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6400000010

第10章 奋斗者的警钟与赞歌——谈《飘逝的花头巾》的主题开掘

人生的旅途变化莫测。有人奋进,有人沉沦,有人随波逐流。可是,环境的转换,思想的变易,际会遇合,必然偶然,又使得情形更加复杂错综。昔日的沉沦者也许会猛然醒悟,奋起直追;今日的奋进者,也未必没有可能因目标不远,信念不坚,渐入颓唐,“绕了个大圈子”之后,反落入庸俗生活的泥淖。人生真象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和职责,眼力和手段,恰正在于从这“莫测”的“万花筒”中测出人生的真谛,绘制画幅,创造形象,敲警钟,唱赞歌,促人回味沉思。最近,读到陈建功的新作《飘逝的花头巾》,很有感触,感到这篇小说在揭示当代青年的心态上,在探索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方面,颇有新意;特别在主题思想的开掘上,向前深化了,有了新的进展。

这几年,我们读到过不少描写青年生活的好作品。我们见过描写处于十年浩劫的逆境中仍然自强不息的青年的作品,见过描写冲破现代迷信的桎梏,大胆解放思想的青年的作品,见过把迷惘的弟弟唤醒的作品,见过给个性恢复名誉的作品,见过挽救失足青年的作品……可避,我们却很少见到,在谢惠敏(《班主任》)、吕宏(《夏》)式的人物日见其少的情势下,在社会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生活又提出新的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深入描写青年的思想和道德面貌的作品。而《飘逝的花头巾》所写的,正是在新的现实面前,那曾经是“奋斗者”的有为青年们,那曾经积极进取过的青年们,如何在处境改善之后,出现了新的思想上、道德上、人生信念上的分化和歧异,出现了令人痛心的沉沦和令人振奋的警醒。小说着重刻画了两个青年形象:乡下姑娘沈萍和城市高干子弟秦江。作者透过他们在人生追求上的错综变化,似乎在探寻着这样一个问题:先前的奋斗者,后起的觉醒者,他们的生活位置由于环境的改变常处在变化之中;怎样才能使青春不褪色?怎样才能不被社会生活中底俗的一面所污染?怎样在振兴中华的激流中寻找到自己新的“奋斗支点”?无疑地,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严肃的人生课题。作者自然没有、也不必抽象地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了他的人物去启示读者沉思。

花头巾啊,它曾经是那么火红,那么鲜艳,象一面胜利的旗帜似的,飘拂在长江的一艘客轮上。它的主人,来自乡镇的姑娘沈萍也确实是值得骄傲的。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她曾一直处在逆境中,过去“推荐上大学,哪次也没我的份儿”。可她“不认命,不认熊”,不向命运低头,发愤自学,竟以初中毕业的学历,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而且“考了个全地区的第一名”。她自负、矜持、踌躇满志。她不但把花头巾系在船栏上,作为标记,向在江岸的小学校里教书的母亲豪迈地吿辞,而且狠狠地刺激了一下正在当船员的秦江:“男子汉大丈夫,干吗那么熊?”这花头巾,这锋利的言辞,这热烈又自负的姑娘,不禁引起秦江的嫉妒、好奇和钦慕的复杂感情。此时的秦江,刚从大都市的空虚无聊的生活樊笼中走出,虽已感到有被生活淘汰的恐慌,但实在还没有多少奋斗进取的勇气。沈萍和她的花头巾象一把火,点燃了秦江上进的欲望。年轻人的心就是这般的奇妙:秦江决心刻苦学习,也要考上那所大学,要去见她。果然,浪子回头,才华和激情又逐渐间到秦江的身上;果然,他的心愿于两年后实现了。他就要到那所大学,与他梦中的女神会面了!

这不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吗?即以这段青年男女相互激励的情节敷演铺陈一篇小说,不是既可以颂扬在逆境中进取的精神,又赞助了对空虚生活的挣脱的勇气吗?事实上,我们以前的不少小说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高度上提炼主题的。这样的主题也自有它的积极意义。然而,《飘逝的花头巾》并不想在这样的思想水准线上停下来,它要探索比这更为复杂的人生,比这更深刻、更值得回味的人生哲理。随着小说中人物的信念和追求的变化,小说的主题也向深处进展了。

当秦江怀着激情去会见他人生道路上的“点火者”,去领受梦寐以求的传奇式的相见的喜悦时,他惊愕地发现,“花头巾”还在,不过已经褪色了。沈萍的目光开始暗淡,她正处在狭隘的个人恩怨的愁闷和牢骚之中。她哀叹于自己“既不是名门之后,也没有什么学术界的关系”。她也愤激,也不平,也蔑视,不过那是因为她挤不进名教授的门槛,不能加入有身份地位的“那一伙儿”,以及没有钻营的门路而引起的。生活象魔术师,生活真会捉弄人!是沈萍无意中点燃了秦江心中的火,可现在她自己的火倒熄灭了,或者说燃起了一种个人欲望的火;沈萍曾在精神上助秦江一臂之力,使他终于告别了“那种餍足而又空虚,餍足却又无聊”的生活,可是曾几何时,这种生活却又成了沈萍不惜以自己的青春作赌注去追求的目标了;高干子弟秦江好不容易挣脱了庸俗生活的泥潭,乡镇姑娘沈萍又几乎是很轻率地绕回到这泥潭的边缘上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人生教?作者在探索,读者也在思考。

陈建功的探索基本上是成功的。我觉得,小说通过沈萍的悲剧,不止是简单地写了一出个人主义的悲剧。那样的主题早已有过,不算新鲜。小说的新意在于,它写出了秦江和沈萍的思想、道德、爱情上的矛盾,实际是当前现实矛盾在青年中的必然反映。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经历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我们的人生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已经从“左”的羁绊中矫正过来,个性开始受到了尊重,“红与专”的关系有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个人才智的发展受到鼓励,“人的价值”重新肯定……沈萍表面看来,不也很象个“思想解放”的新女性吗?问题在于,同样是为事业的成功奋斗着(秦江的小说得了奖,沈萍受到了高教授的青睐);同样在追求爱情(秦江执着地寻觅理想中的爱人,沈萍攀附着一个即将出国的富家子弟),但这两种追求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究竟反映了怎样不同的人生理想,人生道路?要正确辨识和评价这种“不同”是困难的。作者给自己出了难题,他正是要从两个主人公的生活道路中去辨识这种“不同”,给落伍的“奋斗者”敲警钟,给不懈怠的奋斗者唱赞歌。这也正是小说主题新颖的所在。

沈萍的形象耐人寻味。她曾经象火中的凤凰一样可爱。当她在十年浩劫的压抑下,为寻求出路奋斗时,她是勇敢的、执着的。虽然这多半是为了个人,但未尝不是对“血统论”,对文明的遭践踏,对不公平的待遇的反抗。她在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向“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作了挑战。假如,沈萍能够由个人的反抗进而肩起时代的使命,由为了一己处境改变的奋斗转到为整个社会的改造而奋斗的话,她的花头巾也就不会褪色了。可惜,进了大都市,进了高等学府,耳濡目染,她的奋斗因标仅仅停留在提高自己的身价上了。一次结伴秋游“没有叫上她”,她感到委屈、悲哀;在和那些见多识广的同学交谈时,由于她没有听说过“玛祖卡和波尔卡”,遭了嘲笑,又感到酸楚、丢脸。可当她幸运地在客厅里与著名教授谈了一通话后,却又眉飞色舞,大为满足。这仅仅是浅薄吗?不,正象小说里写的:“原来她的心里,埋蒙着一颗虚荣的种子”。这颗种子遇上了生活中的浊流,迅速地膨胀萌发,以至于在私人生活上也落入了被欺骗、被玩弄的陷阱。沈萍似乎一直在竭力提高“自我价值”。但她恰恰忘记了,“自我价值”的提高正在于从为社会服务,为四化奋斗中才能获得。只有具备了振兴民族的远大目标,才会从个人的小悲欢中摆脱,才会找到“新的奋斗支点”。有一次到郊外植树,她看到较为贫瘠的农村,“颇有感触地说:‘人的命运真难捉摸。你说,要是落生在这个荒山野岭,过一辈子,多惨’。”她一点也没有想到,她自己的命运和这荒山、孤村、放羊娃之间其实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由此我们也就不难领悟出,为什么沈萍一步步向生活的泥潭走去,直到被一个纨绔子弟玩弄的根本原因了。

警钟在秦江的耳边回荡。他从樊笼中冲出,险些折回去,幸好遇到了沈萍。那是一种正向的鼓舞。沈萍一步步地陷进泥潭,秦江无力拉住她,却从中吸取了教训。这又是逆向的警策。秦江这个人物的思想发展脉络虽不够清晰,但作者是把他作为一个在人生的阶梯上步步登高的“奋斗者”来颂扬的。他的经历是曲折起伏的。“文革”中随着爸爸的浮沉,“得意,沮丧,酩酊大醉,咒天骂地”,一度无法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简直象个“多余人”。后来感到“活着没劲了,想换个活法儿”,才跑到长江上当船员。但他毕竟觉醒了,而且境界在逐步升高。他把真名“马明”换成笔名“秦江”,考上了大学,写小说又得了奖。他本想“戴着大学的校徽,拿着获奖证书,突然出现在爸爸面前”;可是,沈萍的悲剧使他警醒了,他为自己设计的得意场面而感到羞愧,他要走更加坚实的奋斗之路。作者为秦江这种扎实、深沉的人生追求,唱了一曲赞歌,虽然这赞歌还不够浑厚有力。是的,秦江还会不会又回到他曾经沉溺其间的生活泥淖中呢?他在竭力避免和他的“老相识”们见面,隐姓埋名,为的不被拉下水去。可是,作者似乎并未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光凭主观战斗精神是不能抗拒社会浊流和漩涡的裹胁的。要真正获得免疫力,抗腐力,最根本的还在于从与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取得力量。而这,在秦江的转变和奋斗中,是描写得很稀薄的,遂使这个人物缺乏坚实的依据,所以他也就不象安泰立足于大地那样的有力。这似乎暴露了作者思想上的某种偏颇,包括《迷乱的星空》中的顾志达的形象创造,也有此不足。

但《飘逝的花头巾》毕竟是一篇立意新颖,思想上有新的开掘的力作,显示了作者兑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化和清醒。它的主要成功在于主题的开掘上。应该指出,不论沈萍还是秦江,都还缺乏丰满的血肉和鲜活的个性,而且秦江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包括和父亲的多年音信不通,他的突然转变,他的忽登文坛,都有些描写上的纰漏。

这是一篇思想的深刻与形象的不够丰厚并存的作品,多少有点为了观念而削弱了更精细的个性刻画,“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弱点。陈建功是有才能的。正象有的评论者指出过的,他有两副笔墨,有两把“板斧”,一个“土”,一个“洋”,一副笔墨善写工矿生活,以生活的气息和语言的“乌金”见长,另一副笔墨善写知识分子,以内心体验的贴切和笔调的委婉含蓄取胜。这一回,他好象把两柄“板斧”合在一起,一下子“楔入”当代青年生活的核心里了。

同类推荐
  •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本书对中国现代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进行研究,作者对徐訏、无名氏两位作为浪漫派的代表、置身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之外的两位作家的创作、作品进行解析。
  • 天使走过人间

    天使走过人间

    本书由近百篇短小精悍的充满亲情爱意的故事组成,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清新透亮,潇洒超脱,读者群广泛,是家人互赠礼品的最佳选择。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托尔斯泰感悟录

    托尔斯泰感悟录

    本书分为人类·自然、人生·命运、读书·学习、道德·修养、文学·艺术、真理·幸福、爱情·性爱、婚姻·家庭、宗教·信仰以及托尔斯泰年谱等十部分内容。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热门推荐
  • 蓝魁草

    蓝魁草

    天神降临吾于世,救世或毁世皆由吾定。既当不了善人,不如做个恶人。
  • 无上仙格

    无上仙格

    天命者,拥无上仙格。承天之命,行己之事。修炼三千大道。争霸业辉煌,更争人生灿烂。
  • 一个光棍的梦想

    一个光棍的梦想

    二零零八年,让中国沉痛!让世界震惊!不屈的中国人民再一次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抗震救灾志愿者的故事。
  • 女娲后人

    女娲后人

    我们要相信,我们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邂逅都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安排。如果那一天倾城没有跳下三生湖没有遇见落絮,如果不是好奇心的驱使。如果满葵能够早一步察觉到一切比想象的要严重……如果那天,曼霜没有偷走万雪覆寒没有逃到月湖,没有恰巧救了倾城……如果,独孤陌尘没有追万雪覆寒到月湖,没有恰巧看到昏迷不醒的倾城,没有看到那张惊为天人的容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最强王者之路

    我的最强王者之路

    欢迎来到召唤师峡谷年仅20岁的少年由于一场排位赛而被吸入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个神秘的英雄他只有在此,不断磨炼登上最强王者的宝座即可离开这个世界在这个不是电脑外玩家操控英雄的世界,又会发生什么呢?选择你的出战英雄,开战吧!
  • EXO血狱

    EXO血狱

    这是一个异世大陆,每个人都拥有魔法。在这里,“和平”一词就像一张纸,很容易被黑暗的世界轻易捅破······
  • 毗尼毋论

    毗尼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浴火重生之战神

    浴火重生之战神

    斗志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甚至是一个人成功的必需品。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废柴当自强。18岁少年踏上修武之道,演绎令人热血沸腾的人生,争霸之路谁主沉浮?尽在战神。
  • 见鬼的言小司

    见鬼的言小司

    我是谁?我是言小司,严肃严肃,我都家破人亡了你们还笑!!!
  • 缘来情长

    缘来情长

    文艺版:年轻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奇遇,那些不轻易的瞬间,却道一生缘来,那些一路走来的过往,只叹一世情长。地气版:一群衣食无忧的年轻男女,错综复杂的都市爱恋。逗比版:好兄弟就是要爱着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