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3400000015

第15章

四就色聲本報方便分別。身口作戒。以方便色聲為體。就前身作是方便。而非報者。故心論云。身動身方便故。由報色鼓動方便。方便感二戒也(本報即四大。方便即四大動用。此但簡二作。若無作色。如下自見也)。問。如何分別。答。亦一異也。鼓動報身成方便色如屈伸跪拜。何有異也。又解。不一有三別。任運酬因是報義。長矩高下是方便。報色唯無記。方便通三性。報由往業生。方便由現起。如水波喻濕動之相。可以明也。問。方便以報為體。現色是無記。何得說記業。答。色無善惡。從方便緣。故說善惡。若爾。經云何言。善惡二心起時。則善惡二色相現者。心論又云。以清淨心。動身口色。答。從緣兩現。不妨彼報。體是無記。由心善惡。方便轉現。如刀照面。長廣不同。像轉縱緣。而本面不改。體雖無記。不無相善。順上文也。言口作戒。唯是方便。以聲非報法故也。二種無作。非報非方便者。以從作戒起故。作戒既非報是方便。明知無作非二色。故涅槃云。非異色因。謂非報也。以報是方便色因。方便非報。故說為異。言不作異色因果者。謂非方便色也。以方便是報色之果報非方便。故說為異。是以解者。云非二囗。又人解云。如涅槃說。菩提王子。意疑比丘。餘囗囗囗。何不失戒。佛答非異色因等者。其心雖在惡無記中。本受不失。唯就方便色中辨之。非異色因者。非受中作也。以作但一念故。不作異色因果者。又非隨行作無作也。以俱短故。既非此二。明是受體。無作形俱。縱入餘心。不名失戒。即心論解無作云。如善受戒。穢汙無記。心現在前。故法隨生。不名漏失。

五就方便色聲。三性分別身口色聲。局善非餘。如論文。以善淨心。動身口故。名善作等。然初色中。有二十種。謂青黃赤白。光影明暗。煙雲塵霧。此十二色。俱無記故。高下長短。方圓囗囗囗之八色。通三性也。身作戒者。唯取後八。來往跪囗囗収善性。就三聲中。簡不受聲。如風鈴等。體唯無囗囗囗業性。取餘二聲。謂因受聲。如言令等。及因俱囗囗擊鼓等俱通三性。今取善聲。為口作體。言無作者。通於二性。無記非業。局論禁警。唯局善性。

六始終分別。此善作中。義通始終。覈論成業。據終非始。以從請師。至二羯磨。囗囗未暢。善而非戒。第三唱已剎那思滿。即善是囗囗囗切善作。盡是戒不。答。律儀所攝善作名戒。自囗囗囗但單稱善。不名為戒。又解云。始終通収。並作戒囗囗一念。前緣不如。亦應感戒。然既不爾。故知通囗囗囗口色體。為發戒緣。身作色者。始終相續。為眼所囗囗止之業。非耳所聞。若唯第三。當時無聲。應無口作。故知通緣。至三說滿。論家剋取。成就為言。有人云。唯第三法。一念而得。不妨身相。表口業故。今解戒是有為緣成之法。不請不乞。後戒無從。理須如前。通始終也。故光律師。因立三喻。如麝如輪。如獨樂也。桑榆報色也。匠治方便也。與繩俱轉作戒也。廢繩獨轉無作戒也。善生經中。亦同斯喻。上通為言。作無作戒。俱囗囗體。故涅槃云。戒有七種。從於身口。有無作色囗囗囗云。是十種法。或有作色。及無作色。謂有莊嚴。囗囗囗者。或有作色。無無作色。謂無方便。及成已者。囗囗囗多云。初念戒色。第二念知色等。故知俱也。問。無囗囗對復非可見。云何名色。答。不以見對。用解於色囗囗名為色。無作雖非見對。然為四大造。更相障礙囗囗可分。故名色也。記云由能造是礙。故所造業。身囗囗聲。善惡無記。體性各異故云更相障礙。歷然不囗囗云據所可分。問云。無作是色。色即是礙。復對囗囗囗是障對如何上言。出三有對。答。障對有二義。囗囗囗所俱對色故。二者能所兩緣俱障礙故。如眼囗囗囗不聞聲。故名障礙有對。無作不爾。雖對意根囗囗囗礙。色非色別。故非障對(已上依二宗出體欲顯空有不濫故也)。

次列當世異執

疏云。三列異執。自金河已後。名教互張。五部十八。隨機而舉。各謂指南皆通經論。年代綿遠。餘執漸離。唯婆多正量。上座大眾。斯之四宗。今盛西域。此方所傳。四部乃翻。今時弘者。曇無德部。薩婆多部。最為段矣。(殷乃盛也)然諸講士。偏竟不囗各尚學宗尠懷通量。自晉南遷。迄于陳世。釋門義囗囗師成實。彼土傳律(祖師居京兆。故指江南為彼也)偏弘十誦囗囗囗囗。出有部體。中原擾攘。聲教奔飛。元魏高齊。囗囗囗論。便依多雜。出四分體。後有碩學。通觀兩宗。囗囗囗體。各用開律。略敘其說。須得本致。故法正部囗囗囗作是色。何故雜心界品云。無作雖非礙。以作是囗囗彼亦說為礙。如影隨樹動。又業品云。形質名為囗囗作亦非色。彼部通曰。言無作非礙非色者。不同囗囗囗見有對色礙。故言非色非礙。非不是無對色礙囗囗囗無作。雖非色礙。謂是非色礙者。即界品云。過囗囗囗非礙。曾礙故。未來色當礙故。現在微塵雖非礙囗囗囗則礙。豈以微塵不可觸。而得名非色。然則微囗囗微色。即是微礙。故知非者。謂非麤現之色礙囗囗囗法執。次明迷執。如戒一受。願行須同。焉有受依囗囗隨行實教。故神洲一統。約受並誦四分之文。及論隨行。皆依有部行學非唯體相乖各。亦乃緩急隨情。至於戒體。理事不同。如昔光師依理明體。謂此聖法。能為道務。如鈔所顯齊末立體。即受五緣。由此體具。便感前法。此則說緣為體。河北魏部。雖依法數。正解四分。偏廣多宗。江南晉師。崇尚成實。依論出體。用囗囗誦。斯並宗骨顛倒。理味差僻。摘揣過濫。何可勝囗(囗法執者。乃以空為有以囗為空。不曉空有宗旨。淺深乃殊故也。言迷執囗囗囗己見強生搆立。非但出體或理或緣。亦且行囗囗囗受體故也。問。江南晉師依成實出體。通於十囗。囗囗前云。以假名宗出有部體是同。則二執何異囗囗囗於教法執空為有。後於受隨迷昧不達。前後囗囗囗殊則二執立義乃別請囗囗囗)。

記云。唐朝懷素還依囗囗色為體。近世霅川岳師。融會假實以為一見。乃囗囗論。非色非心。還即是色。鈔文既云。非塵大之色囗囗。是細色耳。且空有兩宗。竪義立體。迭互斥奪。囗囗囗反。如何和會。以為一見。若體不异。何用分宗。又囗囗云細色。不知細色是何等物。問。彼據天台妙囗囗囗論人云。色是無教法。不至無色界。豈非成宗。囗囗囗色。答。此乃成論諸師。牒難有宗之語。謂若以囗囗囗教。則應不至無色界。無教既至彼天。則顯非囗囗囗不究本文。妄引為據聾瞽來學。為害甚極。

立正義

(問下列三宗。何為正義。答。三宗皆正義也。所列空有。為在決顯。但能決之義。在昔未知。並出今家。豈非皆正義耶)。

疏云。四立正義。夫戒體者何耶。所謂納聖法於心[离-禸+月]。即法是所納之戒體。然後依體起用。防遏緣非。今論此法。三宗分別(此法即囗囗戒體克實論體本唯一法前二囗囗昔計意任就計決顯後立圓宗故統會之則顯囗囗本無分別但敘昔立今對古考體故云三宗分囗囗利即圓義蓋出祖懷也)。

記云。納是能受之心。聖囗囗所受戒。能所相冥心法和合而成於業。攬法為囗囗囗基本故名戒體。體充正報。心為總主。故云心囗囗囗則心為能納。法為所納。受已則法為能依。心囗囗依。

有宗 先囗囗示體

疏云。如薩婆多二戒同囗囗彼宗明法。各有繫用。戒本所起。依身口成。隨囗囗囗。通判為色。業即戒體。能持能損。既是善法。分囗囗囗。感生集業。其行在隨。論斯戒體。願訖形俱。相囗囗囗。善性記業以能起隨生後行故。記云。各有繫囗囗。囗三界繫。欲界麤段四大。色界清淨四大。所造囗囗。囗感之果。此是色法。無色界天。非四大造。則無囗囗囗。無四大造色。不妨彼天。亦有果色。故雜心問囗囗囗界何故無戒耶。答。戒者是色。彼中無色。無四大囗故。若彼有四大者。亦應有戒。彼宗計戒為色。故說彼大無戒。成宗計為非色。故說有戒。

疏引律顯正

(前謄彼計。囗止決顯。彼云。假色但非塵。對今指細囗。囗是心種。顯彼雖得色。名未知色義也)。

如律四分明業天眼所囗囗色惡色。善趣惡趣。隨所造行。如實知之。以斯囗囗囗明業體。是色法也。記云引律即本律受戒犍囗囗囗如來成道。始得三明(宿命天眼漏盡)。天眼中云。菩薩囗囗囗定意清淨。結使已盡。以清淨天眼。見眾生生囗囗囗(果報)善色惡色(業相)善趣惡趣(因中果相)。若貴若賤(善囗囗囗貴賤此因囗囗囗差別)。隨眾生所造行。皆悉知之。即自察知。此囗囗身行惡。口行惡。意行惡邪見誹謗賢聖。造邪見囗囗身壞命終。墮地獄畜生餓鬼中(此釋上惡色惡趣等)。復觀囗囗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正見不誹謗賢聖造囗囗囗報。身壞命終。生天上人中(此釋善色善趣)。是謂見眾囗囗囗囗等。即如律中佛訶目連。不應以天眼觀人囗囗囗誦多論。亦同制之。又十誦云。天眼觀犯罪比丘囗囗兩等。並謂徹見善惡色故。至於鬼報五通。世俗。囗囗尚有見者。況聖人修得天眼耶。若此明色。乃佛囗囗諸論牟分未窮斯意。況弘論者。罔測可知。

斥前諸說

疏云。如上引色。或約諸塵。此從緣說。或約無對。此從對說。雖多引明。用顯業囗囗此色體與中陰同。微細難知。唯天眼見。見有相囗囗惡歷然。豈約塵對。用通色性。諸師橫判。分別所囗囗囗業量。意言如此記云仍舉中陰。例顯業色。無囗囗囗囗類亦同之。中陰亦名中有。謂六趣之外。幽陰囗囗囗囗至前趣。在死生之間。故名中陰。有云極善囗囗囗囗趣生。非善非惡。四十九日。墮在中陰。形如囗囗囗並小論。一途之說。若準中陰經。歲數久近不定囗囗大小各殊。應知中有。亦是報處。但由小教。不談囗囗故非趣攝耳。如來由此說業為色。諸師不曉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假宗業依心起。故云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辨業答。若就宗限。實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深決淺。故不局名教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所見。那得談體。却云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談非色。正符宗意問。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約何立色。答。如上已辨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宗假色何异。答。彼對諸囗囗囗囗囗。

假宗

疏云。二依成實當宗分作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中。分通大乘(小中說大。乃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機獲益之者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無德智與教合。攬為宗囗囗囗囗囗小中以教局故不敢直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故勝前計。分心成色。色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色心為體。是則兼緣顯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色心。無作後發。异於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言分通者。四分部中。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況明心造。超過有部。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則內外色報。率由心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是心。色是依報等者。若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為正。若因果相望。則色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報之色。顯正即正因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相從。次辨無作。反作為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法體雖有而非色心。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故云強也。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約義考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能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離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回則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知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非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義為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孤魂恋

    孤魂恋

    大唐后期,修真门派七二堂第二十代堂主关青阳道长为了能让所属门派再次崛起,必须搜集道门注定的九九八十一条孤魂野鬼!在斩杀收服第八十个孤魂之时,被野鬼下了毒咒,不久关青阳气尽仙逝。其门下大弟子关月扛起了这份重任,在师父弥留之际并发下毒誓,不得对鬼魅动情!也许是造化弄人,善良而美丽的女鬼宁星儿打动了关月月,两个一起度过了难得的幸福日子。可是师父青阳道长的话犹在耳边。在重任和爱情的两难抉择之下,关月决定战败强娶宁星儿的鬼王,以此来明志!到底最后关月能否战败凶恶的鬼王?能否破除对于宁星儿的诅咒?星月情比金坚,能否终成眷属?让我们一起走进《孤魂恋》的世界……
  • 归元魂盘

    归元魂盘

    修炼一途,乃炼圣元,化灵雾,破心障,斩轮回,破乾坤,指与天斗,笑傲世间!
  • 风去枫来

    风去枫来

    原本的棋圣,现在的茶馆老板。原本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现在的茶馆打工仔。小小的北京胡同小茶馆,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 冰仙玉龙剑

    冰仙玉龙剑

    为了一段曾经被夭折的爱情,东方玉心与龙冰在生命关头许下诺言,并成为了一对在世续缘的恋人。现在的东方龙冰与独孤玉心为爱踏上天涯,共赴人、妖、魔、仙、神五界………
  • 乱世之英雄系统

    乱世之英雄系统

    乱世三国谁为峰,一见子丰路成空。系统君:“叮......恭喜宿主成功穿越到乱世三国.......”韩飞:“啥?!你说我穿越到了三国!啥?貂蝉竟然成了我的侍女!
  • 哎呀,国舅爷

    哎呀,国舅爷

    他是她的猎物,精心编织的网原是想诱他入局,却作茧自缚差点赔上自己。再次相见,他还是她的猎物,只是她还没行动,那人却自己送上门来,是何道理?
  • 六圣神门

    六圣神门

    这里没有夸张绚丽的魔法,亦没有横行霸道的神器。只有被重塑的基因,只有被改造的人体。一个低情商的闷油瓶,一个玩心计的高富帅。不同的命运,相同的归宿。他们没有异凛的天赋,都是跨过无数的血河,踏过无数的尸体,才挂上Specter的称号。百年前六圣神门拯救苍生,却被世人背叛。五年前六圣神门选择宽容与理解,世人却选择贪婪与讨伐。Specter幸免逃过一劫。为了改变命运,为了给予世人最严厉的惩罚,一个宿舍开启了他们的革命道路……但是他,只是为了救赎……
  • 腹黑竹马服不服

    腹黑竹马服不服

    青梅竹马这个字眼在多少人眼里是向往憧憬的。若放在以前,萧槿也是这么认为,可是初中后的她再不这样认为。自己高冷的竹马同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变越腹黑,越来越喜欢......调戏自己。某天,软软的萧槿同学终于忍无可忍“慕然,总要有一天我会让你拜倒在本姑娘的石榴裙下。”妖孽竹马勾唇一笑“好我等着”榆树,一场不为人知的较量,就这样隆重有草率开始了。
  • 冷漠校草溺爱可爱甜心

    冷漠校草溺爱可爱甜心

    “你好!请问需要酒吗?”在A市,酒吧里古蓝琪面带微笑的问一位帅气冷漠的男生。要不是家里需要钱,我古蓝琪才不来这个鬼地方呢?“滚开”墨韩修恼怒。“什么?”“我叫你滚。如果不想,”墨韩修拍拍掌,来了两位保安。“扔出去”“等等等,我自己走”古蓝琪:哎妈,吓死宝宝嘞。古蓝琪走的很慢,以为这位男生会回心转意来买她的酒。可是…………“扔出去”“啊啊啊啊啊…………”…………
  • 天涯漫谈爱情

    天涯漫谈爱情

    一部电视剧中总有吸引你的镜头,一部小说中总有让你感兴趣的片段,一首歌中总有让你感动的记忆。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真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爱是百味而不是全是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