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1200000026

第26章

暑疡 凡痈疽毒疮。发热有时。晡热旦止。若夏月间。有患头面外项赤肿。或腿足 肿。长至数寸。不能步履。人皆疑为疮毒。但头痛内躁。昼夜发热不止。自与疮毒异。宜清暑解毒。如川连、石膏之类。暑毒一解。其肿自消。亦无脓血也。

暑疮 盛暑之时。有遍身发泡。如碗如杯。如李如桃。晶莹脆薄。中含臭水。此湿热之水。泛于肌表也。黄连香薷解毒汤之类。若口疳臭秽。凉膈散效。外用鲜莲花辨贴疮上。一周时平复。(以上四条出暑症全书)

湿症(合参)

张司农谓。暑邪之害甚于寒。因作暑症全书济世。窃以为湿邪之害。更有甚于暑者。盖盛暑之时必兼湿。而湿盛之时不兼暑。暑邪止从外入。而湿邪兼乎内外。暑邪为病。骤而易见。湿邪为病。缓而难知。凡处泽国水乡者。于湿症尤宜加察焉。如外感之湿。着于肌表者。或从雨雾中而得。或从地气潮湿中而得。或上受。或下受。或遍体均受。皆当以解肌法微汗之。兼风者。微微表散。兼寒者。佐以温药。兼热者。佐以清药。此外受湿邪之治也。如内生之湿。留于脏腑者。乃从饮食中得之。凡膏粱酒醴。甜腻浓味。及嗜茶汤瓜果之类。皆致内湿。治法不外上开肺气。下通膀胱。中理脾阳为治。然阳体多成湿火。而阴体多患寒湿。又当察其体质阴阳为治。用药之法。当以苦辛寒治湿热。苦辛温治寒湿。概以淡渗佐之。甘酸腻浊之品。在所禁用。前太阴新法内。已陈湿邪之概。兹特参湿邪之兼症。而以表里三焦分治焉。若夫湿邪变幻之态。为病非一。当以杂症各门求之可也。

脾虚多中湿。一身尽痛为湿。有表有里。有湿热。有寒湿。有风湿。

湿痹 痹者。痹着不去也。论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

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此宜五苓散主之。发黄加茵陈。

风湿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又曰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

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头中寒湿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用香瓜蒂一味为末。吹鼻中。黄水立下则愈。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以上述金匮)表湿 关节疼痛。脉浮而濡。四肢痿弱。此湿邪在表也。小便利者。桂枝汤加川羌、白术等。微汗之。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加减。

中湿 若关节重痛。浮肿喘满。腹胀烦闷。昏不知人。脉沉而缓。或沉而细。此名中湿。宜升阳除湿汤。或白术酒。

破伤湿 有破伤处。因澡浴。湿气从疮口入。其人昏迷沉重。状类中湿。名破伤湿。宜白术酒。

湿热 脉濡细而数。发热身痛。小水短涩。或身目俱黄。属湿热。宜五苓散。加生栀、黄柏、茵陈、秦艽。

寒湿 脉沉迟而濡。身无热。但吐泻。口不渴。小水清利。身痛重着。或手足肿痛者。

为寒湿。宜分渗兼温中。胃苓汤加炮姜、木瓜。重者加附子。按论云。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者。此寒湿也。又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痛。

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亦风湿兼寒也。

风湿 脉浮身重。不能转侧。自汗。或额上多汗。此乃先伤于湿。又冒风所致。宜微汗之。渍渍然似欲汗者。风湿俱去矣。大羌活汤。

湿痰 脉沉缓而滑。四肢流注。或项背强。恒见于肥白人。属湿痰。宜二陈、二术、桂枝、羌活等加减。

脾胃受湿。则沉困无力。怠惰好睡。须二术为君。上部湿。苍术最烈。下部湿。升麻提之。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渗泄。湿盛身痛。羌活胜湿汤、平胃散之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自汗者。防己黄汤。湿盛身痛。小便不利。体重发渴者。五苓散加川羌一倍。煎服妙。(以上诸条参治法汇)湿着肌表 如发热身痛。脘闷不渴。舌苔白腻。或汗出不解。此湿邪着于肌躯之表也。宜解肌渗湿。如桂枝、秦艽、紫苏、二陈、浓朴、姜皮、茯苓皮之类。

湿留气分 凡发热身痛。汗出则解。继而复热。脉来濡缓。舌苔白腻。此湿邪阻于气分。热自湿中来。徒用清热药不应。宜茯苓皮、大腹皮、滑石粉、黄芩、通草、半夏、猪苓之类。以逐气分之湿。热自除矣。

太阴湿伏 凡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四肢乍冷。目黄脘痞。自利。语言欲蹇者。此湿邪伏于太阴。以致脾阳不运而然也。宜健脾兼分利。茅术、浓朴、茯苓皮、草蔻、菖蒲、广皮、木瓜、泽泻之类。如口内生白疳。而仍不渴者。此湿滞于中。气蒸于上也。治在气分。茅术、米仁、猪苓、泽泻、广皮、桔梗、寒水石之类。如痞结胸满。饮食不进。舌黄微渴。此湿热伤脾也。宜泻心法。半夏、茯苓、川连、浓朴、茅术、通草。

湿热内结 如寒热腹满。小便不利。此湿热内结也。宜走湿清热。茅术、赤小豆、茵陈、茯苓皮、浓朴、黄柏、泽泻之类。

酒湿伤胃 脘中食阻。痛而呕吐。或目色金黄。此酒湿伤胃所致。宜以苦辛寒为治。半夏、枳实、姜汁、黄连、豆豉、茵陈之类。

湿兼痧秽 秽湿从口鼻吸入。则膜原先受。分布营卫。先呕逆。次寒热。头胀身痛。

小便不通。舌苔白腻。渴不多饮。当以芳香淡渗兼施。俾秽湿浊邪可以分消。宜广皮、藿梗、郁金、茅术、米仁、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石菖蒲、通草。

湿热兼秽 暑湿兼秽气。都从口鼻触入。必由膜原以走中道。踞募原。则寒热交作。走中道。则不食不饥。口渴舌黄。胸痞腹胀。治宜清热开郁。兼芳香逐秽。栀豉汤。

加藿香、川郁金、白蔻、枳实、制连、蒌皮、桔梗之类。若小水不利。加赤小豆、赤茯苓之类。腹胀甚。加浓朴、大腹皮。

湿热为痹 外受湿热之邪。内进甜腻之物。则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苔灰腻。面目痿黄。此湿热入于经络为痹也。湿家忌汗。宜苦味辛通为治。防己、杏仁、滑石、半夏、米仁、连翘、山栀、野赤豆皮、路路通之类。更有暑湿风邪混杂。阻于气分。气不主宣。右肢若废。头胀胸痞。法当通阳驱邪。

杏仁(三钱) 生米仁(三钱) 桂枝(五分) 浓朴(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汉防己(一钱五分) 白蒺藜(二钱) 片姜黄(一钱)三焦湿郁 发热后。神识渐昏。小腹硬满。大便不下。此暑湿气蒸。弥漫三焦。乃诸窍阻塞之兆。气分结邪。忌用滋腻。须桂苓甘露饮法。茯苓、猪苓、滑石、寒水石、晚蚕砂、皂荚子去皮。(以上参叶案)

湿温

夏月头疼妄言。自汗。身不甚热。两胫逆冷。四肢沉重。胸腹多汗而满。其人先伤于湿。因而中暑。其脉阳涩或弱。阴小而急。不可发汗。汗之名重 。必死。汗多者。白虎汤加桂枝。汗少者。白虎汤加苍术。或概用苍术白虎汤。(述古)按湿温症。因长夏每多阴雨。得日气煦照。则潮湿上蒸。袭人肌表。着于经络。则发热头胀。身痛。足胫痛。舌苔腻白等症。重者。兼感时邪不正之气。即为湿温疫症。

邪入气分 暑湿之邪。阻于肺。必咽痛、发热、身痛。舌苔黄浓粘腻。烦渴不解。当清上焦。如连翘、桔梗、滑石、射干、米仁、马勃、通草、淡竹叶、银花、芦根之类。如见身发疹。舌黄燥浓。当凉膈疏 。如连翘、薄荷、生栀、石膏、牛蒡、杏仁、枳实、黄芩之类。

邪乘包络 湿温之邪。乘于包络。则神识昏呆。发热身痛。四肢不暖。舌苔鲜红燥刺者。宜解手厥阴之邪。如犀角尖、连翘、石菖蒲、川郁金、元参、赤小豆、西黄之属主之。

邪入营分 如湿温之邪。入于血络。舌苔中黄边赤。发为赤 丹疹。神昏谵语。宜清疏血分以透 。佐芳香逐秽以开闭。犀角、连翘、赤芍、银花、牛蒡、菖蒲、郁金、元参、薄荷、人中黄之类。

邪阻上焦 病起发热头胀。渐至耳聋。喉痛欲闭。鼻中衄血。此邪混气之象。邪在上焦空虚之所。非苦寒直达胃中之药可以治。病不能即解。即有昏痉之变。宜轻清理上为治。如连翘、马勃、牛蒡、银花、射干、白金汁。如见呃忒。加枇杷叶、竹茹。(以上参叶案)

附暑湿秽合邪论

凡暑月霪雨之后。日气煦照。湿浊上腾。人在湿热蒸淫中感之。则暑湿交受。兼溷秽浊之气。人中之。即痧毒也。夫人之正气一虚。暑湿秽浊之邪。俱从口鼻吸入。流布三焦。上乘于心。为中痧。中入于胃。为霍乱。踞于膜原。为寒热。归于肠胃。为泄泻。

盖暑湿之邪。骤发而重者。为湿温。为伤寒。迟发而轻者。为寒热。为晚发。触邪随时即发者。为寒热。为泄泻。伏邪遇秋始发者。则为疟为痢矣。一邪之染。为病非一。临症者可不探本穷源为治哉。

霍乱(新法)

论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又云。呕吐而利。名霍乱。又云。头痛身疼。恶寒吐利。名曰霍乱。合观之。则霍乱之症始备。盖亦伤寒之类耳。其治法则云。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主之。按此皆由阴阳不和。上下拒格不通所致。五苓所以分其清浊。理中所以壮其阳气。皆中焦治法也。(参类方注)凡霍乱腹痛吐泻。脉见结促代。或隐伏。或洪大。皆不可断为死。果脉来微细欲绝。

少气不语。舌卷囊缩者。不治。

内经云。阴阳易位曰霍。升降失常曰乱。按此症四时俱有。夏秋尤多。大抵中宫必有饮食停滞。外犯暑湿痧秽之邪。阻塞中焦。以致清不得升。浊不得降。阴阳错乱。

得而成斯症。或吐泻并作。或吐而不泻。或利而不吐。或先吐后泻。总属中焦之病。

邪上越则吐。下泄则泻。不必分属三焦。

感寒 六脉沉迟。口不渴。小便清利。吐泻并作。或兼腹痛。此名湿霍乱。寒邪重也。

宜藿香正气散出入。若大吐大泻。六脉俱伏。手足厥冷。舌苔黑滑者。太阴中寒也。

作阴霍乱治。理中汤加附子。

吸暑 面赤口渴。或干呕。或吐泻。舌苔微黄而燥。或白中兼红。胸闷腹痛。此口鼻吸入秽暑而成也。宜辰砂六一散。加枳实、浓朴、川连、郁金之类。

暑湿兼秽 如触暑湿痧秽而成霍乱。腹中绞痛。呕恶吐泻。宜清暑湿。兼芳香逐秽。如广藿梗、川郁金、浓朴、枳实、菖蒲、槟榔、赤苓、滑石、腹皮、通草之类。

湿热 嗜酒之人。湿热内着。中宫阻塞而成霍乱。吐泻不得。二便俱秘。呕恶不止。

宜泻心法。如半夏、橘红、川连、枳实、栀子、豆豉、滑石粉、茯苓皮、茵陈、泽泻之类。须戒其断米饮甜腻物。以待中宫清肃。否。虽药弗效也。

食挟暑秽 如胃中已停饮食。更兼吸入暑秽。其势必剧。腹痛饱闷。吐泻不得。绞肠大痛。舌黄燥浓。烦渴便闭。急宜清疏中宫。如藿梗、浓朴、川连、枳实、楂肉、麦芽、郁金、青皮、草蔻、滑石之类主之。如未效。腹中板实。大痛难忍。二便不通。舌苔浓黄燥刺。脉弦滑有力。此邪结于肠胃中也。大承气汤下之。如年高气弱。须用枳实、槟榔、生大黄、生梨、鲜生地等。以养肠胃之阴。缓下之可也。便通之后。仍戒其勿进米饮甜腻之物。只用芦稷汤养之和之。恐余邪未清故也。

胃伤生冷 如过食生冷。以致心腹胀满。痛泻不已。宜理中加青陈、浓朴、木香。必舌润。口不渴。右脉沉迟是也。

凡霍乱症。无非暑湿痧秽饮食凝结而成。忌一切甘腻之物。更忌热油气。犯之必复。患者须远庖厨坑厕等处。使不犯油气秽气。方可调治。

凡霍乱症。大忌饮食。即米饮下咽亦死。热汤亦忌。并忌一切甜腻滋补。及辛辣之物。惟清爽松利之物可食。如花红、枇杷、生梨、嫩藕之类。

霍乱因伤暑热痧秽者。当以荞麦炒熟作汤服。最妙。既能通利。以去暑秽。又能和中。环头芦稷汤。能去秽痧。止呕吐。尤能养胃和中。

三阴寒痧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宠妻无度:怒惹冷血总裁

    宠妻无度:怒惹冷血总裁

    厉少楚阴沉沉地盯着一对龙凤胎萌娃:“你们的妈咪是谁?从实招来。”萌宝姐姐眨巴着晶亮的双眸:“便宜爹地你Out了,妈咪说爹地是渣男,吃干抹净拍拍屁股溜之大吉。”萌宝弟弟伸出小爪子:“奶粉费,尿片费,妈咪青春损失费……”某男石化了,抓狂地大吼:“叶轻我回去非打你的小屁股不可!”
  • 九星天域

    九星天域

    太古时期,天地中充满了浓郁的死气。这世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浩劫。传说中的九幽冥域,十二仙宫纷纷现世。一名在家族中备受欺凌的少年,即将开辟一段传奇之旅。
  • 王俊凯之这个女生很特别

    王俊凯之这个女生很特别

    这个女主角比较特别,和别的不太一样,真的不一太样!!!是女子汉型的。注:没有打错,不是女汉子,是女子汉!
  • 那年你路过我

    那年你路过我

    情不知所起,一望而深。那年你路过我的世界的一角就再也没离开过,曾以为的深爱,曾与以为的刻骨铭心原来不过是曾经。以为这辈子再也找不到那种心动,以为他离开过后就再也无法爱上另一个人,原来爱情不是一方的的付出。或许是你让我明白什么喜欢,但是接下来陪着我的人却让我明白什么是白头到老至死不渝。我们都曾在那段青春年少的时候喜欢上一个让你记住一辈子的人,却又在年少轻狂过后的那段成熟里遇见这辈子最对的那个人,陪你走过余生。那年,只是偶然的一次路过,却再也移不开脚步。
  • 魔妃嫁到:夫君请下榻

    魔妃嫁到:夫君请下榻

    她,华夏侠盗的第444代传人,可没想到,无意撞见了自己的小姑子在和假扮自己的未婚夫xxoo?被发现后还莫名其妙的被炸了?还穿越了?老天爷,不带你这么玩的!唉,罢了罢了,穿越就穿越,大不了逗逗白莲,收拾收拾绿茶,甩甩渣男,小日子就这么悠哉的过去吧!虽理想很丰满,可现实是骨感的…她的穿越之旅节奏就是:早上手撕白莲打渣男,晚上痛到睡不着觉…嘤嘤嘤!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某侠盗:“你是不是走错场地了。”某魔帝:“没有啊。”某侠盗怒:“姑奶奶我在洗澡,你给我……”某魔帝跳入水里,脱衣服,“既然娘子想要,为夫就不扭捏了!”
  • 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

    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这个男人眼里,这不是真理,他奉行的是,救命之恩,唯有以身相许!“靳瀚浩,你变态、无赖,你不喜欢我!”床上,被折腾散架的女人张牙舞爪。男人嘴角邪魅一笑,俯下,手轻轻地抚摸着女人因为怒气而更加漂亮的猫眼,缠绵温柔道:“我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喜欢都想要把你当做收藏品。”
  • 星璇大陆之奇瞳邪女

    星璇大陆之奇瞳邪女

    当十七星纪,新一时代第12138代王位继承人七公主冷雪心,奇迹穿越,是背叛还是阴谋。命运一步步揭开真实的生活,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当神界第一废物,迎来属于他的春天,是拿起刀还是放下所有。看着残缺灵魂不断的轮回,曾经的少年是悔还是恨……——————————奇瞳来了,啦啦啦!第一卷心之匙开更!
  • 猩狂

    猩狂

    海边捕鱼的银发少年,拾得一根通体裂痕,满身锈迹的铁棒之后……
  • 兑现与不兑现

    兑现与不兑现

    那年,我们巧妙地错过了..谨以此书还原最真实的大学生活
  • 轮回之混沌武夜

    轮回之混沌武夜

    第一次写这样的文章,好好构思,一定可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