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2500000004

第4章 漫漫人生路,求索得失间(3)

雅集内容既观赏藏品,又题诗作画,中午一顿饭便在谢志峰家吃客家餐。谢夫人王秋英女士也极好客,且会做一手客家菜。吃饭时,客人幽默地说,我们既吃饭菜,又吃客家文化。谢志峰概括十年雅集时,内心颇为激动。他说:“我是从1977年开始邀请老师们雅集的。雅集既观赏藏品,又题诗作画。十年雅集,以文会友,以友为师,群贤毕至,以画传情,以诗励志,共同鉴赏,去伪存真。对我来说是胜读十年书。这也是我收藏史上最辉煌的十年。”

参加雅集的老先生,感慨良多。著名散文家师留影。

秦牧1985年7月10日这样写道:“鉴藏家保护了历史文物,为社会提供了珍贵展览品,功不可没。有眼光有抱负的鉴藏家,在新社会里更可以大有作为。写赠谢志峰昆仲。”秦牧先生还郑重其事盖章。可以看出他对收藏文物的高度评价。

这是名士雅集、群贤毕至的客厅文化,朔其源,那是中国魏晋兰亭雅集的延伸与发展;横向比较,则是19世纪法国的文化沙龙。可见,外国的沙龙文化比兰亭雅集至少晚了1400年。当然,法国的文化沙龙曾经涌现了乔治.桑、加缪、福楼拜等一批文坛世界级人物。中国近200年来由于战乱,由于封建君主的文字狱,根本没有文人雅集的机会。文字狱和白色恐怖,彻底消灭了“客厅文化”。解放后,刚剐露端倪的文人雅集,在反右派时被扣上“裴多菲俱乐部”,文革时,更被扣上“反动文人黑据点”。节香楼的十年雅集,证明了我国已进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法治时代,中国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言论自由。

因此,节香楼十年雅集,完全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太平盛世的产物,是最具有中国古代兰亭雅集遗韵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客厅文化”。节香楼十年雅集,名士如云,中国文物界、书画界、文学界名人,从东、南、西、北聚集于祖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文化名城广州,聚集在节香楼,玩赏文物、书画,题诗、作画。从90高龄的一代大师,到年富力强的壮年名家、高士,他们都是中国知识界的栋梁人物。如果没有那么丰富的文物藏品供他们观赏,没有一批同一档次的英才在一起吟诗作画,这样举办的雅集一定失去光彩。回顾节香楼雅集的情况看,从形式到内容,近似兰亭,更胜兰亭。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除了丰富的文物收藏外,一大半也出自谢志峰的人格力量。事实证明,谢志峰的为人成功了,因而,他的著作也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承认。他赢得了在学术上的地位,荣获了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名人传记文学编辑委员会授予的“世界名人传记文学成就金碟奖”。这一殊荣,没有让致力于文学的作家得手,而却让告别文学、潜心于中国历史文物收藏研究的谢志峰荣摘桂冠。究竟是无心插柳呢?还是谢志峰“敢驾风帆上九天”的凌云壮志,使谢志峰成为事业的成功者呢?读者可在本书里找到答案。

现在,兴收藏的潮流,五花八门的,什么样的收藏全都有。什么像章、牙签、请柬、火柴盒、书签、玩具等等,诸如此类,都因收藏而称“家”,还有收藏几幅现代小名家的字画、几件旧的陶瓷,也说是什么收藏家了。这是不科学的。收藏家应有一个科学的概念。按中国著名典故作家邓逸梅先生说,“我在文化大革命前收集了不少名人字画,但我不能成为收藏家,因为集藏和收藏是有区别的,收藏家得有资力,鉴赏眼光,既有质又有量,积成体系。因此,海内外称得起收藏家的寥寥无几。我只能算是集藏。”据查历史,从唐代开始,已有收藏家的词儿,收藏家所指的是收藏古玩、字画、碑帖、古籍、陶瓷、青铜器以及古钱币之类。到了清代,又加上珠宝、杂项共九大类。收藏有序,自成系统,有收藏著录,才算得上收藏家。我在这里所写的谢志峰,就是能容纳上述书画、陶瓷、古玩、玉器、青铜器、杂项六大类于一身的中国当代大收藏家。《羊城晚报》资深的著名记者赵君谋,因为他曾多次参加节香楼雅集和谢志峰的藏品展览,综而观之,在一篇文章中称谢志峰为收藏巨子。

有当代唐伯虎之称的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唐云先生曾很有感慨地说:“我每次到广东,必到谢志峰家看古玩、字画,看了十多年都未看完。我走了全国许多地方,看丁许多民间收藏家的东西,谢志峰的收藏应属第一。”而谢志峰却说,这完全是过奖之词。但我认为谢志峰在文物收藏界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他的收藏品之丰富,品位之高,著作之多,是为人们所公认的。

当然,要成为一位实力派的收藏家也是不容易的。既有家学渊源,也有历史机遇。按照谢志峰的说法,“家学的影响主要是文化的熏陶。家传,主要是喜欢文物、书画、文学历史的兴趣基因。父亲早逝,一贫如洗,留下来的只有不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谈到有关他的收藏历史时,谢志峰说:“我真正开始有系统地收藏古玩、书画、陶瓷,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了。”可以说是历史的机遇:一是改革开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太平盛世;二是香港某大报为我架起了与全国著名书画家联系的桥梁;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文物政策的落实和‘四旧’的解冻;四是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师真诚的指导帮助。没有这四个机遇,就没有我今天的收藏研究的成就。事实就是如此,文物收藏的历史机遇就降临在谢志峰头上。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先知先觉、后之后觉、不知不觉的问题。谢志峰属先先知先觉者。当时,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文物当作“四旧”,属铲除之列。各地文物店都堆放着一大批文革抄家得来的书画、文物。文物店和文管部门的干部把这些放在仓库里的“四旧”,看成是沉重的包袱。粉碎“四人帮”后,从1979年开始,落实文物政策,使“四旧”从仓库中解放出来,按中央当时的政策,凡是抄家的文物,要发还回本人。没有人认领的,可以内部销售处理。因此,各地文物,占都赶快将大批大批的“四旧”处理掉,像卸包袱一样。那时,许多人还对“四旧”心有余悸。“左”的禁锢还未解开,根本没有想到买“四旧”的东西。但谢志峰在其老师容庚、商承祚及邓涛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大量购藏古玩、字画、陶瓷。价格便宜得很。谢志峰也不懂得真假,反正老师说好的,他就买。

他主要靠稿费。有时香港某大报给的稿费,一篇文章可以买好几件字画。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去买。谢志峰只不过是沾了老师的光。文物店处理“四旧”文物,还是要凭内销证才能买的。根据规定,内销证只发给文物、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省、市领导中的文物爱好者。拥有此证的也不超过十人。谢志峰有幸成为其中之一位。其实像容庚、商承祚这几位资深的老收藏家,已对购买文物没有兴趣了,因为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抄家,使他们冷。然而,喜欢观赏文物的心还是挺热的,哪里有文物,他们还很喜欢去看一看,有好东西,就叫谢志峰购买。由于经济原因,谢志峰也只能捡那些便宜货。凭老师的眼力,在文物部门认为是“垃圾”的东西中去寻找。岭南画派的奠基人居廉的扇面画,才3元一幅。康有为的对联,也不过10元钱。当时广东省、广州市喜爱文物字画的领导也不过一两位,他们喜欢大名头的字画,如八大山人、石涛或扬州八怪。而谢志峰不管大名、小名,他只要看到在胡根天、容庚有关书画史上占有一席位的,都购买,特别是地方性的广东乡贤的字画,见到了均不放过。使他的字画收藏逐步形成系列。他从不懂得鉴定到逐步提高识别能力。老师们都毫无保留地将文物鉴定知识传授给他。谢志峰虚心好学,尊师敬老的精神,老师们都特别喜欢。所以老师们看到有什么值得收藏的好东西,都会通知谢志峰。而谢志峰凡是买到有什么心爱的文物,也会送给老师观赏。特别是谢志峰因工作关系出公差比较多,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到文物店逛一逛,寻找心中的宝物。如青铜兵器,他多数是从废旧物品商店中的烂铜破铁中寻找出来的。这些不值钱的玩艺儿,不是以件计价的,而是按斤计价。他在容庚、商承祚教授的引导下,以物见史,以物论史地搞了青铜兵器的系列研究。对于陶瓷、古玩亦是这样。谢志峰总是按系列去购藏,缺哪个窑系的,见着就买。开始时,按老师的喜爱去买,后来他发现老师也有偏爱的情况,就改变了以老师的喜爱而喜爱的习惯。积累了经验,就要靠自己了。所以,有时也会买错东西,交了学费,就铭刻于心,从而慢慢地走向成熟,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渐多,收藏鉴赏知识亦日趋丰富,练就了一双慧眼。

由于谢志峰具有文学、历史学知识的功底,又有名师的指点,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机遇,所以他收藏文物、字画的起点就比常人要高。加上他那顽强的执著精神和善以拜师交友,他很善于广纳百川的知识,不讲门户之见,使他从收藏走上研究之路。从收藏文物、字画、古玩中逐步条理化,即从专项到系列,并藉系列的收藏,从中研究出某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后来胡根天老师看了以后,对谢志峰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公正地写中国书画史,写广东书画史。商承祚对他的青铜兵器的收藏,亦寄予厚望。终于写出了《青铜兵器史》。老师看到学生出了成果亦十分高兴,不断引见全国书画界、文物鉴定界的专家学者给谢志峰认识,以文会友,共同鉴赏谢志峰的藏品,经年积累,谢志峰的名字也为全国文学界、书画界、文物界的大师们所知道,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谢志峰在文物界的地位亦逐步确立。但谢志峰谦和厚道,始终把自己定位为“终身学生”。这不是一种过谦,而是一种志向,一种在追求知识方面永不停歇的标志。谢志峰说:“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而做一个好学生更难。任何好的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而任何一个好的学生,都有敢于超过老师的抱负。不敢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好学生。”言之有理,而且很有辩证法。时代总是要往前发展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转旧人。毛泽东同志说,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亦是这个道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得靠一代一代的人去推动。就文物收藏鉴赏的领域来说,断层的情况十分突出。像谢志峰能接得七广东容庚、商承祚这一学者地位,却少之又少了。

谢志峰在拥有的丰富的藏品、拥有老师们给的丰富知识和自己20多年来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邓小平的理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提出了五个鲜明的观点:

一是:打破文物收藏“秘不示人”的传统,提倡“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开放”。

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收藏道德,提倡“藏宝于民、国宝归国”。

三是: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以物论史,以物见史”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是:创造出文物系列收藏经验,提出系列收藏的九字诀:“真、精、新、名、稀、珍、帅、大、全”,把系列收藏理论化。

五是:在文物鉴定方面,反对因循守旧,陈陈相因,反对门户之见,取于不齿下问。提倡“多拜师、多读书、多看物、多实践、多思考、多比较而出真知”。他认为鉴定学就是比较学。

以上五个观点,形成了他的文物收藏学说。如果说谢志峰的丰富收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的话,那么,他的收藏学说,是更为宝贵的收藏理论财富。

谢志峰说,文物收藏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比较高层次的文化现象。过去人们有一种历史的偏见,认为玩物必丧志,其实并不尽然,多数还是玩物养志,玩物砺志的。历史上的收藏家亦大体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权势在手,贪财好胜,占有欲强,以聚财为目的;二是唯利谋物,转手图利,不顾国家、民族利益,为私利而收藏;三是为保护、研究而收藏,有鉴赏眼力,多阅传录,每得一物,则终日晤对,日积月累,终有大成。只有第三类,收藏多为国家。综观中国的收藏历史,没有一位的收藏家能过三代。在这个意义上说,谢志峰认为收藏又是缘分,天下哪有不散之筵席?人与人如此,人与物亦这样,文物收藏家对“缘”字,体会更深。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此,节香楼收藏文物之丰富,系列之全,品位之高,精品之多,皆尽为物缘。宝物归主,就是如此。但谢志峰反复强调,他的所有藏品,既是受《宪法》保护的私有财产,又是国家、民族的文化遗产,因此,国宝归国是他的心愿。

一、收藏缘起,书画为先

翻开中国文物收藏史,基本上都是收藏书画名作的。因为中国书画,文化内涵比较深厚。谢志峰说收藏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就是缘起于书画,而且谢志峰的老师们多数是以收藏书域为主的。容庚除收藏青铜器外,主要是书画,商承祚亦以青铜器开始,后来又以收藏名家书画为主,兼顾收藏广东的佛山陶瓷,邓涛先生基本上是收藏字画。胡根天先生是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因为他是广州市博物馆解放后的第一任馆长,按规定,一生都不搞收藏,但他对书画爱之甚深。所以谢志峰的收藏经历中,首先从收藏书画开始,当然亦兼收其它古玩。

同类推荐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 爱因斯坦 富兰克林(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爱因斯坦 富兰克林(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热门推荐
  • 妃常妖娆:冥妃倾天下

    妃常妖娆:冥妃倾天下

    当世人都以为那是一段金玉良缘,只有她知道,相伴相守不过利益的交易,她不爱他,他也不爱她,他爱上另一个女人,她微笑促成。当大功将成,世人却要把她步步送往死地,他冷眼观之,那一瞬她明白,即使是一缕魂魄,也有选择人生的权力,而他,是否真的绝情如此,又或许,这两人既骗了他人,又骗了自己当生命只剩下只言片语,你还记得谁的片刻温情?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天下为聘:许君一生

    天下为聘:许君一生

    别人家穿越要么是跳楼穿,被人陷害穿;而夏曦儿的却是睡觉都能穿!回回都是穿得没有预兆,始料未及。别人家穿是要么是魂穿设定,要么身穿设定,她的却是身穿和魂穿一起穿!回回从天空上掉下来;最特么要命的是,落在了某爷的金汤浴池上,还不小心扒了人家唯一的遮挡物件,这下好了,自己跑得没影儿了,下回在遇见却是砸在了人家的婚礼上。于是乎,夏曦儿光荣地进了大牢,还被“严刑拷打”质问。“夏曦儿,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每次你都跑得没影儿,在见面却是从天上掉下吗?你是嫌本王的屋顶没有修够是吗?”“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 郭后传奇

    郭后传奇

    大唐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承继大统,而后又历经唐代宗一朝,国力日益衰弱。时至德宗一朝,代宗继皇后独孤氏贵为皇太后,其女升平公主嫁于郭暖,郭氏一族因此备受荣宠,唐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即出自郭家,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家族的势力,成就了历史上七朝五尊的千古佳话,成为继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后,又一个给五个皇帝当过皇太后的女人,最终在政治与后宫的斗争中突然暴毙。作品介绍懿安皇后郭氏传奇的一生。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

    本书从风的形成、分布、种类、特征以及它的利用与危害做出了全面的解释与分析。
  • 末日逆战系统

    末日逆战系统

    当血色降临大地,灾难接踵而来!山崩海啸,火山地震,更恐怖的还是横行的丧尸和凶残的变异兽......
  • 逆妖传

    逆妖传

    千万年前,妖族从荒古走出,对人族发起了进攻,创造历史上人妖两族第一次种族大战。人族大败,被逼入荒古,为了生存下去,人族只得冒着被灭族的风险,穿越荒古,寻找一块栖息之地。
  • 丐世风流

    丐世风流

    被打到后脑勺,意外复苏前生记忆;孤儿求生存,离开家乡投亲不遇,几番挣扎不幸沦为乞丐。前生似真实幻,今生身世飘零。两世记忆交织的裘叔陵,是满足于碌碌乞讨千家食,还是成就一番盖世风流?异世大楚帝国风云起,裘家三儿别无选择,唯有直面相对,从零开始。而家族传承傍身,王者血脉永存,低贱废柴如咸鱼翻生,自可行遍天下掌握风云风流永传
  • 纨绔兵王

    纨绔兵王

    开开餐馆,捡捡漏,赌赌石头,顺便踩踩各种傻逼二代打打小怪兽。看一个集二世祖、兵王、精锐中的精锐、美食家等诸多称号于一体的一个矛盾的人如何成就自己别样的精彩人生。
  • 单程

    单程

    这是我尝试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而我亦不知道是否成功,或者说能够让人看了产生一种共鸣。这篇文更多的是对于灵魂和人性的探索,其中涉及到的同性恋情感问题,亦是为此服务。而我亦希望能够这种方式来找到自己的所在。文中出现的人物,无论是芹年,还是冬生,抑或是我自己,他们都是确切存在的,抑或是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安静的存在。到底该以一种怎样的生活,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到现在我亦不知,所以一切顺其自然,不易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