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6600000001

第1章

夏 纪

[一]《汲冢书》:禹都阳城。《续汉书·郡国志》二注

臣瓒曰:……《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汉书·地理志》注

《汲冢古文》并云:‘禹都阳城。’《礼记·缁衣》正义

案:《汉书·地理志》注:‘臣 瓒曰:《世本》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 居阳翟也。’《礼记》正义所引,本作‘咸阳’,阮元 校勘记引齐召南说‘“咸阳”当作“阳城”’,据改。 《存真》作‘禹都阳城’。《辑校》作‘居阳城’。《 订补》云:‘朱本正文作“禹都阳城”。误引《世本》 文,王氏改之,是。’《辑校》、《订补》似仅据《汉书》注,《续汉书》注所引明作‘禹都阳城’。至臣瓒 所云‘《汲郡古文》亦云居之’,即承所引《世本》之 ‘禹都阳城’而来,是《纪年》、《世本》之文本同, 《礼记》正义谓‘《世本》及《汲冢古文》并云“禹都阳城”’,可证。《存真》本不误,《辑校》、《订 补》似以不误为误。《礼记·缁衣》正义所引,《存真 》、《辑校》、《订补》皆失收。又《订补》所引《路 史·后纪》卷一二注,见本书附录。

[二]《纪年》曰:禹立四十五年。《 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

[三](《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晋书·束皙传》

《汲冢书》云:……益为启所诛。《 史通·疑古》

(《竹书纪年》):后启杀益。《 史通·杂说上》

案:《存真》、《辑校》作‘益干启位,启杀之’。《辑校》云:‘《史通》《疑古篇》、《杂说篇》两引“益为后启所诛”。’所引与《史通》原文不合。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潘寿言禹情’注:‘言禹传位于益,终令启取之。’《战国策·燕策一》:‘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史记·燕召公世家》略同)《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三云:‘《竹书纪年》载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盖列国之史,异说如此。’《汉书·律历志》:‘张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皆与《纪年》略同,而传统之说则与此异。《孟子·万章上》:‘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史记·夏本纪》略同)后世多宗此说,而以《纪年》等书为‘妄’。实际益、启之间争夺王位,乃原始社会转变为阶级社会之反映。

[四]《竹书》曰:夏后开舞九招也。《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案:《存真》、《辑校》作‘九年,舞九韶’。所据为《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夏后开’即夏后启,汉景帝名启,避‘启’字讳,汉人因改‘启’为‘开’。吴大澄《韶字说》云:‘古文召、绍、韶、招、囗、昭为一 字。’(《字说》,据《说文解字诂林》补遗卷三上) 是‘九招’即‘九韶’。《帝王世纪》:‘启升后十年,舞九韶。’(《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山海经·大 荒西经》:‘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又 《海外西经》:‘夏后启于此舞九代。’《楚辞·离骚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下]康娱以自纵。’又《天问》:‘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九招’、‘九 韶’、‘九歌’、‘九辩’,当为一事。

[五]启征西河。《纪年》云。《北堂书钞》卷一三帝王部

案:《存真》、《辑校》作‘二十五年,征西河’。所据为《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帝王世纪》︰‘(启)三十五年,征河西。’(《御览》卷八二引,‘河西’当即‘西河’。)启征西河必有史实。今本《纪年》:‘(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其说当出于《逸周书·尝麦》:‘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五子,五观也,亦曰武观,启子。’《吕氏春秋·音初》:‘殷整甲徙宅西河。’古本《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见后)是西河即相,今之河南安阳,与观地(观在卫)相近。所谓‘启征西河’,疑即指启诛五观。

[六]《竹书》云: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真诰》卷一五注

案:《存真》作‘二十九年【陟】,年九十八’,所据为《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辑校》从《真诰》注。《真诰》云:‘夏启为东明公,领斗君师。’注:‘禹之子也,姓姒。’下即引《竹书》云云。 《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辑校》云:‘《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启升后十年,舞九韶。三十五年征河西。”而《通鉴外纪》:“皇甫谧曰:启在位十年。”则《世纪》不得有三十五年之文,疑本《纪年》而误题《世纪》也。此与《真诰》所引“启三十九年亡”符同。《路史》注既引《纪年》“启在位二十九年”,故“征西河”亦云“在二十五年”矣,未知孰是?’

[七]薛瓒《汉书集注》云:(《汲郡古文》)又云:太康居斟寻。《水经·巨洋水注》

臣瓒曰:……《汲郡古文》云:太康居峕寻。《汉书·地理志》注

臣瓒云:……《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寻。《 史记·夏本纪》正义

《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寻。《 史记·周本纪》正义

案:《巨洋水注》等书引《汲郡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乃隐括之辞,非原文。

《水经注》称薛瓒《汉书集注》,裴骃《史记集解序》、颜师古《汉书叙例》作‘臣瓒’,以为‘莫知姓氏’,裴氏又称其书名《汉书音义》,皆与郦氏异。《穆天子传》叙录有校书郎傅瓒者曾参与校理之役,《史记索隐》以为即臣瓒,又引刘孝标说以为于瓒。《叙例》谓臣瓒‘举驳前说,喜引《竹书》’。《索隐》以为傅瓒,疑是。臣瓒所引《竹书》,称《汲郡古文》或《汲冢古文》。

[八]薛瓒《汉书集注》:……(《汲郡古文》)又云……羿亦居之。《水经·巨洋水注》

臣瓒曰:……《汲郡古文》云:……羿亦居之。 《汉书·地理志》注

臣瓒云:……《汲冢古文》云:……羿亦居之。 《史记·夏本纪》正义

《汲冢古文》云:……羿亦居之。《史记·周本纪》正义

案:《巨洋水注》等书引《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存真》、《辑校》据此作‘【羿居斟寻】’。

[九]《纪年》曰:帝相即位,处商丘。《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

案:《辑校》‘帝相’作‘后相’(《存真》同),‘处’作‘居’,影宋刻及鲍刻《御览》皆与所引异。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是帝相曾处帝丘。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四因谓‘今按“商丘”当作“帝丘”’。《存真》云:‘“商”当为“帝”。帝丘,秦汉之濮阳,……《左传》“卫迁帝丘,卫成公命祀相”,是也。’(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卷二说同)疑是。

[一0]《纪年》曰:(帝相)元年,征淮夷。《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

案:《存真》、《辑校》作‘元年,征淮夷、畎夷’。据《路史》增‘畎夷’二字。《辑校》又引《后汉书·西羌传》:‘后相即位,元年,乃征畎夷。’《存真》未收。《订补》云:‘按《西羌传》云:“后 相即位,乃征畎夷”,注不云出《纪年》,王氏盖以《西羌传》三代事多本《纪年》而推定之,惟欠释明,偶失。’《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甲骨文所记方国有‘隹尸’(《殷虚书契后编》下三六·六),郭沫若同志云:‘卜辞有隹尸,殆即淮夷。’(《殷契粹编》考释页五)有关‘淮夷’史事,屡见西周金文及先秦典籍。

[一一]《纪年》:二年,征风夷及黄夷。《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

(《竹书纪年》曰):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 。《后汉书·东夷传》注

《竹书纪年》曰:(相)二年,征黄夷。《 通鉴外纪》卷二

案:《辑校》所引尚有《路史·后纪》卷一三注一条,见本书附录。

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八云:‘《后汉书·东夷传》曰:“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黄白赤玄以服色而别者,与方风等皆近海之夷。’

[一二](《竹书纪年》曰):(后相)七年,于夷来宾。《后汉书·东夷传》注

《纪年》曰:(相)七年,(干夷来宾)。《通鉴外纪》卷二

案:《通鉴外纪》作‘干夷’,误。《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甲骨文中所记方国有‘盂方’(《殷虚书契后编》上一八·六),且屡见,郭沫若同志云:‘所谓盂方者,可知乃殷东方之国也。……宋地亦有名盂者,《春秋·僖二十一年》“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曹伯会于盂”。杜注:“宋地,襄邑西北有盂亭。”地在河南睢县。又《左传·哀二十六年》:“六子在唐盂”,顾栋高谓与睢县之盂为一地。余意卜辞之盂方当即此附近之古国。’(《卜辞通纂》考释页一二七)‘盂方’当即‘于夷’。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云:‘于夷即卜辞之盂方。’(卷下页四四)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一0、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八皆谓‘于夷’即《禹贡》之‘嵎夷’。《禹贡》战国时人所为,距商代已远,且地在今山东蓬莱一带滨海之地(顾颉刚先生说,见《中国古代地理名着选读》页一三),地望亦不甚合。

[一三]薛瓒《汉书集注》云:按《汲郡古文》:相居斟灌。《水经·巨洋水注》

案:《存真》、《辑校》均引有《汉书·地理志》注,《订补》云:‘《汉书·地理志》注无引臣瓒此注,朱、王二氏偶失检,误引。’又《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已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御览》卷八二引)

[一四](《竹书纪年》曰):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后汉书·东夷传》注

案:《存真》后有‘献其乐舞’四字。《辑校》云:‘《路史·后纪》十三注引此,下有“献其乐舞”四字,疑涉帝发时事而误。’《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后纪》注,见本书附录。

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云:‘卜辞关涉方族者至多,……方在殷时为一至强之国族,其事灼灼甚明。……《后汉书·东夷传》……李注引《竹书纪年》曰:“少康即位,方夷来宾。”据此知方族之立国,远在夏时,少康中兴,方尝效顺。’(卷下页 四二至四四)

[一五]《纪年》曰:帝宁居原,自迁于老丘。《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

案:《御览》影宋刻本‘老丘’作‘老王’,鲍刻本作‘老丘’,是。《存真》、《辑校》作‘老丘’,并据《路史·后纪》卷一三注,于‘自’字下补‘原’字。《路史》注所引见本书附录。

‘帝宁’或作‘帝予’(《史记·夏本纪》),或作‘帝杼’(《世本》、《夏本纪》索隐引),或作‘后杼’(《左传·襄公四年》),或作‘囗’(《墨子·非儒下》)。

[一六]《汲郡竹书》曰: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注

《汲冢竹书》:伯杼子往于东海,至于三寿,得一狐九尾。《稽瑞》

《书纪年》曰:……夏伯杼子东征,获狐九尾。 《太平御览》卷九0九兽部

案:《稽瑞》原引作《汲冢周书》,据《山海经》郭注,‘周书’当为‘竹书’之误。本条《存真》、《辑校》、《订补》失收。又《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九云:‘三寿,东海之国名也。郭璞《山海经》注引作王寿,《路史》注云:“即平寿也。”《逸书·王会》曰:“青丘狐九尾。”孔晁注云:“青丘,海东地名。”《山海经》曰:“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淮南子·本经训》曰:“缴大风于青丘之泽。”《抱朴子》云:“黄帝东至青丘,过风山。”当即纪中风夷之国,三寿盖近之。’

[一七]《竹书纪年》曰: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太平御览》卷七八0四夷部

《竹书纪年》曰:后芬发即位,三年,九夷来御。《后汉书·东夷传》注

《竹书纪年》曰:(槐)三年,(九夷来御)。 《通鉴外纪》卷二

案:《后汉书》注,影宋绍兴本作‘后芬发即位’,殿本无‘发’字。《存真》作‘后芬发’。《辑校》云:‘《御览》“芬”作“

方”,所据为鲍刻本,影宋本作‘芳’,当为‘芬’字之讹。又《御览》所引‘曰畎夷’等十九字,《辑校》引郝懿行《竹书纪年校正》卷三之说,以为‘疑本注文,误入正文’。《存真》有,《辑校》删。《订补》云:‘以文义观之,此十九字似属正文。’是。《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三注,见本书附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阴眸半开

    重生之阴眸半开

    她,林墨毓,本该是A市风光无限的市长千金,可是谁让她有那个能歌善舞,长袖善歌的好妹妹,林情兰呢。不过是个庶女,不过是踩着我的母亲上位,为什么上天偏偏会眷顾着她呢?不甘心呐,竟然就这么死了,游戏就这样结束了吗?怎么可能呐,我亲爱的妹妹,即使你是哪个送我下地狱的人......我也舍不得你呢!重生归来,竟然看见了逝去的母亲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有那个逗比搞怪的系统,那个意外闯进这场游戏的男人,还有......呐,既然还没死,我的好妹妹,请接收来自地狱的我的邀请吧!
  • 苹果战记之破天一锤

    苹果战记之破天一锤

    一对脾气有些小别扭的小姐弟,因为一场变故被卷进了一个天地灵气稀薄的小世界,一场冒险之旅即将展开。
  • 改造我的傻皇子

    改造我的傻皇子

    【天涯相思阁出品】因为诅咒,她穿越到了古代玄武国…因为长相奇丑无比,无意得罪了蝶妃娘娘,她意外的成为了秀女!就在她百般不愿意,可这个女人却拿梁府人做威胁!她无奈答应做一个‘傻’皇子的皇妃…于是一场改造我的傻皇子开始了!一次意外,老者再次出现…原来她是朱雀国的人,她为了救自己国家和人民,她不得不要生下一个拥有朱雀国和玄武国血统的孩子!本以为这个‘傻’皇子真的是个傻子,在她一次次‘勾引’之下,她突然发现原来他是在装傻!一夜的消魂她像毛毛虫一样,突然蜕变成为一个美丽的蝴蝶….而这个小小的种子慢慢开始了发芽…
  • 对凯真情,原换真心

    对凯真情,原换真心

    一个简简单单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螃蟹遇见王俊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尽情期待吧
  • 青色呈空

    青色呈空

    树的枝丫仿佛能读懂风的旋律,叶,也随着风而款款跃动,落叶,似蝴蝶,飞舞,飞舞。由风而勾起的一缕发丝从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一只白皙纤细的手把它撩至耳后,然后静静的冥思,静静地,品读着她从来不了解的‘生活’,在这里,她常常思考人性的丑恶,又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夏日里毒辣的烈阳令她微微不舒服的眯起了双眼,伸手一握,霎那间,仿佛握住了阳光,试着睁大双眼,那双眼睛里……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双极具淡漠的眸呢?倔强地,不想屈服于一缕光,终究还是阖上了眼帘。就像一些人,不屈服,也曾经顽强的抵抗,可亦是生生的被压弯了脊梁,然后愈甚。‘为什么,你过得不好,却笑的那么灿烂’‘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怜悯’
  • 仙道隐

    仙道隐

    一个人,一壶酒,斩断相思万古愁。再回首,人消瘦,万古千秋红尘游。
  • 武宰苍生

    武宰苍生

    被家族遗弃的少年,没机会修炼,受尽世间屈辱。一朝险死还生,得金身,修傲骨,少年破后而立,从此逆袭之路展开,扶摇直上!人道不公,怒震苍生,天道不公,杀灭诸天!
  • 戴上手环,看见鬼

    戴上手环,看见鬼

    一个附着二次元女鬼的运动手环,一个带着神秘力量的蝙蝠纹身……人不能做的,鬼都能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付炎,为了追到自己喜欢的女神,开始了一场与女鬼的交易。(付炎:这只女鬼怎么越看越像大叔?居然看见美女就流口水……喂,喂,你,你又用我的身体去做了什么坏事?为什么每次都是你享受,我背锅啊?!)PS:封神、斩鬼,一念之间。
  • 傲视玄灵

    傲视玄灵

    玄灵大陆,玄师与灵师相互共存的大陆。相传,如果能突破玄师或者灵师的极限,便可傲视天地,更可追寻到远古秘辛,从而进入另一个世界。魔灵师,玄灵大陆最为神秘,最为强大的修行者,血腥的代名词,一旦出现必定血流成河。即便如此,也是玄灵大陆无数人膜拜的对象。魔灵师在玄灵大陆无数年来仅仅诞生了十八位,每一位强大的令人颤栗。魔灵珠,历代魔灵师传承所在,无数人渴望得到的物品,甚至因为魔灵珠引发正魔两派无数次争斗。少年王一鸣机缘巧合之下得到魔灵珠,从而走上不归路,是福?是祸?敬请期待。
  • 流浪在都市的修炼客

    流浪在都市的修炼客

    修真、修身、修心。修行,修炼的是自身,讲究的是修心炼性,随性而为法力为根,境界为本。红尘炼心,提高心境。年青的王枫为了提升修炼境界,告别了师父,就这样一头砸进了这个红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