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4700000014

第14章

高丽本记云。丽季武德贞观间。国人争奉五斗米教。唐高祖闻之。遣道士送天尊像来。讲道德经。王与国人听之。即第二十七代荣留王即位七年武德七年甲申也。明年遣使往唐。求学佛老。唐帝(谓高祖也)许之。及宝藏王即位(贞观十六年壬寅也)亦欲并兴三教。时宠相盖苏文。说王以儒释并炽。而黄冠未盛。特使于唐求道教。时普德和尚住盘龙寺。悯左道匹正。国祚危矣。屡谏不听。乃以神力飞方丈。南移于完山州(今全州也)。孤大山而居焉。即永徽元年庚戌六月也(又本传云。干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也)。未几国灭(以总章元年戊辰国灭则计距庚戌十九年矣)。今景福寺有飞来方丈是也云云(已上国史)。真乐公留诗在堂。文烈公着传行世。又按唐书云。先是隋炀帝征辽东。有裨将羊皿不利于军。将死有誓曰。必为宠臣灭彼国矣。及盖氏擅朝。以盖为氏。乃以羊皿是之应也。又按高丽古记云。隋炀帝以大业八年壬申。领三十万兵。渡海来征。十年甲戌十月。高丽王(时第三十六代婴阳王立二十五年也)上表乞降。时有一人密持小弩于怀中。随持表使到炀帝舡中。帝奉表读之。弩发中帝胸。帝将旋师。谓左右曰。朕为天下之主亲征小国而不利。万代之所嗤。时右相羊皿奏曰。臣死为高丽大臣。必灭国。报帝王之仇帝崩后生于高丽。十五聪明神武。时武阳王闻其贤(国史荣留王名建武。或云建成。而此云武阳。未详)征入为臣自称姓盖名金。位至苏文。乃侍中职也(唐书云。盖苏文自谓莫离支。犹中书令。又按神志秘词序云。苏文大英弘序并注。则苏文乃职名。有文证而传云。文人苏英弘序。未详孰是)金奏曰。鼎有三足。国有三教。臣见国中。唯有儒释无道教。故国危矣。王然之。奏唐请之。太宗遣叙达等道士八人(国史云。武德八年乙酉遣使入唐永佛老。唐帝许之。据此。则羊血自甲戌年死而托生于此。则才年十余岁矣。而云宠宰。说王遣请。其年月必有一误。今两存)王喜以佛寺为道馆。尊道士坐儒士之上。道士等行镇国内。有名山川。古平壤城势新月城也。道士等咒敕南河龙。加筑为满月城。因名龙堰城。作谶曰。龙堰堵。且云千年宝藏堵。或凿破灵石(俗云都帝岩。亦云朝天石盖。昔圣帝骑此石朝上帝故也)盖金又奏筑长城东北西南。时男役女耕。役至十六年乃毕。及宝藏王之世。唐太宗亲统以六军来征。又不利而还。高宗总章元年戊辰。右相刘仁轨。大将军李绩。新罗金仁问等攻破国灭擒王归唐。宝藏王庶子率四千余家投于新罗(与国史少殊。故并录)大安八年辛未。佑世僧统到孤大山景福寺飞来方丈。礼普圣师之真。有诗云。涅盘方等教传受自吾师云云。至可惜飞房后。东明古国危。跋云。高丽藏王感于道教。不信佛法。师乃飞房。南至此山。后有神人。现于高丽马岭。告人云。汝国败亡无日矣。具如国史。余具载本传与僧传。师有高弟十一人。无上和尚与弟子金趣等创金洞寺。寂灭义融二师创珍丘寺。智薮创大乘寺。一乘与心正大原等创大原寺。水净创维摩寺。四大与契育等创中台寺。开原和尚创开原寺。明德创燕口寺。开心与普明亦有传。皆如本传。赞曰

释氏汪洋海不穷  百川儒老尽朝宋

丽王可笑封沮洳  不省沧溟徒卧龙

东京兴轮寺金堂十圣

东壁坐庚向泥塑 我道 厌髑 惠宿 安含 义湘

西壁坐甲向泥塑 表训 蛇巴 元晓 惠空 慈藏

塔像

迦叶佛宴坐石

玉龙集及慈藏传与诸家传纪皆云。新罗月城东龙宫南有迦叶佛宴坐石。其地即前佛时伽蓝之墟也。今皇龙寺之地。即七伽蓝之一也。按国史。真兴王即位十四开国三年癸酉二月。筑新宫于月城东。有皇龙现其地。王疑之。改为皇龙寺。宴坐石在佛殿后面。尝一谒焉。石之高可五六尺。来围仅三肘。幢立而平顶。真兴创寺已来。再经灾火。石有拆裂处。寺僧贴铁为护。乃有赞曰。惠日沈辉不记年。唯余宴坐石依然。桑田几度成沧海。可惜巍然尚未迁。既而西山大兵已后。殿塔煨烬。而此石亦夷没。而仅与地平矣。按阿含经迦叶佛。是贤劫第三尊也。人寿二万岁时。出现于世。据此以增减法计之。每成劫初。皆寿无量岁。渐减至寿八万岁时。为住劫之初。自此又百年减一岁。至寿十岁时为一减。又增至人寿八万岁时为一增。如是二十减二十增为一住劫。此一住劫中有千佛出世。今本师释迦是第四尊也。四尊皆现于第九减中。自释尊百岁寿时。至迦叶佛二万岁时。已得二百万余岁。若至贤劫初第一尊拘留孙佛时。又几万岁也。自拘留孙佛时。上至劫初无量岁寿时。又几何也。自释尊下至于今至元十八年辛巳岁。已得二千二百三十矣。自拘留孙佛历迦叶佛时至于今。则直几万岁也。有本朝名士吴世文。作历代歌。从大金贞佑七年己卯。逆数至四万九千六百余岁。为盘古开辟戊寅。又延禧宫录事金希宁所撰大一历法。自开辟上元甲子至元丰甲子。一百九十三万七千六百四十一岁。又纂古图云。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按诸经。且以迦叶佛时至于今。为此石之寿。尚距于劫初开辟时为儿子矣。三家之说尚不及兹儿石之年。其于开辟之说。疏之远矣

辽东城育王塔

三宝感通录载。高丽辽东城傍塔者。古老传云。昔高丽圣王按行国界次。至此城见五色云覆地。往寻云中。有僧执锡而立。既至便灭。远看还现。傍有土塔三重。上如覆釜。不知是何。更往觅僧。唯有荒草。掘寻一丈。得杖并履。又掘得铭。上有梵书。侍臣识之云是佛塔。王委曲问诘。答曰。汉国有之。彼名蒲图王(本作休屠王祭天金人)因生信。起木塔七重。后佛法始至。具知始末。今更损高。本塔朽坏。育王所统一阎浮提洲。处处立塔。不足可怪。又唐龙朔中有事辽左。行军薛仁贵行至隋主讨辽古地。乃见山像。空旷萧条。绝于行往。问古老。云是先代所现。便图写来京师(具在若函)按西汉与三国地理志。辽东城在鸭绿之外。属汉幽州。高丽圣王未知何君。或云东明圣帝。疑非也。东明以前汉元帝建昭二年即位。成帝鸿嘉壬寅升遐。于时汉亦未见具叶。何得海外陪臣已能识梵书乎。然称佛为蒲图王。似在西汉之时。西域文字或有识之者。故云梵书尔。按古传育王命鬼徒。每于九亿人居地立一塔。如是起八万四千于阎浮界。内藏于巨石中。今处处有现瑞非一。盖真身舍利。感应难思矣。赞曰

育王宝塔遍尘寰  雨湿云埋藓缬班

想像当年行路眼  几人指点祭神墦

金官城婆娑石塔

金官虎溪寺婆娑石塔者。昔此邑为金官国时。世祖首露王之妃许皇后名黄玉。以东汉建武二十四年甲申。自西域阿踰陀国所载来。初公主承二亲之命。泛海将指东。阻波神之怒。不克而还。白父王。父王命载兹塔。乃获利涉。来泊南涯。有绯帆茜旗珠玉之美。今云主浦。初解绫裤于冈上处曰绫岘。茜旗初入海涯曰旗出边。首露王聘迎之。同御国一百五十余年。然于时海东未有创寺奉法之事。盖像教未至。而土人不信伏。故本记无创寺之文。逮第八代铚知王二年壬辰。置寺于其地。又创王后寺(在阿道讷只王之世。法兴王之前)至今奉福焉。兼以镇南倭。具见本国本记。塔方四面五层。其雕镂甚奇。石微赤班色。其质良脆。非此方类也。本草所云点鸡冠血为验者是也。金官国亦名驾洛国。具载本记。赞曰

载厌绯帆茜旆轻  乞灵遮莫海涛惊

岂徒到岸扶黄玉  千古南倭遏怒鲸

高丽灵塔寺

僧传云。释普德字智法。前高丽龙冈县人也。详见下本传。常居平壤城有山方。老僧来请讲经。师固辞。不兑。赴讲涅盘经四十余卷。罢席至城西大宝山岩穴下禅观。有神人来请。宜住此地。乃置锡杖于前。指其地曰。此下有八面七级石塔。掘之果然。因立精舍。曰灵塔寺以居之

皇龙寺丈六

新罗第二十四真兴王即位十四年癸酉二月。将筑紫宫于龙宫南。有黄龙现其地。乃改置为佛寺。号黄龙寺。至己丑年周围墙宇。至十七年方毕。未几海南有一巨舫。来泊于河曲县之丝浦(今蔚州谷浦也)捡看有牒文云。西竺阿育王。聚黄铁五万七千斤。黄金三万分(别传云。铁四十万七千斤。金一千两。恐误。或云三万七千斤)。将铸释迦三尊像。未就。载舡泛海而祝曰。愿到有缘国土。成丈六尊容。并载摸样一佛二菩萨像。县吏具状上闻。敕使卜其县之城东爽垲之地。创东竺寺。邀安其三尊。输其金铁于京师。以大建六年甲午三月(寺中记云。癸巳十月十七日)铸成丈六尊像。一鼓而就。重三万五千七斤。入黄金一万一百九十八分。二菩萨入铁一万二千斤。黄金一万一百三十六分。安于皇龙寺。明年像泪流至踵。[泛-之+友]地一尺。大王升遐之兆。或云。像成在真平之世者谬也。别本云。阿育王在西竺大香华国。生佛后一百年间。恨不得供养真身。敛化金铁若干斤。三度铸成无功。时王之太子独不预斯事。王使诘之。太子奏云。独力非功。曾知不就。王然之。乃载舡泛海。南阎浮提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千小国。八万聚落。靡不周旋。皆铸不成。最后到新罗国。真兴王铸之于文仍林。像成。相好毕备。阿育此翻无忧。后大德慈藏西学到五台山。感文殊现身。授诀仍嘱云。汝国皇龙寺。乃释迦与迦叶佛讲演之地。宴坐石犹在。故天竺无忧王。聚黄铁若干斤泛海。历一千三百余年。然后乃到而国。成安其寺。盖威缘使然也(与别记所载符同)像成后。东竺寺三尊亦移安寺中。寺记云。真平五年甲辰。金堂造成。善德王代。寺初主真骨欢喜师。第二主慈藏国统。次国统惠训。次厢律师云。今兵火已来。大像与二菩萨皆融没。而小释迦犹存焉。赞曰

尘方何处匪真乡  香火因缘最我邦

不是育王难下手  月城来访旧行藏

皇龙寺九层塔

新罗第二十七善德王即位五年。贞观十年丙申。慈藏法师西学。乃于五台感文殊授法(详见本传)文殊又云。汝国王是天竺刹利种。王预受佛记。故别有因缘。不同东夷共工之族。然以山川崎崄故。人性粗悖。多信邪见。而时或天神降祸。然有多闻比丘在于国中。是以君臣安泰。万庶和平矣。言已不现。藏知是大圣变化。泣血而退。经由中国太和池边。忽有神人出问。胡为至此。藏答曰。求菩提故。神人礼拜。又问。汝国有何留难。藏曰。我国北连靺鞨。南接倭人。丽济二国。迭犯封陲。邻寇纵横。是为民梗。神人云。今汝国以女为王。有德而无威。故邻国谋之。宜速归本国。藏问归乡将何为利益乎。神曰。皇龙寺护法龙。是吾长子。受梵王之命。来护是寺。归本国成九层塔于寺中。邻国降伏。九韩来贡。王祚永安矣。建塔之后设八关会。赦罪人。则外贼不能为害。更为我于京畿南岸置一精庐。共资予福。予亦报之德矣。言已遂奉王而献之。忽隐不现(寺中记云。于终南山圆香禅师处。受建塔因由)贞观十七年癸卯十六日。将唐帝所赐经像袈裟币帛而还国。以建塔之事闻于上。善德王议于群臣。群臣曰。请工匠于百济。然后方可。乃以宝帛请于百济。匠名阿非知。受命而来。经营木石。伊于龙春(一云龙树)干蛊。率小匠二百人。初立刹柱之日。匠梦本国百济灭亡之状。匠乃心疑停手。忽大地震动。晦冥之中有一老僧一壮士。自金殿门出。乃立其柱。僧与壮士皆隐不现。匠于是改悔。毕成。其塔刹柱记云。铁盘已上高四十二尺。已下一百八十三尺。慈藏以五台所授舍利百粒分安于柱中。并通度寺戒坛。及大和寺塔。以副池龙之请(大和寺在河曲县南。今蔚州。亦藏师所创也)树塔之后。天地开泰。三韩为一。岂非塔之灵荫乎。后高丽王将谋伐罗。乃曰。新罗有三宝。不可犯也。何谓也。皇龙丈六。并九层塔。与真平王天赐玉带。遂寝其谋。周有九鼎。楚人不敢北窥。此之类也。赞曰

鬼拱神扶压帝京  辉煌金碧动飞甍

登临何啻九韩伏  始觉乾坤特地平

又海东名贤安弘撰东都成立记云。新罗第二十七代。女王为主。虽有道无威。九韩侵劳苦。龙宫南皇龙寺建九层塔。则邻国之灾可镇。第一层日本。第二层中华。第三层吴越。第四层托罗。第五层鹰游。第六层靺鞨。第七层丹国。第八层女狄。第九层獩[狂-王+百]。又按国史及寺中古记。真兴王癸酉创寺后。善德王代。贞观十九年乙巳。塔初成。三十二孝昭王即位七年。圣历元年戊戌六月。霹雳(寺中古记云圣德王代误也。圣德王代无戊戌)第二十三圣德王代庚申岁。重成。四十八景文王代戊子六月。第二霹雳。同代第三重修。至本朝光宗即位五年癸丑十月。第三霹雳。现宗十三年辛酉。第四重成。又靖宗二年乙亥。第四霹雳。又文宗甲辰年。第五重成。又宪宗末年乙亥。第五霹雳。肃宗丙子。第六重成。又高宗十六年戊戌冬月。西山兵火。塔寺丈六殿宇皆灾

皇龙寺钟  芬皇寺药师  奉德寺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桃花潭水深千尺,柳暗花明又一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双性恋,也不知道有多少直男直女对出柜者抱有异样的眼光,我只是想,把我所认为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展现给你。让你看到,真正的爱,不是因为你是什么性别什么年龄,只是因为冥冥之中,注定了我爱你。原作品名叫《嘿!咱一起组团出个柜吧!》但是审核不通过,所以,只好改名了。
  • 我的男友是魔鬼

    我的男友是魔鬼

    一次的相见让男主角喜欢上了女主角,男主角来到了女主角所在的学校,保护她,慢慢地让女生角喜欢上他。只因太帅,女主角有了好多的敌人。
  • 奥秘世界

    奥秘世界

    本书是光明日报出版社重点图书工程——光明彩图书系发现系列中的一种。编者力图以科学的视角、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宇宙、地球、海洋、生命、动物、科学、历史、艺术、文化、军事、建筑中蕴含的种种玄妙莫测的现象、事件全方位、方体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新颖别致的版式,与内容相契合的全真图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奥秘世界”。为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 灼烧

    灼烧

    秦的意思是,秦二世秦世美。而夫支的意思是,大丈夫顶天立地。
  • EXO之我不后悔

    EXO之我不后悔

    和一个人在一起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他给你的能量足以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着期待假如你感受到了这些那你就没有爱错人真正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相互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
  • 九龙仙团

    九龙仙团

    数亿年前,天地出开,此时天地之间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生物。有的只是一种金色气体,鸿蒙仙气。此后,鸿蒙仙气被一凡人意外得到,成为了屹立与万界之上的最强者,自封鸿蒙仙帝。数万年后的今天,鸿蒙仙帝传承被一青年得到,创立了世界最强的势力。但是却因其过于强大,为天道所不容。所以诸神降罪与他,封印他的力量,使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但是,如今的一次意外,令他封印在体内的鸿蒙仙气再次暴动了起来,使他重新燃起了恢复往日实力的念头。从此他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复仇。
  • 黄鼠狼的冤案

    黄鼠狼的冤案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童话也不例外。多少年来,我一直挥汗如雨地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希望能掘到童话的矿藏。但有时收获的却不是童话,是小说,是散文,是诗歌创作的原始材料。我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收进我的仓库,不断地咀嚼,回味,看能不能从这些素材里找到通向童话的隧道……
  • 逐末赋

    逐末赋

    身居庙堂的人,无论人臣皇子,心中总是有对大位的渴望。而天下间能够坐到那个位置上的人寥寥无几,更别提他只是一介异国送来的质子。历朝历代,各国皇帝皆崇尚以农为本,她却另辟蹊径,舍本逐末,以女儿之身遍走天下以行商。世事难料,因缘际会。且看他们如何在浮沉不定的人世间,另谋繁华。
  • 两岸一家人

    两岸一家人

    这是我的爷爷,一个南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与他留守在大陆的原配和他逃到台湾之后所娶老婆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就像台湾宝岛被人为的从大陆所割裂一样,他们的爱、他们的这这是我的爷爷,一个南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与他留守在大陆的原配和他逃到台湾之后所娶老婆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就像台湾宝岛被人为的从大陆所割裂一样,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的爱恨情仇也就被割裂的地理环境所割裂。
  • 寡母孝子

    寡母孝子

    杨玉叶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黄河岸边的林场工作,邂逅了叶一平,杨玉叶人在书中,在叶一平身上刻意寻找孙少平、刘依平的影子,寂寞林场,两人相恋。叶一平的母亲三年前丧夫,与叶一平难舍难分,农村妇女的粗俗、霸道让杨玉叶几次难堪,书中走出的杨玉叶卷入了婆媳的争斗中。中年的叶一平患了白血病,令杨玉叶历尽磨难,女儿叶扬不堪家庭变故,加之学业紧张,患了厌食症,杨玉叶苦苦的支撑着,叶一平熬过九个年头,叶扬康复升入了大学。杨玉叶与叶一平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久了,喜欢上归于自然的宁静,叶母年龄大了,落叶想归根,对农家院恋恋不舍,杨玉叶看到她松弛的皮肤,心生怜念。她告诉自己:不计前嫌,一定要善待她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