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4500000004

第4章 无眠夜读(2)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句:读书的主体是人,是人在读书;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也有干种。所以,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最好的关于书的批评者。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词地加以称赞,如果那本书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用处,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误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实际上,人们读书,往往不在书本本身。读书往往是为了寻找消化生活、理解生活的酶,或者是探摸从沉闷枯寂凡俗的生活中,迸发激情超拔出来的那个触点;找到了那个触点,得一次(又一次)性灵的升华,自然就有了读书的意义。

这样的读书,当然很难成为钱钟书;但如果大家都成为大学者,就如同人人都把自己筑成一座巍巍的大墙,那将是一种极难忍受的人世尴尬。钱钟书是一座人类精神的灯塔,还是让他孤标高蹈,兀自发着幽幽的光芒为好。那样,人类精神才显神秘,才显高拔,才不因魇足而衰惰下来。

(三)

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生活得久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方式就成了定式,就有了框框;那么,我们就需要作家(广义的)——作家的责任,就是要打破人类情感世界的定式,冲出褊狭的框框,为人类提供对生活的新的观照角度。聪明的读者,就是要去占据和使用这些角度,去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

读拉法叶夫人的《克利佛王妃》,使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人都不应要求他人做出其能力所不能及的事;否则,你自身就受到惩罚。读普海弗的《曼依.列斯康》,使我觉得人们的主观取舍是多么的武断;因为曼依虽然善变、贪婪,但她却可爱、慷慨而且温柔,只有这样的曼依才鲜活、才自然、才有人世的魅力。伏尔泰的《戆第德》,表面上是揶揄那些哲学上的乐观主义,其实是要你接受这样一个教训:做人,要容忍,要注意开垦自己的园地,对你不得不做的事,要以勤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做,而且要做好。如果不是这个伏尔泰,我们哪里想到,做人还有这么一种作法呢!

林语堂好像做到了,但他却是抄袭的伏尔泰。

5.性情之书

人说《知堂书话》是书话的重镇;读过,颇以为然。其最本质的特色,亦即价值所在,便是以人为本,以活人为本,紧贴了人性、人情而品书;品出人性、人情的真实,服务于性情和血肉,而非纲常与枯骨。

《四库书目提要》对戴忠甫的《读风臆评》颇多贬词:“是书取《诗经.国风》加以评语,纤仄佻巧,已渐开竟陵之门径,其于经义固了不相关也。”怎个不相关法?举其对《王风,有兔爰爰》所评:

“有兔二语,正意已尽,却从有生之初翻出一段逼蹙无聊之语,何等笔力。注乃云,为此诗者犹及见西周之盛云云,令人喷饭。”这里表现出的是戴忠甫对朱注《国风》的不屑。本来以生动的笔墨写生命在“生之初”的情状却非要从诗中“犹及见西周之盛”,于情大悖,非得喷饭。所以,知堂说要把《四库书目提要》的贬词当赞词看,并说:“我们读《诗经》,一方面固然要查名物训诂,了解文义,一方面却也要注重把他当作文学看,切不可奉为经典,想去在里边求教训。”还说,“中国古来的经书都是可以一读的,就只怕的钻进经义里去,变成古人的应声虫,《臆评》之类乃正是对症的药”。

知堂的话,于当今读书界仍有大效益。文学的书就以文学的视角来读,非要读出文学之外的所谓意义,不说其何利何害,起码是一件累人累己的事。我们之所以还需要文学,系要读书真性情和生命本质上的脉络,用质朴去抵御浮华,以安妥我们的心灵。贾平凹说他不想写史诗,而是写心灵,所以他的作品便真实而耐读。文学本质上就是人的心迹,心迹是鲜活可感的东西,人们正是从这鲜活可感中,得到生命的验证、启动和温暖。

《知堂书话》多抄录,但无琐屑枯涩之感;细品之,无一不是他心性之所取,是真性情的转录用古人话语今译自己心灵,而非身外的异化与教化之具。如举抄沈赤然《寒夜丛谈》卷二的两段话:

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后世恐无此人。盖其吊时本无哀心,即有哀心,吊毕忘之矣。当求之眼不识杯铛而又能长斋绣佛者。

妇人及五十无车者皆不越疆吊人,今时皆然。非守礼也,盖无车者则懒于行路,妇人则惜舟车费耳。

人家死了人,行吊者却大饮大嚼,今亦成风;亲朋卒于僻壤,生前虽不疏交往,却吊者星稀。我曾为此困惑,觉人情浇薄。原来却是神经质般的无端感喟,诸种行状古已有之,缺乏的是对历史的回窥。酒肉系人之所欲,越疆无舟车乃人之所难。所发生的都属人之常情,上不得“国民性”那个层面,冠于何种微词都说明你对人性真实的无知与不察。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多是凡人,凡人的人性虽粗砺却步伪饰,少一点柔弱的多愁善感,于心性的强健有益。

知堂还举抄沈赤然《寄傲轩读书随笔》卷九关涉“名人”的一段内容:

洪景卢谓退之潮州上表与子瞻量移汝州上表同一归命君父,而退之颇有摧挫献佞语,子瞻则略无佞词云云。此论固当,然退之岂好为谄谀者,唯生死看得太重,不觉措词过于乞怜,如游华山不得下,便痛哭作书与家人诀,亦只是怕死耳。子瞻深于禅理,故能随在洒然,然狱中二诗何尝不哀迫怕死耶。

文中说穿韩退之的毛病,还名人真实样相,乃大痛快!这样一个可笑之人而举世奉为圣贤,今人将作何想?“名”与“贵”其实是两回事:名人不尽完美,名人未必高贵;不必把其人其言当作生活圭臬,只把其作人看,作路边风景,悦目自然就悦了,动情自然就动了,走自己的路就是了。

知堂对丈人的真实也有极深的相知,如举抄潘少白《林阜间集》中《至彭水复友人书》劝阻文人从军一段:

故武夫厌于铠胄,而儒生诗歌乐言从戎,实不过身处幕幄,杯旁掀髯狂歌自豪,一种意气为之耳。果令枕戈卧雪,裹伤负粮,与士卒伍,前有白刃,后有严威,未有不惨然神阻者矣。

此揭出文人尴尬状,涞足为今人鉴戒。知堂说:“中国要好,须文人不谈武,武人不谈文,这比岳鹏举的不爱钱不惜死恐怕更是要紧。”这话移植到眼下,是否可以说:“当今中国要好,须文人不谈商,商人不谈文……”文人谈商,失了静气,其文必有媚金之相;商人谈文,必操利的盈亏尺度。二者相交,将生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可想而知。其实,市场经济的初期,正给文人一罕遇的机会,为“清洁的精神”献一次身,酣美的“心迹”,正可以辉煌地写在历史的册页上。

不过,面对真实的生活,仍不乏以矫情、伪情和假道学面孔出现的人,我们将做如何操作,知堂抄录的《朴丽子》中的一段,正可作鉴借:

有乡先生者,行曲张拱,至转路处必端立途中,转面正向,然后行,如矩。途中有碍,拱而俟,碍不去不行也。一日往贺人家,乘瘦马,事毕乘他客马先归。客追之,挽马络曰,此非先生马,先生下。先生愕然不欲下,客急曰,先生马瘦,此马肥。乃下,愠曰,一马之微,遽分彼我,计及肥瘦,公真琐琐,非知道者。

此道学先生真丢尽道学风光,拉人肥马,还言之凿凿,今人有为之汗颜者否?天道不外乎人情,情之不容处即是理,与情远便与道远。这些等人士,就得“遽分彼我,计及肥瘦”,将肥马拉走了事。

书亦有性情。《知堂书话》,乃真性情也。性情之书百读不厌,读,读,快乐地读下去罢。

6.求知者

元旦居家,既不想参加邻人的“方城”之战,又不愿在友人的酒阵中加几声呐喊;又百无聊赖,便翻屋子一隅那堆积叠的杂志。

虽然都是一些旧杂志,除本人外,未经旁人染手,就仍显得很新。随便看看杂志那精美的封面或插页,浏览一下杂志目录上熟悉的名字,竟感到出奇的亲切——感到一个又一个文化人隐在纸背之后,像一条又一条春蚕躲在桑叶的叶背,默默地吐着丝。

一边翻一边作即兴的阅读,一俟遇到感兴趣的题目,就驻目细读;像到户外散步,不断驻足于美丽的风景,心灵兀自愉悦着,不觉黄昏将至,并未感到“一个人的时光”有多么难熬。

就是在这般情形下,读到了周涛的散文《行者》。

文中那个现代行者,是个“不识时务”的人。他逆市井人“追求享乐、艳羡豪华”的现世追求,只身走大漠翻高岭,作孤独的人生探险。他认为:“物质精神之外,还应该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什么,大概是认识的第三阶梯?还有更多的阶梯,不认识罢了。帷幕偶尔露出一角。”

那神秘的一角是什么?便是生命的终极存在,生命的本源或本质。

这样的“探险”与现世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啊,所以,周涛说到,诗人与行者(探险家)之间是相通的,都是一些不安于平庸生活的人,都渴望揭开那神秘的一角,他们被好奇心引领得远远地离开众人。读万卷书——读者(诗人),行万里路——行者(探险家);都是求知者。他不禁感叹道:

“求知者啊,你何等固执,何等褴褛,何等的艰辛饥渴而又神色庄严啊!”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心弦震颤不已——求知者是褴褛的、艰辛的;但其“固执”而“神色庄严”。这是一种大人格。所以或可以说,凡求知者,均大人格;凡大人格者,皆求知者也。

沿着这团情绪,我想到一个自己曾思考过的旧题目——

一个人,在追求之初,是勇敢的,无所顾忌,迈着豪迈的步伐;但随着金钱、荣誉、官冕、成就的不断拥有,追求者往往会放慢了脚步,行动亦拘涩起来——担心一招不慎,会丢失已有的货色。嗟乎,现世的拥有,具有多么强的腐蚀力啊!

正如不佞在一篇寓言散文《夜路》中之所状:

上路之前,我穿戴得很整齐。一些很被人看重的辉煌的饰物,在胸前,在肩背,都发出叮当作响的光芒。但在这陌生的阒寂厚暗的夜路上,这饰物的每一个声响都是一分邪恶的张扬。这是奸细的呼叫,呼叫不远处那绿眼的盗贼和凶兽。我害怕极了。

有“辉煌的饰物”的人,自然没有那些一无所有的追求者(行者)来得坦然;因为路上有“绿眼的盗贼和凶兽”,“饰物”随时会被劫掠,甚至搭上卿卿性命,便“害怕极了”。怎么办呢?继续追求么?要失去“辉煌的饰物”;裹足不前么?又悖追求的初衷。便去“夹缝”中徘徊,就苦闷,就无奈,“活着真累。”

但在“夹缝”中久久徘徊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要么,就此放弃,自甘平庸,虽不高贵,亦令人尊重。

要么,就豁然生一种大气概,呼啸着上路——

来吧,寅夜的强盗,请你们这些好汉把我抢劫一空,给我一个重新开始的权利!来吧,狞猛的夜善,请你们这些勇士把我吞噬干净,给我一个重新孕育的机会!

但迷醉于声光电色中的市井人,沉湎于“自我价值跌落”小忧伤的文化人,是很难“豁然”生这种大气概的。惟有周涛的那个“行者”及其同志,那些为“求知”而远离人群的“不识时务”者。

于是,有了周涛的《行者》,我的《夜路》便不孤独便不虚妄。

对于市井人,自有其“享受”生活的合理性,我们不好说三道四,我们没有权利干扰人家的生活。我们只知道,不“求知”,而一味“消费”的人群,是渐渐退化的一群。对于文化人,业已失去了原有的“饰物”,还“害怕”哪个?我们则亲切地呼唤:请快从“价值失衡”造成的小忧伤中走出来,相信自己是戛戛独造,“神色庄严”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断开拓人类的认识层面,把对人类本质的“求知”,记载在苍白的册页上。

“求知者”毕竟是人类文明的“先驱”,时间会辉煌册页上的苍白。

7.现代人的“圣经”

人们感受到一些人利用权势盘剥百姓的利益,却不作实际的反抗,只是暗自愤懑着,发徒然的牢骚;人们感受到金钱的卑污的挤压,却不从心中树起高标的价值屏障,只是虚妄地抢恨金钱的腐蚀,并不放弃营营小利的获得;人们感受到市井之上正以肉体的准则来衡量灵魂,用物质的标准来裁判精神,却不倔强地捍卫精神的家园,只是躲进一己的小天地,玩味一些小情趣……

在眼下的市井之上,这差不多是众生相。

沦丧了使命感的人们,学会了在报怨中求平衡,在归闭中求安妥,在无奈中求所得;自私、冷漠与懦弱像一条晶莹而肥硕的虫子,啃啮着还尚有最后的良知的人们,“世纪末情绪”成了善良人自我解脱的遁词。

所以,在世纪末,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大勇者、“叛逆者”和不怕自我牺牲的精神先驱。

这是一件困难的事。

因为人人都在坐等。

便不要企盼天上掉下来拯救者,也不要祈求他人成为这样的英雄。便要做切实的努力,把责任放到自己的肩上,以“爱恨一肩担”的胸怀作艰苦的修炼。至于大勇者、“叛逆者”及精神的先驱,今天我们虽然还不是,明天我们肯定是。

同类推荐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韩愈文集2

    韩愈文集2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热门推荐
  • 重生归来之修仙

    重生归来之修仙

    今生,谁在拦着我方浩的路我就让他离开今生,如果你们还在我相信世界终究是我们的
  • 将暮未暮的夏天

    将暮未暮的夏天

    将暮未暮的夏天,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而黑夜尚未来临,还有这最后一笔激情;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寻找那颗曾热忱而漂泊的心。“你好,夏未暮。”“你好,江翰扬。”
  • 台湾六十年史纲:1949-2009

    台湾六十年史纲:1949-2009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确立、台湾形势的初步稳定、国民党集权专制的加强、台湾经济的发展、蒋经国的“革新保台”、国民党的“本土化”政策、陈水扁主政下的台湾等。
  • 《廉价小说》

    《廉价小说》

    深夜越狱一心归乡的“无罪”囚犯;假期野游神秘失踪在乡村夜路的夫妻;一位出乎意料的来客
  • 张君宝异世行

    张君宝异世行

    推背图现,袁李道陨;武明空即位,张君宝出山;道佛相争演烈火,禅门独大道统变;叶法善一战定乾坤,张君宝三戏白牡丹!天地乱,上八仙过海擒龙;借华山,陈图南梦中窥天;天机露,真武大帝一招道陨;先锋行,婆娑大帝威震三界;降人间,黄冕仲入世窃大运;融三世,张君宝武当演太极;祖庭毁,汉血染山河;两仪生,君宝战佛魔;人心难测,刘伯温剑斩天下终舍命;聚灵设阵,张君宝强改天数破虚空!看未来,正是:又九甲子坎坷路,曙光终现人如龙!欲知个中详情,敬请收看大型古装架空历史仙侠连续剧《张君宝异世行》!PS: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直播切JJ!
  • 幻涩

    幻涩

    掀开尘封的记忆,直面的是青春的苦涩,成长的酸楚。许伊沁,沈辰枫,王正阳三个人的羁绊夹杂着单恋的寂寞。多年后,几人再次相遇,一切却已今非昔比。复仇的祸患开始蔓延,在这场青春的赌注中没有人是赢家。巨浪过后,只剩唏嘘。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 总裁驾到,求放过

    总裁驾到,求放过

    情景一:【搞笑】一次,某女醉酒,被某男扛回家谁知某女却动手动脚的。“小宜,别动了。”某男已经忍的青筋突现,咬牙切齿的说。“小姨?我不是你小姨啊?”某女正在迷糊之际,突然某男将某女扑倒。情景二:【腹黑】一天,某女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靠在某男身上,问:“辰,你说宝宝是男是女啊?”某男摸着某女的肚子,温柔的问:“你想要男孩还是女孩?”“男孩”某女不假思索的回答,某男听到某女的回答,一阵吃味,说:“男孩长大了,有了媳妇忘了娘,有的还会虐待妈妈。”某女听了哭丧着脸,“那还是要女孩吧。”某女没看见某男那算计的笑容,这导致了以后某小孩整天被某女教导有了媳妇不忘娘的道理。
  • 末日之百年之后

    末日之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冥界会是怎样?步凡不知道,因为他还没死,即使他已经100多岁了,他却依旧年轻。忘了说了,他不是吸血鬼,他只是单纯的死不了,老不了……百年之后,他见证了这个世界的改变、毁灭以及新生……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末日小说,这是虚拟世界、末日危机、魔幻世界三部曲
  • 梦里会否花开

    梦里会否花开

    土气傻女的爱情遭遇,是暗恋自己多年抑郁气质的尾随者?还是深爱深宠甜蜜相处的高材生?亦或是让人心动的怀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