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3200000069

第69章 伤寒坏证(3)

涂之亦效。若肝络尚有伏热者。用加减阿胶黄连汤。(陈阿胶、小川连、生白芍、羚羊角、鸡子黄、童便冲。)肺经有粘痰者。用青铅镇冲汤(方见前)。加竹沥、梨汁。终用五汁饮以善后。燥热动风者。舌干苔焦。唇焦齿干。头痛身热。继则脊强肢螈。气升痰壅。或喘或厥。神烦惊啼。脉左弦数。右滑搏。指纹青紫。直窜命关。此吴鞠通所谓燥气化火。消烁津液。亦能致痉也。便通者。用清离定巽汤。(青连翘、冬桑叶、鲜生地、鲜竹叶、滁菊花、元参、木瓜、钩藤。)便闭者。用元蜜煎。(元明粉四分、白蜜四钱泡汤。)调下瓜霜紫雪丹二分。终用四汁二心汤(方见前)以善后。不论虚燥实燥。若津液未能回复。指纹或淡或紫。透关射甲者。

症多不治。惟虚燥尤为危险。

(七)内伤饮食痉(俗名慢脾风)按此证必先由于吐泻。有脾胃两伤者。有专伤脾阳者。有专伤胃阳者。有伤及肾阳者。参苓白术散、四君。六君、异功、补中益气、理中等汤。皆可选用。虚寒甚者。理中加丁香、肉桂、肉果、诃子之类。因他病伤寒凉药者。亦同此例。《叶案》中有阴风入脾络一条。方在小儿痫痉厥门中。

其小儿吐泻门中。言此证最为详细。案后华岫云驳俗论最妙。学人不可不静心体察焉。再参之钱仲阳、薛立斋李东垣、张景岳诸家。可无余蕴矣。再按此证最险最为难治。世之讹传妄治已久。四海同风。历有年所。方中行驳之于前。诸君子畅论于后。至今日而其伪风不息。是所望于后之强有力者。悉取其伪书而焚耳。细观《叶案》治法之妙。全在见吐泻时。先防其痉。非于既痉而后设法也。

(八)客忤痉(俗谓惊吓)按小儿神怯气弱。或见非常之物。听非常之响。或失足落空跌仆之类。百证中或有一二。非小儿所有痉病。皆因于惊吓也。证现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

宜复脉汤。去参、桂、姜、枣。加丹参、丹皮、犀角。补心之体。以配心之用。大便结者加元参。溏者。加牡蛎。汗多神不宁。有恐惧之象者。加龙骨、整琥珀、整朱砂块(取其气、而不取其质)。必细询病家确有所见者。方用此例。若语涉支离。猜疑不定者。静心再诊。必得确情。而后用药。愚儿三岁。六月初九辰时。根据门落空。少时发热。随热随痉。昏不知人。手足如冰。无脉。至戌时而痉止。身热神昏无汗。次日早。余方与复脉汤。去参、桂、姜、枣。每日一帖。服至三四杯。不饮不食。至十四日巳时。得战汗而愈。若当痉厥神昏之际。妄动乱治。岂有生理乎。盖痉厥则阴阳逆乱。少不合拍。则不可救。病家情急。因乱投药石。胡针乱灸。而死者不可胜纪也。按朱遂生云。痉不待治而自止。此证不必责其痉也。发热无汗。纯是外感。自初九至十四。凡六日。恰合经尽汗解之期。复脉汤非其治也。若以浮萍银翘汤治之。不过一药病愈矣。若包络热重。

唇舌干燥。目睛有赤缕者。牛黄清心丸。本论牛黄安宫丸。紫雪丹辈。亦可酌用之。汪瑟 云。世妄传惊风之证。惟此一证。乃副其名。其因风因热等项之惊。神气昏愦。往往对面击鼓放铳。全然不知。客忤之证。则神惊胆怯。畏见异言异服。极易分别也。朱遂生曰。客忤痉。轻者仅神惊胆怯。重者则神气昏愦。王氏子年十七。夜出为疯狂人所逐。因而成痉。背反张。腿强直。气闭肢冷。呼唤不应。用通窍散。吹其鼻孔。复用水磨紫金锭灌之立愈。

(九)本脏自病痉(此证则螈病也)此证由于小儿之父母恐儿受寒。覆被过多。着衣过浓。或冬月房屋热炕过暖。以致小儿每日出汗。汗多亡血。与产妇亡血致痉一理。肝主血。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

此一痉也。又实为六淫致痉之根。盖汗多亡血者。本脏自病。汗多亡卫外之阳。则易感六淫之邪也。全赖明医参透此理。于平日预先告谕小儿之父母。勿令过暖汗多亡血。暗中减少无穷之病矣。所谓治未病也。治本脏自病法。一以育阴柔肝为主。与治产后亡血病痉同法。所谓血足风自灭也。复脉汤、三甲复脉三方。大小定风珠二方。皆可选用。专翕膏。在痉止后。每日服四五钱。分两次。为填阴善后计也。六淫无汗致痉者。亦同此例。救风温温热误汗者。先与存阴。不比伤寒误汗者。急于护阳也。盖寒病不足在阳。温病不足在阴也。

【炳章按】石氏《医原》。论痉病证治一则。颇有发明。录之以备参考。石芾南云。世俗未解六气致病之理。不知六气最易化燥。及小儿尤易化燥之理。见儿发热。不问何邪。概曰风寒。辄与辛燥升散。杂以苦温苦涩消导。津液耗伤。致成痉螈。乃见儿痉螈。便称惊风。乱投冰麝金石苦寒 悍毒药。以为开窍镇惊。

清热祛风。家藏丹丸。世传秘方。多系如此。误治甚多。又或将惊字误作筋字。挑筋刺血。强推强拿。其在富贵之家。酿祸尤速。尝见荐医荐方。接踵而至。此医用热。彼医用寒。一日之间。七方十剂遍尝。刀针金石全施。又或送鬼叩神。此摇彼唤。使儿无片刻之安。重棉浓絮。炉火壶汤。使儿在热 之内。假使延一明理之医。对症施治。夫何至于此极。大抵痉病多由于燥热化风。虽名曰风。实是肝阳为病。筋失滋养。故致强急。试举其大略言之。风寒初起。发热无汗。无论痉与不痉。治以辛润。如杏仁、牛蒡、桔梗之类。

寒重者。加温润。如葱白、生姜之类。风温温热。治以辛凉。于辛润法中。酌加微苦。如桑叶、姜皮、栀皮、连翘、蔗皮、梨皮、沙参之类。热重者。酌加凉润轻品。如银花、菊花、知母、羚角、竹叶、芦根、梨汁、蔗汁之类。湿痰。加半夏、蜜炙橘红之类。热痰。加川贝母、天竺黄、栝蒌霜、花粉、胆星之类。燥火甚者。

清燥救肺汤。在所必用。湿夹热者。加辛凉辛苦。如蔻仁、通草、茯苓、滑石、鲜竹叶、鲜荷叶、扁豆花、姜炒川连之类。阴液亏极。色悴窍干。无涕无泪。口喑不能言。宜速救液。如鲜生地、麦冬、元参、鲜首乌、阿胶、鸡子黄、鲜石斛、生玉竹、女贞子、牡蛎、龟版之类。液虚燥极。必多进方回。切勿中途易法。致令不救。

又按王勋臣小儿抽风之论。实亦螈 之类。即吴鞠通所谓内伤饮食痉。世俗所谓慢脾风是也。王清任曰。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错治。乃古方误人。此证多由于伤寒温疫。或痘疹吐泻等证。病久而抽。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不但文义不通。亦未细察病源。若真是风。风之中人。必有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证可查。既查无外感之表证。何得总言是风。其所以言风者。因见其病发作之时。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噤不开。口流涎沫。咽喉痰声。昏沉不省人事。以为中风无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指固握。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气虚不归原也。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痧。以一气虚血瘀之证。反用散风清火之方。服散风药。无风则散气。服清火药。无火则凝血。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气败血亡。岂能望生。每见业小儿科阅历多者。绝不误人。因抽风古方不效。见抽风则弃而不治。亦有看小儿现下之证。知必抽风。虽无方调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将来抽风。凡将欲抽风之前。必先见抽风之证。如见顶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鼻孔煽动。咽喉痰声。头低不抬。口噤无声。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息气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绿色。(大便色青、有寒有热。)腹内空鸣。下泻上嗽。肌肉跳动。俱是抽风先兆。

前二十证。不必全见。但见一二证。则知将来必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鸣气喘。病虽沉重。乃可治之证。若天庭灰黑。肾子收缩。或脉微细。或脉全无。外形虽轻。乃不治之证。可治者。宜可保立苏汤主之。(生黄 一两五钱、党参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二钱、炒枣仁三钱、萸肉二钱、枸杞子二钱、破故纸一钱、桃核肉一枚、水煎服、此方专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证、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至其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者可减半、若一岁者可用三分之一、若二三月者、可用四分之一、不必拘于剂数、余治此证一日之间、用至二三剂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剂、气足方妥。)又按所述二十余证。皆虚寒之象。故尚可救药。若虚中挟热。则难治矣。余治马氏小儿。甫匝月患痉病。发表攻里。汤丸杂投。针刺兼施。而痉不止。昼夜十数作。诊之左臂上伸。右臂下垂。手固握。目斜视。口流涎。

肢搐搦。身微热。用灯草、薄荷、白蜜、煎汤。少点姜汁。磨紫金锭灌之。痉减半。再服热退而痉未全止。改用可保立苏汤两剂全愈。

【荣斋按】本节俞氏所讲的“病因”,引申渊博,为全书中最突出的一篇。但由于头绪繁复,因而失去了重心,把“伤寒类症的痉”与“伤寒变症的痉”混在一起。本篇章节,既然是“伤寒坏证”中的“伤寒转痉”,则所述者,应该是“伤寒变症的痉”,而不是“伤寒类症的痉”了。这一点,吴坤安《伤寒指掌》里分析得比较清楚,他说:“如太阳未曾表汗而发痉,明系风湿之邪,混扰于太阳,风湿相持而不解,则湿热交并,留滞经络,营卫不和,津液不行,筋脉失所养而作也。此是伤寒类症,非伤寒变症也。其证背反张,头摇口噤,项强拘急,转侧艰难,身热足冷。当审其风湿甚者,则有汗而为柔痉,风寒甚者,则无汗而为刚痉。若伤寒过表,汗多而成痉,乃是伤寒变症;治分两途。盖汗多则血液干枯,筋无所养而痉作也。非湿非风,不得妄施前药。

故凡伤寒汗下后。痈疽溃脓后、妇人新产后,而见身体角弓反张,手足挛搐者;多是气血大亏、液不荣筋所致。治法汇均以八珍汤加枸杞、川断、钩勾、桂枝主之,以养筋脉,不可纯作风治。”这样的论证处治,我意认为很合理,不知俞氏何以下采取?廉臣先生勘语,也只引了吴鞠通的痉病九大纲,而不及吴坤安这条说法,是必有故。现下、根据本节题意,我认为俞氏把伤寒类症的痉混入本节,是不够恰当的。这些直觉的体会,特提请国内学人讨论。

第二节·伤寒转厥

【因】厥有二症。曰阳厥。曰阴厥。阳厥者。热厥也。必先自三阳传入阴分。故初起必因头痛发热。自浅入深。

然后及于三阴。变为四肢逆冷。或时乍温。其证由邪热内结。或伏阳失下之所致也。阴厥者。寒厥也。

初无三阳传经实热等证。仲景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证】阳厥证初起。必头痛发热。然后入于三阴。变为四肢逆冷。或时乍温。其症必便结躁烦。

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吴云峰云。阳厥者。外感六淫初起。头疼身热。口干脉数。或变乍凉乍冷。

有似阴证。但寒不过肘膝。冷不过一时。大便闭结。目红溺赤。此热邪入里。气血不得宣通。所谓阳极发厥。火极似水也。阴厥证。畏寒厥冷。腹痛吐泻。战栗不渴。脉沉无力者。此阴寒厥逆。独阴无阳也。故为阴厥。吴云峰云。阴厥者。素有内寒。或食凉物。或中寒邪。或因病后自汗自利。变而身寒厥冷。倦卧不渴。面青溺白。脉沉细迟。忽然烦躁不宁。欲坐卧泥水井中。此阴极发躁。阴竭似阳也。脏厥证。仲景曰。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其人必心腹痛。

脏厥者死。阳气绝也。蛔厥证。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

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成无己云。蛔厥虽厥而烦。

蛔吐已则静。不若脏厥而躁无暂安时也。病患脏寒胃虚。故宜与乌梅丸。温脏安蛔。此仲景之论厥也。

至于《内经》论厥则不同。以猝然倒仆。昏冒不知人。手足冰冷。色脱口噤。状若中风。但无歪斜搐搦之异。夫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景岳云。凡厥之将作。则寒热麻痹。必先由手足而起。卒然仆倒。手足冰冷。面色不泽。昏冒不知。牙关紧闭。或六脉沉伏。状若中风。而无痰声搐搦之异。

【脉】凡伤寒阳厥。脉沉有力。阴厥脉沉无力。李士材云。阴厥脉沉弱。指甲青而冷。阳厥脉沉滑。

指甲红而温。脏厥脉微而厥。寸口脉沉实滑大。为痰气食厥诸有余之证。微濡而弦。为阴阳虚厥诸不足之证。

大小无常为尸厥。沉细无力为蛔厥。浮大者风。紧细者寒。芤数暑热。促急瘴湿。涩滞血逆。无脉脱元。

【治】阳厥厥微则热亦微。宜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厥甚热亦甚。宜承气汤。

或三黄石膏汤。中寒阴厥。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回阳等汤。寒厥三建汤(川乌、附子、天雄、生姜水煎。)加人参。热厥人参白虎汤。(荣斋按。《内经》的论厥。着重是在元气。所以热厥当补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绝世苍穹

    绝世苍穹

    从坟墓中爬出来,是来世还是今生?看主人公的传奇人生,绝世战苍穹!
  • 你好李喵喵

    你好李喵喵

    想问,相爱的人会在一起吗?我们在人海里相遇又散开,在爱情圈子里兜兜转转,绕了那么多圈...还会再回来吗?如果我们有约,就会遇见。只想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相信相爱的人会在一起。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寞落

    寞落

    寂寞无助的他,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
  • 圣刃神话

    圣刃神话

    开天起,辟地初,九重天,十为神。千千泪,花憔悴。巫妖人鬼仙,演绎不朽神话。
  • 符修天下

    符修天下

    丁锐得到一枚神奇的符篆,它可以复制一切纸质的物品,于是国际货币市场和收藏界就被某个不懂厚道为何物的家伙吹皱了一池春水。它更能生成其它的符篆,它还能按照丁锐的意志缩略、精炼甚至升级它生成的符篆,于是符师的行列里就多了个以白菜价出售符篆都有得赚的异类。他的口号是:我的财富是大风刮来的,我为暴发户代言!
  • 腹黑邪帝傲娇妻

    腹黑邪帝傲娇妻

    [全文免费]一次任务外出任务的执行,捡了个美男回家,从此生活乱成一团。凤家凤当家,好好的当家不当,舍弃千万亿财产,追老婆。SW神秘boss,朝思暮想半夜爬床,不管组织任务,当备胎。沈家小鲜肉,双重人格皆动心,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做跟班。“老婆……勾引我……”“滚。”
  • 青春挽歌:惜缘倾城之恋

    青春挽歌:惜缘倾城之恋

    “梓缘哥哥,下下个月,就是我的生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弹钢琴,好不好?”袁雨惜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说道。安梓缘不忍拒绝,答应了。谁知,就是这样一个小小承诺的实现,都在十二年后,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变得冷酷,高傲,而她,却沦落成了与他云泥之别的平民,阴差阳错他们做了同桌,命中注定他们会重逢,相识,相知,相爱,相伴。
  • 神祇王座

    神祇王座

    一步前,一次癫。一步前,一次狂。一步步的走向癫狂,一步步的走向真相...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多好...
  • 锦衣高手在都市

    锦衣高手在都市

    五年前,他穿越到大明朝成为一名锦衣卫,受朝廷之命卧底于江湖!五年后,他锦衣归来,本想平平淡淡地低调生活,但天不遂人愿,彪悍的人生终将无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