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7000000007

第7章 籍贯对命运的“印染”(1)

关于墨子的籍贯问题,也成为史学界一桩悬案,历来说法很多:有楚人说,有宋人说,有鲁人说,甚至还有墨子是印度人之说。

楚人说:《淮南子.汜论训》有言:“总邹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淮南子》的作者是汉武帝时代的淮南王刘安,相去孔、墨已数百年,所以称孔子和墨子为“先圣”。他的意思是,儒之先圣孔子、孟子,墨之先圣墨子,都是“邹鲁”之人。据清代毕沅《墨子注》序和武亿《授堂文钞》中,那时概念中之“邹鲁”之鲁乃楚之鲁阳。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不仅墨子,连孔子、孟子也都成了楚人。

其实,在《墨子》一书中,虽然没有记载墨子的出生地,但仔细阅读,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端倪。《墨子.贵义》篇有这样的文字:“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如果墨子是从楚地鲁阳出发,“南游”仍在楚地,就不应当说“游于楚”,而应写出楚之某一具体地址。只有从北地的鲁国出发,才称得上“南游于楚”。在《墨子.贵义》篇中还有这样的文字“子墨子南游使卫”,这就更为清楚了,如果从鲁阳出发,卫在其北方,该是北游使卫了。只有从鲁国出发去卫国,才说得上“南游”。另外,《渚宫旧事》记载,“鲁阳文君说楚惠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鲁阳文君身处鲁阳,而他说墨子是“北方贤圣人”,这就更为明确地证明墨子并非楚国鲁阳人。《墨子》中是多有记载墨子在楚的活动,但那都是为调解战事,不可误认为就是楚国人。

宋人说:司马迁《史记》中说了一句“墨翟,宋大夫也”,之后的《汉书》沿袭了司马迁之说。于是,后代的史学家们以此推断,宋之大夫当然就是宋人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大夫为先秦时的一种官名,当时诸侯各国皆设卿、大夫、士三级,后世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司马迁之“宋大夫”说,史学界至今没有发现依据。何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使在宋为官也并不妨碍他是其他国家人士。普天之下,莫非“周土”,都是周天子封的诸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并不涉及“叛国”“爱国”一说。某国人去他国谋官职的大有人在。如张仪、苏秦,如商鞅、吕不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就说了这样的话:“怪屈原以彼之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以你屈原之人才,到哪个诸侯国去,不是吃香喝辣尊为上宾,何必非要在楚王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一个“怪”字,说出了当时的现状:弃国外仕是常态,大丈夫志在四方,拘滞于“故土难离”倒是咄咄怪事。

其实,《墨子.贵义》篇已经明确点明“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一语道破天机”,说明墨子没有承担过国君授予的任何官职。止楚攻宋是墨子人生的一项辉煌功绩,但也绝非如一些后代史学家所推测,这是一项身负使命的“职务行为”。《墨子.公输》篇有一个细节记载:“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墨子阻止了楚国攻宋的一场战争,这是何其大的一项功绩,不夹道欢迎也该君王出面摆酒庆功吧?可是,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正下着雨,墨子想到闾门下避避雨,可守闾门的卫兵却不让墨子入内。可见守闾之警卫人员,连墨子何许人也不认识。这怎么能说墨子是宋大夫,甚至恐怕连“故乡人”也谈不上。

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一书中说了这样一番话:

查本书中(指《墨子》一书),绝无曾经仕宋的痕迹……其实墨子救宋,全为实行他的兼爱非攻主义,哪里论做官不做官呢?墨子曾说: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当时的宋国,就会行其道听其义吗?墨子是言行一致的人,如何肯立于宋之朝?所以我想:墨子始终是个平民,没有做过官的。

一向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宋大夫”之说上陷入了主观臆测的误区。既然“宋大夫”一说失去了依据,墨子是宋人也就成了无根之萍。

近代学者胡怀琛于一九二八年四月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墨子.经下》篇中有一句话:“通意后对,说在不知其谁谓也。”这句话中的“通意”,可以解释为“翻译”,全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只有通过翻译,才能互相对话,不然,对方讲些什么就谁也弄不清楚了。问题大概正在“通意”二字上。一些学者望文生义,认为墨子与人对话都要用翻译,他不是外国人是什么?外国人才要用翻译么。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断。问题在于,是否非得不同国别的人才需要用翻译?十里不同言,百里不同俗。在古代,交通阻隔,语言不通,就是同一地区,翻一座山,隔一条河,语言也会有变化。中国的地域如此广阔,你北京人能听懂上海话闽南话广东话吗?即使山西陕西隔了一条黄河,山西河南隔了一座太行,两省间语言交流还常常弄出笑话。《战国策.秦策》讲过一则故事:“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同一个“璞”者,却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郑人要买璞玉,周人却拿出来鼹鼠,周郑还同在河南境内,语音语意尚且有如此大差异,更何况更大的区域当然要“通意”了。后代学者在注释《墨子》时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墨子》一书中用了许多当时的方言和口语。想来,当年的墨子大概不会说“普通话”“官方语”。所以往往要用人“翻译”。

胡怀琛在《墨翟为印度人辨》中还说:“墨子之学说,其重要之部分曰兼爱,曰非攻,曰节用,无不与佛学相合。”据此推断墨子应是印度人。墨学与佛学是有相通之处,孙中山还说墨子之“兼爱”类似于基督教之博爱,但也没有因此就推断墨子是欧洲人。同处类似生存境遇,“英雄所见略同”地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原本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还有考证者因为墨子长得黑,主张“兼爱”“非攻”,判断墨子应该是婆罗门。金祖同、陈盛良则说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以前的回教徒,卫聚贤考证墨子应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但回教徒之说法显然不符事实,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出生于约公元五七〇年,而伊斯兰教于七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才从阿拉伯传入中国,与墨子活动时间相差千年。回教源于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由先知穆罕默德一手创立。把穆罕默德之前的称之为回教显然不对。此说因漏洞颇多且牵强附会,故为陈登原、方授楚等学者逐一辩驳。

在众说纷纭的争辩中,近年来,鲁人说已经为墨学界绝大部分人所认同。梁启超据《吕氏春秋.慎大篇》,认为“墨子鲁人说,当为近真”。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在附文《墨子传略》中,提出墨子为鲁国人。其主要依据为《墨子.贵义》言“墨子自鲁即齐”;《墨子.鲁问》言“越王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言“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淮南子.修务训》言“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至于郢。”据典籍中这些记载,可确证墨子为鲁人。

张纯一在《墨子集解.墨子鲁人说》中又举证进一步确认墨子为鲁人,“《非攻》中篇,东方有莒之国者,莒在鲁东也,《贵义篇》曰‘北之齐至淄水,不遂而返’,鲁在齐南也……《鲁问篇》鲁君与墨子问答者,设非鲁人何不云游于鲁见鲁君耶?又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观此鲁人,必居距墨子不远。又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显见墨子居鲁北境,故曰南鄙,曰闻而见之,不甚远故也。……《备梯篇》曰‘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子墨子甚哀之,乃管酒块脯寄于太山,灭茅坐之。’太山即鲁北境也。……凡此皆是为墨子是鲁国人之确证。”

张知寒教授在前人“墨子为鲁人说”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王献唐的《炎黄氏族文化考》、童书业的《春秋左传研究》、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大量研究文献,以及他本人的实地调查,从墨子的身世、墨子思想学说的渊源、墨子科技思想发展的渊源和墨子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翔实的分析和论证,得出了结论:“墨子为小邾娄国境内‘滥邑’人。”据《春秋.左传》记:“昭公三十一年冬,墨肱以滥来奔。”此后“滥”为鲁国的下邑。邾国及其“滥邑”,均在当今滕州境内。小邾娄国及临近的薛国、滕国都属所谓“泗上十二诸侯”的小封国。薛为夏封国,“相传黄帝之后。奚仲始封。”(《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西周初期封国滕国,文王子秀始封(《春秋左传.隐公七年》);小邾国“曹挟后邾公子始封”(《春秋左传.庄公五年》)。这些小诸侯国处于齐、鲁、楚、宋等大国之间,处境十分艰难。大国争霸称王、战事频仍,小国沦为附庸,常常遭裹挟参与战争。只要有战争,无论是胜还是败,对于附庸国而言都是灾难。

鉴于以上考证,任继愈先生说:“墨子里籍有此定论,公输般里籍亦为当今滕州。”史学权威有些“一锤定音”的意味。在墨子去世两千多年之后,在山东滕州市(古鲁地)举办了首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确认滕州为墨子故乡,并树立起“墨子诞生地”碑。此后,延续召开多届研讨会,并建起墨子纪念馆等。

学界对墨子出生地的考证尽管艰难烦琐,但十分有必要有意义也有价值。

同类推荐
  • 李清照集

    李清照集

    本书精选李清照诗词作品。仰慕李清照久矣!孩提时便喜欢上李清照词。自彼至今,许多年过去了,时非昔时,人非昔人: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起起落落难以预见(甚或有时是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变异,惟有对于李清照的崇敬却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 哲人的灵感(上册)

    哲人的灵感(上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 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热门推荐
  • 佛说琉璃王经

    佛说琉璃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凯,我走了

    小凯,我走了

    悲凉,浪漫,让你难忘,我不想多说,你自己看看吧
  • 寒星荐

    寒星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12是真的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锦绣灵仙

    锦绣灵仙

    为了离开那个男人,她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没想到,死后重生,回到了她年幼时候,依旧是天子骄子,依旧拥有修炼的能力。这一世,她决定青云直上,信念只有一个:变强。第一次见面,他说,我救了你,你是我的了第二次见面,他说,我来接你了他知道自己不能没有她却是在她死后。他历尽千辛回到过去,只为能够再续前缘。这一回,他绝不会让她受任何委屈。这一回。他绝对不会让她再离开。
  • 墨色好撩人

    墨色好撩人

    墨枫带坏了尹无霜。林若颐带坏了付青青。尹无霜:谁是坏女人?花霏:来来来,PK一下就知道了。季宇辰:念念,来,哥哥备好了瓜子板凳。颜绯:枫,加油,发挥你的妖孽本色!林若颐:我要的男人,没人可以抢!尹无霜:切,谁稀罕抢。墨枫:老婆!说好的睡到天荒地老,不许偷偷逃跑!
  • 炮灰逆袭之一坑到底

    炮灰逆袭之一坑到底

    走着走着,傅染歌被一块石头拌了一下,就华丽丽的穿越了,还附赠了一个坑爹的系统。不过,对于经常看快穿文的傅染歌来说,神马问题都不是问题!一本有点坑的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骑着蜗牛赛跑的女人

    骑着蜗牛赛跑的女人

    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事业与婚姻似乎是人生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大部分女人选择了家庭放弃了事业,然后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过着并不如意的生活。另一部分选择了事业的女性,有着在职场呼风唤雨的光鲜亮丽但也会在寂寞无人的家里暗自垂泪。但世间总有那么多出人意料的相遇,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对于女王来说,事业、家庭,就都有了……
  • 医武遮天

    医武遮天

    人活着总要有点理想、有点追求,自从吃了“青鸾炖灵芝”之后,楚傲就对烹饪上古神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把圣女弄来当媳妇儿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这一切,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支撑,于是,原本无心修行的他踏入了修行界。医入道、武遮天,一段逆天旅程就此展开!
  • 一代妖宠:溺宠天下

    一代妖宠:溺宠天下

    某奴才焦急跑来:国师大人,小狐狸咬了侧妃娘娘的手,我们怎么办?某国师一脸淡定:长牙期,好好保护小狐狸的牙某奴才继续焦急跑来:国师大人,小狐狸偷偷跑去厨房偷吃了不少饭菜。国师微微一笑:看来它饿了,以后多准备些它喜欢吃的。某奴才依旧焦急跑来:国师大人,小狐狸不见了国师大人怒,务必给本大人找回来!
  • 赤壁梦

    赤壁梦

    赤壁是一个孤儿,被云道子收养。十六岁那年云道子传他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