纪》正义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通鉴外纪》卷二

案:《项羽本纪》集解所引《汲冢古文》,诸本同,张文虎《札记》云:‘据索隐及《水经·洹水注》“此冢”当为“北蒙”之讹,妄人增“汲”字。’又《殷本纪》正义所引《竹书纪年》,诸本亦同,《札记》云:‘原讹“字也北冢”四字,吴校改,与《项羽纪》索隐引《汲冢古文》合。’金陵书局本据改为‘盘庚自奄迁于北蒙’,今从之。《尚书·祖乙书序》正义所引《汲冢古文》,《存真》、《辑校》、《订补》失收。‘殷在邺南三十里’,《辑校》云:‘此七字乃注文。’《存真》、《辑校》入辑。《纪年》有注,载籍无征,有此等字样者皆出《汲冢古文》,乃引自‘臣瓒’书,当为臣瓒注《汉书》之语,非《纪年》文。《殷本纪》正义所引‘南去邺四十里’,亦为李泰《括地志》之文。现姑附于此。《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国名纪》丁,见本书附录。

《存真》云:‘《尚书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正义曰:“束皙云:孔子壁中《尚书》云:将始宅殷,是与古文同也。”段玉裁《尚书今古文撰异》云:“此《晋书》所谓皙在箸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也。”’

[二0]《括地志》云:……《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殷本纪》正义

案:《辑校》云:‘案此亦注文,或张守节隐括本书之语。’‘

七百七十三年’,除晚清金陵书局本作‘二百五十三年’外,诸本同(见日本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卷三页三0)。《存真》据赵绍祖《校补竹书纪年》卷一、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改作‘二百七十三年’,《辑校》仍作‘七百七十三年’。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三作‘二百七十五年’,《订补》云:‘泷川本正义多据古钞本,比较可信,而二百七十五年与下文“汤灭夏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语不悖,当近得实,宜从之。’《考证》‘虽博勘诸本,而其所主在金陵书局本’(水泽利忠书自序)。且其书误字颇多,水泽利忠云:‘按泷本“二百五十三”误作“二百七十五”。’(《会注考证校补》卷三页三0)泷川所据原为金陵书局本之‘二百五十三’,作‘二百七十五’,非有古钞本为据,《订补》误信。金陵书局本之‘二百五十三年’,《订补》亦云:‘系据吴春照依今本《纪年》所改,不足凭。’是。至《校补》、《集证》、《存真》之‘二百七十三年’,虽仅凭理校,然较可信。‘纣时稍大其邑’以下,《存真》入辑,《辑校》云:‘盖误以张守节释《史记》语为《纪年》本文。’《订补》云:‘陈氏《集证》亦作《纪年》本文。疑此与上文均为《纪年》注语,张守节引以释《史记》“益广沙丘苑台”句,王说似觉未安。’案《正义》所引,实出自李泰《括地志》,乃隐括《纪年》之文,非张守节 释《史记》语,更非《纪年》注。现从《存真》。

[二一]《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水经·滍水注》

《括地志》云:……《汲冢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史记·梁孝王世家》正义

臣瓒曰:……(应),《汲郡古文》殷时已自有国。《汉书·地理志》注

《汲冢古文》:商时已有应国。《舆地广记》卷九汝州叶县

案:《梁孝王世家》所引一条,《存真》、《辑校》、《订补》失收。《存真》、《订补》所引《路史·国名纪》己,见本书附录。《存真》云:‘《水经·滍水注》、臣瓒《汉书·地理志》注并云:《汲郡古文》殷时已自有应国,《路史·国名纪》亦云尔。然则今本《纪年》云:“盘庚七年,应侯来朝”,或是《竹书》本文,但未见古籍援引,未敢信也。’次于前条案语中。《辑校》附于‘无年世可系者。’现姑从《存真》。

[二二]《纪年》曰:小辛颂即位,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小辛’。

[二三]《纪年》曰:小乙敛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小乙’。

[二四]《纪年》曰:祖庚跃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存真》、《辑校》作‘曜’,所据《御览》为鲍刻本,影宋本作‘跃’。

甲骨文作‘且(祖)庚’。

[二五]《纪年》曰:帝甲载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存真》、《辑校》作‘帝祖甲’,所据《御览》为鲍刻本,影宋本作‘帝甲’。

《尚书·无逸》作‘祖甲’。《国语·周语下》:‘帝甲乱之,七世而陨。’韦昭注:‘至纣七世而亡也。’祖甲至纣正当七世,是‘帝甲’即‘祖甲’。《史记·殷本纪》:‘祖甲立,是为帝甲。’(《吉石盦丛书》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古钞本《殷本纪》作‘帝祖甲’)《三代世表》作‘帝甲’。甲骨文作‘且(祖)甲’。

[二六]《纪年》曰:冯辛先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世本》作‘祖辛’(《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作‘囗辛’。《世表》索隐:‘或作冯辛’,是唐代一本有作‘冯辛’者,《汉书·古今人表》亦作‘冯辛’。《帝王世纪》作‘凭辛’(《史记·殷本纪》索隐引),‘凭辛’即‘冯辛’。甲骨文作‘且(祖)辛’。

[二七]《纪年》:庚丁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康且(祖)丁’或‘康丁’,郭沫若同志云:‘康祖丁或作康丁,罗振玉云:“《史记》作庚丁,为康丁之讹,商人以日为名,无一人兼用两日者。”’(《卜辞通纂》考释页一五)

[二八]《纪年》曰:武乙即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獴,马八疋。《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武且(祖)乙’,晚殷金文《肄○》(《三代吉金文存》六·五二·二)、《丰彝》(《薛氏钟鼎彝器囗识》二·三八)作‘武乙’。

[二九]《竹书纪年》曰: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后汉书·西羌传》注

《竹书纪年》曰: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通鉴外纪》卷二

案:‘西落鬼戎’即甲骨文、西周金文及《易》、《诗》等典籍之‘鬼方’,详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见《观堂集林》)等书。《易·未济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昔人多以为系武丁时事,与《既济九三》之‘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同。《尚书·召诰》:‘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大诰》:‘天休于宁(文)王,兴我小邦周。’周人称殷为‘大国’,自称‘小邦’。因此,‘有赏于大国’,即有赏于殷,非指殷高宗武丁伐鬼方,其事甚明。《诗·鲁颂·閟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郑笺:‘震、腾,皆谓僭踰相侵犯。’《易》之‘震’,亦当作如是解。此役因鬼方入犯,周人大举出击,历时三年,始获胜利,报捷于殷,复得殷王之赐。《未济》爻辞所述史实当如此,与《纪年》同,且可互证。

[三0]《竹书纪年》曰: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后汉书·西羌传》注

《纪年》曰:太丁二年,(周公季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通鉴外纪》卷二

案:《后汉书·西羌传》注及《太平御览》引《纪年》作‘太丁’,《晋书·束皙传》及《史通》《疑古》、《杂说》二篇引《纪年》及《汲冢书》,皆作‘文丁’。《史记·殷本纪》作‘太丁’。《帝王世纪》:‘帝文丁,一曰大丁。’(《御览》卷八三引)甲骨文作‘文武丁’,当以作‘文丁’为是。

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一四云:‘《淮南子·墬形训》曰:“汾出燕京。”高诱注云:“燕京,山名也,在太原汾阳,水所出。”《十三州志》曰:“汾出武州之燕京山。”(《水经注》六)《水经》曰:“汾水出太原汾县北管涔山。”郦注云:“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据此,是燕京之山当殷末政衰为戎所据。’

[三一]《纪年》曰:太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洹水在殷都之旁。甲骨文有‘洹其乍(作)兹邑祸’(《殷虚书契续编》四·二八·四)。谓洹水泛滥,殷都受灾,此武丁时所卜。‘其杂于洹泉大三牢,宜○’(《殷虚文字甲编》九0三)。谓以牛羊杂祭于洹水,祈其不为灾祸,此武乙、文丁时所卜。洹水固可以泛滥,亦可以因旱而绝流,此次祭祀洹水,与《纪年》所记‘洹水一日三绝’,可能为一事。

[三二]《竹书纪年》曰: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后汉书·西羌传》注

《纪年》曰:武乙即位,周王季命为殷牧师。《文选·典引》注

《纪年》曰:太丁四年,(周伐余无之戎,克之。太丁命公季为牧师)。《通鉴外纪》卷二

案:《通鉴外纪》所引,《存真》、《辑校》、《订补》失收。存真》云:‘《文选·典引》注称《纪年》云:武乙即位,周王季命为殷牧师。案:据《后汉书·西羌传》则牧师之命在太丁四年,李善误也,故不录。’《辑校》引《文选》注,亦认为‘与此(诗铭案:指《后汉书·西羌传》注)异’。《订补》云:‘《孔丛子·居卫篇》云:“殷王帝乙之时,王季以功,九命作伯。”与此又异。’是王季为牧师有武乙、文丁、帝乙三说,武乙、文丁两说当属荀勖、和峤与束皙释文之异。

[三三]《竹书纪年》曰: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汉书·西羌传》注

《纪年》曰:太丁七年,(又伐克始呼之戎)。 《通鉴外纪》卷二

案:《通鉴外纪》所引,《存真》、《辑校》、《订补》失收。

[三四]《竹书纪年》曰:(太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后汉书·西羌传》注

《纪年》曰:太丁十一年,周伐翳徒戎。《通鉴外纪》卷二

案:《帝王世纪》:‘太丁之世,王季伐诸戎。’(《通鉴前编》卷五注引》与《纪年》合。

[三五](《纪年》):文丁杀季历。《晋书·束皙传》

《纪年》云:文丁杀周王云云。《北堂书钞》卷四一政术部

《汲冢书》曰:文丁杀季历。《史通·疑古》

《竹书纪年》:文丁杀季历。《史通·杂说上》

案:《订补》云:‘《书钞》标目为“杀季历”,……则原文当为“文丁杀周王季历”。’是。

《吕氏春秋·首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高诱注:‘王季历,文王之父也。勤劳国事,以至薨没,故文王哀思苦痛也。’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卷一四云:‘《晋书·束皙传》引《竹书纪年》,称季历为殷王文丁所杀,与《史记·周本纪》及此注不同。’(案《周本纪》云:‘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吕氏春秋》所记,与《史记·周本纪》等传说不同,高注依《史记》为说,与正文更了不相应。《史记·龟策列传》:‘(纣)杀周太子历,囚文王昌。’索隐:‘按“杀周太子历”,文在“囚文王昌”之上,则近是季历。季历不被纣诛,则其言近妄,无容周更别有太子名历也。’《列传》所述亦即文丁杀季历事。‘太子’二字为‘季’字之讹,‘季’上部‘禾’与‘太’字形近,校勘学上二字合为一字,或一字析为二字,其例极多。原文当为‘杀周季历’,后世以季历不能为纣所杀,因析‘季’为‘太子’二字。‘索隐’指出‘文在“囚文王昌”之上,则近是季历’,是。《龟策列传》为褚少孙‘问(太卜官)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所补,文丁误为纣,当为传说之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栖荒引

    栖荒引

    风云将变,天将陷,谁主沉浮?苍穹乃乾,地乃坤,混沌未开,人未存,谁为宿命?这里将为起始,五分重域,谈笑间,感遍世间残冷暴虐。乱世未央,吾主沉浮。总归踏遍这广袤坤灵,掠遍那无垠苍穹。俯首攀宫十六阙,断尽魂阳亦罔闻。
  • 梦中的樱花路

    梦中的樱花路

    都说老天是公平的,我也开始相信老天的确是公平的。我提前得到的一切,我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遇见幸福,再用余下三分之二的时候来偿还这笔债。幸福来得太快,来得太浓烈,所以才让我迷失了方向,分不清是梦是醒。
  • 逃婚少奶奶你别跑

    逃婚少奶奶你别跑

    这是一篇宠文,三位公主为了不想定婚,而逃婚,逃到了莱伊学院遇到了和她们订婚的三位王子们,三位王子们一见到她们就对她们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就在这所学院展开,她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们的爱情吧!
  • 逍遥和尚

    逍遥和尚

    小和尚下山生活,在一场抢劫事情中偶遇美女唐欣,从而改变了生活轨迹,叱咤在诡异校园,混迹在光明于黑暗共存的都市……
  • 武当的一名弟子

    武当的一名弟子

    千年当有圣人出,千年当有魔劫动。人间,末法时代,武当的一名弟子秉承天命,悟天书得大道,拯救人间·····
  • 极品小相师

    极品小相师

    【免费精品】女施主别乱来!道爷只卖艺,不卖…钱多的话也可以考虑的!
  • 诛仙变

    诛仙变

    亦正亦邪,天地为界,谁可伴我纵横,一统江山?仙墓道行,无终魔镜,我欲封印,谁来破缚?变身、召唤、征服,一切传说尽在诛仙变!
  • 万法金身

    万法金身

    天为盘,星为子,执白先行笑苍穹。少年路,多坎坷,宝剑一挥斩八荒。斗邪魔,战仙神,少年豪情震九霄。新人新书,粉嫩求罩。`(*∩_∩*)′
  • 原初进化

    原初进化

    命运的轮转,谁人能逃过?远古的神话在钢铁的都市中重现!空间与时间的碰撞、光明与黑暗的交织、五行与四元素的纠缠,何人在天上高举自己的王座!原初的意志降临,真实的世界浮现,掌握了命运的人们将会如何抉择!
  • 九星纪元

    九星纪元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纪元之门,万古长存。九大星域,九九八十一星系战火连天,只因一个古老的传说,谁能打开纪元之门,谁就可以与世长存。一个生于偏远散星的少年,在一场冰龙的袭击中被抓,却因特殊体质破冰而出,逃亡到兽域被魔猿收养,习得《拂云手》,不曾想这竟然是威震九大星域的《乱古七煞印》的基础篇,从此为他打开了一条征战星域的道路。且看他如何凭借着一人一戟一双拳,破千古大局,败不世强敌!任你千般大道,我敬双拳来报!任你万种神通,我自长戟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