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700000005

第5章 历史的裁决(2)

《诗刊》在1980年初开始登载朦胧派的诗作,到了夏天,还邀请十四位可以接受的年轻诗人(除了北岛、芒克、食指等等)去参加“青春诗会”。不久以后,《诗刊》在北京郊区定福庄广播学院召开了全国性的朦胧诗讨论会。这是一次真正的理论的而不是感觉印象的交锋。双方摆开了阵势,旗鼓相当(据《诗刊》一位编辑说,支持者以谢冕、孙绍振、吴思敬等等为代表,反对的以×××、××、××等等为代表。后来据一位诗刊的编辑粗略统计,支持与反对的是14对14)。部分言论的综述以《一次冷静而热烈的交锋》为题发表在第1981年第一期的《诗刊》上。

争论的焦点很集中:诗人的自我在诗歌中究竟应该占一种什么样的位置。谁也没有绝对否认诗歌中自我的必要。但是,反对一方提出的自我必须是人民大众的自我。一个理论家(李元洛)沿袭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大写的我”说法提出:诗中代表个人的我是“小我”,而代表人民的我则是“大我”。“小我”只是手段,“大我”才是目的。这在表面上很符合前苏联的传统说法,但是实际上完全违反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普遍、一般是特殊、个别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的学说。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说法倒是把问题提高到哲学、美学的层次上来了。

这就预示着论争第四个阶段的到来是迟早的事了。

三、不可阻挡的新的美学潮流

朦胧诗的争辩是由看不懂而引起的,所谓朦胧,不过是一个现象;要弄清深藏着的实质,就不能离开当时中国诗坛的历史语境。

从40年代初和整个50-60年代以来,大陆诗坛的基本口号就是:诗歌应该抒人民之情,而不是“个人的小鸟一样的歌唱”(俄国19世纪理论家别林斯基的话)。诗坛上最权威的、最经典的作品,都是充满了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思想的,主题是社会性很强的,以颂歌和战歌和幸福的牧歌为主旋律的,格调是豪迈的、英雄主义的,语言是明朗的、大众化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将它当作“时代精神的号角”(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曾经明确地反对过像席勒那种“单纯时代精神号筒”的倾向);读者也习惯了从诗歌中接受火热的情感和光辉的思想的灌输。而朦胧诗人,固然也有一些作品,有鲜明的社会政治主题,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但是,更多的作品,却是远离强烈的政治主题,甚至回避直接、鲜明地给自己的情绪定性。他们的诗中,没有任何英雄主义的颂歌和战歌的格调。这就是后来被孙绍振在他引起了围攻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中所说的:“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最初引起争议的顾城的《弧线》,就是写了飞鸟、少年弯腰、海浪、葡萄藤,作弧状的共同运动形态。从语言来说,是再也明白不过了,但是习惯于诗歌的政治社会的价值的读者就不能不纳闷了,这里有什么可以称之为诗的思想呢?其实,朦胧诗人所表现的,是对于人的感觉的追寻,从特殊感觉出发进行深度的意味的探索。以人的生命运动和感觉活动为特点,其意义是要由读者自己去领会的,作者是不能说破的,这有一点像禅宗,说白了,对于诗,是一种破坏。

朦胧的感觉,来自于思想和艺术的双重隔膜。

这就涉及到一个诗歌美学上根本性的问题:是否只有直接表现社会政治意义,表现集体的情感才有价值?离开了个人的独特的,感觉和情感,抒人民之情会不会导致抽象,把人变成空壳?事实上,所谓抒人民之情实际上是与某种流行的政策、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的。符合某种政治需求的,就叫抒发了人民大众的情感;不符合的,就是脱离人民大众的情感。在这种理论统治下,多少诗人,不敢相信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相反倒要相信空洞甚至虚假的宏大概念。诗人的成功之道不是无限地贴近自我,而是远离自我。把抒人民之情和自我表现绝对地对立起来,这就是长期以来,诗坛上充斥着假大空诗、口号诗、吹牛诗的原因。虚假成为当代中国新诗的一大顽症。多少虚假的诗歌仅仅由于符合了一时流行的意识形态、政治运动的要求,就被赞扬。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短命的政治运动为实践所证伪了以后,那些被当作经典加以鼓吹的作品,就暴露了它不但是麻醉了人民而且麻醉了自我、麻醉了艺术。如果要历数这些诗坛赝品的作者的话可以把许多泰斗的名字(如郭沫若、臧克家、贺敬之)都包括进去。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反复地重演悲剧,却没有引起马克思所说的喜剧性的感觉。这种顽固的虚假,毁灭、糟蹋了多少诗人才华,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并没有迅速感到痛惜,立即受到正面的清算。

所幸,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年青一代的诗人们提出了冲破“感觉的硬茧”,重新感觉真实的自我的美学命题。

冲突的关键还在于诗歌的功能:传统的诗歌价值观论是一种工具论。诗歌的价值取决于狭隘的社会功利,具体来说,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政治鼓动。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可以作为代表:“无论是诗/还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歌手的声音/可以唤醒阶级”。而所谓“小我”,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奥秘的探索,当然不可能成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成为宣传工具。而新的一代诗人则认为探索个人的内心是新诗的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他们自然也有反思,但是不仅限于社会历史的,而且还延伸到人的个体。

孙绍振企图把这种新诗歌从价值观念、从美学原财上总结起来:“表面上是一种美学原则的分歧,实际上恰恰是人的价值标准的分歧。”在1985年4月21日的《深圳青年报》上,他进一步说:“在改革的浪潮面前,生活广度和方式在发生变异……人的价值正在发生巨变,新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模式正在崛起”,“谁先感觉到这灵魂深处的伟大阵痛,谁就不能不改革诗”。

所谓懂不懂的问题,首先就是在新的时代浪潮面前懂不懂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问题。满足于作齿轮和螺丝钉,不管火车头往何处开的时代已经结束。迷信走向了反面,为新的一代创造了哲学的头脑。他们认为,不能思考个人,就不能思考国家和民族。

人是不是工具?有没有他的价值和尊严?诗是不是仅仅是武器,有没有它自己的目的?分歧本来是朦胧的,是一种潜在状态的对立,后来,年轻的徐敬亚在《崛起的诗群》中才华横溢地用爆炸性的话语表述为:“正是那些‘吹牛诗’、‘僵死诗’、‘瞒和骗的口号诗’将新诗艺术推向了不是变革就是死亡的极端……这是新诗自身的否定,是一次伴着社会否定而出现的文学否定。”

同类推荐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女作家孙喜玲的诗歌著作集,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由书香中散发出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心随万物转

    心随万物转

    改变针对同一题材密集叙述的手法,多视角、多层次、多色彩地呈现自然之美,因情生文,率意以言,思想与理性之光闪烁文字之上。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热门推荐
  • 藏山阁集选辑

    藏山阁集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吊丝的智慧之源

    吊丝的智慧之源

    这本书,告诉你们怎样将不能变为可能,告诉你怎样将人生变的精彩,让这本引导成功的枕边书,陪伴在你的床头吧,让这本书在你的人生成为你的一把成功的钥匙,成为你打开成功之门。
  • 混世恶仙

    混世恶仙

    他,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小混混。他,好赌,好色,好酒。他,因为一次杀人夺宝的行动而离开了自己生长了15年的地方。他,想在新的世界中逍遥快乐的生活,毕竟痛苦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他,......《混世恶仙》讲述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如何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英雄。故事才刚刚开始,请大家带上小板凳,装上一把瓜子,听岚霆序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 Tfboys等风来

    Tfboys等风来

    当小时候的快乐时光遇到无情的分开,分开后像是天意一样,在一起遇见的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当当红偶像组合Tfboys三位才华横溢的少年遇到新生代少女组合UIK的三位人见人爱美少女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尽请期待!
  • 麒麟火舞修罗恋

    麒麟火舞修罗恋

    一个卑微的弃子,偶遇了风华绝代的修罗公主,造就了一段美妙的因缘。他逆天而行,渡混沌天劫而觉醒麒麟血脉;练麒麟秘录,修轮回术法,掌红莲血火,手持九阳天剑,闯千关,渡万难,只为能站在她的身边。
  • 南方有令秧

    南方有令秧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商户人家的女儿令秧,在自己十六岁那一年嫁作休宁唐家的填房夫人,唐氏一族是徽州数一数二的富户,丈夫唐简虽比令秧大上几轮但中过进士,入过翰林院。然而在令秧成为唐家夫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唐简便因意外离世。二十九年没有出过烈妇的唐氏一族,表面上为着光耀门楣,暗里觊觎朝廷旌表贞节烈妇的好处,像灾民求雨那样期盼令秧成为烈女,他们用尽各种手段诱导令秧殉夫,为了生存,还是天真少女的令秧踏上了艰难而又凶险的烈妇之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青春都相似,欢喜又迷茫,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那一年,高子墨遇见了周娴,懂得了付出;陈檬离开了卓轩,学会了祝福;宫屿习惯了商陆,懂得了怜惜;顾绍殊放开了丁帆,学会了放手……就算终有一别,时光会记得我们的相遇。我们遇见爱,也在爱中成长。我们害怕分别,亦在别离后坚强蜕变。《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写尽青春唯美遇见与别离故事,深情呈现青春年少的人遇到爱,在爱中成长,也因为爱变得坚强和勇敢的心路历程。
  • 时光倒回我不愿再见

    时光倒回我不愿再见

    南久作品,又名【时光倒回,我不愿再见】【没有如果】如果时间可以倒回,那么,南久陌路一定不会去琛虞,一定不会遇到他们,遇到他们好像就是幸运和噩运的开始,匆匆两人,5人的学业已修满,5人各飞东西,却抵挡不住爱情,当爱情修成正果,却发现不可告人秘密,是否会在一起?【南久处女座,免费上线!字数不定】本文甜虐不定,男女配不定,反正结局不好,欢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