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1100000013

第13章 进退两难(1)

姚广孝的不请自来,朱明月不认为是“保媒”那么简单。堂堂的当朝第一宰辅、第一军师,若果真那么清闲,岂不是要愧对世人的趋之若鹜?但是姚广孝不挑明,她就不会问。正如她对一些与他相关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宫廷盛宴之后,紧接着就是大年。这是皇上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年节,朝廷上下都极为重视,包括皇宫在内,整个京城都在忙忙碌碌地筹备和庆祝;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喧嚣热闹,宵禁更是被一再地推迟。

大年初一的早上,各官员进宫去面圣。

也是在这一天,盖着皇帝玺印的诏书传至各部,正式启用“永乐”作为年号,并将这一年定为“永乐元年”。

在喜气且忙碌的气氛中,跟建文帝有关的一切,都成为往事。

年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随后早朝恢复正常。每日上朝,每有奏闻,皇上躬亲询问,亲自批阅,连寻常奏报都不假人手,除少有的几日能够短暂安寝,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处理政务,夙兴夜寐,通宵达旦。以至于连大字也不识多少的原北军武官们,也跟着忙得不可开交。

朱能是御笔亲封的成国公,因朝廷急需用人,被安排到了刑部暂代尚书职务。

“国公爷,您这是弄啥子吗?”

“批文错了,错了,上面的字不是那么写的!”

“又错了,印绶咋能盖在那地方!”

朱明月跨进门槛,就瞧见爹爹垂头丧气地坐在桌案后面,拿着官印不知所措。在他身侧围着七八个身着文官官袍的书吏,摇头的、叹气的,还有几个抱着肩膀说风凉话的,脸上的轻慢之色显露无遗。

有几个官吏一着急,脱口而出就是家乡话。

朱明月这样看着,难免有些心疼。

比不得北平的大营,这里是京师,天不亮便要上早朝。还朝后,百官又要到皇城中的各自衙署里面办公,一坐便是一整天,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

她爹是统兵之将,就算不去校场练兵,也不该做这些文臣之职,平白挨这份清苦。

叩门声。——又轻轻敲了几下。

里面的人没反应,还在七嘴八舌地吵吵着。

领她们进衙署的那个官员有些尴尬,正想出声呵斥。红豆索性也不敲门了,清嗓子咳嗽了一下,“各位主事,我说各位主事!”

刑部在皇城的东南角,是六部衙署聚集之地。北面正对宗人府,正南是户部,斜角是翰林院,来往都是官员,甚少有闲杂人等。众人一听居然是道女声,不由得抬头往门口看——却见是两个年纪尚轻的姑娘,丫鬟打扮的那个,臂弯里还挎着一个三层的红锦木食盒。

朱能一眼瞧见是自家闺女,就想站起来去接,被红豆的一个眼神止住了。

“各位主事见谅,我家小姐因担心老爷伤后未愈、错过进补的时辰,特地送些药来。有所叨扰,还请勿怪。”

红豆语毕,几个书吏愣了一下,面面相觑,“国公爷有病在身?”

朱能马上一捂心口,趴在桌上呻吟道:“都是靖难时候落下的伤,老毛病了。要不几位先将这些批文做完,我再喝药也来得及。”

衙署里面的几个人都是刑部的老官员,深知朱能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哪敢耽搁?都悻悻地道了句“不敢”。这时候,红豆挎着红锦木的食盒,俏生生地走了过去。

食盒里盛着热气腾腾的糕点,做了十几人的份。官吏们不好拒绝,客客气气地将红豆请到旁边的耳房去了。眼见着众人呼啦啦地离开,朱能狠狠松了口气,伏在桌案上长吁短叹。

桌案上横七竖八地摆着文册和檄文,有好些还是边关奏报,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大多盖有玺印,已经由皇上朱批过了,发到衙署来由刑部的官员具体执行。

朱明月在文华殿前伺候过多年,对这些最是熟悉,走到近前时,随手拿起其中的一张,看到边缘被压得有些褶皱,上面的字迹却很工整,明显是练过几遍才誊写上去的。

印绶的确盖错了地方,不能盖在皇上的朱批下面。难怪刚刚那书吏急得直叫。

朱明月用手在上面一点,奇怪地问道:“这些奏本都是兵部的文书,却发到了刑部来,都要爹爹去处理的?”

朱能道:“还不是那些蒙古鞑子,前段时间把辽东给抢了,不仅杀人,还屠了城。辽东防御甚弱,不抵抗,也没通报,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遭屠戮。皇上大怒,当时就下令把都指挥使给砍了脑袋;当地还有很多官员,都要以渎职之罪惩处。我正寻思着从何处下手呢。”

朱能说到这儿,不由得一叹,道:“想当初镇守北平,一杆大纛摇过去,就把那些蒙人吓得跟什么似的。别说是来犯,就算近些放牧,也得掂量掂量够不够咱们北军大营塞牙缝的。现在可好。唉,亏你爹一个统兵之将,干巴巴地窝在衙署里处理刑罚之事。”

“现在可不是北平打仗的时候,爹爹身在刑部,非兵部,算是半个文官呢!您想要怎样处理?”

“蒙古鞑子给脸不要脸,打!”

“可那帖木儿大汗已于行军途中病逝了,蒙古军也已收兵。”朱明月指着最中间那一行,上面很清楚地写着。

朱能一拍脑门,“对了,太生气,给忘了。”

“前一位刑部尚书如何说?”

“前任?前任早被打发回家种地去了。”

“那皇上呢,皇上怎么说的?”

朱能歪着脑袋想了想,“皇上让我……让我主要查办那些地方官,抓出几个来负责。然后就是如何防御北平,做到长治久安。”

皇上的一字一句犹言在耳,尤其是改元“永乐”后,没多久就被蒙古军给抢掠了,不查,实在不足以安天下。

“起初这事儿并没交到刑部,只是在上朝时,皇上一声声地问,底下大臣就是不吱声,气得皇上当时就摔了奏册……”

朱能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不由得连声啧啧。这时候,朱明月放下手中的文书,转身走到殿门口,把两扇门扉都给掩上了。

“爹爹觉得是朝臣们明哲保身?”

朱能冷哼道:“不然呢?”

朱明月道:“朝臣们明哲保身,同殿称臣的原北军也是?”

朱能瘪着嘴道:“他们不是,但他们也没有表示。这倒是挺稀罕的……”

“爹爹,事凡追查,必要追根溯源。朝堂上群臣缄默,若非情由难堪,怎会无一人开口?”朱明月忽然觉得今日来对了。

朱能一愣:“什么情由难堪?”

朱明月道:“爹爹难道没想过,辽东防御为何如此之弱?朝臣们之所以不说话,莫不是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造成辽东让蒙古军队犹入无人之境的原因,并非地方指挥使办事不力。正是……”

“是皇上自己的原因呢!”

“皇上?”

朱能浑身一震,更加惊愣的同时,下意识地往门口望了一眼,发现女儿早就把门关上了。

“爹爹可还记得,太祖爷当年为何要将几位王爷分封到各地?”

“屏藩。”朱能道。

“没错,正是戍边屏藩,就在北方这一带。”朱明月指了指桌案上的疆域布防图,“当年由宁王和燕王受命驻扎重兵防守,乃是为了抵御蒙古。可随后的一场靖难,燕军大营一路往南开拔到了应天府;另一位镇守大将宁王的部众则皆被燕军收编。再后来,北军扎根都城,宁王被徙居至江西南昌府。自此,这北方之防,有,便等于无。”

朱能听着女儿的言辞,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片刻,又听她低声道:“哪里是朝臣们闭口拆台,是根本没法说、不敢说。”

北平布防空虚,正是因为皇上自己离开了镇守藩邸,跑到应天府里推翻建文做了皇帝。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当年太祖爷之命,说得严重些,更是“忤逆祖宗”,一旦深究起来,又会延伸到“谋朝篡位、帝统不正”上。朝臣们各个心明眼亮,谁敢站出来多这个嘴?

“乖乖,若不是把闺女你找来,明天上朝,我还指不定要怎么胡言呢!”朱能瞠目结舌,一时半刻都没缓过来。

朱明月叹道:“爹爹,庙堂不比中军大帐,一言一行都需谨慎才是。”

朱能垂头丧气地抓着那几道文书,皱眉犯起愁,“不说不行,可说又说不得。皇上只给刑部三天时间,逾期必罚。这可如何是好?”

此刻换作其他人,首先想的,定然是将几个辽东的地方官捉拿起来严惩,将自己撇出去。

“诏命下到刑部之后,就没有官员给爹爹出主意?”朱明月问。

朱能忿忿地说道:“那些人,就恨不能赶紧抓几个来顶包!”

朱明月在意料之中,心里面仍是涌出一丝喟然。忽地就想到,是否正是深知爹爹这般秉性,皇上才会放心将此事交给刑部。

“此事说难办也真是难办,”朱明月道,“但并非没有应对的法子。”

朱能眼睛一亮,“月儿,你有办法?”

朱明月道:“爹爹可还记得一个人、一件事?”

朱能茫然地看着她,朱明月给他倒了杯茶,提醒道:“年节正月十三的时候,李尚书不是提出过一个建议吗?”

朱能摸着脑袋,跟着去回想,正月十三,皇上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时君臣们相聚一堂,的确是有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及北平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并建议皇上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

“李尚书倒是有这么一说,皇上龙颜大悦,当即就下令将北平作为王朝第二个京都,并下圣旨昭告天下。可这与北平的防务有何关联?”朱能问道。

“若猜得不错,皇上应该是早有……早有‘迁都’之意。”

“迁——都!”朱能眼睛瞪圆了,愕然道,“你是说,皇上有意把整个都城都迁过去?”

这可是大事!满朝文武想都未曾想过!

朱明月道:“早前宫中的德兴太监来府上时,无意中提到皇上这段时间噩梦连连,哪怕是夙夜处理政务,也不愿意在寝宫里安歇。这么巧,李尚书就提出了‘定都’的建议,而皇上不假思索就答应了。爹爹不觉得这很奇怪?”

那李尚书也不知是摸准了皇上的喜好,还是根本就被暗中授意,特意挑了个恰当的时候将此事提出来。皇上当即将那道“定都”的旨意发出去,算是对群臣的试探,也是一种铺垫;而今北方布防空虚,又逢蒙古骑兵来犯,正好到了付诸实行的大好时机。

“从皇上的种种态度来看,他喜欢北平更甚于应天府,但是就算有心将都城搬过去,涉及祖制,又将耗费数年之功,不是那么轻易能去做的。现在却不同了,北平的防务牵扯到朝廷安危,且是皇上自己结的死疙瘩,不能指责,不能深究,又想要彻底根治,不如用一个三全齐美的办法。”

“什么三全齐美的办法?”

朱能问完,自己就先恍然一怔,“你是说迁都?”

朱明月点点头,“一旦将都城迁至北平,重新回到燕军驻守之地,既能根治北方的隐患,又给了皇上一个台阶,并在一定意义上使得‘永乐’年号真正成为正统,解决了皇上心有所想、口却难开的事,难道不是三全齐美?”

此时此刻,皇上也许正等着一个人,将这个提议说出来。

“这倒的确是……是个好办法……”

朱能被说动了,有些激动,又有些踟蹰,很多之前从未想过的、没留意过的事情,他开始在心里仔细地琢磨。但他又觉得满腹忐忑、心事重重,“这可是大事。大事,需要慎之又慎……”朱能摩挲着那道奏本,喃喃说道。

是大事。

但皇上早就想好了,何时做、怎么做,只是时间问题。

“月儿,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

朱能看着她,有宠爱也有赞叹,说罢,又兀自道:“你瞧爹,差点忘了,我闺女原就是御前掌席,论资历,比起那些书吏来不知强出多少!”

朱明月道:“女儿哪有什么资历。这事也并非只有女儿能想到,御门前的朝臣们一向最懂得揣摩圣意,怕是早也想到了。只不过这差事最终落在爹爹头上,爹爹怕是要当那先出头的椽子了。”

还有一个原因,朱明月没说。

天底下最出类拔萃的一群人,其实都集中在庙堂。帝都易主之后,那些治国之才不是被株连,就是心灰意冷地出仕,现今围绕在皇上身边的旧部,再有能耐,一人也无法当百人用。百废待兴,能臣缺乏,否则刑部掌印也不会推到爹爹的手上。

像这种弯弯绕的事,原北军并不在行,姚广孝能想到,但他身份特殊,没有立场去提。归顺的建文旧臣们想到了,却也不会说,他们所有人的家大多在应天府,在富庶温暖的江南,谁愿意有朝一日突然迁至北平那种苦寒之地!

朱明月能预料到,一旦爹爹将这个想法在朝堂上提出来,会引起怎样的波澜。

朱能不知朱明月的千回百转,砸了咂嘴,无比豪情地道:“国公府有今日,皆赖天恩庇佑,舍身图报,舍我其谁!”

说到此,又笑着道:“前段时间你还说想回北平,现在不想回也得回了,正好借着了这个机会。”

朱明月不由得苦笑,她哪里是那意思。

离开衙署,已是黄昏时分。

从通政司穿出来,出了内皇城,走到长安街西大街上,很多酒肆和作坊都开始打烊了。走街串巷的小贩挑着扁担回家,剩下那些摆着的小摊,要赶在夜市来临、宵禁之前去城西。街道两旁的房屋里,渐渐升起了袅袅炊烟。

红豆拎着食盒,一路撅着嘴,却是老大不乐意。

“小姐,奴婢以为那些点心是做给老爷吃的。有几道的手艺还是跟北平府里过来的老厨娘学的,岂知被那些刑部官员给分食了个干净。”

“吴妈妈可是出了名的好手艺,居然肯教你。”

原北平府邸里面的老人儿已经都过来了,长途跋涉,路上病的病,累倒的累倒,耽搁了很多时日,总算是一个不差地来了京城。旧府邸里只留下一个老园丁看门。

若让他们知道,皇上有意迁都,几年以后很可能又要回北平,想必是要气歪了鼻子。

红豆笑着道:“吴妈妈说,小姐先是被接回老家,又一个人在苏州府里养病,那么多年,奴婢一直陪在小姐身边,她们是感激都来不及的。”

朱明月望向远处夕阳温暖的余晖,含笑未语。

同类推荐
  • 曹墓天书

    曹墓天书

    一个盗墓贼离奇死亡,死因让法医宋晓婵无法解释。死者身上的一块六芒星状的古玉引起了刑警队长程淼的注意。经著名考古学家萧暮古教授的坚定,发现古玉背后的纹路竟是一幅地图。是谁把地图刻在了古玉之上?地图所指的位置又在哪里?盗墓贼的死与这块古玉有关系吗?为了探寻究竟,程淼与萧暮古出发了……
  • 围屋里的女人

    围屋里的女人

    那个县城很小,玲珑中有一种险峭,这险峭似乎来源于那条河,它那么湍急地从山中泻下,刀一般地将县城劈开,但更多的还是缘于城外的椅背岩。椅背岩在县城扩张以前肯定离县城很远,现在则像一个冷漠的男人,漫不经心地倚城而立,远观的确如一把巨大的椅子。椅座上有一幢虽经过修葺但仍显得破败的围屋。围屋呈四方形,青砖砌就,俗称谢家老围。在我看来,谢家老围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匣子,它收藏了该县所能产生的最离奇的故事。那种种散发着哀怨与血腥甚或暴戾的传说我暂且不作记录,光谢家老围本身的历史,便足以征服一颗易感的心灵。
  • 我是老枪

    我是老枪

    我握此枪,必杀敌酋?心存信念,谁与争锋?一杆枪、一个人、一座城市、一场战争闭关抄经,心如止水,出门杀贼,辣手无情!陈建波的作品,一直以情节曲折诡谲,人物层次丰富,有很强的可读性著称。因此,他拥有庞大而坚定的读者群,作品的影视改编率非常高。这部“献礼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的长篇小说《我是老枪》,在延续他以往创作风格的基础上,更加强了对人物性格多面性的塑造,以现代的手法和理念,讲述了抗战时期一个传奇的人物、一段传奇的故事。不雷人,不言情,不偶像,除了好看,还是好看。
  • 天亮就走人

    天亮就走人

    本书收录了《世上最美的脸》、《彼得的婚礼》、《板凳上的疑似白癜风患者》、《砂糖或毒药》、《不能回头》等6部中短篇小说。
  • 三国演义(下)

    三国演义(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下了这部规模宏伟的巨著。
热门推荐
  • 九天之苍穹劫

    九天之苍穹劫

    痴痴傻傻了十五载,一朝醒觉,却惊悉父亲下落不明,家族危在旦夕,世界浩劫将至,少年该如何承担?行遍天地,追寻着九天之路。邪魔当道,天地已一片黑暗。世人愚昧,我却不负天下人。荡尽奸邪,主宰乾坤,虽傲立于苍穹之巅,却又怎及上你那深情的一瞥......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您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
  • 逐虹计划:我的青春有你

    逐虹计划:我的青春有你

    她是家庭平凡长相平凡成绩平凡哪里都平凡的大众少女。他是背景逆天颜值爆表成绩优异哪里都招蜂的白马王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梦境,一次命中注定的邂逅,让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一生纠缠。异能觉醒,从此两人踏上完成逐虹计划的路程。【1v1,HE,甜宠,异能为辅,欢迎入坑】
  • 太清真人络命诀

    太清真人络命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空堡垒之风起云涌

    太空堡垒之风起云涌

    第一次写科幻类小说,记录的是第二次宇宙大战刚刚结束,即人类和天顶星人一起联手对抗了机器人统治者结束后的故事。主人公穿越到未来,并且在第三批太空堡垒远征军中加入变形战机队,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中队长的故事。虽然不是决定战局的英雄,但也有个人魅力,吸引着围在主人公身边的漂亮女子。
  • 九劫星君

    九劫星君

    本书是一部仙侠小说,主要阐述了主人公曲折的人生,和对于道的悟彻。
  • 花千骨之一生画骨峰

    花千骨之一生画骨峰

    【画骨峰】前世她是调皮可爱又聪明的花千骨,为白子画付出了所有,最后落得生不如死的下场。她在临死前说:如果有来世,但愿不要再相遇你。他是冷漠无情的长留上仙白子画,本可以为爱不顾一切却还是选择了放下,执念太深。在她临死之前她对他的惩罚: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今生的他们会是怎样的结果?是否还会像前世一样的遭遇?【梦梦最近好累,没心里没头脑了。更文有时会慢些,请大家谅解!我是爱你们哒,摸摸哒~o(〃'▽'〃)o……】
  • 圆爱

    圆爱

    秦小猫不是这本书唯一的女主角,每一个女孩都是这本书的主角,她们是出现在她生活中或者生活边缘的人,有的人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有的甚至从来不知道,但是她们从来不曾从我的生命中走出去过。因为每一个曾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过痕迹的人,都曾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诉说成长。这本书,关于成长。
  • 一弦一柱思华年之安歌

    一弦一柱思华年之安歌

    戊戌,晟礼三十六年冬,大寒,安王及卫将军谋反,斩首示众,宣玘帝念与安王手足之情,发安王独子孙文书至辽东充军,留其后代,从此安王一派迅速衰败,曾经权倾朝野的安王势力也就此崩塌。
  • 时空宿命

    时空宿命

    十五岁的天才少年,一次新年旅行,一次完全丧失记忆的事故,使他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父母双亡,自己也昏迷数月。几年后机缘巧合进入了一个神秘组织,组队,穿越,做任务!然而一切的起因好像都牵扯到那次“事故”。等他强大到能够亲自回到那个时空去一探究竟时,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因是自己,果也是自己,循环无尽。。。
  • 末世封神录

    末世封神录

    一个充满绝望的世界,一个挑战人性的真实底线,被各类生物包围的世界里,人类处在灭亡的危机,又该何去何从。少年至此走出,誓要毁灭这片大地,保卫自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