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600000005

第5章

迦叶摩腾共竺法兰奉 诏译

宋真宗皇帝注

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 夫爱欲长于贪痴。禅定资于智慧。故世尊首言离欲之最胜。次劝住禅而降魔。

今转法轮度众生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 鹿野苑中证道之净土。憍陈如等闻法之弟子。四谛即苦集灭道也。

时复有比丘所说诸疑陈佛进止世尊教诏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尔时世尊为说真经四十二章 接物度生随机演教。开彼疑惑示其戒敕。叙以轮贯乃成四十二章焉。

佛言 凡经首标佛言者。皆是弟子阿难等结集之时。叙佛平生所说。故云佛言。

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沙门梵语。合云沙迦门。曩已略其二字。此云勤息。谓能勤修众善勤息诸恶。又云。息恶取止息之义也。盖谓辞其亲出其家息诸恶勤诸善。乃为道人也。故名曰沙门。

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 二百五十戒。其条目。具载大藏中小乘律四分戒。此不繁云。四真道行。即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为四谛真实道行也。若坚持清净进志不退即渐成圣果也。

佛言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 梵语阿罗汉。此云应。应具三义也。一应断烦恼障。二应不受后有身。三应受人天妙供养。既成此圣果能以六通飞行往来。又变化形体凡俗莫测。住寿命者。或生或灭延促自在。若要住世久长则经劫不灭。又能以神通震动天地。盖妙用难测也。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 梵语阿那含。此云不还。言得此果位断尽欲界分别。更不还来生欲界也。故此一报命终生于色界。一十九天。十九天者。谓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于彼十九天中。断尽烦恼当得阿罗汉果。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梵语斯陀含。此云一来。唯一生天上。一还人间。乃得阿罗汉果。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 梵语须陀洹。此云预流。言此果位断尽三界分别烦恼。初预圣流也。七生七死者。于七度生死中断尽烦恼。即得阿罗汉。

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爱欲断尽而得圣果者。譬如断其四支。更不可续圣流断其爱欲。更不再生惑也。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佛无为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夫能断爱欲则心源自明。善达深理则法本超悟趣。或归当道匪外求。是以不系道而道。有不结业而业解念作修证。复何为哉。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 剃除须发。盖欲睹形厌俗饥寒之患。求乞度时。故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自然身心澄静。贪欲不生则可日进其道法也。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夫不绝爱欲即为前境所转。既为前境所转则爱欲习气依然复生。故使真智蒙蔽无由证觉矣。

佛言众生 假众缘依故曰众生。

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者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 夫为善者。不杀不盗不邪行。是为身之三善。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之四善。不嫉不恚不痴是为意之三善。若背此者。即谗构离间谓之两舌。咒诅毁讟谓之恶骂语。无诚实谓之妄言。谄谀巧诳谓之绮语。妒贤掩善名之为嫉愤。彼衔怨谓之为恚。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

不信三尊以邪为真 三尊者佛法僧也。

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 梵语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五事即五戒也。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懈退者谓行之不专也。或中道而废也。

至十事必得道也 十事即上文十善也。得道谓精勤不退乃证道也。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 愚迷之人日作众罪。既无退悔恶积于心致百殃之及身。若众流之朝海积彼岁时自成深广。

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 夫人善自知非能改其过日新之善渐积。过去之恶潜消即于后会得明道也。

佛言人愚以吾为不善吾以四等慈护济之 四等慈。谓慈悲喜舍谓之四无量。心以护济愚人。

重以恶来者 愚人不知恩。复以恶意来相侵也。

吾重以善往 我亦复以善心诫之。

福德之气常在此也害气重殃反在于彼 我常以德报怨故福德之气常在于我。彼惟以恶行重凌善人故害气重殃彼自贻也。

有愚人闻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故来骂佛佛默然不答愍之痴冥狂愚使然 愚人闻佛守大仁慈。乃恣恶辱骂于佛。佛即默然不答。盖惜彼痴愚使如是也。

骂止 愚人止其骂也。

问曰子 佛乃问之。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以礼从人其人不纳实理如之乎 此佛问彼之辞也。

曰持归 此愚人答也。

今子骂我我亦不纳子自持归祸子身矣 恶人骂止。佛问曰如子施礼于人 彼若不纳即子所施礼其理如何。愚人对曰。我自持归。佛复告曰。汝今骂我。我亦不纳。子自持归祸及汝身。

犹响应声影之追形终无免离慎为恶也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于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也 奸恶之人害于贤者。犹如怨天仰唾徒污于己逆风坋人惟坋自身。如彼害贤之人祸终灭己。

佛言夫人为道务博爱 博行爱人。

博哀施 见彼危厄博哀而救之。

德莫大施 言施之德最为大也。

守志奉道其福甚大 夫学道之人既能博爱哀施加以精进则其福弥大。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亦得福报 见彼行施奉道而能为彼欢喜赞叹。亦获福报。

质曰彼福不当减乎佛言犹如炬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质曰者。求质其疑也言助之欢喜亦获其福。疑谓减彼哀施福报。佛乃答曰。犹如一炬之火。有数千百人。各以炬来求之。或熟饮食或照冥闇而本之一炬亦不减少故。哀施福报亦犹于此。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 此十等校量盖德有大小。障有厚薄。故饭之者福报不同。又梵语辟支佛陀。此云独觉。故言饭百亿独觉不如饭一佛。何者盖运大慈普济群生其福深广不可思议。而供佛之报亦最大也。

饭善人福最深重 此言饭凡世善人福亦深重。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 然善人中有二种。或能事天地鬼神。或能孝养父母。比量福报不及能事亲者。

佛言天下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 凡人贫乏自逼饥寒而能辍己济人斯亦难矣。

豪贵学道难 豪贵恣逸无诸苦恼而能厌其累尘。折节求道故为难矣。

判命不死难 不字当为。必字盖传之讹也。若世人明达因果决志判命。或舍命身饲其猛鸷。济彼鱼鳖乃至忠臣烈士。以死殉义斯皆难也。何知当为必字缘。佛言二十难并说凡夫境界非论不生不灭之理。其义明矣。又据西戎南蛮语音。呼必为不。

得睹佛经难 凡人不具信根罔忧生死。则出世之教安得见闻。

生值佛世难 夫人若不结胜因不修众善则诸佛出世岂得遭遇实知难矣。

忍色离欲难 六尘之中多为情欲所惑而能制伏妄念。防其越逸甚为难矣。

见好不求难 彼之所好此或于求遂之贻贪冒之名违之招忿戾之患故能不求为难矣。

有势不临难 势利之人威福之地而能唯道是从不形趋附亦为难矣。

被辱不嗔难 不忍小忿则兴诤端非理相干。能以情恕斯亦难矣。

触事无心难 心求清净触境而兴。若能遇事不徇物情。斯为难矣。

广学博究难 怠惰则陷无明。多闻则有饶益。若能广究谊理以资智虑。斯为难矣。

不轻未学难 凡曰群生同禀真性。而以能格物俗之常情故。不轻未学为难也。

除灭我慢难 愚冥徇情彼我慢生违善兴诤罔不由兹。若能除灭故为难矣。

会善知识难 感物生情理兹染习善恶之性。由是而迁故知识之善者。亦难矣。

见性学道难 性本澄湛迷于妄情。道本真常昧于爱欲。能复本而见性。背伪而学道为难矣。

对境不动难 前尘妄境致惑真性故悟之而寂照对之而不动者难矣。

善解方便难 常怀大慈以视众生。种种方便以为饶益者难矣。

随化度人难 众生之性亦有利钝。能于高下之中随化而度之者亦难矣。

心行平等难 痴冥之类合尘背真。若能冤亲彼我一皆平等。斯为难矣。

不说是非难 两舌妄言世尊所戒。众生无明而有差别。若能平等不构是非者难矣。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 真如之性与虚空等故。言无形相。

知之无益 夫知而不学与不知同。必假修证。乃可得道。

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 夫欲通宿命者。当须志行清净常在禅寂久则尘障尽消。潜通宿命如磨镜去垢乃见形矣。苟非断欲守空。何以得证道真也。

佛言何者为善惟行道善 佛言何者。盖各引一设之义惟精进行道。渐至证圣最为善也。

何者最大志与道合大 断诸攀缘得无漏智志道淴合最为寂大。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忍辱之人不怀仇怨。如彼勇健多力之人能拒强敌内不怀恶。终为人所尊也。

何者最明心垢除恶行灭内清净无瑕 如白圭无玷晴空绝云心之最明也。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 极言其远大也。

十方所有未尝不见得无不知无不见无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此已证果位得一切种智故。于三世具正遍知明之至也。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浊水以五彩投其中 浊水譬染心。五欲喻五彩。心欲相投交错其中也。

致力搅之 浊水五彩已不可分。仍用力搅之。喻世人妄想贪爱发乱其五欲也。

众人共临水上无能睹其影爱欲交错心中为浊故不见道若人渐解忏悔来近知识水澄秽除清净无垢即自见形 浊水之上虽众临之无能睹影。爱欲交乱真心昏惑。岂得明道。若秽浊尽去心归清净即自然见道也。

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跃以布覆上众生照临亦无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内五盖覆外终不见道 釜者喻染心。水踊跃者喻染心中贪嗔痴三毒烦恼踊跃也。以布覆上者。喻凡夫被五盖蒙翳终不得见道也。五盖谓。一贪欲。二嗔恚。三痴。四掉举恶作。五昏沉睡眠。俱为盖覆也。

恶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 精勤坚固渐证果位。于禅定中乃知魂灵之所从来。乃无常报尽生诸国土道德所在矣。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 冥闇也。

其冥即灭而明犹存 犹字当为独犹字殊无义。

学道见谛愚痴都灭无不明矣 夫已见道愚痴自灭。渐证佛智德无不明。犹如持火入诸闇室冥闇都灭而明独存也。

佛言吾何念念道 佛训诱弟子言。我常念道更无杂念。

吾何行行道 应物利生常行于道。

吾何言言道 佛所言说惟谈于道。利益有情。

吾念谛道不忘须臾也 念真谛圣道未尝须臾忘也。

佛言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万物形体丰炽念非常执心如此得道疾矣 夫对天地睹山川及万物形体。虽然丰盛当念皆是有为生灭终归无常。修行之人若常如此起念即证圣必速矣。

佛言一日行 谓终一日念念修行也。

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其福无量 若人于一日之中而能修习常念于道忆持不忘。或于一日而常行道修习不怠。乃能成就信等诸根得无量福。一日尚然而况多日其福弥盛。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为无吾我者寄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有情之身俱是四大假合以成其形。仍假虚名也。且地水火风是名四大。以要言之。即骨肉毛发是地津液。精血是水。暖触是火。四支百脉摇动是风。各以假名成此幻身。若熟念之。何者为我寄生浮世倏忽而灭都如幻梦尔。

佛言人随情欲求花名譬如烧香众人闻其香然香以薰自烧愚者贪流俗之名誉不守道真花名危己之祸其悔在后时 凡世之人但恣情欲惟求虚花之名不忧生灭。罔慕真实之道。譬如上妙之香被人所焚虽得远近普闻。其如形质速尽亦同愚者徒慕虚名而丧道真及祸至危己悔在后时也。

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夫耽嗜财色少时快心及恶积祸来。沉沦六趣。亦如小儿刀刃之蜜。其甜味至少。徒截舌之祸尔。

佛言人系于妻子宝宅之患甚于牢狱桎梏榔档牢狱有原赦 牢狱之苦。或值赦免。

妻子精欲虽有虎口之祸已犹甘心投焉其罪无赦 夫世人为妻子羁绊宝宅萦心。祸患难免。甚于牢狱。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 世间诸欲缠缚难解者。莫甚于色故知色欲之过其大无比也。

赖有一矣假其二同普天之民无能为道者 滋生死障涅槃唯色欲一端楞严亦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 凡世有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人心中若有智者须早以道消去乃免危殃之祸犹如愚人不早释逆风之炬必自烧其手也。

时有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 天神者主天界之神也。玉女天女也。盖天欲试佛之意观佛之道如何也。

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 遣去也。

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 如皮囊中贮诸秽恶。难惑六通之佛。六通谓。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住通。漏尽通。

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 天既知神通不可惑乱。因问道意佛为说法。得证初果。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 木喻于人。海喻于道。

人为道不为情欲所惑 修行之人坚持戒行不被情欲所惑。如木在流不为二岸所触。

不为众邪所诳 正见之人坚持操行不被众邪诳惑。如沿流之木免其人鬼所取。

精进无疑吾保其得道矣 木无众滞自至于海。如人之精进免其诳惑必得其道矣。

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汝意终不可信 言当慎守正心勿信纵邪意。若信纵之即为烦恼牵惑也。

慎无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惟举色者。盖色能惑乱入生死苦海为祸根最大者也。

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 缘阿罗汉烦恼断尽。任纵其意必不入邪见也。

佛告诸沙门慎无视女人若见无见慎无与言 熟视其色当生欲情。若每见之想如无见。仍诫勿与交言也。

若与言者敕心正行 若不护己为缘事故须至言语者即默自诫如下文。

曰 默语也。

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 若欲发言。先正其心自诫之曰。我持净戒处兹浊世。当如莲花虽在淤泥不为所污。

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以为妹幼者予敬之以礼 凡见女人当作此观想仍皆接之以其礼。

意殊当谛惟 谛审也惟思也言当审思之。

观自头至足自视内 意殊者谓情炽盛用前观想未能息者即想自己头至足。收视于内也。

彼身何有唯盛恶露诸不净种。以释其意 既内视当想身中盛诸不净秽恶之物露泄不止。即邪意当息彼身自谓此身也。

佛言人为道去情欲。当如草见大火来已劫道人见爱欲必当远之 佛诫修道之人去其情欲。当如枯草已被大火焚劫。言急切速避之。

佛言人有患淫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阴佛谓之曰若使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功曹从者都息 功曹主者之称。从者谓功曹之从人。在上位者若严率其下。则从者自然凛惧故以心喻功曹。欲情喻从者。若自净其心欲情岂得生也。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斯须即死佛言世俗倒见如斯痴人。

有淫童女与彼男誓至期不来而自悔曰欲吾知尔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尔即尔而不生佛行道闻之谓沙门曰记之此迦叶佛偈流在俗间 过去诸佛知众生罪业皆从。妄想生起。妄想若息即无诸恶。故迦叶佛曾作此偈流传于后。及释迦佛因行道闻。此女自悔而诵故令沙门记之。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 夫为前境所诱乃起爱欲。既为爱欲所惑忧畏从之而生。若本无爱欲。即忧畏何由而至矣。

佛言人为道譬如一人与万人战 夫一人敢敌万人者。勇猛之极也。譬修道之徒发精进果决之志矣。

被甲操兵出门欲战意怯胆弱乃自退走或半道还或格斗而死 意怯胆弱乃是退走以至半道而还。皆喻修行之人中路退心也。格斗而死。譬学道之人无坚刚之志毙于诸魔也。

或得大胜还国高迁 夫将兵者。或立殊勋而施则。爵赏自然超于众也。

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锐进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灭恶尽必得道矣 夫被精进甲。仗智慧剑坚持戒行。魔障尽灭证无漏智。乃得道矣。

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常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如曰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 佛闻声悲将施诲诱。乃询其在家所为既对弹琴。故佛因以琴声急缓喻之。夫修行之人必使妄念不生。身心虚寂则自然调适可得道果矣。

佛言夫人为道犹所锻铁渐深垂去垢 垂字当作尽字垢乃铁中滓也。

成器必好学道以渐深去心垢精进就道异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异者谓不能尽去心垢精进成道故。使身心疲倦则烦恼。烦恼则戒行退。戒行退则翻成罪。

佛言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无量心恼积罪生死不息其苦难说 夫求道之人不惮众苦。寻师访道不避寒暑。不惮驱驰昼夜不卧修习禅定。或舍身判命救一切苦。此则学道之士虽有此苦。及证果之后乃出没三界逍遥自在。若尘世之徒惟恣三毒不思出离。轮回六趣无有休息。生老病死常在盖缠。罪业报应其苦无量。

佛言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 三恶道。谓地狱饿鬼畜生。故言免此三恶而得人身知其难也。

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 女人之业经中具载得转男身斯为难也。

既得为男六情完具难 既得男身六根具足免诸残废之疾。亦为难矣。

六情已具生中国难 边鄙之地多诸障难。生在中国实为难也。

既处中国值奉佛道难 夫人得生中土而能奉道勤修者鲜矣。

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难 既勤修奉而时值明主则自在精进无诸障难。故为难也。

既值有道之君生菩萨家难既生菩萨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难 得生正见之家复有信心乃值佛世诚哉难矣。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去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此佛诲诱学者令知念念无常在於呼吸。自然绝诸妄想密密精进若谓命在数日或在食顷则自宽其限妄念随生涉于懈怠安得成道也。

佛言弟子去离吾数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 佛劝弟子若忧生死事大坚持戒行虽别师数千里其心如一必得道也。

若在吾侧意在邪终不得道其实在行近而不行何益万分耶 若学者虽在师左右。而其意染邪必不成道。何者其要在闻而行之虽常近师而不能修习。无益于万分之一也。

佛言人为道犹若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其义皆快行者得道矣 佛言我所说经由如蜜味若人食之中外尽甜更无二味。慕道之士。若悟经深旨身心快乐当证道矣。

佛言人为道能拔爱欲之根譬如擿悬珠一一擿之会有尽时恶尽得道也 夫欲出生死苦得大自在必须坚持戒行断尽爱欲。如高处悬众珠一一擿之。苟心无懈怠即珠必有尽时。若修行之徒销其众恶。积诸善行久而不退。即诸恶断尽。乃得道也。

佛言诸沙门行道当如牛负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趣欲离泥以自苏息沙门视情欲甚于彼泥直心念道可免众苦 言沙门直心行道欲出生死苦海。须念念相应勿起妄念。如牛负重于深泥中求避泥淖。以自苏息亦念念忧惧不敢左右顾也。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尘隙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弊帛视大千世界如一诃子视四耨水如涂足油视方便如筏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求佛道如眼前花视求禅定如须弥柱视求涅槃如昼夜寤视倒正者如六龙舞平视等者如一真地视兴化者如四时木 夫至圣圆通道无不在。岂于世谛而有分别哉。益以大慈利生随机悟物。谓王侯之贵不可恃金帛之宝不足贪故。兴尘隙瓦砾之喻。以制其欲心。又以方便之门无上之乘佛道。禅定之名涅槃平等之类。可循而不可致滞。可习而不可迷方。因广去就之喻以防执缚之蔽也。闻道之士可以叩寂而悟之焉。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四十二章经

同类推荐
  • 棋诀

    棋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上女经

    月上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法

    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

    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火影之萝莉小鸣人

    火影之萝莉小鸣人

    身为十尾人柱力,岂能不风骚?斑?看我拿你当俘虏;带土?看我破了你的计划;木叶?看我毁了你。我拥有最强通灵兽,最强瞳术,最强遁术,最强血继限界,不对,所有的血继都是我的!我身体里原来封印着九尾,在我来到这里后,九大人柱力体内的尾兽都没了,人柱力还好好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就是十尾人柱力!
  • 生活哎生活

    生活哎生活

    生活,哎,生活,没了蛛丝马迹就不是生活,没了喋喋不休就失去乐趣,你看阳光正在出售明媚,而我却总在贩卖着疲惫。我曾走过很多路,遇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我以为这就该是生活,或许生活并没有我想的那般复杂。旱涝保收,年复一年,这就是生活,这都是生活。
  • 怒莲烧

    怒莲烧

    祁鄯之始,路途开辟,领命下山。明日之星。占皇城,攻沃云。队伍的壮大,恩怨情仇,原被时间掩盖,不料被人意外掀开。
  • 听风诉说他是王俊凯

    听风诉说他是王俊凯

    他是她的青梅竹马,她因为一件事离开了他到了韩国,也因此变得不爱说话了,当他们再次相见时还认识对方吗?他们之间的约定能兑现吗?
  • 双生兄弟穿越记之君临城下

    双生兄弟穿越记之君临城下

    tiger和panda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双生兄弟,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各自的生活,却在一次意外后双双穿越到异界,变身为皇子,遭遇佞臣当道,从而走上了一条从逃亡、反抗到崛起、涅槃重生的帝王之路
  • 霸宠娇妻:总裁我们不约

    霸宠娇妻:总裁我们不约

    原本互不相干,婚礼上做做样子,秀秀恩爱,回到家就卸下伪装,对面相见当做不相识。“老婆,我错了!”某男无赖。“不要乱叫,我有男朋友!”某女懒得看,手挽着另一个男人的胳膊。“他哪里比我好?!”某男眼睛一瞪,就要抢人。天啊,你还赖上了不成?!
  • 你的夏至不挽留

    你的夏至不挽留

    夏至,一个特殊的节气。让两个学霸相遇。谁说做学生时代不能谈恋爱,搞对象?怕降成绩?李子冉和孙晓涵以帅男靓女的容貌外加全校男女生对两人关系的嫉妒,但是,无法磨灭学习好的现实。孙晓涵对李子冉的一次改变,让李子冉爱上孙晓涵。之后,李子冉创造缘分,让孙晓涵相信跟李子冉之间的缘分。孙晓涵也渐渐开始对李子冉产生爱意,也开始创造缘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缘分并不是对方所创造出来的,却是真正的缘分。一次表白,惊动了全班。高三,毕业生聚会。李子冉最后抱了孙晓涵,深情吻了孙晓涵……2013夏至,我认识你,也正如2016夏至我再也捕捉不到你的影子。从此你的夏至不挽留!
  • 越颜倾国妃:宛姬吟

    越颜倾国妃:宛姬吟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个普普通通的十七岁网络写手宛和,在完结自己小说的那天,被一个奇怪的老妪带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告诉了她那些只可能发生在小说情节里的故事。她就这样被迫穿越了,而且是穿到自己的小说里,演绎着那些已经变成文字的故事。从此,宛和由一个成天幻想的写手变成了主角,情伤、复仇、悲恸、死亡、堕落、轮回,每一件事,每一次经历都是她脑海里的记忆,都是她已经发表的小说里的情节。可是,从她穿回来的那一刻起,命运轮盘又开始转动,她记得的那些,都已经成了过去式,她只能顶着一个自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身份,南蛮王妃,在神魔中小心游移……ps:若是本文到了可以入V的时候,玖玖会入的,请亲们淡定……
  • 光明尽头

    光明尽头

    天光渐暗,黑夜落来,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微光。杨起冉站在荒野,看着远方,远方昏暗,又或者,没有远方。他想: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有信仰,可偏偏这个时代,没有信仰。
  • 葬世铜棺

    葬世铜棺

    一副血红的棺材,从渺小到宏伟。它埋葬了神魔,埋葬了罪恶,谱写了一段爱恨,演绎了侠义,只是当天地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我是多么想说:”其实我最想要的,只是紧紧牵着你的手,走到白头。“